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拿來主義》教案

        時間:2023-08-30 09:00:25 煒玲 教案 我要投稿

        《拿來主義》教案(精選2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拿來主義》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拿來主義》教案(精選20篇)

          《拿來主義》教案 1

          【教學目標】

          1、了解和學習魯迅先生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與方法,發(fā)揚拿來主義精神,在閱讀中外作品時注意吸取精華,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學習本文運用比喻進行論證說理的方法,正確理解本文各比喻的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

          1、總體理解文意

          2、揣摩詞語的諷刺意味

          【教學設想】

          1、學習本文可以從理解文章的觀點和結構入手。

          2、對語言的揣摩要結合魯迅雜文善于運用形象說理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表面現(xiàn)象的詞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內涵,可通過練習一中的3題進行。(詳見《教師教學用書》P10“教學建議”部分)

          3、多用啟發(fā)性的提問,注意培養(yǎng)學生思維分析的能力。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重點:

          總體理解文意,先弄清“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初步體會文中一些幽默諷刺的語言在批判錯誤觀點時顯現(xiàn)的表現(xiàn)力。

          二、教學內容和步驟:

          1、題解導入:

          “主義”是指重大的原則或主張!澳脕碇髁x”這個提法是魯迅先生的獨創(chuàng),它的題旨是針對國民黨政府媚外賣國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盤西化”的主張,也針對革命文化陣營內部的拒絕借鑒,盲目排斥的錯誤態(tài)度,魯迅提出既要大膽吸收借鑒外國文化(也包括本國的文化遺產(chǎn)),又要認真的分析精華與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質,創(chuàng)造民族新文化。

          2、講讀課文的前半部分(1-4節(jié))(第5五節(jié)為過渡節(jié),也可到第5節(jié))

         。1)學生閱讀這部分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魯迅先生在提出“拿來主義”主張之前,先批判了那些主義?重點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義?

          明確:批判“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重點在后者。(運用學生粗知的鴉片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等歷史知識,加深對“又碰了一串釘子”的理解)。

          課文開頭兩句話從追述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入手,非常概括地說明中國近百年來從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從“閉關主義”一變而成“送去主義”,接著舉出事實(送古董;送古畫、新畫;送梅蘭芳),從歷史,社會根源揭示“送去主義”的本質--媚外賣國

          (2)細讀第3節(jié),要求找出只送去不拿來的后果的關鍵詞句,思考魯迅先生用怎樣的筆法來論述這個問題的?

          學生找出關鍵詞句,教師補充:

          后果是:我們的子孫,“則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討一點殘羹冷炙作獎賞”。賣國的結果是使我們的子孫后代無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翱念^賀喜”、“討”等詞語描畫出所處的地位與神態(tài),描畫出可悲的亡國奴景況。“殘羹冷炙”、“獎賞”等詞感性色彩濃烈,深刻揭露帝國主義榨取中國人民脂膏的吸血鬼本質和惡劣伎倆,寓強烈的憤怒于幽默諷刺之中。

          論述國民黨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嚴重后果時,作者未直說,而是先用反語諷刺:“送出去”明明是壞,說不算壞事情,以敵人自我解嘲的話鞭韃敵人;“豐富”“大度”不過是“送去主義”者掩蓋媚外賣國實質的遁詞。接著,與尼采自詡為太陽作比較,一針見血地指出“只是給予,不想取得”是發(fā)了瘋,吹噓“中國地大物博,開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義”者,勢必使中國國事日弱,文化貧乏,最后完全論為殖民地,最后舉開掘地下的煤為例引出“送去主義”的嚴重后果。

         。3)思考第4小節(jié)中“拋來”和“拋給”有何區(qū)別?作者為什么“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明確:

          拋來—指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掉,或者無代價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懷有什么不良的動機或目的'。拋給或“送來”—指有目的的、帶有惡意的輸出。

          “拋給”是貶義,用鄙視的目光給人,而不是出于善心的施舍。

          不想舉出實例,是因為“拋給”、“送來”的實例比比皆是,舉不勝舉,是因為國民黨政府對這一點諱莫如深,這樣既寫出對賣國政府進行含蓄銳利的批判,又抒發(fā)了作者的憤慨之情。

          3、布置作業(yè):

          (1)熟讀1-4小節(jié)

         。2)預習課文后半部分,思考文后練習一、二、三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重點

          理解“拿來主義”的主張,領會運用形象的比喻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內容和步驟:

          1、檢查字詞:給加點的字注音:

          冠冕(miǎn)堂皇禮尚(shàng)往來自詡(xǚ)殘羹(gēng)冷炙(zhì)孱頭(càn)腦髓(suǐ)蹩進(bié)玄虛(xuán)

          2、講讀課文后半部分(5-10節(jié))

          (1)指名朗讀第5-7節(jié)。

         。2)思考問題:

          ①作者批判了“閉關主義”,尤其是批判了“送去主義”之后,是怎樣提出“拿來主義”主張的?哪些詞語飽含了諷刺的意味?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先用“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一句推上文,然后提出自己“拿來主義”的主張。先破后立!澳Φ恰敝S刺反動文人無恥地奉行“送去主義”,趨時逢迎,趕時髦。用“吝嗇”與上文的“大度”進行強烈的對照,對“送去主義”者進一步諷刺。

         、凇八蛠怼焙汀澳脕怼眳^(qū)別何在?為什么要把“送來”和“拿來”加以區(qū)別?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2作者用列舉的方法指出“送來”的實質,揭露帝國主義的罪惡。從經(jīng)濟到軍事到文化,所謂的“送來”,就是貪得無厭的侵略、掠奪!澳脕怼眲t不然,是中國人民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主動地“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這里“運用腦髓”是指獨立思考,“放出眼光”是指鑒別精華與糟粕,“自己來拿”是指獨立自主的選擇。一“送”一“拿”,本質不同,內容全異,將二者嚴格區(qū)別,既可以辨是非,澄清人們“嚇怕”了的模糊思想,又可使所立的論點更加鮮明突出。

         。3)齊讀第7節(jié)

         。4)指導閱讀

          8、9兩節(jié)思考問題

         、僮髡咭允裁醋鞅确絹黻U明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問題?批判了哪三種錯誤傾向?“拿來主義”者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

          學生回答,教師擇要板書:作者把文化遺產(chǎn)比作一所大宅子

          拿來主義者的態(tài)度--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孱頭—怕、徘徊--害怕繼承(逃避主義者)

          錯誤的態(tài)度昏蛋—怒、燒光—拒絕繼承(虛無主義者)廢物--慕、吸鴉片--全盤繼承(投降主義者)

         、诒緛砝^承文化遺產(chǎn),是一個很深奧的理論問題,可經(jīng)魯迅先生這么形象地一論述,就使得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深奧的道理淺顯化。第8小節(jié)最后說“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那么“拿來主義”者究竟是怎樣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呢?

          學生回答:他占有,挑選。

          教師明確:“占有”是就態(tài)度而言,“挑選”是就方法而言。

         、邸澳脕碇髁x”者占有哪些東西,怎樣進行挑選呢?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擇要板書“魚翅”—精華—吃掉(吸收)

          “鴉片”--毒品(有益也有害的一類事物)--藥用(治。

          “煙燈煙槍”--舊形式(有害的可做反面教材的一類事物)--毀或展覽(教育)“姨太太”—腐朽(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東西)--走散(消滅)這樣就能夠做到吸取精華,剔除糟粕。

          (5)課文第10小節(jié)共5句話,講了哪五個問題?

          A、怎樣對待文化遺產(chǎn)?

          B、對文化遺產(chǎn)應該怎樣區(qū)別對待?

          C、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有什么積極意義?

          D、要處理好文化遺產(chǎn),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E、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

          教師小結8~10小節(jié)的內容:

          對待文化遺產(chǎn)“占有”是前提,“挑選”是關鍵,創(chuàng)新是目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語氣斬釘截鐵,挑選的標準在是否于我們“有營養(yǎng)”、“有用”,從而區(qū)別對待,吸取精華,剔除糟粕。只有借鑒吸收文化遺產(chǎn),加以創(chuàng)新,才能為我所用。

          3、總結全文,加深理解。(照應前面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1)因果論證是議論文常用的分析說理方法。課文的第七段是一個醒目的獨句段(“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劈頭一個關聯(lián)詞“所以”提示注意:前面所論,都屬于“要自己來拿”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因為第一層:只是送去,有往而無來。(有悖于交往原則)第二層:只是送去,必淪為乞丐。(要正視歷史邏輯)第三層:聽憑“送來”,大受其禍害。(應重視現(xiàn)實教訓)↓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2)文章顯著的特點是使用比喻論證。

         。3)魯迅的雜文是“嘻笑怒罵皆成文章”。本文語言的特點是犀利和幽默。犀利是能夠三言兩語,甚至只用一句話一個詞語就深刻揭示了事物或現(xiàn)象的本質。犀利的語言多用于揭露敵人,鞭笞丑惡,也用于一般的剖析事理,揭示矛盾。如文章的最后一段,只有五句話八十二個字,集中回答了五個問題,論因果,作選擇,加判斷,都深中肯綮、無可移易。每一句都是精確、犀利的典范。

          幽默,是敏銳、機智和含蓄、委婉的結合物,在論辯的文章中還顯示了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風度。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九段的那些精當而風趣的比喻。作者對于如何占有,怎樣挑選,早已深思熟慮,胸有成竹。題目雖大,道理雖深,卻能以小喻大,深入淺出。既令人信服,也使人受到感染。這就是幽默的力量。魯迅的幽默和風趣,顯示了他的非凡的觀察力和一個成熟的思想戰(zhàn)士的特點!保ㄕn后練習三)

          4、作業(yè):

          ⑴、交流課后練習完成情況。(課后練習也可在理解課文時進行)

         、、歸納字詞,預習新課。

          《拿來主義》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拿來主義》是蘇教版第三冊第十八課的一篇精講課文,它也是《文明的對話》這一個單元的第四課。這個單元的文章講的是文化的發(fā)展必須堅持對話,屏棄偏見,增進交流,只有這樣,人類的文化才會共同繁榮發(fā)展!赌脕碇髁x》是魯迅的雜文代表作之一,它告訴我們,文化的交流要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對待外來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篇文章是對前幾篇文章的拓展和延伸。

          二、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思路,結構和觀點

          2、體會文章幽默、犀利的語言風格

          3、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

          4、學習魯迅對待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讓學生了解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三、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重點:

          1、理解文章內容,領會拿來主義精神

          2、揣摩幽默犀利的語言,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難點:

          1、掌握比喻論證以及因果論證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運用因果論證和比喻論證

          四、重點、難點的突破關于重點、難點的突破,我打算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問題導學法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讓他們提出自己找到的問題,老師進行整和,找出有價值的和普遍有困難的問題,比如說:拿來主義的精神是什么?文中的孱頭、昏蛋、廢物指代什么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師生共同深入探究。

          2、小組討論法

          針對領會拿來主義精神和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這一重點,我采取小組討論法,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限時作業(yè),然后讓小組代表起來發(fā)言,使學生能在相互交流中迅速有效的解惑,把個人鉆研和小組切磋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群體教學中小組互助、優(yōu)勢互補的積極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歸納法

          針對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這一重點,我要求學生找出本文的論點論據(jù)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并讓他們思考議論文的學習方法,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頭概括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用具

          針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采用錄音機、教學磁帶來輔助教學。

          六、教學過程

         。ㄒ唬⿲耄何掖蛩銕ьI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魯迅的文章,如《社戲》、《祝福》等,詢問學生記憶中的魯迅是什么樣的?讓他們交流他們所搜集到的關于魯迅的資料,故事,既讓學生增長了知識,擴展了視野,有訓練了學生動手的能力。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放教學磁帶,讓學生聽讀,有利于進入到課堂情景中,然后讓學生讀課文,對文章有整體感知,可以采用多形式讀書法,如:朗讀、默讀、速讀、跳讀等方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

          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使學生對課文從質疑到理解的過程清晰可見,如果我是老師,我一定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ㄈ┖献魈骄

          通過問題導學法,我們整合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針對掌握比喻論證和因果論證的方法這一重點,我采取小組討論法,四人一組,共同探究,在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老師始終不告訴學生明確的答案,讓學生在讀書的基礎上展開討論,表面上看浪費了時間,實際上恰恰是在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針對揣摩幽默犀利的語言,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我采用小老師授課法,通過小老師授課的方式,讓學生以主人公的心態(tài)自主學習,疏通字義、字音,鍛煉膽量和口語表達能力,并養(yǎng)成注意傾聽,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ㄋ模┩卣褂柧

          1、尋找與課文有關的名言警句

          2、寫一篇讀后感

          這兩項訓練,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將課內外閱讀結合起來,是"大語文觀"的體現(xiàn),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

         。ㄎ澹┱n堂小結

          在教學課程結束之前,我會讓學生談一下這節(jié)課的收獲,讓他對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回顧,鞏固新學到的知識。

          七、作業(yè)

          將課后的思考與練習做完

          《拿來主義》教案 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文章破立結合的論證方式以及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在寫作上有所借鑒。

          2、方法過程目標:深入理解“拿來主義”的內涵并與時代結合。

          3、情感目標:如何培養(yǎng)潛力以及思維品質教師引導,師生共同交流、探討。

          教學重點

          學習并掌握文章破立結合的論證方式以及比喻論證的方法。

          深入理解"拿來主義"的內涵。

          教學設計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昨日公開課抽簽,我很幸運的抽中了高一一班,因為你們是四個班中最優(yōu)秀的,能和優(yōu)秀的人共事是一件快樂的事。帶著這種好情緒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曲。

          哪位同學明白這首歌曲的源自那部電影——《KONGFUPANDA》。

          這是好萊塢夢工廠制作的動畫大片,資料大致是,笨手笨腳胖乎乎的熊貓阿寶練就神奇中國功夫,打敗大反派作惡多端、忘恩負義的黑道老大雪豹。第二部從5月28日零時全球公映,一票難求。

          電影里中國文化的元素隨處可見:功夫——中國國粹,熊貓——中國國寶。

          正因為如此,從第一部《功夫熊貓》上映起就有許多人要求抵制,理由如下:

          A、美國的熊貓眼睛是綠色的,讓人感覺邪惡,真正大熊貓的眼睛是黑色的,美國為什么用綠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B、美國大熊貓的爸爸居然是只鴨子,毫無緣由,但這只鴨子分明和美國動畫片唐老鴨有幾分相像,對于以前沒有了解大熊貓故事的孩子來說,很容易留下中國大熊貓有一個美國唐老鴨爸爸的印象。

          更有甚者,藝術家趙半狄打著橫幅“不允許好萊塢在中國撈金”來到國家電影局呼吁抵制《功夫熊貓》我們班上的狀況怎樣

          我們來現(xiàn)場做一個調查,我們全班有多少人

          你會去電影院或在家中觀看《功夫熊貓2》

          其實上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就給出了答案。我們先來學習這篇課文,然之后回答這個問題。

          二、主旨探尋:

          (一)整體把握

          1.哪個同學談談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用這個格式來回答:反對提倡

          反對送去主義,提倡拿來主義。

          2.魯迅所談的“拿來主義”是針對什么而談的從外國“拿”什么呢

          “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卒章顯志,魯迅是從建設新文藝的角度,談要借鑒外國先進的.文藝思想、文化成果。也就是只有借鑒外國先進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設我們的新文藝。

          (二)這是一篇議論文,又是周樹人寫的,很多同學都皺起了眉頭。我們中學生學語文“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對魯迅的這篇文章,其實大可不必怕。剛才整體感之后,大家已經(jīng)明白文章就兩部分。清清爽爽。

          下面我們看第一部分怎樣寫

          1、我們班哪位同學朗誦最好,請你讀1—7段。大家一起看看他是怎樣證明自己觀點的。

          2、要證明一種做法可取,能夠有兩種方法,一是證明該做法的好處,二是證明其它做法的害處。請大家找出再拿來主義之外,還有哪些做法各有怎樣的危害

          構成板書:

          做法危害

          閉關主義閉關鎖國抱殘守缺落后挨打

          送去主義卑躬屈膝賣國求榮亡國滅種

          送來主義商品傾銷經(jīng)濟侵略文化侵略

          因果論證舉例論證類比論證

          3、魯迅為了將送去主義論述清楚,提到了那些人

          4、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

          因果論證:因為這些方法都不足取,所以要實行拿來主義。

          舉例論證

          類比論證:尼采自詡為太陽而發(fā)瘋與中國某些人自大的危害是一樣可怕的。送去主義者的言論與尼采自詡太陽在本質上是相似的

          5、魯迅語錄:某些國人自夸中國地大物博,魯迅曾批評道:倘是獅子,自夸肥大是沒什么的;倘是一頭豬,自夸肥大,絕不是什么好事。

          列強覬覦你,最終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孫后代在佳節(jié)大典之際磕頭賀喜討賞的畫面觸目驚心哪。

          (三)學習第二部分

          1、前半部分已從反面論述了就應實行拿來主義,下文就應怎樣寫

          ——怎樣實行拿來主義。實行拿來主義的具體做法。

          2、請女同學中朗讀最好的一位來讀最后三段。

          3、有沒有高度概括拿來主義做法的句子或詞語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使用或存放

          ——更概括地說,就是四個字:占有、挑選

          4、這一段有很形象的闡釋,找出來放聲讀一讀。

          那里用了什么方法來論證的

          5、剛才有同學說是比喻論證,誰能具體分析一下

          構成板書:

          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chǎn)。

          魚翅:精華

          鴉片:精華與糟粕互見的部分

          煙槍和煙燈、姨太太:糟粕。

          三、走出課堂

          1、眼下對待美國大片我們就應持有什么態(tài)度

          票房收入就是最好的回答。這幾天《功夫熊貓2》在全球公映了,《功夫熊貓1》曾拿下六億美元的票房收入,僅中國就拿下了2.6億美元。5.28日全球公映,《功夫熊貓2》內地上映兩天掘金1.2億。

          電影局對趙半狄的做法,表示從感情能夠理解。

          孱頭:比喻懦弱無能,害怕繼承的人。不敢理解。

          昏蛋:比喻割斷歷史,盲目排斥,貌似徹底革命的人。徹底否定。

          廢物:比喻欣然理解遺產(chǎn)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人。全盤理解。

          占有、挑選。就是繼承、學習、模仿。

          好萊塢夢工場的美國導演們必須沒有讀過魯迅的這篇《拿來主義》,他們卻深得拿來主義的精髓:尊重、喜愛中國文化,《功夫熊貓》融合了眾多功夫片的技巧,還為阿寶設計了最典型的中國化背景:山水、廟會、面條攤子,他練的是功夫,受傷了去針灸,連阿寶一手端數(shù)碗面條的架勢也像是地道的中國“店小二”。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又善于創(chuàng)新。將中國文化用栩栩如生、豐富變化的動畫效果來呈現(xiàn)出來;阿寶的形象又有美國式的個性、自由、可愛、樂觀、幽默、勵志。

          3、中國已經(jīng)是一個經(jīng)濟大國,但還不是一個文化大國,遠遠排在美國、英國、西班牙、甚至落后于韓國。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他比中國制造更強大。舉例!

          中國制造的8-10億件襯衫才能買一架波音客機,這需要多少中國女工在嘈雜的制衣車間中勞作多長時間又要花去多少中國銷售人員的精力,因為要想美國男人都買四五件襯衫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明白美國的高科技賺取中國人多少汗水與勞動,但是我們可曾想過美國的電影、文化在中國市場拿走了多少真金白銀!

          文化反映了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軟實力是綜合國力中最為重要的因素。

          因為武力,金錢征服不了人心但文化能征服人,打動人。(世界各國競相發(fā)展文化產(chǎn)業(yè),美國是世界第一大文化產(chǎn)業(yè)強國,文化產(chǎn)業(yè)規(guī)模在其國內產(chǎn)業(yè)結構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則是第一大產(chǎn)業(yè)。日本僅次于美國,其文化產(chǎn)業(yè)的規(guī)模比電子業(yè)和汽車業(yè)還要大,其動畫產(chǎn)業(yè)占世界市場的62%,游戲領域則占世界市場的1/3。)文化上的強大與否將決定一國能否成為真正好處上的世界強國,讀了魯迅的這篇文章,我們要勇敢的吸收一切外來的文化,要占有、挑選,《功夫熊貓2》來了,我們能夠勇敢的走進電影院,自信地借鑒外國文化,提高國家軟實力,這就是這天這節(jié)課我們的收獲,也是老師對大家的殷切期許。

          《拿來主義》教案 4

          教學目的

          1.理清作品論證思路,體會本文的邏輯力量。

          2.領會“拿來主義”的精神實質,結合現(xiàn)代的實際情況談談自己的認識。

          3.學習本文的表達的技巧,了解雜文的文體特點。

          4.學習作者幽默犀利的語言,體會詞語的諷刺意味及比喻論證方法的運用,領會比喻句的深層含義。

          教學重點

          學習魯迅的論證藝術,揣摩詞語的諷刺意味。

          教學難點

          把握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要點:

          簡介本文的寫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領會“拿來主義”的精神實質。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引導精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思考

          課文前半部分主要論述什么?和“拿來主義”有什么關系?

          明確:課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義”,為正面提出“拿來主義”作鋪墊。

          二、初步體會文章主旨

          1.閱讀第7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對待“大宅子”的態(tài)度和方法,文章擺出了哪幾種?

          明確:

         。1)“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chǎn);

         。2)對待“大宅子”的態(tài)度和方法有:

          三種人想法行動實質共同點孱頭怕給污染徘徊不敢走進拒絕繼承(逃避主義)不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燒光盲目排斥(虛無主義)加廢物羨慕欣欣然蹩進全盤接受(投降主義)挑選顯然,作者對這三類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態(tài)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見作者的態(tài)度。

          2.顯然,作者對這三類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態(tài)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見作者的態(tài)度。那么,真正的拿來主義者應當是怎樣的呢?“占有,挑選”(運用腦髓——指用腦筋獨立思考,有主見;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別力;自己來拿——指要有選擇,自己拿。)。

          3.那么,真正的拿來主義者應當是怎樣的呢?“占有,挑選”。先占有,后挑選。占有是為了挑選。占有重要,挑選更重要。(怎樣挑選?),所以作者又通過大量比喻,具體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遺產(chǎn)中的成分,列舉了相應的幾種正確的做法。

          完成表格喻體事物態(tài)度本體事物態(tài)度魚翅吃掉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部分完全吸收鴉片送藥房供治病精華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煙展覽文化遺產(chǎn)中的舊形式作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如八股文等無用的歷史垃圾姨太太請他們各自走散文化遺產(chǎn)中的糟粕堅決拋棄所有這些比喻,就將怎樣“挑選”說的既清楚透徹,又具體形象。

          用精練的語言加以概括就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即批判地繼承。這種態(tài)度和方法同樣適合于本國的文化遺產(chǎn)。

          4.小結。文中運用“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等當時人們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這個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道理淺顯化,將怎樣“挑選”說得具體形象又清楚透徹。尤其是對“孱頭”、“昏蛋”、“廢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豐富,耐人尋味。

          5.請學生再讀第八、第九兩段,想想作者在這里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明確:第8、9兩段使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比喻論證就是用比喻來說明道理。這種方法是用人們容易理解的、比較淺顯的事物或道理來證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奧的事物或道理。運用這種方法能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強作品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6.研讀最后一節(jié)。閱讀第10段,想一想這段的五句話分別能回答什么問題。(訓練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我們究竟應當怎樣對待文化遺產(chǎn)呢?)總之,我們要拿來。(拿來之后應當怎樣區(qū)別對待呢?)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有什么積極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怎樣才能做到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辯別,不自私。(實行“拿來主義”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最后一句話揭示全篇的中心思想,深刻提出“拿來主義”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總結文章寫作特點

          1.先破后立,思路清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2.綜合運用舉例、類比、對比、比喻等論證手法。

          3.運用比喻展開論證,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

          4.語言幽默犀利,詼諧辛辣,增強了論證的力度。

          四、拓展延伸

          試用“拿來主義”精神來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案例有:

          1.“韓流”現(xiàn)象;

          2.法國的`電影人抵制美國大片進口,我國每年引進外國大片;

          3.招商引資,污染企業(yè)紛紛到鄉(xiāng)鎮(zhèn)設廠……

          4.討論活動。

          有報刊載文《洋節(jié)入侵,圣誕節(jié)將成“第二春節(jié)”?》,那么,我們應如何面對洋節(jié)入侵與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不斷淡化?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洋節(jié)盛行、傳統(tǒng)節(jié)日淡化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深層原因以及我們如何運用“拿來主義”思想對待洋節(jié),傳承并發(fā)展傳統(tǒng)節(jié)日。

          對待洋節(jié):不拒絕,不崇尚,了解洋節(jié)背后的文化內涵,探究洋節(jié)受青睞的原因以及對于振興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可資借鑒之處,接納而不代替?zhèn)鹘y(tǒng)節(jié)日。

          對待傳統(tǒng)節(jié)日:認識并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精神與文化內涵以及它對弘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意義,意識到傳統(tǒng)節(jié)日淡化的根源在于我們對于自己的節(jié)日缺乏真正的“熱愛之情”,認識到與傳統(tǒng)節(jié)日相伴的民俗如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蕩秋千、劃龍舟、放風箏等,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時也有與當代社會生活不相適應之處。對于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首先應“拿來”,然后“挑選”“區(qū)別”,在繼承的前提下有所創(chuàng)新。

          五、語言特色體會

          魯迅處在黑暗勢力統(tǒng)治下面,沒有言論自由,所以用冷嘲熱諷的雜文形式作戰(zhàn)!珴蓶|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示一點進步了。

          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

          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

          文章充滿了調侃和反諷的味道。“嬉笑怒罵皆是文章”

          板書設計:

          拿來主義(雜文——議論性、形象性、現(xiàn)實性)

          《拿來主義》教案 5

          設計理念:

          1、充分重視學生之間的自主、合作、展示、交流、探究以及師生、生生多邊良性互動。

          2、加強語文課的語言表達訓練,讓學生腦手嘴三者齊動,聽說讀寫四位一體

          3、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的能力,由課內自然延伸到課外,由文本自然延伸到生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拿來主義”的深刻內涵。

         。2)掌握本文的論證思路,初步體會魯迅雜文的藝術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和分析本文,感受魯迅雜文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思維訓練的體操,精神成長的大餐。

         。2)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構建民主和諧生動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本文聽說讀寫,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文,引導學生認識魯迅強烈的“戰(zhàn)士”責任感,樹立對待文化資源的正確態(tài)度,加深對祖國改革開放國策的認知和理解,培養(yǎng)博大的心胸和自信、理智的健康的心態(tài)。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全文思路,理解拿來主義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用拿主義觀點對當今生活現(xiàn)象進行自主分析探究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二、閱讀文本,梳理探究

          1、師生互動:課文題目是“拿來主義”,面對文題,你會提什么問題?

          明確:拿來主義是什么?拿什么?為什么拿?怎么拿?拿了會怎樣?

          2、學生活動:緊扣“拿”字,閱讀課文,自由選題,分組討論,歸納總結。

          點撥:

          ①拿來主義是什么?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運用腦髓——獨立思考,有主見;放出眼光——看得清楚,有辨別;自己來拿——積極主動,有選擇)

         、谀檬裁?

          文化遺產(chǎn)(外國、本國)

         、蹫槭裁匆茫

          閉關主義,此路不通

          送去主義,淪為乞丐

          聽憑送來,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拿來!

          ④怎么拿?

          方法:占有,挑選——拿來,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條件: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也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

         、菽昧藭鯓?(第10段)

          最終實現(xiàn)“創(chuàng)新”:主人是新主人,宅子就會成為新宅子——人成為新人,文藝成為新文藝

          3、師生總結:用表格總理以上思路,寫一段話總結以上內容。

          明確:

          總結參考:

          送去主義

          破

          閉關主義含義: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拿來主義

          立辦法:占有,挑選——拿來,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結果:創(chuàng)新(目的.)——新人、新宅子、新文藝

          總結參考:因為閉關主義、送去主義使國家窮困,送來又非我所需,所以要拿來,運用腦髓,自己來拿。怎么拿來呢?就是挑選,占有,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只有這樣,人才成為新人,文藝才成為新文藝。

          三、應用文本,拓展延伸

          1、文章第6節(jié)批駁了帝國主義“送給”中國的東西——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小東西,對這些東西現(xiàn)在你都怎么看待?試運用拿來主義的方法分別加以分析。

         。ㄒ龑W生找出文中相關的論述,討論交流,言之成理即可)

          明確:今天我們去看法國香粉、美國電影和日本商品,應該區(qū)別對待,從接納外來文明、促進文化交流與文明對話的角度正面加以思考,這才正是拿來主義的本質。

          2、有報刊載文《洋節(jié)入侵,圣誕節(jié)將成“第二春節(jié)”?》,也有這樣一個故事:圣誕節(jié)即將來臨,滿街的圣誕老人和卡通人物將孩子們的生活烘托得洋味十足,一位爸爸3歲的兒子買了一本古詩詞,詩詞的扉頁就是大思想家孔子的圖像。爸爸沒有想到,兒子打開書本后竟然大呼:“爸爸,這本書上也有圣誕老人。 卑职诌B忙給孩子糾正說:“錯啦!這不是圣誕老人,是我們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但是,更沒想到的是,這時孩子竟一臉嚴肅,大聲說:“你才錯了呢!你看他這長長的胡子,和街上的圣誕老人差不多啊!”

          老師家住在黃陵,曾目睹了下面這一幕:20xx年重陽節(jié),黃帝陵軒轅廟碑亭里,一個12歲上下的男孩一邊小跑著手指廟里一塊石碑,一邊大喊到:“爸爸,爸爸,快,快到‘炎黃孫子’下照個相吧!”其實巨碑上是鄧小平題寫的“炎黃子孫”四個大字?

          那么,我們應如何面對洋節(jié)入侵與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不斷淡化?

          明確:對待洋節(jié):取其精華,不拒絕,也不盲目崇尚,了解洋節(jié)背后的文化內涵,探究洋節(jié)對于振興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可資借鑒之處,接納而不代替?zhèn)鹘y(tǒng)節(jié)日。

          對待傳統(tǒng)節(jié)日:對于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首先應“拿來”,然后“挑選”“區(qū)別”,在繼承的前提下有所創(chuàng)新。認識并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精神與文化內涵以及它對弘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意義,認識到與傳統(tǒng)節(jié)日相伴的民俗如打腰鼓、扭秧歌、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作用。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聆聽了來自魯迅先生,也是來自歷史的聲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老師真心希望,我們,作為中國人、當代人,能夠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心態(tài),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向著世界,向著傳統(tǒng)大聲的說出自己的主張:拿來!

          五、課外作業(yè):

          1、摘錄本文中你認為有意思的語句,細細品味寫出其特點,下節(jié)課全班交流。

          2、課外活動:“辯論擂臺賽”

          《拿來主義》教案 6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介紹介紹作者、作品

          2、背景介紹

          3、了解作者如何在批判“送去主義”基礎上提出拿來主義的

          能力目標:快速感知 把握比喻論證的運用和意義

          德育目標:批判繼承外來的東西

          2、學情分析

          作為一篇經(jīng)典課文,《拿來主義》的各種賞析文字多如牛毛;學生本就對魯迅的文章有所抵觸,又是不太熟悉的雜文,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畏難情緒。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大膽取舍,只講學生通過課堂能夠理解掌握的,讓課堂更加高效,給課文留點余味,不讓學生因難而生畏。

          3、重點難點

          重點:

          1、了解作者如何在批判“送去主義”基礎上提出拿來主義的

          2、了解作者如何運用比喻論證

          難點:

          1、辛辣的諷刺語言

          2、比喻論證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介紹介紹作者、作品

          2、背景介紹

          3、了解作者如何在批判“送去主義”基礎上提出拿來主義的

          能力目標:快速感知

          德育目標:批判繼承外來的東西

          學時難點

          難點:

          1、如何批判“送去主義

          2、“拋來”“拋給”“送來”幾個概念的區(qū)別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拿來主義

          一、導入新課。

          著名作家馮驥才,前幾年赴法國訪問時,遇到了這樣一件事,在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問道:“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東西,你們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同學們請設想一下,如果是你,會怎樣回答呢? 我們應采取怎樣的方法和態(tài)度才是正確的呢?(多方啟發(f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今天我們學習魯迅先生在三十年代寫的一篇雜文《拿來主義》,從中可以受到啟發(fā),得到教益。

          讓我們了解一下,魯迅先生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這篇文章的(指導學生學習閱讀提示,讓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二、背景介紹:

          本文是魯迅先生于1934年xx月xx日寫的一篇雜文,后由作者收入《且介亭雜文》。

          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以來,反動統(tǒng)治總是一貫奉行賣國主義政策。 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反動派在軍事圍剿的同時,實行反革命的文化圍剿,這樣,封建復古主義和全盤西化等錯誤思潮泛濫一時。在進步文化界,在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上,認識也很不一致。有人偏激的認為:采用舊形式,就等于投降,就是機會主義?傊谝灰^承文化遺產(chǎn)、怎樣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這一重大問題上,思想界相當混亂。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批判了各種錯誤傾向,闡明了正確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基本原則。

          三、介紹作者、作品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 江人,是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創(chuàng)作,對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有巨大的影響。作品主要有:

          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 《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華蓋集》......

          四、給加點字注音并解釋

          禮尚(shàng;崇尚,重視。) 自詡(xǔ ;夸耀,說大話。) 殘羹(gēng;有濃汁的食品。)冷炙(zhì ;烤肉。) 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為體面。)孱頭càn tou:<方>軟弱無能的人孱弱chánruò

         。1)瘦小虛弱。

         。2)缺乏權威和能力。

         。3)單薄,貧乏

          給gěi與 給jǐ予 “給予”可讀jǐyǔ。 “給與”只讀gěiyǔ 當都讀“gěiyǔ”時,為同源詞,只不過在用法上有所不同,“給予”用“我給予他溫暖”,而 “給與”用“我將溫暖給與他”,也就是在句式上有所不同,如“給予我美好的往日吧”就不能用成“給與我美好的往日吧”。

          (給jǐ)和(給gěi)首先都可以做動詞,一般都“引起動作的對象(詞語)+給”。從字意上是這樣理解的':、給予:是指宏觀上的幫助,包括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是比較概括和抽象的!給與:是指具體的的幫助,而且形式比較具體,很實在的 。

          蹩bié進 躲躲閃閃地走進:

          他便退了幾步,尋到一家關著門的鋪子,蹩進檐下……

          吝lì n嗇 玄xuán虛 摩登 犀xī利 腦髓suǐ:猶腦筋。借指智力

          五、感知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思考:“拿來”的觀點是在哪一段提出來地,是從哪一段開始闡述的?

          第2段點到“拿來”后,第5、6段再次點到,直到第7段,才開始正面闡述“拿來主義”這一主張。

          2、思考:課文前半部分主要論述什么?和“拿來主義”有什么關系?

          明確:課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義”,為正面提出“拿來主義”作鋪墊。

          六、誦讀鑒賞1~4段,合作討論問題

          1、 思考:課文1~4段,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對“送去主義”進行批判的?

          指出它的來源—閉關主義;表現(xiàn)—送古董,送畫,送梅蘭芳博士;實質—媚外;危害—討殘羹冷炙(經(jīng)濟衰敗)、任憑“拋給“(喪失主權)。

          2、思考:在批判“送去主義”前,為什么先談“閉關主義”?試結合背景談談二者之間的關系。

          “閉關主義”是指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抱殘守缺。而“送去主義”則是指國民黨反動派的媚外求榮、欺世惑眾。都是對外政策,雖形式不同,實質卻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其結果必然使中國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慘境地。

          3、思考:對“送去主義”,作者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閱讀課文,找出這些語句,結合語境,聯(lián)系歷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1)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做“發(fā)揚國光”!芭酢薄皰臁眱蓚惟妙惟肖的動作描寫,極盡奚落意味。而“發(fā)揚國光”則是反語,實為“送去”,即媚外求榮。

         。2)……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反語,實為“倒退”。

         。3)……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柏S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氣度寬宏,毫不計較。反動政府實際并不“豐富”,也無力“大度”,這里運用反語。

          4、思考:作者在提出“拿來主義”之前,還提到“拋來”“拋給”“送來”,試結合語境,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

          明確:拋來—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或送人,一般不懷有不良的動機。表面上好象還維持著國際交往的樣子。

          拋給—是磕頭求賞之后的賞賜,是有目的的給予,非接受不可。此指帝國主義的經(jīng)濟文化侵略.

          送來—是“拋給”的冠冕的說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來”。

          小結:“拋來”的不好,“拋給”或“送來”的,又不懷好意,什么是最好的方法呢?文章至此水到渠成,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拿來主義”。該怎么去拿來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再次欣賞作者是如何在徹底批判“送去主義”的基礎上巧妙提出自己的主張的,并進而找出“送去”與“拿來”的區(qū)別。

          4.2第二學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俦扔髡撟C

         、、作者對文化遺產(chǎn)的觀點和態(tài)度

         、、了解拿來主義的的意義

          能力目標:把握比喻論證的運用和意義

          德育目標:批判繼承外來的東西

          學時重點

          重點:了解作者如何運用比喻論證

          學時難點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拿來主義

          一、探究本文的說理法,及作者對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

          閱讀第5——10段,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①思考:本文作者主張的“拿來主義”的內容指什么?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②占用,挑選

         、谒伎迹骸八蛠怼焙汀澳脕怼庇惺裁床煌?怎樣 “拿來”?

          “送來”是被動接受,

          “拿來”是主動獲取;

          “送來”的是帝國主義剩余的東西,

          “拿來”的是經(jīng)過挑選的有用的東西.

          我們要運用腦子,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鬯伎迹赫堅谟覚谥刑顚戇m當內容,完成這個論證過程,使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尼采:

          A自詡是太陽 中國自詡地大物博

          B光熱無窮 煤夠幾百年用

          C只是給予,不想取得 只“送去” ,不“拿來”

          D他發(fā)瘋而死 D子孫淪為乞

          類比論證方法

         、埽禾釂栕髡呤沁\用什么論證方法揭示“拿來主義”的具體涵義的?

          比喻論證

          魚 翅——比喻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

          鴉 片——比喻文化遺產(chǎn)中精華與糟粕互見,須批判吸收的部分。

          煙槍煙燈——比喻文化遺產(chǎn)中完全沒有價值,但可適當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

          姨太太——比喻文化遺產(chǎn)中的糟粕

         、轂榱岁U述這一主張,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chǎn),又指出對待這個大宅子可能出現(xiàn)的三種態(tài)度。即“孱頭”式、“昏蛋”式、“廢物”式。試結合語境,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

          “孱頭”—指不敢接觸,不敢擇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盤否定的人!皬U物”—指崇洋媚外,全盤接受的人。從整段文章看,顯然作者是用調侃的筆法幽默風趣,又很有批駁力地借以譏諷“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的可笑。

         、弈脕碇髁x者的態(tài)度是什么

          魚翅——只要有養(yǎng)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吸收)

          鴉片——不當眾摔在茅廁里,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批判地吸收)

          煙具——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絕大多數(shù)應清除)

          姨太太——大可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堅決拋棄)

          二、思考:最后一段提出了哪五個問題?

          1、怎樣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呢?總之,我們要拿來。

          2、拿來之后怎樣區(qū)別對待呢?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揣摩“使用”“存放”“毀滅”與上文的對應關系

          使用——(魚翅)吃掉,(鴉片)供治;存放——(鴉片)送到藥房去,(煙具)送一點進博物館;毀滅——(煙具)大可以毀掉;(姨太太)請她們各自走散。

          3、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有什么積極作用?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

          4、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條件?

          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5、實行拿來主義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目的)

          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三、總結全文,學習本文破立結合的方法及用比喻形象說理的方法

          板書;

          拿來主

          《拿來主義》教案 7

          [教學目的]

          1、把握文章的思路、觀點;

          2、品味、學習形象生動的語言。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理清思路,總體把握文章內容和結構

          [教學過程]

          一、檢查《荷塘月色》的背誦

          二、導入新課

          夏天,氣溫高,蚊子多,晚上很難睡著。有人打開窗子,好不好?(不好)那么將窗子關得嚴嚴的,行不行?(不行)但是,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有的人怕熱而打開窗子,更有人怕蚊子關死窗子。為此,魯迅先生寫下了《拿來主義》。

          三、朗讀課文

          四、梳理思路,把握文章內容和結構

          討論:1、文章總的論題是什么?

          2、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來主義的內涵?

          3、作者為什么要提倡拿來主義?請從文中歸納幾個原因。

          4、文章8、9段的內容是什么?

          明確:

          1、文章總的論題是什么?

         。ㄟ@實際上涉及到文章中“大宅子”的比喻內涵)目前,有著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談的是如何對待外國文化,有人認為談的是對待本國文化遺產(chǎn),第三類人認為談的是如何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我認為,第一意見比較對,因為文章從“閉關主義”極其變種“送去主義”說起,都是從中國與外國關系的角度談的,提倡除給外國人“送去”之外,還得要從外國那里“拿來”。但是,本文論述的,通常也完全適用于對本國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所以,有人干脆籠統(tǒng)地說,本文談的是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

          2、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來主義的內涵?

          這是文章第7段提出來的。說得明白些,就是用自己的腦袋去分析,用自己的眼睛去鑒別,用自己的雙手去拿來。如果對待文化遺產(chǎn),就是要有批判地去繼承。

          3、作者為什么要提倡拿來主義?

          第7段劈頭一個關聯(lián)詞語“所以”,這就表明,前文所述都是屬于“我們自己來拿”的原因。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呢?

          (1)第1、2段所論,“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送去主義”乃是一種“有往而無來”的行經(jīng),它與“禮尚往來”的交往原則不符。

         。2)第3、4段所論,“送去主義”必然要造成嚴重后果,“我們的子孫……討一點殘羹冷炙”,按照歷史的發(fā)展,長此下去,必然讓我們的子孫淪為乞丐,讓我們的民族亡國滅種,讓我們的人民更加陷于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慘境地。用《友邦驚詫論》中話說,就是“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因此,我們要正視歷史發(fā)展的邏輯,采取與“送去主義”針鋒相對的“拿來主義”,這刻不容緩了。

          (3)第6段所論是揭示“送來”的危害性。一味地聽憑“送來”,必然招致帝國主義的進一步侵略,“鴉片”“香粉”等已經(jīng)充斥我們的市場,使中國更加殖民地化。這樣的'現(xiàn)實教訓,我們應該吸取,銘記在心。(板書有關內容)

          4、文章8、9段的內容是什么?

          文章8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第9段闡明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和方法。至于文章最后一段,是總結全文,闡述實行“拿來主義”的品質要求、和重大意義。

          五、總結

          文章先重點批判“送去主義”,從而揭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原因;文章后半部分,著重闡明“拿來主義”。全文采用的是因果論證方法。

          換一種角度看,全文采用的是破立結合的論述方法。前半部分重在“破”,后半部分重在“立”。如果進一步研究課文,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實際是貫穿全文的。第1段破,第2段立;第3、4段破,5段立;第6段破,第7段立;第8段破,第9、10段立。從這具體的行文布局來看,先破后立,邊破邊立,一破一立,一反一正,一步一折,一折一景,相互穿插,呈S狀。既相對,又錯綜;既整齊,又變化。這種正反流水穿插結構確實是一種創(chuàng)造,魯迅先生的超群絕倫,不僅表現(xiàn)在他的思想深邃,也表現(xiàn)在他隨意揮灑、不拘一格的文章藝術。這樣精湛的藝術實在令人驚嘆不已。

          (板書)

          只是“送去”,有往而無來——有悖于交往原則,

         。ㄆ疲┲皇恰八腿ァ保販S為乞丐——要正視歷史邏輯

          《拿來主義》教案 8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把握文章思路及論證方法;領會本文語言的諷刺意味,學習本文幽默犀利的語言;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領會“拿來主義”的含義,認清對待外來文化及本國文化遺產(chǎn)應持有怎樣的正確態(tài)度和“拿來主義”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文章思路及論證方法。(重點難點)

          2、理解“拿來主義”含義。(重點)

          3、揣摩詞語的諷刺意味。(難點)

          課前預習

          一、相關知識

          1、走近作者: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創(chuàng)作,對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有巨大的影響。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吶喊》《徬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大量的雜文集,如《墳》《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魯迅最杰出的是雜文創(chuàng)作。其雜文“象投槍,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勢力”。他的作品是一部記錄著對黑暗憤懣和對光明渴慕的民族啟示錄。

          2、且介亭的緣起:

          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筑路的區(qū)域,這個地區(qū)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憤懣!扒医橥ぁ卑凳具@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tǒng)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現(xiàn)實。

          3、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帝國主義把魔爪伸向華北,蔣校長反動統(tǒng)治集團越來越依附英美帝國主義,肆無忌憚地出賣民族利益,討好帝國主義,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方面奉行一條徹頭徹尾的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肆意踐踏我國領土主權,瘋狂掠奪我國經(jīng)濟資源外,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反動政府和帝國主義互相勾結,一個“送去”,一個“送來”,中國面臨著“殖民地化”的嚴重危機。

          長期以來,由于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國主義不斷輸入鴉片、槍炮、香粉、電影及各種小東西進行軍事、經(jīng)濟、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們對于外來的東西“發(fā)生了恐怖”,產(chǎn)生了一種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確對待外國的東西。當時上!段膶W》月刊正在討論如何對待“文學遺產(chǎn)”問題,在討論中存在著“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兩種錯誤傾向。魯迅感到,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動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嚴重危機,同時革命內部在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上存在著相當混亂的觀點。針對這些情況,魯迅寫了《拿來主義》一文,批評了種種錯誤的思想,生動透徹地闡明了無產(chǎn)階級對待外來文化及本國文化遺產(chǎn)應有的正確態(tài)度,指出了批判的繼承和借鑒是建設新文化、塑造新人的必要條件。

          二、自讀課文,掌握基礎知識。

          1、注音

          自詡( )殘羹( )冷炙( )譬如( )給與( )孱頭( )

          蹩進( )糟粕( )吝嗇( )國粹( )徘徊( )

          故弄玄虛( )冠冕堂皇( )暴殄天物( )高屋建瓴( )

          2、改正別字

          辨解( )殘羹冷灸( )禮上往來( )自栩( )陷井( )

          針貶時弊( )積重難反( )暴唳恣。 )嘻笑怒罵( )

          課堂探究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學習理清議論文思路的方法。

          3、領會“拿來主義”的含義,認清對待外來文化及本國文化遺產(chǎn)應持有怎樣的正確態(tài)度。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文章思路是怎樣的?

          三、合作探究、展示點撥

          如何理清一篇議論文的思路?

          四、當堂檢測、拓展提升

          1、請理清下文的思路。

          選擇誠信

          人生,漫漫長路遠,紛繁誘惑多。人,作為微小而孤獨的個體,在人生的選擇題前,無可避免地徘徊起來。在一個又一個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險象中,人,究竟能選擇什么,該選擇什么?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美貌來得可靠。沒有美貌的人生或許是沒有足夠亮點的人生;但若沒有誠信的人生則足以是沒有一絲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別人對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睕]有誠信,生存世間的你可要作一粒懸浮其中的塵粒?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機敏來得憨實。誠信好比一個鄉(xiāng)間小伙,他每日只知弓著黝黑寬闊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機敏則更像一個電腦黑客,他總是那樣才思敏捷,頭腦靈活,卻總是不露真相叫人緊張。在人生的劇本里,一位老實踏實的演員總要比一個奸詐精怪的角兒更受觀眾青睞。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內蘊。舉著“金錢萬能”旗號東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滿身的銅臭最終帶來的也不過是金錢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誠信,能給人生打底潤色,讓人生高大起來,豐滿起來,它給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澤與豐富含蘊,讓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潤注目,善始善終。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榮譽更具時效性。沒有一蹴而就的業(yè)績,沒有一成不變的江山。沒有人可以頂著榮譽的光環(huán)過一輩子。榮譽是短暫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麗的風景,它再美麗,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誠信是培植人生靚麗風景的種子,你一直耕耘,就會一直美麗,你將誠信的種子撒滿大地,你的人生將會美麗到天長地久。

          選擇誠信,是正確之選。在你一一權衡過后,在你層層過濾之后,你會猛然發(fā)現(xiàn),在人生面紗下最迷人的,原來是那最沒有矯飾、最樸實不花哨的誠信!你會發(fā)現(xiàn),沒有了誠信,生活原來是那樣的索然無味!

          在人生與風浪的洗禮中,有了誠信,你就用最陽光的心情高唱吧。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

          (高考滿分作文)

          2、請以“反對浪費,厲行節(jié)約”為題目擬寫議論文提綱。

          第二課時

          一、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1、了解本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2、學會用本文相關的重要論證方法寫議論文。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本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三、合作探究、展示點撥

          這些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

          四、當堂檢測、拓展提升

          閱讀并回答問題。

          中國人怎么了?如今的消費越來越高檔。餐廳、時裝屋、卡拉OK廳等,都朝豪華奢侈大踏步前進。消費如同①發(fā)狂的牛,再也不聽指揮了。社會尚屬初級階段,如此揮霍消費怎么得了?

          有識之士站出來,首先勸告消費者:你有錢也沒必要亂花呀,還不如用來修公園、修足球場、蓋民房哩;轉身又向商家忠告:算算帳,中國的大款畢竟是少數(shù),熱鬧一陣最終沒人買東西,你就不怕蝕本嗎?

          道理正確,語言清楚,就是效果甚微。我們的有識之士,仿佛②拽著牛尾巴,正被消費狂牛拖著走呢。真是無可奈何牛奔去。

          引導消費,關鍵是③牽住牛鼻子。

          牛鼻子在哪里?累進所得稅法,正是引導消費的牛鼻子。

          但是這牛鼻子也是不好牽的。政府職能不轉變,體制不改革,稅法也會成為一紙空文。牽牛鼻子又臟又累,還要冒著被牛角頂一家伙的危險,官員情愿嗎?還是執(zhí)牛耳更瀟灑!④執(zhí)牛耳者,諸侯會盟時,割耳滴血入酒盅的領導也。當盟主,比作牧童氣派多了,高貴多了,雖然指揮不了牛,但座次保持了。

          牛尾只能燉湯,執(zhí)牛耳只能顯威風,牛鼻繩能牽牛,卻要當社會的放牛娃。真難選擇!

          1、指出下面比喻修辭的本體。

         。1)發(fā)狂的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執(zhí)牛耳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面論證了什么觀點。

         。1)拽著牛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牽住牛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比喻論證要證明什么?反對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擇一題寫作。

          1、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則意義不同,你是怎么看待的呢?請選擇其中一個作為你認可的觀點并用破立結合的方法寫一段文字。

          2、以“生命”為話題,運用比喻論證寫一個精彩段落。

          第三課時

          一、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1、領會本文語言的諷刺意味,學習本文幽默犀利的語言。

          2、認清“拿來主義”的現(xiàn)實意義。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拿來主義》教案 9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全文結構,全面理解課文內容。

          2、體味論證特色,犀利幽默的語言

          【學習過程】

          一、文本探究(瀏覽8——10段)

          1、為了闡述拿來主義這一主張,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chǎn),又指出對待這個“大宅子”可能出現(xiàn)的三種態(tài)度,即“孱頭”式“昏蛋”式“廢物”式。試結合語境,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

          2、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來主義”的做法,即吸取精華,剔除糟粕。仍用比喻論證法,哪些形象包含著作者細微的體察和揣摩?請指出這些喻體各比喻什么?

          3、閱讀第 10段,完成下列四題。

         、俅Α笆褂谩薄按娣拧薄皻纭迸c上文的`對應關系。

          ②“拿來”者應具有的素質是什么?

          ③填空:“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即“拿來”的目的是為了____________(限填兩字)。

         、苷堄靡痪湓挌w納段意。

          二、脈絡梳理

          使用________

          存放________

          毀滅________

          三、開放平臺

          魯迅先生當時對外來文化遺產(chǎn)是持堅決的“拿來”的態(tài)度,時代發(fā)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讓人心跳的高新技術,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綠綠的物質世界。對這些,我們要不要“拿來”呢?拿來什么呢?(點撥:舉其實例,分析。)

          四、藝術探究

          “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是個大問題,魯迅先生用簡短的文字就闡述得明白透徹,為什么?(點撥:總結寫作特點。)

          《拿來主義》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理解魯迅先生“拿來主義”主張的內涵

          2、學習本文運用比喻進行論證的方法,正確理解各種比喻的含義。

          3、理解如何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

          教學重點:

          1、理解“拿來主義”的內涵。

          2、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及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的比喻論證方法及各比喻的含義。

          德育滲透:

          我們青少年怎樣去面對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淀;,隨著“日流”“韓潮”的不斷浸入,我們青少年應怎樣面對。

          教學方法:

          閱讀理解 歸納比較 疑問探討 討論總結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前調查;愛看韓劇的人有多少

          愛看日本動畫片的人有多少

          你們家使用的電器都是什么牌子

          二、面對這種“日流”“韓潮”的襲來,作為祖國未來希望之星的青少年,應該怎么做?魯迅先生已經(jīng)給出了我們答案:拿來。那么魯迅先生筆下的“拿來”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呢?我們來看《拿來主義》余下的部分,也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部分。

          三、 掌握文章的思路

          〈一〉①—④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后果

          〈二〉⑤—⑨闡明“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chǎn)問題上的錯誤傾向。

          〈三〉⑩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于創(chuàng)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四、 研讀課文、

          1、 第5段中那些詞語含有諷刺意味?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摩登”:時髦,將一味“送去”說成是一件很“時髦”的事,其諷刺意味很濃烈。

          “吝嗇”是針對第三段的“豐富”“大度”而言的,兩者對照鮮明,對“送去主義”者進行諷刺鞭撻。

          第5段是過渡段,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第5段結尾說到:“‘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請問什么是拿來主義,怎樣理解?

          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運用腦髓:腦筋獨立思考,有主見;

          放出眼光:要看得清,有辨別力;

          自己來拿:要有選擇,自己拿。

          3、前四段內容提到“閉關主義”“送去主義”,它們與“拿來主義”有什么區(qū)別(從特點、實質、利弊方面比較)?

          閉關主義 送去主義 拿來主義

          特點 不送不拿 主動送去 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實質 懼外 排外 媚wai求榮 自欺欺人 愛國 和平交往

          利弊喪權辱國 割地賠款

          導致送去主義文化墮落 主權喪失

          貽害子孫 人自成為新人

          文藝自稱為新文藝

          4、文章第8段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幾種錯誤態(tài)度?

          種類 表現(xiàn) 實質

          孱頭 怕被污染徘徊不敢走進門 害怕繼承,拒絕借鑒,逃避主義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 盲目排外,虛偽主義,左派幼稚病患者

          5、第9段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形象地論述了“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chǎn)應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

          喻體 本體 具體做法

          魚翅 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部分 使用,吃掉

          煙槍煙燈 有害的適當保存一點,可作為反面教材的部分 送一點進博物館,其余毀掉

          姨太太 反動腐朽部分應完全摒棄 走散

          比喻論證: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從這個角度講,議論文中運用比喻,用容易理解和淺顯的事物來說明不易理解和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將抽象的道理予以具體化,做到深入淺出、平易生動,從而加強對論點的證明.運用時要注意所用的比喻必須恰當?shù)姆椒▉磉M行論證。

          例如《說嫉妒》:“嫉妒不但害人,而且害己。從心理上分析,嫉妒猶如毒蟲,常常會把妒者自己的心靈啃嚙得滿目瘡痍”,“整天處于一種既不舒暢、極不安寧的境況中難以解脫”。

          這里把嫉妒比喻成毒蟲,有力的論 證了嫉妒害己的觀點。生動而形象富有感染力,增強了說服力。

          6、研讀第三部分:

         。1)朗讀最后一段

          (2)簡要說明每一句話的內容。

          句數(shù) 內容

          ① 結論是我們要拿來

         、 拿來主義的具體做法

          ③ 拿來主義的結果

         、 拿來主義者應具備的條件

          ⑤ 從反面指出拿來主義的意義

          五、 小結:

          當前社會上有很多種學習古人的行為,對于這些行為,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韶關市27位學齡童在韶州府學宮參加開筆禮。他們端正執(zhí)筆,朱砂開痣,茶奉雙親,在孔子像前接受啟蒙老師關于尊師重教、孝順父母等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和“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的現(xiàn)代公民教育。

          2、京劇進入小學課堂

          3、佛山祖廟開筆儀式

          4、鄭大化工學院20xx級畢業(yè)生,選擇漢服做畢業(yè)學位服合影,并給老師行禮。

          5、穿著漢服向屈原像行禮。

          六、結束語

          每一位愛國的青少年,當我們面對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和形式多樣的外來文化,我們應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做一個魯迅先生筆下的拿來主義者。

          《拿來主義》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魯迅先生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樹立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思想

         。ǘ┰诶砬逦恼陆Y構思路把握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深入淺出的論證特點和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

         。ㄈ┠茚槍Ξ斍暗哪骋灰簧鐣F(xiàn)象或思想觀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學重點

         。ㄒ唬⿵慕Y構思路人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ǘ⿵恼Z法修辭人手仔細揣摩語言藝術。

          三、教學難點

          (一)作者為什么繞一圈先淡送去主義,最后才談拿來主義

         。ǘ┑3段的類比

          (三)第4段的“拋來”“拋給”“送來”的區(qū)別。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ㄒ唬⿲诵抡n(略)。多媒體展示課題和魯迅肖像

         。ǘ┭杏懶抡n:理清結構思路

          1、從朗讀理解人手

          第一步:瀏覽全文,找出所有的“主義”,看“拿來主義”在哪里開始出現(xiàn)。(學生都很容易找到在第5段汗始出現(xiàn) )

          第二步:抽學生朗讀5段以 的內容。要求:

          A、劃出生亨新詞和4 理解的句子;

          B、概括內容委點理清作者思路;

          C、比較自己的思路是否與作者相似

          第三步:逐一落實上面三個問題

          第四步:多媒體展示思考題:剛才瀆的內容,作者緊扣題目展開議論,顯得完整而緊湊,但作者為什么 從這里寫,前面是不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第五步:抽學生朗讀1—4段 要求:

          A、劃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句子;

          B、概括內容要點;

          C、體會這一部分的作用。

          第六步:逐一解決以上三個問題

          2、從對比分析入手

          第一步:學生討論前后兩部分論證方式有什么不同。前半部分主要是批駁錯誤觀點,叫駁論;后半部分主要是闡明自己的主張、叫立論;這里的駁論是為立論服務的。

          第二步:學生討論前后兩部分論證方法有什么不同。

          A、兩部分部在擺事實,講道理。但前半部分的事實是客觀典 事例,( 用多媒體打出當時報紙的畫)后 部分既有客觀典型事例(多媒體展示英國的鴉片、德國的槍炮、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的畫面),又有虛擬的比喻(多媒體展示一個窮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怎么辦的畫面):

          B、前半部分用類比論證,后半部分用了比喻論證具體是怎樣類比、怎佯比喻的,課后預習,下節(jié)課 體研究。

         。ㄈ )總結歸納

          1、概括全文內容

          第一步,學生討論問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二步,教師歸納,為什么提出拿來主義,什么是拿來主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魯迅先生對繼承中外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與毛澤東同志的主張完全一致,那就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2、總結本堂內容

          本節(jié)課,主要探討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以及全文的主要內容,注意思路和結構的區(qū)別:思路是作者安排材料的線索,而結構則是文章寫好后形成的段落層次,是思路的體現(xiàn)。 我們寫文章要先形成思路、在頭腦里勾畫出藍圖,然后按圖施工,完成結構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揣摩語言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上節(jié)課、我們研討了魯迅先生 的'《拿來主義》寫了什么,知道了立論性議論文應該寫些什么。本堂課我們主要研討魯迅先生寫《拿來主義》是怎樣寫的,哪些方法和技巧是值得我們學爿和借鑒的。

          (二 )研習新課

          1、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難讀懂,難讀透, 本文卻顯得深入淺出,其原因 ,除列舉了大量的典型事例外、還成功運用了類比和比喻的論證方法。

          (1)研討第三段的類比論證

          第一步:齊讀第三段

          第二步:掌握類比的特點和格式

          第三步:將本段歸納為標準的類比推理

          第四步: 學生獨立完成一段類比推理,如用火星與地球類比,得出結論

         。2)研討第8—9段的比喻論證

          第一步:齊讀這兩段

          第二步:掌握什么是比喻淪證、它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第三步:找出喻體,參考課后練習題

          第四步:一一推出本體

          第五步: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第六步:請你用比喻淪證中小學減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魯迅先生的雜文如投槍似匕首,主要體現(xiàn)在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上,下面我們來體會鑒賞

          第一步、抽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舉例說明魯迅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多媒體展示《友邦驚詫論》中的嘲諷語句)

          第二步、舉出本文具有幽默諷刺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生獨立看書,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第三步、應怎樣運用幽默諷刺、區(qū)別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與今天的不同,區(qū)別敵我矛盾與人民內部矛盾的不同。

          3、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與他準確的遣詞造句是分不開的。

         。1)辨析第四段中“拋來”、”拋給”、“送來”。

         。2)體會第1段中”掛 、“捧” “送”幾個動詞的準確。

         。3)品評第2段的” 好”、第8段的“孱頭”、“昏蛋”、“廢物”、第l0段的“使用” “存放”、“毀滅”等的精當這些詞語,有的不可替代,有的位置不可更換,實在是恰到好處。

          (4)造句更注重短句與長句、單句與復句,整句與散句合理配搭,相得益彰,讀來既氣勢恢宏,義抑揚頓挫。

         。ㄈ )概括總結

          1、教師總結本堂課內容,然后分組朗讀課文。方法:全班分成兩組,一組讀第一部分,一組讀第二部分的。要求:讀出句式,讀出語氣,讀出激情。

          2、教師總結整篇課文教學后布置作文,即在研究性課題里,要有大量的事實、數(shù)據(jù),要運用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適當引入新術語,新概念。

          《拿來主義》教案 12

          教材分析

          現(xiàn)在學生學習《主義》有何意義讓學生從文本延伸到生活與社會,延伸到書籍與網(wǎng)絡,延伸到個人能力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該文難以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多閱讀,了解國家開放政策,該引進什么,不該引進什么。

          教學重點

          理解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以及形象的比喻。

          教學難點

          如何“拿來”。

          教學目標

          初步掌握快速理清思路的方法以及;

          領略形象化的說理的妙處,品味語言背后的深層意味;

          吸取思想精華,學習智慧地“拿來”,嘗試理智地“拿來”。

          教學基本設計

          1、三問貫串——以三個“?”(什么叫拿來主義為什么實行拿來主義怎么樣實行拿來主義)為經(jīng),以論證方法和語言特點賞析為緯,構建一個“點面結合”的教學網(wǎng)絡。

          2、三法突破——將“語言品味”作為重點,運用“形象還原比較法”、自主賞析、質疑解疑來進行突破。

          3、三點拓展——思考“拿來”,服務現(xiàn)實;閱讀名作,嘗試“拿來”;開展辯論,明辨“拿來”。

          教學過程

          一、 知識準備,激趣導入。

          魯迅先生曾說:“在風沙撲面,狼虎成群的時候”,雜文是“匕首和投槍,要鋒利而切實”,是“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也“是在對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jīng),是攻守的手足!边@是他對現(xiàn)代雜文的作用所作的準確而精辟的說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雜文的典型之作《拿來主義》,和作者一起“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

          二、運用方法,巧析思路——什么叫拿來主義

          1、標題是“拿來主義”,自讀兩遍,你能讀出什么問題嗎

          生:拿來主義是什么

          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

          怎么樣實行拿來主義

          人稱雜文是議論文的變體,我們一起來看看文章是否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結構全文的。

          小結:巧析思路方法之一:根據(jù)文體

          2、文章沒有直接的話語闡述何為“拿來主義”,文章哪些段落闡述“為什么拿來”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明確:1-7自然段,根據(jù)“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來判斷,“所以“,表示前面幾段是在闡述原因,這叫因果論證法。

          小結:巧析思路方法之二:尋找標志

          3、 哪幾個段闡述“怎樣拿來”,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明確:第8、9自然段!澳脕碇髁x者全不這樣的”,“他占有,挑選”。

          小結:巧析思路方法之三:抓住關鍵

          合并同類

          二、對比分析,學習論證——為什么實行拿來主義

          1、 提出問題:請你速讀第一部分,嘗試用一句話闡述,作者認為,為什么要拿來

          對于這個問題,未深入研讀文本的學生可能答不上來,

          2、 拋出第2個問題:在闡述拿來主義之時,作者闡述了哪幾個主義這幾個主義的主體是誰,各有什么表現(xiàn),實質是什么,有什么樣的危害

          默讀文章,小組討論,填寫表格。

          主義

          主體

          表現(xiàn)

          實質

          危害

          閉關主義

          送去主義

          送來主義

          3、 文章主體是闡述拿來主義,為什么還要寫閉關主義、送去主義、與送來主義

          明確手法:先破后立、破立結合,形成對比,作下鋪墊。

          (正因為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行不通,都有害于中國文化,甚至導致誤國亡國,所以要拿來。)

          三、 還原比較,揣摩喻證——怎么樣實行拿來主義

          1、 齊讀第8、9段。

          2、 還原。將比喻論證還原為抽象的平實的道理。

          (設計說明

         、龠原目的:一是在師生共同探討下,明白比喻論證中闡述的道理,二是領略比喻論證的妙處。

          ②知識基礎:學生學過《寡人之于國也》與《勸學》,對“比喻論證”的用法和特色有了一定的認識。

         、刍痉椒ǎ航處熞龑痉逗,小組討論完成。)

          3、對比。

          還原后大致如:有人對國內外的文化遺產(chǎn)不敢接觸、不敢選擇,這樣的人是懦弱無能的;有人全盤否定,盲目排外,這樣的人是昏頭昏腦的;而有的人卻全部接受,崇洋媚外,這樣的人是廢物一個,“拿來主義”是全不這樣的。

          他先是占有,然后挑選。對于……

          比較后明確:比喻論證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深為淺顯,化枯燥為生動,即形象突出又耐人尋味,使讀者為之折服。

          4、創(chuàng)新。

          嘗試用其他的比喻來說明這些道理。讓學生各抒己見,請學生作評委,評出“創(chuàng)意獎”。

          拋磚引玉:也可將“對待文化遺產(chǎn)”用“使用大河里的水”來打比方

          ……

          5、 拓展。

          用比喻的方法論證下列觀點:對外開放,要防止不健康不道德的東西乘虛而入。

          拋磚引玉:給窗戶裝紗窗

          給電腦裝防火墻。

          ……

          四、 “拿來”精華,延伸拓展。

          思考:現(xiàn)代社會“拿來主義”又有什么新的內涵試舉一例說明“拿來主義”在個人生活、國家事務中的運用。

          教學反思:

          一、對于核心價值的突破。我將《拿來主義》的核心價值定位在“語言的形象化表達與深層意味”上,對于“形象化表達”,采用“形象——還原——比較法”進行突破,也就是讓學生找到運用比喻論證的句子后,將它們還原成一般的抽象的說法,再與原來的形象化的說法來比較,當然,這不是我的首創(chuàng),我是從鄭桂華老師教《吶喊自序》中得到啟發(fā),“拿來”而已。對于“深層意味”的把握,主要采用示范賞析、自主賞析、和質疑解疑三個方法來完成。以“語言”為核心而又不停留于“語言”上,從“為文”探討“為人”,提倡“語言是胸懷與智慧的表現(xiàn)”!

          二、強調生活性。我設計了三道拓展延伸題:思考——閱讀——辯論三部曲,從文本延伸到生活與社會,延伸到書籍與網(wǎng)絡,延伸到個人能力與素養(yǎng)的發(fā)展,目的都是為語文學習引進活水,讓學習與生活接軌,讓“課本只是例子”。

          三、強調預設與生成。過分強調預設,按部就班的教學設計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只會禁錮了課堂,禁錮了思維。在設計中我為學生的生成留出了時間與空間,如探究“刪去第2段與第5段可不可以”,對“大宅子”等比喻論證的創(chuàng)新,還有對富有意味的語句的賞析與質疑,為課堂創(chuàng)造“可以預設的精彩”。

          《拿來主義》教案 13

          一、教學內容

          本課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是本單元也是高中必修的五冊教材中的一篇雜文,地位重要又特別,承接著第三冊“表達交流”單元學過的有關議論文常識,又要為如何學習同單元的隨筆三篇摸索道路。主要學習遞進式因果論證思路,理解破立結合方法和論證方法,品賞形象化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特色,提高審美能力,透悟“拿來主義”的旨意。學習魯迅先生對待外國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與方法,創(chuàng)新和宏揚祖國優(yōu)秀文化,樹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關注并能正確評價社會與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和公民道德良知,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審美能力,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當代學生是伴隨著多元文化成長起來的,豐富多彩的信息使他們的視野拓寬,見識大大超過了前代人;社會流行的短平快淺的閱讀,使他們追求怪異離奇的情節(jié)和搞笑的戲謔語言,而對于真正純唯美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學作品反倒缺乏審美能力和興趣。而魯迅先生的雜文是有著強烈鮮明的時代特征,文中針對的背景事件距今時間較久遠,不利于學生解讀文本內容;論述的方式和邏輯層次較有深度;對文章主旨、結構的理解歷來是眾說紛紜。高中生正處于文學鑒賞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提升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如何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所以在教學設計中,確定不拘一格的教學方法,賞鑒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特色、透悟“拿來主義”的旨意、掌握層進式因果論證思路是重難點。

          三、設計思想

          1、依據(jù)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學目標,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正確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用教材教”,利用這個素材和思路,達到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2、教學應對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指導有側重。注重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準確性;引導學生知人論世,查閱資料,了解與作品相關的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動機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關注學生能力的遷移,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評價引導的作用,并恰當使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率。

          3、閱讀鑒賞,“讀”是前提!白x”中“探究”問題,“讀”中“賞鑒”語言。特擬本文_、二課時的教學方法分別為:讀——探究;讀——賞鑒。

          四、教學目標

          理解批判中的立論方法和論證方法,品賞形象化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特色。學習魯迅先生對待外國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與方法,創(chuàng)新和宏揚祖國優(yōu)秀文化,樹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賞鑒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特色,透悟“拿來主義”的旨意。

          難點:掌握層進式因果論證思路。

          六、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ㄒ唬┙虒W要點:

          1、遞進式因果論證思路

          2.批判中的立論方法和論證方法

         。ǘ┻^程設計:

          1、導入新課

         。1)多媒體展示以下內容(選自教參中《拿來主義》“整體把握”)

          全文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義”在學藝上的表現(xiàn)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徑,與一味“送去”針鋒相對,提出“拿來”。

          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與“送來”者的奴才主子關系,辨明“拋來”與“拋給”的不同,提出“拿來主義”。

          第三部分(第6~7段)揭露“送來者”的真面目,劃清“拿來”與“送來”的界限,提出“拿來主義”的要旨: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三種錯誤態(tài)度,提出“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chǎn)應是“占有”“挑選”和創(chuàng)造,_后得出結論。

         。2)全體齊讀屏幕上的內容。

         。3)快速閱讀全文,準確地標出各段段序,整體把握全文的段落大意及結構。

         。4)“拿”“因為……所以……”的句式擬出本文的論證思路或圖表。也可以分組討論,小組解決。(教師巡行,傾聽。)

         。5)分類活動:能參考選段內容,“拿”文本中的語言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擬出一種論證思路的同學請舉左手,“拿”自己的語言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擬出論證思路的同學請舉右手;直接“拿”屏幕上內容加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而擬出論證思路的同學請舉雙手。

         。ù蟾殴烙嬕幌氯藬(shù),對參預活動的同學予以肯定)

          (6)同學們“拿”出右手或“拿”出左手或“拿”出兩只手,出現(xiàn)頻率_高的字或舉動就是“拿”,“拿”的意思盡管豐富多彩,此“拿”非彼“拿”,但同學們在學習本課之初已經(jīng)實踐著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的要旨: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也即占有、挑選和創(chuàng)造。讓我們“拿”出熱烈的掌聲來祝賀和鼓勵我們將深入魯迅的雜文力作《拿來主義》,去感受“拿來主義”對我們當代人思想的沖擊力!(多媒體逐層展示“課文題目及作者、出處、體裁,見“板書一”)

          2、探文章背景、出處的來由

          模擬解說員的身份就著板書講解。(多媒體逐層展示內容,見“板書一”)

          本文選自《且介亭雜文》,來由: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筑路區(qū)域,這個地區(qū)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有很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對帝國主義十分憎恨,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了“且介”,以表憤慨之情!扒医橥ぁ睒嗣鬟@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tǒng)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現(xiàn)實。

          (可根據(jù)需要,讓學生預習、思考后解說,教師予以相應的評價、點撥、補充。)

          3、探究論證思路

         。1)初探論證思路

         、籴槍ι鲜觥胺诸惢顒印苯Y果,“拿”出右手或“拿”出左手或“拿”出兩只手的分別選派代表匯報結果,展示其個性化解讀。

         。ń處熝残袃A聽,對交流結果進行評價、點撥。多媒體逐層展示,語言可以與學生表述的不一致,見“板書二”)

          ②師:課文的第七段是一個醒目的獨句段“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劈頭一個關聯(lián)詞“所以”,誘惑了同學們的思維,讓我們認為前面所論,都屬于“自己來拿”的原因。那就請同學們共同將思路圖(見“板書二”)轉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串讀一遍。

          因為一味送去,有往而無來;一味送去,必淪為討殘乞丐;聽憑“送來”,受恐嚇怕,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2)二探論證思路

         、賻煟和瑢W們,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游記散文《游褒禪山記》中說:“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的同學們準備好了吧?我們要繼續(xù)在《拿來主義》中探奇。

         。ǘ嗝襟w展示“板書三”)

          ②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串讀一遍“板書三”。

          因為聽憑送來,盲目接受,深受其禍害,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因為我們是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所以,主人就是新主人,宅子就會成為新宅子。

         。3)三探問題

         、佟赌脕碇髁x》論證思路到底是什么?

         。▽W生比較、討論、歸納。教師巡行,傾聽)

          師補充:初探二探兩相比較,前者只體現(xiàn)因果論證,后者不僅體現(xiàn)因果論證,還能更深層次的展示了層遞式說理,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連扣。二者孰淺孰深,自然彰顯。對《拿來主義》論證思路、結構的分析和理解,只要尊重文章事實和觀點,都是仁者之見,智者之識,沒有絕對的對錯之界線。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收集更多人對本文思路、結構分析的不同看法,互相交流,憑自己的“志”,“拿”他人之石來攻己之玉,深入“險遠”探得新的合理的“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思路?/p>

         、谧髡咴陉U述“拿來主義”之前,為什么先談“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

          (學生比較、討論、歸納。教師巡行,傾聽)

          師補充:我們把目光再次聚集到教參中《拿來主義》“整體把握”的選段內容(回放多媒體),請同學們在“揭露”“批判”二詞_上“破”字,在“提出”一詞_上“立”字,看看變化,可以自由討論、交流、整合對本問題的看法。

         。ǘ嗝襟w逐層展示關鍵詞:先后、鋪墊、對比、襯托、破立等。見“板書四”)。

          小結:一先不談“拿來主義”,卻否定批判“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表面上繞了個彎子,實際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以立為主,把“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作為“拿來主義”的鋪墊,“拿來主義”的提出就順理成章了。二“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是作為“拿來主義”的對立面出現(xiàn)的,與“拿來主義”形成鮮明對比,把“拿來主義”襯托得更加突出。

          4、課堂延伸,拓展思維

          如果我寫《拿來主義》,我會怎樣構思?請擬出寫作提綱,詳略不限。

         。ㄩ_放性問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

          第二課時

         。ㄒ唬┙虒W要點:品賞形象化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特色

         。ǘ┻^程設計:

          1、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朝陽產(chǎn)業(yè)”“快餐愛情”“海選”“超女”“黃金周”等等之類的詞,我們是多么的熟悉!可我們不曾思考過,它們是在兩條思路的交匯中產(chǎn)生的。有心理學家經(jīng)過研究認為,人腦可以同時在幾條線或幾個方面進行多路思維,如果幾條線路一旦交匯,就會在交匯處產(chǎn)生出新的思想火花,萌發(fā)出新生事物。文學創(chuàng)作亦如此,如散文與詩交匯出散文詩,小說與網(wǎng)絡結合成網(wǎng)絡小說。雜文是文學形象性與議論哲理性立體交叉出的文藝性的社會評論,以議論為主的散文,具有針砭時弊,短小、活潑,戰(zhàn)斗性強,犀利、幽默或雋永等特色。上一節(jié)課我們主要是從論證思路的角度探“奇”,思冥想深;本節(jié)課我們將從文藝角度賞“美”,怡心悅情。

          2、學生齊讀第1—3段,賞析論證藝術之多樣。

          (1)賞析怎樣論述“送去主義”的?

          ①第1段揭露了“送去主義”的哪些表現(xiàn)?

          (學生思考,回答,交流,教師予以相應的評價、點撥)

          參考:送古董、送畫、送人,這是抓事實,擺事實的論證方法。

          ②第3段怎樣展開論證的?

          (學生思考,回答,交流,教師予以相應的評價、點撥,多媒體展示)

          尼采——只給不取——發(fā)瘋而死類

          送去主義者——只送不拿——磕頭討殘比

          補充:類比與對比、比喻不同。同類相比,比出不同點是對比;比出相似之處是類比。比喻是用不同類事物打比方。(不展開引述他例,學生能理解即可,如果多數(shù)學生不理解,可適當舉學過文章之例來加深)

          ③小結:舉例、類比論證,通俗淺顯、生動形象地闡述了送去主義的危害,說服力勝于雄辨。加上后將賞析的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本文論證方法較多樣。

          3、學生齊讀第7—9段,賞析論證藝術之形象美。

         。ǘ嗝襟w展示填空型板書,見“板書五”)

         。1)賞析怎樣論述“拿來主義”的?

         、俚8段圍繞對一所大宅子的態(tài)度展開討論,設想了對宅子的幾種態(tài)度?作者分別作了怎樣的評價?

          ②進一步引導學生賞析:這些對待大宅子的態(tài)度對不對?這些對大宅子的處理各自比喻了當時哪一種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思潮或觀念?

         。ń處熞龑W生賞析交流,補充板書上留白的內容,多媒體逐層展示,見“板書五”。)

         。2)賞析第九段列舉了哪些東西?文段中說應怎樣區(qū)別對待?

         、俦疚囊劦氖菍Υ幕z產(chǎn)的態(tài)度問題,第9段也只字未提“文化遺產(chǎn)”,同學們想想能不能把它們同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聯(lián)系起來。

         、谶@些區(qū)別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方法,用一句成語或用哲學術語表達,分別叫什么?參考:取其精華、剔除糟粕;批判地吸收。

         、廴绻玫9段中的兩個現(xiàn)成詞語來概括,是哪兩個詞語?參考:占有、挑選。

         、茏穯枺哼@是哪一部分人的態(tài)度?參考:他——拿來主義者。

         、菪〗Y第9段闡述“拿來主義”者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論“拿來主義”應當怎樣;第8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說不能怎樣,一正一反,構成了正反對比論證。

         。ń處熞龑W生賞析交流,補充板書上留白的處,多媒體逐層展示,見“板書五”)

          4、品味比喻論證的生動美。

         。1)本文談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第8、9段卻只字未提,而是大談對大宅子、鴉片、姨太太等的態(tài)度處理,但我們讀后又能明確感受到他是在談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而且感到生動有趣,這是為什么?

          參考:因為作者賦予了大宅子等比喻意義,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這種把比喻用作證明手段的方法叫作比喻論證。

         。2)比喻論證有什么作用呢?

          ①全體同學齊讀第8、9段。

         、谌w同學齊讀對第8、9段改寫的內容。(多媒體展示改寫的內容)

          但是,逃避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是拒絕,虛無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是毀滅,投降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是繼承!澳脕碇髁x”者是全不這樣的。

          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是占有、挑選。對其中的精華要全部吸收;對那些有害也有用的,就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chǎn)中有害的舊形式應當廢除,只保留很小的一部分作為反面教材;文化遺產(chǎn)中腐朽的東西則要徹底拋棄。

         、郾容^感受。(學生自由討論,交流,請學生代表整合)

          5、鑒賞論證語言之美,深化“拿來主義”的旨趣。

         。1)師:有人說:“先生的大憤怒、大慈愛、大悲憫就盡在先生的文字中,我們可以想見先生的‘哀’與‘愛’、‘痛’與‘通’!

          可見,當我們觸及到魯迅先生的委婉反語、冷言諷刺、詼諧幽默這些文字時,大可不必動輒就搬出標準答案,我們應該發(fā)揚文本中倡導的“拿來主義”精神,去感受先生那顆躍動的熱心。

         。2)學生自選喜愛之處,自由品讀、交流,然后選擇一部分,大家共同賞鑒。(品味本文的用語,豐富學生的詞匯和表達。)

          如:①鑒賞句子“幾位大師們捧著……掛……‘發(fā)揚國光’!保ā芭酢睂懗隽恕八腿ブ髁x”者的鄭重恭敬,媚外求寵的姿態(tài);“掛”用得很準確,顯得寒傖可憐;“發(fā)揚國光”活畫出自欺欺人,非?尚Φ淖炷槪兄S刺意味。)

         、阼b賞句子“代替了古董……,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不是進步,是倒退,反語,增強了諷刺效果,它不是諷刺梅蘭芳,是諷刺揭露國府在媚外求榮方面又出新花招,愈演愈烈。)

         、坭b賞句子“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豐富”和“大度”是說東西多而又慷慨大方。魯迅在這里是尖銳指出某些人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詡,也帶有諷刺的意味。)

          ④鑒賞句子“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拋來”指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或無代價的送人或施舍,“來”字表示甩過來,無不良動機、企圖!皰伣o”是指帝國主義為了進行經(jīng)濟和文化侵略,向中國傾銷剩余物資、傳播資本主義腐朽文化等的陰謀罪行!敖o”字表示是懷有企圖,非要你接受不可的。)

         、蓁b賞句子“……否則太不摩登了”。(“摩登”是時髦的意思,含蓄地表示所揭露的正是事實,所批判的正當要害,都是國民黨政府非常害怕的,也啟發(fā)讀者去廣泛聯(lián)系現(xiàn)實,進一步認清國民黨政府的媚外_的本質。有深意,耐人尋味。)

         、掼b賞句子“……欣欣然蹩進臥室,大吸剩下的鴉片”。(“蹩”,躡手躡腳,放輕腳步小心翼翼地走進去,拿起煙具大吸鴉片,形象地寫出了哪些崇洋媚外、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者的丑態(tài)。)

         。3)師小結:“先生的文字是活的文字,就好像蚯蚓一樣,任意宰開一截,都是先生的文字,都流淌著先生的血和淚,都透著先生的智慧和冷峻,都揮灑著先生的通達和幽默。天下文章可謂多矣,然而能把血淚和通達、冷峻和幽默融通于文字中,可見先生的智慧精深與靈運!濒斞赶壬奈恼,的確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感到增添了某種向上的力量。讓我們努力成為文章結尾所說的“新人”——沉著,勇猛,有辨識,不自私。(以上變換角度鑒賞,為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力求突破重難點)

          6、課堂延伸,拓展思維

         。1)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用敏銳的視覺關注社會生活。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課外去收集信息,或處理一些信息,并仿照本文因果思路構思一篇現(xiàn)代版的《拿來主義》周記。

         。2)根據(jù)第7—9段的內容,嘗試啞劇表演。

          七、教學反思

         。ㄒ唬┨厣c亮點

          1、根據(jù)文本的詼諧生動的語言特征,用一種類似“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風格從事教學設計,對它進行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尤其是采用“解說詞”的形式來適當串接過渡上下文,突出本文的散文般活潑的說理特點。

          2、類似白描手法,把深奧抽象的段落語言簡化為直觀的圖表,寓道理于圖中,言簡意賅,淺顯易懂,而且耐人尋味,留白處創(chuàng)造了想象的空間。圖文并行,全課程貫通。

          3、導入的創(chuàng)設有突兀感,又直切教學重難點,能掀起高中學生內心的不平靜,為進入文本對話作鋪墊。如_課時用造句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無意的情境下進入文本的重難點——論證思路的探討,深入但淺出。更妙的是學生已經(jīng)在活動中身體力行的解釋并拓展了“拿來主義”的意旨,接著巧妙地介紹了課題、背景、出處來源。第二課時從兩種思維交融可以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常見現(xiàn)象切入,將雜文知識點的介紹自然帶出,又巧妙透露本課時的學習重難點是賞“美”,符合雜文的文藝性特征,同時比較出前一課時的重難點是探“奇”,符合雜文的議論性特征,說明課時安排的內容、容量和順序是有其道理的,是從高二學生心理認同、知識水平創(chuàng)設的。

          4、“讀”銜接全文。_課時內容雖重在理性的分析思考,但順之以道,激之以趣,讀聲仍繁,齊讀、串讀讓探理在深沉嚴肅過程中,閃現(xiàn)出活潑快樂的審美體驗。第二課時內容重在藝術美品賞,讀是自然的,是審美式地品讀,細讀,在美中品出“理”趣,讓每一個學生思想深刻。

         。ǘ┓此

          1、根據(jù)課文不難填出圖表上的內容或回答出問題,有些學生會大段地抄錄原文,但要做到語言簡明,提高獲取和篩選信息的能力,不是一篇文章的教學就可以提高的,平時就要強化訓練。

          2、魯迅先生的雜文有很強的鮮明的時代特征,文本針對的背景事件距今時間較久遠,不利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論述的方式和邏輯層次較有深度,對文章主旨、結構的解讀眾說紛紜,在語文教學中是很常見的,參考材料也很多,人教社的教參只是其中的一種意見。筆者的理解也未必都對,就當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探討,深化對文本的理解,以促進教學水平的共同提高。

          3、議論性文章文體的雜文化,語言的文藝化,是當今媒體的傾向,高考作文的寫作和評判也明顯受到影響。教授本文如能結合高考作文,信息量會大些,知識會豐富一些。只是課時內容、時間等要重新調整、安排。

          《拿來主義》教案 14

          一、設計理念

          《拿來主義》選自魯迅先生的雜文集《且介亭雜文》,魯迅先生雜文的特點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能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揭露最深入人心的社會本質。《拿來主義》這篇課文主要批判了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和對待我國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闡明批判繼承傳統(tǒng)文化及外來文化的中心論點。讀起來淺顯易懂卻引人深思,發(fā)人覺醒,給人啟迪。該課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四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在課前的單元導入中提出“閱讀時從文章結構入手,沿著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怎樣把觀點與材料緊密結合來!北疚牡脑O計理念也是從文章的篇章結構出發(fā),引導學生通過文本細讀把握作者的語言特點和寫作思路,理清作者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脈絡。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他們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本文,品味雜文語言的犀利與嚴密,探討文章思維的深邃與發(fā)散,感受文章極強的思想沖擊力。還要通過拓展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敢于發(fā)表個人見解,善于在課文的基礎上聯(lián)系自身的學習經(jīng)歷、生活體驗等開拓更廣闊的思考空間。

          二、前情分析

          1.學情分析

          本次教學的對象是高二的學生,要認識到授課主體的主要特點。第一,高二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已經(jīng)達到一個較為成熟的水平,所以理解課文內容不應該是本次教學的重點,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發(fā)掘作者字里行間的背后蘊含的深刻寓意才是高二學生應該有的水平。第二,經(jīng)過前期的學習,高二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基礎,教師要在此基礎上有規(guī)律地進行引導,逐步深入,層層遞進,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第三,高二學生對議論文的基本特點與寫作手法有所掌握,學習本文應該不會遇到太大的障礙,文章結構思路分析的難度不至于過深。最后,高二學生有足夠的自主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他們思維活躍,表現(xiàn)欲強,所以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給予他們更多的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設置合作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加強課堂互動。但這個階段也存在不少學生有想法卻不懂怎樣去更好地理解與表達,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做點撥,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方向。

          2.教材分析

          《拿來主義》這篇文章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四第三單元第一課。作者是20世紀中國重要作家,現(xiàn)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這一單元還有《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熱愛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信條》等課文!赌脕碇髁x》這篇課文是一篇說理性的議論文,文章結構安排巧妙,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文學性,文中運用不少貼切到位的比喻來論證作者想要闡述的中心觀點。本文的教學應該抓住文章的語言、結構、思維、探究這幾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敏感程度,指引他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質疑或闡發(fā),那學生也就接近或進入了更高的境界。

          3、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和結構布局,把握作者所要論證的中心觀點,品味雜文語言幽默、犀利、深刻的特點。學習議論文寫作中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寫作技巧。

          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分析作者的思維脈絡,學習作者“以小見大”的寫作方式,結合現(xiàn)實社會實際情況思考“拿來主義”所蘊含的深邃意義。引導學生思維發(fā)散,多角度思考,培養(yǎng)他們敢于質疑、敢于闡述個人理解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在他們心中樹立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以及外來文化的觀點與態(tài)度。

          4、教學準備

          (1)教學學具:多媒體課件

          (2)教學方法:提問法、講解法、點撥法、激勵法、評價法、合作探究法等

          (3)教學資源:教材、課件、圖片、課內教參、課外資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熟悉魯迅先生《拿來主義》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

          2.理解魯迅先生在文中所表達的批判地吸收外來文化與批判地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觀點。

          3.理清這篇雜文的寫作結構與思路。

          4.認真揣摩這篇文章語言的生動、幽默、犀利與含蓄,把握雜文語言的基本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掌握文章中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的議論文寫作技巧。

          2.研習文章說理議論與文學性兼并的文本內涵。

          3.結合文章寫作背景理解“拿來主義”的含義及其實質。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發(fā)展學生對于文本內容和現(xiàn)實生活的嚴密邏輯思維能力。

          2、指導學生樹立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及外來文化的觀念和態(tài)度,學會批判地吸收與繼承。

          3.啟發(fā)學生多方面思考問題,勇于質疑、闡發(fā),將文本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

          四、教學過程

         。ㄒ唬┎牧蠈

          【設計意圖】

          學生學習這篇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必須先熟悉這篇雜文的寫作背景。只有了解了該文的寫作背景,才能夠真正領會魯迅先生在本文想要闡明的文章主旨。所以本設計在導入部分就展示《拿來主義》的相關寫作背景,既能與文本密切聯(lián)系,也對學生理解文本做好相應的鋪墊。

          【設計內容】

          1934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東北三省后,野心膨脹,妄圖吞并整個中國華北地區(qū),中華民族危難深重。然而,當時國民黨反動政府卻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賣國反~政策,對日本侵略者實行不抵抗主義。蔣介石還提倡以“四維”(禮、義、廉、恥)和“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基本內容的“新生活運動”,以此來鞏固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對外出賣國家領土,對內實行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

          由于這個時期帝國主義長期的經(jīng)濟侵略、軍事侵略和文化侵略,當時在對待古代文化和外國文化問題上,實際存在著兩種錯誤態(tài)度:一種是全盤肯定,全盤吸收;一種是全盤否定,盲目排斥。同學們,面對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你們是如何評價的?或者也可以回答老師的另一個問題,讀完了上述展示的材料,你們內心有什么想法?(這兩個問題都是開放性的問題,重點在于學生個人的自由理解與發(fā)表意見,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感想,將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

          這兩種態(tài)度,都是不利于我國革命文化的發(fā)展的。魯迅先生針對敵人破壞新文化發(fā)展的種。種罪行,針對革命陣營內部某些人對待古代文化和外國文化的錯誤態(tài)度,用他犀利的筆墨寫下了兩篇文章。一篇是《論“舊形式的采用”》,闡明正確對待古代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一篇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拿來主義》,著重闡明對待外國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拿來主義》這篇經(jīng)典雜文,去感受其中深邃的思想。

          (二)初讀感知

          同學們,請自由地閱讀課文,閱讀時請注意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學生閱讀課文期間,老師要寫好課文名稱與作者的板書)

          同學們自由閱讀完以后,教師要提幾個較為簡單的問題,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

         。1)同學們這篇文章屬于什么文體?(議論文)

          (2)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拿來主義)

          (3)請同學們用原文的一句話來回答什么是“拿來主義”。(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ㄈ┰僮x文本理清思路

          【設計意圖】

          學習《拿來主義》這樣的議論雜文時,學生的學習動力相比學習散文、小說等這類文體要薄弱許多。很多學生在文本學習時會遇到障礙,明顯感到難度的.加深,不知從何學起。教師的任務在于把復雜的文本內容簡單化,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整體把握文章的框架,初步體會作者論述的中心觀點,為接下來深入探究文本奠定學習基礎。

          【設計內容】

          (1)作者在論述“拿來主義”之前,先寫了哪些主義?作者對于這于這些主義持有怎樣的態(tài)度?作者是如何批判這些主義的?

         。ù鸢割A設:作者在點明拿來主義之前,論述了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作者對這些主義都持有否定、批判的態(tài)度。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閉關鎖國政策。結果“給槍炮打破了大門”“碰了一串釘子”,遭到多國侵略,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送去主義——國民黨反動政府賣國。“發(fā)揚國光”,作者列舉“古董”、“梅蘭芳博士”“尼采”為例論述送去主義,結果是資源耗盡,子孫后代失去生存下去的根基。送來主義——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jīng)濟文化的侵略占有。其后果是整個中國社會被外來文化控制束縛,傳統(tǒng)文化遭受嚴重的危機,導致一些人對外文化完全偏激的排斥拒絕。)

          (2)作者在哪一節(jié)提出“拿來主義”的中心論點?(這個問題很簡單,第七節(jié),全班一起回答)作者為何要先論述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在提出拿來主義呢?教師引導:這些主義之間有何關系?注意有一個關鍵詞的運用。

         。ù鸢割A設:關注提出中心論點時“所以”這個詞的運用,前后論述表明了因果關系,也就是作者文章先寫的是為何要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3)那么順著我們上述分析出來的思路,作者在第八、九段又在論述什么呢?(論述我們如何實行拿來主義)最后一段又寫了哪些內容?(最后一段是對之前所論述內容的總結與升華,不僅總結了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外來文化,還闡明了主張“拿來主義”會有怎樣的成果,同時更提出了拿來主義的最終目的——創(chuàng)新。)

          (4)同學們,講過上述問題的梳理,你們是否已經(jīng)把握了文章的寫作思路呢?請一位同學來總結概括一下。

         。ù鸢割A設:第一部分(1—6):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第二部分(7):拿來主義的內涵;第三部分(8—9)如何實行拿來主義;第四部分(10)全文論述的總結深化。)

         。ㄋ模┚x文本內涵研習

          【設計意圖】

          前一步教師引導學生理清而來整篇課文的寫作思路,這一步就要引導學生去品味文本內容的內涵。魯迅先生的文章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蘊,讀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赌脕碇髁x》這篇雜文更是需要精讀分析才能夠幫助學生領會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內涵。但是精讀文本也并非將文本中所有的內容都一一拿出來解讀,因為課堂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師需要從中選取不叫重要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并要求他們用類似的方法在課余時間繼續(xù)分析文本其他內容,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

          【設計內容】

         。1)原文第一段:

          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后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

          問:這里“別的暫且不說吧”這一句話有什么作用?

          (答案預設:這一句話框定了作者所要論述的現(xiàn)象的范圍,只講學藝上的事,論述方向清晰明確。而且只針對一個方面進行闡述,使得作者所要揭露的社會現(xiàn)實更為深刻。再從另一個方面思考,單是學藝方面的送去主義就已經(jīng)造成嚴重后果,可見國民黨政府所奉行的賣國主義政策帶來的中華民族帶來的空前危機。)

         。2)原文第四段、第五段

          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問:這里作者用了第4個意思較相近的詞語,我們有必要辨析它們分別的含義。請一組同學來分別解釋一下這四個詞的意思:拋來、拋給、送去、送來。

         。ù鸢割A設:“拋來”是指把無用的東西拋掉,或者無代價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懷什么不良的動機或目的!皰伣o”是指有目的的,帶惡意的輸出!八蛠怼笔潜粍咏邮埽菄顸h政府自欺欺人的說法,其實是帝國主義文化對我國的侵略。“送去”這里是諷刺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推行賣國主義政策,任由帝國主義列強侵犯我國的主權和領土,不抵抗,懦弱。)

         。3)原文第七段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問:如何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

          (答案預設:有思考,有鑒別,有選擇!斑\用腦髓”是指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有我們自己的選擇。“放出眼光”是指要有辨別精華與糟粕的能力,有對事物的洞察力!澳脕怼备峭癸@出我們要積極主動地吸收借鑒外來文化,挑選出有用的東西化為己用。)

         。ㄎ澹┪谋窘Y構分析

          【設計意圖】

          《拿來主義》這篇雜文的一個突出的特色,就是其巧妙的行文結構安排技巧。學生們通過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文本分析已經(jīng)對文章內容具備了一定深度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分析文章的行文結構,學生能比較容易領會寫文章的結構技巧。對于高二的學生來說,思維已經(jīng)稍顯成熟,再經(jīng)過前段時間的學習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難度有所降低。

          【設計內容】

          (1)文章開篇為何沒有直接寫“拿來主義”主義這個中心論點,而是先寫了“閉關主義”、“送去主義”呢?

         。ù鸢割A設:這是一種先破后立的行文結構。作者先不談“拿來主義”,而是先論述“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是為引出“拿來主義”做鋪墊,作者通過前文批判閉關主義、送去主義,自然地提出拿來主義的觀點,表面上像是在繞彎,其實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再從另一個層面講,“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都是作為拿來主義的對立面,文章這樣的結構安排是為了突出對比鮮明,可以更加襯托出“拿來主義”的中心論點。)

         。2)文章第五段中正式提出了“拿來主義”的觀點,為何在行文結構上沒有就這個觀點直接進行論述,還要論述一段“送來”與“拿來”呢?

         。ù鸢割A設:從本文的結構安排上看,作者在第五段先提出“拿來主義”的觀點,確立本文所要論述的中心思想,第六段是為了厘清“送來”與“拿來”的關系,強調“拿來”的真正含義是有選擇的取舍,再引出本文的主旨,也就是第七段。然后繼續(xù)論述“如何拿來”,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献魈骄

          【設計意圖】

          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應該具有多樣性,不能只局限于講解法、提問法這樣的教學模式,否則語文課堂教學就會失去活躍的氛圍,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激情,進入消極的狀態(tài)。所以課堂上需要設置學生合作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共同探討文本中的內涵與技巧。以小組為單位,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共同分享學習成果,通過小組合作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分析理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設計內容】

         。1)《拿來主義》這篇課文是邏輯思維嚴密的議論文,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由組成小組,我們一起來合作探討一下,本文有哪些論證方法?(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自由交流討論,然后每組選派一位代表來回答討論結果。)

         。ù鸢割A設:1.比喻論證法。將大宅子比喻成文化遺產(chǎn),將魚翅比喻成文化中的精華,將鴉片比作文化中的糟粕。通過比喻論證以窮青年對待大宅子的態(tài)度來闡明我們對待文化遺產(chǎn)應有的正確態(tài)度,吸取精華,去其糟粕,先挑后占。形象生動,這樣論證易于讀者理解。2.對比論證法。將“送去”與“送來”進行對比,“送來”何為“拿來”進行對比,通過對比論證進一步深化“拿來主義”的內涵,使全文的中心觀點更加突出,我們要積極主動有選擇地“拿來”。3.類比論證法。課文中第三段作者將政府一味奉行的“送去主義”與尼采進行類比。尼采自詡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予,不想取得,可是尼采最后的結局是發(fā)瘋了。通過這樣的類比論證來說明奉行“送去主義”不會帶來好結果,它只會使我們國家資源耗盡,子孫后代難以繼續(xù)生存下去。這樣的論證方式更具有說服力。)

          (2)《拿來主義》這篇雜文語言特點鮮明,請同學們再重新回到文本中,去細細品味魯迅先生雜文獨特的語言風格。還是按前一個問題所組成的四人小組為單位,大家一起來品析一下語言特點。請回答問題的同學找出文中具體的例子一起加以說明。

          (答案預設:抓住本文的關鍵詞句,鑒賞作者精準的詞句運用。比如“送去”“送來”“拋給”“拋來”“拿來”這個個相似詞的辨析應用,可以看出作者語言運用的縝密。再比如“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現(xiàn)出一點進步了”這樣的語句,極具諷刺意味,顯示出文章語言的幽默、犀利。文章中還運用了許多貼切的比喻,“孱頭”“昏蛋”“廢物”這些詞都準確精當?shù)乇扔髁嗣鎸ξ幕z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與觀點,文章語言更為生動形象。諸如此類的語言在文本中還有許多,引導學生自由尋找并抒發(fā)自己的語言體會,最重要的是他們小組合作探究后的獨特的解讀成果。)

         。ㄆ撸┩卣寡由

          【設計意圖】

          經(jīng)過上述的教學過程,同學們應該可以基本上掌握《拿來主義》這篇課文,在此基礎上就要設置“文本與世界”相聯(lián)系的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將文本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指導學生能夠從所學文本出發(fā)引發(fā)對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思考,發(fā)散他們的思維,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從不同角度考慮現(xiàn)實問題,提出質疑、見解,闡明自己獨特的觀點。

          【設計內容】

          展示一段材料:

          近代的中國歷史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和血淚史,也是中華民族的奮斗史和抗爭史。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淪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西方列強開始在各個方面對中國進行侵略滲透。這種侵略滲透對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文化的變遷影響巨大,至今依然存在歷史的余響。

          當今中國社會受西方文化影響特別深,年輕人喜歡用蘋果電子產(chǎn)品、喜歡喝可口可樂、喜歡過西方節(jié)日、喜歡看好萊塢大片、喜歡NBA等等,卻將將傳統(tǒng)的戲曲、民俗、聲樂、節(jié)日等傳統(tǒng)文化視如草芥,難逃崇洋媚外的嫌疑,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正面臨失傳的危險。

          魯迅先生所主張的“拿來主義”,對于今天的中國仍有非常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請同學們發(fā)散你們的思維,來談一談“拿來主義”在文化全球化的當今社會其真正的實質與內涵又如何理解?(拓展探究問題考驗的是學生走出文本,切合現(xiàn)實的思維能力,該問題沒有任何答案標準,也沒有預設的方向,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自由發(fā)揮,任何形式的答案都具有個性化的價值,都值得教師肯定。)

          五、形成性作業(yè)

          【設計意圖】:

          教師引導學生鞏固拓展、自主思考、研究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解讀,在掌握相關文本的同時,通過形成性作業(yè)完成一個有效的教學評價,從而根據(jù)教學效果合理改進教學過程,進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設計內容】

          1、完成《拿來主義》這篇課文相應的課后練習與作業(yè)。

          2、通過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學生選擇一個當下熱門的現(xiàn)實問題為主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通過自由朗讀,獨立思考,問題研究,小組討論等學習過程,理清了《拿來主義》這篇課文清晰的寫作這思路,分析了其“先破后立”的行文結構,掌握了其多種形式的論證方法,品析了文本中形象、含蓄、犀利的語言特色。本文以小見大,用細致貼切的比喻來闡明“拿來主義”的科學觀點,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通過文字表面領悟其中的深刻內涵。在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中國已經(jīng)位于全球發(fā)展的中心圈,面對多元化文化的發(fā)展,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仍然具有啟迪作用,即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拿來主義》教案 15

          教學目標:

          1、賞析文章先破后立的論證結構,賞析文章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把深奧、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論證藝術。

          2、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

          3、深刻理解“拿來主義”的精髓,并能運用正確的觀點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教學重點:

          鑒賞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特色,透悟“拿來主義”的旨意。

          教學難點:

          掌握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布置課前預習(印發(fā)導學資料,內容略。)

          一、導語設計

          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從德、英等當代海軍強國購買軍艦,打造了一支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師”,最終的結果卻是在威海以幾乎沒有擊沉一艘敵艦的“戰(zhàn)績”全軍覆滅。今天,通過對蘇27戰(zhàn)斗機的改裝,我們擁有了殲11,性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壯大了我國的空軍力量。同樣是從別人那里“拿來”,一個以失敗告終,一個卻大獲成功。兩種“拿來”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結果懸殊?相信我們今天一起研讀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之后,答案會了然于胸。

          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研讀標題

          提問:本文的標題屬于議論文標題中的哪種類型?標題隱含了哪些問題?

          明確:本文標題屬于論題型。標題告訴我們本文是要談論有關“拿來主義”的問題。研讀標題,我們應思考兩個問題:

          1.什么是“拿來主義”?

          2.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

          三、閱讀與分析——把握結構思路

          1.提問:文章的前6段,除去第5段外,作者提到了哪幾種“主義”?這幾種“主義”的表現(xiàn)是什么?實行這些“主義”有什么樣的后果?作者對這幾種“主義”分別持什么態(tài)度?學生分小組閱讀該部分,合作討論完成表格。各小組發(fā)言呈現(xiàn)討論結果,全班交流。(多媒體展示,表格略。)

          2、總結提問:綜合表格內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對國際交流中的幾種錯誤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寫的是什么內容?

          明確: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3.作者主張的“拿來主義”是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它的內涵。

          明確: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自己獨立思考,有主見;有辨別力,有眼光;自主選擇,自己行動。)

          4.點撥指導: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論點之前,先對錯誤的觀點作了批駁,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結構。

          5.教師朗讀第8自然段,并請學生聽讀時注意思考:第8段沒有談關于文化的問題,卻提到一所大宅子,這所大宅子實際上是比喻什么?

          明確:比喻文化遺產(chǎn)。

          6.提問:第8段刻畫了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哪幾種人?他們的態(tài)度是什么?其實質是什么?作者對這些態(tài)度的看法是什么?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表格。各小組發(fā)言呈現(xiàn)討論結果,全班交流。(多媒體展示,表格略。)

          7.總結上一環(huán)節(jié)并提問:作者用生動的比喻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三種錯誤態(tài)度,那么,真正的拿來主義的做法是怎樣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話來回答。

          明確:占有,挑選。

          8.第9段這句話確切、精練,但過于抽象。作者接著再次用比喻手法論證了“拿來主義”的內涵。請學生朗讀第9段,然后小組合作,篩選文中信息并討論作者是如何論證的,完成表格。各小組呈現(xiàn)討論結果,全班交流。(多媒體展示,表格略。)

          9、學生齊讀最后一段,提問:想一想這段的5句話分別回答了什么問題。

          明確:

         、傥覀兙烤箲斣鯓訉Υ幕z產(chǎn)?

         、谀脕碇髴斣鯓訁^(qū)別對待?

         、壅_對待文化遺產(chǎn)有什么積極作用?

         、芤幚砗梦幕z產(chǎn)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輰嵭小澳脕碇髁x”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

          10、總結點撥,全文結構(多媒體展示)如下:

          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嚴重后果,提出拿來主義的觀點。(先破后立)

          第二部分(第8~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做法,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chǎn)問題上的錯誤傾向。(先破后立)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于創(chuàng)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四、閱讀與理解——鑒賞論證藝術

          1、提問:盡管全文是在闡明對待文化遺產(chǎn)批判繼承的正確態(tài)度,包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但并沒有枯燥地講述理論,全文寫得輕松活潑,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這樣的效果呢?歸納文章在說理的時候運用的論證方法并體會運用這種方法的好處。學生分小組研讀課文,談感受,自由發(fā)言。然后各小組推薦人選發(fā)言,全班交流。

          教師點撥啟發(fā):如果將第8段內容改寫為“對待文化遺產(chǎn),我們要‘拿來’!害怕繼承、拒絕借鑒是逃避主義,盲目排斥、全盤否定是虛無主義,完全接受、全盤西化是投降主義,這些態(tài)度都是錯誤的”,和原文相比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多媒體展示)

          教師明確:比喻論證就是用比喻來說明道理。這種方法是用人們容易理解的、比較淺顯的事物或道理來證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奧的事物或道理。運用這種方法能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強作品的藝術性和感染力。第8段和第9段都形象地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

          同時,作者的目的是要闡明“拿來主義”的做法,但還分析了“孱頭”“昏蛋”“廢物”的表現(xiàn),這種將兩種性質截然相反的事物進行比較的論證方法叫對比論證。對比能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增強論證效果。

          第3段用尼采與“送去主義”者作比,尼采與“送去主義”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識的人,屬于同一類事物。用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從而闡明觀點的方法叫類比論證。

          本文的論證藝術總結如下:

         。1)類比論證(第3段)——用同類事物相比較。

         。2)比喻論證(8、9段)——用有相似點的事物打比方。

          (3)對比論證(8、9段)——用性質相反的事物作比較。

          2、學生活動:請組織語言,用比喻論證的方法來闡述“網(wǎng)絡不是毒”的觀點。五、閱讀與品味——鑒賞語言特點

          教師示范賞析一個語言運用的例子,然后請學生選取自己感覺最有意味的句子加以品味,說說這個句子的妙處。學生發(fā)言,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教師示例:“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捧”何其鄭重、恭敬,媚態(tài)可掬;幾張畫“一路的掛”,何其賣力,何其寒傖可笑!“發(fā)揚國光”,反語,諷刺賣國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丑態(tài)。

          教師小結:諷刺辛辣,妙趣橫生,詼諧中見譏諷,憎惡溢于言表,這就是魯迅先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展現(xiàn)。這樣強烈的感染力,來源于魯迅先生對國家民族的赤心熱腸,敏銳深刻的觀察和思考!罢摃r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通過跳脫的文字,我們看到的是魯迅先生爐火純青的藝術功力,更深刻地理解了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

          六、拓展與運用——文章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1、教師總結:偉人的偉大,在于他能夠通過煩瑣事物的表象揭示其深刻的本質,更在于他所揭示的這種本質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后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我們有幸擁有了一位犀利睿智的偉人,也得以留存這樣一篇至今仍覺得虎虎有生氣、充滿著科學價值與革命精神的指導性文章。回憶課堂開始我們比較的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和中國引進蘇聯(lián)戰(zhàn)斗機的事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魯迅先生“拿來主義”的精辟論斷對于解決現(xiàn)實問題有著怎樣的意義。處在高度開放、全球一體化、信息社會化的時代,作為承載著繼承與創(chuàng)造重任的青年人,更應懂得智慧地“拿來”。

          2、請從下面列舉的現(xiàn)實事例中任選一例,用300字的篇幅從“拿來主義”角度作一下分析。(多媒體展示)

          A.尼美舒利事件。

          B.于丹的簽售現(xiàn)場,反對者穿上“孔子很著急,莊子很生氣”的文化衫攪場。

          C.孔子學院開遍世界。

          D.中國人喜歡過“洋節(jié)”,“情人節(jié)”打敗“七夕節(jié)”,“圣誕節(jié)”火過“國慶節(jié)”。

          E.中國跳水隊、排球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一批教練到海外執(zhí)教。

          《拿來主義》教案 16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魯迅雜文語言犀利和幽默的特點;

          2.學習本文的比喻說理方法;

          3.理解魯迅提出的“拿來主義”的含義,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如何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問題;

          2.比喻的說理方法。

          三、教學課時:

          二節(jié)

          四、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拿來主義》是魯迅寫于1934年的雜文名篇,雖然距今已有七十年之久,但文中的思想于今仍然光芒四射。近幾年來高考作文中也多次考到有關文化遺產(chǎn),外來文化等內容,因此對我們高中生來說認真學習這篇文章來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等問題,意義重大。

         。ǘ⿲懽鞅尘埃

          《拿來主義》寫于1934年6月,正是國民黨反動政府在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根據(jù)地實行“圍剿”,同時在文化方面實行文化“圍剿”,奉行賣國主義政策,多種錯誤思想泛濫。其中有遺老遺少的封建復古主義;在醉心西方文化的“全盤西化”的奴化主張;在進步文藝工作者,左翼文藝隊伍中,對于要不要和怎樣繼承文化遺產(chǎn)問題,也存在思想混亂。針對這種現(xiàn)狀,魯迅寫了一系列文章,從創(chuàng)建民族新文化的高度,論述了如何正確外國文化,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本文是其中一篇。

         。ㄈ┱w感知:

          1.什么是“閉關主義”、“送去主義”?為什么在拿來主義之前要先說“閉關主義”“送去主義”?

          明確:“閉關主義”指的是清政府奉行的閉關自守政策!八腿ブ髁x”指的是賣國主義、投降主義,其實思想實質是一脈相承的,都是以文明古國自居,自夸自耀,但最終一味“送去”落得被凌辱,乞討下場。同時從反面論證實行“拿來主義”至為必要,非常迫切。

          2.“送來”和“拿來”區(qū)別何在?

          作者用列舉的方法指出了“送來”實質揭露帝國主義罪惡。所謂“送來”,是從經(jīng)濟到軍事到文化對中國的傾銷,侵略!澳脕怼眲t不然,是中國人根據(jù)自己需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送”與“拿”本質不同,內容全異。進一步確立本文的中心論點。

          3.作者用什么比喻來論述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問題?批判了哪些錯誤傾向,樹立什么樣正確態(tài)度?

          把文化遺產(chǎn)比作大宅子,錯誤傾向比作“孱頭”(逃跑主義)、“昏蛋”(“左”派幼稚。、“廢物”(投降主義)。正確態(tài)度去“拿來”,他占有,挑選!棒~翅”(精華)吃掉,“鴉片”(毒品)藥用治病,“煙燈煙槍”(舊形式)毀或展覽,“姨太太”(腐朽)走散。

          拿來主義態(tài)度是吸取精華,剔除糟粕。

          4.課文最后一段五句話,什么意思?

          明確:第一層(①②句)總結上文。

          第二層(③④⑤句)深入一層,指明“拿來主義”對于培養(yǎng)人民的素質,創(chuàng)造

          民族新文化的意義和實行“拿來主義”必備的膽識和品質。

          五句話是在上文論述基礎上的理論概括和深化。

         。ㄋ模┵p析,拓展:

          1.魯迅雜文之所以以形象生動、審理深刻,是因為他善用比喻說理的方法,請舉一例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以“大宅子”作為外來文化,這整體性比喻,以“孱頭”“魚翅”等作為局部比喻。生動貼切,而且寓理于形象之中,通俗易懂,讓人在思想上午到深刻的啟示,還獲得一種藝術上享受。

          2.魯迅雜文文筆犀利、幽默。善用反語,寓莊于諧!扒f”指談論的是嚴肅的.原則性問題,所持的態(tài)度是莊重的認真的;“諧”指語言和表現(xiàn)手法力求形象生動,詼諧幽默。

          請舉一二例來品味這種語言的特點:

          明確:例:“顯出一點進步”用的是反語,意思是活人代替古董,形式不同,但其實并沒什么進步。又如“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句中“豐富”、“大度”是說東西多而又慷慨大方,但用在這里卻具諷刺意味,因為這“豐富”是自詡的,“大度”也只是裝裝門面,自欺欺人的。

          3.魯迅先生這篇文章是針對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同學們,在改革開放的今天讀來是否過時,我們應如何辦?

          明確:仍來有現(xiàn)實意義,且十分重大。改革開放的今天,大量的外來文化蜂涌而入,經(jīng)典文化的衰落,城市建設的西化等種種現(xiàn)象,表明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的觀點至今都閃爍著耀亮光芒。

          五、作業(yè):

          小作文:根據(jù)交流討論,請你選一角度談談“拿來主義“在今天的觀實意義。(200字左右)

          《拿來主義》教案 17

          一、教材分析

          《拿來主義》是蘇教版第三冊第十八課的一篇精講課文,它也是《文明的對話》這一個單元的第四課。這個單元的文章講的是文化的發(fā)展必須堅持對話,屏棄偏見,增進交流,只有這樣,人類的文化才會共同繁榮發(fā)展。《拿來主義》是魯迅的雜文代表作之一,它告訴我們,文化的交流要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對待外來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篇文章是對前幾篇文章的拓展和延伸。

          二、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思路,結構和觀點

          2、體會文章幽默、犀利的語言風格

          3、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

          4、學習魯迅對待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讓學生了解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三、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重點:

          1、理解文章內容,領會拿來主義精神

          2、揣摩幽默犀利的語言,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難點:

          1、掌握比喻論證以及因果論證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運用因果論證和比喻論證

          四、重點、難點的突破關于重點、難點的突破,我打算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問題導學法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讓他們提出自己找到的問題,老師進行整和,找出有價值的和普遍有困難的問題,比如說:拿來主義的精神是什么?文中的孱頭、昏蛋、廢物指代什么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師生共同深入探究。

          2、小組討論法

          針對領會拿來主義精神和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這一重點,我采取小組討論法,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限時作業(yè),然后讓小組代表起來發(fā)言,使學生能在相互交流中迅速有效的解惑,把個人鉆研和小組切磋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群體教學中小組互助、優(yōu)勢互補的積極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歸納法

          針對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這一重點,我要求學生找出本文的論點論據(jù)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并讓他們思考議論文的學習方法,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頭概括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用具

          針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采用錄音機、教學磁帶來輔助教學。

          六、教學過程

         。ㄒ唬⿲耄何掖蛩銕ьI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魯迅的文章,如《社戲》、《祝福》等,詢問學生記憶中的魯迅是什么樣的?讓他們交流他們所搜集到的關于魯迅的資料,故事,既讓學生增長了知識,擴展了視野,有訓練了學生動手的能力。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放教學磁帶,讓學生聽讀,有利于進入到課堂情景中,然后讓學生讀課文,對文章有整體感知,可以采用多形式讀書法,如:朗讀、默讀、速讀、跳讀等方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

          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使學生對課文從質疑到理解的過程清晰可見,如果我是老師,我一定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ㄈ┖献魈骄

          通過問題導學法,我們整合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針對掌握比喻論證和因果論證的.方法這一重點,我采取小組討論法,四人一組,共同探究,在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老師始終不告訴學生明確的答案,讓學生在讀書的基礎上展開討論,表面上看浪費了時間,實際上恰恰是在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針對揣摩幽默犀利的語言,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我采用小老師授課法,通過小老師授課的方式,讓學生以主人公的心態(tài)自主學習,疏通字義、字音,鍛煉膽量和口語表達能力,并養(yǎng)成注意傾聽,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ㄋ模┩卣褂柧

          1、尋找與課文有關的名言警句

          2、寫一篇讀后感

          這兩項訓練,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將課內外閱讀結合起來,是"大語文觀"的體現(xiàn),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

         。ㄎ澹┱n堂小結

          在教學課程結束之前,我會讓學生談一下這節(jié)課的收獲,讓他對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回顧,鞏固新學到的知識。

          七、作業(yè)

          將課后的思考與練習做完

          《拿來主義》教案 18

          一、教學目標

         。ㄒ唬⿲W習本文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把深奧的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論證藝術;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

          (二)學習本文,認清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批判地繼承,并能運用正確的觀點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二、難點、重點分析

         。ㄒ唬┍疚牡慕Y構是如何劃分的?

          分析: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義”,樹立自己的觀點。

          (1)(1~2段)揭露“送去主義”媚外求寵,自欺欺人的可恥行徑,提出“拿來”的主張。

         。2)(3~5段)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進一步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3)(6~7段)指出“送去主義”產(chǎn)生的另一危害,明確提出本文論點。

          第二部分(8~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具體內容。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全文,并提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條件,以及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一文主要是針對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問題批判了錯誤態(tài)度,闡述了正確主張,下面幾個句子,是否只談文化遺產(chǎn)問題?

         。1)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

          (2)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3)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

          分析:第(2)句是在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行徑。

          第(1)句只要看下文“別的且不說”,“單是學藝的東西”就可以明白“什么都是”主要指“學藝”之外的情況,聯(lián)系寫作背景,不難理解這是在憤怒痛斥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行徑。

          第(3)句較難理解,作者用“摩登”一詞揭示出當時“送去主義”的盛行。如此盛行,自然不止于“學藝”方面的事情。選用“摩登”一詞能啟發(fā)讀者廣泛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起到了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賣國行徑的作用。

          (三)本文論證藝術有什么特點?

          分析:盡管本文中心思想應當包含四個要點,但最核心的問題還是闡明對待文化遺產(chǎn)批判繼承的正確態(tài)度。全文包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但并沒有枯燥地講述理論,全文寫得輕松活潑,很有趣味。

          本文的論證特點就是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比喻論證就是用比喻來說明道理。這種方法是用人們容易理解的、比較淺顯的事物或道理來證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奧的事物或道理。運用這種方法能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強作品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四)魯迅在解釋什么是“送去主義”時,所舉的三件事如何理解?

          分析:在這一段里,魯迅先用“別的且不說罷”一句,撇開國民黨反動政府政治、經(jīng)濟、軍事上的賣國行徑,然后用“單是學藝上的東西”一句,帶出三件事。這三件事是用來證明“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沒有人……說道:拿來”的。對送古董到巴黎展覽,魯迅說了句“不知后事如何”,未加評論;對到西歐舉行中國畫展,魯迅只是諷刺國民黨反動政府鼓吹的“發(fā)揚國光”;對梅蘭芳到蘇聯(lián)演出,魯迅只是斥責“催進‘象征主義’”的胡說。所以,對展覽和演出本身以及有關的人,似不宜亂戴賣國主義帽子。

          我們的子孫,“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賣國的結果是使我們的子孫后代無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翱念^賀喜”、“討”等詞語畫出所處的地位與神態(tài),描繪出了可悲的亡國奴景況!皻埜渲恕、“獎賞”等詞感情色彩濃烈,深刻揭露帝國主義榨取中國人民脂膏的吸血本質和惡劣伎倆,寓強烈的憤怒于幽默諷刺之中。

          在論述國民黨反動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嚴重后果時,作者未直說,而是先用反語諷刺;“送出去”明明是壞,說“不算壞事情”,以敵人自我解嘲的話鞭撻敵人;“豐富”、“大度”不過是“送去主義”者掩蓋媚外賣國實質的遁詞。接著,與尼采自詡為太陽作比較,一針見血指出“只是給與,不想取得”是發(fā)了瘋,吹噓“中國地大物博,開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義”者,勢必使中國國勢日弱,文化貧乏,最后完全淪為殖民地。最后,舉開掘地下的煤礦為例引出“送去主義”的嚴重后果,既深刻論述了“送去主義”的危害,又辛辣地嘲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奴才相。筆法曲折,解剖入木三分。

          三、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榻B文章背景。

          要點:

          ①清朝政府實行“閉關主義”,其結果是落后挨打;鴉片戰(zhàn)爭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軍閥奉行賣國政策即“送去主義”;國民黨反動政府繼承他們的衣缽,政治上投靠帝國主義,經(jīng)濟上以至文化上繼續(xù)實行“送去主義”。

         、诋敃r在文化工作者中間,在對待外國文化問題上,存在兩種錯誤認識,概括起來,就是“全盤否定”和“全盤西化”。

         、坩槍@些錯誤認識,魯迅寫了這篇文章,提出了“拿來主義”的口號,闡明了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

          (二)指導學生復讀課文。先提出問題,再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然后組織討論。通過閱讀與討論,使學生初步掌握課文的基本內容與結構。

          問題:

          ①課文的第5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②簡要說說:前面4段講的什么問題?后面5段講的什么問題?

          提示:

          ①第5段是過渡段!拔以谶@里……否則太不‘摩登’了”一句,小結前文;“我只想鼓吹……‘拿來主義’”一句,開啟下文,引出文章的中心議題。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拿來主義》教案 19

          教學目標:

          1、領會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

          2、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3、學習形象化說理的方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學習課文1——7段

          教學步驟:

          多媒體展示排除法解題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問題1:如果一個題有若干個選項,而要證明其中某項正確,那么只要找出依據(jù),否定其它所有的選項就行了——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焖匍喿x《拿來主義》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選項”一一找出來。

          明確:①閉關主義 ②送去主義 ③聽憑送來 ④自己來拿。

          問題2:那么,什么是“閉關主義”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明確:“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就是“閉關主義”。作者用“給槍炮打破了大門”“又碰了一串釘子”予以否定。

          問題3:“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 ,作者這樣說有依據(jù)嗎?

          明確: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lián)去,以催進‘象征主義’”。

          問題4:這是例證法。那么是怎樣否定“送去主義”的呢?

          明確::通過與尼采的類比,作者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我們的子孫“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也就是必淪為乞丐。

          問題5:“送來”的都是些什么東西?

          明確:送來的“先有英國的,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

          問題6:這種“送來”的本質是什么呢?

          明確:傾銷商品和文化侵略。

          問題7:模仿多媒體展示的排除法,歸納1——7段的論證思路。

          明確:或閉關主義,或送去主義,或聽憑送來,或自己來拿

          閉關主義,實行不通

          送去主義,淪為乞丐

          聽憑送來,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來拿

          問題8:1——7段論證的是什么問題?

          明確:論證為什么要“拿來”。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學習課文8——9段

          教學步驟:

         。ㄒ唬﹩栴}1:8——9段論證“怎樣‘拿來’”。其中,“大宅子”比喻什么?對待“大宅子”的態(tài)度和方法,文章擺出了哪幾種?

          明確:⑴“大宅子”比喻外國文化遺產(chǎn)。⑵對待“大宅子”的態(tài)度和方法有:①孱頭徘徊不敢走進門 ②昏蛋放一把火燒光 ③廢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來主義占有,挑選

          問題2:聯(lián)系“大宅子”這個比喻,說說前三種態(tài)度和方法究竟分別是什么意思。

          明確:前三種態(tài)度和方法的意思分別是:懦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借鑒的逃避主義;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崇洋、主張“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

          問題3: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動貼切的比喻,對“拿來主義占有,挑選”的態(tài)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闡述。用平實的語言,該怎么表達?

          明確:有害無益的(即“魚翅”),要“拿來”,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處的(即“”),要吸取、使用它有用處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煙燈”“煙槍”和“姨太太”),原則上加以“毀滅”(只留少許送博物館)。

          問題4:拿來主義究竟怎么“占有,挑選”?根據(jù)上面的分析,用精練的語言加以概括。

          明確: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即批判地繼承。這種態(tài)度和方法同樣適合于本國的文化遺產(chǎn)。

          問題5:模仿歸納1——7段論證思路的方法,歸納8——9段的論證思路。

          明確:或逃避主義,或虛無主義,或投降主義,或批判繼承

          逃避主義是孱頭

          虛無主義是昏蛋

          投降主義更是廢物

          所以,對文化遺產(chǎn)要批判地繼承

         。ǘ┚毩暎

          話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要求: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談談你對上述話題的看法。

          排除法,實際上是形式邏輯中的選言證明,即通過選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而間接證明論題的方法。這種證明的步驟是:將論證的論題作為有關問題全部可能成立的幾種假定之一,即作為選言推理前提的一個選言肢,然后找出依據(jù),否定除論題以外的其它選言肢,從而確定論題的真實性。這樣分析《拿來主義》的論證思路,應該說是一種創(chuàng)新。但限于學生的知識基礎,我在教學中換了個學生熟悉的說法,從而使問題變得比較簡單、容易,而善于化繁為簡、變難為易,無疑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

          《拿來主義》教案 20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運用比喻,通過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來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的寫法,《拿來主義》。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論的方法,領會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來論 證論點的寫作特色。

          3.理解如何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弄清什么是“拿來主義”。

          2.難點: 認識“閉關主義”、“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

          三、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 一 課 時

          預習思考題:

          1.本文議論的核心是什么? 通過什么材料來闡述論點的?

          2.找出本文運用的比喻論證,理解比喻論證的作用。

          3.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傾向是什么? 怎樣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

          4.什么叫“拿來主義”? 為什么對文化遺產(chǎn)必須采取“拿來”的態(tài)度呢?

          引言:

          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同學們可能看過一些。如: 《三國演義》、《水滸傳》、唐宋詩詞、明清筆記小說、《西廂記》、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戰(zhàn)爭與和平》、巴爾扎克的《高老頭》、雨果的《悲慘世界》……,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拿來主義》》。古代的和外國的一些文化遺產(chǎn),我們在接觸的時候,應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才是正確的呢? 學習魯迅的《拿來主義》從中可以受到啟發(fā),得到教益。

          解題:

          本文選自《魯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雜文》(“且介”讀作“租界”,因為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筑路的區(qū)域,這個地區(qū)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有很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對帝國主義十分憎恨,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扒医橥ぁ睒嗣鬟@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統(tǒng)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現(xiàn)實。)

          “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創(chuàng)造的詞語。什么叫“拿來主義”呢? 為什么對文化遺產(chǎn)必須采取“拿來”的態(tài)度呢? 這就是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問題。

          本文寫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熬拧ひ话恕笔伦冎螅毡镜蹏髁x把魔爪伸向華北,反動統(tǒng)治集團越來越依附英美帝國主義,肆無忌憚地出賣民族利益,討好帝國主義,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方面奉行一條徹頭徹尾的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肆意踐踏我國領土主權,瘋狂掠奪我國經(jīng)濟資源外,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反動政府和帝國主義互相勾結,一個“送去”,一個“送來”,中國面臨著“殖民地化”的'嚴重危機。

          長期以來,由于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國主義不斷輸入、槍炮、香粉、電影及各種小東西進行軍事、經(jīng)濟、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們對于外來的東西“發(fā)生了恐怖”,產(chǎn)生了一種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確對待外國的東西。當時上海《文學》月刊正在討論如何對待“文學遺產(chǎn)”問題,在討論中存在著“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兩種錯誤傾向。魯迅感到,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動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嚴重危機,同時革命內部在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上存在著相當混亂的觀點。針對這些情況,魯迅寫了《拿來主義》一文,揭露了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和反動派的賣國罪行,闡明了無產(chǎn)階級正確中外文化遺產(chǎn)的基本觀點。

        【《拿來主義》教案】相關文章:

        拿來主義教案01-05

        《拿來主義》教案03-12

        拿來主義教案04-02

        《拿來主義》教案優(yōu)秀02-28

        拿來主義教案優(yōu)秀05-25

        拿來主義教案五篇12-21

        拿來主義教案4篇12-28

        《拿來主義》的教案(精選12篇)11-22

        《拿來主義》教案(精選20篇)03-2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