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時間:2023-03-08 03:52:31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精選7篇)

          信息技術的教學基本以實踐為主,教師們及時進行教學反思能不斷地改進學生們實踐的方式。下面是關于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精選7篇),歡迎閱讀!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精選7篇)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需求還有相當大的差別。從對高二學生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的興趣比其他學科要高得多。但無論是我們的教學內容還是我們的教學方法,學生都不太滿意,反映出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還很不理想。一是教學內容上,眾口難調,二是教學方法上,感受不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參差不齊,使教學內容難以適合每一位學生;學生喜歡操作性強的東西,而對教師教授的理論性內容不大感興趣;學生喜歡自由自在的學習和游戲,對于教師安排的任務缺乏完成動力等等。如何才能更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信息能力以解決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問題,適應社會的需求呢?這需要我們教師花更大的努力,不斷探索,找到一套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調整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教學內容跟著課本走,內容過于簡單,知識面窄,重復性多。學生很容易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法過程中,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簡單的知識內容我則采取了自學和學生獨立制作的方法,盡量做到“精講多練”、“學生講,輔助指導”、“讓學生自主學習”等方法。在最后的作品展示課上,同學們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并能通過觀看其他優(yōu)秀作品找到完善之法。對學生作品,應多鼓勵、欣賞、贊揚學,讓學生體驗成功感。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推進分層教學

          因為農村中學的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基礎較好,有的學生基礎很差,基礎好的學生,在老師還沒講完時就會操作了,而基礎差的學生總是害怕操作,不愿意動手。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于是,根據學生實際,每班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基礎好的先掌握的同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煉,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xiàn)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并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chuàng)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巧妙設計教學任務,采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認真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于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后,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提出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嘗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聯(lián)系生活,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對于計算機教學,一定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鉆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fā)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如:學習Excel軟件時,我用到了數據搜集的方法。在有了兩節(jié)課的學習的基礎上,我動員同學們制作一份《個人消費統(tǒng)計表》,分析自己的生活費都花在了什么方面,哪些方面是可取的,哪些方面是不應該花消的,然后計算出總開支。在這個數據的搜集過程當中,同學們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關注自身的生活消費支出,從文具、伙食、交通、其他方面的費用入手實事求是地、認真地制作了《每周個人消費統(tǒng)計表》。完成了表格的數據計算,并且有的同學主動算出各個方面所占的比例。教材上的知識的到充分的發(fā)揮,還有的同學給表格加上了生動的圖片或者是美麗的背景圖片,從而結合了前面所學的在文檔中插入圖片的知識,完成了表格中圖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設置,完美了表格的界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數據出來后,課堂上同學們還互相比較誰花的多、誰最節(jié)省,認真分析那里的是該花的、那里是該省的,然后制定出一份《日后花費計劃清單》。

          從這樣的一節(jié)課中,學生學習到的不僅是簡單的“Excel制作表格”,還包括了多個軟件的綜合應用,涉及到一個操作技巧在多個軟件中的不同使用,達到共同的目的(圖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設置),修飾美化版面。他們不僅深入地掌握了該項操作的技巧,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通過本次課的學習,真正讓學生們成為課堂的主人,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多的教會了學生們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并給出分析結果的能力,可謂收獲頗豐。

          五、加強教學評價,多肯定學生

          教學評價一般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較多,特別是在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對于學生的活動給予恰當的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掌握教學內容,達到良好教學效果。也使學生更客觀地評價別人的作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活動中都能有所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huán)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xiàn)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2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計算機基礎比較薄弱。學生的計算機基礎也都參差不齊。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也對計算機有不同的認識,學習興趣也各不相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消化不了,還有部分學生根本聽不懂你在講什么,老師很不好把握分寸。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尤其是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反思:

          一、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操作性。因此在教學中應盡量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15分鐘老師教學,剩下時間由學生自主完成課前設計的圍繞教學內容的課堂練習及任務,老師巡回指導并做點評。完成所有任務的同學可以獲得自由上機的獎勵。

          二、采用“兵教兵”互助的形式

          即基礎好的同學如果能快速完成任務,那么他的第二個任務就是當小老師教會一個不會的同學完成任務(老師監(jiān)督,不準代勞)。完成所有任務后才可以獲得自由上機的機會。

          通過以上2個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認真聽課快速完成任務就能獲得更多的自由上機時間;另一方面協(xié)調好基礎不同的學生之間的差距(基礎好的可以從教別人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提升);再者認真聽課出色完成任務的同學獲得自由上機時間可以自學、自由發(fā)揮特長(杜絕玩游戲現(xiàn)象)。

          三、優(yōu)選教法,提高教學效率

          1、精心設計課件,提高教學效率。

          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而不繁雜,教學過程緊張但不忙亂。

          2、操作示范,有效指導

          老師示范后,可以找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到講臺操作演示,其他學生觀察并找出問題,最后老師點評。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使學生在查錯糾錯中掌握操作方法。

          3、大量運用比喻,使知識形象化,簡單化

          計算機教學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詞術語很難被學生接受,適當應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比喻,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聽課的興趣,還能達到幫助理解和記憶的目的。

          四、強調紀律,保證課堂秩序井然

          由于我校學生的特殊性,狠抓課堂紀律是重中之重。我根據學生喜歡微機課的特點,制定了停課制度。每節(jié)課由班長負責記錄表現(xiàn)差的同學,輕者停課一節(jié),重者停課一個月(被停課學生報給班主任,微機課時必須在教室學習)。該制度實施兩周以來,效果顯著,課堂紀律明顯好轉。

          總之,要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3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能會常常遇到一些突發(fā)事件,但可能有部分老師的處理可能和我一樣,這樣就有意或無意傷害了學生。如有的學生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答錯了,就批評他,或就直接讓他坐下,而不進行分析他錯的原因。久而久之,這個學生肯定不會再在上課時舉手回答問題,這樣就出現(xiàn)一堂課上沒有學生舉手回答問題,這樣教學氣氛就比較差,影響我們的教學激情,同時我們也不能及時得到學生掌握程度的反

          饋信息。另外一些差生,每次考完后成績大部分是不理想的,我們就要說他成績怎么考得這么差,拖班級后腿而不注重他的進步(如總是錯的題會做了,粗心的毛病改掉了)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更加產生厭學,導致惡性循環(huán)。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每一個學生都有他們的自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里說過:“任何時候都不會給孩子不及格的分數”,其用意是希望教師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行為對學生有無傷害。在教學過程會出現(xiàn)閃光點。如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課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重難點創(chuàng)新的分析,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語,對學生做出的合理贊賞的評價語等諸方面都應該進行詳細記錄,供日后參考。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每節(jié)課總會有這有那的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語言說話不當,或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教師課后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冷嘗不能很好掌握知識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們每個學期至少會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動,那至少我們可以聽到一些優(yōu)秀的課例,我們也可以取他們的成功之處用之自己的教學中。所以我們應該在每一堂課后都要進反思自己的成功與失敗之處,舍棄糟粕,避免在今后的教學中犯同樣的錯誤,取其精華用之以后的教學中,從而優(yōu)化我們的課堂教學,使我們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1、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備好課

          我們知道,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過去強調就教材而備教材,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新課程理念提出: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建構的過程,強調在合作互助中學習,特別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順應學生的自我發(fā)展,鼓勵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我探究的學習能力。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求在上每次課前要作好充分的準備。

         、虐葱抡n程標準,備好教材。

          高中信息技術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總共有6大模塊。高一上學期我們上必修課內容。根據新課程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營造良好的信息環(huán)境,建設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因此,在研究教材過程中,我從知識性和人文性兩個方面來考慮。知識性包括信息技術內含的知識和課外延伸的知識。人文性是從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來講的,備教材應領會新課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術教學的新課標,從整體上了解教材的特點、把握書本的體系結構,分析新課標,通過鉆研教學新課程標準,掌握教材基本內容和教學要求,統(tǒng)觀全局,抓住主線。

         、苽浜妹恳还(jié)課的教材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xiàn)形式是豐富而開放的。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每一節(jié)課的資源,力圖呈現(xiàn)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例如:在學習第一章《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這一節(jié)時,在學習了常見的信息技術外,結合日常生活,補充說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給人類帶來巨大好處的同時,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犯罪也日益猖獗,由此引出信息安全問題。從網絡犯罪,安全漏洞難以堵塞,當前信息安全領域的熱點問題3方面加以說明,拓展學生知識。

         、莻鋵W生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是這次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在這樣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要求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二要在課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一天的課堂上來,備課要做到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儲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通過分析學生的差異來進行分組,在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增強每個學生的合作意識。例如:在學習第二章《信息獲確時,整合第二章內容,布置3道實踐題,分別是國慶3日游,泉州3日游和自配電腦(高中低)3種方案,學生分組任選一個題目,利用網絡資源查找相關主題內容,最后以作品(作品形式自定)的形式呈現(xiàn),要求各組學生分工合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效果甚佳。

         、葌浣虒W方法

          教學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講授、任務驅動、參觀、演示、實習、練習、課堂討論、欣賞、復習等方法。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學習使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教學方法中,我經常是同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任務驅動,課堂討論等等,目的在于樹立現(xiàn)代的教學觀念,主張以人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以學生的“自我嘗試在先,教師的引導在后”為原則。

          ⑸寫心得體會

          實際的課堂教學很難完完全全地按備課計劃去進行,因此寫心得的形式總結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寶貴經驗教訓,可作下次備課的借鑒。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缺少現(xiàn)成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借鑒,我們必須不斷探索新的環(huán)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不過要把課上好,首先要把課備好。陌生的教材要求備課,熟悉的教材也要求備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自己立一條戒律:“不上無準備的課”。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4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于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著濃厚的興趣與神秘感,渴望更深層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于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模式,是"學"跟著"教"走,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后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于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采用"先學后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jié)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四十五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于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煉,

          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xiàn)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并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chuàng)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zhàn)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chuàng)造性、具有明顯的發(fā)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tǒng)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fā)現(xiàn)、有新收獲,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5

          一、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

          現(xiàn)在學生在信息的學習上,“貧富懸殊”現(xiàn)象十分嚴重,而且我們不能以他的學號來劃分他們的優(yōu)差。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使用評價的手段來發(fā)現(xiàn)他們掌握程度,從而對他們的教學采取分層教學。另外我們看到學生不認真聽講,就會去怪學生不好好聽,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如何來吸引學生。正如正如有的教師所說的方法:學生大部分喜歡游戲,那我們何不采用游戲的方式給他們上課。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有很多的課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游戲、FLASH動畫演示、采取學生制作網上評比的'方法激勵學生主動去參與學習中去,與教師實現(xiàn)互動,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技能。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怎樣用學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們自己去學習,如何去掌握。那么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了,我們就不會出現(xiàn)上課不認真聽,冷場之類的情況。

          二、反思能否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

          學生的掌握知識程度參差不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同,如何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fā)展是我們每一個老師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務。這樣其實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任務定得太高有的學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興做了;任務太低了,好的學生完成了就沒有事做,就可能會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多反思如何分層次的布置任務,也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同學充當一下“小老師”,讓他們嘗試角色的轉變,同時增進學生間的友情。這樣我們就能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6

          在擔任整個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學習了一些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我覺得,信息技術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去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潛力以及自學潛力和創(chuàng)新潛力。我認為,在教學中要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潛力。以下就我對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作一淺談:

          一、課堂演示,講解為主

          近年來,大多數學校都陸續(xù)建成了新的電腦室,同時配備了幾十臺多媒體電腦,從而構成了一個功能較為強大的多媒體網絡教室。我們教師在上課期間,能夠借助多媒體網絡教室的廣播系統(tǒng),對計算機的基本知識作出適當的演示并加以詳細的講解,使學生獲得超多的感性知識,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授Windows98系統(tǒng)操作時,我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上機實踐(當然上該節(jié)課前已安排學生進行預習),因為各個學生的理解潛力不一樣,在他們預習后自我再在無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看自我的自學潛力有多強,從而證實自我的理論理解與實踐是否一致。然后我運用了“躍龍門”多媒體教學軟件,將正確的操作過程透過教師機演示給學生,并一邊進行適當講解,使學生們看到完整的操作過程。這樣做就進一步證實了學生們對自我預習后自行上機實踐是否全部正確。再讓學生們上機實踐一次,這樣就收到了很好的教與學效果。同時,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學,我又根據課程資料及學生的理解潛力,制作有針對性的課件,使課程資料生動形象,變難為易。

          二、強化練習

          學生要熟練使用計算機,僅靠教師的講授和演示是遠遠不夠的,務必透過超多的實踐練習,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練習的方式要多種多樣,如課堂問答,上機操作,課內外作業(yè)演示等。在進行上機操作練習時,一般給學生布置有針對性的練習資料。例如,在講完“Word”軟件中的文字錄入及排版知識后,要求學生課后準備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在下一節(jié)上課時使用Word軟件進行錄入、排版,并對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又如在講完IE瀏覽器的使用后,就讓每位學生運用IE瀏覽器瀏覽本市的網站和其他教育網站。這樣,每教學一項新資料,就及時讓學生進行定量的練習,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的新課資料,熟練掌握操作要點,提高學習效果。

          三、進行網絡教學

          自從學校多媒體網絡教室的`出現(xiàn),上級領導對培養(yǎng)學生的上網操作潛力十分重視,因此,我們學校也少不了增加上網這項功能。在計算機教學中,網絡為學生帶給了更為廣闊的信息知識環(huán)境。。學生能夠透過上網獲得豐富的信息知識。我們教師還可指導學生從網上下載學習軟件,收集各類學習網站以及學習資源,不僅僅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信息收集、處理、吸收潛力;讓學生在節(jié)日時,發(fā)送電子郵件給親戚同學問好、祝福;讓學生在因特網上閱讀新聞、參加各網站的BBS、收發(fā)電子郵件等。采取各種方式設計教學模式,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要求。

          四、采用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資料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完成一個個任務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建構知識、

          寓學于實踐的環(huán)境,讓他們在這個環(huán)境里,充滿興趣愉快地進行學習,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例如,我在因特網的教學中,我能夠分為這樣幾個大任務:在因特網上瀏覽信息、在因特網上查找信息、從因特網上下載信息、在因特網上收發(fā)電子郵件、閱讀網絡新聞、參加BBS、在因特網上進行實時交流等等。對于“在因特網上收發(fā)電子郵件”這個大任務又能夠分為:寫信與發(fā)信、收信與讀信、回信與轉信、信件的分類和整理、訂閱電子雜志、加入郵件討論組等子任務;針對“寫信與發(fā)信”這個子任務,又能夠劃分為:寫信、發(fā)信、在信中夾一張照片、發(fā)送一個或多個文件、發(fā)送一段錄音、發(fā)送一個影像、把同一個文件發(fā)送給多個接收者、成批發(fā)送信件等子任務。

          五、實現(xiàn)分組教學,提高學習興趣

          在計算機上機操作時,學生會經常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果教師一一解答操作,不僅僅教師感到忙碌、時光緊迫,而且還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用心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分組教學能夠避免諸多弊端,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用心性。教師根據上課班級學生人數進行分組,每組人數不要太多(控制6--8名),每個小組有固定的機位并設兩名小組長,上課前先進行培訓。當本組同學遇到問題時,由小組長充當小老師進行輔導。當有些問題較難時,教師要鼓勵全組成員一齊研究解決。如果處理得當,教師要及時表揚,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喜悅。這樣一來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小組成員的動手潛力。如果小組解決不了,可由其它小組提出方案或由教師進行指導。

          六、實現(xiàn)課堂教學與其它課程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術學科工具性的特點,能夠加強與其它學科的橫向聯(lián)系,不僅僅能使學生更扎實的掌握課堂所學資料,而且還能讓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有更完整的認識。例如:我讓初中二年級學生運用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和上網技能,到因特網上查找文字、圖片、照片等資料,制作一個以“環(huán)境保護”為主題的PowerPoint幻燈片。學生們興致勃勃的查找有關環(huán)保資料,精心制作出一套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幻燈片。這樣,讓學生完成了課堂學習資料的同時,還增長了課外知識,實現(xiàn)了與其它課程的整合,使學生親身體會到信息采集、處理、加工的全過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質和信息實踐潛力。

          七、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信息技術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而這種潛力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教師潛移默化地引導。作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進一步引導他們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例如:各班要出手抄報展覽,我就提示學生能夠利用學過的信息技術知識,使用Word20xx軟件來制作更美觀的電子手抄報,然后交給老師打印出來,在校園內展出,學生用心性大大增強了,部分學生做出版面新穎、資料豐富的電子手抄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還讓學生利用“畫圖”軟件來出版班上的墻報。這些實際運用不僅僅有利于學生靈活掌握所學過的知識,還能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性,增強了信息意識。

          八、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評價方式

          記得在二零零四年五月,我到云浮市教師進修學校參加課改學習,在學習期間,令我最深刻難忘的就是,廣東省信息技術科科長要志東同志說過一句話,她是這樣說的:“信息技術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實踐潛力和應用潛力,一般不宜采用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來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高低,而要在上機操作中真正體現(xiàn)出來”。她所說的正好與我所想的所做的一致。在實際教學中,我根據所學資料不一樣,采取了不一樣的評價方式來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例如:在教學“畫圖”軟件后,我采取了“作品展示,開放式評價”的方法,由其他學生一齊來打分評價。在教學“寫字板”、“Word”一類的軟件后,采取“指定資料、單人考核”的方法,先提出具體考試要求,并限定時光完成。例如:要求每位學生使用“Word”軟件輸入一篇文章,規(guī)定排版要求,完成后上交到教師機,由教師當堂給分。

          總之,信息技術學科由于其實踐性及應用性強的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務必采取相應的、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才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精神。以上是我在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都運用過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務必針對具體的教學資料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才能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再上一個新臺階。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7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探索興趣

          “掌握知識獲得實際技能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復雜的認知活動,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求知欲是推動學生學習這一活動的主要動力!苯嬛髁x論指出,學習環(huán)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也就是說,在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問題,并把情境創(chuàng)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實際證明,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精心設計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探索欲望的活動情景,能使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的、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更為有效的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

          二、任務驅動,明確探索方向

          “任務驅動法”使學生學習目標十分明確。學生緊緊圍繞這一目標,探求相關的知識和操作方法,這樣做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興趣!叭蝿镇寗臃ā笔箤W生在完成一個個任務過程中主動地獲得知識,逐步提高能力,實現(xiàn)學習目標。

          在課堂上,當學生探索欲望被激發(fā)后,老師相機提出本節(jié)課需要完成的任務。對于任務目標的設計尤其重要,任務目標應該盡可能與日常學習生活或其他學科內容密切聯(lián)系,那些僅僅是為了訓練某項操作而設計的任務,學生的興趣往往不大。提出任務后,再就應該引導學生圍繞該任務展開思考,該任務主要講的什么?完成該任務必須具備什么知識和技能,自己準備從哪些途徑來獲得這些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該怎樣辦?這樣一系列問題有利于學生弄清任務含義,并按照一條正確的思路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要針對各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糾正錯誤的理解和思路,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獲取知識與技能。堅持這樣,對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將有很大的益處。

          三、加強學科知識的整合,創(chuàng)設活潑生動的課堂

          信息技術課程不是學習一些單純的`知識,而是與其他學科相密切聯(lián)系。無論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還是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最有效的載體就是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我們淡化學科性,強調綜合性,有意識地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相整合,在信息技術課中Word的教學中一定有語文學科的內容,在Excel的教學中一定有數學的相關知識,在PowerPoint的教學中一定有美術的相關知識,信息技術課可以以其他學科內容為載體才能使信息技術課上得生動活潑而不顯得蒼白枯燥。因此,學習時應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地整合,還應較多地聯(lián)系生活、生產和科研實際。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不但應用了計算機、網絡、課件或網絡探究等新型教學模式,而且能夠使教師、學生更清晰地認識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和意義,科學地調整實施教育信息化的策略,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服務于促進學習,提高師生的教與學的質量。

          四、真正轉變教師角色,真正體現(xiàn)學生主體

          舊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中心、是主體;新課程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者。在舊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長期依賴于教師的安排,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一點創(chuàng)新意識。常此以往,養(yǎng)成了學生懶惰的學習習慣,沒有主動性,缺乏創(chuàng)新性。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無法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新課標中,教師的重要作用是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在課程中已不只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一個“課程的組織者,情感的支持者,學習的參與者,信息的咨詢者”。在不同的情況下,擔當不同的角色。教師應該努力做到:

         。1)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學環(huán)境,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

         。2)教師必須保證學生的操作時間,不能講解得太多,而應讓學生自主探究。

         。3)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從而真正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型教學模式。

          總之,學生的學習只有在愉快情緒下,才能樂于接受教育,才能增添學好知識的信心。運用信息技術,把它作為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充滿情趣的教學設計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苦學” 、“懶學” 、“厭學”引導到“趣學”、“樂學”的軌道上來,使教與學在輕松愉快的情調中進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8

          20xx年8月,從一個學生轉變?yōu)橐粋教師的角色,從一個大學的校園跨入到一個中學的校園,從一個對教師職業(yè)崇拜到一個自己身為教師的處境,我開始了從事基礎教育的里程。對于剛步入社會的人來說,一切都很陌生。對于許多為人處事的方式、許多人情世故我還不是很懂,沒有很多的想法,做好本職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和氛圍中,我開始了我的教學生涯,從事了我的專業(yè)教育工作——信息技術科目的教學工作。

          現(xiàn)在已經過去了大半個學期,對于信息技術的教學也有了一些感觸。

          一、問題設計

          通過這段時間的教學,我深刻意識到課堂提問設計的重要性。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強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進而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帶有趣味性的問題,創(chuàng)設生動愉快的情景,把學生已有的知識與即將學習的內容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在導入新課、學習新知等不同階段,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是不同的,提問要注意時機,引導學生去積極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同一個問題,應善于從不同角度向學生提出問題,運用條件的增設變化及結論的延伸和條件與結論的互換,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等方法設計出新的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興趣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操作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結構,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自主自愿地學習信息技術課。學習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驅動力。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在信息技術課起始課教學中,要從計算機的產生、發(fā)展、最新動態(tài)和計算機網絡的有關常識的介紹,國內外計算機技術的比較,同時結合本地區(qū)、本校利用計算機進行經濟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應用情況,最大限度地讓學生了解到計算機的重要作用,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在信息技術課起始課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習興趣。還可以適當的開展信息技術課程興趣小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因為有些同學對課本內容比較熟悉,很多同學小學,初中都學過,所以他們覺得上課太乏味,課堂上的內容都知道,除了課本知識外,可以適當的教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計算機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形象具體,然后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習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通過屏幕監(jiān)視器或到學生中間進行指導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多讓學生進行討論,這樣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四、讓學生有成就感

          課堂中多展示學生作品,利用成功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課堂上多展示學生的作品,給予表揚鼓勵,會使學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從而對計算機學習產生更為強烈的興趣。在課堂上,我有時會選一些同學示范操作,或者演示自己的作品,伴隨著老師和同學們的贊美,這些同學都會沉浸在一種難以言喻的興奮之中。課堂中我讓每個同學都把作品上傳到局域網中,這樣,只要進入網上鄰居的同學都能看到,當看到有同學欣賞自己的作品時,他們會充滿成就感。同學們在交流作品時,彼此之間也會相互啟發(fā)和激勵,取長補短,使自己的作品水平得到提高。利用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合適的方式,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未來的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技術知識就像語文、數學、外語一樣,已成為現(xiàn)代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課越來越重要,適合時代發(fā)展的優(yōu)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必將逐步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學模式,總之,只要轉變教育理念,不停地探索求新,不斷反思出現(xiàn)的新問題,我相信是一定能夠更好地把握課堂,得到高效能課堂教學效果的。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老師的教育總是有限的,我們總是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步成長的。我們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我們的責任真的很重大!感悟很多,思考很多,收獲很多。我一定會好好珍惜機會,以良好的心態(tài)對待工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不斷求知,善于實踐,積極反思,在天心一中這片熱土上實現(xiàn)我的人生夢想。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9

          本節(jié)課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策略,借助多媒體課件,對學生實施研究式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和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學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本節(jié)課的重點分析有如下幾點:

          一是導入部分,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是這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點。

          其二,學生的參與,為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正體現(xiàn)了建構主義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其三,研究性學習方法,是在新型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在學習了前面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性學習,斐.斐課件.園效果會更好。

          作為一節(jié)課,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可能偏多,因此在執(zhí)教過程中必須壓縮時間,緊湊在完成教學,如果掌握不好的話會影響教學效果,教師發(fā)揮的空間會比較少。尤其注意一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好學生的操作時間,不到合適的時機不能讓學生操作,否則會很難控制教學過程。在請學生演示的活動中,盡可能挑選程度好的學生,避免浪費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于培養(yǎng)中職生的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0xx-20xx第一學期的工作結束了,結合本學期的工作實際,我針對自己在教學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和反思,寫出如下反思報告,以利于在以后的教學中有所幫助。

          一、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提高到培養(yǎng)學生未來的生存能力的高度。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作為信息時代的主要載體和工具,在教育中擔負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謂計算機能力,是指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能自行開關機器、能用畫圖軟件進行畫圖、能獨立進行Windows的操作、能用字處理軟件作一些文字編輯的能力,能利用因特網獲取信息的能力等。將計算機能力提高到學生未來生存能力的高度,有深刻的社會原因,這與現(xiàn)在常常提到“功能性文盲”有關!肮δ苄晕拿ぁ弊畛醯暮x是指未能獲得讀、寫及計算能力的人,他們無法與同時代的人溝通,盡管他們可能上過學,并獲得過文憑。當今的信息社會,讀、寫及計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擴展,“功能性文盲”的標準也有了更為廣泛的涵蓋面。

          “讀”的含義在發(fā)生變化,不僅要讀印刷的文本,而且隨著全球網絡化的到來,如何有效、快捷地閱讀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成了一個現(xiàn)代人必備的才能。

          “寫”的含義在發(fā)生變化。寫也不僅是指以往的用筆書寫,它還包括借助計算機的“寫”。更為重要的是,還需要將自己的思想或需求在網上書寫,通過網絡和其他人甚至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獲取最廣泛的幫助和支持。

          “算”不僅僅局限于過去的做算術。計算機的出現(xiàn),使算內涵和外延極大的擴展。很好的把握計算機的計算方法,能大量節(jié)約精力和提高效率。我們有義務讓學生認識到,計算機能力的缺乏,將導致成為新的“功能性文盲”,如果自己成為“功能性文盲”,將有可能出現(xiàn)如下的尷尬局面:在用途越來越廣泛的咨詢系統(tǒng)的電子觸摸屏幕前無從下手;手持信用卡卻在ATM自動取款機前取不出錢來;在家庭的自動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煙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明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重要性。

          二、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進:

          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只有積極調動學生,能夠讓他們主動參與,思維得到開發(fā),這就的教學才會讓學生感受到輕松的學習氛圍。

          1、自學是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學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程的基礎。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別是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更是日新月異,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經學過計算機的人還要從頭學起。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教學生學一成不變的東西,那么也許學生還沒有畢業(yè),那些東西就早已過時了。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fā)展的需要。

          2、幾年來,計算機組在計算機教學模式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以“任務”為驅動,采用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探究方法來進行知識、能力傳授的教學方式,它讓學生就某一“學習問題”自覺地、主動的進行探究學習。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于是教師從講授者逐步轉變?yōu)閷W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拥奶骄空吆蛣?chuàng)造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互動的。教師設計了合理的任務、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過程,推動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主動地去完成各項任務;而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得越充分,就會發(fā)現(xiàn)并解決更多的問題,當問題無法解決時,就會求助于他人、求助于教師,此時,教師為學生所推動,可以深入發(fā)揮其主導作用。主導推動主體,主體促進主導,直至完成整個教學。在這個過程中,任務作為重要的載體,被教師、學生運用,推動整個課堂教學的進行;因為學生、教師的推動,任務的本身也會發(fā)生一些事先不可預知的變化,可能發(fā)生更為深層次的拓展。

          3、“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是具有相對獨立特點的'教學類型。從理想的狀態(tài)來講,整合型課程十分有利于學生在多方面的全面提高,是課程改革的趨勢。計算機組在計算機課教學中,根據實際需要,設計綜合化的教學內容,將其他學科的一些內容整合進來,在課堂上不僅講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而且涉及多學科知識,將各類學習看作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組織教學時,把這些相關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教學,促進和實現(xiàn)多學科知識之間的真正聯(lián)合,從而形成了一種綜合化的教學模式,有助于促進學生多方面發(fā)展。例如在講解軟件時,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求Excel中的內容。

          這類課型其優(yōu)勢在于:首先,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只有他看到某一要學習的知識與他所熟悉的或喜歡的知識有關聯(lián)時,那么在他面前的知識就立即變得開闊起來,學習興趣就會提高,從而形成突破口,會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其次,整合課型促進了多方面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注重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的能力是在實踐過程中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每實踐一步,都要經過自己大腦的思考和自己的親自操作,學生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隨時修正和調整自己的計劃、行動和方法,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落實在這些實踐過程之中。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設計學生進行研究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親自體驗獲取、傳輸、處理、發(fā)布和應用信息的全過程,同時體驗創(chuàng)新;在指導學生交流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交流作品,還要讓學生交流完成作品的過程和方法;在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時,不僅要看學生完成任務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傊處熞獜亩喾饺胧郑箤W生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增長才干,學會創(chuàng)新。

          1、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使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的源泉

          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學生才具有創(chuàng)造的基礎,才有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聯(lián)想,從而發(fā)揮出學生的潛能。

          “創(chuàng)設情景”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身臨其境”更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如,五一勞動節(jié)到了,讓學生設計慶祝自己父母節(jié)日的圖片;學校要召開運動會,讓學生設計本班啦啦隊的標語牌以及設計運動會成績統(tǒng)計表;學校要召開辯論會,讓學生制作自己的演示文稿配合演講等等。大量的實踐告訴我們,學生有創(chuàng)造的源泉,又有創(chuàng)造的激情可以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挖掘出他們的創(chuàng)作潛能。學生的能力也會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2、創(chuàng)設研究性、協(xié)作性、主動性學習方式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增長才干,學會創(chuàng)新

          研究性學習、協(xié)作性學習、主動性學習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程的主要有效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設研究性、協(xié)作性、主動性學習方式的環(huán)境。

          開展基于主題研究式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活動,是創(chuàng)設研究性、協(xié)作性、主動性學習方式環(huán)境的一個好方法。創(chuàng)設一個主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進行研究,完成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全過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通過積極探索和交流,完成對某個主題的了解、認識,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結論或規(guī)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

          教學中不僅要創(chuàng)設主題,還要設計符合學生情況和學習環(huán)境的任務。而且主題和任務要有實際意義,要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例如,“環(huán)境保護”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全社會都關注的主題。針對這個主題,教師可設計以下不同的任務:制作以“環(huán)境保護”為主題的電子板報;制作“環(huán)保?被蛴嘘P環(huán)保的演示文稿,介紹和宣傳環(huán)保知識;通過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提出環(huán)保建議和解決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方案;制作以“環(huán)境保護”為主題的網站等。

          四、多鼓勵學生,學會欣賞學生

          做為一個好老師,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還要學會去贊賞學生。高二的學生雖然經過了一年的學習,但在上機操作過程中,難免還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耐心加以指導,如果總是大聲斥責學生,甚至羞辱嘲笑學生,學生往往產生恐懼心理,厭學心理。所以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對學生的進步要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不但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創(chuàng)設良好情景,注重情趣培養(yǎng)

          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學習《Flash動作補間動畫》一課,大家都懷有一種畏懼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動畫是如何“動”起來的,更想切身體會一下操作計算機的樂趣。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動機是當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我抓住這一契機先提出這樣一些問題:“你知道動畫是如何制作的嗎?”、“用Flash這個軟件又如何制作動畫效果呢?”,接著我向學生展示了課外活動小組中學生做得一些Flash動畫,通過觀看,這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教學氣氛活躍,從而順利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在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下,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在教學理論指導下,采用多種有效教學方法,激發(fā)興趣,如果師生的教學雙邊活動是愉快的、積極的,學生獲取知識的時刻也是最佳的。

          六、精心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首先要將教材研究透選徹,要將學生了解清楚。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了。要注意精講多練,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探究學習;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聽講邊操作,實行手把手教學。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要給他們百分之七十的時間練習。再次,本學期主要講授了Flash動畫的使用,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樣,所以布臵操作任務時不要“一刀切”,對基礎好的學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務外,可布臵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他們去完成,這樣既節(jié)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

          七、教學方法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一般采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后教師講解、演示,同時可以采用網絡教學,通過網絡和自制的學習網站,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手段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礎上,再由教師點撥關鍵點、演示重點內容。有時,讓學生上臺操作,邊操作邊做解釋,教師適當補充,這樣的效果也很好。

          八、與其他學科整合,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當今計算機網絡的龐大資源庫和對信息的基本操作是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讓學生認識計算機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用現(xiàn)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去處理信息的意識;各學科的考核越來越重視與社會實際問題的結合,讓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絡,加深學習效果,根據所學的知識在論壇中與網友討論各種問題,進行交流、討論、齊心協(xié)力一起解決問題,如各學科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為學生提供一些關于某知識點內容的參考網站,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上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瀏覽和學習這些網站內容,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與其他學生、各種專家、教師等交流,擴大了課程資源范圍,拓展了學生自身獲得知識的渠道,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這一方面這學期我做的還很不夠,以后在這方面要多與其他教師多交流,加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輔助教學這一功能。

          九、教學評價一般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較多,特別是在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活動給予恰當的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掌握教學內容,達到良好教學效果。也使學生更客觀地評價別人的作品。讓不同水平的同學在活動中都能有所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本學期我在這方面做得也不足,往往是布臵完任務,就去指導學生操作,而沒能及時給完成任務的學生評價。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讓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能力解決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問題,適應社會的需求。在思想意識上明確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目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成敗的關鍵,提高學習興趣是必要的手段,培養(yǎng)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素養(yǎng)是根本。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非常重要,以這個目的指導我們備課、上課,指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和顯著的成績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1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擔負著“使學生在建立對信息技術及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及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興趣,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钡戎匾熑。在教學中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術這門新興課程,使他們在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意識等方面得到培養(yǎng),是所有教授此門課程的教師要努力研究的。在一年多的教學實踐中我有幾點體會。

          一、巧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景創(chuàng)設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作為教師應當注重開課“導語”的設計,快速而有效的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入角色。

          中學生的心里特點是主觀能動性強,對各種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總是充滿著求知欲望;但往往耐性不夠,對枯燥的理論知識興趣不足。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心理,揚長避短,根據教材的內容創(chuàng)設出能引發(fā)學生好奇心的導課情境來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使他們樂學。

          為了能夠長期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創(chuàng)設出形式各異的導課情境,用實例展示代替無趣的語言介紹,用聲情并茂的動畫代替單一的圖形,用視頻等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而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興趣,求知欲望被激發(fā)起來了,作為教師自然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引入知識的海洋了。

          二、遵循“學以致用”的原則,使學生樂學。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書本知識最終都要體現(xiàn)在對計算機的操作和使用上,也就是說要“學以致用”。讓學生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所學的為自己的“需要”而服務。

          中學生的知識和閱歷都比較淺顯,這使得他們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教學內容脫離他們的實際生活太遠、理論性太強,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從而使學生樂學。例如“畫圖”工具可以用來描繪校園;word可以用來制作課程表、寫信;powerpoint制作的幻燈片可以用來介紹班級、老師、同學、校園生活;e-mail可以給同學發(fā)賀卡等。

          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是為了操作使用的,有了“用”的目標,“用”的需求,學習就有了動力。因此每節(jié)計算機課教師都要給學生設計應用練習以目標驅動學生對信息技能的'學習。

          三、鼓勵“嘗試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樹立“求新”“求異”觀點。

          在日常的教學中,常常能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計算機課上,對老師布置的任務不是很認真,有的只是為了完成應付任務,有的只是機械的重復老師的示例。沒有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習自然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教師努力營造寬松、積極、探索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嘗試創(chuàng)新”,讓他們明確只要敢于參與,就是成功,樹立“求新”“求異”觀點。比如在我給四年級上“畫圖”課中,在掌握各項工具使用技能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這時有的學生就很興奮,有的作品卻沒有新意,還有的只是單純的復制書本。我仔細觀察學生的作品,從中找出閃光點,展示給大家看,再讓同學分析制作思路,接著大家一起嘗試。這樣,時間長了,學生的思路就開闊了,體會到了大膽嘗試的樂趣。

          四、全方位互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

          新課標要求在信息技術課堂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動手、和應用的能力。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指導者,只起指導、啟發(fā)、總結的作用。課堂上如果教師講得過多,學生會感到厭煩。所以在設計課堂時,教師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chuàng)新和自學的樂趣。做到全方位互動,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課堂上,學生有問題可以與老師交流,尋求幫助;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體現(xiàn)合作。

          比如指法練習時,通過打字競賽,學生大多獲得了好成績。另外讓學生互相檢查手指位置、眼睛,評出打字小能手、助人小幫手、優(yōu)秀合作小組,追求多層面的成功。

          五、以“評”促“學”,讓學生體驗成功。

          評價作品是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目的在于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在相互的信息交流中取長補短獲得進步。在評價課中我們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從而激發(fā)持久的學習動力。這就要求教師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尊重他人的作品,敢于直言不足,也能賞識他人的閃光點。以“評”為動力,鞭策和鼓勵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是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一些體會。當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操作技能培養(yǎng)為主線,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嘗到成功的快樂,這是信息技術教學的真諦所在。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2

          計算機是一門新穎的課程,已列入了教育計劃,其目的是為了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和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計算機上使用現(xiàn)成軟件的能力。但是,由于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計算機本身的性質(是一種工具)決定了它有著區(qū)別與其他課程的特點。所以,對于每一個計算機教育工作者來說,探討該學科的教學內容、方法及計算機輔助教學,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和學生的發(fā)展,就顯得更為重要。

          動手(上機練習)是本學科一個最大的特點,在整個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盲目的上機不僅達不到教學目標要求,還可能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探索教學方法,以使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

          現(xiàn)代教學的最主要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關于這一點,我在上課當中體現(xiàn)的比較突出。那要想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我想首先應該要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歐洲著名進步主義教育家德可樂利把興趣作為其教學法的中心,他指出:“興趣是個水閘門。借助它,注意的水庫被打開,并規(guī)定了流向。”赫爾巴特學派甚至將興趣視為教育過程必需借助的“保險絲”。杜威也把興趣作為兒童成長的`“指示器”?梢,將興趣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發(fā)生的運行機制,是有識之士的共識。所以在上課時我注重了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如我在講到word97文檔潤色時,不是直接去講課文中的知識點,而是作了一張賀卡,并在上課時說明這是一張同學寄來的賀卡。至于email用法以后還會學習,也為以后的教學打下伏筆。這時,大家對于如何制作這樣一張賀卡就有了興趣了。而通過分析賀卡的制作,也就將這節(jié)課的內容講清楚了。而同學則即學到賀卡的制作,也學到了應該要學的內容。

          2、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

          在課上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以后,就要讓學生加入到積極的思考當中,這樣才能真正將知識做到活學活用。而事實上學任何知識沒有經過自己的加工,那么,學到的永遠都只是別人的知識,永遠都只能跟在別人的背后。如本節(jié)課我將一些簡單易做動畫讓學生通過自己所想的辦法去實現(xiàn)它,讓他們通過思考后學會做這類動畫的方法,而不是讓他們只記操作步驟。

          下面的flash動畫制作形狀漸變過程是上課時用過的一個例子,這個例子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圖形漸變過程中的形狀漸變的制作方法,這個題目從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制作的興趣。同時在制作過程中還著重體現(xiàn)了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互助協(xié)作的能力。

          在上個例子學會制作之后,再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習制作一些有關文字漸變動畫。再利用課前準備的一些循序漸進的題目作練習,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如下面“倒計時變形數字”的設計,先讓學生用上個例子的做法看能否做出來,為什么不能實現(xiàn)漸變過程?讓學生帶著疑問、帶著濃厚的興趣去看書、去討論、去嘗試、去解決。從而使學生能鞏固對文字漸變時要對其進行“分解”的知識點,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

          3、成功感是自主參與學習的激勵機制

          教育心理學研究業(yè)已證明,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績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課堂上,特別是在學生上機練習時,應該及時把握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和肯定。比如學生在練習flash制作時,有比較好的作品,將會上傳教師機給予展示,同時,請其他各小組的同學進行互評,對一些較突出的作品給以鼓勵。而對那些不是很好的作品給出修改建議,幫助其完善其作品,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信息技術是信息時代的產物,要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就必須學習計算機這一門信息技術,學習這門技術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快節(jié)奏的信息時代。而為了這種適應,是否就要在每次軟件、硬件的更新時,對教學內容作出相應的更新呢?我想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也是很難有這樣的精力去適應這種需求的。所以,信息技術的教學到底以什么樣的內容、什么樣的形式、什么樣的方向去發(fā)展,這些問題急需我們去探討和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3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面對這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都極強的學科,面對課上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狀況,面對不斷更新的教學內容,面對機房內時而失控的教學局面……我常常陷入深思:怎樣才能上好我的課呢?通過這學期以來的實踐,我覺得在教學時間上做文章,在心機巧用“點”到為止上下功夫,不失為一個好做法。我把這樣的教學法稱之為:“蜻蜓點水式教學法”:

          “點”燃激情:課堂伊始,利用1分鐘左右的時間,以精彩的主題、幽默的語言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比如懸念法、實例法、提問法等各種方法都可以作為“點”的一種手段。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隨教師而動,只要能營造出一種生氣勃勃的學習氛圍就達到目的了,在這種氛圍下,相信即使學習興趣較低的同學也能受到感染,不由自主地參與課堂教學,這樣的“點”法為課堂的順利開展可以打下很好的基礎。

          “點”明要點:有了精彩的開場,有了學習的激情,這節(jié)課到底要學什么呢?這是一節(jié)課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師最應該著重告訴學生的。這部分用的時間大概為10分鐘左右,在“點”要點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學會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對于知識點的講解,最好有個“一”“二”“三”,這樣學生學習就有針對性,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也可以有的放矢。

          “點”透任務:對于前面已經“點”明的知識要點,具體要通過什么練習途徑去掌握,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任務就是用1分鐘左右的時間,“點”透學生接下來要干什么,一共幾個任務,哪些任務是屬于基本的,也就是必須掌握的,哪些任務是屬于提高的,可以選擇完成的,這些一定要給學生講清楚。這樣,學生練起來心里有數,有利于學生按部就班完成你布置的學習任務。

          “點”播思路:知道了應該做什么,具體怎樣去完成呢?教師可以利用2分鐘左右的時間,提供一些相關的思路,啟發(fā)學生在下面3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去主動探索、積極實踐。這里一定注意思路不要過細,思路的點播為的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上機嘗試,學生可以自主發(fā)揮,只要能夠解決前面的“學習任務”,任何一種方法都是可取的,都值得教師去表揚。

          “點”評問題:學生自主練習完畢,教師利用2分鐘左右的時間,就主要內容和知識點進行點評,告訴學生學習中應該注意或者是練習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較多的一些地方。通過有針對性的點評,加深學生對于學習重點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及時糾正一些常見的錯誤,更好的鞏固練習的成果。

          “點”樹榜樣:一節(jié)課結束前,教師利用1分鐘左右的時間,“點”出本節(jié)課完成作業(yè)較好的幾個同學,通過點名,“好”的同學會在你的課堂上獲取成就感和被認同感,有助于這部分學生進一步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而暫時表現(xiàn)不太好的同學也會學有榜樣,榜樣的力量可以督促他們下一節(jié)課上好好練習。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最后的一分鐘,用好這一分鐘,是上好下一堂課的序曲。

          上面以“點”為核心的教學,總的算來,教師講的時間大概在5至10分鐘左右,講課的時間雖然不算長,但這樣的教學法并不意味著教師大部分時間失去指導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教師工作的難度更大了,因為在近半個小時的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內,教師要密切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一是發(fā)現(xiàn)學生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另一方面,要力爭通過這些時間督促一些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給學生很大的自主學習空間,最大可能的避免學生中兩級分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4

          隨著全世界技術的發(fā)展和競爭的加劇,特別是我國的軟件業(yè),更是急需大量的人才,所以程序設計是信息技術學習必不可少的模塊,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雖然只是在高中信息技術必修的第四章用一節(jié)的內容來學習《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但是從各兄弟學校的教學反饋,學位水平測試的題目以及各級競賽的要求來看,程序設計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高一信息技術課的教材中增加了程序設計的內容,使得我們的中學生也接觸到了程序設計,這對今后我國軟件業(yè)的發(fā)展肯定會起一定的作用。我在進行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反映內容比較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個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呢,自己分析了一下:一方面程序設計本身枯燥、嚴謹,難以理解,學生缺乏相應的知識背景,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教師在組織程序設計教學中缺乏針對性,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規(guī)律、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由此,我改變了書上的知識結構,內容體系,通過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激發(fā)他們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

          一、重新梳理教材,改進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

          關于程序設計的內容放在了第四章第一節(jié),所占篇幅很長,采用的是VB語言,要求學生掌握程序設計的一般方法,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采用6課時完成,由于課時比較短,如果教學方法不當,將影響到一部分高中學生升入大學后是否愿意選擇IT方面的專業(yè)。所以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課的教師,對于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應當仔細、認真鉆研出好的教學方法,在授課模式上避開就技術而教技術的狀況,而采用任務驅動性的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它的實質是使人獲得一種能力,一種選擇、接受、加工、轉換輸出信息的能力。因而在教學上,我們必須解決幾個問題:誰在學、學什么、為什么、怎樣學、學得怎樣。只有在明確了這些要素之后,我們才能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所以VB的教學我就沒有從算法、對象屬性、畫流程圖等來講解,一開始就讓學生接觸難懂的術語學生會喪失學習的興趣,首先,學生在相關知識完全空白的'情況下,很難理解這些概念。其次,學習難度太大會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后案例的選取要貼近生活,符合認知規(guī)律。所以我首先把要學習的VB知識點分成一個模塊,一是認識VB,二是分支結構,三是循環(huán)結構,然后對于每一個模塊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結構的案例,通過案例的分析實施完成,達到知識結構的完善。案例的設計有梯度,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課堂反應力動態(tài)增加或減少知識點,讓學生跟上教師的上課節(jié)奏。引導學生在案例練習的過程中,總結歸納所學知識,思考的程度逐漸加深,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熟練掌握VB程序設計的方法。

          二、案例選取從實際生活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程序設計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特別是程序設計中的算法,老師在教學中應巧用生活中的實例,把枯燥的變成有趣的、把難的變成簡單的、把不易說明變?yōu)橐稽c即通的,這才是教學的藝術。

          剛接觸程序設計的高中生,對程序設計充滿了好奇,而VB中概念多,語法又枯燥難記,單純理論學習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好案例,以一個個鮮活的具體實例為切入點,在每個例子中適時、適量滲透一些相關的概念和知識,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漸地、很自然地去體會對象、屬性、方法、事件等概念,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語法的應用。

          在學習“文本框”的時候,利用學生到銀行取錢的經驗,設計了一個“密碼校驗”程序,在文本框中輸入密碼,3次輸入錯誤,將退出程序。這是每個學生都經歷過的事情,學生學習起來既直觀又易理解。通過這個案例的學習,將文本框的Password屬性由抽象的概念變?yōu)樾蜗蟮膽,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很快就掌握了它的用法。再如,設計兩數交換程序時,學生無法理解需要引進一個變量,可以引入平時生活中的實例:現(xiàn)有一瓶醋和一瓶醬油,如何使得兩個瓶內的液體互換?學生容易想到借助于第三個空瓶子即是該代碼中的臨時變量z(即第三變量),通過以上的生活實例的形象比喻,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記憶這個知識點,從而提高了學習興趣。

          三、案例與數學內容結合,克服畏難情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我覺得關鍵要消除學生們對程序設計的畏難心理。這實際上涉及到了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中的一個要求。要求中說到“一個具有良好信息素養(yǎng)的人應該具有使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態(tài)度”。程序設計語言要求邏輯思維能力強,特別是在結構化程序設計方面,算法和數學的關系比較緊密。數學是每個人從小就接觸、最熟悉的學科之一,而程序設計語言往往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很多數學問題。所以案例的選取上我主要通過學生學習過的數學知識作為切入點,這樣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基礎,學習起來就不會感覺乏味。

          例如:在學習到分支結構時,應用了常見的一個數學問題——“求三角形的面積”,過去,學生基本上用“底×高/2”來計算,如果只告訴三邊長,就無從下手了。用VB來解決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利用海倫公式sqr(q*(q—a)*(q—b)*(q—c))((其中q是半周長),配合IF語句的判斷,很快就能求出任意三角形的面積。還有很多數學問題,雞兔同籠“回文數”等都可以用VB程序很快的求解出來。通過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學生不僅熟悉了語法結構,還覺得比他們害怕數學簡單多了,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總而言之,教學講究方法,但不是一成不變的。程序設計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編程基礎知識,培養(yǎng)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該目標要求,關于VB程序設計應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合理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實現(xiàn)程序設計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5

         。ㄒ唬叭蝿铡痹O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

          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xiàn)總的學習目標。

          設計“任務”時,其認知目標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了解主要指學生能夠記住或復現(xiàn)已學過的知識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學生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語言或動作進行表述、判斷和直接運用;掌握指學生能用所學過的知識和操作方法去解決新情況下的簡單問題。操作目標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學會、學會、熟練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初步學會指學生能進行基本的上機操作;學會指學生能進行連續(xù)的、差錯較少的上機操作;比較熟練指學生能進行效率較高的、習慣性的、有錯誤能立即自我糾正的操作。例如,許多《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學著做”、“試一試”、“動手做”等就包含了不同層次學習水平的要求。

         。ǘ叭蝿铡痹O計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比聽老師講、看老師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后,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一定要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要設計出只有通過上機操作才能完成“任務”,是用非計算機手段難以實現(xiàn)的。

          實踐證明,信息技術課的理想教學環(huán)境是人手一機,學生上課的最佳過程是邊聽講(或邊看書)邊操作。教育部20xx年11月14日印發(fā)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討論稿)》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課的“上機課時不應少于總學時的70%。”。可以明確的說,《信息技術》教學,必須在機房進行。20xx"month="11"day="14"islunardate="false"isrocdate="false">

         。ㄈ叭蝿铡痹O計要符合學生特點

          1.“任務”設計時要注意學生特點、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甚至同一年齡段的學生,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往往會有很大的差異。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等原則。對于新內容或一些有難度的“任務”,教師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給出清晰、詳盡的`操作步驟,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一個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與學習密切相關而且比較有趣的“任務”時,他們會非常專心致志,樂此不疲。

          例如,初一在學習“輸入文章”的內容時,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輸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來”,這個任務包含“輸入”和“保存”兩步操作,并強調“自己的短文”,體現(xiàn)了與學生的關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慮不要讓學生把大量的上課時間花在輸入文字上。

          2.“任務”設計要注意分散重點、難點。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叭蝿铡痹O計時要考慮“任務”的大小、知識點的含量、前后的聯(lián)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說來,每個“任務”中涉及的知識點不宜過多,最好不要有兩個以上的重點、難點,過多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任務”的規(guī)模宜小不宜大,規(guī)模過大,會偏離“任務驅動”的本意;前后“任務”之間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是比較理想的,但不要強求,否則也會加大難度。任務是手段,便于學生學習、掌握有關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務驅動”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設計一個統(tǒng)領全局的“任務”,而是要注意由點到面,逐步介紹各知識點。一開始先讓學生有所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以及相關知識的積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適時地加以概括和總結。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認識、運用有一個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過程。

          例如,學習“保存文件”的內容時,一開始可以讓學生把輸入的文章保存到計算機默認的文件夾中(操作較為簡單,不會難倒學生),這時不必過早引入“文件夾”的概念,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后,再介紹“文件夾”的概念及操作,這時就可以讓學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夾”,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夾”中了。

          3.以“布置任務”的方式引入有關概念,展開教學內容。在傳統(tǒng)教法中,引入有關概念時,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說明”的順序。大家都知道,感性經驗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識時,應以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依據,以“布置任務→介紹完成任務的方法→歸納結論”的順序引入有關概念,展開教學內容。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操作過程中,觀察到了現(xiàn)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再來分析、介紹完成任務的方法,最后適時地加以總結,概括出其規(guī)律性的知識,實現(xiàn)從現(xiàn)象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

          例如,在學習存儲容量的單位時,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給他們布置一個“查看文件大小、磁盤容量大小”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了該任務后,就會對容量單位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歸納出結論,讓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4.盡力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主體是教師,教學時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這非常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師生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和角色。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的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學習材料來實現(xiàn)。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動“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思維、技能和情感得到鍛煉和熏陶。因此,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

         。ㄋ模叭蝿铡痹O計要注重創(chuàng)設適當的教學情境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在學習活動中最有效的時刻就是各種學習因素處在最和諧狀態(tài)的時刻。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直觀性和形象化,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實現(xiàn)積極的意義建構。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lián)系的,因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動直觀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從而使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到的新知識。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任務”設計中,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具有綜合處理圖形、圖像、動畫、視頻以及聲音、文字和語言、符號等多種信息的功能,從聲音、色彩、形象、情節(jié)、過程等方面,設計出具有某種“情境”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探索實踐,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判斷,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ㄎ澹叭蝿铡痹O計要注意個別學習與協(xié)作學習的統(tǒng)一

          “任務驅動”教學法還強調個別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和諧統(tǒng)一。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注意以適當的比例分別設計出適合個別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任務”。對于個別學習的“任務”,讓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獨立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立能力。對于協(xié)作學習的“任務”,則要求由多個學生組成的學習小組協(xié)作完成。

          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為協(xié)作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教師可以依照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年齡等特點,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協(xié)作學習以小組討論、協(xié)商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旨在通過學習群體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學習個體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啟發(fā)、誘導,把活動主題引向深入,從而揭示問題的本質、規(guī)律。協(xié)作學習把個別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個體間的競爭關系轉變?yōu)椤敖M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系,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單向或雙向交流轉變?yōu)榻處熍c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學生們在相互交流中不斷增長知識技能,促進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

          總之,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仔細推敲每個知識點、統(tǒng)籌兼顧,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6

          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么課,并且能在喜歡的狀況下,學好這么課,掌握這門課。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也積累了必須的經驗,在那里提出,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我

          此刻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自我就應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我,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我要有一桶水,才能簡單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fā)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簡單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用心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采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就應認真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于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資料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后,從而也掌握了需要理解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嘗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潛力發(fā)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理解式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孬@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自我去探索、去鉆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fā)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用心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進程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一樣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著自我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xiàn)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簡單風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選取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盡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資料時,透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能夠吃飯的信息,透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fā)言,讓學生簡單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能夠把理論課教得簡單,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應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盡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松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么問題才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才能夠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把握好“度”,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造簡單、開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讓自我的課堂散發(fā)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到達“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務必根據環(huán)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我的業(yè)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到達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xiàn)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7

          【摘要】:在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經濟條件相對滯后,信息技術教師缺乏,因此,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三個突出的問題,成為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障礙。對教學效率與教學進度產生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在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經濟條件相對滯后,信息技術教師缺乏,因此,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三個突出的問題,成為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障礙。對教學效率與教學進度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本人在這方面經常反思,探求解決這三個問題的措施與對策。現(xiàn)對這三個問題的成因與措施剖析如下。愿與同行交流,還望提出更寶貴意見。

          一.教學中的三個突出問題

          1.學生把信息課當做娛樂課,隨意,松散。

          2.教學設備少,教學任務多,教學目標難。

          3.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接受能力,相差懸殊。

          二.三個問題的突出表現(xiàn)。

          1.學生把信息技術課當做娛樂課,休閑課,不夠重視,好不好沒有關系。因此就比較隨意松散,注意不集中。有的上信息課帶著其他科目的作業(yè)本進機房,有的看課外書,還有的上信息課只想著玩游戲、上網等等。這些肯定影響教學效果。

          2.信息技術的教材內容是按一人一機設置,而且是按經濟條件比較好地區(qū),按城市水平設置的。全期教學任務十六課時,但我們學校受設備的限制,只有22臺機器能正常使用。學生只能2人一機或3人一機,加上有些難度較大的課程,一節(jié)課的內容一課時完成不了。教師如果按部就班進行教學,至少要32課時以上才能完成全期的教學任務。而實際授課只能按18課時計算,有14節(jié)的時間缺口。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的難度很大。

          3.每個學生接受信息技術知識的差異會很大。如有的學生在這方面天賦好,接受能力強,學習知識快,有的還因家庭條件好,自己家里有電腦,或利用社會網吧,使用電腦已有很長閱歷了,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就會很快。教師一示范,他們馬上心領神會,迅速掌握并能實際操作。有的學生不用教師示范,理論知識稍作提示他就能上手操作。而有的學生因接觸電腦的機會很少,接受電腦學習比較遲,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就會慢一些,有的在這方面相對天賦差一些,掌

          握信息技術就會更慢一些。相差很是懸殊。

          三.措施與對策

          針對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三個突出問題,在教學中通過不斷思考與實踐,初步形成一套方法與對策。

          1.在教學中學生把信息課當娛樂課,隨意松散問題,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如教師講繪畫技巧,而有的學生可能想到上網去,教師講網絡搜索引擎,而有的學生可能和旁邊同學閑聊去了,這不光自己未學會當堂課的內容,還干擾影響他人的學習。這部分學生學習效率可能是正常學生效率的二分之一還不到。對于這個問題,我是從這樣兩個方面著手的。

          一方面,規(guī)范課堂紀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出明確的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要求;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實踐課,都要強調兩點:①是專注。②是靜。并堅持訓練。要求上課鈴一響,學生應立即進教室坐好,安靜。集中注意,等待教師上課。嚴禁上課嬉笑喧鬧不做與上課內容無關的事,聽課集中精力。實踐課要專注不分心,保持機房安靜。提問要舉手,待老師走近,再輕聲交流。同學間的商量,要輕聲,不討論與上課無關的事,這些要長期訓練堅持。我最不提倡茶館式教學方法,課堂效率比較低,不利于獨立思考與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實施的話也應規(guī)定時間,切勿整堂課都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要1-2周或者三周以上反復訓練,這就需要每個任課教師,每科都進行統(tǒng)一一致的訓練。特別要訓練學生的自控力。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主要方面。(更可利用電子教師的特殊功能,在學生電腦上用文字信息警示,會顯神秘,甚至限制其教學內容以外的程序。) 另一方面,教材的教學案例設計得貼近學生生活,特別是使用那些學生很感興趣的事例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最能穩(wěn)定學生的注意力,最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如在教六年級學生學習建立電子郵箱,收發(fā)電子郵件知識時。

          首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如提問1:“同學們現(xiàn)在與朋友,親戚,或在外打工的父母聯(lián)系,除打電話寫信外,還有那些你知道的聯(lián)系方式?”學生討論:“手機短信,電子郵件,QQ,博客”他們都非常便捷實用。提問2:“你現(xiàn)在有自己的郵箱嗎?想建立自己的電子郵箱嗎?”建立電子郵箱,學生都知道是一個非常實用的通訊手段,然后導入到電子郵件建立過程,其次,有了郵箱要學會收發(fā)郵件。先教師示范:申請郵箱,寫郵件,發(fā)郵件。然后請每一個同學建立自己的電子郵箱,寫一個郵件發(fā)到老師郵箱。例如:

          老師:您好!我已學會建郵箱,發(fā)郵箱了,我的郵箱是:XXX@163.com.請常聯(lián)系

          您的學生:XXX

          20xx年X月X日

          為了便于管理,我會為每個六年級班,建立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班的郵箱。如:

          ZXX111@163.com.這就是六年級111班的'郵箱。我接受學生發(fā)來的郵件后,便立即給予回復:

          XX同學:您好!你的郵件老師已收到,祝賀你有了自己專用的郵箱,請常聯(lián)系。

          周老師

          20xx年X月X日

          收到學生電子郵件后,我會分批公布名單,并讓學生查收老師回復的郵件。學生收到老師的郵件后,都特別興奮,這樣一發(fā)一收,學生在實踐中就掌握了電子郵件的建立與收發(fā),他也會再次跟老師或同學發(fā)送郵件,進行交流。這樣就達到了這課的實際目的。偶爾,沒學會建郵箱的學生,會著急,即時向同學與老師請教,希望能及早收到老師的回復郵件,體驗收發(fā)郵件的樂趣。

          還有我總是喜歡使用考試這一策略。將信息技術均列入考試考核內容。而且考試的結果,我要求到服務器中的指定位置評閱試卷。這樣不光學會在屏幕上完成作業(yè),還要學會建立自己的文件夾,學會命名文件名。保存和打開文件,這些都是一些很實用的知識。學生只有這些知識都掌握后,才能讓老師看到他的作業(yè)或試卷。

          2.針對教學任務多,機器少,教學任務很難完成問題。我的解決方法是:①教師認真吃透教材,抓住每課內容的關鍵知識點,選擇實用性強的技術講;或幾節(jié)課內容中相關的內容,放在一節(jié)課講,這樣濃縮教材,互相滲透。②再就是相互協(xié)作學習,一機上二人或三人做同一個作業(yè),由一人作其余學生協(xié)作。③實用價值不高或者已淘汰的內容少講或不講,觸類盤的內容放在一起講,這樣就提高了課堂效率。

          3.針對學生接受信息技術知識水平相差懸殊問題,我的思路是:輔差培優(yōu)。對于接受能力強的學生,給他布置一些實用的內容,讓其自學或先學一步,讓他學得更充實,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甚至選他當老師的小助手,幫助其他同學。再就是,教師要多指導那些學得慢一點的學生,這樣解決吃不飽與吃不了學生的需要。對特別學得慢的學生,不要求其掌握知識的全部,只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的知識就行了。如普通學生寫了一段演示文稿,學困生他完成了一段,我也進行表揚,以激發(fā)他的學習積極性。

          制表格,裝飾表格對于接受能力慢的,能制出表格,能填寫部分表格,同樣也對他進行表揚和鼓勵,這樣三個類別的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

          以上是針對信息技術教學的三個突出問題的解決思路,確實取得了一些實際效果。但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要提高每堂課的教學效率,在教材細節(jié)處理上,也確實并非易事,還需要不斷探索。更希望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并提出指導意見。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8

          信息技術課以任務驅動為模式的教學方法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規(guī),而本節(jié)課,在充分考慮了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我采取了另一種方式。因為本節(jié)課的任務是讓學生為網頁配上背景音樂,而這一操作對于學生來說相對簡單,關鍵在于所選用的音樂適合不適合我們奧運網站的主題。為了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品味,我先請學生自學書上的內容,然后每一小坐分別請一位同學上臺,為我們的奧運網站添加背景音樂。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四個小組的同學選擇了四首不同的歌曲,我們一起邊看網頁,邊欣賞音樂,看到同學們都很陶醉,我拋出了我的問題:大家認為他們選擇的音樂好嗎?哪一位同學的最好?說出你的理由。有的學生立刻舉手說“我認為××的.音樂最好!”而有的同學則認為一首音樂都不好,他認為“我們的主題上奧運,但是這幾位同學選擇的音樂都與這一主題關系不大,甚至不符合主題。”聽了他的話,我明白,我的目的達到了。我所希望學生明白地就是你選擇的背景音樂,應該和主題相照應,適合主題。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9

          三年級——《插入圖片》

          本課的圖片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插入文件中的圖片,第二種是在線圖片,這相當于過去使用的word中的剪貼畫。前一個問題本不是大問題,但現(xiàn)在學生機上沒有圖片,需要從網上下載,如是一來,他們對于下載圖片又忘了,結果做得很慢,按理說,我應該發(fā)一些圖片給他們,但我一直沒有用這個功能,所以學生也不會接受,這是日后需要注意的方面。第二個本來也不太難,但由于網絡問題,結果效果也不太好。

          四年級——《用聲音控制小貓》

          這一點是相對于原來的點綠旗或鍵盤上的某個鍵而言的,所以開頭先到偵測部分中將音量部分點上去,然后再針對不同的問題是設定不同的活動內容,是行走,還是翻跟頭,再就是平滑移動,最后是身子放大百分之十,對于學生來說,設定不同問題音量的數會上,需要了解,在這里用到邏輯一項里的各個知識,尤其是是音量值處于兩個數據之間時,需要注意用到一個帶且的選項,這在高中集合中似乎叫并集,至于對于各個活動的設置,反而不是太難的`事情,在做的時候,同樣分段進行,在中間讓學生自己練習。在給三班講課時,上課時發(fā)現(xiàn)教師電腦不好用,無奈之下,便讓學生自己照書上操作,我則在各處指點,我發(fā)現(xiàn)多數學生不知道在偵測部的分音量值要點一下,這樣才會出現(xiàn)在舞臺中,還有人在應該拖入音量值的地方直接打字,結果打不出來,所以我在黑板上提示了一下,只是有學生不聽,后來單獨跟他們說才知道了。最后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完成了,并且沒用多少時間。

          五年級——《機器人沿線走》

          對于這一課,去年跟學生講的時候,由于沒有軟件操作,主要談的是原理,當時是說了不少,但自覺沒有多少意義,今天則開始用軟件進行設計,課前已操作了一遍,但還是有些摸不著頭腦,上課后繼續(xù)操作,對于幾個過程有所感覺,但還不太明顯,所以演示給學生看完后,便讓他們自習,自己仍在操作,這時才將兩個自變量有所了解,然后再來看所設定的條件,我想,還是要多看看書才可以,對于相關的原理要進一步了解。在給一班上課時,讓學生自己操作,后來我在巡視時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無法將灰度傳感器拉出來,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他們沒有預先將三個通道設定為灰度傳感器,這一點與Scratch的舞臺上沒有動作積木性質是一樣的。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20

          1、教師經過網絡教室軟件實現(xiàn)演示法,使教學更加直觀、清晰,教師的操作經過網絡直接傳送到每一臺學生機上。學生可清楚看清每一步操作并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用手邊的鼠標、鍵盤模仿。

          2、實現(xiàn)了分層次教學的思想,實現(xiàn)了個性化學習。教師系統(tǒng)講解保證每一個學生到達了本課基本要求。給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我練習,能夠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超前學習新知識或自學其他軟件,挖掘其潛在本事。

          3、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異常是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單純師生交流之外十分重要而有益的補充。

          4、能充分發(fā)揮計算機多媒體的優(yōu)勢,把教學資料經過文字、圖表、動畫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改善了傳統(tǒng)教師枯燥的板書和講解,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這種教學方式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又合理保證了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能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協(xié)調發(fā)展,到達較夢想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反思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1-22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0-15

        信息技術的教學反思04-10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1-16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7-21

        信息技術的教學反思04-10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1-12

        【推薦】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3-02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熱】02-18

        【薦】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2-2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