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精選19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1
《認識圖形》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的第一課時,是學習平面圖形的起始課,是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重要內(nèi)容,是“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重點,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平面圖形,乃至運用圖形描述問題、借助圖形直觀進行思考的重要基礎。
本節(jié)課針對孩子好動、愛玩的.特點,將知識點蘊含在四個活動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索欲;顒右唬和ㄟ^創(chuàng)設圖形城堡情境,讓學生回憶立體圖形;再通過質疑機靈狗為什么要用圓柱做車輪,而不用長方體,引導學生從立體圖形上找一找、摸一摸“平平的面”引入對新知的學習;顒佣鹤寣W生通過描一描、印一印的方法把立體圖形上平平的面“請”到紙上,幫助學生體會“面在體上”,也幫助學生體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活動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一找身邊的平面圖形;顒铀模鹤寣W生觀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點進行分類,在分類過程中更清楚地認識平面圖形。
本節(jié)課雖然充分提供材料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感悟。但是有很多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是質疑機靈狗為什么要用圓柱做車輪,而不用長方體時,只讓個別學生摸長方體“平平的面”和圓柱“彎曲的面”,沒有讓全班學生體驗;二是學生上臺匯報從立體圖形上“請”的面是什么圖形時,沒有讓學生說說它們的特征;三是教學常規(guī)管理方面有待提高,如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方面。4.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兒童化,拉近和孩子的距離,激勵評價語言有待加強。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2
《認識圖形》這一單元新課有2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這幾個平面圖形,第二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就是在認識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再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幾個立體圖形
我在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各種操作活動。一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堆積木”復習學過的物體: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再通過摸一摸“從老朋友中來找新朋友”,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由此引入新課的教學。二是出示長方體模型,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模型的底面,提問:“你有什么感覺?”促使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它的面是平的、光滑的,同時激勵學生想出不同的辦法,從而體會“面”在“體”上;再描一描、畫一畫、用手比劃等實踐活動中是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進一步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學生學會從“體”上找“面”的方法,并充分體驗到與人合作及成功的快樂。三是在生活中找一找這三種平面圖形,這個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和交流機會,并在區(qū)分圖形的過程中,相互啟發(fā),發(fā)現(xiàn)圖形的本質特征。四是動手在釘子板上圍一圍,這一過程讓學生通過圍,對這三種圖形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在釘子板上是圍 不出圓的。五是動手在方格紙上畫一畫,通過畫學生體會到畫長方形時上下格數(shù)相等,左右格數(shù)相等;畫正方形時上下左右格數(shù)都相等;這一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五是憶中說圖形,加深對圖形的認識,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通過這些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悟,在自由、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數(shù)學。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3
認識圖形這節(jié)課堂教學是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識別這些圖形,但不要求學生準確的表述這些圖形的特征。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基于學生在學習以前,對這些立體圖形已經(jīng)有了一些認識,所以在教學時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形,動手摸一摸使學生從中感覺每個圖形的形狀,通過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通過讓
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動手分類、小組合作、概括總結出四種立體圖形的名稱,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動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本節(jié)課教學比較好的方面是:在上課時我在課前的談話中,設計了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入部分,我通過讓學生認識、觀察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物體動手操作等經(jīng)常見到的物體根據(jù)不同的形狀進行了分類。另外我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所分物體的不同形狀抽象概括出了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名稱,從現(xiàn)實的生活中引出數(shù)學內(nèi)容。通過教師提供的大量實物素材,例如:乒乓球、魔方、茶葉筒、積木塊等實物,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數(shù)學知識,對要認識的這些圖形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通過小組合作、動手給物體分類、觀察分類后每種物體的特點,抽象概括出了每種立體的名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對于每一種圖形的認識都經(jīng)歷了引入抽象給出圖形名稱三步,幫助了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建立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表象。通過,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于學生把課本上的使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
不足之處:
。1)上課時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
。2)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是一個難點,由于長方體的的形狀種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困難,我設計的作業(yè)拓展性不夠。
教學改進的措施:
(1)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這些形狀的。把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慢慢學會發(fā)散地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用數(shù)學的樂趣。
。2)精心設計練習,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以達到加深各類物體特征的認識的目的。
。3)讓學生拿出四種物體放在桌面上滾一滾,從而發(fā)現(xiàn)圓柱和球,很容易滾動,長方體和正方體不易滾動只能推動。
。4)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向學生設疑:圓柱和球都能滾動,那滾動時有什么不同嗎?可讓學生拿實物在桌面滾 一滾,看發(fā)現(xiàn)什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充分發(fā)表意見得出結論。
。5)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實踐的機會,通過觀察、操作、發(fā)現(xiàn),用感觀來體驗不同立體圖形有不同的特點,加深對各立體圖形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做,用腦想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與創(chuàng)新。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4
成功之處:
將游戲活動貫穿其中是低段教學的重點
1、讓孩子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了愉悅的情感體驗
在教學時,我把復習舊知識融入游戲活動中,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通過富有兒童情趣的變魔術 從口袋中依次變出四種立體圖形(正方體、長方體、圓柱、三棱柱)讓學生來猜猜它們都是那些數(shù)學朋友,猜對了我就用展示它們,再人人動手、動腦,通過摸,初步感受物體的面,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使學生輕松地進入了新課,同時對數(shù)學充滿了興趣,達到了復習舊知的目的。
2、在活動中讓孩子學到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發(fā)展了思維
在探索階段(體,到,面的認識)我設計了找、畫、說、做、拼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學生通過找、描、分,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這幾種平面圖形并體會面在體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描一描,畫一畫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設計富有童趣而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欲望。如:師:這些圖形的家都安在這些物體上,你能想辦法把他們從物體上搬下來嗎,單獨留在紙上嗎?孩子們積極開動腦筋想到了很多的辦法,可以把立體圖形放在紙上,用鉛筆沿著立體圖形的邊畫出來?梢园盐矬w用紙包住,然后使勁按他的邊,這樣就可以看到圖形了。在學生或自己、或合作在其他物體的面上尋找平面圖形時,他們用剛才找到的那幾種辦法很快就找到了,極易地體會到了面從體出,并讓孩子說說是從哪個圖形上面搬下來的,從而融化了教學難點。而且,在探究合作的過程中,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鍛煉,體會到了解決問題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
3、讓孩子體會數(shù)學就在生活中,感受數(shù)學美
在學習了新知之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平面圖形,利用平面圖形組成漂亮的圖畫時,孩子們明顯很興奮,在最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還安排了讓孩子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有趣圖形他們都感受到了數(shù)學在生活中不僅很有用而且數(shù)學還很美!
不足之處:
1、教學常規(guī)管理方面有待提高,特別在學生對于學具的操作上,大部分孩子很聽話的按照老師的話去做了,還有一小部分的孩子總在擺弄自己的學具,等我講到下面的部分時,這部分孩子就沒有聽到,也就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課堂效率也降低了。
2、小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的引導不夠明確,使少部分學生在操作時無目地,教學設計時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實際操作時,孩子們卻是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例如有的孩子在小組活動時僅僅是個旁觀者,而沒有真正的投入到活動交流中去。這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注意關注每一個孩子,力求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3、多關注學困生的掌握情況,有些孩子在幼兒園時就已經(jīng)學會認識了這幾種圖形的特征,但對于學習較差的那部分孩子而言,掌握起來相對就要困難許多,由于學困生大部分也是學習習慣較差的孩子,所以對于他們的關注我還做的'不夠。
今后需要加強的地方
1、加強孩子的常規(guī)訓練,例如在操作學具方面,能很好地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讓孩子在這方面做到有收有放,該拿出來的時候就整齊快速的拿出,該收起來的時候就迅速的收好并擺在指定的位置。
2、數(shù)學課堂教學,要給學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的實踐機會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一種心理自由與心理安全的狀態(tài)下,自主的學習,大膽的創(chuàng)新,主動的發(fā)展。例如在用什么方法找出物體的面,讓學生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在展示學生的探索結果是不急于評價是很好的做法,讓學生自己評價,讓學生成為主體,老師是引導者。如果老師直接講授,學生可能比較難以理解,只有通過自己的探索,找出方法所在,這樣掌握的知識是比較扎實的。
這節(jié)課我覺得教學的最大特點在于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數(shù)學;在活動中交流,建構數(shù)學;在活動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透過學生的這些反應,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新課改下的數(shù)學教學一定要從孩子們出發(fā),勇于開拓、敢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設孩子們喜歡的各種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增長知識,獲得各種能力。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5
在《認識圖形》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各種操作活動。一是通過動手操作復習學過的圖形,在學生動手的過程中回憶學過的知識,“從老朋友中來找新朋友”。二是畫圖形,讓學生在釘子板和方格紙中給圖形“找家”,讓學生學會利用直尺、三角板等畫圖工具來完成。三是動中擺圖形,這一過程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對幾個圖形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四是折圖形,讓學生動手折一折,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對圖形的認識,發(fā)揮其想象。通過這些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悟,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融入學習活動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的能力。
由于課前準備的不足和學生不是經(jīng)常訓練動手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而且課堂隨意性較大,不能夠完全按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流程進行課堂教學;語言不夠準確精練,課堂組織教學及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夠強,沒有很好的感染學生、引導有序活動;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學習方法缺乏指導;評價學生的方法不夠靈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積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6
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這一課時,主要教學目標是會認會說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上這趟課之前,雖然我是做了一些準備,但是上完后還是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上課之前我收集了很多的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的具體實物,上課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請學生上臺來把這些物體分類,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知。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有學生在分類過程中把一個長方體分到了圓柱體里,并且很多同學贊同他的分法。當時我就直接否定了,事后,我反思認為這個地方不應該直接否定,因為對分類來說,只要自己覺得整齊都是沒有對錯的,只有更好。所以這個地方我應該這樣說“好,我們把分類結果先放在這里,等上完這節(jié)課,我們再分分看,還是不是這樣分!边@樣,就起到了一個前后呼應的效果,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與后面鞏固練習的環(huán)節(jié)緊緊相扣,會使教學效果更上一個臺階。
這節(jié)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我認為是鞏固新知與小組合。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設置了一個“摸一摸,猜一猜”,請一個學生上臺,然后蒙上眼睛,我給他一個形狀讓他摸,他說出名稱。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興趣很濃厚,參與度也非常高。每個同學都很想玩,然后我再讓他們小組合作玩這個游戲,每個小組都積極動手參與。這個環(huán)節(jié)讓我意識到,不是學生不愛學習,而是我們老師沒有讓學生愛上學習,所以我要努力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有趣生動,讓學生愛上學習。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7
一直以來,“做數(shù)學”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新課改倡導讓孩子們在做中學。在課堂上把做數(shù)學看成是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做數(shù)學可以讓孩子獲得親身體驗,在體驗中獲得真知,享受體驗的快樂。在與孩子們相處的課堂上,我與他們共同一同分享著做數(shù)學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在教學《誰的手兒巧》時,課前我布置學生將生活中的物品帶進課堂。原本也很矛盾,這么大的班額,讓每位學生都從家中帶兩至三種物品,課堂上一定會很亂,教師課堂上不好組織怎么辦?后來一想,只要能有利于學生發(fā)展,一定要有敢于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因此,我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們從家中每人帶二至三種物品。課堂上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用所帶的物品進行拼搭。我對孩子們說,這節(jié)課咱們比比看,誰的手兒最巧,哪個小組合作得最默契,拼搭的圖形最漂亮?一時間,孩子們情緒高漲,個個躍躍欲試,接下來孩子們就忙活起來了。小手拼擺著、比劃著,小腦袋晃動著,小嘴說著,真是忙得不亦樂乎!這時我巡回在孩子們中間,當走到二組時,我看到一個調(diào)皮的男孩手中拿了一個大大的塑料球時,這個球的大小和籃球的大小不相上下,當時我的火一下子就上來了。我批評他說:拿這么大的球能拼搭圖形嗎?說完我到別的小組去了。一會兒每個小組的孩子們陸續(xù)地拼出了非常漂亮的作品。看,一幅幅經(jīng)過孩子們用心雕琢的作品產(chǎn)生了,有的拼出了火車、火箭、宇宙飛船、高樓、樓前還有一個美麗的花園、電腦、機器人,真是難以想象,這些作品是出自一年級孩子之手。有人說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不可低估的,在我看來,學生的潛能則像空氣一樣,充斥著生活的舞臺。走近兒童的世界,那兒將有你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收獲,那兒你將收獲"意外",補充知識。著實讓我為他們課堂上精彩的表現(xiàn)而喝彩,孩子們的表現(xiàn)更是讓我驚詫于學生的智慧,孩子們的思維不時地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讓我激動不已。我發(fā)自內(nèi)心感慨:可不能小看了這些剛入學的孩子們。孩子們笑嫣如花,我從那一張張燦爛的笑容中感受到了幸福。接下來,每個小組要分別介紹自己的作品。這時二組同學介紹了他們小組的作品,他們設計的是一個機器人,當我看到這個機器人時,我驚呆了。他們把那個大大的球放在杯子上,做成了機器人的`身體。我問:能說說你們在拼搭圖形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嗎?這時,帶那個大大的球的男孩告訴我:我們在用這個球拼圖形時,發(fā)現(xiàn)把球放在下面球就會來回滾動,沒法拼,這時我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球的下面放一個不銹鋼的水杯,這樣球就定住了。我表揚了他們,我慶幸給他們了一個做數(shù)學的機會,同時也給他們一個說的機會,試想,如果當時我沒有給他們一個說的機會,就會扼殺一個孩子的靈動的思維。另一個小組孩子的作品也引發(fā)了我深深的思考。
六組他們用各種形狀的物體拼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樓房,在介紹中,他們說這是我們第二小學,不知怎么的,聽到他們的介紹,我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對于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就對他們的學校有著如此深的感情,真令人感動。我沒有放過這個好的教育素材,我對全體學生說,老師很高興,這個小組能用手中的物品拼出我們的學校,我為你們自豪,看來數(shù)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我慶幸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做數(shù)學的機會,課堂上,我是真誠的,學生是激動的,這種真誠的情感使師生之間的關系那么融洽,那么平等。學生不再拘束,思維得到激勵,不再禁制,在心靈的舒暢中開放了教學,開放了空間。我想:在今后的數(shù)學課堂上我將與我的學生一起攜手,讓每一節(jié)課都能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搖籃。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8
教材把認識平面圖形的內(nèi)容編排在《認識立體圖形》之后,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引入教學。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物體的面。這樣就可以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一些學習活動幫助其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
我在教學時讓學生在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三棱柱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摸一摸、找一找、說一說、畫一畫等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活動,既注重了讓學生以自己內(nèi)心的體驗來學習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又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體會“面”在“體”上,并初步感知它們的.特征。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在“找一找”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學生通過找立體圖形、平面圖形,對圖形進行了分類,并且初步滲透了分類的思想,為下一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盡管課前我認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但課后感覺還是有很多不足。
1、課堂上與學生互動過程中,給予學生鼓勵的形式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的鼓勵形式要多樣化,努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語速偏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盡量讓自己語速放慢,讓自己講得清楚,讓學生聽得懂,學得認真。
3、課前準備還不足。一些自制的圖形卡片顏色不夠鮮明,不夠豐富、拼圖樣式太過簡單,沒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9
1、利用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做風車的手工活動中,先讓學生思考:風車應該怎么做?在做的過程中,紙的形狀每一步都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帶著這個問題在小組里交流,學生們討論熱烈,有的帶著大家一起研究書中風車的制作步驟,并按要求動手折一折,有的則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制作,當風車一個個在他們的手中誕生時,他們興奮異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看到了平面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又體驗到了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2、通過學生自由拼擺,加強學生間的合作和交流,讓學生發(fā)現(xiàn)各種圖形的分解與組合,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出示2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長方形讓學生進行拼組?凑l拼的方法多,學生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圖形。如:2個短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長方形,2個長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長方形。又出示4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讓學生進行拼組。看誰拼的方法多,還能最先拼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圖形。如:邊與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正方形,角與角相接拼組成一個大正方形。面對學生的不同拼法,教師及時給以鼓勵,尊重學生的選擇,也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新理念。
但是在課堂教學教學中也存在這這樣的不足之處:在設計這些課時,我是以學生動手實踐、積極探索與合作交流為主的教學活動,心想這樣的活動一定會受學生的歡迎,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如在驗證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性時,少數(shù)同學能根據(jù)老師的要求動手,大部分學生不會動手,有的學生干脆在折疊其他的東西,學生完全沒有探索知識的欲望,而且課堂紀律混亂。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呢?我反思了良久……細想一下,我認為主要是新課程標準教材這部分內(nèi)容及課后習題,對本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太難,一下子難以理解掌握。此外,在平常的教學中對學生動手操作方面訓練太少。學生沒有通過疊紙活動獲得知識的體驗,只覺得好玩體會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其次,一年級學生自控能力差,沒有形成良好的紀律習慣。所以,我覺得在新課程的環(huán)境下,要想上好一節(jié)課,除了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充分吸引學生,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處理課堂的能力,使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體會到學習不只是教師單方面的事。真正做到師生互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主要是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進行直觀的認識,但是學生的圖形感都比較弱,主要從實物體中抽象出簡單的圖形。課前我作了一定的準備工作,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作為教具使用,如長方體的牙膏盒、藥品盒等,正方體的餅干盒、魔方、圓柱體的茶盒、乒乓球、皮球等。教學中,首先出示牙膏盒,讓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狀特征,如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樣的,這樣引導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認識,像牙膏盒這種有6個面組成的,對著的兩個面的大小一樣的物體就是長方體,然后我再出一個與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樣的紙盒,讓孩子觀察說說特點,強化認識長方體,學會變通。接著在孩子們認識長方體實物的基礎上在黑板上貼出抽象的長方體模型圖片,將孩子對長方體的認識,從具象的感知的認識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認識,并用類似的方法引導孩子認識正方體、圓柱、球,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中找到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本節(jié)課教學通過提供的'大量實物素材,例如:乒乓球、魔方、茶葉筒、積木塊等實物,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數(shù)學知識,對要認識的這些圖形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通過小組合作、動手給物體分類、觀察分類后每種物體的特點,抽象概括出了每種立體的名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對于每一種圖形的認識都經(jīng)歷了引入—抽象—給出圖形名稱三步,幫助了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建立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表象。通過,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于學生把課本上的使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借助直觀的感知使學生初步認識立體圖形。北師大版的教材在認識圖形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編排上采用的是“先體后形”的策略,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有先整體后具體的特點,因此我們團隊在進行備課時也是力求從學生的視野來設計這節(jié)課。比如在流程的安排上,教師先讓學生通過對物體的外部觀察和感知對一些物體進行分類,然后再具體觀察每一類物體的形狀并找尋特點;由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是有非常多的生活經(jīng)驗,因此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我們也是力圖從生活入手,借助生活實際并應用于生活實際。
整節(jié)課基本順利實施了我們團隊對這節(jié)課的想法,并大膽的組織低年級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雖然有諸多問題,但對一年級學生來講已屬不易,并且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歸納能力也做出一些嘗試和努力,幫助了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建立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表象。在教學的最后,通過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于學生把課本上的使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
但是,在整節(jié)課的調(diào)控組織方面,我們還都需要繼續(xù)學習和努力;在學生交流合作中,也有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其中,我們將在教學中不斷實踐使學生適應并喜歡這種學習方式;另外,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是一個難點,由于長方體的的形狀種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困難,我們設計的作業(yè)拓展性不夠,但是如果對長方體的內(nèi)容進行過多的探討就會涉及許多平面圖形的問題,因此這一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以上就是我對我們團隊這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12
《認識平面圖形》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是一堂比較抽象的課,他們還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種圖形的特征。為了讓學生掌握好本節(jié)課的知識,我制作了一個較為生動有趣的課件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深刻感受到平面圖形是由立體圖形的表面抽象出來的,讓他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知識都與我們數(shù)學是息息相關的,培養(yǎng)他們多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在本節(jié)課開始,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我設計了一個各種立體圖形娃娃去看望小狗探探這一故事來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從中復習了上一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因為立體圖形娃娃們比較調(diào)皮,把小狗探探的家弄得滿地都是腳印,希望同學們幫它弄干凈——就是找出各種腳印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圖形。這樣的設計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讓學生自己去找出立體圖形相應平面圖形,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平面圖形是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本節(jié)課的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印圖形,先讓學生思考一下有哪些辦法可以得到立體圖形身上的平面圖形,激發(fā)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最后是定下一種方法——畫圖形,把畫好的圖形貼到黑板上,這一環(huán)節(jié)使整堂課的氣氛活躍起來,本節(jié)課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區(qū)分好正方形與長方形,圓與球;為了讓學生正確區(qū)分正方形和長方形,我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張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白紙,為了告訴學生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我叫學生沿著中線上下,左右對折,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過程中感受到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對折完長方形后我叫學生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按剛才的方法對折正方形也得到同樣的結果,到底怎樣區(qū)分它們兩個了,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最后有一個學生發(fā)現(xiàn)沿著對角線折時,正方形四條邊都能重合,得出了正方形四條邊是相等的;在教學圓與球的區(qū)別時,我告訴學生球可以到處滾,但圓只能沿著一個方向滾,只是這樣跟學生講解過于抽象,于是我找了一個可以切開的球,先讓球到處的滾,接著把它分開兩半,把球的'一個面展示給學生看,讓它們深刻感受到圓是球的一個面。最后就是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想想在哪里曾經(jīng)見過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
本節(jié)課設計較為嚴密,能捉住重點,難點,學生易錯的知識點來著重去講解,能根據(jù)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讓學生感悟平面圖形特點,培養(yǎng)學習興趣,發(fā)展空間觀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讓學生把畫好的平面圖形貼到黑板上,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在板書設計上不大好,應該先幫學生分好類,老師先在黑板上貼好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然后一組一組輪流上去貼,但是我卻交代不清,而且高估了學生的能力,沒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級的學生。本堂課能強調(diào)平面圖形是由立體圖形得來的,強調(diào)學生在回答問題是一定要強調(diào)面,例如:黑板的面是長方形。學生在回答問題是有一個錯誤就是喜歡把圓說成圓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種說法的影響?偟膩碚f,本節(jié)課內(nèi)容較為充實,設計較為新穎,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又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13
認識圖形這一課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起始單元,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通過本課的學習將他們的已有的感 性經(jīng)驗進行整理抽象。針對對本課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的理解和處理,為了在教學中取得好的效果,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主要關注:
一、注重動手實踐,讓學生在玩中學數(shù)學。
在 本節(jié)課中一系列的知識點都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來獲得。興趣是推動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nèi)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同時根據(jù)學生好 奇、好動心理,課上就讓學生把課前準備充足的活動材料,每個小組一堆實物(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魔方、小木塊等)玩一玩,分一分,在這樣的過程 中學生不知不覺地感知了這些實物的形狀,并為后繼學習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又如:在摸一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認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球、圓柱、長方體、正 方體有什么感覺,跟小組同學說一說。這樣不僅每個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得到滿足,而且學生在實踐中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形體的特征。充分調(diào)動了學 生的全員參與和全身心投入,讓學生在活動的課堂中逐步加深了對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的認識,體會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二、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讓學生快樂學習
為 了更好的聯(lián)系生活,應用所學知識,教師設計了多種有趣的游戲。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根據(jù)對正方體、長方體等的認識,尋找生活中的實物,這樣能把物體、 幾何圖形、圖形名稱聯(lián)系起來感知。猜一猜的游戲,讓學生通過在對圖形的觀察、觸摸、感知后,直接用手進行觸摸物體,使學生能通過觸摸準確想象出物體的 形狀,并同幾何圖形聯(lián)系到一起,說出物體的圖形的'名稱。找一找的游戲是讓學生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內(nèi)容,學生通過觸摸,找出物體。擺一擺的游戲,讓學生 通過擺長方體或正方體等圖形,感知拼擺后所形成的圖形,并有效感知其數(shù)量,如用四個小正方體擺一個大正方體需要幾個,并從不同側面觀察拼擺圖形的形狀。
在游戲中,讓學生快樂運用所學知識,并進一步進行升華,提高對圖形的認識,有效的分清物和圖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縱 觀學生在課上的表現(xiàn),參與熱情高、學習興趣濃,從他們歡樂的笑臉上,從他們友好的話語中,從他們不愿離開的腳步里,從他們天真的眼神中,我又一次感受到做 教師的快樂,為師者還有何求呢!擁有這些足以!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14
《認識圖形》本課的目標是通過觀察、操作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初步感知圖形的特征,并能辨認這些圖形。重點是會區(qū)別這幾種立體圖形。
本節(jié)課我是在復習的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課前我讓同學們回家準備了一些立體圖形,如:各種盒子和玻璃珠。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么分?學生參與性很高,特別在做小游戲,蒙眼摸一摸,說出你摸的是什么?學生興趣高漲,剛開始是個別學生上臺展示,看到孩子們這么感興趣,我就讓小組合作互動玩這個游戲。
課后我反思這節(jié)課,這堂課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分一分、摸一摸能夠讓學生直觀感知立體圖形的特征,能夠辨認這些圖形并區(qū)別這些立體圖形。但個別學生對于圓柱的.名稱還不太清晰,長方體、正方體會說成長方形、正方形。我收獲最大的是低段孩子學習要建立在興趣濃厚的基礎上學,那會學得輕松,學得開心。在玩中學,學中玩,知識才能更容易掌握。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15
“認識平面圖形”是在“認識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平面圖形的認識要比立體圖形抽象。因此,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將體和面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再抽象出平面圖形,便于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通過教學,現(xiàn)將反思如下:
一、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一年級學生愛玩玩具,抓住學生的這一年齡特征,我將本節(jié)課要學的數(shù)學知識設計成一輛學生喜歡的動態(tài)玩具車,學生看到漂亮的'玩具車,馬上對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當學生明白這輛車是由一些簡單的圖形組成時,他們覺得這些圖形很神奇,激發(fā)學生認識這些圖形的求知欲,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fā),將新舊知識有機結合起來。
由于立體圖形學生已認識,請學生從立體圖形中找出平面圖形,并將它畫在紙上,然后同立體圖形進行比較。通過這一系列的數(shù)學活動,學生從中深刻領悟到面就在體上以及面和體的不同之處,將面和體有機結合起來。既鞏固了舊知,又能為學習新知做好了鋪墊。
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主探索平面圖形的特征。
由于平面圖形的特征比較抽象,而一年級學生又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因此只有借助直觀、形象的圖形,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折一折等活動,從中理解平面圖形的特征。這樣組織教學,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既能較好地落實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又能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培養(yǎng)。
四、注重數(shù)學知識生活化。
學生初步認識了平面圖形的特征之后,組織學生找生活中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將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既能鞏固平面圖形的特征,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又能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是為生活服務的,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遺憾之處:
在學生發(fā)現(xiàn)了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時,沒有及時用課件加以演示,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體和面的區(qū)別,因此學生對于“在五個圖形中,有四個圖形是體或面,有一個圖形是面或體,請圈出不同類的圖形”這類題錯誤率較高。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彌補以上不足,讓學生更好地區(qū)別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較好地落實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16
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升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采用的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為主。怎樣讓孩子認識生活中的主體圖形,并以實物體中抽象出簡單的立體圖形呢?課前一段時間里,我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備教具使用,如長方體的牙膏盒、文具盒等,正方體的餅干盒、魔方等,圓柱體的茶盒、茶杯等,球體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畫出數(shù)學模型圖。同時在課前讓學生按要求收集好相關生活物品以作學具。教學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種圖形,讓孩子們一一識別,然后讓孩子們拿出自己的學具,試著把自己認為是同一類形狀的物品分在一起,接著出示牙膏盒,讓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狀特征,如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樣的,這樣引導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認識,像牙膏盒這種有6個面組成的,對著的兩個面的大小一樣的物體就是長方體,然后我再出一個與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樣的紙盒,讓孩子觀察說說特點,強化認識長方體,學會變通。接著在孩子們認識長方體實物的基礎上在黑板上貼出抽象的長方體模型圖片,將孩子對長方體的認識,從具象的感知的認識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認識,并用類似的方法引導孩子認識正方體、圓柱、球,讓孩子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直觀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不能滾動、圓柱和球能滾動等特征。
這堂課準備還算較充分,課堂設計也符合孩子們的學習特點,整堂課學習氛圍濃。但是在講到長方體與長方形、正方體與正方形的時候,學生很明顯就不能理解了。因此,在以后的課堂中,還需要給讓學生觀察,找到它們的不同之處,進而進行分辨。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17
成功之處:
在感知物體的特征后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生活中你看到過這樣的形狀嗎?這一問題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shù)學有用。數(shù)學與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增進了學生對數(shù)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本單元設計較為嚴密,能捉住重點,難點,學生易錯的知識點來著重去講解,能根據(jù)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讓學生感悟平面圖形特點,培養(yǎng)學習興趣,發(fā)展空間觀念。
不足之處:
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對于剛入學一個月的孩子,這樣的四人小組合作還是第一次,又是對這些物體,特別是球,出于好奇,好玩的心理,在課堂上過于興奮,教師在紀律的調(diào)控上有些失控,課前估計有些不足,使課堂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學生在回答問題是有一個錯誤就是喜歡把圓說成圓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種說法的影響?偟膩碚f,本節(jié)課內(nèi)容較為充實,設計較為新穎,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又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18
1、認識平面圖形的內(nèi)容編排在《認識立體圖形》之后,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引入教學。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物體的面。這樣就可以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其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問學生“說說生活中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這一問題情境,既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習的立體圖形,也自然地過渡到平面圖形的認識;更密切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調(diào)動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使學生覺得數(shù)學有用,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本節(jié)課是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來完成的,利用“摸”面、“找”面、“畫”面、“說”面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活動,既注重讓學生以自己內(nèi)心的體驗來學習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數(shù)學進行交流的意識,又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的感性認識,體會“面”由“體”的得和“面”與“體”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在畫一畫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學生通過合作操作,把任務完成得比較理想,也得到了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并且在以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合作與交流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小組成員應該互幫互讓。因為在老師讓他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立體圖形的時候,學生們并沒有因為沒拿到最心儀的物體而有微詞,也是高高興興地拿起其他物體與同組小朋友進行交流,有個別學生與別的'同學商量著互換手中的物體。
3、在讓學生操作得到平面圖形之后,我直接要求學生把圖形貼到黑板上各種圖形所在的相應位置。在貼的時候有幾個小孩把位置貼錯了,給其他小孩多了一個重新分類的機會,這樣的既把學生的作品做了展示,又讓學生把各種圖形進行了分類,并且初步滲透了分類的思想,為下一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
1、學生在“摸一摸”的活動中對面的感知不夠,我的引導也不夠到位,如學生說出有的面是有點粗粗的,次次的,而有的面是滑滑的,我沒有及時指出這是材料的質地問題,而是直接把話題引到“面是不是平平的”上來。這樣對平面圖形的“平”字的理解就有點不夠。
2、在設計“面”由“體”得時我沒有為學生準備這么多的材料,如剪刀、印泥等。也沒有引導學生說出得到平面圖形的多種方法,比如用印泥印、用剪刀剪下立體圖形的一個面、用鉛筆沿著立體圖形的邊描等,大部分學生直接用鉛筆沿著物體的面的輪廓畫。這樣的結果體現(xiàn)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來說是打了折扣。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 篇19
今天進行了認識圖形(二)例一的教學,在這節(jié)課上,我提前讓學生從家里帶來了茶葉罐、皮球、香皂盒、魔方等物品。
教學空間一:想一想。以四人為一小組,觀察自己手中的立體圖形,想一想如果把它放在紙上,能畫出什么樣的圖形。這個教學空間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動筆之前先動腦,以思導行!
反思:學生以前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平面圖形是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的,所以通過"觀察與猜想",學生基本都能對要畫的平面圖形有比較正確的'認識。只是對球是否能畫出圓形有不同的意見。
教學空間二:畫一畫。以四人為一小組,利用自己手中的立體圖形,在白紙上畫一畫平面圖形。
反思:動手的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通過畫一畫,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由于圓錐形的物品生活中不太常見,我給每組補充了一個圓錐的教具。通過實踐,學生發(fā)現(xiàn)圓柱和圓錐能畫出圓形,而球是畫不出來圓形的。此外,利用長方形教具,我一抻拉,變成了平行四邊形。
教學空間三:分一分。以四人為一小組,給小組內(nèi)畫出的幾個平面圖形分分類。通過分類,進一步認識各種圖形的特點。
反思:為了讓學生正確的給圖形分類,這里我拓展了認識圖形的知識,和學生一起來發(fā)現(xiàn)不同圖形的不同特點。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02-15
圖形認識反思教學11-19
圖形認識教學反思02-09
《圖形與測量》數(shù)學的教學反思圖形認識與測量教學反思03-31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9-03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9-28
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02-24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