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第一課時《吆喝》教案
知識與能力:
1.學習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語(京白)介紹回蕩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賣聲。
2.結合課文介紹的北京吆喝聲,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
過程與方法:
以情景感受,重點研讀,活動品味的方式進行學習活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體驗中國地方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生動幽默的語言。
2.結構安排獨特。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招徠(1ai2) 鐵鉉(xuan4) 囿于(you4)
隔閡(he2) 餑餑(bo1) 秫秸(shu2jie1)
商販(fan4) 吹噓(xu1) 吆喝(yao1he)
小鈸(bo1) 荸薺(bi2 qi2)
2.解釋下列詞語。
招徠:招攬。
餑餑:饅頭或其他面食,也指用雜糧面制成的塊狀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稈。
隨機應變:跟著情況的變化,掌握時機,靈活應付。
合轍押韻:這里指押韻。
油嘴滑舌:形容說話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閡: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離。
吹噓:夸大地或無中生有地說自己或別人的優(yōu)點;夸張地宣揚。
吆喝:大聲喊叫(多指叫賣東西、趕牲口、呼喚等)。
二、導人
如果時光倒流幾十年,在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們經(jīng)?梢月牭缴特溄匈u的各種吆喝聲。如今,這些清脆的叫賣聲大多已經(jīng)淹沒在都市的喧囂中,但聽一聽蕭乾的.<吆喝>,依舊能引發(fā)我們無盡的遐思。
教師借助錄音、錄像等媒體播放一些街頭叫賣的吆喝聲,增加學生的聽覺、視覺方面對“吆喝”的了解。
作者簡介:
蕭乾(1910~1999)原名蕭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記者、翻譯家。早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曾任《大公報》編輯、記者,倫敦大學講師,《大公報》駐英特派員。1946年回國后,歷任復旦大學教授、《人民中國》(英文)副總編輯,《文藝報》副總編輯、中央文史館館長。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ㄒ唬⿲W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么?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在作者看來,北京小販貨郎的叫賣聲簡直就是一種“戲劇性”的藝術。作者介紹了從白天的叫賣聲到夜晚的叫賣聲,從賣吃食的、放留聲機的,到乞討的,還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賣聲等等,從中流露出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悅和懷想。
【八年級下冊第一課時《吆喝》教案】相關文章:
吆喝教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05
《吆喝》教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05
吆喝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09-13
關于吆喝的八年級下冊課文教案05-12
吆喝教案01-18
八年級下冊《吆喝》教學設計06-26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吆喝》說課稿12-20
《吆喝》說課稿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05
有關吆喝的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