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論語》教案

        時間:2022-09-13 16:41:26 教案 我要投稿

        《論語》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教案

        《論語》教案1

          一、活動目的

          以《論語》為代表的國學文化博大精深,學習貴在持之以恒,需要我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領全體師生去誦讀、去欣賞、去感悟,積極主動地從中吸取豐富的養料,提高我們的學識修養,改進我們的思想道德,為繼承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三育并舉,全面育人”辦學思想,結合學!罢b經典”系列讀活動,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活動,增強青少年一代的民族認同感,樹立民族自信心,振奮民族精神,不斷提高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三、活動目標

          1、總目標:“與圣賢為友,砥礪品學;與經典同行,奠基人生”。

          通過誦讀《論語》等國學經典內容和賞析活動,對學生進行文學、思想的積累和熏陶。所謂積累,即積累豐厚文化底蘊,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所謂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學會做人,為終身發展奠基。

          2、階段目標:

          在誦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加深理解,開展與生活實際聯系和理解,進行感悟、辯論。

          具體目標:

          小學低段:識論語,明禮儀。

          小學中段:讀論語,長智慧。

          小學高段:品論語,學做人。

          四、活動要求

          1、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規律,加強《論語》教學的針對性和規范性,把傳統文化價值觀和學生的精神、人生發展需求結合起來,編寫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真正使國學的精髓融入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使學生既吸納鮮活的時代精神,又傳承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2、采用指導閱讀,聽讀、跟讀、共讀、背誦、表演、比賽等多種形式,以生活化、活動化、故事化、體驗化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性,使《論語》誦讀逐步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3、扎實開展《論語》經典誦讀競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陶冶情操,汲取精神營養,既學文化,又學做人,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全面提升人文素養。

          4、整合學科教學活動,進行“國學經典”學科滲透;挖掘生活中的《論語》教育因素,與實踐活動、傳統節日、班團隊活動結合;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和資源,使課堂教學和課外誦讀相結合,從而切實有效提高《論語》教與學的質量。

          五、組織領導

          成立國學經典(《論語》)誦讀活動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安排、組織與指導。

          組 長:韓xx

          副組長:劉 x

          成 員:高x 周xx

          六、活動安排

         。ㄒ唬┱n時設置及師資配備

          1、將一節地方課設置成論語教學課,每周1課時。

          2、利用午自習的時間,由教師指導學生練習硬筆書法,書寫《論語內容內容。每周書寫兩次,每次不少于10分鐘。

          3、每周一、三、五的早讀進行10分鐘的論語誦讀。

          4、語文教師為《論語》課教師.

         。ǘ┙虒W內容;

          一至三年級學習校本課程《走進論語》

          四至六年級學習校本課程《感悟論語》

          (三)學習方式:

          1、集中誦讀 :分全文誦讀、選讀、精讀(講讀)和背誦。

          2、課堂講解與誦讀指導。

          3、學生自學

         。1)、鼓動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加強經典的朗讀和背誦。

          (2)、鼓勵學生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游覽三孔等的名勝古跡,增廣見聞,陶冶情操。

         。3)、指導學生利用網絡閱讀傳統文化相關資料,了解孔子及《論語》。

          (4)、鼓勵學生選學自己感興趣的琴棋書畫等文化載體和藝術技能,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ㄋ模┍荣愓乖u

          1、舉辦全校性的國學經典(《論語》)誦讀比賽。

          時間:每學期一次。

          形式:誦讀比賽、情境劇表演、詩歌吟唱、講文化名人故事、國學知識競答等。

          2、每學年舉行一次全校性的國學經典(《論語》)學習成果展評。

          展評形式包括書法比賽(含硬筆和毛筆)、讀后感、手抄報、專題板報等。

          3、每學年舉辦一次“《論語》進課堂教學聽評課”。

         。ㄎ澹z測評價

          教務處對論語內容的背誦默寫進行定期的檢查評分。

          (六)編研校本教材

          組織全體語文教師,編寫經典誦讀校本課程《走進論語》和《感悟論語》。

          xx年12月

        《論語》教案2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作家、作品簡介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 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F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 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仁”即“愛人”。

          三、初讀掃除語言障礙

          人不知而不慍(yùn)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 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1.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四、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前六則

          第一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 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時:按時; 說:愉快、高興; 朋:志同道合 的人; 知:了解; 慍:發怒、生氣;

          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第二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三:多次; 省:反省; 為:替、幫; 謀考慮事情; 忠:盡心竭力;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習:溫習。

          第三則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6)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矩。

          第四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故:學過的知識;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可:可以; 以憑借; 為:做。

          第五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

          第六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1)食,一瓢飲,在陋巷(2),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3)。賢哉回也!(《雍也》)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 握重點字詞。

          (1)簞:音dān,古代盛飯用的竹器。 (2)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

          (3)樂:樂于學。

          2 .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簞干糧,一瓢涼水,居住在簡陋的巷子里,換了別人一定不堪忍受這種貧困憂苦的生活,但是顏回 啊,從來不知因此而改變自己好學樂善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3、朗讀、背誦。

          第七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知:懂得 、了解; 好:喜歡; 樂:以……為樂。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第八---十二則 子曰:“飯疏食(1)飲水,曲肱(2)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第九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第十則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第十一則 子曰:三軍①可奪帥也,匹夫②不可奪志也” (《子罕》)

          第十二則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博:廣也。 篤:厚也。 志有兩種解釋:一,志同識,記憶在心;二,志向。在此,基于取其后者。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子夏說:“一個人心有遠大理想就要有豐富的知識,要多多提出疑問,多多深入思考。對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過多的干擾,“仁”就在這當中了!

          3.朗讀、背誦。

          四、分類整理歸納

          1.成語: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博學篤志、飯蔬飲水

          2.十二則中,哪些語句是講學習方法?哪些語句是講學習態度?哪些語句是講個人修養?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修養: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

          【作業布置】

          1.學習、背誦第九至第十二則

          2.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教后小結】

        《論語》教案3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精粹。它恰似一座連接圣人與我們的心靈之橋,通過它,我們仿佛穿越千年,置身于孔圣人門下,聆聽其循循善誘、孜孜不倦的教誨,完成一場滌蕩心靈的精神洗禮,從而領會為人處世的道理,感悟生命的大智慧。

          |二十四|

          子曰:“齊一變,至于①魯;魯一變,至于道!

          【注釋】

         、僦劣冢哼_到。

          【譯文】

          孔子說:“齊國(的政治制度和教育)一有改變,就達到了魯國的水平;魯國(的政治制度和教育)一有改變,就達到先王的仁義之道了!

          【解讀】

          孔子這段話對齊魯兩國的政治、社會的歷史和現實作了評論,并提出了“道”的觀念。此處所講的“道”是天下的最高原則。在春秋時期,齊國的經濟發展較快,而且實行了一些改革,成為當時最富強的諸侯國。與齊國相比,魯國經濟的發展比較緩慢,但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筑保存得比較完備。所以孔子說,齊國改變就達到了魯國的樣子,而魯國再一改變,就達到了先王之道。這反映了孔子對周禮的無限崇尚之情。

          孔子認為,“道”是治國安邦的最高原則,在這方面,齊國應效法魯國,魯國則應該效法先王之道。

         。澹

          子曰:“觚①不觚,觚哉!觚哉!”

          【注釋】

          ①觚( gū):古代盛酒的器具。原是上圓下方,帶棱角形狀的。后來改成為圓形不帶棱角的,因此孔子才認為觚不像觚了?鬃舆@句話是影射當時的很多事物都名不副實。

          【譯文】

          孔子說:“觚不像觚,這還是觚嗎!這還是觚嗎!”

          【解讀】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孔子看到一個酒杯與原來叫作“觚”的酒器已經不同了,但是人們依然叫它“觚”。對此,孔子表示出了自己的不滿。他覺得既然東西已經名不副實了,只是徒有虛名,應該趕緊給它正名,使其名實相符才是。在這里,孔子借助“觚不觚”感嘆,諷刺當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社會現實。

          社會是由許許多多的機構和家庭組成,而機構和家庭又是由一個個的人組成,無論是在社會上、組織里還是在家庭中,每個人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在社會上,或為商人,或為農民,或為服務人員;在組織里,或是領導,或是下屬,或是職員;在家庭里,或是做父親,或做妻子,或為人子女。不論你身處哪里,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這個角色會對每個人提出相應的要求,社會上也會對每個角色有著穩定看法和預期。只有每個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個社會才會穩定,并在穩定中發展。

          如若不然,社會就會混亂。假如國君沒有國君的樣子,也不做國君該做的事情;臣子既不了解自己的職位,也不去管理本該自己負責的業務,那么整個政治秩序就會陷入混論,政治活動也無法推行。社會也是一樣,如果做生意的不講誠信,坑蒙拐騙;做農民的不務耕作,任由土地荒蕪,社會也將陷于混亂;家庭也不例外,如果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這個家庭也就不成其家庭。由此可見,每個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何等重要。

          在扮演自己的社會角色時,人們通常會犯的錯誤有兩種,一是沒有盡職盡責,尸位素餐不作為;二是干那些不該自己干的事,錯亂角色胡作為。譬如明神宗朱翊鈞,身為天子竟然27年不上朝,典型的不作為。很多官員,其職責要求他用手中的權力為民眾辦事,減少社會沖突和交易成本,但他們卻利用職權,貪贓枉法,魚肉百姓,這樣的官員就是不顧自己的職責胡亂作為。在當今社會,角色錯亂的現象極為嚴重。譬如一些本該教書育人的大學教授和維護社會良知的專家學者,卻利欲熏心,嘩眾取寵謀求私利。更有甚者,有些人可恥地出賣自己的良知,甘當利益集團的吹鼓手或哈巴狗,故意扭曲正常的社會價值觀,嚴重敗壞社會道德,對社會發展造成阻礙。

          國家要進步,經濟要發展,前提是社會的穩定。這個穩定,客觀上需要每個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我們意識不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不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地職業者,也無法對社會作貢獻。

          I二十六|

          宰我問曰:“仁者①,雖告之曰,‘井有仁焉!鋸闹?”子曰:“何為其然②也?君子可逝③也,不可陷④也;可欺也,不可罔⑤也。”

          【注釋】

         、偃收撸河腥实碌娜。②何為其然:何為,即為何,為什么。其然,這樣。③逝:去,往。④陷:陷入,陷進。⑤罔:愚弄。

          【譯文】

          宰我問孔子說:“有仁德的人,就是告訴他,‘有一個仁人掉進井中了!遣皇菚氯ツ?”孔子說:“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君子可以讓他想辦法去救人,但不能被陷于井中;可以被欺騙,但不能被愚弄。”

          【解讀】

          因白天睡覺而受到孔子批評的宰我,向孔子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一個有仁德的人,如果別人告訴他井里掉下一位仁人,他是不是會跟著跳下去呢?孔子沒有正面地回答。他認為君子會想方設法救助落難的人,但不會陷自己于危險境地。然后批評宰我問的問題不道德,說君子可以被人用正當的理由欺騙,但不可以被愚弄。

        《論語》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3.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3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 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論( )語 不亦說( )乎 人不知而不慍( ) 三省( )吾身

          傳( )不習乎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

          誨女( )知之乎 不知為( )不知 是知( )也 弘( )毅

          松柏之后凋( )也 其。 )乎

          2.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示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積累通假字:

         。1)不亦說(yuè)乎(“說”同“悅”,愉快。)

          (2)誨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ì)也。(“知”通“智”,聰明。)

          4.解釋加點詞語:

          時習 不亦說乎 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

          不信 傳不習 溫故 學而不思則罔

          殆 誨女 是知 弘毅

          后凋 其恕乎

          5. 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作品及孔子。

          6.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韻味。結合注釋試著翻譯。思考本文內容

          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除此之外,你還有哪些地方沒有弄懂?還有什么問題?也一

          并寫在下面。

          二.指導學習研討

          1.導入(由預習.導學導入 ),簡介作者有關知識(學生答,師做適當補充)。

          簡介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⑴范讀、自讀、領讀、齊讀,要求用普通話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韻味。在讀中

          領悟文意、在讀中積累詞匯、在讀中質疑思辨、在讀中陶冶性情。

          ⑵結合注釋理解課文。

         、亲x后討論:

          ★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3.研讀課文,探究問題。

          在了解了作者的思想后,你對這篇文言文的內容、語句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共7頁,當前第1頁1234567

          請列出,我們共同解決(生提問或師引導學生提問,培養其主動探究的習慣,

          生答或師點撥,培養其合作學習能力)。

          示例:⑴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圃趯W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撬砂赜惺裁礃拥钠沸?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仍鯓涌创凹核挥,勿施于人”。

         、蓮摹墩撜Z十則》中,選取你最喜愛的一則,談談你的理解或感受。

          小結:《論語》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國古代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

          們今天初步了解到關于《論語》的思想內涵,但這種學習是不夠的,一方面,我們

          要將它作為指導自己實際行動的一種航標,另一方面,我們要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

          多掌握一些文言文知識,來更好的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

          己的情操。

          4回讀課文,根據你的理解,選擇你最欣賞的一則讀一讀,要求讀準語氣、節奏。

        《論語》教案5

          【教學目標及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

         。病⒈痴b、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培養勤學好問、永不滿足的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們同學們進入中小學學習已經七年了,關于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體會。我國古代的孔子是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語》這部儒家經典中,他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有不少是談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對同學們搞好學習,加強個人品德修養都有很大意義。現在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這篇課文。

          二、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W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有關資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三、教學新課

         。、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

          2、整體感知:

          ⑴教師范讀課文。

         、撇贾脤W生劃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語句。

         。场⒅攸c學習與訓練:

         、沤處煂W: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先仔細讀幾遍課文,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W生朗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幫助學生解決。)

          明確:

          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字詞:

          通假字:

          ①不亦說乎:通假字“說”,本字“悅”,愉快。

         、谟,誨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你。

          ③是知也:通假字“知”,本字“智”,聰明,智慧。

          多義詞:

         、俣罕眄樈雨P系,相當于“并且”等,如:“學而時習之”、“默而識之”、“溫故而知新”。

          表轉接關系,相當于“卻、但是”等,如“學而不思則罔”、“人不知而不慍”。

         、谝裕簯{借,如“何以謂之‘文’也”;用來,如“以思,無益”;因為,如“是以謂之‘文’也”

          多音多義字:

          論:論語樂:不亦樂乎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舍:不舍晝夜

          流傳至今的成語:

          溫故知新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谱x完課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語句有哪些?請給大家展示一下,并說明你喜歡的理由。

         。▽W生自由發言,教師幫助學生糾正學生理解不當的地方并適當點評。)

          明確:

         、僖泻玫膶W習態度:

          敏而好學──好學

          不恥下問──肯問,善問

          學而不厭──不滿足,不驕傲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謙虛誠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要不懂裝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

         、谝泻玫膶W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

          溫故而知新──總結復習,發現新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合

          默而識之──不斷積累

          以思,無益,不如學──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要珍惜時間──逝者如斯夫

         、蹖W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讓學生自由談。)

         、芘c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荨皽毓识隆睂τ谥笇覀兊膶W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4、結束語: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F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5、梳理、總結、擴展:

          《〈論語〉十則》是關于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論述,其中第四、六則是講學習態度,第二則、第三則講學習方法,第一則、第五則既講學習態度又講學習方法。

          四、布置作業

          聯系自己的實際,結合學習這篇文章,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啟發。

        《論語》教案6

          學習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

          學習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偎鸭Y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查閱工具書,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熠生輝,F在就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交流探究: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诎嗌辖涣鳎好總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三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態度、個人修養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個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8、10兩則主要闡述了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內容。

          合作探究:

          課文前五則

          ①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不知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根據對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三、“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拔崛杖∥嵘,為人謀而不忠乎!

         、诰x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

         、俦刈鳎骸把杏懪c練習”第一題。

          ②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課文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探究學習后五則:

         、偃嗬首x課文,教師正音。

          ②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郯嗌辖涣鳎攸c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從字面和深層含義兩個層面探究本句的含義。

          班內學生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現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論語》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國古代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今天初步了解到關于《論語》的思想內涵,但這種學習是不夠的,一方面,我們要將它作為指導自己實際行動的一種航標,另一方面,我們要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多掌握一些文言文知識,來更好的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拓展延伸: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死而后已、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師

          背誦課文

          鞏固練習: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課后記:學習本文必須要求嚴格,須能通背全書,原因有二:一是古代典籍里常引用這本書里的話;二是:通過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成語感。

        《論語》教案7

          一、學情分析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升入初中后第二次學習文言文。七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主動能力,善于思考并且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是文言文的學習對他們來說會顯得枯燥無趣,甚至感到反感和恐懼,學習興趣較低。教學時要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去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消除反感、恐懼的心理,逐步喜愛閱讀文言文。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打好扎實基礎,從而為今后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語文常識

         。1)了解孔子的生平簡介。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

          2.語言:

          (1)理解并積累重要的詞語。

         。2)理解并翻譯文中重要的詞句。

          3.閱讀:

          反復誦讀,背誦前六章。

          4.價值觀:

          理解本文的表達效果,聯系生活實際,端正人生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并掌握《論語》相關文學常識

          2.積累重要的文言詞句;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言文。

          3.理解《論語》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和現實意義,體會其中的“為學之道”,使學生學有所用,在今后的學習中端正態度,改進方法。

          四、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朗讀、品讀和誦讀,品味文章語言,理解文章的主旨。

          2.合作探究法。鼓勵學生借助課文注釋,并通過查字典、參考其他資料等方法,自主閱讀,在合作中探究并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論語》相關文學常識。

          2.反復誦讀,背誦前六章。

          3.結合關鍵詞語理解句意、文意,提高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4.聯系生活實際,端正人生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二、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墩撜Z》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熠生輝。今天就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來走進其中的一部分,研讀《<論語>十二章》。(板書標題)

          (二)問題探討1:文學常識

          《論語》作為儒家經典,其內容和影響的相關文學常識需要掌握。

          【要點】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在實現政治理想的過程中屢屢受挫,最終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者七十二人。孔子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學習態度,為后人所稱道。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它以語錄體、對話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ㄈ﹩栴}探討2:誦讀入境

          理解文言,首先要讀準文言。配合音樂,讀準字音和節奏,讀出古文韻味。

          【要點】

          1.結合注釋,自學前六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

          2.將文中經常出現的詞語及自己無法理解的詞語標注出來并提出。(通過板書或投影展示出來)

          提示:

          (1)“乎”“矣”“哉”“也”“夫”均為語氣詞!昂酢,一般在問句結尾,或反問、或疑問,根據上下文而定!耙印薄霸铡薄耙病辈环g,“也”的用法與《詠雪》一課中“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不同!把伞庇袝r也可以作為語氣詞,它的用法則不同,在書上已經有解釋了。

          (2)“之”與“下車引之”的“之”用法一樣,都是代詞,所代內容根據文本而定!皩W而時習之(代學習的內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學問和事業)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優點),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點)”。

          (3)“而”“其”在文中出現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釋,需要我們根據上下文含義而定,這個字出現的較多,因此我們放在文中解釋。

          (4)圈出三類字:通假字,如“說”“有”。古今異義字,語義與用法與今天有所區別的字,如“傳”“故”“新”“樂”“飯”以及需要我們重點理解的字。

         。ㄋ模﹩栴}探究3:結合注釋,疏通前六則文意

          【要點】

          1.子曰:“學而時習①之,不亦說②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③,不亦君子④乎?”(《學而》)

          注釋:①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復習。時,按時。②不亦說(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嗎?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問語氣。乎,語氣詞。說,通“悅”,愉快。③慍(yùn):生氣,發怒。⑥君子: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翻譯: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又按一定的時間去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到這里)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理解: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度,屬于個人修養。

          2.曾子曰:“吾日①三省②吾身:為③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④乎?傳⑤不習乎?”(《學而》)

          注釋:①日,每天。②三。▁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檢查,反省。③為,替。④信:誠信。⑤傳(chuán):傳授,老師傳授的知識。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學,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順⑤,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保ā稙檎罚

          注釋:①十有(yòu)五:指15歲!坝小蓖ā坝帧,古人在兩位數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常加“有”字。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惑:迷惑,疑惑。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認為天是世間萬物的主宰。⑤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通常的解釋是,能聽得進不同意見。⑥逾(yú):越過,超過。⑦矩(jú):法度。

          翻譯: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時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意見,到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卻不逾越規矩。

          理解: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漸提高的過程。他認為人的道德修養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在這個過程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4.子曰:“溫故而知新①,可以為師矣。”(《為政》)

          注釋:①溫故而知新: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翻譯: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學習方法)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①,思而不學則殆②!保ā稙檎罚

          注釋: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②殆(dài),疑惑。

          翻譯: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保▽W習方法)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①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②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注釋:①簞(dān),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②堪:忍受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個人修養)

          六、課時作業

          復習、背誦、默寫并翻譯前六章

          第二課時

          一、課時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背誦后六章。

          2.結合關鍵詞語理解句意、文意,提高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3.聯系生活實際,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二、教學過程及教學內容

         。ㄒ唬⿲胄抡n

          這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論語》第七到第十二章。

         。ǘ﹩栴}探討1:誦讀入境

          理解文言,首先要讀準文言。配合音樂,讀準字音和節奏,讀出古文韻味。

          【要點】

          1.結合注釋,自學后六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

          2.將文中經常出現的詞語及自己無法理解的詞語標注出來并提出。(通過板書或投影展示出來)

         。ㄈ﹩栴}探討2:結合注釋,疏通后六則文意

          【要點】

          7.子曰:“知①之②者不如好③之者,好之者不如樂④之者!保ā队阂病罚

          注釋:①知:懂得、了解②之:代詞,它,這里指學問和事業。

          ③好(hào):喜歡,愛好。④樂(lè):以…為樂趣。

          翻譯:孔子說:“懂得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理解:這里,孔子強調了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才會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8.子曰:“飯疏食飲水①,曲肱②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③我如浮云。”(《述而》)

          注釋:①飯疏食飲水:吃粗糧、喝冷水。飯,這里是吃飯的意思。古代漢語中,“水”指冷水,“湯”指熱水。②肱(gōng):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這里指胳膊。③于:對,對于。

          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理解: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①。擇其善者②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注釋: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②善者:好的方面,優點。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的缺點就要改正!保▽W習態度)

          10.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②。”(《子罕》)

          注釋:①川:河,河流。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逝,往、離去。斯,這,指河水。舍,舍棄。

          翻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軍①可奪帥也,匹夫②不可奪志也!保ā蹲雍薄罚

          注釋:①三軍:軍隊的通稱。古制,12500為一軍。②匹夫:平民中的男子,這里泛指平民百姓。

          翻譯: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卻也不可以奪去他的志氣!

          12.子夏曰:“博學而篤①志,切問而近思②,仁③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

          注釋:①篤(dǔ):堅定。②切問而近思: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情。③仁:仁德。

          翻譯: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并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并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ㄋ模﹩栴}探究3:梳理所學

          《論語》語言精警生動,充滿智慧,格言警句,美不勝收。十二章中,哪幾句是講學習方法?哪幾句是講學習態度?又有哪些語句是講個人修養?

          【要點】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修養: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ㄎ澹﹩栴}探究4:《論語》現實意義

          《<論語>十二章》中所蘊含了哪些深刻哲理和現實意義?對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能夠產生哪些影響?

          【要點】

          人格修養:永不松懈,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時刻關注身邊的人與事,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治學態度:善學善思,時時溫習舊知

          處世方法:堅守自己的信念,絕不因暴力或窮困或改變。

         。┱n時作業

          1.背誦《論語》十二章。

          2.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教案8

          教學目標

          1.有韻味地誦讀文言經典,積累名句,激發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

          2.通過教師講解、學生自悟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把握選言含義;通過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思考行孝與立德的相關問題,繼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偽存真、重義輕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選言含義。

          教學難點

          既能整體感知又能細致思考言論中的思想。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一年前,我們曾有幸結識孔子,體驗了學而時習、學而思之的學習境界和謀事而忠、交友而信的人格品性。今天,我們將再次捧讀《論語》,繼續聆聽圣賢的教誨。

          二、充分誦讀。

          1教師范讀。教師有滋有味地朗讀課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學生。

          2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復讀一句,強調字音,強調句讀,傳達文言語感。

          3學生放聲讀。教師要求學生爭取做到旁若無人,放聲讀書,讀出自己的風格。

          4學生個別朗讀。一名男同學和一名女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學生個人展示鍛煉,教師了解具體學情。

          5師生齊讀。讓教室傳出抑揚頓挫的瑯瑯書聲。

          三、默讀初解。

          1.給學生十分鐘時間,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默讀課文前四則。要求學生絕對安靜。

          2.提醒學生在筆記本上抄錄最感興趣的一則,記下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

          四、講解交流。

          1.學生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則,并帶領全體同學背誦這一則。

          2.學生提出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教師和其他同學解答。要求學生借助《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清除詞句理解障礙。

          3.教師提問,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

          (1)前四則談論了一個共同的話題,是孝道。同樣問孝,

          孔子給孟武伯和子游的回答為何各有不同?

          孔子對弟子提問的回答都是有針對性的,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和狀態給予不同的引導和教誨,正所謂因材施教。孟武伯是魯國世家孟孫氏的子弟,其父孟懿子曾按照其祖父的臨終囑托向孔子學禮,但有始無終。所以其父孟懿子在向孔子問孝時,孔子回答的是“無違”,暗指他不應違背父親的囑托。孟武伯行事錯亂,所以孔子教導他不要讓父母因身體疾病之外的事情為他操心。子游為人公正方明,但有些不拘小節,所以孔子教導他要注意表達對父母的恭敬孝順之心。

          (2)“父母在,不遠游”,孔子提出這一觀點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這種觀點在交通便捷、開放動態的現代社會應如何理解?

          孔子提出這一觀點是希望子女能夠盡量膝下承歡、床前盡孝,把行孝落實在日常的聽命侍奉上,關心父母的衣食冷暖,關注父母的健康狀況,能及時行孝。

          這種觀點在交通便捷、開放動態的現代社會依然可行。時代發展、科技進步使遠游和遲歸的必然聯系淡化了,子女即使遠游也可日行千里地返回,重要的是游子心中要裝著對父母的牽掛和惦念,經;丶遥⒈M可能多陪伴父母?粘怖先说拇罅砍霈F,正是因為太多的現代游子以“忙”為由,丟失了為人子女應有的孝心,使“意恐遲遲歸”的雙親飽嘗孤獨寂寞。所以,穿行于現代時空中的男女,仍然應該把“父

          母在,不遠游”記在心間。

          (3)守候的意義在于及時行孝,知年的意義則在于用心行孝。身為人子,會因何而喜?因何而懼?

          知道父母的年紀,壽高康寧,子女得以成歡膝下,是乃人生喜事,足以擺酒相賀,此為“喜”。但也要念及父母年紀增高,人生苦短,來日不多,時有不測之憂,因此而“懼”,所以身為人子更應珍惜光陰,盡心侍奉。

          (4)“百善孝為先”。《論語》中有很多談及“孝”的篇章,你能再舉幾例嗎?(借助幻燈,指導學生朗讀、理解、背誦。)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為政》)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為政》)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

          五、背誦感悟。

          1.學生背誦自己最喜歡的一則。

          2.全體同學隨發言同學齊誦這一則。

          六、課后作業。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按照課上摸索的解讀方式在課后獨立完成對后五則的解讀,選擇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讀書筆記,題目自擬。下節課交流。

          板書設計:

          行孝——唯疾之憂

          ——敬而養之

          ——游必有方

          ——知年喜懼

          第二課時

          不動筆墨不讀書。相信同學們都已經在讀書筆記中寫下了你的讀書思考,請你選擇自己讀書筆記中自認為最精彩的部分朗讀,可側重于詞句理解方面的收獲,也可側重于思想感悟方面的收獲。傾聽同學發言時,大家要注意隨時吸納,及時補充自己的不足。

          學生展示。

          1.學生分小組展示。

          2.教師及時點評,鼓勵學生形成個性理解,并提醒其他學生整理補充。

          教師補充。

          1.視學生展示情況而定。

          2.教師參照《教師教學用書》作如下準備:

          (1)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仁,是愛人。弟子問仁,孔子的回答各異?思簭投Y為仁,仁者樂山,仁者不憂,仁者必有勇……都是針對弟子的不同個性和狀態加以引導和教誨,使之接近真君子的品性。對仁的解說可以各異,但有一點被孔子反復強調,那就是“巧言令色”之下很難有仁的存在。只敢順情說好話,不敢說逆耳之言;只敢顯和顏悅色,不敢顯真實怒容;ㄑ郧烧Z、面貌偽善,這是生命的病態和假象,嚴重影響人與人之間的相知相愛。首先看到仁的反面,堅決地與之劃清界限,才能順暢地走向仁的中心。

          (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做伙伴!

          在追求仁德的道路上會很多困難,包括他人的誤解和自己的孤獨。當你遠離巧言令色的人時,容易產生“舉世皆濁我獨清”的無奈,此時要堅定地自我激勵:志同道合者并不

          遙遠。有德者立于世,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自然會有朋自遠方來;更何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不論能否歡聚暢談,有德者都不愁沒有精神知己相伴。

          (3)孔子所說的“義”和我們現在所說的“義”有何異同?

          孔子所說的“義”和我們現在所說的“義”都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和舉動,“見義勇為”“義不容辭”“義務勞動”中的“義”都是這個含義。但是,因為“舍生取義”“大義凜然”“大義滅親”“共產主義”等價值觀的滲透和影響,人們心中的“義”有約定俗成地縮小為“大義”的傾向,即重要的原則,如“民族大義”等。

          (4)如何理解孔子所說的“恕”的深刻含義?

          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笨梢娫诳鬃拥乃枷胫,恕很重要。什么是恕?孔子的定義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講,我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別人也不要把他的想法強加給我。恕很不容易做到。子貢說,“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孔子說,“賜也,非爾所及也”。恕是將心比心,古人拆字為解,“如心為恕”。我們要注意的是,孔子所謂恕,與現在的寬恕不同。今語寬恕,強調的是寬,從寬引申為原諒?鬃诱劦乃。袑Φ仍瓌t。

          (5)君子原指有官位者或權貴子弟!墩撜Z》中提到的君子是儒家的人格典型,指有理想、有原則、不斷進德修業、

          追求至圣境界的人。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紀的君子,應繼承什么?還應有哪些發展?

          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紀的君子,應繼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偽存真、重義輕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為人。除此而外,還應賦予君子以時代的新內涵,如應有強烈的家庭責任感、民族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積極面對人生的磨難和挑戰,善于接納新鮮事物和理念,在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把握機會、顯現才能,但也要懂得納悅自己。

          (6)《論語》中還有哪些關于“君子”的論述?(借助幻燈,指導學生朗讀、理解、背誦。)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

          子曰:君子不器。(《為政》)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為政》)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八佾》)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里仁》)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憲問》)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憲問》)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幼缘酪!(《憲問》)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衛靈公》)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靈公》)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衛靈公》)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靈公》)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靈公》)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

          知也。”(《衛靈公》)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陽貨》)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陽貨》)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陽貨》)

          誦讀感悟。

          1.學生放聲朗讀后五則。

          2.學生分別背誦后五則。

          3.全體背誦后五則。

          課后作業。

          1.默寫課文后五則。

          2.以小組為單位,堅持研讀《論語》,并搜集最新的有關《論語》的熱評。讀書課上交流。

        《論語》教案9

          一、教學目標:

         。、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二、教學重點:

         。薄⑼ㄟ^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三、教學難點:

          1、掌握“而”字的兩種基本用法,順接和轉接。

          2、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四、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人們常說四書五經,同學們知道“四書”指的是那四書嗎?對,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書中的《論語》。

         。ǘ┳髡呓榻B及寫作背景

          (1)解釋題目: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題目,什么是“論語”,請同學們看到課文的注解1,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什么呢?很好,把它畫出來。 “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罢撜Z”就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2)作者簡介

          好,我們現在來看一下作者:孔子,請同學們看到注解一,從這里我們又可以知道孔子的什么信息?很好,用筆畫出來。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與孟子并稱“孔孟”,其中,孔子被稱為“圣人”。

          (三)整體感知

          1、誦讀,全班朗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2、檢查作業(掃除語言障礙,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①讀音 :論( )語 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誨女知之乎() 是知()也 罔()殆( )而內自省( )也 默而識之( ) 何有于我哉( )

          “女”通②字詞的解釋(投影字詞與重要句子的翻譯) a.要學生概括這篇文章的通假字(“說”通“悅”(愉快)

          “汝”(你) “識”通“志”(記住))

          “知”通“智”(智慧)

          b.總結“而”的用法

          “而”字是個連詞,它的基本用法有兩種,順接和轉接。課文中哪些是表順接的,哪些是表轉接的?

          明確:表順接的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敏而好學、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表轉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慍、學而不思、思而不學、學而不厭。

         、壑匾渥拥姆g

         、苋牡姆g

         、堇首x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ㄋ模┚x品味

          1.課文里哪些話是談學習態度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

          明確:談學習態度的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

          談學習方法的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默而識之等。

          2.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明確: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3.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例1: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例2: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4.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

          子是怎么看的?

          明確:在新知與舊知的關系上,孔子認為“溫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溫故”“知新”的人才能當老師。這里,孔子強調的是“新知”,是那種開拓、創新的精神。

          在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而時習之”。學,指禮、樂、射、御四門課;習,指實習。學了知識要按時去實習,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行動上,在實踐中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學與思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習與思考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讀書而不通過自己的頭腦加以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憊。

          在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主張既學又問,不僅問知識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識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們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長、一得之見,就應該虛心向他們求教,不以為羞恥。

         。ㄎ澹┯懻摻涣

          1、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 2、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偨Y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ㄆ撸┎贾米鳂I:

          1.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讀書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2.背誦課文。

         。ò耍┌鍟

          《論語八則》

          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默而識之。

        《論語》教案10

          課 題: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教學目的:

          1、研讀課文,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2、通過學習孔孟的言行,了解他們的為人和境界,明確學習的目的、態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疏通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明確學習的目的、態度和方法

          教 法:

          讀析、質疑、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三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課文

          1、導語:

          在學習上要“溫故而知新”,還要不滿足,不厭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下一節內容。

          2、板書課題:學問之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二、初讀感知

          1、識記:默而識( )之 悱( ) 行( )彀( )

          2、初步感知:朗讀課文,疏通文義

          三、讀析、討論、質疑

          1、學生自讀,找出自己的疑點,以備討論交流

          2、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1)識:音zhì,記住的意思。

          (2)誨:教誨。

          (3)何有于我哉:對我有什么難呢?

          (4)束修:修,音xiū,干肉,又叫脯。束修就是十條干肉?鬃右笏膶W生,初次見面時要拿十余干肉作為學費。后來,就把學生送給老師的學費叫做“束修”。

          (5)憤:苦思冥想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樣子。

          (6)悱:想說又不能明確說出來的樣子。

          (7)隅:角落。

          (8)文:文獻、古籍等。

          (9)行:指德行,也指社會實踐方面的內容。

          (10)忠:盡己之謂忠,對人盡心竭力的意思。

          (11)信:以實之謂信。誠實的意思。

          (12)喟:音kuì,嘆息的樣子。

          (13)彌:更加,越發。

          (14)鉆:鉆研。

          (15)瞻:音zhān,視、看。

          (16)循循然善誘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誘,勸導,引導。

          (17)卓爾:高大、超群的樣子。

          (18)末由:末,無、沒有。由,途徑,路徑。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19)諸:“之乎”二字的合音。

          (20)兼人:好勇過人。

          3、學生概括各節主要內容,教師點撥明確。

         。24)孔子說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睂τ谖幕R和其他社會知識,人們應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盡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么,就應當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2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側面。這對中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于在今天,我們仍在宣傳他的這一教育學說。

          (26)孔子所說的這段話,表明了他誨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

          (27)在這里,他提出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從教學方面而言,他反對“填鴨式”、“滿堂灌”的作法。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對他們進行啟發、開導,這是符合教學基本規律的,而且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今天教學過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鑒。

          (29)本章主要講孔子教學的內容。當然,這僅是他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內容。孔子注重歷代古籍、文獻資料的學習,但僅有書本知識還不夠,還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所以,從《論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經常帶領他的學生周游列國,一方面向各國統治者進行游說,一方面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和才干。但書本知識和實踐活動仍不夠,還要養成忠、信的德行,即對待別人的忠心和與人交際的信實。概括起來講,就是書本知識,社會實踐和道德修養三個方面。

          (30)顏淵在本章里極力推崇自己的老師,把孔子的學問與道德說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還談到孔子對學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誘”則成為日后為人師者所遵循的原則之一。

          (31)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貫穿于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具體事例。在這里,他要自己的學生不要退縮,也不要過頭冒進,要進退適中。所以,對于同一個問題,孔子針對子路與冉求的不同情況作了不同回答。同時也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即因材施教。

          (33)孔子的教育對象、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他辦教育,反映了當時文化下移的現實,學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變,除了出身貴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階級、階層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種機會。他廣招門徒,不分種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受教育。所以,我們說,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開創了中國古代私學的先例,奠定了中國傳統教育的基本思想。

          (34)所謂‘學海無涯’!別人向自己討教,不得已而回答是必要的。如果喜歡隨意指點別人,就會自以為是,甚至產生自滿而不再進去、追求。這是阻礙我們自身發展的一大憂患!現在很多人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對別人的舉動、言論橫加指責。其實,不知道別人他們的舉動都是經過考慮的。這種立場上的區別由于出發點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行為是應該理解的。

          (35)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教師不能教,學生無法學,小至手工技巧,大至治國安邦,凡事都有法可依,有規矩可循

         。36)不屑而教的奧妙在于,我之所以不屑于教誨他,是讓他羞愧而奮發向上。因此,不屑于教誨只是不從正面講道理而已,是從反面激發他的自尊心

          四、練習鞏固

          1、掌握文中重點的字詞句

          2、翻譯第30、31段文字

          3、整理特殊句式

          五、積累與應用

          1、名句誦讀: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邸⒉粦嵅粏,不悱不發

          ④、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荨⑷酥荚诤脼槿藥

          六、教后感悟

        《論語》教案11

          教學目標:

          1、積累“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任重道遠”、“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語;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課文。

          2、翻譯十則名言警句,深入理解其。

          3、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提高思想品德修養。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是9月23日,再有5天就是一個“圣人”2562周年華誕。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有很多很多人去山東省曲阜fù市“朝圣”!這個圣人是誰呢?(ppt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今天我們在成都獅子山上,就不大可能跑到山東的孔子廟去拜祭,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第10課《<論語>十則》來紀念孔子誕辰2562年。(PPT2:“論語”。)學習該課的目標是(PPT3:“展標”。齊讀目標。)

          二、誦讀課文

          學生齊讀;正音。

          三、直譯、理解(弄清每一則談的主要是哪個方面。板: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以下隨機PPT4:“直譯理解”)

          第一、二則:抽生解釋紅色的字并直譯;抽生判斷每句談的各是哪個方面。

          第三則:抽生解釋、直譯后強調“可”“以”及省略的“之”。

          第四、五則:抽生解釋、直譯。強調學與思的關系和通假字“女”“知”

          第六、七則:抽生解釋、直譯。思考為什么把兩則合在一起解釋翻譯。

          第八則:抽生解釋、直譯。思考并回答前后三句的關系。理解“仁以為”。

          第九則:抽生解釋、直譯。啟發學生理解其深刻含義:處于亂世,君子能堅守道義,潔身自好。

          第十則:抽生解釋、直譯。啟發學生理解正面闡釋“推己及人,仁愛待人”與反面闡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自由朗讀

          1、把文中的成語找出來。

          2、把自己最喜歡的格言、警句背一背。

          五、分讀課文(男、女輪流,捕捉感受)

          六、分享感受(圍繞三方面)

          1、自己感受最深或收獲的是什么?

          2、自己過去做得不好的是什么,今后怎么辦?

          七、結束語:

          同學們,讓我們積累相關的成語、格言、警句,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并把它內化為我們的文化和修養,傳承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就是我們對孔子的紀念!

        《論語》教案12

          【教學目標】

          1. 讀準字音

          2. 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義

          3. 掌握文中出現的常用虛詞和實詞

          4. 引導學生閱讀、背誦《論語》的有關章節

          5. 對判斷句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

          【教學重點】

          1.孔子的思想

          2.仁的意思的解讀

          【教學難點】

          孔子言論中提出的加強人格修養方面的重要觀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走進文言寫就的歷史,與古人晤對一堂,孔子呈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在你的想象中,或許他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對他敬而遠之,也可能覺得他是封建禮教的源頭,對他加以批判。在你們印象中,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請學生回答,作大致的講評)

          二、寫作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為宋國貴族,后遷居魯國。少“貧且賤”,及長在魯曾任相禮(司儀)、委吏(管理糧倉)、乘田(管理畜養)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約年五十)任中都住⑺究埽蠆宦飴徹湊凈缸鈾肼扯苡撾饋⑺、陈、搏H⒊泄疾晃本茫樗烙諑場Tて誥弁澆慚В餃私慚У姆縉滌械蘢尤耍磽照?SPAN lang=EN-US>72人,被稱為“賢人”,子路、子貢都在72賢人之列?鬃铀篮,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6年?鬃邮侵袊鴼v史上創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教師,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兩千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F在,人們都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

          古文學家說他曾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雖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經典,可能曾作過某種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動,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學派,對后世有重大影響。他的學說以“仁”為核心,以“禮”為手段,“祖述堯舜,一文武”,在政治態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權勢者維持舊秩序的要求。通過自漢代董仲舒以來儒家的補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經過系統化,成為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治者奉為至圣先師。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是一位深有影響的人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其在人類文明史上的不朽貢獻,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介紹:孔子對于當時的“禮壞樂崩”的時代有深刻的感受,他自認為“斯文(即古代的禮樂典章制度)在我”,所以始終在為恢復理想中的社會秩序而奮斗,這就是孔子所行之“道”,孔子認為自己是“述而不作”——只是在紹述先代的禮樂典章制度,其實并非如此,在紹述的同時,他為舊的禮教制度找到了內在的情感依據,即“仁”,“仁”首先指示一種情感,即“愛人”,首先從父子、兄弟間的親情出發,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謂“忠恕之道”,由此達到人與人之間的普遍和諧?鬃訉τ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實現了仁,也就完成了完滿的自我人生。

          三、《論語》簡介

          儒家六藝:詩、書、禮、易、樂、春秋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樂后來失傳了)

          看課文注釋①,《論語》專門記錄孔子和一些孔子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纂集而成,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論語》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是封建時代人人必讀的書。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后,人們在他收藏的書里發現只有半部《論語》,故世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梢姟墩撜Z》的魅力之大,大家空余時可以翻看一下。

          四.課文講解

         。ㄒ唬┫日堃晃粚W生朗讀引言

         。ǘ┳寣W生照書下注解,標好字音,默讀課文,提醒注意句讀

          (三)全班朗讀 ,糾正字音和句讀。

         。ㄋ模┲v解

          第一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①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惡乎③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顛沛⑥必于是。”

          【注解】

          提問:每句話開頭的“子曰”中“子”指的是誰?

          回答:孔子

         、 處:置身,居住,引申為享有

         、 去:離開,這里指躲避

          ③ 惡乎:惡,疑問代詞,相當于“何”。乎,介詞,相當于“于”!皭汉酢毕喈斢凇坝诤巍,憑什么,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舉例:

         。1) 惟利是圖、惟命是從:是,賓語前置的標志詞,語序應為“惟圖利”、“惟從命”

          (2)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師說》),“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詞。

         、 違:離開

         、 造次:倉猝、匆忙

         、 顛沛:困頓挫折

          【譯文】

          孔子說:“富貴和顯貴,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會享有的。貧窮與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會躲避的。君子離開了仁德,憑什么成就他的名聲呢?君子沒有吃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德的,即使在倉猝匆忙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頓挫折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

          分析:第一則首先提出“富與貴”和“貧與賤”兩個對立的命題加以討論,前為人之所欲,后為人之所惡,這是按常情推出的常理,但是得出的兩個結論卻出人意料之外:“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個“道”就是儒家的思想核心——仁,下文就可作驗證,“君子去仁,惡乎其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笨鬃訌娬{寧可不要富貴,寧可安處貧困,但內心要守住“仁”作為一個君子,要想成名,怎么能離開“仁”呢,連吃一頓飯的時間也不能違背“仁”,即使在倉猝匆忙之間、困頓挫折之時,也要與仁德同在。

          第二則

          子曰:“賢哉,回也①!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②,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③。賢哉,回也!”

          【注解】

          ①賢哉,回也:賢德啊,顏回!回,顏回,字子淵,孔子最器重的一個學生。顏回家境非常貧困,他的身體狀況也很糟糕,29歲時頭發就全白了,視力連孔子也不如,32歲時就去世了 。

         、谝缓勈常黄帮,在陋巷:一竹籃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簞,盛飯的器具。陋巷,指簡陋的小巷子。

         、廴瞬豢捌鋺n,回也不改其樂:別人都受不了那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忍受。

          【譯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竹籃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居室里。別人都受不了那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分析:列舉了顏回安于貧困的事例,說明安貧樂道是賢士的標準。顏回的行為正應了安貧樂道這句話、時刻都處在與道合一的境界,時刻都很滿足快樂。

          舉例:

          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描繪了這么一個“五柳先生”(實際寫的是自己),他“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而“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 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第三則:

          子曰:飯①疏食②,飲水,曲肱而枕③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注解】

          ① 飯:動詞,吃

         、 疏食:粗糧

         、 枕:動詞,當枕頭用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涼水,睡覺的時候彎曲這胳膊當枕頭用,在這里邊也是有樂趣的,用不正當的方法得到的富裕和顯貴,在我看來如浮云一般!

          簡單的生活、日常的飲食、穿衣睡覺時刻都處在快樂之中,這正是得道君子的寫照。真正的君子不論生活的境遇有什么變化都能夠做到快樂自在。富貴的時候不會驕奢淫逸、忘記人生的志向,貧困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怨言,依然快樂自在。

          分析:前幾句也在談安貧樂道的事,重要的是后兩句,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里的“不義”就是不符合“仁”的標準,用不正確的方法得到的富與貴,在孔子看來,猶如浮云一般不屑一顧。

          舉例:陶淵明在《詠貧士》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戰國時有個齊人叫黔婁。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鐘,想聘他任宰相,他堅辭不受。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課堂討論:通過學習《〈激流〉總序》,我們知道要去征服生活,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擊、奮發,而孔子所崇尚的是“安貧樂道”的思想,兩者是否有矛盾的地方,該怎么理解呢?請談一下“安貧樂道”思想是否適應我們現今的社會。

          總結:前三則語錄所談的是怎樣對待富貴和貧賤的問題。你們讀過之后是怎么想的呢?

        《論語》教案13

          [創新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讀字詞;2、理解各則語錄;3、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二、教學思路

          板塊式教學思路,全課的教學主要分為三個板塊。

          三、創新意圖

          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

          四、教學過程

          第一個教學板塊:認讀課文。(15分鐘左右)

          1、同學們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

          2、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3、聽讀課文,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調。

          4、分“則”朗讀課文,每讀一則,都要求對應著“點讀”課文注釋。

          5、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說注釋,說譯文。

          6、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第二個教學板塊:析讀課文。(12分鐘左右)

          1、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

          2、同學們試作批注,概括每一則的內容大意。

          3、教師指導同學們運用“ 與學習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與學習習慣有關”,又如“‘不恥下問’與學習態度有關”等。

          4、教師指導同學們就課文中喜歡的成語或短語說話,要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第三個教學板塊:理讀課文。(20分鐘左右)

          老師下發印有“分類式學習筆記”的練習紙,請同學們根據紙上安排好了的類別整理課堂筆記(或者老師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學們在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類記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山東省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2、在“成語”類記下: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知新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

          3、在“名言警句”類記下:

         、儆糜趯W習態度: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厭敏而好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②用于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默而識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塾糜谒枷胄摒B:人不知而不慍三人行必有我師

         、苡糜谒枷敕椒ǎ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萦糜谌松形颍菏耪呷缢狗颍簧釙円

         、抻糜谌粘I睿河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

          4、“難句翻譯”類練習:

          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跍毓识,可以為師矣。

         、廴诵,必有我師焉。

         、苤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拗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下課之前,同座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分類式學習筆記”。

          [創意說明]

          此教學設計的亮點在于“分類式學習筆記”。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是在向傳統的做法挑戰:平時課堂上,學生花大量時間記錄的、知識零散的課堂筆記,包括對教師苦心設計的大量板書的筆記,在知識積累、能力培養、習慣養成和提高教學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立意高遠的課堂實踐活動。

          學生實踐活動的問題,是新大綱最為著重強調的內容之一。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薄爸匾晞撛O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這是在告訴我們,學生應在我們的語文課上進行充分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這一點,現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論語》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結合注釋理解文言語句,并熟讀成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2)、感受我國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理解《論語十則》的內容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評點、質疑法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自學內容

          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

          2、結合注釋和工具書,掃清本課的字詞障礙。

          3、熟讀文章,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劃出自己最難理解的地方。

          二、教學內容

          1、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活動形式:請一生講臺為大家介紹。

          2、初讀——讀準字音、停頓恰當

          指名學生朗讀,正音正字,指導語氣停頓

          活動形式:男女生擂臺賽。

          全班齊讀

          3、翻譯

         、偬釂栙|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大家一起交流解決。

         、诜g;顒有问剑豪夼_賽:由男生講解第一則大意,男生聽完補充,女生聽完質疑。

          4、整理文言知識:通假字;虛詞“而”的用法;成語。

          第二課時

          一、自學內容

          1、熟讀并背誦后五則,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思考哪些內容是探求知態度的,哪些內容是談學習方法的,哪些內容是談修身做人的。

          二、教學內容

          1、你認為哪些語句是談求知態度的,哪些是談學習方法的,哪些是談修身做人的?

          歸納明確。引導學生明確每則的道理。

          2、談感受。

          哪則對你啟發最大?請說說你的感受。

          3、明確整理的文言知識。

          背誦并默寫《論語十則》。

          教學反思:

          學生對擂臺賽的興趣比較大,在男女生分別朗讀比賽和翻譯比賽時,學生聽的特別認真專心,全班學生都認真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了。需要思考的是學生在談啟發時,仍然停留在翻譯層面,談不出更深的理解,也不知道如何結合學習生活實際。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仍是很窄,語言表達較弱。計劃利用自習時間給學生讀讀《于丹論語心得》。

          以上就是語文網小編分享的《論語》十則精品教案的全部內容,更多語文資料請到語文網。

        《論語》教案15

          學習目標:

          1、理解各則語錄,并會運用。

          2、背誦。

          教學設想:

          1、通過分讀、齊讀、默讀等幾個環節達到疏通文意的目標。

          2、通過互助自學解決疑難問題或重點問題達到進一步理解文意的目標。

          3、通過說話活動,重點掌握文中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的語句。

          4、熟記成誦。

          教學流程:

          讀——(用)說——背。

          創新意圖:

          突出學生實踐活動,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語:(2-3分鐘)

          同學們以前積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那好,我現在考考大家掌握得如何。我說出一個意義范圍,請你答出相應的名言警句,如“珍惜時間”、“勤奮”(學生搶答)?磥恚瑢W們積累了不少這方面的名言警句。今天,我選了一篇好文章,里面有好多名言警句?茨隳軓倪@篇文章中找到一些什么樣的名言警句。這篇文章就是《論語>十則》

          二、熟讀課文。

          1、大聲朗讀課文,把把握不準的字音標出來。

          2、聽錄音,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氣語調。

          3、檢查聽讀效果(一人一則,接龍讀),師生共同糾正。

          4、齊讀一遍全文。

          三、析讀課文。

          1、四人一組,自選“則”數(量力而行),結合課下注釋,力求了解大意,把有礙疏通文意或重點的字詞句標注出來,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做好標記,然后派代表提出,共同解決。(若提不出,投影準備好的重點字詞)

          2、每組派代表疏通文意,匯報學習成果,小組之間交流意見,教師隨機點撥。然后學生默記重要知識點。然后投影提問:(小組間競賽搶答)①做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基本條件是

         、趯W習強調獨立思考的是

         、坳U述學與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軓娬{求知態度的是

         、輳娬{做人要有骨氣的是

         、拊谂c人相處虛心求教時應持有的態度是

         、咛栒俅蠹覙淞ⅰ叭省钡睦硐氩橹畩^斗終生的是

         、嗳寮掖私游,處事之道的是

          3、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搞一個說話活動,學以致用。(板書)

          請你用“與學習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小組交流后,學生自由發言)。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

          “不恥下問與學習態度有關”等。

          總結:學生說出很多,略作總結,學習方法有哪些?學習態度有哪些?我們這一課又積累了許多有關學習方面的名言警句,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善于積累。

          4、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成語,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學生準備后,先組內交流,后暢所欲言)

          四、背誦喜歡的語句(越多越好)。

        【《論語》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論語 教案11-16

        論語選讀教案04-09

        《論語》教案范文07-11

        《論語》優秀教案12-23

        論語詳細教案11-27

        《論語》七則的教案08-25

        《論語》的教案參考09-05

        有關論語的教案08-06

        《論語》七則教案08-0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