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秋思》原文、譯文及賞析

        時間:2024-02-23 08:51:09 古籍 我要投稿

        《秋思》原文、譯文及賞析

        《秋思》原文、譯文及賞析1

          原文

          天凈沙·秋思

          枯藤②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倏菸奶俾,垂老的古樹,夕陽下一只無精打采的烏鴉,撲打著翅膀,落在光禿禿的枝椏上。纖巧別致的小橋,潺潺的流水,低矮破舊的幾間茅屋,反而愈發顯得安謐而溫馨。荒涼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馬載著同樣疲憊憔悴的異鄉游子,在異鄉的西風里躊躇而行。夕陽漸漸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處是歸宿?家鄉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腸寸斷!

         、诳菸奶俾,纏繞著古樹,黃昏時分的烏鴉飛回樹上棲息。小橋下,溪水流過兩岸的人家。有個旅人騎著一匹疲憊的瘦馬,迎著凌冽的秋風,緩緩行進在古老蒼涼的道路上。傍晚的太陽正在西面落下,旅人極度憂傷,漂泊在遠離故鄉的地方。

          賞析一、

          這首小令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但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比較明顯的特點是:

          1、簡約與深細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來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處!短靸羯城锼肌肺淖种珶挘部梢哉f達到了不能再增、減一字的程度。全篇僅五句,二十八字,既無夸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出這樣一幅生動的圖景: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至于游子為什么飄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自己去想像。這首小令,確實不愧為言簡意豐、以少勝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個字,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并不簡陋,九種事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一體。作者沒有寫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寫這些事物與游子活動的關系,但讀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靜景與動景相映

          《天凈沙秋思》的藝術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運用映襯技法。作者將許多相對獨立的事物同時納入一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處于動態中的“流水”,與處于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颯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暉給枯藤、老樹、昏鴉涂上一抹金黃的顏色;“小橋流水人家”,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游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從整個構圖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但人是主體,景物是人活動的背景,把背景寫充分了,主體就被烘托出來了。這正是相互映襯的妙用。

          3、景色與情思相融

          詩言志。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東西,難于表達。作者運用傳統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萏佟⒗蠘、昏鴉、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無形,方使人感到具體生動。正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與“水”本無聯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處,用江水東流之景,表達無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來是沒有思想感情的,但當詩人把這些客觀事物納入審美的認識和感受之中,這些事物便被賦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了!靶蛄魉思摇,不過是極常見的普通景色,但當它與“斷腸人在天涯”同處于一個圖景之中時,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為使“斷腸人”心碎腸斷的觸發物,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所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就是這個道理。《天凈沙秋思》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無痕的杰作。

          二、

          為了進一步理解這首小令在藝術上的成就,不妨作以下的比較賞析。據元人盛如梓《老學叢談》記載,馬致遠的《天凈沙》實有三首。

          其一為:

          瘦藤(《樂府新聲》作“枯藤”)老樹昏鴉。

          遠山(《樂府新聲》作“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斜陽(《樂府新聲》作“夕陽”)西下。

          斷腸人去天涯(《樂府新聲》作“在天涯”)。

          其二為:

          平沙細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聲新雁。黃云紅葉青山。

          其三為:

          西風塞上胡笳。月明馬上琵琶。那(“那”字疑誤)底昭君恨多(“多”字疑誤)。李陵臺下。淡煙衰草黃沙。

          二、三首,雖然也都寫的是秋景,也都用較少的文字,寫出七八種以上的景物,但都沒有《天凈沙秋思》里夕陽西下夜幕將臨的氣氛,第二首有景無人,第三首引用典故,有恨有愁,但秋意不濃。至于第一首中的“瘦藤”“遠山”“斜陽”“去天涯”等詞語,可能是馬致遠的初作,也可能是傳抄之誤。如果與《天凈沙秋思》作比,且不說,“瘦藤”中的“瘦”,“遠山”,“斜陽”中的“斜”和“去天涯”中的“去”,在音韻上是否恰當,僅就這一些字詞的意義來說,遠不如現在所見的《天凈沙秋思》精當!笆萏佟迸c“枯藤”相比,“枯”更富有蒼老衰敗的特征,“瘦”字多用以形容人和動物,很少見于描述草木,而且此處用“瘦”字,與下文“瘦馬”重復,顯然不妥;“遠山”與“小橋”相比,結合上句來看,枯藤、老樹、昏鴉,是一組緊密連接的景物,小橋、流水、人家,也是一組相互依存的景物,而且既然可見小溪流水,則應是近景,“小橋”比“遠山”更為恰當;“斜陽”與“夕陽”相比,“斜陽”又稱日斜,“夕陽”是傍晚的太陽,用夕陽更加準確;“去天涯”與“在天涯”相比,“天涯”在這里作異鄉講,游客所處的環境本已是異鄉,“在異鄉”自然比“去異鄉”更為真切。

          古人稱千錘百煉的詩文為“一字不易”。經過上述比較,我們更能體會到馬致遠《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遣詞造句的功力,也更可見出其表情達意的藝術匠心。

        《秋思》原文、譯文及賞析2

          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回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里,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都難以入睡,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頭發,只好默默地流淚。

          注釋

          此詞為北宋年間流行歌曲,始見于北宋晏殊,因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便取“漁家傲”三字作詞名。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

          漁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

          塞: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塞下:邊地。風景異:指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

          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長煙:荒漠上的煙。

          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后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賞析:

          一零三八年西夏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于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于延州,再敗于好水川,三敗于定川寨。一零四零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沖,戰后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時。原有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歐陽修嘗稱為“窮塞外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此詞。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仿佛。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于《蘇幕遮》的。首句“寨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外風光,而著重渲染戰時的肅殺氣象。“長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后“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御鄉關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還鄉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戀益見濃重!叭瞬幻隆倍,直道將軍戰士之感傷,并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不言而喻,此詞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同樣表現了他抵御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歷首創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秋思》原文、譯文及賞析3

          原文:

          天凈沙·秋思

          作者: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注釋:

          1、枯藤:枯萎的枝蔓。

          2、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傍晚。

          3、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

          4、古道: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

          5、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

          6、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7、天涯:天邊,非常遠的地方。

          8、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譯文:

          遠望黃昏時的烏鴉,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棲息,近看有正依傍著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馬馱著漂泊的游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聪﹃柕挠鄷熞呀浕杳飨拢b旅在外漂泊的斷腸人浪跡天涯。

          賞析:

          馬致遠的小令名作《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作品內容本身,簡簡單單,普普通通,敘述羈旅漂泊人,時逢黃昏,感應突襲。感而發,發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涼氣氛、“枯藤老樹昏鴉”,荒涼凋謝的蒿草,孤枯敗落的藤枝,蔓纏在飽經滄桑的老樹上,時不交運的“昏鴉”,呱呱呱,聲聲催人心魄,把秋日黃昏的氛圍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冷冷清清,坐落的小橋,似給旅人鋪路,又似讓旅人沉落。路漫漫其修遠兮,官宦仕途又幾何。零汀的人,綸巾青衫,滿身風塵,踽踽獨行““流水”“人家”,似喜似怨;萬里原野,“流水”是意境,“人家”是夙愿,卻難賦深情,一雙哀淡的秋目,拂袖欲斷水,愁緒任橫流。

          驛站飄失了,殘留的“古道”依然通向天際,功名利祿,仕途失意,難耐凄涼,是是非非,融進蕭蕭悲涼的“西風”。瘦弱羸馬,馱著書卷,催著旅人,行吧行吧。人生失意常八九,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離,誰道世事不唯艱?

          上段三句十八字,九個名詞連綴成不涂濃墨的書畫,亦無一個虛造硬加的詞,不同的景物天衣無縫地和諧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這種音節和諧、情景交融、妙含無垠的小令曲,故有“枯藤老樹寫秋思,不許旁人贅一詞”譽,的確委實不過。

          倘若只有這九個名詞,豈不是遭后人“怡其笑矣”?

          一組組巧妙的結合,伏著千萬思緒惆悵,筆鋒一轉,漂泊者的坎坎坷坷,深層的意境,躍然跳出,一幅精美絕倫的古畫浮在眼前。

          夕陽傍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蕭蕭凄凄,無聲似有聲:“斷腸人在天涯”,頓時令人拊胸掩面哽咽,潸然淚下,淚悲情亦痛,化景為情,情從景出,勾勒出充滿憂傷的旅人遠離家鄉,孤身漂泊的身影。

          “悲落葉于勁秋”,秋古來觸發深思。光陰如夢,往事堪嗟。馬致遠曾熱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載,五十入仕,看不慣黑暗的官場,退而隱居。

          《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時的作品之一,現實的體驗、憤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飽腹之學,無所用之。失意、痛苦、悲涼、孤獨,一切衷腸,只能用枯禿的筆,痛吐出來。

          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令,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致。

          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

          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圖景中。

          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滿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

          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秋思》原文、譯文及賞析4

          利欲驅人萬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鷗。

          日長似歲閑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殘深巷月,井梧搖落故園秋。

          欲舒老眼無高處,安得元龍百尺樓。

          譯文/注釋

          譯文

          利欲驅使人東奔西走,如同萬頭火牛奔突一樣,倒不如做個江湖上人,浪跡天涯,像沙鷗鳥那樣自由自在。

          一日長似一年,閑暇無所事事的時候才感覺如此,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無事了。

          在搗衣棒的敲擊聲中,深巷里的明月漸漸西沉,井邊的梧桐樹忽然搖動葉落,方知故鄉也是秋天了。

          想極目遠眺,苦于沒有登高的地方,哪能像陳登站在百尺樓上,高論天下大事呢。

          注釋

         。1)欲:欲望。 驅:趕逐。

          (2)浪跡:到處漫游,行蹤不定。

         。3)休:此處作“忘了”解。

         。4)井梧:水井邊的梧桐樹。

         。5)元龍:陳元龍,即陳登,三國時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全文賞析詩寫秋日所感,表現了作者向往閑適而又不能閑居的心情。雖然詩人贊美沙鷗閑逸,但又說閑時度日如年;雖說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聞砧杵聲而生感,見梧桐葉落而念故園之秋。他要放眼遠望,而又無樓可登。詩人之心何曾清閑得了?倒是種種矛盾想法在心中糾纏;使得他更加郁悶。

        【《秋思》原文、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天凈沙秋思》原文及譯文賞析07-28

        天凈沙·秋思原文、譯文、賞析12-05

        《天凈沙·秋思》原文及譯文賞析11-22

        《天凈沙·秋思》原文及譯文賞析(精選)01-20

        《天凈沙·秋思》原文、譯文及賞析02-21

        《漁家傲·秋思》原文、譯文及賞析02-21

        天凈沙秋思的原文及譯文09-24

        天凈沙·秋思原文及譯文07-27

        天凈沙秋思原文及譯文01-2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