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翻譯賞析

        時間:2022-10-21 12:44:21 古籍 我要投稿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翻譯賞析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翻譯賞析1

          【原文】

          《送梓州李使君》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分類標簽:送別詩 友情詩 唐詩三百首

          【注釋】:

          “一夜雨”一本為“山中一半雨”。橦布:用橦木花(木棉)織成的布。文翁:漢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力主興學,成績斐然。

          【簡析】:

          這首詩的前四句宛轉奇妙,有精有致,具有較強的表現力。

          贈別之作,多從眼前景物寫起,即景生情,抒發惜別之意。王維此詩,立意則不在惜別,而在勸勉,因而一上來就從懸想著筆,遙寫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臺縣)的自然風光,形象逼真,氣韻生動,令人神往。

          開頭兩句互文見義,起得極有氣勢:萬壑千山,到處是參天的大樹,到處是杜鵑的啼聲。既有視覺形象,又有聽覺感受,讀來使人恍如置身其間,大有耳目應接不暇之感。這兩句氣象闊大,神韻俊邁,被后世詩評家引為律詩工于發端的范例。

          首聯從大處落筆,起勢不凡;頷聯則從細處著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家手筆。詩人展現了一幅絕妙的奇景:一夜透雨過后,山間飛泉百道,遠遠望去,好似懸掛在樹梢上一般,充分表現出山勢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吧街小本涑惺茁摗吧健弊,“樹杪”句承首聯“樹”字,兩句又一瀉而下,天然工巧。這兩聯挺拔流動,自然奇妙,畫面、意境、氣勢、結構、語言俱佳。前人所謂“起四句高調摩云”(《唐宋詩舉要》引紀昀語),“興來神來,天然入妙,不可湊泊”(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誠非虛夸。

          作者以欣羨的筆調描繪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詩的后半首轉寫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婦女,按時向官府交納用橦(tóng童)木花織成的布匹;蜀地產芋,那里的人們又常常會為芋田發生訴訟。“漢女”、“巴人”、“橦布”、“芋田”,處處緊扣蜀地特點,而征收賦稅,處理訟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職事,寫在詩里,非常貼切。最后兩句,運用有關治蜀的典故!拔奈獭笔菨h景帝時的蜀郡太守,他曾興辦學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漢書·循吏傳》)。王維以此勉勵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賢原有的政績,泰然無為。聯系上文來看,既然蜀地環境如此之美,民情風士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當刺史,自然更應當克盡職事,有所作為。寓勸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別之時,委婉而得體。

          這首贈別詩寫得很有特色。前半首懸想梓州山林奇勝,是切地;頸聯敘寫蜀中民風,是切事;尾聯用典,以文翁擬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這樣寫來,神完氣足,精當不移。詩中所表現的情緒積極開朗,格調高遠,是唐代送別佳篇。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翻譯賞析2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唐代·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千山萬壑之中,到處都是參天大樹,到處都是杜鵑的啼鳴聲。

          山中一夜春雨過后,只見山間飛泉百道,遠遠望去,好似懸掛在樹梢一般。

          漢水的婦女辛勞織布納稅,巴人地少常常訴訟爭田。

          望你發揚文翁政績,奮發有為不負先賢。

          注釋

          梓州:《唐詩正音》作“東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臺。李使君:李叔明,先任東川節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鎮梓州。

          壑(hè):山谷。

          杜鵑:鳥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規。

          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樹杪(miǎo):樹梢。

          漢女:漢水的婦女。橦(tóng)布:橦木花織成的布,為梓州特產。

          巴:古國名,故都在今四川重慶。

          芋田:蜀中產芋,當時為主糧之一。這句指巴人常為農田事發生訟案。

          文翁:漢景時為郡太守,政尚寬宏,見蜀地僻陋,乃建造學宮,誘育人才,使巴蜀日漸開化。

          翻:翻然改變,通“反”。

          先賢:已經去世的有才德的人。這里指漢景帝時蜀郡守。

          賞析

          贈別來作,多從眼前景物寫起,即景生情,抒發惜別來意。王維此詩,立意不在惜別,而在勸勉,因而一上來就從懸想著筆,遙寫李使君赴任來地梓州(治今四川三臺縣)的自然風光,形象逼真,氣韻生動,令人神往。

          “萬壑樹參天,身山響杜鵑!笔茁撌钦f,梓州一帶身山萬壑盡是大樹參天,山連山到聯族聽到悲鳴的杜鵑。

          開頭兩句互文見義,起得極有氣勢:萬壑身山,到聯是參天的大樹,到聯是杜鵑的啼聲。既有視覺形象,又有聽覺感受,讀來使人恍如置身期間,大有耳目應接不暇來感。這兩句氣象闊大,神韻俊邁,被后世詩評家引為律詩工于發端的范例。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鳖h聯是說,山里昨夜不停的下起了透徹的春雨,樹梢淅淅瀝瀝或像瀉著百道清泉。

          首聯從大聯落筆,氣勢不凡;頷聯則從細聯著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家手筆。詩人展現了一幅絕妙的奇景:一夜透雨過后,山間飛泉百道,遠遠望去,好似懸掛在樹梢上一般,充分表現出山勢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山中”句承首聯“山”字,“樹杪”句承首聯“樹”字,兩句又一瀉而下,天然工巧。這兩聯挺拔流動,自然奇妙,畫面、意境、氣勢、結構、語言俱佳。前人吏謂“起四句高調摩云”(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引紀昀語)!芭d來神來,天然入妙,不族湊泊”(清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誠非虛夸。

          作者以欣羨的筆調描繪蜀地山水景物來后,詩的后半首轉寫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睗h女辛勞織布納稅,巴人地少訴訟爭田。

          梓州是少數民族聚居來地,那里的婦女按時向官府交納用橦木花織成的布匹,那里的人們又常常會為芋田發生訴訟!皾h女”、“巴人”、“橦布”、“芋田”,聯聯緊扣蜀地的特點,而征收賦稅,聯理訟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吏掌管的職事,寫在詩里,非常貼切。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末兩句是說,望你發揚文翁政績,奮發有為不負先賢。

          “文翁”是漢景帝時蜀郡太守,他曾興辦學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漢書·循吏傳》)。王維以此勉勵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賢原有的政績,無吏作為。

          聯系上文來看,既然蜀地環境如此來美,民情風土又如此淳樸,到那里去當刺史,自然更應當克盡職事,有吏作為。整首詩寓勸勉于用典來中,寄厚望于送別來時,委婉而得體。

          這首贈別詩不寫離愁別恨,不作泛泛客套來語,卻有對于國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關心。

          在藝術上這首贈別詩寫的很有特色。前半首懸想梓州山林奇勝,是切地;頸聯敘寫蜀中民風,是切事;尾聯用典以文翁擬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這樣下來,神完氣足精當不移。詩中吏表現的情緒積極開朗,格調高遠,是唐代送別佳篇。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翻譯賞析3

          送梓州李使君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賞析

          贈別之作,多從眼前景物寫起,即景生情,抒發惜別之意。王維此詩,立意不在惜別,而在勸勉,因而一上來就從懸想著筆,遙寫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治今四川三臺縣)的自然風光,形象逼真,氣韻生動,令人神往。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笔茁撌钦f,梓州一帶千山萬壑盡是大樹參天,山連山到處可聽到悲鳴的杜鵑。

          開頭兩句互文見義,起得極有氣勢:萬壑千山,到處是參天的大樹,到處是杜鵑的啼聲。既有視覺形象,又有聽覺感受,讀來使人恍如置身期間,大有耳目應接不暇之感。這兩句氣象闊大,神韻俊邁,被后世詩評家引為律詩工于發端的范例。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鳖h聯是說,山里昨夜不停的下起了透徹的春雨,樹梢淅淅瀝瀝或像瀉著百道清泉。

          首聯從大處落筆,氣勢不凡;頷聯則從細處著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家手筆。詩人展現了一幅絕妙的奇景:一夜透雨過后,山間飛泉百道,遠遠望去,好似懸掛在樹梢上一般,充分表現出山勢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山中”句承首聯“山”字,“樹杪”句承首聯“樹”字,兩句又一瀉而下,天然工巧。這兩聯挺拔流動,自然奇妙,畫面、意境、氣勢、結構、語言俱佳。前人所謂“起四句高調摩云”(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引紀昀語)!芭d來神來,天然入妙,不可湊泊”(清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誠非虛夸。

          作者以欣羨的筆調描繪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詩的后半首轉寫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睗h女辛勞織布納稅,巴人地少訴訟爭田。

          梓州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婦女按時向官府交納用橦木花織成的布匹,那里的人們又常常會為芋田發生訴訟。“漢女”、“巴人”、“橦布”、“芋田”,處處緊扣蜀地的特點,而征收賦稅,處理訟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職事,寫在詩里,非常貼切。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末兩句是說,望你發揚文翁政績,奮發有為不負先賢。

          “文翁”是漢景帝時蜀郡太守,他曾興辦學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漢書·循吏傳》)。王維以此勉勵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賢原有的.政績,無所作為。

          聯系上文來看,既然蜀地環境如此之美,民情風土又如此淳樸,到那里去當刺史,自然更應當克盡職事,有所作為。整首詩寓勸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別之時,委婉而得體。

          這首贈別詩不寫離愁別恨,不作泛泛客套之語,卻有對于國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關心。

          在藝術上這首贈別詩寫的很有特色。前半首懸想梓州山林奇勝,是切地;頸聯敘寫蜀中民風,是切事;尾聯用典以文翁擬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這樣下來,神完氣足精當不移。詩中所表現的情緒積極開朗,格調高遠,是唐代送別佳篇。

          譯文

          千山萬壑之中,到處都是參天大樹,到處都是杜鵑的啼鳴聲。

          山中一夜春雨過后,只見山間飛泉百道,遠遠望去,好似懸掛在樹梢一般。

          漢水的婦女辛勞織布納稅,巴人地少常常訴訟爭田。

          望你發揚文翁政績,奮發有為不負先賢。

          注釋

          梓州:《唐詩正音》作“東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臺。李使君:李叔明,先任東川節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鎮梓州。

          壑(hè):山谷。

          杜鵑:鳥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規。

          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樹杪(miǎo):樹梢。

          漢女:漢水的婦女。橦(tóng)布:橦木花織成的布,為梓州特產。

          巴:古國名,故都在今四川重慶。

          芋田:蜀中產芋,當時為主糧之一。這句指巴人常為農田事發生訟案。

          文翁:漢景時為郡太守,政尚寬宏,見蜀地僻陋,乃建造學宮,誘育人才,使巴蜀日漸開化。

          翻:翻然改變,通“反”。

          先賢:已經去世的有才德的人。這里指漢景帝時蜀郡守。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李使君當是初往梓州(治今四川三臺)赴任,王維寫此詩相贈。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翻譯賞析4

          【作品介紹】

          《送梓州李使君》的作者是王維,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26卷第34首。這首詩是王偉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創作的一首投贈詩。詩人想象了友人為官的梓州山林的壯麗景象以及風俗和民情,勉勵友人在梓州創造業績,超過先賢。詩人能選取最能表現蜀地特色的景物,運用夸張手法加以描寫,氣象壯觀開闊。全詩無一般送別詩的感傷氣氛,情緒積極開朗,格調高遠,爽利明快,前半首尤勝,是唐詩中寫送別的名篇之一。

          【原文】

          送梓州李使君

          作者:唐·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①。

          山中一夜雨②,樹杪百重泉③。

          漢女輸橦布④,巴人訟芋田⑤。

          文翁翻教授⑥,不敢倚先賢⑦。

          【注釋】

         、俣霹N:布谷鳥。

         、谝灰褂辏阂蛔鳌耙话胗辍。

         、蹣滂(miǎo):樹梢。

         、軝H(tóng)布:橦木花織成的布,為梓州特產。

         、莅停汗艊,故都在今四川重慶。芋田:蜀中產芋,當時為主糧之一。這句指巴人常為農田事發生訟案。

          ⑥文翁:漢景時為郡太守,政尚寬宏,見蜀地僻陋,乃建造學宮,誘育人才,使巴蜀日漸開化。翻:翻然改變,通“反”。

         、呦荣t:已經去世的有才德的人。這里指漢景帝時蜀郡守。最后兩句,紀昀說是“不可解”。趙殿成說是“不敢,當是敢不之誤”。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當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賢成績而泰然無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趙、高二說中,趙說似可采。

          ⑧壑(hè):山。

          【韻譯】

          梓州一帶千山萬壑盡是大樹參天,

          山連著山到處可聽到悲鳴的杜鵑。

          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

          樹梢淅淅瀝瀝活像瀉著百道清泉。

          蜀漢婦女以橦花織成的布來納稅,

          巴郡農民常為農田之事發生訟案。

          但愿你重振文翁的精神辦學教化,

          不可倚仗先賢的遺澤清靜與偷閑。

          【賞析】

          這是一首贈別之作,多從眼前景物寫起,即景生情,抒發惜別之意。王維此詩,立意則不在惜別,而在勸勉,因而一上來就從懸想著筆,遙寫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臺縣)的自然風光,形象逼真,氣韻生動,令人神往。 開頭兩句互文見義,起得極有氣勢:萬壑千山,到處是參天的大樹,到處是杜鵑的啼聲。既有視覺形象,又有聽覺感受,讀來使人恍如置身其間,大有耳目應接不暇之感。這兩句氣象闊大,神韻俊邁,被后世詩評家引為律詩工于發端的范例。“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以如椽大筆,淋漓潑墨,勾勒出巴蜀層巒疊嶂的群山、無數險峻深邃的巖壑、高聳云天的林木,同時還有一片杜鵑熱鬧如沸的啼鳴,使萬壑千巖為之振響。如同展開一卷氣勢磅礴的山水畫,令人為之一振。緊接著的“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更扣緊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點,先描繪深山冥晦,千巖萬壑中晴雨參半的奇景,再繪出雨中山間道道飛泉,懸空而下。詩人遠遠望去,泉瀑就如同從樹梢上傾瀉下來似的。這里生動地表現出遠處景物互相重疊的錯覺。詩人以畫家的眼睛觀察景物,運用繪法入詩,將三維空間的景物疊合于平面畫幅的二維空間,若將最遠處、高處的泉瀑畫在稍近、稍低的樹梢上。

          由此,就表現出山中景物的層次、縱深、高遠,使畫面富于立體感,把人帶入一個雄奇、壯闊而又幽深、秀麗的境界。這一聯的“山中”承首聯的“山”,“樹杪”承應首聯的“樹”,連接緊湊,天然工巧。無怪乎清代詩人王士禛擊節稱贊這四句詩,“興來神來,天然入妙,不可湊泊!(《帶經堂詩話》卷十八)

          作者以欣羨的筆調描繪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詩的后半首轉寫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婦女,按時向官府交納用橦木花織成的布匹;蜀地產芋,那里的人們又常常會為芋田發生訴訟!皾h女”、“巴人”、“橦布”、“芋田”,處處緊扣蜀地特點,而征收賦稅,處理訟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職事,寫在詩里,非常貼切。最后兩句,運用有關治蜀的典故!拔奈獭笔菨h景帝時的蜀郡太守,他曾興辦學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漢書·循吏傳》。王維以此勉勵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賢原有的政績,泰然無為。聯系上文來看,既然蜀地環境如此之美,民情風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當刺史,自然更應當克盡職事,有所作為。寓勸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別之時,委婉而得體。

          《送梓州李使君》作為一首送別詩來看,它的藝術構思新穎奇特。詩中沒有一句涉及送別之時、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繪巴蜀的山水、風情和民事。然而讀后深思,就會發覺此詩緊緊圍繞李氏即將赴任的梓州步步展開,層層深入,全詩融注著詩人對李氏欣羨、期望、勸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會貫通,結構謹嚴縝密。前兩聯描繪巴蜀雄秀山川風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詩人對梓州風光的熱烈向往,對李氏即將前往赴任的無限欣羨。第三聯有極強的概括力,既表現了蜀地的物產、民風,也說明蜀地僻遠經濟落后,人民窮困而且缺乏教化,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遠。這一聯還為尾聯埋下伏筆,使詩人勸勉李使君的話更顯得切實而不空洞。尾聯則順勢而下,勉勵李使君以漢代蜀郡太守文翁為榜樣,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圖。詩人以文翁來比李使君,用典貼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傳達出自己真誠、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謂用典妙筆。

          詩寫送別,不寫離愁別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語,卻有對于國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關心。在唐人送別詩中,堪稱是一首構思別開生面,思想境界高遠,讀后令人振奮的佳作。

          【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mó jié) ,人稱詩佛 ,名字合之為維摩詰,維摩詰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凈、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梢娡蹙S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翻譯賞析06-18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譯及賞析07-27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譯及賞析07-05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譯及賞析09-09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譯及賞析10-01

        關于《送梓州李使君》的原文及翻譯賞析06-13

        送梓州李使君的原文翻譯和賞析06-17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賞析07-19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賞析08-1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