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贈別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6-23 09:06:44 古籍 我要投稿

        贈別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9篇)

          贈別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

          贈別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譯文及注釋

          韻譯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象無情;只覺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聲。案頭蠟燭有心它還依依惜別;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注釋多情句:意謂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無言相對,倒象彼此無情。樽:酒杯。

          鑒賞

          這一首著重寫惜別,描繪與她的筵席上難分難舍的情懷。首名寫離筵之上壓抑無語,似乎冷淡無情;次句以“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郁悒感傷,實乃多情,回應首句。齊、梁之間的江淹曾經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

          作者介紹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贈別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2

          原文:

          贈別前蔚州契苾使君

          唐代:李商隱

          何年部落到陰陵,奕世勤王國史稱。

          夜卷牙旗千帳雪,朝飛羽騎一河冰。

          蕃兒襁負來青冢,狄女壺漿出白登。

          日晚鸊鵜泉畔獵,路人遙識郅都鷹。

          譯文:

          何年部落到陰陵,奕世勤王國史稱。

          是在哪個時代契苾部落來到了陰陵,世世代代為朝廷效力,在青史上留下英名。

          夜卷牙旗千帳雪,朝飛羽騎一河冰。

          雪壓千帳的寒夜營前的大旗迎風飄卷,軍情緊急的清晨,傳書的軍騎越河踏冰。

          蕃兒襁負來青冢,狄女壺漿出白登。

          西蕃的男兒背負著小孩來青冢歸附,北狄的姑娘用瓦壺盛酒到白登勞軍。

          日晚鸊鵜泉畔獵,路人遙識郅都鷹。

          在黃昏時節你來到碎鳥鵜泉邊打獵,路上的行人遠遠就認出你這位郅都鷹。

          注釋:

          何年部落到陰陵,奕(yì)世勤王國史稱。

          陰陵:陰山。契苾何力歸唐后,曾移居陰山。奕世:累世。勤王:為朝廷效力。

          夜卷牙旗千帳雪,朝飛羽騎一河冰!耙咕怼倍洌阂鉃槠跗兗易鍨閲鴸|征西討,作戰勇敢,立有赫赫戰功。

          蕃(fān)兒襁(qiǎng)負來青冢,狄女壺漿出白登。

          襁負:背著小孩。青冢:王昭君墓,此處泛指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帶。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市東。

          日晚鸊(pì)鵜(tí)泉畔獵,路人遙識郅(zhì)都鷹。

          鸊鵜泉:在今內蒙古五原縣。郅都:西漢景帝時人,任雁門太守時,威震匈奴。

          賞析:

          這首送別契瑟通出征的詩,以“奕世勤王”為中心,歷敘契蔥部落內附后與唐朝廷的友好關系,表彰契菇氏歷代勤王的功績及其對促進北方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和睦相處的作用,

          首聯用設問起手,總敘鐵勒部落歸附唐王朝和為朝廷效力的歷史:“奕世勤王國史稱”,這是朝廷對契瑟一門的評價,也表達了詩人的贊譽之情。

          頷聯二句的大意說,在雪蓋千帳的寒夜,掩旗突襲敵軍,在冰封河流的早晨,率兵涉冰飛越:寫的是契菇通五世祖契蔥何力當年勤王的事跡:這里詩人虛擬鋪排,選擇早晨、夜晚兩個典型時間,掩旗夜襲和朝飛冰河兩個典型場面,著力強調契菇騎兵行動的迅急和作戰的神勇。詩人強調這點有其現實意義:因為當時諸藩鎮口稱勤王,卻多擁兵自重,養寇固恩,即使進兵,也多是徘徊觀望,牽延不進。詩人在這里稱贊當年契瑟氏勤王之日夜兼程,迅急神勇,一則是對當時藩鎮一種婉轉的批判,二則是勉勵契菇通仿效乃祖,效忠朝廷,再展契菇氏之雄風。

          接著頸聯二句,轉寫現實,契菇通此次出兵勤王,深得北方少數民族擁護,紛紛背著幼兒前來歸附,簞食壺漿表示歡迎÷詩人用具體的畫面,寫出了少數民族廣大群眾支持擁護這場抵御外族入侵的戰爭,這就點出了這場戰爭的正義性質。這對正在出師勤王、捍衛邊塞的契菇通來說無異是一種強有力的支持和鼓勵,同時這也是我國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共同御侮的歷史證物。

          尾聯借出獵隱指對回鶻作戰,意思是說契菇通傍晚出獵鷺鵜泉畔,路人在很遠的地方看到他所放的鷹,就知道這位蒼鷹式的人物出現了。這里以郅都比契瑟通。“鷹”字雙關,既關合上句“獵”字,又喻契菇通正如號稱“蒼鷹”的郅都,為回鶻所畏憚,一明一暗,一喻物一喻人,關合得異常巧妙。

          總而言之。這首詩聲華既壯,骨力也足以相副,末聯“郅都鷹”、給人以勇悍威嚴的印象。由于腹聯已寫了他獲得了“蕃兒”、“狄女”的擁戶和歡迎,則其威嚴又是和兄弟民族的關懷和友愛相結合的,從而表現出一位既得到各部落愛戴,又令敵人畏憚的出身于少數民族的邊防太守形象。

          贈別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3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王子析道論,微言破秋毫。

          還歸布山隱,興入天云高。

          爾去安可遲?瑤草恐衰歇。

          我心亦懷歸,屢夢松上月。

          傲然遂獨往,長嘯開巖扉。

          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

          愿言弄笙鶴,歲晚來相依。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王山人剖析仙道的高論,微言透徹秋毫。

          馬上要回歸布山去隱居,逸興高入云天。

          你能不能多待幾天再回去?怕山上的瑤草會衰歇嗎?

          我也很想去隱居,屢屢夢見松間云月。

          你傲然獨往,長嘯著開劈巖石筑室。

          林壑久已荒蕪,石道上都長滿薔薇。

          冬天來到的時候,我會去你那里,一起弄笙戲鶴,風雨相依。

          注釋

         、盼龅勒摚何觯忠,解也。道論,即道家之經論。

         、莆⒀裕壕钪摗㈧А兑茣屘2┦俊罚骸胺蜃記]而微言絕!

          ⑶秋毫:謂精微之理。《三國志·魏書·管輅傳》裴松注:“《輅別傳》曰:何尚書神明精微,言皆巧妙,巧妙之至,殆破秋毫!

          ⑷瑤草:傳說中的仙草,如靈芝等,能治百病或食之長生。漢東方朔《與友人書》:“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币喾褐刚洚愔。

          ⑸“愿言弄笙鶴”句:愿言,《詩經·衛風·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惫{:“愿,念也!迸销Q,用王子喬事。《列仙傳》卷上: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敝習r,果乘白鶴,駐山嶺,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

          賞析:

          這首詩共分四個部分。第一個四句組(“王子析道論,微言破秋毫。還歸布山隱,興入天云高!保┮浴昂痢薄ⅰ案摺睘轫,是全詩的起首,“王子析道論,微言破秋毫!苯榻B王山人并對友人才干的贊賞躍然紙上;“還歸布山隱,興入天云高。”敘事說友人要歸布山了;第二個四句(“爾去安可遲?瑤草恐衰歇。我心亦懷歸,屢夢松上月!保└囊浴靶、“月”為韻,是承接前一組詩,“爾去安可遲?瑤草恐衰歇!敝毖詫τ讶说牟簧,希望友人能多待幾天;“我心亦懷歸,屢夢松上月!闭f王山人要走,我也很想走,向往那種隱居生活;第三個四句(“傲然遂獨往,長嘯開巖扉。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保┯指囊浴办椤薄ⅰ稗薄睘轫,是詩意起了轉折,詩人想象王山人回到布山的情景,言語間滿是向往;最后一個二句(“愿言弄笙鶴,歲晚來相依。”)和上一組詩一樣,也以“依”為韻,“歲晚來相依”以講述自己的愿望結束全詩,我也要到你那里去。全詩開頭的起句到最后的結句,從述說友人要走到自己也想跟友人一樣,詩人的思想從起句到結句已經經歷了一個起承轉合的過程。

          朋友離別而去,李白有著濃濃的不舍與依依惜別之情,但只說“我心亦懷歸,屢夢松上月”,把萬語千言融入到景色之中,耐人尋味。雖然是贈別,卻無凄涼之味!霸秆耘销Q,歲晚來相依”,詩人很直接的表達了向往隱居和求仙訪道的生活。并據記載李白于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后期,曾隱于徂徠山,這首詩題中之“王山人歸布山”,并說“我心亦懷歸”、“歲晚來相依”不謀而合。

          這首贈別詩,雖有別離之愁,卻并不為愁所溺,“哀而不傷”,這也是盛唐“酬應體”五古的一個特點,離別之際,他們或許會有些傷感,但是不會沉淪其中。

          贈別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4

          贈別其一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注釋

          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

          卷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賞析/鑒賞

          文學藝術要不斷求新,因陳襲舊是不會有出息的。即使形容取喻,也貴獨到。從這個角度看看杜牧的《贈別》,也不能不承認他是做詩的“天才”。

          此詩是詩人贈別一位相好的歌妓的,從同題另一首(“多情卻似總無情”)看,彼此感情相當深摯。不過那一首詩重在“惜別”,這一首卻重在贊頌對方的美麗,引起惜別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裊裊”是身姿輕盈美好的樣子,“十三余”則是女子的芳齡。七個字中既無一個人稱,也不沾一個名詞,卻能給讀者完整、鮮明生動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麗的倩影。其效果不下于“翩若驚鴻,宛若游龍;榮耀秋菊,華茂春松”(曹植《洛神賦》)那樣具體的描寫。全詩正面描述女子美麗的只這一句。就這一句還避實就虛,其造句真算得空靈入妙。第二句不再寫女子,轉而寫春花,是將花比女子!岸罐ⅰ碑a于南方,其花成穗時,嫩葉卷之而生,穗頭深紅,葉漸展開,花漸放出,顏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來比喻處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這種“含胎花”,用來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優美而又貼切的。而花在枝“梢頭”,隨風顫裊者,當尤為可愛。所以“豆蔻梢頭”又暗自照應了“娉娉裊裊”四字。這里的比喻不僅語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來,寫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艷,說它新穎獨到是不過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傾國傾城”之類比喻形容,在這樣的詩句面前都會黯然失色。而杜牧寫到這里,似乎還是一個開始,他的才情尚未發揮盡致。

          當時詩人正要離開揚州,“贈別”的對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結識的一位揚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寫到“揚州路”。唐代的揚州經濟文化繁榮,時有“揚一益(成都)二”之稱!按猴L”句意興酣暢,渲染出大都會富麗豪華氣派,使人如睹十里長街,車水馬龍,花枝招展。這里歌臺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爸楹煛笔歉铇欠繖稍O置,“卷上珠簾”則看得見“高樓紅袖”。而揚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簾,所有簾下不知有多少紅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簾總不如”!不如誰,誰不如,詩中都未明說,含吐不露,但讀者已完全能意會了。這里“卷上珠簾”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總不如”的結論更形象,更有說服力;而且將揚州珠光寶氣的繁華氣象一并傳出。詩用壓低揚州所有美人來突出一人之美,有眾星拱月的效果!渡衷娫挕吩疲骸皶魑,務強此而弱彼,謂之‘尊題’!倍拍链颂幍男揶o就是“尊題格”。但由于前兩句美妙的比喻,這里“強此弱彼”的寫法顯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詩,從意中人寫到花,從花寫到春城鬧市,從鬧市寫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揮灑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輕利之至。別情人不用一個“你(君、卿)”字;贊美人不用一個“女”字;甚至沒有一個“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盡得風流”。語言空靈清妙,貴有個性。

          贈別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5

          原文: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韻譯

          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象無情;

          只覺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聲。

          案頭蠟燭有心它還依依惜別;

          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注釋

          多情句:意謂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無言相對,倒象彼此無情。

          樽:酒杯。

          賞析:

          這一首著重寫惜別,描繪與她的筵席上難分難舍的情懷。首名寫離筵之上壓抑無語,似乎冷淡無情;次句以“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郁悒感傷,實乃多情,回應首句。

          齊、梁之間的江淹曾經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但這種感情的表現,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詩人同所愛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岸嗲閰s似總無情”,明明多情,偏從“無情”著筆,著一“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詩人愛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覺得,無論用怎樣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現出內心的多情。別筵上,凄然相對,象是彼此無情似的。越是多情,越顯得無情,這種情人離別時最真切的感受,詩人把它寫出來了。“唯覺樽前笑不成”,要寫離別的悲苦,他又從“笑”字入手。一個“唯”字表明,詩人是多么想面對情人,舉樽道別,強顏歡笑,使所愛歡欣!但因為感傷離別,卻擠不出一絲笑容來。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離別而事與愿違。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態描寫,把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說得委婉盡致,極有情味。

          題為“贈別”,當然是要表現人的惜別之情。然而詩人又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詩人帶著極度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帶上了感傷色彩。這就是劉勰所說的:“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文心雕龍·物色》)。“蠟燭”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在詩人的眼里燭芯卻變成了“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在詩人的眼里,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的離別而傷心了!疤嫒舜箿I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層。“到天明”又點出了告別宴飲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表現。

          詩人用精煉流暢、清爽俊逸的語言,表達了悱惻纏綿的情思,風流蘊藉,意境深遠,余韻不盡。就詩而論,表現的感情還是很深沉、很真摯的。杜牧為人剛直有節,敢論列大事,卻也不拘小節,好歌舞,風情頗張,本詩亦可見此意。

          贈別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6

          原文

          玉瓶沽美酒,數里送君還。

          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間。

          天邊看淥水,海上見青山。

          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

          譯文

          玉瓶中裝著美酒佳釀,已經送別了數里地,該是返回之時了。

          把馬系在垂楊下,在大道上飲酒。

          遠望天邊看到幽幽綠水,遙遠的海上看到隱隱約約的青山。

          酒興過后就要分別了,你們快回去,不要看到酒醉離別的悲傷情態。

          注釋

          廣陵:今江蘇揚州。

          沽:買。

          垂楊:即垂柳。

          淥水:清澈的綠水。

          袂:衣袖;分袂,指離別。

          賞析

          首聯“玉瓶沽美酒,數里送君還”寫攜酒送別。唐詩中的離別總是彌漫著濃濃的酒香,這首詩更是如此,開篇未寫送別先說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著新買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數里,終于到達分別的地點。這兩句好像平平敘述,實際上蘊含了對朋友深厚的情誼:瓶為“玉瓶”,酒為“美酒”,從容器的精致名貴和酒的香醇清洌可以看出作者對友人的重視。這種感情在第二句更加明確:“數里送君還”,送君數里,可見為了送別朋友走了很長的路,惜別之情見于言外。

          頷聯“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間”緊承上句,寫作者與朋友在長滿垂柳的大路邊下馬停留,臨別再飲上幾杯餞行的酒。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所以送別詩中常見柳色依依。系馬于垂柳之下,舉杯于大道之間,作者通過兩個前后相承的動作,營造出一種開闊暢達的意境,暗示出這并非是一次黯然銷魂的傷情之別。需要提出的是,這兩句語言雖舒緩平易,卻有一種很強的畫面感,垂楊、大道、系馬、舉杯,使讀者眼前浮現出一幅柳陰送別圖,給人以美的享受。

          揚州地處內陸,并不靠海,也沒有十分廣闊的水域,所以頸聯“天邊看淥水,海上見青山”當是作者與友人談話的內容,而非眼前實景。不管是久別重逢還是即將離別,相知的人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這兩句是對朋友說:此去一行,你將會有許多美好的經歷,可以在遙遠的地方欣賞大海的美景,可以在廣闊的海面上見到縹緲的青山。對美好前景的展望寄寓著對朋友的衷心祝福,不見勉勵之辭而暗含勉勵之意,景色的描述中凝結了深厚的情感,可以看出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有了頸聯兩句展望美好前景所作的情感鋪墊,最后一聯的豁達結尾也就水到渠成了:“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睍筹嬅谰、暢談友誼,但終究還是要離別。作者好像在勸慰朋友:既然等待你的將是豐富美好的旅程,那么就快點啟程吧,我們不須作小兒女的離別時的傷情之態,甚至餞別的酒也不須喝醉。將這次離別當成一個美好旅程的開始,將來重逢再細敘別后種種……

          李白這首詩一改贈別詩傷感憂郁的常見基調,惜別而不傷別,語言平易自然,意象開闊疏朗,情調昂揚樂觀,顯示出作者豪放灑脫、風調俊爽的豁達性格。

          創作背景

          李白酷愛飲酒,他的詩也就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此詩作于開元十四年(726)春,當時李白二十六歲,首次游金陵(今江蘇南京),擬赴廣陵(今江蘇揚州)。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贈別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7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唐代·杜牧《贈別二首·其一》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十三四歲的少女姿態裊娜,舉止輕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現梢頭的豆蔻花。

          十里揚州路的春風駘蕩,珠簾翠幕中的佳人姝麗沒有比得上她。

          注釋

          娉娉裊裊:形容女子體態輕盈美好。十三余:言其年齡。

          豆蔻:據《本草》載,豆蔻花生于葉間,南人取其未大開者,謂之含胎花,常以比喻處女。

          “春風二句”:說繁華的揚州城中,十里長街上有多少歌樓舞榭,珠簾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麗,但都不如這位少女美麗動人。

          鑒賞

          這首詩是詩人贈別一位相好的歌妓的,從同題另一首(“多情卻似總無情”)看,彼此感情相當深摯。不過那一首詩重在“惜別”,這一首卻重在贊頌對方的美麗,引起惜別之意。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裊裊”是身姿輕盈美好的樣子,“十三余”則是女子的芳齡。七個字中既無一個人稱,也不沾一個名詞,卻能給人以完整、鮮明生動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麗的倩影。全詩正面描述女子美麗的只有這一句話。就這一句還避實就虛,其造句真算得空靈入妙。第二句不再寫女子,轉而寫春花,顯然是將花比女子!岸罐ⅰ碑a于南方,其花成穗時,嫩葉卷之而生,穗頭深紅,葉漸展開,花漸放出,顏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苔花”,常用來比喻處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這種“含苔花”,用來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優美而又貼切的。而花在枝“梢頭”,隨風顫動的樣子,尤為可愛。所以“豆蔻梢頭”又暗自照應了“娉娉裊裊”四字。這里的'比喻不僅語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來,寫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艷,說它新穎獨到是不過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傾國傾城”之類比喻形容,在這樣的詩句面前都會黯然失色。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毙≡姷暮髢删涫钦f,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卷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當時詩人正要離開揚州,“贈別”的對象就是她在幕僚詩意生活中結識的一位揚州歌妓。所以第三句寫到“揚州路”。唐代的揚州經濟文化繁榮,時有“揚一益(益州)二”之稱!按猴L”句意興酣暢,渲染出大都會富麗豪華的氣派,使人如睹十里長街,車水馬龍,花枝招展······這里歌臺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爸楹煛笔歉铇欠繖稍O置,“卷上珠簾”則看得見“高樓紅袖”。而揚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簾,所有簾下不知有多少紅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簾總不如”!這里“卷上珠簾”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總不如”的結論更形象,更有說服力;而且將揚州珠光寶氣的繁華一并傳出。詩用壓低揚州所有美人的美來突出一人之美,有眾星拱月的效果。由于有前兩句美妙的比喻,這里這種“強此弱彼”的寫法顯然自然入妙。

          杜牧這首詩,從意中人寫到花,從花寫到春城鬧市,從鬧市寫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揮灑自如,游刃有余。

          文學藝術要求不斷求新。因陳襲舊是沒有出路的。即使形容取喻,也貴在獨到。從這個角度看杜牧的《贈別》,也不能不承認他是天才的詩人。

          贈別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8

          贈別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翻譯

          總是多情到看起來無情,在這離別的酒筵上怎么也笑不出來。

          案頭蠟燭仿佛還有惜別的心意,替離別的人兒流淚到天明。

          注釋

          多情句:意謂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無言相對,倒象彼此無情。

          樽:酒杯。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像無情;只覺得酒宴上要笑笑不出聲。

          詩人同所愛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岸嗲閰s似總無情”,明明多情,偏從“無情”著筆;著一“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詩人愛得太深、太多情,以致使他覺得,無論用怎樣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現出內心的多情。別筵上,凄然相對,像是彼此無情似的。越是多情,越顯得無情,這種情人離別時最深切的感受,詩人把它寫了出來。“惟覺樽前笑不成”,要寫離別的悲苦,他又從“笑”字入手。一個“唯”字表明,詩人是多么想面對情人,舉樽道別,強顏歡笑,使所愛歡欣!但因為感傷離別,卻擠不出一絲笑容來。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離別而事與愿違。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態描寫,把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說得委婉盡致,極有情味。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毙≡姷暮髢删涫钦f,案頭蠟燭有心還惜別;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題為“贈別”,當然是要表現人的惜別之情,然而詩人又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詩人帶著極度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客觀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帶上了感傷的色彩。蠟燭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在詩人眼里燭芯卻變成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在詩人眼里,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公的離別而傷心了!疤嫒舜箿I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層。“到天明”又點出了告別宴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表現。

          齊梁之間的江淹曾經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但這種感情的表現,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創作背景

          這首組詩是詩人杜牧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離揚州奔赴長安,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之作。本首詩即使其中的第二首。

          贈別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9

          贈別前蔚州契苾使君

          何年部落到陰陵,奕世勤王國史稱。

          夜卷牙旗千帳雪,朝飛羽騎一河冰。

          蕃兒襁負來青冢,狄女壺漿出白登。

          日晚鸊鵜泉畔獵,路人遙識郅都鷹。

          古詩簡介

          《贈別前蔚州契苾使君》是唐代詩人李商隱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集中表現了李商隱對民族戰爭的看法,對研究李商隱的創作恩想有很重要的意義。同時文中這種側面著筆之法,不但使詩的結尾顯得含蓄深沉、舉重若輕,而且與頸聯的正面贊頌和鋪寫形成不同的筆法,表現了詩人在結構安排和行文上的高度技巧。

          翻譯/譯文

          是在哪個時代契芯部落來到了陰陵,世世代代為朝廷效力,在青史上留下英名。

          雪壓千帳的寒夜營前的大旗迎風飄卷,軍情緊急的清晨,傳書的軍騎越河踏冰。

          西蕃的男兒背負著小孩來青冢歸附,北狄的姑娘用瓦壺盛酒到白登勞軍。

          在黃昏時節你來到碎鳥鵜泉邊打獵,路上的行人遠遠就認出你這位郅都鷹。

          注釋

         、傥抵荩航裆轿黛`丘縣。契藍使君:蔚州刺史契蘇通。詩題下作者自注:“使君遠祖,國初功臣也。”契芯通是鐵勒族契蕊部落人,貞觀六年,契蕊通五世祖契芯何力,率部歸順唐王朝,以后又立有大功,封涼國公。

         、陉幜辏宏幧健F跣竞瘟w唐后,曾移居陰山。

         、坜仁溃豪凼馈G谕酰簽槌⑿Я。

         、堋耙咕怼倍洌阂鉃槠跣炯易鍨閲鴸|征西討,作戰勇敢,立有赫赫戰功。

         、蓠哓摚罕持『。青冢:王昭君墓,此處泛指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帶。

         、薨椎牵喊椎巧,在今大同市東。此二句意為契蘇通所到之處,深受各部族老幼婦女的歡迎。

          ⑦鷓鵜泉:在今內蒙古五原縣。

         、噗ざ迹何鳚h景帝時人,任雁門太守時,威震匈奴。

          賞析/鑒賞

          會昌三年(843),大唐軍隊破回鶻于黑山。契藍通奉詔赴天德(現在的河套地區),故義山由詩送之。

          這首送別契瑟通出征的詩,以“奕世勤王”為中心,歷敘契蔥部落內附后與唐朝廷的友好關系,表彰契菇氏歷代勤王的功績及其對促進北方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和睦相處的作用,

          首聯用設問起手,總敘鐵勒部落歸附唐王朝和為朝廷效力的歷史:“奕世勤王國史稱”,這是朝廷對契瑟一門的評價,也表達了詩人的贊譽之情。

          頷聯二句的大意說,在雪蓋千帳的寒夜,掩旗突襲敵軍,在冰封河流的早晨,率兵涉冰飛越:寫的是契菇通五世祖契蔥何力當年勤王的事跡:這里詩人虛擬鋪排,選擇早晨、夜晚兩個典型時間,掩旗夜襲和朝飛冰河兩個典型場面,著力強調契菇騎兵行動的迅急和作戰的神勇。詩人強調這點有其現實意義:因為當時諸藩鎮口稱勤王,卻多擁兵自重,養寇固恩,即使進兵,也多是徘徊觀望,牽延不進。詩人在這里稱贊當年契瑟氏勤王之日夜兼程,迅急神勇,一則是對當時藩鎮一種婉轉的批判,二則是勉勵契菇通仿效乃祖,效忠朝廷,再展契菇氏之雄風。

          接著頸聯二句,轉寫現實,契菇通此次出兵勤王,深得北方少數民族擁護,紛紛背著幼兒前來歸附,簞食壺漿表示歡迎÷詩人用具體的畫面,寫出了少數民族廣大群眾支持擁護這場抵御外族入侵的戰爭,這就點出了這場戰爭的正義性質。這對正在出師勤王、捍衛邊塞的契菇通來說無異是一種強有力的支持和鼓勵,同時這也是我國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共同御侮的歷史證物。

          尾聯借出獵隱指對回鶻作戰,意思是說契菇通傍晚出獵鷺鵜泉畔,路人在很遠的地方看到他所放的鷹,就知道這位蒼鷹式的人物出現了。這里以郅都比契瑟通!苞棥弊蛛p關,既關合上句“獵”字,又喻契菇通正如號稱“蒼鷹”的郅都,為回鶻所畏憚,一明一暗,一喻物一喻人,關合得異常巧妙。

          總而言之。這首詩聲華既壯,骨力也足以相副,末聯“郅都鷹”、給人以勇悍威嚴的印象。由于腹聯已寫了他獲得了“蕃兒”、“狄女”的擁戶和歡迎,則其威嚴又是和兄弟民族的關懷和友愛相結合的,從而表現出一位既得到各部落愛戴,又令敵人畏憚的出身于少數民族的邊防太守形象。

          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平遠。

          《李義山詩集輯評》:朱彝尊日:此等詩工麗得體,晚唐人獨擅其勝,不獨義山為然。何焯日:雙關借用,齊梁以來多此法,末句不為病。紀昀日:聲調清遒。

          清代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取青媲白,大家所笑。然如《贈契葛使君》,此詩殆可辟瘧,雖以“青琢”、“白登”組織,但見其工,寧病其纖哉!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典麗極矣,但少題中一“別”字。

          清代胡以梅《唐詩貫珠》:通首有聲有色,情旨含蓄,非庸筆可夢見。

          趙臣瑗《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一、二追溯使君家聲,三、四寫使君英武,五、六寫使君勛業,七、八寫使君威名。真是寫得神采奕奕,更不待曹將軍始開生面也。

          清代紀昀:《玉駱生詩說》:四家評日:清壯。純取聲華,而骨力足以副之。詩到無所取義之題,既不能不作,則亦不得不以修詞煉調為工,此類是也。

          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收句用“郅都”,言其職事也,切使君。

        【贈別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贈別其一》原文及翻譯賞析07-04

        贈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2-12

        贈別原文翻譯及賞析(9篇)06-23

        贈別原文翻譯及賞析9篇06-23

        贈別原文及賞析10-15

        廣陵贈別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廣陵贈別原文及賞析08-17

        贈別二首·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贈別鄭判官》-原文-翻譯-注釋07-04

        杜牧《贈別·其二》原文及翻譯07-2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