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在山的那邊》的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在山的那邊》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上冊語文《在山的那邊》的教案1
1、整體設計思路
學生課前自主掌握了字音字形;以作者的一段傳奇故事作為導入,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讓學生抓住記敘的六要素,并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能有重點地復述故事;在學生學法上力求做到討論—合作—探究模式,盡量將課堂交給學生,發(fā)揮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去主動學習,重視通過相關詞語表現(xiàn)作者心理活動,問題設計盡量做到由淺入深;多次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以自由發(fā)言、小組討論、全班總結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對文章主旨進行梳理,對人物進行多角度的探討,教師盡量不給出標準答案,而是能引導學生去理解去思考。作業(yè)設計有梯度,有深淺,既夯實了基礎,也又鍛煉寫作能力,寫真情實感的作文,還把課堂教學延伸至家庭中,真正理解“正視困難—分解苦難—逐一解決—克服苦難”這一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而很好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2、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學習這一單元在語文知識及能力方面,要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來。在學習方法方面,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抓住關鍵句等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從而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情感方面,要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看起來表面淺顯,實則意義深遠,是對學生進行積極的人生觀教育的好教材,而且寫出的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事,易于引發(fā)學生的心靈體驗,引起共鳴。這對于一個剛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同學來說,無論是在學習、生活上,還是在人生目標的定位上都具有指導意義。
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和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可以通過自己閱讀這篇課文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讓他們從生活經歷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別是借助語文學習的經驗去觀照自己的實際生活,還有很大的困難。另外,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在家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長輩嬌慣的比較多,孩子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很少顧及父母、親人及其他同伴的感受,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教育功能,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育情境,鍛煉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形成換位思考的品質。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與文本對話,較完整地復述故事情節(jié),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2、訓練學生品析文章精美詞句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課文。
2、與文中人物對話,換位思考揣摩人物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與作者對話,多角度獲得人生啟迪,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正確面對困難;
4、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揣摩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探討文章主題思想。
教學難點:將“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運用到生活實際中。
5、教學過程設計
。ê航虒W方法、技術手段和教學媒體應用等)
一、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1945年1月,正是二戰(zhàn)期間。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他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xiàn)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xiàn)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能夠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啟示。
設計意圖:旨在通過故事的開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一種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二、復述情節(jié),整體感知
1、復述導航
根據(jù)記敘要素講述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時間: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
地點:美國費城。
人物:“我”和五個小伙伴、父親。
事件起因:因為玩彈子游戲玩厭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樣來玩。
事件經過和結果(思路點撥):猶豫不決——爬上石架——陷入險境——心驚肉跳——父親鼓勵——有了信心——信心大增——成功脫險。
一句話歸納主要內容:我和小伙伴去爬懸崖,中途被棄遇險,內心恐懼萬分,后來經過父親的指點,擺脫困境的故事。
2、指名學生面對全班復述,師生共同評價。
設計意圖: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為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作好鋪墊;既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訓練,又可以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
三、研讀文本,感悟主旨
1、閱讀文本,思考并研討以下問題:
、僬n文為什么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為標題?
、凇拔摇睆闹蝎@得了“永遠忘不了的經驗”,這“經驗”指的是什么?
③為什么“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茉谌松缆飞,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⑤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2、歸納小結: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
設計意圖:七年級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強,故老師的“導”顯得猶為重要。問題的設置,利于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從而把握教學重點。
四、多角度閱讀,評價文中人物
1、“我”的角度。
、贋槭裁础拔摇泵髅髦雷约后w弱、膽怯,也記得母親的訓誡,還要去冒險爬懸崖呢?
、谖恼聫哪男┓矫婷鑼憽拔摇碧幱陔U境時的狼狽和恐懼心理,有何作用?
、邸拔摇泵撾U過程中有哪些變化?
④文章兩次寫到“我”哭,原因一樣嗎?
2、“父親”的角度。
①父親怎樣教“我”脫險?
②為什么父親不上去抱“我”下來?不怕“我”失足摔下來嗎?
、廴绻悄赣H來的話,她又會怎樣做?怎樣評價父親?
3、“四個小伙伴”、“杰利”的角度。
①你贊成四個小伙伴的做法嗎?
、诮芾俏艺嬲呐笥褑?
4、寫法探究的角度。
、傥闹袑懫渌』锇榈谋憩F(xiàn)有什么作用?
、谡页鑫闹械沫h(huán)境描寫,說說它的作用。
設計意圖:有利于把握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多角度獲得人生啟迪。
五、拓展延伸,深入思考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小伙伴,將怎么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3、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學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啟示呢?
設計意圖:理解“我”在攀爬懸崖的過程中悟出的道理,將課文的精神實質內化為學生自身的品質,讓他們受到啟發(fā)和教益,從而突破本文教學難點。
六、結束語
一個人在旅途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師送學生一首詩──《旅程》:
意志倒下的時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葉蕭瑟
晚來風急
無論走向何方
都會有無數(shù)雙眼睛跟隨著你
從別人那里
我們認識了自己
垂下頭顱
只是為了讓思想揚起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設計意圖:這首詩緊扣課題,富有哲理性。全班學生齊讀這首小詩結束本節(jié)課,一方面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另一方面希望達到情感熏陶的作用。
七、布置作業(yè)
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么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有什么經驗教訓?寫一個片段或一篇短文。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的終點是寫作,這樣的一個作業(yè)正是為了實現(xiàn)讀與寫的結合,同時也是對鏈接生活,直面困難的一個延伸,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八、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美)
“我”:化解困難,認真對待,贏得勝利
父母親:不能溺愛,科學訓導,使之成長
杰利:要患難與共,不離不棄
四個孩子:要滿懷愛心,關心同伴
設計意圖: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6、教學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定、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過程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機智、學生課堂行為、師生情感及問題互動、教學成效等方面。
評價方法:量表評價法
七年級上冊語文《在山的那邊》的教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癡想、隱秘、誘惑、喧騰”等詞語。
2、了解詩歌常識與象征手法。
二、能力目標
1、領會詩中“山”與“!钡乃囆g形象蘊含的意味,培養(yǎng)欣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標
1、感悟詩歌表達的信念和哲理,學習詩人對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啟迪。
【教學重點】
1、理解詩中“山”與“!碧N含的意味和感情。
2、體會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教學難點】
1、體會詩歌語言凝練,意味雋永的特色。
【教學方法】
1、誦讀法。詩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達一種信念、一個哲理,意象壯闊,詩意跌宕。通過反復誦讀,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練形象的語言。
2、聯(lián)想想像法。用于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詩中“山”與“!睂,形成強有力的沖突,波瀾迭起,顯現(xiàn)出情感的起落。關于“山”與“!,特別是“無數(shù)座山”的象征意義的理解,要調動生活經驗,激活思維,以求深層探究。
3、討論點撥法。用于對詩歌意蘊的分析。
【教學準備】
導學案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么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么啟示呢?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檢查學生的學案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區(qū)的武當山下,是當代詩人、詩歌評論家!对谏降哪沁叀菲鹪从谧髡咄甑纳罱洑v,他童年時一直沒走出山里的世界,童年的山區(qū)生活是封閉的、壓抑的,而作者偏偏又是一個善于幻想、對外界充滿強烈好奇心的少年。這種獨特的'體驗,成了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
三、檢查字詞、掃通障礙:
凝成、誘惑、隱秘、喧騰、癡想、一瞬間
教師強調:扎下,不讀zā應該讀zhā,讓學生動手查詞典,多音字。
字典是我們學習語言的最好的老師,大家一定要養(yǎng)成勤的好習慣。下面請大家把生字齊讀一遍。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范讀(2)各自練習朗讀(3)領讀(4)齊讀
五、小組合作,學習探究
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讀,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同學們讀的感情不夠,關鍵還是對詩的內容的理解不夠。下面我們就先來一起看看這首詩的內容。請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在山的那邊是什么?“山”和“!钡暮x是什么?
2、全詩為什么分為二節(jié)?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4、你最喜歡哪一句詩,說說理由;蛴心木湓姴焕斫,劃下來一起探討
六、小組展示,教師指點
參考:1、山的那邊是海。大海象征理想、信念。群山象征重重困難。爬山象征堅持不懈奮斗。象征是一種表現(xiàn)手法,是用具體的事物表現(xiàn)某種特殊意義,是一種藝術符號的運用。
2、第一節(jié)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第二節(jié)詩,寫了我長大后。
第一節(jié)詩寫的“山”和“!本褪乾F(xiàn)實中“山”和“!,第二節(jié)詩中的“山”象征了困難,“!毕笳髁诵拍。
第一節(jié)詩,寫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節(jié)詩,寫了我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
3、要達到理想的境界,就要歷盡千辛萬苦,只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堅持奮斗,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理想。
4、可能有以下問題
(1)“隱秘的想望”指什么?為什么說“隱秘”?
王家新創(chuàng)作談中說:“詩的開頭兩句,正是我‘小時候’的真實寫照。我想,幾乎在每個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有一些‘隱秘的想望’,而詩中的這種對‘山那邊’的遙望和幻想,構成了我小時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來,它還隱秘地影響到我的一生!弊髡咝r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愿望并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秘”。
。2)怎樣理解“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鐵青著臉”是擬人手法。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是“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里怪我癡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我常伏在窗口癡想”中“癡想”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癡想”原意是發(fā)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4)“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xiàn)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5)“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指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媽媽是由我的癡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并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
。6)“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么意思?
詩人確信遠方有!硐胧强梢詫崿F(xiàn)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干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七、總結與提升
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shù)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小組討論交流幾分鐘,讓學生圍繞詩歌內涵,談自己的經歷與體驗,更深入理解本文主旨。)
教師寄語:沒有遠大的理想就沒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艱難曲折的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正如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最后讓我們再一次用我們的心靈齊誦最后幾句詩,讓好詩伴你們健康成長。
七年級上冊語文《在山的那邊》的教案3
知識目標:
朗讀全詩,感悟詩中的詩句的深刻含義。理解“山”和“!彼N含的意思,聯(lián)系生活,進一步理解思想感情,感悟人生。
能力目標:
反復朗讀,品味語言,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
相信理想可以實現(xiàn),要為之不懈奮斗。
教學重點:
順暢地朗讀這首詩,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焙汀吧健彼N含的深刻意義。
教學方式:
朗讀,討論分析,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重點是朗讀全詩,整體感知課文,初步學會如何朗讀、齊讀,討論第1節(jié)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情分析:人教版新課程改革教材,各個單元以專題形式出現(xiàn),第一單元專題:怎樣面對人生的困難與不幸。對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詩的第一節(jié),詩人以孩子的口吻敘述,容易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2、導語設計1: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古老悠久,充滿魅力的首都北京,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入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由同學的回答,導入新課:同學們的想法和詩人王家新小時候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根據(jù)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二頁第一課《在山的那邊》。
導語設計2:同學們回憶以下,你的童年有過怎樣的幻想?導入新課。
3、作者簡介和題解:王家新,1957年出生在湖北省山區(qū)———武當山下,一直到1978年讀大學才走出大山。1982年畢業(yè),到師專任教。后來為更高的追求,又在1992年到英國,1994年回國到北京教育學院任教。本詩是作者“小時候”的真實寫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利用工具書,、詞典解決字詞(投影)
提出齊讀課文的要求。
癡想chī隱秘yǐn鐵青tiě凝成níng誘惑yu喧騰xuān扎下zhā漫濕màn一瞬shùn間
3、學生自己讀課文,讀出語氣,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
提出朗讀課文的要求。(如何讀出語氣和感情)
同學回答,互相補充。
第1節(jié)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的想望和困惑,現(xiàn)實中“山”和“!;
第2節(jié)詩,寫了我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山”和“!笔抢硐胫械木辰。
三、朗讀、分析第1節(jié)
1、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
2、投影出示下列問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
。1)這一節(jié)寫作者什么時候的事?
。2)“我”想了些什么?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3)為什么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同學們通過想象思考)
。4)這里“山”與“海”分別指什么?
討論明確:(1)童年時。(2)山外世界,爬到山頂看海,沒看見海,看到“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我”哭著回來了。(3)“我”沒看見大海,看見的依然是山,非常沮喪、失望,看到山也好像“鐵青著臉”嘲笑“我”。擬人手法。(4)現(xiàn)實中的山,也是一種阻礙他們想實現(xiàn)的實際生活的世界。大海,一個想象中世界。
四、作業(yè):讀一讀寫一寫每個詞一行,每行5遍。
第2課時:
重點是討論第2節(jié)詩,感知全詩內容,感悟人生。
教學過程:
一、字詞擂臺賽,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略
二、朗讀第2節(jié),思考、分析:
1、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
2、投影下列問題,分組討論:
。1)這一節(jié)中的“山”與“海”又指什么?
(2)指名朗讀“因為我聽到還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你怎樣理解這些詩句?
(3)指名朗讀“在山的那邊,是海嗎?……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你對這些詩句如何理解?
討論明確:(1)“山”重重艱難險阻,“!崩硐刖辰纾ā坝眯拍钅傻暮!币竭_理想境界,必須歷盡千辛萬苦,有堅定信念,百折不撓。(2)作者相信理想是可以實現(xiàn)的,渴望理想的實現(xiàn)。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蕩,鼓舞“我”不懈地奮斗,滋潤著心靈;充實而有活力,給“我”鼓舞,令“我”激動?莞桑簩硐氲目释。(3)相信人生存在著一種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過無數(shù)座山后,終會攀上這樣一個頂峰,相信在歷盡磨難后,那最終的“海”終會照亮我們的眼睛。
三、聯(lián)系生活,感悟人生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圍繞:要不怕困難,才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
2、詩人的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的呢?
引導學生理解:詩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
3、小組合作學習: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或者你最喜歡的一句,說明理由。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互相交流。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能發(fā)現(xiàn)美,能發(fā)現(xiàn)問題。
引導、點撥:
。1)、“鐵青著臉”這句詩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望見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喪極了。
(2)、怎么看出“我”是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終于”這個詞可見爬上山頂費了很大力氣,花了不少時間。這正是詩的語言特點: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詩人主觀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备袀臅r候,看見美麗的花也像在流淚一樣。
。3)你能讀出這種感情么?
“媽媽,那個海呢?”(師故意帶著怨恨的'口吻朗讀)主要是疑惑不解,因為媽媽一般不會欺騙自己的孩子,“我”沒看到海就很疑惑又很失望的問媽媽。在這里主要是失敗之后仍不灰心,繼續(xù)尋找、追求。你用這種心情把這句詩讀一下。
(4)難點:“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么會下深根?
點撥:“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后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梢,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他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讀時,應該怎么讀?
那么,在朗讀時,應該怎么讀?全班齊讀,體會讀法!帮h”和“扎”都作重音處理。
“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shù)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5)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么樣?從這句詩你得到什么啟示?
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不要企圖一舉成功,要能承受住失敗和挫折,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6)為什么說“枯干的心靈”?
說明要實現(xiàn)理想必須經歷失敗,“我”對理想的非?释。只有理想能滋潤“我”的心靈,使“我”的心靈不再枯干,而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的翻過無數(shù)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戰(zhàn)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边@句詩很有人生哲理,當理想實現(xiàn)的時候,人們是多么興奮、驚喜啊!可見,遇到困難時,理想能激勵我們戰(zhàn)勝困難。
4、寫作特點:1、運用象征手法,意象壯闊,意蘊豐富。2、詩歌語言凝練,含義深刻。
四、在深入理解了詩的內涵的;A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延伸與拓展:
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shù)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同學自由暢談。
六、結束語:
沒有遠大的理想就沒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艱難曲折的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正如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沒有信心?好,那就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克服重重困難,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七、布置作業(yè):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八、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薄硐刖辰
象征
“山”——重重艱難險阻
教學反思:在進行內容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1、如何拿書,2、齊讀的要求即如何讀出語氣和感情,3、齊讀的要求,4、學生分組討論的要求。
“導”、“引”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注重朗讀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讀的內化要求,并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學生從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語感,F(xiàn)代教學媒體進一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力圖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七年級上冊語文《在山的那邊》的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語文《在山的那邊》的教案設計10-09
七年級上冊《在山的那邊》教案09-05
在山的那邊的語文教案02-18
語文教案:《在山的那邊》02-23
在山的那邊的語文教案08-25
在山的那邊語文教案09-05
語文教案:在山的那邊11-01
在山的那邊的語文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