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藤野先生》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語文《藤野先生》教學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語文《藤野先生》教學反思1
本課是在學生恍然大悟的感慨聲中結束的。
總體來說,本課的設計及實踐是成功的。筆者教過此文數次,每次皆感難度極大。魯迅的大多含蓄難懂,加之本文篇幅較大,主題較深,情節(jié)簡單,很難吸引學生。這樣長且難的課文,多講只會造成師生雙方的疲憊,費時而難見實績,故筆者反復思量,應如何短時高效地完成授課任務,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筆者首先將此文壓縮為兩課時(以往多4課時完成,在此次教學中,熟悉、解決字詞疑難、了解基礎事件為一課時,閱讀分析為一課時,實現了長文短教)。
其次,筆者避開了對文章深層主題──愛國的教學,轉向事例的分析,使學生自找事例自行剖析,分析單一事例與理解主題相對而言難度大大降低。
這二點設計是在研讀課文,抓住典型事件的作用,扣住文章線索的基礎上完成的。如此,抓住了文章的重點(典型事件)、理清了全文的脈絡,才實現了長文短教;巧設并巧排線索的懸念(兩條線索),明白了文章明暗相輔,才化難為易,實現了難文淺教;而短教不等于只抓一點忽視全面,恰恰是以點帶面;淺教亦不是忽視課文的深度而是由淺及深,深入淺出地從微言看大義,使學生能理解文章的精髓,且關于文章的線索之全是學生自發(fā)的。
初中語文《藤野先生》教學反思2
《藤野先生》是八年級下教材的第1課,是一篇敘事散文。講述的是魯迅先生與日本人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經歷,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學醫(yī),而后棄醫(yī)從文的過程,文中表現了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摒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對他的真摯懷念,并反映出那個時代的進步,青年所持有的憂患意識以及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愛國心。
講讀這篇課文要注意三點:一、脈絡分明,言之有序。二、選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質。三、語言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在教學本課文時,我依據課文的內容,設計了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明確事件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明確主題,進而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
一、課文的線索
本文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的線索,圍繞表現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質這一中心組織材料。開頭寫東京(是作者往仙臺見藤野先生的緣由),然后用設問句自然過渡。接著寫初到仙臺受優(yōu)待(襯托藤野先生),寫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最后寫離開仙臺后對藤野先生的懷念。除回憶藤野先生這條明線外,本文還有一條內在的線索,就是作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很多材料,如寫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赴仙臺途中對日暮里和水戶的深刻印象,寫仙臺醫(yī)專日本“愛國青年”尋釁和看電影事件,寫作者棄醫(yī)從文,都圍繞這條內在的線索。因此,文章篇幅雖長卻脈絡分明,材料雖多卻井然有序。
二、抓住特征描繪人物的手法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寫人抓特征,幾筆勾勒,就甚為傳神。如寫藤野先生,寫他的“黑瘦”、“八字須”、“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衣著“模胡”,冬天穿舊外套,活生生地畫出一位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又如寫“清國留學生”,抓住了盤辮子這個細節(jié),很能反映他們的思想本質。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辮子,表示與清王朝決裂,而這些留洋學生既要學時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盤起辮子。作者用夸張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對他們的辮子進行形褒實貶的描寫,揭示了這些留學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質,也反映了對他們的厭惡之情。
三、對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的分析
《藤野先生》一文在第二部分中記敘魯迅先生在仙臺求學的生活片斷,作者圍繞表現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具體寫了四個典型事例。1、檢查并訂 正“我”抄的講義——表現先生工作認真負責;2、先生糾正“我”繪的解剖圖——表現他對學生的嚴格要求;3、先生對“我”敢于解剖尸體感到放心——表現他對學生的熱情誠懇;4、先生了解中國女人裹腳情況 ——表現他科學求實精神。通過這四個典型事例,我們看到本文是一篇贊揚日本學者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抒寫對他真摯和深沉懷念的回憶性記敘散文。
四、富有濃厚感情色彩的語言
這篇回憶文章寫的是作者終生難忘的“偉大的”人,記的是震動作者靈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抒情議論的語言,還是寫人記事的語言都飽含感情。如懷念藤野先生,作者寫道:“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guī)煹闹,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直接抒發(fā)感激敬仰之情。再如寫“清國留學生”的丑態(tài),寫赴仙臺途中深刻的印象,寫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寫棄醫(yī)從文的舉動,字里行間都充溢著作者憂國憂民的深切感情。
初中語文《藤野先生》教學反思3
新課標中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只有把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新理念貫徹到當前的語文新課程中,才能把語文教學改革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而學生的個性化體驗,是教師的知識所包含不了的。只有充分的利用“留白”藝術,才能在教學中真正調動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往往能收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本案例改變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思考填補“空白”,積累體驗,自主分析、感悟作品,還精彩于學生。如在預習時留白,讓學生積累資料,了解背景,便于理解課文內容,在課堂上留白,充分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在課后留白讓學生再一次直接感受、體驗文本,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施展。
初中語文《藤野先生》教學反思4
今天,上的《藤野先生》兩個班都是一節(jié)課完成。第二個班上的時候,時間竟然還挺寬裕。以前都是兩節(jié)課完成的。是上課成熟有的.放矢,抓住重點了,還是浮光掠影,沒有深入?我恐怕得好好反思:第一,不知道學生讀預習的情況如何,也不知道學生的疑問在哪里,也沒有基礎知識的檢查。只是抓住了考試的重點來講的。
學生的讀,如何讀,如何讀的有效果,有層次,有感情,一直是我引導的瓶頸。想想可以給學生提示指導的,如:能表現人物品質的詞語應該重讀,有了這樣的指導然后自己再讀一讀,找同學讀一讀試試有沒有效果,然后大家一起讀一讀試試!
對課文的段落劃分(認識藤野之前,相處的時候,分別之后:去仙臺前,在仙臺,離開仙臺后。這兩種思路我覺得可以這么分,有待熟慮呵呵)
最后記下這堂課的教學設計,以期將來當參考和做反思。
由學習寫人記事類的文章的方法進入這節(jié)課的學習——通過事件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質,從而表達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我和藤野先生相處的四個事件來表現其品質,表達我對藤野的敬意和感激。(其中添改講義這一段重點講,通過咬文嚼字的方法)
作者的愛國情感開頭一段重點理解。(只會讓學生齊讀,這種方式總是單調,有頭無尾,或者沒有層次感?煞襁@樣:先找一個同學讀一讀,注意看能否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出來的帶著這樣的情感自己讀一讀,找個同學再讀一讀或者齊讀看效果如何。應該不會讓課堂顯得干巴巴的)還有這么幾個句子注意體會(大概……;中國是弱國……也無怪他們疑惑,他們拍掌……他們何嘗……這些句子重點理解體會,)體會作者濃濃的愛國情,適當補充背景,再來體會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情感態(tài)度,達到深化!
初中語文《藤野先生》教學反思5
我把第一課《藤野先生》與第五課《再塑生命》放在一起教學,今天這堂課開展了“走近教師”的專題活動,先讓學生回顧了藤野先生與莎莉文老師的優(yōu)秀品質:富有愛心,有耐心,教育藝術高超。然后讓學生進行了以下三個步驟:
一、說說你印象深刻的老師,并簡述事例。學生說的基本上是小學教師,無外乎對自己嚴格要求,補課,負責之類。
二、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怎樣的。學生列舉了有愛心,有耐心,和藹可親,有責任心,教學水平高,寬容等。
三、用一個比喻句來贊美老師。學生用了蠟炬、春蠶、園丁、人梯、航船等。然后我出示了唐代韓愈的那句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矣。并闡述了現代優(yōu)秀教師與傳統(tǒng)教師的一些觀念區(qū)別。
接著讓學生閱讀了二篇寫老師的散文,一篇是梁實秋的《我的國文教師》,寫出了其師的個性特點,詼諧中帶有崇敬;另一篇是魏巍的《我的老師》,親和有濃濃的愛意。
最后十分鐘,讓學生寫一個教師片斷,200字左右。
【初中語文《藤野先生》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藤野先生》優(yōu)秀教學反思范文12-16
《藤野先生》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12-23
八年級下冊課文《藤野先生》教學反思12-16
藤野先生讀后感18篇03-06
藤野先生讀后感20篇03-17
八年級下冊藤野先生說課稿12-17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藤野先生》說課稿12-17
藤野先生 導學案設計(蘇教版九年級下冊)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