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這土地
一、教學內容:
1、學習朗讀
2、體味情感
3、詩歌比較
二、課型與課時
朗讀課,賞析課,課時一節(jié)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lián)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戀。著名詩人艾青就眼含熱淚寫了一首對祖國母親的深情贊歌——《我愛這土地》。今天,讓我們—起來感受它。
二)、穿插一:背景資料介紹
艾青出生于1910年,浙江金華人。他生長在農村,自幼為貧苦農婦哺養(yǎng),對農民有著兒子般的深情。長大后的曲折經(jīng)歷、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長為—個革命者。他的早期詩作多詛咒黑暗,調子沉重憂郁,但對生活充滿希望與憧憬。
《我愛這土地》寫于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三)、活動一:深情地朗讀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1、聽朗讀錄音,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和感情基調。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初讀理解詩歌內容)
3、小聲跟讀課文錄音。(要求:用沉郁悲壯的調子來讀,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4、齊讀課文。
四)、活動二:細膩地體味
初讀詩歌我們知道作者把自己比作一只鳥,借助鳥的歌唱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那么這只鳥歌唱的內容有哪些呢?請同學們幫老師找找看。(土地、河流、風、黎明)
請同學們試著用以下格式為詩中意象作旁批
我從“xx”這個意象中感受到詩人表面雖是寫,實際上是在寫。
例:我從“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個意象中感受到詩人表面雖是寫土地,實際上是在寫正受著日本侵略軍無恥欺凌和折磨的祖國。
四、板書:
土地——象征國家對祖國的熱愛
河流——象征人民對人民的贊揚
風——象征斗爭對侵略軍的痛恨
黎明——象征前景對未來的憧憬
最后兩句詩——直接抒情
五、教師小結:
全詩巧妙地通過多種意象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愛國之情,從而激勵著當時中國人民抵抗侵略者的斗志。
齊讀全詩(朗讀目標:讀出深沉、激昂、悲壯之情)
五、活動三:詩歌的比較《中國的土地》和課文《我愛這土地》
背景介紹:劉湛秋(1935~),安徽人。讀中學時開始發(fā)表詩作,現(xiàn)為中國作協(xié)會員,曾任《詩刊》副主編。這首詩寫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中國人民正從文革的噩夢中醒來,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鼓舞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中國的土地
劉湛秋
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
埋藏著黃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鵑花姹紫嫣紅
激流的三峽傳來神女的嘆息
冬天從凍土層到綠色的椰子林
薔薇色的海浪撫愛著沙粒
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
黃皮膚、黑頭發(fā)是那樣的美麗
敦厚的性格像微風下的湖水
頑強勇敢又如長江一瀉千里
掛霜的葡萄下躍動著歡樂
堅硬的核里已綻開復興的契機
自由讀兩至三遍——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比較這兩首詩在內容和感情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1、內容上:相同點都是寫的中國的土地。
不同點:《我愛這土地》主要是寫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社會現(xiàn)狀;而《中國的土地》主要是寫改革開放以后的新時代中國欣欣向榮的景象。
2、感情上:相同點都是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不同點:《我愛這土地》中除了表達愛國之情外,還表達了對侵略者的痛恨、對革命者的贊揚等情感。《中國的土地》中更側重于對祖國和人民的贊美。
六、作業(yè):
古往今來表達愛國之情的詩歌有很多,請同學們從七至九年級的古詩詞中找出表達愛國之情的詩句,標出作者和出處,寫在積累本上。
【我愛這土地】相關文章:
《我愛這土地》艾青12-24
《我愛這土地》艾青11-05
《我愛這土地》說課稿11-13
我愛這土地說課稿07-16
《我愛這土地》的說課稿06-08
《我愛這土地》的詩歌精選05-10
我愛這土地說課稿04-30
我愛這土地詩歌06-22
我愛這土地經(jīng)典詩歌06-23
《我愛這土地》說課稿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