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校課程基地建設匯報材料正式稿
現(xiàn)如今,我們接觸到匯報的場景越來越多,匯報可以是任務開始前,也可以是任務結束之后進行的,每個階段的匯報重點不一樣,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完成匯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校課程基地建設匯報材料正式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上午好!
我校申報的《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課程基地建設被列入江蘇省薄弱初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在泰州市文明辦、團市委、文聯(lián)、泰州報業(yè)集團和泰州學院等相關部門和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結對支援學校的傾力幫扶之下,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規(guī)劃、論證、設計和建設,課程基地初具規(guī)模,各項前期活動順利開展,課程基地的作用日趨顯現(xiàn)。現(xiàn)在將我校課程建設的背景、內涵以及基礎建設等情況,向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校長匯報如下:
一、課程情況簡介
、濉兜乩硖┲荨と幕氛n程基地建設確立的背景
我校地處泰州主城區(qū)的城郊結合部,由于諸多的原因,生源流失嚴重,學校要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辦出自己的特色,需要找到合適的載體。我們抓住省提升薄弱學校建設工程契機,根據學校實際,選擇建設《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課程基地,目的在于以此為突破口,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發(fā)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泰州古稱海陵,處于長江尾閭、淮河下游、大海之濱。長江上游泥沙的下泄、淤漲,淮水汛期漫溢帶來的浮土、有機質的沉淀、沖積,大海的潮汐相擁、推托,使泰州大地逐漸增高,浮出于三水之間。
幾千年來,自然的賦予和泰州人民為創(chuàng)造良好水環(huán)境而作出的奮斗,形成了泰州獨特的水文化。
課程基地建設探究內容涵蓋了以下四個方面:
1.河蕩文化
水利文化:泰州“城在水中,水在城中,雙水繞城,水城一體”,街河并行,城市特色文化明顯。
城河文化:泰州城外的護城河,是抗擊金兵的產物。新世紀以來,城河兩岸重建望海樓、文會堂、清風閣、桃園等,修建了古城墻,新辟了三水灣,使城河成為國家4A級景區(qū),被譽為全國城河治理的經典樣板。
濕地文化:麋鹿、紅粟、淮鹽,都產生于江、淮、海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垛田則是因地制宜的創(chuàng)造。如今,溱湖濕地、垛田菜花、水上森林等都是精彩的水鄉(xiāng)風光。
遺址文化:泰州發(fā)現(xiàn)單塘河新石器遺址、天目山商周時期的古城遺址,為良渚文化去向的研究找到實物佐證;南蕩臨時性居住遺址,揭示了王油坊類型龍山文化遷徙的軌跡;最近又發(fā)現(xiàn)蔣莊大型良渚中晚期遺址……
泰州的橋,幾乎每橋必有一典,橋文化因水而得。
2.鹽稅文化
淮鹽文化:黃海西岸的泰州,擁有廣闊海灘生長的大量蘆葦柴草可供煮鹽,所以是臨海煮鹽的最佳地點。
WORD格式-專業(yè)學習資料-可編輯
的戲曲文化、庭院文化、飲食文化、起居文化等中都有呈現(xiàn)。
3.教育文化
泰州的文化在觀念上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類型呈現(xiàn)出平民傾向。宋代教育家胡瑗堅持“安民之道”,成為一代宗師;范仲淹在這里率民筑堤,形成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明代思想家王艮在這里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是泰州學派的核心;清代思想家魏源在這里著作《海國圖志》百卷,促進了整個東方的思想解放……
4.紅色文化
泰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大革命時期共產黨員沈毅發(fā)動“五一起義”;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姜堰大地上最先建立起工農紅軍;抗日戰(zhàn)爭時期泰州為新四軍東進的橋頭陣地,黃橋決戰(zhàn)威震華中;國內戰(zhàn)爭初期蘇中戰(zhàn)役首戰(zhàn)告捷;人民海軍建軍于泰州白馬……
目前,研究泰州水文化的機構多,成果也多,但是適合青少年參與探索,體驗感悟,學習傳承的文化活動、文化產品不多,我們希望通過《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課程基地建設,弘揚泰州特色文化,借助基地建設過程,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讓老師充分參與進來,實現(xiàn)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有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有助于對地方歷史文化學習和傳承。
㈡《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課程基地建設的效能
1.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通過在工作坊的學習、生活、活動,讓他們感悟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很多,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親身體驗感悟到獲取知識的過程是有趣的、生動活潑的,學習,獲取的知識更有趣、牢靠。
2.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精神。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目的就是獲取分數(shù),考上好學校,大部分是在被動學習,要我學。通過泰州歷史文化課程基地的社會實踐,促進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學習效能,發(fā)掘潛能特長。通過師生做中學、學中做的方式,鞏固、演示、驗證、探究和拓展教學內容,充分挖掘學生天賦潛能,努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3.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通過工作坊成員的宣傳、實地考察、走訪以及老師的講座,開展的各項比賽、征文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表述、溝通、組織協(xié)調等綜合實踐能力。
4.正向儲蓄學生愛家愛國情愫。
學習傳承泰州歷史文化,是落實泰州市委提出的建設“三個名城”即:醫(yī)藥名城、文化名城、生態(tài)名城建設的需要。尤其,我們醫(yī)藥高新區(qū)的教育,更要發(fā)揮地域優(yōu)勢,為“三個名城”建設作出更多的努力和貢獻。
5.推動轉變教師教的模式。
變滿堂灌為探究性學習,變一言堂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生動活潑的生態(tài)課堂,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以《地理泰州·三水文化》基地建設為契機,讓教師和學生以各種形式參與到四個工作坊的活動中去。如:發(fā)動全體教師利用課余,收集、研讀泰州的歷史、地理、文化等資料,撰寫隨筆、隨感。帶領學生游覽泰州WORD格式-專業(yè)學習資料-可編輯
的歷史文化遺跡,參觀現(xiàn)代科技展覽,感受濕地文化,走訪淮劇團等活動,引導他們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并形成文字,相互交流,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優(yōu)良品質。促教師專業(yè)成長,建設一支一流的教師隊伍,促學生全面發(fā)展,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讓全校沐浴在我要科研、我要學習的文化氛圍中,形成學校的特色文化。
二、基地建設情況
、寰唧w措施
1、加強領導,宣傳項目建設的意義
為了讓全校每位師生都能充分認識課程基地建設的意義,積極投入到課程基地的建設與使用中去,我校組織了全體師生學習宣傳《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財政廳關于啟動實施薄弱初中質量提升工程的通知》,宣講《地理泰州·三水文化》省級申報時的演講PPT,通過校報和校園網平臺使全體師生知曉項目建設的內容和方式。發(fā)動全體教師研讀泰州的地理、文化等相關資料,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游覽泰州的歷史文化遺跡,豐富課余生活。
成立了以醫(yī)藥高新區(qū)科教局局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學校建立了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工作機構。在科教局局長的直接關懷下,通過多方聯(lián)系,聘請了泰州市文聯(lián)、報社、大專院校有關專家、教授加盟,邀請研究泰州歷史地理形成的專家,成立了專家指導委員會,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保障課程基地建設工作順利實施。
為促進全區(qū)學校課程基地建設的步伐,高新區(qū)科教局在我校舉辦了中小學課程基地建設工程推進會。
2、專家指導,細化建設方案
《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課程基地省級立項后,局長帶領學校領導聯(lián)系上海研究單位,察看學校硬件設施,進行基地建設規(guī)劃設計,拿出初步設計方案。經過精心準備,去年初組織召開了基地建設專家研討會。專家們就“基地建設”展覽館的設計方案和校本教材的編寫建言獻策。2013年12月12日,省薄弱初中質量提升工程檢查視導專家組對我校課程基地建設情況進行了視導,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我校課程基地的特點是:一校建一館,一室悟一城,一書知三水。我們又請南京的設計單位根據專家的建議再一次對一期設計方案進行定位修改形成最終的方案,目前該方案已經付諸實施正在施工之中。
3、籌措資金,加快硬件建設
根據設計方案,需投入資金300多萬元,省撥30萬元和醫(yī)藥高新區(qū)60萬元已經到賬,科教局和學校多渠道籌措資金,目前投入已超過200萬元。
4、加強管理,注重檔案資料的收集
我們十分重視基地活動的軟件資料管理,組織機構、工作坊核心成員網絡、工作制度上墻,每次的專題會議有記錄,活動及時報道;我們各工作坊授課有教案、活動有計劃,有記錄、有照片、有總結,并及時歸檔。
為了規(guī)范軟件資料,我們統(tǒng)一印發(fā)了課程基地專用信簽紙,所有的活動軌跡一律記載或打印在專用信簽紙上。
、婊亟ㄔO的內容
課程基地建設建筑主體位于我校綜合樓三樓。
這是建筑主體平面圖,體驗館總面積達到880平方米。
1、泰州三水文化體驗館(結合PPT)
◆泰州三水文化體驗館分為六個展區(qū)為:“三水人文館”、“會船館”、“鹽務館”、 “戲曲館”、“名人館”、 “試院館”,銜接6館的參觀主線鋪裝仿古火燒板,并且在主線兩側安排了民間藝人的街邊操作臺,再現(xiàn)了整個泰州歷史三水的文化變遷。四個工作坊是:水文化探究工作坊、日用即道探究坊、戲劇演藝坊、泰州歷史名人探尋坊。
◆這是我們體驗館的平面施工效果圖、區(qū)域分布圖。
◆本款設計以泰州歷史為基調,館內的整體設計偏向于傳統(tǒng)中國風。入口處采用了木質鏤空雙開門屏風,一方面起到了遮罩和引導的作用,另一方面增加了進口處的中國風元素。主引導線路的地面采用的是復古火燒板鋪裝,用簡化版的泰州著名古橋“演化橋”做嫁接直接進入本館主會場。
◆屏風前的地面也通過地雕的文字展示,點名本館主題。
◆呼應入口處地雕,橋下也通過鳳凰的圖騰來凸顯泰州鳳城的概念。
◆過完橋面,整體館內墻面都采用青磚墻紙方案,讓整體中國風的氛圍更加濃厚,而每個主題館外圍的大幅畫面都展現(xiàn)著每段關于主題館的歷史、人文。
◆這是館銘表現(xiàn)處。
◆這是主參觀線路的平視圖。泰州古街道的感覺非常明顯,兩側的老藝人攤位有很強的實用性,一方面學校將吸引民間老藝人來學校進行傳承展示,而熟悉的街道和熟悉的貨郎擔的形式,讓這種交流和傳承更加有趣和生動。
◆這里采用了泰州老門檻的過渡設計,門檻外為歷史展示(三水、鹽務、戲臺),門檻內為人文薈萃(試院、名人),使得整個館在參觀線路中又巧妙的做了個分類。
◆對于承重柱的處理,我們也將泰州的各大著名景點融入柱上,使得承重柱也能體現(xiàn)出泰州的人文特點。
◆這是通往試院出口的最后一個展示面。
這些都是三水體驗館的外圍設計表現(xiàn)
◆這是會船館內部,會船館內部分成兩個區(qū)域,該區(qū)域以歷史展示為主,通過老照片和老文物的形式,展現(xiàn)了會船這段泰州當?shù)赜腥さ臍v史風貌。
◆這是第二區(qū)域,這部分是會船的體驗教育中心,這里通過燈箱的形式恢復了泰州的會船環(huán)境,中心的部分為會船舞臺,用于學生的互動和船號子的表演和彩排,另外整個會船館內會有不同版本的會船號子的背景音樂,使得泰州地方特色的會船館在展示和體驗教育的結合中,傳承不息。
這是鹽務館的鳥瞰圖,鹽務館也分為墻面文化展示部分和操作臺體驗教育部分。整個墻面,展現(xiàn)了制鹽和鹽稅兩塊重要的鹽務內容。使得大家對于鹽務的這段歷史及它的制作工藝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而操作臺也是為了方便體驗整個鹽的制作工藝。
◆這些是文化展示內容。
◆這是物品展示區(qū)和體驗操作臺
◆這是鹽務館中心承重柱的設計效果
◆這是展示柜和體驗操作臺
◆這是戲曲館鳥瞰圖。戲曲館的設計主要采用了古代劇場的表現(xiàn)形式,WORD格式-專業(yè)學習資料-可編輯
主要以體驗教育為主。舞臺的設置可容納10-20人的戲曲演出,看臺的人數(shù)可達幾百人。當排演的戲曲成型時,可完成家長及社區(qū)人員的匯報演出等接待任務。戲臺的兩側分別是古戲服及傳統(tǒng)樂器。使得戲曲館基本可形成一個成熟小劇場。
◆這里同樣重視文化的展示,展現(xiàn)了各個時代泰州的戲曲文化發(fā)展。
◆這是各個角度的細節(jié)圖。
◆這是名人館的鳥瞰圖,也分展示區(qū)和互動區(qū)。展示區(qū)分為物品展示和歷史人物展示。體驗區(qū)有兩個觸摸屏,猶如一所泰州當?shù)孛藲v史博物館,觸摸屏的主機內錄入了泰州有史以來的名人資料,雖然名人館的物品和人物平面展示有限,但是加入的觸摸屏電腦,使得這里成為名副其實的名人館。
◆這里是著名歷史人物展示
◆這里是承重柱文化裝飾
◆這里是物品展示
◆這里是觸摸屏數(shù)據庫
◆這是試院鳥瞰圖,試院也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公開課課堂,另一部分為書法工作室
◆這里是公開課課堂
◆這里是書法工作室
◆這里是休息室
◆我們還對體驗館南、北的兩個陽臺進行了景觀設計
2、開發(fā)泰州歷史文化課程校本教材
每個項目組都已經有計劃地開展活動,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去體驗生活、感知社會,讓學生學會與人交流、學會探尋事物真相,學會收集資料,學會歸納整理,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全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習質量和效率。
在專家指導下,編寫兩套具有泰州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地理泰州三水人文》(上、下冊),上冊以史為線,介紹泰州的由來及泰州的地標;下冊介紹泰州獨特的民俗風情。
目前初稿已經形成,待定稿后付印。
3、工作坊活動情況
場館盡管還在建設階段,但是我們的活動并沒有等,成立的四個工作坊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佟叭沼眉吹拦ぷ鞣弧苯M織全體語文組教師,立足七、八、九年級的學生,以七、八年級學生為主體,以對王艮思想感興趣的同學為核心,請?zhí)┲輰W派研究領銜人蔡桂如教授指導,組織教師、學生對王艮這位泰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進行探究。在語文教師中開展活動,從各個側面去思索,共收
到教師的各類文章21 篇,學生收集、撰寫的各類文章58篇。
在學生中開展了王艮的《樂學歌》硬筆書法競賽,組織學生參觀在建的基地,開展了“我為展館添風采”的征文活動,發(fā)揮聰明才智,勾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展館。組織學生參觀了胡媛的安定書院。
今后,日用即道工作坊將繼續(xù)在師生中對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進行普及性教育,引導教師對王艮的“簡易快樂”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探究胡媛與泰州學派的關系。
② “歷史文化探尋坊”組織部分歷史老師,立足于七、八年級的學生,組成了五個探尋課題組(泰州歷史文化、泰州歷史名勝、泰州歷史文化名人、泰州飲食文化、泰州紅色文化),學生采用上網搜索、走進圖書館、走訪,實地考察方式,收集、整理了相關材料。
我們通過組織宣傳、走訪、講座,帶領學生參觀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紀念館、望海樓、范仲淹紀念館、黃橋決戰(zhàn)紀念館、高二適故居等地方,使學生對“泰州歷史文化”有了較為明確的認識。我們在課題組內開展了“我所了解的泰州歷史文化”比賽活動。課題組老師認真填寫了各次活動記錄,并做好了課題活動的階段性反思。通過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提高了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下一階段,歷史文化探尋坊將以課程基地為平臺,帶領學生參觀基地名人館,讓所有學生了解、學習、宣傳我們泰州的歷史文化,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如:說泰州、講故事、參觀探訪歷史名勝、名人故居、走進紅色文化區(qū)、品泰州美食、準備食材制作美食等),加深學生的認知,做到“知行合一”,讓參觀者和體驗者都有收獲。
、邸八幕骄抗ぷ鞣弧苯M織部分化學、地理老師,立足于七、八年級的學生,組成了七個探尋小組,收集、整理相關材料,帶領學生參觀、實地考察了望海樓、三水灣、溱湖濕地、桃園、主城區(qū)的橋、泰州古文化遺址等,充分利用泰州本土的教育資源,使師生對“泰州水文化”有了較為明確的感性認識,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同時讓工作坊成員向同學介紹泰州的水文化,達到教育學生熱愛泰州,熱愛祖國的目的。
下一階段,水文化探究工作坊將繼續(xù)搜集和整理相關圖片、圖表和數(shù)據,為充實校本課程和展示館內容做準備工作;以工作坊為平臺,讓所有學生了解、學習、宣傳我們泰州的三水文化,讓學生在閱讀校本教材以及參觀展示館的過程中了解家鄉(xiāng)水文化的歷史源頭和現(xiàn)代發(fā)展,讓學生在基地的會船體驗館里親身體驗動態(tài)投影設計的龍舟競渡的激情,培養(yǎng)奮發(fā)爭先的泰州精神,在不斷進取中保持爭先的狀態(tài),延續(xù)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這既提高了組織課外活動的安全性,也讓學生遠離了無趣的課堂。
④“戲劇演藝工作坊”組織社團學生從京劇、淮劇的起源以及在泰州的發(fā)展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和探究,F(xiàn)階段,我們主要對淮劇做了深入的了解。作為泰州地區(qū)的本土劇種——淮劇,如果能夠走進泰州地區(qū)的中小學校,必將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們本著這一指導思想,在學生對淮劇的起源、代表人物和代表劇目等方面了解的基礎上,邀請了淮劇團的老師走進課堂教唱淮劇經典唱段、表演淮劇、指導化妝等,學生在邊聽邊學邊做中對淮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下一階段我們戲劇演藝工作坊將重點開展兩項活動:
一是走進京劇——邀請?zhí)┲菥﹦±蠋煘閷W生進行戲劇指導,組建明珠實驗學校“明珠京劇團”,響應教育部關于“京劇進課堂”的指示精神,將京劇這一國粹納入學校初一年級音樂課程。課程基地中的戲曲館設置了戲曲舞臺,展示了泰州戲曲歷史,再現(xiàn)了泰州戲曲文化的繁榮景象。我們將充分發(fā)揮戲曲館的功能,讓學生們在做中學,在實踐中探索感悟,在表演中承繼泰州千年的戲曲文化。在這里,每一個人可以靜聽戲曲大師的高雅之作,可以自己動手畫出生旦凈末丑的形象,可以登臺獻藝,傳承悠久的戲曲文化。
一是走近號子——號子是一種伴隨著勞動而歌唱的民間歌曲,流傳于祖國各地,尤其泰州興化的茅山號子曾唱進中 南海,入選了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也是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課題。我們將組織學生,通過網絡、書本、走訪興化號子演唱者等方式對興化號子的起源、代表號子等方面進行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形成書面和影像資料。
三、下一階段我們的要做的工作
基地建成后我們準備在如何用好、管理好基地上下功夫,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課程基地建設,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1.建立一套完整的展館管理和使用制度
制定省課程基地管理章程,促進課程基地規(guī)范有序運行。成立以校長為主要負責人的課程基地領導小組,安排專人負責,辦公場所設在基地,每學期制定展館開展活動的計劃,排出時間表,扎扎實實開展學生體驗活動,辦出特色,以期達到傳承泰州的歷史文化,形成學校的特色文化,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帶動我?傮w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2.放大基地服務于教師、服務于學生的效應。
我們不僅要建成一個先進的基地,還要建成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的基地,要能影響一大批學校和學科反思教育教學,帶動和引領更大范圍教師加強對課程的理解和認識,把基地辦成一個對外開放宣傳學校的窗口,吸引其他學校的老師同學到基地參觀學習體驗,促進學校教育向多樣化、特色化發(fā)展。
3.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基地建成后,我們準備將勞技、音樂、地理、歷史教研組等骨干教師工作室辦公室設在基地,教研活動在基地開展,在全校進行課程基地的功能及使用理論學習,加強專業(yè)化教師隊伍的建設,組織相關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和外出參觀交流,開展研討活動,并認真學習和研究校本教材,繼續(xù)開發(fā)課程資源,不斷推動學科建設,增強課程基地服務于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提高綜合實踐教育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把課程基地建設成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發(fā)展中心,建成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實踐基地。通過名師(骨干教師)工作室,以名師支撐基地,以基地成就教師,以教師發(fā)展學生。
謝謝!
【學校課程基地建設匯報材料正式稿】相關文章:
家長學校建設情形匯報材料10-16
學校容校貌建設匯報材料06-29
家長學校建設自評匯報材料01-01
項目建設匯報材料11-02
師德建設匯報材料11-13
平安建設匯報材料09-26
項目建設匯報材料02-03
學校匯報材料11-06
學校匯報材料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