1. <rp id="zsypk"></rp>

      2.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時間:2023-10-13 14:05:2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6篇)

          在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6篇)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1

          教學“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有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學生對1千克=1000克的進率也比較清楚。他們對生活中比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表示,也能說出是用“噸”作單位,但是對1噸到底有多重,學生并沒有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參照。教材上也只是借用10袋大米,每袋100千克的圖片加以說明,10袋這樣的大米重1噸。

          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模式去教學,學生雖然能了解1噸有多重,但顯然缺少了體驗和感悟過程,很難說他們真正弄懂了1噸的.重量有多重?要解決這一難點,就要設計一些學生熟知的生活實例,給學生一定的經歷、體驗和感悟過程,使他們真正理解1噸的重量。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2

          首先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是讓學生看圖然后問知道了什么,這樣的效果就是學生回答的一知半解的,現(xiàn)在想這樣的文字的解決問題,應該先讓學生讀題,只有讀懂了題的意思學生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后面的表格上,我將重點弄錯了,認為這節(jié)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知道解決問題要有序,課后與大家討論才知道,解決問題就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知道問題解決的方法。

          還有在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如果開始就進行討論,這樣后進生就有偷懶的`嫌疑,就不能達到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之中,久而久之,好學生越來越好,后進生越來越落后。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甚至還會有一些同學就會對數(shù)學失去學習的興趣。第二個班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注意這些問題,效果明顯要好一些。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3

          噸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可能對此并不陌生,但真正意義上的噸,學生頭腦中還是沒有的。再說,噸這個質量單位那么大,不能讓學生親手掂一掂,很難感受一噸的實際質量,因此只有通過具體的生活事例幫助學生建立一噸的概念。如通過讓學生看圖算算“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這樣的大米重多少千克?一個小學生的體重25千克,40個這樣的學生共重多少千克?”在學生得出1000千克的基礎上,我就打個比方:40個這樣的學生的體重相當于我們班的所有同學的體重;如果要把我們一次運走,要用什么車了?摩托車行嗎?自行車或者三輪車呢?

          學生在說一說、笑著搖搖頭的情境中初步體會到1000千克已經很重了,必須要用一個更重的單位。于是很自然地引出噸。緊接著我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見過的'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并且出示圖片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在計量比較重的或者大宗的貨物時通常用噸作單位。由于內容安排比較多,以至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比較匆忙,沒有給學生留下充分活動、感知、體驗的時間,學生的感悟還不夠深刻,再加上學生缺乏生活體驗,作業(yè)中出現(xiàn)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錯誤,在下一節(jié)課中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做些練習。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4

          在學習噸這個質量單位前,學生已經對克和千克有了感性的認識。知道了1千克=1000克。較輕物體的質量常用可作單位,而一般的物體用千克作單位。這樣一來學生就知道了測量較重的物體或者是大型物體時常用噸作單位。但是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沒有直觀的認識。也不可能像認識克和千克那樣讓學生通過掂一掂一個2分硬幣或者是兩袋鹽的重量來建立感性的認識。

          所以,對于噸這個質量單位要想建立噸的觀念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本節(jié)課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過程中,我是先讓學生用所學噸的知識解決小動物的過橋問題、貨車、電梯的載重量、多少物體的重量約1噸、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作單位、估計一些大動物的質量等,使學生體驗到噸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學習噸的知識能解決許多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我首先課堂上利用10袋100千克大米的質量就是1噸,讓學生感受1噸到底有多重。再利用班上孩子們的體重,從數(shù)量上體會。

          我找了班上體重正好是25千克的一個同學,這樣學生可以想象大約四十個學生的體重就是1噸。然后告訴孩子們,我的體重是50千克。20個老師的體重就是1噸,同時課本上也提供了兩頭牛的體重也大約是1噸。讓學生在對比的數(shù)字中感受1噸之大。

          但在教學時發(fā)現(xiàn)三年級的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較差,讓學生推算多少個物體重約1噸比較難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體能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表現(xiàn);雖讓學生進行較充分的體驗,但畢竟是三年級的學生,噸離他們的生活實際太遠,有的學生對千克、克的質量的表象還不清晰,對以噸為單位的物體質量的估計就有些離譜。有一位學生說一幢教學樓一棵樹的重約1噸。教學時要讓學生在估計時與1噸重的表象,如2頭牛、40位同學進行比較。由于噸是用來計量較大的物體質量,所以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很少出錯。但實際上學生對于這個單位的掌握還不是很好。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5

          噸是一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離學生生活遙遠,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近1噸與學生的距離?本節(jié)課我在教授噸的認識后,覺得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達成度不高。我思索了好久,好多地方做的不足,本節(jié)課如果以感知活動體驗應用為主線展開教學,會讓學生大有收獲。

          一、體驗,在豐富的.活動中閃光

          噸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終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為基礎。本課應該使用課件創(chuàng)造大量的體驗活動,從量和形中認識噸的質量單位。

          1、從量上體驗1噸之重。從30個學生的體重,100桶10千克的水,一頭犀牛的重量等,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和豐富的想象,在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中,深刻感受1噸之重、1噸之大。

          2、從形上體驗1噸之多。從30名學生的體重,堆積如山的1噸礦泉水,一個個展示的形體,把學生嚇了一跳,使學生從視覺上感受1噸之多。

          二、知識,在不斷的在內化中升華

          如何溝通學生的生活世界,讓抽象的知識生活化,在生活化的問題解決中不斷認知、不斷升華。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在不同層次認知中內化新知。

          1、調查匯報為感知。課前的調查收集信息,讓學生感知生活中噸的影子。

          2、實踐活動為探究。通過個人提水活動,小組合作計算、估算等過程,在身體、視覺、想象中內化1噸之重、之大、之多。

          3、情景應用為升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新知,拓展思維,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

          整個認知過程是體驗不斷豐富,概念不斷形成,知識不斷建構的過程。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6

          本節(jié)課是通過學生喜聞見樂的卡通故事來引出噸的概念的,然后,圍繞“能同時過橋嗎?”,在解決的過程中自然的引出噸的概念以及克和千克的關系,利用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這節(jié)課,首先我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在上課前,雖然對教材進行了反復鉆研,但是,經過了課堂實踐后,我也認識到了其中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對于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還不夠,學生對噸的'概念不強,這是這節(jié)課的最大敗筆,再加上留給學生的練習時間太少,沒有及時的鞏固知識,導致學生知識掌握不牢固,等等。總而言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方面應該加強。

          其次,結合各位領導老師的建議,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還應該加強以下幾方面:

          1、數(shù)學源于生活,在取材的時候,要確保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

          2、課堂語言要精練、少講,把時間交給學生。

          3、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以激勵評價為主。

          4、要注意把握教學重難點,把握教學節(jié)奏。

          課堂教學的加強不是一兩天就能做好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去不斷完善、不斷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在各方面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7

          噸是一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學生比較陌生,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三年級學生來說,有難度,感知體驗是必不可少的。

          從量的角度體驗,如30個學生的'體重,一車水,從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中,感受量的變化,還有一頭大象的重量可能是幾噸,都是比較重的物體或是宗數(shù)比較多的東西才用噸這個單位。

          從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在不同層次認知中內化新知,調查匯報為感知,課前上網(wǎng)查或書上查,讓學生感知生活中噸的影子,個人去提水,小組合作算,估算,等過程,在身體視覺想象中內化1噸到底有多大,多多。

          在解決問題應用中鞏固新知,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學生的心情激動,想角豐富,思維活躍,體難深入,知識掌握扎實。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8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建立了質量單位“克”與“千克”、1千克=1000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幫助學生建立“噸”的概念。

          由于課前對學生進行了預習的要求,所以他們對生活中比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表示,也能說出是用“噸”作單位,但是對1噸到底有多重,學生并沒有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參照;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就是努力幫助學生建立“噸”的概念。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也非常強調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例。

          首先,我從學生熟悉的自己的體重入手,當有學生說出自己的體重是25千克時,我順勢就以他的體重為標準,先讓大家算一算:10個他共有多重、20個呢?多少個他的體重就是1噸?學生很快算出40個他的體重是1噸。此時學生對于噸的概念只處于知道的層次,他們并沒有實際的體驗,所以第二步,我設計讓學生互相背一個人的體重,然后40個學生集體站到講臺上,大家互相感受1噸的重量。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在頭腦中建立“噸”的概念,我又讓學生結合課本主題圖中的幾個小動物的重量算一算哪幾個小動物的體重合在一起是1噸。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2頭牛的體重合起來剛好是1噸……這時我還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幾個小動物合在一起的情景。

          最后,我還結合課后習題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是幾個需要用“噸”做單位的圖片,如:鯨、輪船、運貨物的火車箱等,這些圖片的展示幫助學生進一步形象了“噸”的概念。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努力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1噸是很重、很多、很大的,讓知識與體驗共生,數(shù)學與生活同在,學生在猜測、體驗、探究中生成“噸”的概念。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9

          “噸”在學生的頭腦中是一個抽象的計量單位,如何讓學生對“噸”又一個具體清晰的認識?本課做了兩點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認識“噸”。

          生活是數(shù)學的.源泉,生活中的數(shù)學是鮮活的,生動的。本課運用了大量的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生活背景,讓學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噸”,認識“噸”,運用“噸”,不僅深刻地建立了1噸的觀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讓學生在直接與間接的.體驗中想象“噸”。

          “噸”是一個用來計量重量的單位,必須以體驗為基礎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課一方面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對常見物品重量的經驗,另一方面,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對25千克的重量進行現(xiàn)場體驗,以獲取豐富的直接感受。在這些感受的支撐下,再借助想象與推理,學生理解1噸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較輕松而深刻了。而且,因體驗的存在,也使課堂顯的生動而富有張力。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10

          噸的認識是對小學數(shù)學低年級學段有關質量單位的學習的總結與系統(tǒng)化的一部分內容。重難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初步了解重1噸的物體大約有多重,建立噸的觀念。并且掌握噸與千克間的進率關系。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為了讓孩子們對噸產生興趣,首先從生活入手從他們學過的知識入手,引出噸這個質量單位。并以噸的自我介紹引入噸的概念,這樣既不顯得生硬和死板又可以用他們喜愛的方式向他們初步介紹噸的知識。明白計量大宗物品和質量較重的物體時可以用噸做單位。

          教學中我運用實物體驗的方式讓孩子感受1噸很重,在班中準備了一袋25千克的大米。我找了幾個同學上來體驗,其他孩子只采取觀察的方式。這樣一來,其他孩子還是沒有真正體會到一噸的質量很大。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通過觀察以及聽別的同學說得到了1噸很重的`結論。體驗中還應該再讓更多的孩子親身感受到1噸很重,這樣才有助于他們在頭腦中形成比較形象的1噸的概念及形象。這樣便于孩子建立1噸的概念,使他們真正理解1噸。在教學中此處體驗比較倉促,沒能讓孩子充分體驗,而且也沒有切實為孩子更好地去體驗1噸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安排。還應進行分組體驗,采用多種體驗方式。

          后面的圖示,我沒有充分利用,只是讓孩子走馬觀花,重在了計算上,成了機械性的練習。其實可以好好利用這個圖示,幫孩子們把1噸的概念由形象轉化為抽象化,再通過圖示將1噸轉化為形象的事物,幫孩子在頭腦和思維過程中走一個來回,這樣才能真正建立噸的概念。學生們才會真正明白噸很重,并且在生活中合理地去應用它。

          在噸與千克的換算過程中,我用了很多時間去處理。這里擠了很多前面體驗的時間,其實現(xiàn)在想想,如果孩子真的明白了,體會到了噸的概念,相信有以前的換算基礎,這里的換算對他們來說也就不是問題了。而在這節(jié)課中,孩子們更多的還是機械性的、抽象的計算,沒能充分聯(lián)系實踐和體驗。

          在上這節(jié)課的過程中讓我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有了新的詮釋,老師要想做到把自己的數(shù)學思想傳授給學生,確實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11

          教學“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有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學生對1千克=1000克的進率也比較清楚。他們對生活中比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表示,也能說出是用“噸”作單位,但是對1噸到底有多重,學生并沒有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參照。教材上也只是借用10袋大米,每袋100千克的圖片加以說明,10袋這樣的大米重1噸。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模式去教學,學生雖然能了解1噸有多重,但顯然缺少了體驗和感悟過程,很難說他們真正弄懂了1噸的重量有多重?要解決這一難點,就要設計一些學生熟知的生活實例,給學生一定的經歷、體驗和感悟過程,使他們真正理解1噸的重量。

          基于課前的反思,我設計了拎一拎、背一背兩個體驗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我讓學生從家拿來了10千克一桶的色拉油,讓學生在課堂上試著拎一拎、說一說。弱小的女同學幾乎拎不起來,她們直喊太沉了;力氣大些的男生們雖然拎離了地面,但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他們抱怨道,太重了手都拎酸了,還紅了一道印子。于是,我順勢利導,“才小小的一桶10千克重的色拉油,都把大家累成這樣,要是100桶這樣的色拉油,你估計我們班誰能拎的動?你們知道多重嗎?”學生紛紛表示,100桶這樣的色拉油1個人不可能拎的動。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板書著:一桶10千克100桶()千克。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出1000千克就是1噸。

          環(huán)節(jié)二:在學生中找?guī)讉25千克重的同學。我讓班上一些同學嘗試背一背這些25千克的同學,看看誰能背的動,誰背的不止一個同學。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同學能背動一個25千克的同學,有的能一邊背一個,一邊抱住一個,大家在笑聲和叫聲中感受到體驗的快樂。再問他們多少個25千克的同學是1000千克,也就是()噸時,學生很快說出答案。接著,我“借題發(fā)揮”,讓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別告訴對方體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計多少個xx的重量是一噸。

          教學完后,我注意到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上學生的情緒高漲,注意力比較集中。這說明,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體驗環(huán)節(jié),他們通過體驗,能進一步加深對1噸有多重的感性認識。但是,我也反思到在環(huán)節(jié)一上,有些力氣小的學生沒有充分體驗到10千克的重量,而且環(huán)節(jié)一的10千克與環(huán)節(jié)二的25千克差別不大,有重復之感,很難說學生的體驗有多明顯。我想,環(huán)節(jié)一如果改為用5升的色拉油(重5千克),多準備幾瓶這樣的色拉油,讓學生兩手拎一拎,看看各種學生拎起的不同瓶數(shù)后,再引入多少瓶這樣的色拉油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時,效果會更好。而且,這樣的處理后環(huán)節(jié)一和環(huán)節(jié)二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既能節(jié)省教學時間,也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教具的有效性,突破教學難點。

          在教學的拓展環(huán)節(jié)中,我給的問題是:信息窗中告訴我們,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條藍鯨大約重150噸,它相當于多少個同學的體重?(體重25千克的)……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既加深了對新知識的鞏固,又對學生進行了保護環(huán)境,保護動物的教育。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12

          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于是我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學習和理解數(shù)學、聯(lián)系生活在體驗中學習數(shù)學。在教學中我首先讓生搬一搬大米,親自感受1袋25千克的大米的重量,再通過想象感受40袋大米的重量,進而主動感悟出1噸有多重;接著讓生開展互相背一背的實踐活動,讓生根據(jù)平均體重估估大約多少個同學合起來的體重是1噸,問:全班同學合起來的體重夠1噸了嗎?讓生充分感受、估計、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進而對1噸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提高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上述“噸的認識”教學片斷中,當學生主動感悟出1噸有多重時,我讓生展開想象:如果讓你搬1噸的大米,你覺得怎樣?在我備課和多次試教中,學生均回答“不可能搬得動”。沒想到這節(jié)課竟有一個男孩說:“我想我能”,面對這件預先沒有料到的“意外事件”我當時有點緊張,我想如果能很好的處理它,很可能成為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也許這男孩只是預先沒聽明白老師的問題吧,于是我重新引導一次,沒想到還是失敗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我想我還是能”。好“固執(zhí)已見”的一個男孩!為了圓場,我說了一句:“如果有機會,請你試一試”,然后回到了預設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讓生互相背一背。我一邊機械般地教學,一邊為自己的話“如果有機會,請你試試。”而后悔,怎樣引導才能改變這男孩的想法呢?我邊教邊想,還是讓他在體驗中感悟,自己說服自己吧!

          剛才錯過了搬大米這個教育資源,現(xiàn)在得好好抓住背一背這個教育資源了。于是,我有意讓一個學生說說他背的感受(他同桌是班上最重的)然后順水推舟讓那個“固執(zhí)已見”的學生來背班上最重的同學并說感受,進一步引導,如果20個這樣身材的同學大約重1噸,讓你去背,你覺得怎樣?這男孩的'回答是:“肯定把我壓扁”。并難為情地說:“老師,我改變想法了,1噸的大米我想我還是搬不動,太重了”。在老師精心設計,循循善誘下,這男孩在體驗中被說服了。此時,聽課的老師給予熱烈的掌聲和滿意的笑聲,但我明白,我的教育機智、教育智慧,還是不夠的,還有待于不斷磨礪、發(fā)展。

          經過反思,如果再讓我上第二次,我想我在第一次引導失敗時,我選擇的不是回避而是積極面對,尊重學生的想法,然后及時引導,讓他再一次體驗。一袋25千克的大米你搬起來了,你真能干!2袋這樣的大米就是50千克,(把兩袋疊起來)你能搬嗎?請上來試試并幫老師把大米從這搬到講臺。我想即使是力氣再大也無法能按要求去完成,從而進一步引導他,如果是40袋就是1噸,讓你去搬,你能搬得動嗎?我想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搬不動!睆亩M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背一背”。我想我如果這樣處理將會更滿意、更完美。這次經歷,讓我明白,對于那些在設計好的教案外和常規(guī)課堂內突然出現(xiàn)的有效教育資源,尤其需要我們積極對待,及時抓取,細心呵護,用心挖掘,這樣,我們的課堂會更加多姿多彩。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13

          噸是一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離學生生活遙遠,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近1噸與學生的距離?本節(jié)課我在教授噸的認識后,覺得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達成度不高。我思索了好久,好多地方做的`.不足,本節(jié)課如果以感知活動體驗應用為主線展開教學,會讓學生大有收獲。

          一、體驗,在豐富的活動中閃光

          噸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終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為基礎。本課應該使用課件創(chuàng)造大量的體驗活動,從量和形中認識噸的質量單位。

          1、從量上體驗1噸之重。從30個學生的體重,100桶10千克的水,一頭犀牛的重量等,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和豐富的想象,在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中,深刻感受1噸之重、1噸之大。

          2、從形上體驗1噸之多。從30名學生的體重,堆積如山的1噸礦泉水,一個個展示的形體,把學生嚇了一跳,使學生從視覺上感受1噸之多。

          二、知識,在不斷的在內化中升華

          如何溝通學生的生活世界,讓抽象的知識生活化,在生活化的問題解決中不斷認知、不斷升華。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在不同層次認知中內化新知。

          1、調查匯報為感知。課前的調查收集信息,讓學生感知生活中噸的影子。

          2、實踐活動為探究。通過個人提水活動,小組合作計算、估算等過程,在身體、視覺、想象中內化1噸之重、之大、之多。

          3、情景應用為升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新知,拓展思維,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

          整個認知過程是體驗不斷豐富,概念不斷形成,知識不斷建構的過程。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14

          《噸的認識》重在于幫助學生建立噸的觀念。力圖體現(xiàn)“猜測、驗證、操作、感受”等以學生“體驗”為主的總體思路。根據(jù)課堂實況具體反思如下:

          一、以“動態(tài)生成”為魂,發(fā)現(xiàn)知識的生長點。

          1、猜測中生成的懸念:

          一開課,讓孩子們猜測老師的體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勇于大擔猜測的,老師預以表揚……正在猜測的熱烈氛圍中,教師告訴大家一個秘密,20個這樣的老師的體重合在一起有1噸多重,使孩子們引起對噸的懸念……

          2、探究中生成的概念:

          通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探究得知,20千克一桶礦泉水,搬50次,正好是1噸。50桶20千克的礦泉水是1噸,探究體驗的過程中,逐步建立了噸的概念。

          3、感受中生成的新知: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估計體重的游戲中,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學平均每人的體重看作是25千克,40個這樣的好朋友合抱在一起才會有1噸。而在班級內有52個小朋友,此時此刻想說些什么?有小朋友從安全的'角度分析,這么多同學去乘同一輛公共汽車會超重,產生不安全的.隱患,滲透了人文精神;又有些小朋友說到:60×25=1500千克,1500千克就有1噸500千克了,超過1噸了,依次得出了“噸”與“千克”化聚的方法,這樣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

          整堂課在知識呈現(xiàn)的方式中,激活了孩子們的思維,相互激烈地碰撞,真正地在動態(tài)生成中產生知識的生長點。

          二、以“體驗學習”為主,變革學生學習方式。

          1、體驗于建立表象時:

          通過掂2分硬幣,體驗1克的感受,再次提1千克的物品,靜靜地體驗1千克的物品提在手中,停留片刻,有沉的感覺,通過掂、提的親身經歷,對1克、1千克有了進一步的體驗。接著試抱老師,抱不動,估計老師的體重,想象20個老師合抱在一起約有1噸,1噸有多重:1噸重的物品還能用手來掂、提嗎?……通過掂、提、抱等體驗活動,初步建立了“噸”的表象,初次感受到“噸”。

          2、體驗于方法引出時: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猜一猜體重,聽一聽真實的體重的體驗活動中,動態(tài)生成了一個新問題:現(xiàn)在咱們班有60個小朋友,平均每人的體重看作是25千克,那么全班同學的體重有多少呢?此時就涉及到了“1500千克”,超過了1噸該怎么表達自己此問題,很自然地引出了1500千克=1噸500千克,4噸800千克=4800千克……在體驗活動的過程中引出了“噸”與“千克”化聚的方法。將學習變成了主動的學習。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15

          《克、千克、噸的認識》本單元教學目標:感受并認識千克、克、噸這幾個質量單位,了解到1千克、1克、1噸的實際質量;掌握了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估算能力及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為落實其目標,并達到良好的效果。課前我對學生做了個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對“質量”了解甚少。還認為“千克、克、噸”是重量單位。看來質量單位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知識,它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所以學生們必須親身經歷之后才能理性的掌握這部分知識,這就需要讓學生經過多方位的體驗才行。

          家長要積極配合。讓家長帶學生一起進入超市,進行小調查:記錄物品包裝袋上表示物品質量的有關信息,也可以利用超市的電子秤稱一稱常見物品的質量,然后再掂一掂。通過信息調查中,學生感受到克和千克也是常用的質量單位,初步體驗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千克是質量單位,不是重量單位,我們日常所說的重量也就是質量。Kg是質量單位。說東西有多重是平時生活中已經習慣的叫法,準確地應叫質量是多少,“有多重”就是指物品質量的大小。

          注重過程體驗。課前我就讓學生準備了一些小的物品,如:2分硬幣、花生粒、黃豆粒、“小饅頭”等效物品。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稱一稱感受1克由多重,充分感受1克的質量,并讓學生列舉了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克,加深對克的印象。并通過推理感受1000克于1千克的聯(lián)系。為了進一步建立千克的概念,我又讓學生們計算兩袋500克的鹽共重多少克?再掂一掂來感受1千克物品的質量。同時通過學生自己說體重,然后互相抱一抱來感受千克。在學生總結出表示較輕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表示較重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千克作單位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進一步猜測:1噸有多重?因為噸這個單位離孩子們更遙遠,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100袋凈重10千克的大米重1噸;我們班平均體重25千克,40個這樣孩子體重大約是1噸,讓學生充分感知噸這個單位的大小,從而得出計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學生借助實例充分理解“大宗”一詞。就這樣一步一步完成了教學目標。

          不足:教學思路沒達到預期的效果,講得過多;評價形式單一,造成學生有些倦;在學生練習時優(yōu)等生出現(xiàn)空擋;要加強語言,字等基本功的訓練。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16

          “噸”的認識是人教版三年級第三單元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是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后需要學習的另一個表示質量的單位,《噸的認識》教學反思。三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然而“噸”這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何將“噸”這個抽象的概念,以具體、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從而拉近1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是我進行教學設計時主要思考的問題,也是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

          新課標下的數(shù)學非常強調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因此數(shù)學教學內容應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除法,使數(shù)學貼近學生生活,變得有趣、生動、容易感受,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故事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圍繞能否同時過橋順利引出課題—噸的認識。在學生掌握了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后再讓學生去解決如何過橋的問題,鼓勵同學們盡量把方法都想出來,滲透一題多解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在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讓同學們背一背25千克重的同學,這一實際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為下面建立1噸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鋪墊,讓同學們有了這樣的親身體驗后,再引導學生去思考多少個25千克重的同學的重量才是1噸?在這學生對于40個25千克是1噸的推導困難比較大,因此在講解中要放慢速度,也不能一帶而過,盡量一步步引導學生得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我就沒有預想到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障礙,在講解過程中跳步了,導致有部分同學似懂非懂,這是教學中的一個不足,以后要加強,在備課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用學生的思維去想問題,也就是要備學生。

          為了加強學生對1噸的概念的認識,接下來設計了兩個練習題。緊接著就是體驗生活中的數(shù)學,讓學生先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用到噸作質量單位的,然后在出示一些生活上用到噸的事物的圖片,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與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讓學生形象觀察了圖片之后,讓學生總結一下以噸為單位的物體的特點,提高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我在運用新知的環(huán)節(jié)中加入了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小明的數(shù)學日記改錯,讓學生在快樂中運用新知,也滲透出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最后布置同學們回去調查一下自己家里的家庭用水,并教育學生要節(jié)約用水。

          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效地組織了教學,并合理分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的體驗,并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下獲取新知識。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3-06

        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4-16

        噸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08-26

        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3-09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12-01

        認識噸教學反思02-15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02-01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9-16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10-23

        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3-0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