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原文賞析及翻譯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原文賞析及翻譯1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
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
只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鸚鵡偷教,方響前頭見玉簫。
譯文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長滿苔蘚,晶瑩的淚水難以消除。清韻聲聲,那不是誰在用犀槌敲擊樂器,而是她頭上的鳳翅觸碰到了青竹發(fā)出的清雅和諧的響聲。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無限,應該將這些用端硯寫成詩篇。將相思之語偷偷教給鸚鵡,當與她相逢又難以相親時,鸚鵡或可傳遞心聲。
注釋
采桑子:詞牌名,又名“丑奴兒令”“丑奴兒”“羅敷媚歌”“羅敷媚”等。正體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兩平韻一疊韻;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韻,下片五句三平韻的變體。
土花:此處指器物上的銹蝕斑跡。
犀椎:即犀槌。古代打擊樂器方響中的犀角制的小槌。鳳翹:鳳形首飾。
端溪:溪名,在廣東高要東南,產硯石,制成者稱瑞溪硯或端硯,為硯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稱硯臺。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硯。
方響:古磬類打擊樂器。
賞析:
這首詞是寫一段深隱的戀情的。上片說與那可愛的人偷偷幽會的情景。下片說他們本應該成為相伴相守的伴侶,但卻分離了。結二句用偷教鸚鵡學舌的癡情之舉,表達了對她的刻骨相思。詞很含蓄,很婉曲,但真情灼人,動人心魄。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原文賞析及翻譯2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清代 納蘭性德
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
只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鸚鵡偷教,方響前頭見玉蕭。
譯文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長滿苔蘚,晶瑩的.淚水難以消除。清韻聲聲,那不是誰在用犀槌敲擊樂器,而是她頭上的鳳翅觸碰到了青竹發(fā)出的清雅和諧的響聲。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無限,應該將這些用端硯寫成詩篇。將相思之語偷偷教給鸚鵡,當與她相逢又難以相親時,鸚鵡或可傳遞心聲。
注釋
采桑子:詞牌名,又名“丑奴兒令”“丑奴兒”“羅敷媚歌”“羅敷媚”等。正體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兩平韻一疊韻;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韻,下片五句三平韻的變體。
土花:此處指器物上的銹蝕斑跡。
犀椎:即犀槌。古代打擊樂器方響中的犀角制的小槌。鳳翹:鳳形首飾。
端溪:溪名,在廣東高要東南,產硯石,制成者稱瑞溪硯或端硯,為硯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稱硯臺。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硯。
方響:古磬類打擊樂器。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秘戀之情的詞作。
上片寫一對戀人偷偷在竹林中幽會的情狀。首句點出幽會地點,次句寫二人相見后,心潮澎湃,相對垂淚。三四兩句寫幽會時難忘之事:戀人頭上的鳳翹碰到了青竹,發(fā)出動聽的聲音,使人久久不能忘卻。
下片寫兩人分別后,主人公獨自一人時的情狀。首二句寫主人公欲以筆墨寄托情懷,結尾二句,他又幻想借鸚鵡向戀人傳情達意,一舉一動,癡情流露,真情可感。
這首詞寫的是一段深隱的戀情,用苔蘚遍布的竹子和晶瑩難以消除的淚水來打開全詞,這段戀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淚如疤。總體來說,這首詞的寫作風格清新淡雅,雖然不能算是納蘭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將相思之苦刻畫得淋漓盡致,也算是一首別致的小詞。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未知。詞或以為寫隱秘的戀情,或以為悼亡,或以為詠物。端詳詞意,當以后者為是。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原文賞析及翻譯】相關文章:
曾鞏《詠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2-26
曾鞏《西樓》原文翻譯及賞析12-26
《采桑子》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3-18
采桑子·當時錯原文翻譯及賞析03-31
花非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02
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原文翻譯及賞析03-31
曾鞏寄歐陽舍人書原文翻譯及賞析08-25
曾鞏《醒心亭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0-15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翻譯及賞析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