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最新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2-02-23 10:59:12 教案 我要投稿

        最新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范文

        最新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范文1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2、在觀察、操作、比較和交流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師:在數學王國里住著許多可愛的圖形娃娃,他們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開心啦!(課件播放許多圖形在一起跳舞的場景)在這些圖形中,數角最可愛了,小朋友想認識它嗎?

          生:想!

          師:那我們今天就一起去認識圖形王國里的新朋友角,好嗎?

          揭示課題:認識角。

          [評析:新課伊始,通過學生喜愛的童話情境,開門見山地引入新課,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自主建構

          1、聯系生活實例感知角。

          課件出示教科書第68頁的情境圖。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幅圖,圖中哪些地方有角?請小朋友上來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師: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嗎?

          學生指角時,教給學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兩邊,再在角的兩邊之間畫弧線)。

          師:還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來指一指嗎?

          生2:正方形上有角。(邊說邊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張開的地方有角。(邊說邊指)

          生4:鐘面上有角。(邊說邊指)

          2、抽象出角的圖形。

          師:如果把這些角畫出來,是什么樣的圖形呢?請小朋友看屏幕。

          動畫演示,分別畫出剪刀、長方形紙片、鐘面上的角。

          師:(指畫出的角)像這樣的圖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們的身邊,請小朋友試著找一找在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

          組織交流,并讓學生指出課桌、數學書等物體面的角。

          [評析: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動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圖形,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角的表象。]

          3、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小朋友看老師畫一個角。(畫角,指角的一條邊)這條直直的線是角的一條邊,(指角的另一條邊)這條直直的線,是角的另一條邊,(指角的頂點)這里的一個點是角的頂點。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師:(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個角)這是三角尺上的一個角,你能分別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頂點,摸一摸角的兩條邊,說一說自己的感覺。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兩個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頂點,摸一摸角的兩條邊。

          學生操作。

          師:(指投影上的三個角)你能分別指出這里三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評析: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結論,教師沒有讓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而是以講解的方式告訴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隨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動,既鞏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又豐富了學生的感知,加深了對角的認識。]

          4、練一練。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師: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個圖形是角。

          師: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

          學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繼續完成后面三個圖形的判斷,并說明理由。

          5、感知角的大小。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個角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請大家根據需要自己選擇合適的材料想辦法做出一個角來。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做角的方法多。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師:請把你們做好的角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紹自己是怎樣做的。有用小棒擺的,有用直尺畫的,有用紙折的,有用硬紙條釘的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這么多的角。我們來看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兩根硬紙條做成的角,使角的兩條邊重合),請大家仔細觀察,說一說這個角在怎樣變化?(邊說邊旋轉角的一條邊,使角慢慢變大)

          生1:角的一條邊在動。

          生2:角在變大。

          師:再仔細觀察,說一說這個角在怎樣變化?(邊說邊旋轉角的一條邊,使角慢慢變小)

          生:角在變小。

          師:你能用兩根硬紙條做一個角,并像老師那樣,轉動角的一條邊使角變大或變小嗎?自己在下面試一試。

          學生按要求活動,教師巡視并作適當指導。

          師:(出示一個角)老師這里有一個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轉出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學生操作,教師注意指導)

          師:能轉出一個比老師的角小的角嗎?(學生操作)

          [評析:學生用兩根紙條做出了一個角,是教學過程中自動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敏銳地捕捉了這一資源,通過轉動角的一條邊使角變大或變小,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比較角的大小。

          課件出示教科書第69頁第二個例題。

          師:這里的四個鐘面,時針和分針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個角,哪個角最小嗎?

          生1:第一個鐘面上的角。

          生2:第三個鐘面上的角最小。

          師:你們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來了,剩下的兩個鐘面上的角哪一個角大呢?

          生1:第二個鐘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個鐘面上的角大。

          師:到底哪個角大呢?請小組內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樣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并參與小組的討論。

          師:你有辦法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嗎?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數鐘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兩個角重疊起來,看哪個角大。

          師:你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學生上臺演示,把兩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分別重疊起來,另一條邊分別在重疊的這條邊的同一方向。

          師:現在你知道哪個角大了嗎?

          生:第四個角比第二個角大。

          [評析:從通過觀察可以確定兩個角的大小,到通過觀察不能確定兩個角的大小,引起了學生認知結構的不平衡,促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反復實踐,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發展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了數學思考能力。]

          三、鞏固延伸

          1、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說一說每個圖形中各有幾個角,為什么第一個圖形中只有1個角。

          2、想想做做第3題。

          師:下面的圖形各是幾邊形?各有幾個角?請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在書上填空。

          師:比較填出的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1:四邊形有4個角,五邊形有5個角,六邊形有6個角。

          生2:是幾邊形,就有幾個角。

          師:是的,一個多邊形是幾邊形就有幾個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嗎?

          生: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

          師:八邊形呢?

          生:八邊形有8條邊、8個角。

          3、想想做做第5題。

          師:下面的角,哪個角,哪個角最小?

          生:第一個角,第二個角最小。

          師:你會比較第三個角和第四個角的大小嗎?

          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評析:練習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突出重點,既鞏固了對角的認識,又增強了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略)

        最新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范文2

          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39頁例1。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2、豐富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能積極參與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畫角。

          2、初步學會用尺畫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圖游戲

          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猜圖形的游戲,看看這個可能是什么圖形?(師出示圖形)

          預設:生:三角形。

          師追問: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教師再出示另一個圖形,露出其中一個角讓學生猜測。

          預設: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師追問:那我們是怎樣猜出這些圖形的?

          2、揭示課題

          師:原來小朋友是根據圖形上的角來猜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世界,去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合作交流,認識角

          (一)找角

          師:其實還有很多角藏在我們身邊的物體上噢,同學們,這是一所美麗的校園,你能從圖片的這些物體中找到角嗎?(出示課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二)感受角

          1、看!圖中那位老師手中的三角尺變到我手里來了,誰愿意到前面來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3個角)

          2、請你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尺,我們一起像剛才那樣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告訴給你的同桌聽!

          (交流學習)

          3、匯報:角的兩邊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三)觀察角

          1、剛剛圖片上的角老師把它們單獨拿出來,請你觀察這些角,然后跟你的同桌說一說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同桌交流角的特點

          3、角的各部分名稱:尖尖的部分我們叫它角的頂點,兩邊平平、直直的線我們叫它邊。

          4、小練習:判斷哪些是角。

          同學們我從數學王國里帶來幾個圖形,請同學們判斷一下,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學生匯報后,師提問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說出理由。

          (四)用活動角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觀察活動角

          老師出示教具活動角,請同學們觀察它是怎樣一點一點變大或變小的。

          動手操作:拿出手中的活動角,跟著老師一起操作,感受角逐漸變大或變小的過程。

          說一說,角在變大,角兩邊的開口也在逐漸怎么樣?所以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匯報:角兩邊的開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兩邊的開口越小,角就越小。

          2、跟同學互相比較角的大小

          比較時出現問題:有的同學角的兩邊有長有短。

          這時我們怎么知道誰的角大呢?

          學生討論: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開口大小有關,我們可以比一比,發現角兩邊的長短不影響比較。

          師追問: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有關系嗎?

          師小結:

          出示填空問題: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角兩邊的開口越大,角就( );角兩邊的開口越小,角就( )。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 )。

          (五)畫角

          我們了解的這么多有關角的知識,你們想不想把他們畫出來?

          1、師示范畫角。

          師:從一個點起,先向一個方向畫一條筆直的線,再向另一個方向畫一條筆直的線。

          2、課件展示。

          3、學生總結老師是怎樣畫的。

          4、學生嘗試活出不同角度和大小的角,

          三、鞏固練習:在生活中找角。

        最新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范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30頁至32頁。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長度單位,它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觀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米”不多,對長度單位缺乏明確的認識。教材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認一認、量一量、想一想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對測量長度的工具米尺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了解1米大致長度,從而初步建立1米長度的表象。教材還根據需要編排了一些讓學生實際測量物體長度的練習和估計長度的練習。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了解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會用米尺度量物體的長度,并培養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學準備:

          米尺、卷尺、1米長繩子、跳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米的認識”,(板書:米的'認識)猜一猜,“米的認識”我們會學些什么內容?你怎么會想到要學這個?

          學生可能出現回答:

          學習尺子;學習長度;米到底是什么;(當學生出現各種回答時,問為什么會想到學這個)(評價:猜想要有根據)

          2、師: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誰愿意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紹給大家?(學生介紹,教師補充,學生提到一種尺時,教師盡量出示實物)

          (1)長尺、三角尺:做作業 時可以用來劃線,可以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卷尺:測量比較長的距離

          (3)米尺:教師在黑板上劃線用,測量物體的長度

          3、師:哪些地方或什么時候要用到尺子?

          學生可能出現回答:

          劃線的時候;體檢時量身高時;跳遠比賽時;

          4、這么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處,這節課我們主要來研究“米尺”。

          二、介紹米尺

          1、(出示米尺實物)師:這是把米尺,請你仔細觀察,你觀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樣的?(學生個別回答)

          學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長長的,兩面有有線和數(都有些什么數啊?)。

          2、師:米尺上的線我們叫刻度線,米尺的兩面都有線和數,其中一面的數是從0到100的,很多尺子是從1到99,請同學們找到這一面,其實1的前面還有一個0,99的后面還有一個100(媒體出示尺的兩端),從0刻度線到100刻度線的距離就是1米。(板書:1米)

          3、介紹米:師:米是國際長度單位,它的單位符號是“m”。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并書空。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觀念

          1、感知1米的長度

          (1)師:每個同學手中有一根1米長的繩子,請你輕輕地拉起繩子的兩端(教師同時示范),這時你兩臂之間的距離是多少——1米。手臂不要動,輕輕地放掉繩子,看一看,你兩臂伸得多少開就是1米。

          (2)放下手臂,不依靠繩子,直接用手比劃出1米有多長,試試看,如果實在有困難就請繩子再幫你一次忙。

          (3)反饋:誰來告訴老師,1米有多長?(選一個學生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給他量一量(同組同學量)

          (4)小組合作,一個同學用手勢表示出1米,一個同學量

          (5)全班用手勢告訴老師:1米有多長。老師測量其中幾個同學。

          2、感知1米的高度

          (1)師:老師把米尺豎放,看一看,從老師的腳底到哪里是1米?

          (2)請你估計估計,如果在你們身上,1米可能會到哪里?

          (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從腳底到哪里是1米?(每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組從哪個學生開始)

          (4)反饋:誰來告訴老師,1米有多高?

          為什么1米到老師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個固定的長度,是一樣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會到不同的部位)

          3、閉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長、多高。

          4、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長,那么請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的?(黑板的寬,門寬……)看哪個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及時量,并講授量的方法。

          (量時0刻度線對準要量物體的一端,從0到100就正好是1米)

          四、小小估計員

          1、估計門的高度

          (1)先學生個別估

          師:下面我們做個游戲:小小估計員。請你能估計一下這扇門的高度,你覺得這門的高度大約是多少?把估計的結果寫在紙條上。

          學生個別估計。

          (2)驗證,教師大致測量,學生把測量結果填進表格。

          (3)估得這么準,你們是怎么估計的?

          (表揚估計得準的同學,估計有根有據)

          2、估計黑板的長度

          師:我們上課用的這塊黑板有多長呢,請你估一估。

          (1)學生自由估計,把估計結果寫在紙上。

          (2)驗證:

          A、估計得是不是準,量一下就知道,誰愿意上來量一下?

          B、一個人行不行,要不要請助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C、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并思考,測量長度是幾米的物體的時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要做個記號,然后從記號那里開始量)

          (除了用米尺量,還可以用什么尺來量?)

          3、先估計,后測量

          教室的長大約是(8 )米

          教室的寬大約是(6 )米

          講臺桌的高大約是( 1 )米

          跳繩長大約是(2 )米

          (1)估計:請你估一估這些物體的長度。

          (2)分小組測量,選一組測量教室的長,一組測量教室的寬,一組測量講臺的高,其余組測量跳繩的長,音樂開始時開始測量,音樂停止時停止,如果音樂停止前已經測量完的小組可以輕輕地去測量你想測量的物體的長度。

          (教師到組指導,特別是測量跳繩的一組,測量軟的物體時該注意什么。)

          五、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六、活動:

          1、從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大約要走幾步?

          測量了教室的長,那么那么長的距離,我們走要走幾步呢,想不想走一走?

          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

        最新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范文4

          教學目標:

          1、經歷以米、厘米為單位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驗1米到底有多長,并會估計物體的長度。

          2、在活動中體驗測量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體會米的含義,知道厘米、米之間的關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

          教具準備:新鉛筆、米尺、數學課本、文具盒、1米多長的繩子。

          一、創設情境

          1、師生利用課前共同準備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測量小組中各物品的長度。

          2、指導學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繩子的長度。

          學生在測量的過程中會隨機比較、選擇用哪些測量工具比較合適。(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測量課桌的長度。

          二、體驗探究

          1、認識米,知道1米有多長。

          2、讓學生以組為單位,直觀體驗1米有多長。

          3、學生在觀察、交流過程中認識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

          歸納:100厘米=1米,1米=100厘米,1m=100cm

          4、讓學生聯系身邊的事物,找出幾種長度是1米的物品。

          三、實踐應用

          1、1米大約等于幾枝鉛筆的長度?

          2、學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較大的物體的長度(或高度)。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完成測量活動。

          3、出示書中5頁練習題。

          4、課外小作業:讓學生回家測量家中物體的長度。

        最新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范文5

          學習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在建立1米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估算物體長度的意識。

          4、通過測量、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感知1米的實際長度,形成1米的長度觀念,體驗觀察、比較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5、培養學生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感受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師: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測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嗎?誰來說一說,你的身高是多少?(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時候都用到了一個字“米”。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米(板書課題)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自測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來自于生活。

          二、探究體驗。

          1、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師:老師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已有經驗進行估計)。

          再估計一下,從地面到你身體的哪個部位大約是1米呢,(并貼上標簽),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還是不到1米?

          師:大家都想估計,那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的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學生活動)。

          啟發:指著拉開的綢帶,這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呢?(可以用尺量)那請小朋友用你們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確的結果。

          這樣測量你感覺怎么樣?(很麻煩)

          師:看來同學們如果用自己的尺子來量很麻煩。那誰有更好的辦法呢?(做一把更長的尺子)大家真聰明,能想出這么多的好辦法。老師這里有一個好寶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綢帶的長,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設計意圖]從估測老師的身高入手,學生肯定興趣很高,在此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長,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估測意識,也為建立1米的長度單位打下了基礎。

          2、認識米尺。

          出示米尺。

          (1)談話: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圖)這就是米尺的縮小圖,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數字不同,刻度線不同)

          (2)請一位學生拿自己的尺子來量一量老師的米尺上從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長?(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學生自主發現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3、用米尺量。

          (1)談話:怎樣用米尺量出剛才綢帶的長度是不是1米呢?誰來試一試?指名量出1米的綢帶。你是怎么量的。

          小結:量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課件演示)

          (2)提問:王老師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后,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簽。)

          (3)同學們想不想知道你們剛才在自己身上估計的1米

          對不對?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標簽帖正確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長?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多還是少?多幾厘米?

          (4)談話:同學們現在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小朋友張開雙手,先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還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問:你能用雙手比劃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

          (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邊

          哪些物體長約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長,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并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

          三、方法應用。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著排大約有5人,橫著牌大約有3人。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么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小組活動。

          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么走的步數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

          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小組活動。組織交流。

          3、小朋友現在已經知道1米的大概長度,老師站在這里,誰能上來找個位置,使你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米?能再找個離老師1米的位置嗎?還能找到這樣的位置嗎?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的身邊,最后成一個半徑是米的圓。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觀察、比較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最新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范文】相關文章: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202101-29

        二年級語文蘇教版下冊教案02-14

        二年級語文蘇教版下冊教案02-14

        二年級語文蘇教版下冊教案模板02-14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計劃02-21

        二年級語文蘇教版下冊教案15篇02-14

        二年級語文蘇教版下冊教案15篇02-14

        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練習8教案最新范文02-16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蘇教版教案02-14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1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