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通用8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自己的表現(xiàn)。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 1
本節(jié)課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學得較為輕松,課堂教學效果很好,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整個過程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為指導思想,在對教材處理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并提出富有啟發(fā)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化解教學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討論、課堂練習競賽活動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動口動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嘗自主學習的樂趣。本節(jié)讀圖較多,難度并不大,我特別注意在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明確,盡量避免重復、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盡量讓他們來做。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熱情。不足之處在于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chuàng)見。
一、課堂教學精彩剪輯:
甲同學:我認為應該叫“水球”,因為全球海陸分布中海洋面積為3.61億平方公里,占全球71%,我們常說“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就應該叫“水球”。
乙同學:我認為應該叫“地球”,因為全球海陸分布中陸地面積為1.49億平方公里,只占全球29%。我們常說:“物以稀為貴”就應該叫“地球”。
。镣瑢W:地球是我們?nèi)祟惖募覉@,目前我們主要生活在陸地上,陸地對我們?nèi)祟悂碚f又非常重要,因而應該叫“地球”。
。峦瑢W:21世紀被稱為“藍色的世紀”,人們將向海洋進軍,變海洋為人類的第二家園,所以應該叫“水球”。
C同學:老師我認為應該叫“氣球”,因為地球表面有一個保護它不受傷害的大氣層,而且風云雨雪等天氣現(xiàn)象也是大氣層的杰作,應該叫“氣球”。
D同學:老師我認為應該叫“足球”,用腳在陸地上行走。
E同學:老師為什么要叫“什么球”呢,我說:‘球’表明了地球的形狀是個球體!蔽蚁虢小癳arth星”,既繼承了“地球”的歷史,又和其它星球統(tǒng)一。
課后的思索:
我最初只是想通過海陸分布比例的差異去認識地球的名字“水球”好還是“地球”好,孩子們的`思維潮水一旦被調(diào)動起來想法真是五花八門,我驚嘆他們集思廣益后的異彩紛呈,讓我越發(fā)感覺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這樣的思維震蕩場景,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象,在“百家爭鳴”中最大限度擴大了知識的外延,同時在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中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素質。
。ǘ┮粓銎磮D游戲的心得體會
為了讓活動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我經(jīng)常冥思苦想,在海陸分布的教與學中“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間位置對學生來說是難點,怎樣能在樂學中學會是我的著眼點,游戲競賽比較適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于是我著手準備:
教師明確比賽規(guī)則:
A、先是小組討論學習;
B、在每大組中隨機抽取一名學生,上臺拼圖;
。谩⒂嫊r:用時最短為勝。
。、不許帶地圖冊或教材到黑板前拼圖,在拼圖的過程中不能回到座位上,發(fā)現(xiàn)問題,派另外學生代表來修改。
課后的思索:
課上實施這種比賽教師的組織者、激勵者身份尤為突出:教師計時要公平公正。教師要及時提供幫助調(diào)整學生們拼圖時的一些心理反應:有些同學不敢出頭露面,教師要鼓勵他們“自古英雄少年”,“勇者先行”;有些同學嘲笑別人,自己在下面品頭論足,卻沒勇氣到前面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就提起紙上談兵的趙括;有些同學倉促上陣,我及時提醒,“冷靜思考,計劃得好才能做得好!苯處煂Ρ荣惖慕Y果評價要把握分寸,注意多肯定優(yōu)點但也要兼顧不足,同時提出期望。
學生之間相互學習,活動中彰顯個人的長處與短處,正確面對;雖然有大部分同學不能到前面拼圖,但他們在參與,關注同學拼圖過程中的得與失,有的看出問題后開始指指點點,有的自己沖到前面去……在大家齊心合力不斷修正的過程中熟悉了七大洲的空間位置。這樣的活動不用求快,要求穩(wěn),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激活大腦的思維,震蕩出自己的智慧,從而在活動中真正有收獲,這種獲取知識的快樂也會令人回味無窮的。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 2
一學期即將過去了,回顧這一學期,我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nèi)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fā)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是如何進一步發(fā)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是值得我思考的現(xiàn)實問題。通過反復思考,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充分挖掘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統(tǒng)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各要素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fā)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多樣的地域文化》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圖片,進而進行視頻欣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學習興趣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文字、動畫、語言,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fā)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yōu)勢,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并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地形和河流時,先給學生播放歌曲《亞洲雄風》,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chǎn)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diào)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復雜的氣候時,我先讓學生進行圖片欣賞,再與古和歌曲相結合,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引導學生做到了學科間的融會貫通。
課后反思:其實學生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xiàn),自我尊重;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chǎn)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關鍵在于老師能正確引導!
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篇第一對學生一定要嚴格要求。對學生要做到:不管是哪堂課,不管是哪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必須認真聽,F(xiàn)在我感覺絕對不能放縱學生,不能讓學生以地理是副科為借口而不認真學或者甚至是違反紀律干擾我的教學,F(xiàn)在初一3個班,我對每一位學生都是一樣的要求:上課必須認真聽講,作好筆記和我布置的作業(yè),積極思考問題。當他們有分神,做小動作,甚至講小話時,我都馬上上前提醒,如屢次犯錯則施之以措辭嚴厲的批評,再輔之以叫起來讀地理課文和閱讀資料,我覺得這樣對他們有好處,且他們能接受老師的批評和關心。如果他們不聽課,看其他與地理無關的書籍時,我都是當場繳獲,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們明白,上地理課時看其他書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哪怕你多么地不喜歡地理,多么地學不進地理,地理課都不是耍課,都不是可學可不學的課,要打好基礎,老師一律對其他書的沒收是要他們有一個好的開始,要他們在初一對地理知識就有最基本的了解,否則以后學習地理知識是如何的艱難。我跟他們講,現(xiàn)在很多高中生反映高中地理很難,總結原因大多是讀初中時根本就沒怎么認真學地理,或是根本就沒學過地理,因此初一就必須學好地理,不能重蹈覆轍。對學生唯有嚴格要求,學生才會真正地尊重這位老師,這是我的真實體會。不管學生有多么的不情愿,有多么的反感和抵制老師的批評和教誨,老師都不能害怕心虛或是心軟,尤其是新老師,一定要度過這一關,對學生要嚴而又嚴。
第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如學生對某一科有興趣,課堂上不該有的“活動”就會少許多,對老師的關注和對知識的渴求就要多許多。初中時期要求我們要教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因此我上課盡量旁征博引,縱橫捭闔,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一反三,不時抽學生回答問題,或是發(fā)表看法,形式新穎活潑,不拘一格。沙區(qū)初中地理教學用的是湘教版教材,此教材活動題多,有利于發(fā)揮學生思考能力的作用,因此我基本上在講述活動題時都是抽學生來回答,或是闡述觀點和意見。在啟發(fā)學生思路的時候我是不拘一格,盡管課堂氣氛異;钴S我也覺得理所當然,要讓學生的大腦活動起來總比壓抑好,學生有表現(xiàn)自己的天性和欲望,老師要盡量滿足,有時候我還組織學生辯論,盡管有些學生給出的答案另類,我都是鼓勵他們回答。當然對少數(shù)故意大聲吼叫,有意擾亂課堂正常教學秩序的學生則要另當別論。我還建議學生多到新華書店去轉轉,關于地理方面的百科知識都可以去了解,比如《中國國家地理》、《中學生地理百科知識》和《華夏人文地理》等雜志可以多去看看,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地理的興趣經(jīng)久不衰。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方面,我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地理地圖冊》是學生必須要看的,不但要看,而且要看懂看透,要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還有我還帶有一些有趣的圖片,有時候電視報紙上有的問題我會在課堂上提出來,引導學生思考:如20__年暑假重慶的干旱問題,重慶大學城最終落戶虎溪鎮(zhèn)的原因,修建三峽水庫的.利弊分析問題等等。記得上“地圖”這一節(jié)時,為了讓學生能對在地圖上如何判別方向有深刻的認識,我讓全班同學畫出學校的簡圖,圖上可有指向標,注記和文字說明,很多學生都欣然完成任務。
第三一定要因材施教!督虒W大綱》中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是不是我們一定要完成呢?我看不一定,因為《教學大綱》是針對具有一般知識能力基礎的學生,且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學生量身打造的,對于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和基礎特差且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差的學生來說,要靈活處理教學任務的完成與具體的教學方法之間關系的問題了。比如在講述《俄羅斯》這一節(jié)時對有的班級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摩爾曼斯克港為何是個終年不凍港?而有的班級我只是告訴他們摩爾曼斯克港是一個終年不凍港。對于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漏洞百出,可以說全班沒有一個學生回答正確了,但我還是給他們鼓勵,表揚他們的思考精神。摩爾曼斯克位于俄羅斯西北部,在北極圈以北,屬于極地氣候,按理來說摩爾曼斯克港一年中很長時間是冰封的,但我們同時也從報紙上,電視上得知俄羅斯經(jīng)常在巴倫支海舉行軍事演習,他們演習的軍艦就?吭谀柭箍烁,有時候冬季也在演習,為何?學生認為正是因為極地氣候,所以終年不凍;還有的認為摩爾曼斯克港在北冰洋沿岸,有北冰洋的作用,所以不凍。我引導他們看地圖,在結合上學期所學的氣候洋流問題,告訴他們海水終年不凍,關鍵是水溫,氣候是影響水溫的,但除此之外,還有洋流呢,這里有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來,終年不凍就順理成章了。還有課本第78頁的活動題,題目要求說出上揚斯克和莫斯科的氣候各有什么特點以及氣候不同的成因,對某些學生我只要求答第一問,而另外一些我要求兩問都答,尤其第二問難度較大。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第一問都能回答準確,只有少部分學生誤以為—48℃比—17℃要高。很明顯上揚斯克冬季氣溫比莫斯科低許多,而夏季則與莫斯科相差不大,降水量來說上揚斯克不莫斯科全年都少,所以我引導學生總結上揚斯克又干又冷,那里人口稀少,而莫斯科屬于溫和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是俄羅斯首都,人口稠密。第二問就是原因分析。我引導學生從氣候,地形,地理位置來分析。首先讓他們看《地理地圖冊》第39頁,就氣候來說,上揚斯克屬于極地氣候,所以又干又冷,且冬夏氣溫相差大,莫斯科為溫暖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上揚斯克位于東西伯利亞山地,海拔較高,莫斯科位于東歐平原,所以更加劇了兩地的氣候差異。第三地理位置,上揚斯克緯度更高,且更靠近北冰洋,冬季北冰洋是個寒極,寒冷氣流對其影響大過莫斯科,而莫斯科雖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但受盛行西風影響使其冬夏季降水都不太少,冬季氣溫不過于太低,因此雖圣彼得堡比莫斯科緯度更高,也曾作過俄羅斯的。
通過知道學習較為認真的學生看地圖,跟著我的思路分析思考后得出來的答案可以使他們印象更為深刻,同時對實在對地理不敏感的學生以及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的學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可以使他們在沒有太大壓力的情況下學到地理知識。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 3
課程改革中的學生在變,教師更要變,新的課程需要教師除了具有本專業(yè)扎實的知識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淵博的學識,還要有靈敏的思維,較強的應變能力,善于捕獲學生思維的火花,因勢利導,使其燃燒發(fā)光,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地思索我們的教學,如何在教學中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的愛好,增強學生探究的能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課堂中盡可能地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給學生創(chuàng)造多想,多練,多觀察,多動手,多思索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鼓勵他們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本節(jié)課在這方面主要做到的是: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nèi)在吸引力,讓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充分發(fā)揮。
本節(jié)教材中穿插有許多地理圖像,如《世界地形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閱讀材料如:絲綢之路、鄭和七下西洋、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和繪圖題如書本P31活動4,因此,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如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的大洋洲、南極洲,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出大洲、大洋的輪廓圖,從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終落腳點應該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fā)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固有特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huán)境問題,學會學習地理知識,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chuàng)新和自我發(fā)展。如在講授海陸的各種形式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而理解海陸分布的各種不同形式。并引導學生在圖上找出六塊大陸、半島和島嶼,并能具體說明最大的大陸是歐亞大陸,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
三、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與課堂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并努力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發(fā)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的大腦皮層活動處于最大程度的興奮,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fā),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為此,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誘導,給予必要的關懷、勉勵、尊重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積極表演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發(fā)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總之,在素質教育人文教育大勢發(fā)展的今天,只有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式,才能達到最佳教育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適應教學和時代的要求。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 4
七大洲和四大洋是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一課所要講的內(nèi)容。學生們要說講中國地理,學生們都很熟悉,比較好理解,但是講世界地理,學生們在理解上就有點困難了。在寒假的時候,給學生布置畫世界地圖,但真正畫的符合要求的沒有幾個人,這對我們的教學工作增加了點小麻煩。
多媒體顯現(xiàn)出來的世界地圖不是很清楚,只好讓學生們看課本上的那副地圖。先看整個世界地圖,讓學生們討論交流在這幅地圖上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剛開始學生們沒有頭緒,答案五花八門,后來我慢慢的`引導地形上有什么特點,地球表面上大部分是什么,陸地和海洋的分布等等,通過這些細小的問題,學生們逐步理清了思路,順利的找出了七大洲和四大洋。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水,陸地都被海洋包圍,海洋之間都是相通的。再讓學生們看課本資料,知道地球表面陸地面積僅占29%,海洋面積占了71%,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球。
出示大洋和大洲在地球東西半球的分布圖,讓學生們了解哪些大洲和大洋分布在東半球,哪些大洲和大洋分布在西半球。哪個大洲面積最大,哪個大洲面積最小?那個大洲沒有人居住?面積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什么?四個大洋的面積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哪兩個大洲是相對應的?通過看地圖以及學生們的交流討論。對于七個大洲的面積由大到小排列順序,我讓同學們先按順序排出來,寫在黑板上,帶領學生總結出一句順口溜: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通過這句順口溜來巧記七大洲的面積由大到小的排序。亞洲與大洋洲、南美洲與北美洲、歐洲與非洲兩兩相對。讓學生充分的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對于世界地形之最,書上只提供了幾個,不過令我欣喜的是學生們知道還真不少,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最高的山脈,世界最大的湖泊等等,這些世界之最學生們通過交流都了解了很多。剛開始上課的時候,由于多媒體課件效果不是很好,浪費了一點時間,有點手忙腳亂,在時間分布上不是很均勻,最后匆匆結尾,不過在以后幾個班上課的時候就做好了應對措施,順利授課。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 5
《大洲和大洋》是初中地理學習里面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知識之一,通過對該部分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地球的真實面貌,是海洋面積大?還是陸地面積大?我們生活的地方這個星球被命名為地球是否合理?世界上有幾大洲?幾大洋?他們在地球上是如何分布的?這些知識點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的狀況,因此上好此課十分關鍵!
教學所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一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我想只要引導性的合理調(diào)動起大家的積極性,讓大家在愉快活躍的氣氛中完成學習,應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于是,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動手動腦、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設計了:自由辯論(地球?水球?)、找“洲長”(七大洲)、一筆畫“世界”(大洲大洋學完后)、知識搶答(知識鞏固)、拼圖游戲等活動,并用“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太空使者”和“中國神舟五號”在太空中拍攝的視頻及極富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語言和圖片牢牢地抓住學生們的心,不斷地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配以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渡過了45分鐘,較好的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洲長” 們還獲得了鍛煉口頭表達的機會,可謂“一舉多得!”
存在的不足:
第一、本節(jié)內(nèi)容知識容量較大,比如在“大陸、大洲、島嶼、半島”的等相關概念的掌握中不需花費那么多時間講解,只要學生能夠看懂理解就行;
第二,課件拷貝到教室后相應的鏈接出錯,導致課件播放不夠流暢,應提前做好準備,確保課堂效果更佳。
第三,聯(lián)系實際較少。
今后努力的方向:通過教學實踐的觀察和體驗及科組老師們的探討,我們發(fā)現(xiàn),當授課時結合生活或生產(chǎn)實際時,學生的興趣最為濃厚,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最為牢固。因此,我們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將課本知識與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教會學生學以致用!
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知識淵博。其實,學好地理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見識,其實地理還是一門十分有用的學科,地理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無處不在,如廣州、中山等地的“騎樓”,兩周前中山市石歧區(qū)因咸潮的影響供水一度緊張,阜沙鎮(zhèn)這片土地若干年前還是一片汪洋等等,只要我們地理教師細心觀察、善于收集整理,記錄生活點滴,將他們運用到地理課堂中去,讓地理知識不再局限于書本,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樣,我們的地理教學才會落到實處,才會受學生歡迎!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 6
本節(jié)課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發(fā)表了不同的見解,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營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學得較為輕松,課堂教學效果還不錯,也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
在整個過程中,采用強化討論法這一學習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為指導思想,在對教材處理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并提出富有啟發(fā)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從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化解教學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使用地球儀、世界地圖、討論、課堂練習活動等,使學生動口動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嘗自主學習的樂趣,讓學生也體會到人類的認識世界是需要不斷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類的永遠的目標。本節(jié)讀圖較多,難度并不大,因而特別注意在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盡量避免重復、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盡量讓他們來做。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熱情。同時通過師生互動,創(chuàng)建一種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師生關系,一起突破難點,突出重點。使學生逐漸從"學會"發(fā)展到"會學",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不足之處在于學生過多了些,對于討論時間有所把握不是很到位,我們的學生認識水準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chuàng)見,當然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進一步變化與相結合運用才好。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 7
今天講課的章節(jié)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大洲與大洋。在剛結束難度偏高的第一章后,由于本節(jié)課內(nèi)容較容易,本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是輕松地學習,在樂趣中學到知識。
首先我以加加林的故事導入本節(jié)課,引出“人類真的給地球起錯名字了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緊接著觀察世界海陸分布圖,回答海洋面積是否真的比陸地面積大。得出答案后接著回答海洋面積與陸地面積的比例分布,得出“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結論。由結論再提出疑問“既然海洋面積如此大,為什么古人給地球起名為地球而不是水球”(PS:本環(huán)節(jié)節(jié)節(jié)相扣,前后聯(lián)系緊密),同學們各抒己見,自由發(fā)揮答案。
提出疑問:人類是如何了解海陸分布的?
簡單介紹人類認識世界的歷史,增進同學們的`見聞,同時也增加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觀察地圖,得出海陸分布。
在講七大洲之前,先給同學們講解大陸、島嶼、半島、大洲之間的區(qū)別,并舉他們熟悉的例子——雷州半島。接著引出全球分為哪幾個大洲?并簡要介紹七大洲命名的來源。
讀圖思考:
1、東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2、西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3、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4、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5、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
6、各大洲的面積大小關系如何?
完成教材31頁活動3,了解七大洲的輪廓特征。
觀察地圖冊第5頁,找出大洲分界線
在講七大洋之前先講解海峽、海、洋之間的區(qū)別
引出四大洋極其分布和面積大小關系
在七大洲的輪廓圖上標出四大洋的位置
最后介紹海洋對人類的影響,增進趣味性。
存在問題:教師聲音過小,師生間缺乏互動。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 8
本節(jié)內(nèi)容簡單容易掌握,課前先讓學生通過導學案預習。課上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把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學中力爭用多種活動形式來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讓師生雙邊活動得以開展。
本章節(jié)是世界地理的第二章第一節(jié),大洲大洋是世界地理基礎,認識大洲和大洋位置,首先要了解全球海陸分布。本節(jié)課安排一課時,主要是學習大洲大洋的名稱、輪廓和分布。在平時生活中學生對此多有接觸,具備相應的知識背景,因此,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查找資料等方法來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只需要適時引導,提供資料,答疑解惑。
1.教法:利用視頻、圖片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調(diào)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主體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課堂設置了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盡可能給學生動口動腦的機會,幫助其培養(yǎng)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理解和鞏固地理知識,培養(yǎng)用圖習慣和發(fā)展地理智能。
2.學法: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和材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地圖和材料分析、掌握知識的能力。
經(jīng)過教研組評課,大家認為亮點的地方有:
1.利用填圖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調(diào)動了他們積極性、主動性。
2.問題設置合理,富有啟發(fā)性,符合地理學科特點,效果較好,能幫助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并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各種教學手段應用好,思路清晰。
有待改進的地方有:
1.導學案應用不足,對自學過程體現(xiàn)不充分。
2.內(nèi)容設置多,導致課堂滿,留給學生記憶時間不足。
今后我將繼續(xù)努力,改正不足,發(fā)揚長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范文12-23
大洲和大洋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本07-02
《大洲和大洋》的教學設計06-17
大洲和大洋課堂教學設計07-02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12-12
大洲和大洋教學設計(通用8篇)10-19
地理說課稿-《大洲和大洋》說課稿07-19
《大洲和大洋》教案設計05-19
《大洲與大洋》教學設計優(yōu)秀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