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說勤奮》教學反思(通用7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文《說勤奮》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說勤奮》教學反思 篇1
前幾天,我上了《說勤奮》一課,有以下感觸。
一、結(jié)合事例,突破難點
教學中緊扣“勤奮”兩字,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經(jīng)歷一個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力求在平等融洽的對話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緊緊扣住司馬光和童第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來找句子,抓詞語,朗讀之中貫穿理解品悟,想象,將重點詞句的理解與學生自己的表達相結(jié)合,深化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悟和課文主題的理解,從而使司馬光和童第周兩人的形象深入學生心靈,也深刻領(lǐng)會了作者要闡述的道理。
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讓學生牢記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在學習第一個事例時,老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問“他寫成史學巨著僅靠聰明嗎?”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出靠“勤奮”。勤奮這個詞是學生掛在口頭上的詞語,但真正懂得意思的恐怕不多。老師引導大家精讀司馬光的兩件小事——多讀、警枕,得出:珍惜時間就是勤奮,堅持不懈就是勤奮,同樣方法從童弟周身上明白:迎難而上就是勤奮。這就給勤奮這個詞作了深入淺出的解釋。
在學生充分讀懂文中司馬光和童第周兩個事例后,老師又讓學生把兩個人的事例作對比,談談自己的感受,讓學生明白:不管天資是否聰明,只要勤奮,都有可能取得成功。這樣的安排既超越了文本,又充分發(fā)揮了文本的情感內(nèi)涵,引發(fā)了學生與文本的深層次對話。
二、預習充分
在上課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對課文中的一些詞語有一些精準的解釋,還不時地吐出一些類似名言的句子作為總結(jié),如:
1、天才在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A羅庚
2、天才就是無止刻苦勤奮的能力。——(英)卡萊爾
3、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溃⿶垡蛩固
4、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美)愛因斯坦
5、科學的未來只能是屬于勤奮而又謙虛的年輕一代。——(前蘇聯(lián))巴甫洛夫
6、不論你有多么聰明,也不論你基礎(chǔ)有多么差,只要勤奮,都能獲得成功。——黃老師
如果光是能讀出或者背出這些名言是不稀奇的,妙就妙在學生能在適當?shù)臅r候蹦出那么一句兩句,說明教師的教學喚醒了學生的一些記憶,讓他們對這些高深的語句有了更深的理解。
當然,課堂還有許多需改進之處,如復習階段不用講故事的形式,就能節(jié)省不少時間,讓下文充分地展開。
課文《說勤奮》教學反思 篇2
《說勤奮》是本學期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篇首即擺明觀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接著舉了兩個生動的例子來證實這個道理,結(jié)尾提出在當今社會中勤奮的必要性。學生剛經(jīng)歷過期中調(diào)研,成績參差不齊,在這個時候?qū)W習這篇課文,很有現(xiàn)實意義。
我的教學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 讀懂課文,練好朗讀。
1 圍繞“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边@句話在文中的兩個事例中找到“鮮花”及“汗水和心血”的具體表現(xiàn):
司馬光——抓緊時間讀書,歷時19年編成史學巨著《資治通鑒》。
童第周——基礎(chǔ)差而急起直追,成績名列前茅,后來又完成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shù),轟動歐洲生物學界。
二、故事補充,深化認識。
其實,關(guān)于勤奮的故事,學生平時已積累了不少。學習此文,要喚起學生記憶中的相連信息。如談“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钡睦斫鈺r,有同學談起了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侯交手工制作的故事,童話大王鄭淵潔勤奮寫作的事。學到司馬光的“警枕”時,學生就自然想到了古人“懸梁刺骨”、“囊螢映雪”的典故,李白的“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也就更加明了。
三、聯(lián)系實際,討論探究。
明理的目的是能指導學生的言行,所以,聯(lián)系實際展開討論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中,圍繞以下幾點引導學生共同探究:
1 天資聰明的同學也許稍微認真一點就能取得好成績,難道一定要勤奮嗎?
2 接受能力較差的同學如果非常勤奮,能趕上那些天資聰穎的同學嗎?
3 你認為怎樣才是“勤奮”的表現(xiàn)呢?
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從實際出發(fā),表明了自己的觀點,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無論基礎(chǔ)怎樣,也無論定下什么目標,只要你想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勤奮。討論中,教師也要有意識的請?zhí)熨Y聰穎的同學和接受能力較差的同學多談談,引導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并認識到“唯有勤奮才能成功”的道理。
四、作文訓練,內(nèi)化積累。
在學習課文以后發(fā)動學生在身邊找找勤奮的人和事,用作文的形式記錄下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別人的做法,把課上所學的延伸到生活中去,使勤奮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向往。
課文《說勤奮》教學反思 篇3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5課《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章,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教學時,我抓住“勤奮”這條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從對具體語言文字的感悟中去明理,從而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能力,也讓他們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具體做法如下:
一、課前閱讀 加深理解。
為了使文中童第周這個人物形象更為豐滿,更有感染力,也為了拓寬學生的閱讀面,課前我準備了《一定要爭氣》這篇文章讓學生自讀,體會童第周的精神,尤其是他的勤奮。通過這篇文章的閱讀,學生很好地理解了課文中“毫不氣餒”、“急起直追”等詞語,童第周在路燈下苦讀的情景深深地留在了學生的腦海里。而且,學生對于童第周對人民對社會所做出的貢獻也有了了解,為理解課文結(jié)尾“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作好了鋪墊。
二、教給方法 由扶到放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的時代,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開始轉(zhuǎn)向追求個體的自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特點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小組學習,研究語言文字,動筆做記號。我教學生用“讀”“思”“議”“悟”的方法學習本課,仔細品味重點段、句、詞,體會文中的情感。
由于課文并不難以理解,兩個例子的結(jié)構(gòu)也有所相似,所以在處理教材時,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學習司馬光的例子時引導多一些,童第周的例子則放手讓學生自讀,并結(jié)合課前補充的文章《一定要爭氣》來談感受。為了讓學生較好地進行自學,我有意識地教給了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通過找關(guān)鍵句子和詞語來體會人物精神。這樣一來,不僅能使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也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不僅授之以“魚”,也授之以“漁”。
三、比較學習,巧破難點
課文中主要介紹了兩個人物,一個是古代的司馬光,一個是現(xiàn)代的童第周。他們有著許多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于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尋找他們兩個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馬光和童第周相同點時,學生都說他們都獲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時學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從句子中我讓他們找司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標志是什么?當然學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觀點,那就是“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痹谡蚁嗤c的基礎(chǔ)上,再讓學生找不同點,于是學生告訴我他們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xiàn)代,找有關(guān)句子弄明白一個是天資聰穎,一個是起步晚、基礎(chǔ)差。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突破課文的難點“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蓖ㄟ^這樣比較以后的學習,學生理解難點到這里便水到渠成了。
四、聯(lián)系實際,指導行為
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中明白了課文所揭示的道理,即“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倍抉R光和童第周身上的“勤奮”也讓他們敬佩不已。這時候,我趁熱打鐵,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問學生“懷著對美好理想的憧憬,我們可以怎么做呢?”學生自然而然地將“勤奮”與自身聯(lián)系起來了,原來自己只要勤奮也可以像這些名人一樣獲得成功。因為不管是天資聰明的人,還是基礎(chǔ)較差的人,都是通過勤奮才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的。不過由于課堂上時間不夠充分,學生談自己的打算時,說得還不夠具體化,但我想他們只要有了這種理解,多多少少在潛移默化中能對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五、平等對話,和諧相處
師生對話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形式。整堂課我緊緊抓住“勤奮”談勤奮,在輕松愉悅、靈活深刻、豐富幽默的對話中,師生關(guān)系融洽、親密、民主、平等,如渠水般自然,似琴瑟般和諧,師生浸染于真實美好的氛圍里,沐浴在健康向上的陽光中。這充滿生機活力的互動過程,“解放了孩子的頭腦”,讓他們學會思考,學得主動,學得聰明,學得愉快。在教學議論文的方法時,為了讓學生明白要用典型的事例證明自己的觀點。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通過生動、幽默的對話來暗示和點撥學生,循循善誘,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受到啟發(fā),學生學得生動而又深刻。
“平等對話”也離不開學生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這是因為學生之間年齡、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爭論中啟發(fā),最能激發(fā)創(chuàng)新。共同體驗應當是孩子們內(nèi)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們個人見解和智慧的展現(xiàn)。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分析重點段落時,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動筆,做記號,留給他們個性的空間,再交流,談感受,學生說出我是從哪句中的哪個重點詞中體會到了什么,并讓學生評價,補充,珍視了學生個性的獨特體驗。真正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只作適當?shù)狞c撥。學生學得輕松,理解得也不錯。
學好語文還要實現(xiàn)教師與教材的平等對話,并引導學生實現(xiàn)自我超越。讓學生融入教材情境,運用多種方法,巧妙地激發(fā)學生對教材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濃郁的學習氣氛。發(fā)揮學生自己學習語文的巨大潛能,提高閱讀的效果和效率。如:課的最后我設(shè)計了一個拓展練習,就是讓學生把課前做好的有關(guān)勤奮格言的書簽贈給同學,以此來互勉,學生不僅深入理解了“勤奮”,還學會了積累。
六、注重朗讀,創(chuàng)新引導
語文學習過程中“讀”是第一位的。讀是吟詠品味,讀是鑒賞領(lǐng)略,讀是情感共鳴。課文的語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讀中才能領(lǐng)受體悟。在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講絕對代替不了學生的讀,學生讀的過程是一個審美體驗過程,是與課文、與作者間開展的一種心智交流的過程。讀——作為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精髓,其魅力依舊光彩照人,也正因為有了它,語文才具備了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特質(zhì)。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齊讀、默讀、更有創(chuàng)新地引讀。在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理解文中“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句話的含義。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四大支柱,支撐著語文素養(yǎng)這座大廈。學生的頭腦不是需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被點燃的火把。課堂中我嘗試多讓學生自己說,把精彩留給他們,還他們一個自由表達的園地。在學習司馬光的事例時,我設(shè)計的問題是: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他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引導學生從文本的字詞句入手,潛心體會,真正領(lǐng)悟到“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課文《說勤奮》教學反思 篇4
《說勤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出現(xiàn)的一篇議論文。它作為蘇教版小語教材中為數(shù)不多的議論文之一,以清晰的論題、生動的論證和樸實平白的語言讓四年級的孩子初步領(lǐng)略了“說服他人為成功”(葉圣陶語)的議論文的魅力。文章開篇即以一個設(shè)問句,把論點鮮明、清晰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接著又以兩個人物的事例證明了論點的正確。最后以“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結(jié)尾,再次闡明論點,把對于勤奮的理解升華到一個至高的境界,體現(xiàn)了這篇議論文的價值導向。
應該指出的是,課文所例舉的人物事例極具代表性:一個是自小天資聰穎的司馬光,一個是大器晚成的童第周。教學時,我立足于兩位杰出人物的不同基礎(chǔ)素質(zhì),讓學生通過關(guān)鍵詞的理解、揣摩,了解他們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的共同之處。文章第一個用來例證的人物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我國宋代杰出的史學家司馬光。在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中,我拋出“終于”這個詞引導學生通過深入地讀,了解司馬光為成功而付出的艱辛。很快,孩子們從“一遍又一遍”“直到……為止”等詞句中了解司馬光小時候就是一個勤奮的孩子。接下來的對“警枕”的認知,輔以“19年”這一“列數(shù)字”的方法,使孩子們準確地感知勤奮者對于時間的珍惜和利用,從而在孩子們的心靈里播撒下第一枚關(guān)于勤奮的種子。
在第二個事例的教學中,我設(shè)計了三個問題,讓學生自主讀悟,以使“在文章中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意”的方法在學生的自主與合作實踐中再一次得到運用。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階段,我適時地加入了關(guān)于“直”字不同意思在具體詞語中的表現(xiàn)的小練習。這處練習是針對我們班學生在對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字義的聯(lián)系中所存在缺差而設(shè)計的,旨在通過平時課堂中的有效訓練,積累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字詞的經(jīng)驗,以求達到入文解字的功效。在了解了兩個人物的具體事例后,我及時地引導學生總結(jié)了人物珍惜時間,勤以致學特點,鼓勵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做時間的主人。希望學生對課文的認識,能使自己的行為受到好的影響。最后的拓展訓練,我設(shè)計了積累名言的練習,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從整個課堂時效來看,這節(jié)課的預期目標如期達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能力也得到了訓練和提高;仡櫛菊n的教學,我有兩個想法:1、我們的語文課應關(guān)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訓練機會,盡可能地讓學生在文本的學習中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本堂課中,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句品讀,感悟,進而理解人物精神就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假如學生在每篇課文的學習中都用這樣的方法去讀書,那么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通過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摸索出一些閱讀的技巧和方法,閱讀能力也就會隨之進步了!2、在我們進行練習和測試時,總會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某方面的缺失。面對這樣的問題,有的老師采取在講評后再做一次試卷的方式,也有的老師急忙地找來一堆同類型的題目進行加強練習。這兩種方法所得出的效果如何暫且不論,但所耗時耗力是顯而易見的。莫如抓住日常的教學,有意識地將學生所缺差的知識點滲入課堂訓練,日積月累,學生所缺乏的能力將會得以改善。本課中,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字詞的做法即處于這樣的考慮。
總之,課堂是學生語言能力得以提高和訓練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結(jié)合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訓練機會,引導正確的訓練方法,將會使學生的語言訓練在一個利于發(fā)展的氛圍中有序進行,其最終促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朝著積極的方向穩(wěn)步發(fā)展!
課文《說勤奮》教學反思 篇5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強的文章,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這個中心,通過描寫司馬光和童第周兩哥人通過勤奮成才的故事,讓學生從中明白只有勤奮才能成功。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了解“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再指導學生學習司馬光合童第周的故事。在學習這兩個故事的時候,我先講解司馬光的故事,先讓學生仔細的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有關(guān)司馬光勤奮的句子或詞語,并畫出來,這樣可以讓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和精辟,讓他們先自己體會,然后在他們理解的基礎(chǔ)上,我再進行更能進一步的講解,這樣避免了足額生過度的依靠老師,讓學生也動起來,參與到學習中來。在講解和足額身跟自己理解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明白司馬光的成功是因為他的天資聰明加上他的努力勤奮。在講童第周的故事的時候,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的同時讓他們思考童第周和司馬光的不痛之處,這時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再和小組的其他學生交流,從而得出更加完整的結(jié)果。講完這兩個故事讓他們反復的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從而體會文章的中心,不管一個人天資聰明還是基礎(chǔ)差的人,只要勤奮就能取得成功。
本課的教學基本上還算成功,但是沒有一堂課是完美無缺的,學生剛開始合作,所以合作的效果方法不是太好,所以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一些學生上課很少舉手回答問題,下一步,想培養(yǎng)學生大膽的回答問題,鼓勵學生積極的回答問題,對他們多鼓勵少批評,特別是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地動起來,學到知識才是我們的教學的最終目的。
在閔成小學上完《說勤奮》一課,給我的感覺特別好,我覺得這堂課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針對中年級的學習,更多的應該是引導而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整堂課在這一點上我作得不是很好,例如:當我讓學生談談文章的2,3自然段講了什么時?學生反映很快,迅速地說出文章這兩段主要是舉了兩個例子,司馬光和童第周是怎樣通過勤奮取得成功的。其實接下來我可以順著這根主線讓學生講下去,而不是又從頭開始,先學第2自然段,再學第3自然段。中年級的學生領(lǐng)悟能力已經(jīng)很強了,教師更多的應是教育和啟發(fā)學生。
第二,當我講完文章時,忘記了把文章回顧一遍,總結(jié)一下作者的觀點,這對學生系統(tǒng)學習知識是十分重要的,盡管我在開始的時候也想到這點,但真正上課的時候還是忘記提了。
第三,我聲音不是很大,因為我的聲音比較小,學生發(fā)言的聲音也不自覺地變小,課堂顯得有點壓抑,這點我以后要特別注意。
第四,板書不完整,開始設(shè)計的作者的觀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在講到第一自然段,學生理解正確時,沒有及時地寫在黑板上。另外我的粉筆字還需要勤加練習。
課文《說勤奮》教學反思 篇6
一看到“說勤奮”這個課題,我就告訴自己,切記:別上成品德課。為了避免過重的說教,那就得把語文味上出來。前段時間從學校博客的中讀到胡昕組長轉(zhuǎn)載的一篇文章,說到王崧舟提出語文課得有“三味”。在我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上,我從以下幾方面體現(xiàn)著語文味。
一、注重生字詞的教學
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我本著把生字讀準、把文章讀通的原則,大膽地給足時間放手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檢測。同時,對于“勤”“末”“慣”這些常見字也做一些寫法、讀音上的適當?shù)狞c撥。從反饋效果來看,學生的掌握程度還是不錯的。
二、滲透說明文的表達方式
對于這種說理文,如何不露痕跡地介紹體裁特點?我嘗試從文章的中心句入手。“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边@句話還可以怎么說,那為什么作者要先問再答呢?學生在對比品讀的基礎(chǔ)上自然體會到設(shè)問句的強調(diào)的作用了。
三、由“勤”入手,強調(diào)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我順勢提出:勤讀書;在學生自學、交流完第二自然后,我總結(jié)出:勤動筆;在品讀“一遍又一遍、滾瓜爛熟、警枕”等詞語后,我又板書出:勤思考。這樣,不僅是學習方法的傳授,也是全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有效達成。
課文《說勤奮》教學反思 篇7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章,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還沒有上這課時,我真擔心學生沒有興趣學這篇課文,因為這樣說理性很強的文章他們從沒有接觸過,該怎樣調(diào)動他們學習這篇文章的積極性呢?于是上網(wǎng)尋找了相關(guān)資料,覺得可以在比較中學習這篇文章,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學思路。
因此,我在上課一開始就從“理想”入手,引出說勤奮。接著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什么觀點?找出表達作者對勤奮觀點的句子后讓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疏通完這些后,我讓學生尋找他們兩個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馬光和童第周相同點時學生都說他們都獲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時學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從句子中我讓他們找司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標志是什么?當然學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觀點,那就是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在找相同點的基礎(chǔ)上,再讓學生找不同點,于是學生告訴我他們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xiàn)代,找有關(guān)句子弄明白一個是天資聰明,一個是起步晚,基礎(chǔ)差。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突破課文的難點“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蓖ㄟ^這樣比較以后的學習,學生理解難點到這里便水道渠成了。最后初步體會文章前后呼應的寫作方法后,在課文結(jié)束時讓學生說說關(guān)于“勤奮”的名言和根據(jù)生活實際說說同學中勤奮學習的故事,拓展學生的知識。
不過由于本身素養(yǎng)問題,課堂教學中仍有遺憾:課堂上學生自讀的時間多了,但是全班讀的時間少了,課堂上“書聲瑯瑯”的感覺不夠;同時學到最后我讓學生起來交流相關(guān)名人名言時,由于時間把握不好,在此沒有很好的讓學生去交流,只匆匆出示幾句名言,讓學生讀,原先設(shè)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能夠很好的體現(xiàn);課堂上還缺乏對學生進行語言理解方法的引導、表揚激勵的方式少等等。
我想如果讓我再上著一課,我課前會對收集資料,多備學生,在課堂中注重多引導學生感情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悟;同時還注意把握好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步驟,語言力爭簡練,提問題應更注重實效性;課堂上還注重多表揚學生等。
【課文《說勤奮》教學反思(通用7篇)】相關(guān)文章:
教學設(shè)計《說勤奮》12-23
《說勤奮》教學設(shè)計12-23
課文《畫》教學反思12-23
《說勤奮》教學設(shè)計15篇12-23
說勤奮說課稿11-03
課文我選我教學反思10-12
初中課文《核舟記》教學反思12-16
課文《落花生》的教學反思10-08
課文《斜塔上的實驗》教學反思2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