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松》課堂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山奇松》課堂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山奇松》課堂教學反思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在執(zhí)教這一課時,我就以此為設計理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思考。
學習第二節(jié),我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出在玉屏樓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然后讓學生自由讀描寫三大名松的句子。喜歡哪棵松,就多讀幾遍,品味品味,要把喜歡的理由說充分,要把這棵松奇在何處說清楚。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在書的空白處寫一寫?梢宰詫W,也可以找同伴合作。學生自學時,我隨機輔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深入讀書、圈劃批注,交流見解。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同時,給學生提供學習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交流收獲的時候,我讓學生看這三大名松插圖,仔細觀察他們的枝干,理解詞語“遒勁”、“蟠曲”的意思。并想象三大名松面對游客,分別會說些什么。直觀的畫面喚起了學生記憶中已有的表象,學生用流暢的語句說出了名松的特點,并展開想象根據每棵松的特點,說出了不同的話語,其實也就是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學生理解三大名松奇特的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反映出它的奇。我還通過課文插圖幫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假如你就是導游,怎樣向游客介紹這三大名松其中之一。
最后,我讓學生打開《新方案》,看資料袋中的奇松的圖片,選取自己最喜歡的一幅,展開大膽的聯想,學習作者的方法把它描寫下來。
這一系列環(huán)節(jié)都巧妙地將圖與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們說話的能力,通過他們的想象說話,更好地挖掘課文的深刻內涵,理解黃山松的奇。
《黃山奇松》課堂教學反思2
《黃山奇松》一課,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描寫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tài),抒發(fā)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黃山奇松的“奇”讓學生來理解課文,在教學一開始提出主問題“黃山松奇在哪里”?教學目標定位好后,如何讓學生在讀中體會黃山奇松的美和奇,成為了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法。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以讀促悟,提出學習要求,要求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畫出關鍵詞,并寫下自己的感悟,通過學習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引導重點品讀描寫迎客松的句子,要求學生不斷撿拾關鍵的字、詞、句,利用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讓學生理解“飽經風霜”的意思,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細讀品味,讀出感情,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接著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這樣,通過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體會情感。引導學生進行重點學習,并以一“迎”字概括出迎客松的奇特之處。繼而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描寫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并相繼總結出陪客松、送客松的特點,孩子在小組交流、注重朗讀課文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學習。
讓學生看迎客松圖和送客松,仔細觀察他們的枝干,體會松樹的“奇”之所在。讓學生看圖展開豐富的聯想,出示黃山奇石的照片,讓學生模仿給出的句式,看圖寫作。這一系列環(huán)節(jié)都巧妙地將圖與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們說話的能力,通過他們的想象說話、更好地挖掘課文的深刻內涵,理解黃山松的奇的同時,拓寬了語文的教學維度、豐富了教學內涵。
課后習題中要求背誦和用詞語造句等,這在教學過程中都有得到體現,學生思維活躍,教學過程順暢流利,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圍繞主問題進行開展,整個教學過程圍繞一條主線進行開展,教學脈絡清晰,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品讀詞句來品悟課文,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內容主次分明,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都非常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積極運用自己積累的語言來表達閱讀中產生的見解或思想,
課堂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在我的教學過程中,依舊存有不足,因而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注意教學細節(jié)的處理,在教學的過程因為的局限,按照教學順序來進行開展,沒有兼顧到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還應深挖教材,如圖文結合時是不是通過學生學過的詩歌進行拓展導入?課堂的生動性還有待提高,這都是我以后要努力改正的地方。
《黃山奇松》課堂教學反思3
《黃山奇松》這篇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tài),抒發(fā)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tài)。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tài)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在第三節(jié)的教學中,我通過一句過渡:黃山無石不松,無松不奇,除了三大名松外,黑虎松、鳳凰松、雙龍?zhí)胶K伞Ⅲ待埶伞几黝I風騷,讓我們齊聲贊嘆這神奇的.黃山松吧!生齊讀第三節(jié)。對于這一節(jié),我不作過多的渲染,只讓學生在齊讀中感受:正是由于黃山松的裝點,黃山才“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課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勾勒了黃山松的千姿百態(tài)。這一處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
我利用課件展示了幾種姿態(tài)不一的黃山松。學生在和諧、充滿美感的教學氛圍中欣賞著一幅幅的奇松圖,會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態(tài)的松樹形象,極大豐富了課文內容。我隨即激勵學生放飛想象,選擇你印象最深的一棵松仿照三大名松的寫法,用好象或如同的句式,說出它的奇特。此時學生揚起了想象的風帆,開啟了思維的閘門,情緒高昂,同時又引領學生揣摩、借鑒了作者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最后,我播放了黃山了風光錄象,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置身于美的氛圍之中。音樂、圖象與解說的巧妙結合,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什么叫詩情畫意,對黃山的傾向心往使教學成了一次審美的心理體驗。
《黃山奇松》課堂教學反思4
上《黃山奇松》的第一課時,我根據本班學生情況,按照大綱的要求,如是做了設計并按此上了課。
首先,我從“黃山”入手,通過其它五岳名山的秀美風光,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并烘托出黃山的特色,它超越五岳名山的頂級之處。
之后,我與學生解題。我問的問題是“從這個題目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但很多學生習慣性地以為我問的問題是“從題目中你得出哪些問題,你想知道些什么……”,也就是說不少學生的思維已經產生成了模式化。說明這不利于課堂的教學,需要我今后在教育過程中進行糾正。
接下來,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并歸納段意。一是為了讓學生進入課文,重新在預習的基礎上熟悉課文;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讀課文。在我之前多次在課堂上實驗后覺得效果不錯,所以一直沿用了下來。
因為是第一節(jié)課,所以我將生字詞的掌握作為一個重點進行教學。之前有讓學生回家預習,所以,在朗讀生詞上大部分學生沒有什么問題這一課比較重要的是三個多音字容易讀錯,特別是“枝干”的“干”,在后續(xù)教學中還是發(fā)現有學生讀錯音,看來第一堂課的朗讀的量還不太夠,今后會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在字形的掌握上,我讓學生上黑板默寫,因為曾經聽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在評講自己上的課時指出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默寫生詞,檢查他們是否在預習中很好地掌握了“四會字”。但我有兩點沒有做到家,一是學生回家顯然沒有“好好預習”。二是我沒有一遍念完三個詞語。因為鍛煉學生的聽寫記憶力和專注力同樣也是課堂默寫的所希望達到的效果。但既然學生默出的生字詞有錯誤,就說明它有普遍性,值得我為這個字的字形給學生做詳細的.講解,否則我在作業(yè)做上來之前不能準確判斷哪些字詞是學生難以掌握的,而哪些是他們自主掌握沒有問題的。
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比較簡單,所以我在讓學生再讀的基礎上就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段意并總結出文章的結構,通過朗讀來感受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黃山奇松》課堂教學反思5
設計這課,我真的是用了心的。備課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學生會怎樣學,學生會提哪些問題,提到這些問題我該怎樣引導,學生在自主性學習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合作學習中會出現什么情況等。說實話,因為考慮、預設得較多,在上課前,我自己還是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充滿信心的。
可課堂實施下來,并沒有如人所愿,我只能說感到很遺憾。
1、步子邁得太小
這節(jié)課,我們著重學習的是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這段主要介紹了黃山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為了避免課堂上將這三大名松的特點分解得支離破碎,我設計了這樣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你最欣賞其中哪一大名松,它名在哪、奇在哪呢?自學后介紹。可以讀課文,抓重點詞句體會黃山松的奇特;可以用書上的句子或結合課外的資料介紹。然后在充分自學、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匯報。盡管這樣,上下來后,我還是覺得這段的教學顯得很碎,仍是一個松、一個松的學習。雖然課堂的學習氣氛活躍、學生也讀得熱熱鬧鬧,很有感情,作為教者的我卻沒有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他們。其實這段的學習,完全可以把學生分為三大組進行,喜歡迎客松的就學習迎客松的有關句子,喜歡陪客松的就學習陪客松的句子,這樣讓學生在大組內學習,互通有無,既可以加強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又可以補充資料搜集上的信息交流。這樣的大組學習比起自己設計的自學、小組學來得更活躍、更自主、更靈活、更開放。
2、教材吃得不透
三大名松,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風格?蓪W完課文,如果讓學生用幾個詞來概括每大名松的特點的話,估計學生還是一知半解。課堂上,雖然,我也將每大名松的奇特、與眾不同處在小結語中概括了,但學生可能并沒留意。至于它們的獨特之處,還須明確概括。而且在學習送客松時,我也只是讓學生抓住課文中的“姿態(tài)獨特”“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作了相應的理解處理,卻忽視了看圖,比較它與形態(tài)相似的迎客松的區(qū)別。迎客松是剛毅挺拔,紳士一般地伸出手臂作歡迎狀,而送客松是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仿佛在與人們揮手告別。對教材,我沒有能夠很好地進行開發(fā)和利用。
3、板書不夠合理
這節(jié)課,我還用到了教學掛圖。但在掛圖的位置擺放上,我處理得也不夠合理。圖片可以和相應的名松對應起來,使學生看得更清楚。特別是在看圖引導學生背誦時,學生可以把圖與課文的內容聯系起來,或許背的時候,困難會小些。
4、時間把握差錯
時間上的把握偏差,是這節(jié)課最敗筆的地方。在學習迎客松的有關語句時,將近花了25分鐘的時間。為什么?因為迎客松最負盛名,它是美麗黃山的象征、友好中國的象征,所以大部分的學生基本上都喜歡迎客松,而且我自己在設計這一部分的時候也確實安排了好多讀、說的環(huán)節(jié),又是讀出它頑強的生命力了,又是讀出它的姿態(tài)優(yōu)美了,還要補充介紹課外搜集的資料,還要背誦,所以在這一處浪費了近10分鐘的時間。導致接下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師生、生生互動的“小導游”介紹沒有實施。原本準備好的導游帽、導游旗根本沒能在課上派上用場。如果能處理好時間的安排,課堂是很容易出彩的。
除了這些,我想自己的課堂上還有其他很多的缺憾,有待今后努力并改善,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
《黃山奇松》課堂教學反思6
《黃山奇松》是一篇描寫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章通過對三大名松的具體描寫和對黃山松“千姿百態(tài)”的概括描述表現了黃山奇松的“奇”。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出示三大名松的圖像,讓學生仔細觀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態(tài),說說各自的特點。直觀的畫面喚起了學生記憶中已有的表象,學生用流暢的語句說出了名松的特點。多媒體的展示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課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勾勒了黃山松的千姿百態(tài)。這一處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課件展示了幾種姿態(tài)不一的黃山松。學生在和諧、充滿美感的教學氛圍中欣賞著一幅幅的奇松圖,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態(tài)的松樹形象,極大豐富了課文內容。
【《黃山奇松》課堂教學反思(精選6篇)】相關文章:
《黃山奇松》課文教后記12-17
描寫黃山奇松的詞語03-21
《黃山奇松》教學設計(15篇)02-25
《黃山奇松》教學設計(15篇)02-25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03-08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1-11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精選7篇)12-02
黃山游記之奇松篇-初一-記敘文01-07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5篇)03-08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