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1-09-29 12:30:07 古籍 我要投稿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1

          題諸葛谼田家壁

          晚度孔明谼,林間訪老農(nóng)。

          行沖落葉徑,坐聽隔江鐘。

          後舍燈猶織,前溪水自舂。

          無多游宦興,卜隱幸相容。

          古詩簡介

          《題諸葛谼田家壁》是宋代詩人賀鑄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中首聯(lián)點明時間地點及造訪對象;頷聯(lián)描寫行蹤,先是步履匆匆,然后在田家停留彌久;頸聯(lián)描寫寫農(nóng)家生活的勤勞、樸素,尤為清新曉暢;尾聯(lián)表示對游宦已興趣淡漠,希望能在此歸隱。詩中描繪了農(nóng)村的晚景,反映了詩人厭倦官場,希望歸隱的思想。全詩風(fēng)格平淡,用語直樸,與所表現(xiàn)的情感相一致。

          翻譯/譯文

          黃昏時我越過諸葛亮谼,迎落葉沿小路策馬匆匆。

          歇腳在山林間尋訪老農(nóng),客座邊聞聽得隔江晚鐘。

          后屋里燈猶亮農(nóng)婦在紡織,前溪上水推碓無人自舂。

          我早已沒多少游宦興致,來隱居希望您能夠相容。

          注釋

          諸葛谼(hóng):地名,在烏江北八十里,與江南石頭城相望,因諸葛亮而得名。谼:深溝、大谷。

          隔江鐘:江對岸寺院里傳來的鐘聲。

          燈猶織:燈光交織,形容燈很密。

          水自舂(chōng):指水碓,以水作動力的舂米設(shè)備。

          游宦(huàn)興:做官的興趣。

          卜隱:擇地隱居。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元祐三年(1088年),時詩人任和州管界巡檢。詩人路過諸葛谼時,便寫下這首詩,以記錄夜訪農(nóng)家的經(jīng)過及其感受。

          賞析/鑒賞

          詩一開頭“晚度孔明谼,林間訪老農(nóng)!本忘c明了訪問的時間、地點和被訪的對象。詩的第二句已點明“訪”字。既然是“訪”,就會有一主一賓,有賓主間過從的場面,這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但詩人另出手眼,把賓主間過從的場面統(tǒng)統(tǒng)隱到幕后,只讓自己在舞臺前獨步,寫自己的所行、所見、所言。“夜訪”在詩里不過是提供背景的過場,詩人著意要讓讀者傾聽的,是他自己潛思默運多時的心聲。詩人以“行沖落葉徑”寫夜訪之始。所訪的農(nóng)戶既座落在“林間”,故有“落葉”的小“徑”,而行人步履急促,愈見行色匆匆,又照應(yīng)了首句的“晚度”。一個“沖”字,把行人發(fā)現(xiàn)歸宿之前、之后的焦灼和興奮之情,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個蟄居在深林之中的莊戶人家,對于詩人還別有一種特殊的感召力,所以詩人要像當(dāng)年陶淵明歸田園時那樣,“乃瞻衡宇,載欣載奔”了。

          從“行沖”到“坐聽”,已相隔了一個較長的時間。詩人遙隔大江,能聽到從對岸傳來的鐘聲,這正是萬籟俱寂的夜深時分。唐人張繼《楓橋夜泊》中的:“夜半鐘聲到客船”正是這一句的出處。“隔江鐘”和“落葉徑”,一寫聽覺,一寫視覺,不僅形象上富有變化,而且在暗示不同的時間方面又各具典型性。入暮時分,物色依稀,需細細共認(rèn)道路,故有“落葉徑”之所見;夜深人靜,唯有聽覺最為敏感,故有“隔江鐘”所聞。而從“行沖”到“坐聽”,又寫出了心緒由騷動不寧歸于從容怡悅的變化:前者撩亂,一如那落葉紛披;后者寧靜,恰似那鐘鳴悠悠,這種心緒的變化,離不開主人家熱誠的款待、周到的安排、貼心的話語,詩人雖不著一語,卻都歷歷可見,這里,無論是物色的選擇、敘事的熔裁,還是情景的交融,都可見詩人的匠心獨運之處。

          這深夜回蕩在江空上的鐘聲,使詩人起了悠悠之想。夜本來是宜于靜思的,鐘聲更賦予了周圍的一切以深永的意義。詩人如同從中領(lǐng)悟到了什么,眼前這普通的農(nóng)舍,不止是游子的暫時棲息之所,也向詩人昭示了人生的歸宿。燈下夜織,水碾舂米,這些極平凡的畫面,此刻卻十分富有魅力。它們喚醒了詩人內(nèi)心的企求,一種類似陶淵明“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式的體認(rèn)。夜半猶織,固然勞苦;水流自舂,卻隨性自得。詩人在顧盼之間,透露了長期蘊積在心頭的隱衷。可見,這首詩頸聯(lián)中所寫的“織”“舂”,既是實寫田家秋作的場景,又象征了詩人心所向往的歸隱的生活方式。詩人是情不自禁地把他心目中理想化的圖景,投射到現(xiàn)實中普通的流水人家上來了。

          尾聯(lián)言自己本來就無心遠離家鄉(xiāng)去做那個芝麻官,現(xiàn)在看此地環(huán)境是如此靜謐,民心是如此純樸,真想選擇這導(dǎo)作為隱棲之地,不必到任所去了。詩的末兩句明言詩人倦于宦游、企望歸隱的意愿。然而僅此還不足以言詩。詩人的任務(wù)不在交代事情的本末,而在寫出他一層一層的感情活動來。因而,一次可能是尋常的訪問,在詩人筆下也會成為觀照內(nèi)心波瀾的契機,在平平無奇的素材之中,蘊蓄著深長雋永的詩味。

          這首詩平淡的風(fēng)格,和詩人所要表現(xiàn)的、對返璞歸真的退隱生活的歆羨和向往,吻合無間。

          名家點評

          當(dāng)代古典文學(xué)家金性堯《宋詩三百首》:燈猶織,三字利落而傳神。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2

          田家

          舊谷行將盡,良苗未可希。

          老年方愛粥,卒歲且無衣。

          雀乳青苔井,雞鳴白板扉。

          柴車駕羸牸,草屩牧豪豨。

          多雨紅榴折,新秋綠芋肥。

          餉田桑下憩,旁舍草中歸。

          住處名愚谷,何煩問是非。

          古詩簡介

          《田家》是唐代詩人王維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田家的生活狀況和情景。前四句寫田家的缺吃少穿。“雀乳”句以下,作者攝取雀、雞、羸牸、豪豨、牧童、農(nóng)夫等各自的動態(tài)入詩,寫所見田夫的辛勤,再以“紅榴”“綠芋”二句概括田夫順應(yīng)自然,過著自然之樂的日子的情況。結(jié)聯(lián)流露出對農(nóng)民的同情和對時政的不滿。全詩語言平易自然,給人以明快清新之感。

          注釋

         、判袑ⅲ杭磳。

         、屏济缥纯上#禾锢锏那f稼還不能指望上。希:希望,這里是指望的意思。

         、抢夏攴綈壑啵豪夏耆诉B粥都舍不得吃。方:正。愛:吝惜,舍不得。

          ⑷雀乳青苔井:雀兒在長著青苔的井邊洞穴中孵化小鳥。乳:生子,這里是孵化小鳥。

         、砂装屐椋何瓷嫌推岬拈T。

         、寿鸂迹▃ì):瘦弱的母牛。

         、瞬輰郑╦uē)牧豪豨(xī):牧童穿著草鞋放牧著健壯的肥豬。屩:草鞋。豪豨:古書上稱健壯的肥豬。

         、陶郏赫蹟,這里是落下的意思。

         、团陨岵葜袣w:意思是直到傍晚才從田地里歸家。旁:同“傍”。

         、斡薰龋杭从薰取O鄠髟诮裆綎|臨淄西!墩f苑·政理篇》記載:齊桓公逐鹿到一個山谷中,見一老翁,就問這個山谷叫什么名字,那老翁回答說:“這個山谷叫愚公谷”。

          ⑾何煩:怎么敢煩勞。謙詞。用“何煩”常表示委婉地否定。

          賞析/鑒賞

          此詩描寫了田家的生活狀況和情景,田家的生活無疑是清苦的,少食無衣,瘦牛破車,穿著草鞋放牧,披星戴月勞動,卻又有其自身的樂趣。中五聯(lián)對仗,意象映對,色彩豐富。末兩句以典作結(jié),雖流露出對農(nóng)民的同情和對時政的不滿,語含憤懣,卻依然透出詩人超世隱居的閑情逸致。全詩語言平易自然,給人以明快清新之感。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3

          詠田家、傷田家原文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翻譯:

          二月里蠶兒剛剛出子,就早早的賣掉了一年的新絲,五月里秧苗還在地里,又早早的賣去了一年的新谷。只顧醫(yī)治眼下的毒瘡,也只有剜去自己心上的肉。我但愿君王的心啊,能夠變成一支光明的蠟燭。不要再去照亮那穿著綾羅綢緞的富貴人家的筵席,而只是來照看照看這無衣無食的逃亡莊戶的茅屋。

          賞析:

          《詠田家》是聶夷中的代表作,也是晚唐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shù)佳品。詩中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和鮮明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憤怒地控訴了形形色色的高利貸給唐末農(nóng)民所帶來的深重苦難,表達了詩人對廣大農(nóng)民的深厚同情。此詩問世后,深受唐末統(tǒng)治者重視。據(jù)《資治通鑒》卷載,宰相馮道向后唐皇帝李嗣源述說農(nóng)民痛苦之時,就在朝堂上誦讀了這首詩。

          詩的前四句為第一層,主要描寫殘酷的高利貸剝削給廣大農(nóng)民所帶來的剜心割肉般的痛楚!岸沦u新絲,五月糶新谷”,寫出了農(nóng)民在青黃不接之時被迫借貸的悲慘境地。二月還未著手養(yǎng)蠶,五月稻子尚處青苗期,然而,貧苦的農(nóng)民迫于生計,為濟燃眉之急,竟不得不以未來的新絲、新谷作抵押,借上“驢打滾”的高利貸。“二”、“五”月極言時間之早,這么早就背上閻王債,足以說明農(nóng)民已到了山窮水盡、骨枯髓干的地步!百u”、“糶”狀其只出不入,深刻反映了農(nóng)民的辛酸血淚和無比痛苦!搬t(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兩句,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高利貸吮血噬骨的殘酷剝削本質(zhì)。剜卻性命攸關(guān)的“心頭肉”以療眼前毒瘡,是迫不得已,其后果更是不堪想象。舊傷未愈添新傷,窮困伴著死亡行,這就是對當(dāng)時廣大農(nóng)民瀕臨絕境的高度概括和生動寫照。

          詩的后四句為第二層,主要是直抒胸臆,盡吐胸中塊壘,表達詩人對解決正在激化中的社會矛盾的希望和設(shè)想,深寄對“君主”的譏刺之意。詩人把解決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這反映出作者存在一定的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是,也從另一個側(cè)面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君王”所代表的個人利益!熬酢敝盃T”只照地主豪紳,權(quán)貴達官,而其光不可射及逃亡的農(nóng)舍,這就含蓄而尖銳地譏刺了“君王”的不恤黎庶,使讀者能夠透過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思味出那激化社會矛盾的真正罪手。

          這首詩之所以向為人們所傳誦,除了它真實而帶有高度概括性地再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反映了農(nóng)民的痛苦生活、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之外,還在于它有高超的表現(xiàn)技巧。

          首先,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使得詩歌的容量更為廣闊。對農(nóng)民被迫借取高利貸及其更慘痛的后果,詩人并未明白道出,而是用“剜卻心頭肉”以“醫(yī)得眼前瘡”來比喻之。剜肉補瘡,并非根本的療毒之策,它只會造成更加嚴(yán)重的新局面。這樣以剜肉補瘡來比喻農(nóng)民以借高利貸濟燃眉之急,是再形象不過了,也是再具有高度概括力不過的了。這個比喻,一方面使詩歌的形象具備了可感性,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問題的本質(zhì),使有限的形式容納了無限廣闊深厚的社會內(nèi)容。

          其次,鮮明的對比手法的運用,把封建社會中貧富懸殊的階級差別給歷歷如繪的描寫出來了!安徽站_羅筵,只照逃亡屋”,本是對“君王”的希冀之語,但其中卻包含了雙重對比的意味。從“君王”的角度來說,恩澤不均,只顧富室,不恤貧苦,這一對比,就把“君王”的階級立場給鮮明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從社會現(xiàn)實的角度來看,一邊是權(quán)貴豪門華麗的衣著,豐盛的筵宴,一邊卻是無衣無食,貧困破產(chǎn),逃亡在外。這一對比,就把地主富室用高利貸剝削農(nóng)民的嚴(yán)重惡果給突現(xiàn)出來了。如此形象的對比,也把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給烘托得淋漓盡致。

          此外,這首詩的語言頗質(zhì)樸通俗,感情也很真誠感人,充分顯示了聶夷中駕馭語言、節(jié)制感情的功力。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4

          寄宿田家

          高適〔唐代〕

          田家老翁住東陂,說道平生隱在茲。

          鬢白未曾記日月,山青每到識春時。

          門前種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壯日耕十畝地,人閑常掃一茅茨。

          客來滿酌清尊酒,感興平吟才子詩。

          巖際窟中藏鼴鼠,潭邊竹里隱鸕鶿。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無心怯路歧。

          今夜只應(yīng)還寄宿,明朝拂曙與君辭。

          譯文

          田家老翁住在東面山坡,說自己一輩子隱居在這里。兩鬢斑白不曾記得歲月時日。只是看到滿山綠遍才知春天又至。門前所種柳樹已高同深巷,山間清泉流響進入池塘。老牛膘肥體壯一天能耕十畝地,老翁清閑時常掃一掃院子。有客遠來就用美酒招待,興致濃厚常常吟誦先人的詩。山巖洞穴里藏著鼴鼠,水邊竹林里潛伏著鸕鶿。村子舊址上人煙稀少,喝醉后根本顧不上辯認(rèn)道路。今夜應(yīng)該在這里歇息,明天一早就與老翁告辭。

          注釋

          陂(bēi):山坡。茲:此地。識春時:知道春天的到來。茅茨(cí):茅屋。茨,用蘆葦或茅草建成的屋。平吟:平和自然地吟誦。鼴(yǎn)鼠:田鼠。鸕鶿(lú cí):水禽。魚鷹,俗稱水老鴉。怯路歧:擔(dān)心路有岔道。拂曙:拂曉,天將明時。

          高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5

          渭川田家

          王維〔唐代〕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譯文及注釋

          譯文: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jīng)薄稀。農(nóng)夫們荷鋤回到了村里,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

          注釋:渭川:渭水,源于甘肅鳥鼠山,經(jīng)陜西,流入黃河。田家:農(nóng)家。墟落:村莊。斜陽:一作“斜光”。窮巷:深巷。野老:村野老人。牧童:一作“僮仆”。倚杖:靠著拐杖。荊扉:柴門。雉(zhì)雊(gòu):野雞鳴叫!对娊(jīng)·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毙悖褐参锍樗腴_花(多指莊稼)。蠶眠:蠶蛻皮時,不食不動,像睡眠一樣。荷(hè):肩負的意思。至:一作“立”。即此:指上面所說的情景。式微:《詩經(jīng)》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之句,表歸隱之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暮歸圖,雖都是平常事物,卻表現(xiàn)出詩人高超的寫景技巧。全詩以樸素的白描手法,寫出了人與物皆有所歸的景像,映襯出詩人的心情,抒發(fā)了詩人渴望有所歸,羨慕平靜悠閑的田園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詩人在官場的孤苦、郁悶。全詩不事雕繪,純用白描,自然清新,詩意盎然。

          詩的核心是一個“歸”字。詩人一開頭,首先描寫夕陽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蒼茫的濃烈氣氛,作為總背景,統(tǒng)攝全篇。接著,詩人一筆就落到“歸”字上,描繪了牛羊徐徐歸村的情景,很像是《詩經(jīng)》里的幾句詩:“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詩人癡情地目送牛羊歸村,直至沒入深巷。就在這時,詩人看到了更為動人的情景:柴門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著拐杖,正迎候著放牧歸來的小孩。這種樸素的散發(fā)著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詩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歸家的樂趣。頓時間,詩人感到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這黃昏時節(jié),似乎都在思歸。麥地里的野雞叫得多動情啊,那是在呼喚自己的配偶;桑林里的桑葉已所剩無幾,蠶兒開始吐絲作繭,營就自己的安樂窩,找到自己的歸宿了。田野上,農(nóng)夫們?nèi)齼蓛,扛著鋤頭下地歸來,在田間小道上偶然相遇,親切絮語,簡直有點樂而忘歸呢。詩人目睹這一切,聯(lián)想到自己的處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宰相張九齡被排擠出朝廷之后,王維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進退兩難。在這種心緒下詩人來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歸,唯獨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羨慕又惆悵。所以詩人感慨系之地說:“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贝嗽娊(jīng)“即此”一點化,不僅此前所寫之景皆成情語,而且景情契合無間,渾然一體,畫龍點睛式地揭示了主題。“此”乃此前的流水賬式的描寫和概括,也就是“此”引發(fā)了詩人對“閑適”的羨慕之情。其實,農(nóng)夫們并不閑逸。但詩人覺得和自己擔(dān)驚受怕的官場生活相比,農(nóng)夫們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閑逸之感!妒轿ⅰ吩娭蟹磸(fù)詠嘆:“式微,式微,胡不歸?”詩人借以抒發(fā)自己急欲歸隱田園的心情,不僅在意境上與首句“斜陽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內(nèi)容上也落在“歸”字上,使寫景與抒情契合無間,渾然一體,畫龍點睛式地揭示了主題。前面寫了那么多的“歸”,實際上都是反襯,以人皆有所歸,反襯自己獨無所歸;以人皆歸得及時、親切、愜意,反襯自己歸隱太遲以及自己混跡官場的孤單、苦悶。這最后一句是全詩的重心和靈魂。如果以為詩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歸圖,這就失之于膚淺了。

          這首詩絕大部分的篇幅是在寫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然而,詩人還是一種旁觀者的姿態(tài),頂多只是尋得了一種借題發(fā)揮的緣起。王維豐裕的經(jīng)濟地位,且仕且隱的名士風(fēng)度,及其絕對占上風(fēng)的莊禪思想的支配,使他絕不會像陶淵明那樣貼近田園而做自食其力的耕作,他的感觸和體驗是隱士的而非農(nóng)民的。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漢族,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遍_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xué),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6

          寄宿田家

          田家老翁住東陂,說道平生隱在茲。

          鬢白未曾記日月,山青每到識春時。

          門前種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壯日耕十畝地,人閑常掃一茅茨。

          客來滿酌清尊酒,感興平吟才子詩。

          巖際窟中藏鼴鼠,潭邊竹里隱鸕鶿。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無心怯路歧。

          今夜只應(yīng)還寄宿,明朝拂曙與君辭。

          翻譯

          田家老翁住在東面山坡,說自己一輩子隱居在這里。

          兩鬢斑白不曾記得歲月時日。只是看到滿山綠遍才知春天又至。

          門前所種柳樹已高同深巷,山間清泉流響進入池塘。

          老牛膘肥體壯一天能耕十畝地,老翁清閑時常掃一掃院子。

          有客遠來就用美酒招待,興致濃厚常常吟誦先人的詩。

          山巖洞穴里藏著鼴鼠,水邊竹林里潛伏著鸕鶿。

          村子舊址上人煙稀少,喝醉后根本顧不上辯認(rèn)道路。

          今夜應(yīng)該在這里歇息,明天一早就與老翁告辭。

          注釋

          陂:山坡。

          茲:此地。

          識春時:知道春天的到來。

          茅茨:茅屋。茨,用蘆葦或茅草建成的屋。

          平吟:平和自然地吟誦。

          鼴鼠:田鼠。

          鸕鶿:水禽。魚鷹,俗稱水老鴉。

          怯路歧:擔(dān)心路有岔道。

          拂曙:拂曉,天將明時。

          創(chuàng)作背景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高適在蜀地擔(dān)任彭州刺史,后又改任蜀州刺史,時年五十七歲。由于忙于政務(wù),高適在蜀中創(chuàng)作的詩并不多,這首便是當(dāng)年他在某位田家老翁家里留宿時所作。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寄宿農(nóng)家、與老翁飲酒所見所感的內(nèi)容,表現(xiàn)農(nóng)人的閑靜愜意和詩人對農(nóng)家生活的極大興趣。一聯(lián)是老翁身世,居此已久。二聯(lián)是遠離塵世,不計時日。三、四兩聯(lián)是勤快但不忙碌的勞作。五聯(lián)是熱情待客。從吟詩看。農(nóng)人是位隱居的官吏,詩人遂與他有共同語言。六聯(lián)是自然景觀。最后兩聯(lián)是表明心跡。詩的筆法屬白描,抒寫逼真實在。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7

          詠田家 / 傷田家

          唐代 聶夷中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譯文

          二月蠶未結(jié)繭,早成抵債之物;五月谷未成熟,也已忍痛賣出。

          這是挖掉心頭好肉,來補眼前爛瘡。

          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之燭。

          不照豪華筵席,只照災(zāi)民空屋。

          注釋

          糶(tiào):出賣谷物。

          眼前瘡(chuāng):指眼前的困難,眼前的痛苦。

          剜(wān)卻:挖掉,用刀挖除。心頭肉:身體的關(guān)鍵部位,這里喻指賴以生存的勞動果實。

          綺(qǐ)羅:貴重的絲織品。這里指穿綾羅綢緞的人。筵(yán):宴席。

          逃亡屋:貧苦農(nóng)民無法生活,逃亡在外留下的空屋。

          賞析

          《詠田家》是聶夷中的代表作,也是晚唐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shù)佳品。詩中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和鮮明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憤怒地控訴了形形色色的高利貸給唐末農(nóng)民所帶來的深重苦難,表達了詩人對廣大農(nóng)民的深厚同情。

          詩的前四句為第一層,主要描寫殘酷的高利貸剝削給廣大農(nóng)民所帶來的剜心割肉般的痛楚。開篇就揭露封建社會農(nóng)村一種典型“怪”事:“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寫出了農(nóng)民在青黃不接之時被迫借貸的悲慘境地。二月還未著手養(yǎng)蠶,五月稻子尚處青苗期,然而,貧苦的農(nóng)民迫于生計,為濟燃眉之急,竟不得不以未來的新絲、新谷作抵押,借上“驢打滾”的高利貸。“二”“五”月極言時間之早,這么早就背上閻王債,足以說明農(nóng)民已到了山窮水盡、骨枯髓干的地步。“賣”“糶”狀其只出不入,深刻反映了農(nóng)民的辛酸血淚和無比痛苦。“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兩句,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高利貸吮血噬骨的殘酷剝削本質(zhì)!把矍隘彙惫倘槐扔餮矍凹彪y,“心頭肉”固然比喻絲谷等農(nóng)家命根,但這比喻所取得的驚人效果決非“顧得眼前顧不了將來”的概念化表述能及萬一。剜卻性命攸關(guān)的“心頭肉”以療眼前毒瘡,是迫不得已,其后果更是不堪想象。舊傷未愈添新傷,窮困伴著死亡行,這就是對當(dāng)時廣大農(nóng)民瀕臨絕境的高度概括和生動寫照。“挖肉補瘡”,自古未聞,但如此寫來最能盡情,既深刻又典型,因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詩的后四句為第二層,主要是直抒胸臆,盡吐胸中塊壘,表達詩人對解決正在激化中的社會矛盾的希望和設(shè)想,深寄對“君主”的譏刺之意,表達改良現(xiàn)實的愿望,頗合新樂府倡導(dǎo)者提出的“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寄唐生》)的精神。詩人把解決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這反映出作者存在一定的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是,也從另一個側(cè)面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君王”所代表的個人利益!熬酢敝盃T”只照地主豪紳,權(quán)貴達官,而其光不可射及逃亡的農(nóng)舍,即客觀反映其一向只代表豪富的利益而不恤民病,不滿之意見于言外,妙在運用反筆揭示皇帝昏聵,世道不公!熬_羅筵”與“逃亡屋”構(gòu)成鮮明對比,反映出兩極分化的尖銳階級對立的社會現(xiàn)實,增強了批判性。它形象地暗示出農(nóng)家賣青破產(chǎn)的原因,又由“逃亡”二字點出其結(jié)果必然是:“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呼號而轉(zhuǎn)徙,饑渴而頓踣”,“非死而徙爾”(柳宗元《捕蛇者說》),充滿作者對田家的同情,并含蓄而尖銳地譏刺了“君王”的不恤黎庶,使讀者能夠透過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思味出那激化社會矛盾的真正罪手。

          這首詩之所以向為人們所傳誦,除了它真實而帶有高度概括性地再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反映了農(nóng)民的痛苦生活、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之外,還在于它有高超的表現(xiàn)技巧。

          首先,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使得詩歌的容量更為廣闊。對農(nóng)民被迫借取高利貸及其更慘痛的后果,詩人并未明白道出,而是用“剜卻心頭肉”以“醫(yī)得眼前瘡”來比喻之。剜肉補瘡,并非根本的療毒之策,它只會造成更加嚴(yán)重的新局面。這樣以剜肉補瘡來比喻農(nóng)民以借高利貸濟燃眉之急,是再形象不過了,也是再具有高度概括力不過的了。這個比喻,一方面使詩歌的形象具備了可感性,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問題的本質(zhì),使有限的形式容納了無限廣闊深厚的社會內(nèi)容。

          其次,鮮明的對比手法的運用,把封建社會中貧富懸殊的`階級差別給歷歷如繪的描寫出來了!安徽站_羅筵,只照逃亡屋”,本是對“君王”的希冀之語,但其中卻包含了雙重對比的意味。從“君王”的角度來說,恩澤不均,只顧富室,不恤貧苦,這一對比,就把“君王”的階級立場給鮮明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從社會現(xiàn)實的角度來看,一邊是權(quán)貴豪門華麗的衣著,豐盛的筵宴,一邊卻是無衣無食,貧困破產(chǎn),逃亡在外。這一對比,就把地主富室用高利貸剝削農(nóng)民的嚴(yán)重惡果給突現(xiàn)出來了。如此形象的對比,也把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給烘托得淋漓盡致。

          此外,這首詩的語言頗質(zhì)樸通俗,感情也很真誠感人,充分顯示了聶夷中駕馭語言、節(jié)制感情的功力。胡震亨論唐詩,認(rèn)為聶夷中等人“洗剝到極凈極省,不覺自成一體”,而“夷中詩尤關(guān)教化”(《唐音癸簽》),從此詩即可看出。其所以如此,與語言的樸素凝煉同取材造境的典型都是分不開的。

          創(chuàng)作背景

          唐末廣大農(nóng)村破產(chǎn),農(nóng)民遭受的剝削更加慘重,至于顛沛流離,無以生存。在這樣的嚴(yán)酷背景上,產(chǎn)生了可與李紳《憫農(nóng)二首》前后輝映的聶夷中《詠田家》。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譯文

          一場微細的春雨百草充滿生機,一聲隆隆的春雷驚蟄節(jié)令來臨。

          種田人家一年能有幾天空閑,田中勞作從驚蟄便開始忙碌起來。

          年輕力壯的都去田野耕地,場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來了。

          從田中歸來常是太陽落山以后,還要牽上牛犢到西邊山澗去飲水。

          挨餓辛勞農(nóng)夫們從不叫苦,一場貴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們充滿了喜悅。

          糧倉中早已沒了往日的存糧,但官府的派差卻還無盡無休。

          看到農(nóng)民這樣,我這不耕者深感慚愧,我所得的俸祿可都出自這些種田百姓。

          注釋

          田家:農(nóng)民。

          卉(huì):草的總稱。

          驚蟄(zh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耕種(gēng zhòng):泛指種田的事。

          場圃(pǔ):春天用來種菜,秋天打場的地方。

          景:日光。

          晏(yàn):晚。

          犢(dú):小牛。

          劬(qú):過分勞苦。

          膏(gāo)澤:謂貴如油的春雨。

          稟(lǐn):同“廩”。儲存谷物的屋舍。

          宿儲(sù chǔ):隔夜之糧。

          徭役(yáo yì):古時官府向人民攤派的無償勞動。

          慚(cán):羞愧。

          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

          祿食(lù shí):俸祿。

          閭(lǘ)里:鄉(xiāng)里,泛指民間。

          賞析:

          這首《觀田家》通過對農(nóng)民終歲辛勞而不得溫飽的具體描述,深刻揭示了當(dāng)時賦稅徭役妁繁重和社會制度的不合理。自驚蟄之日起,農(nóng)民就沒有“幾日閑”,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農(nóng)活,結(jié)果卻家無隔夜糧,勞役沒個完。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xiāng)里,心中深感慚愧。身為封建官吏能夠這樣自責(zé),確實是難得的。這種思想感情和杜甫等人是相同的,這是唐代田園詩中的一個特點,也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9

          田家·南山嘗種豆

          南山嘗種豆,碎莢落風(fēng)雨。

          空收一束萁,無物充煎釜。

          古詩簡介

          《田家》是宋代詩人梅堯臣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前兩句寫農(nóng)民辛勤一年耕作最后卻被風(fēng)雨侵蝕,后兩句寫農(nóng)民收割時只有豆桿,顆粒無收,無物充饑。全詩采用敘事的方式,有條有理、通俗自然的表現(xiàn)出當(dāng)時農(nóng)民生活的悲慘狀況,表達了詩人勞心民力、民生的拳拳愛國之情。

          翻譯/譯文

          曾在南山下種豆,卻被風(fēng)雨打落。

          辛苦一場,收到的只是一把豆稈,用什么充饑呢!

          注釋

          1、南山:虛擬地名。

          2、碎:細。

          3、莢:豆角。

          4、空:只。

          5、萁(qí):豆秸,豆稈子。

          6、釜(fǔ):鍋。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宋景祐三年(1036),梅堯臣時任建德(今屬浙江)知縣。在任職期間詩人常深入民間,見諸多慘狀,內(nèi)心深處感受到了底層勞動人民的苦痛悲愁,故作此詩。

          賞析/鑒賞

          前兩句寫農(nóng)民在南山種豆,風(fēng)雨打碎了豆角!澳仙絿L種豆,碎莢落風(fēng)雨”,詩人選取“種豆”的一個情景,從而說明農(nóng)民的困苦。詩中沒有寫農(nóng)民如何精心照管種下的莊稼。但從快要收割時,一場大暴風(fēng)雨把成熟的豆子全部打壞了的描寫中,可以肯定,農(nóng)民起早摸黑,澆水施肥,鋤草松土,終于使豆子長勢良好,豐收在望?墒,天有不測風(fēng)云,一場風(fēng)雨,把豆子沖爛。這兩句詩人把農(nóng)民的悲慘情狀描寫的淋漓盡致。

          后兩句寫農(nóng)民收回一束豆莖后,可鍋里無物可煎!翱帐找皇,無物充煎釜”,辛勤勞動的果實被自然災(zāi)害毀壞,農(nóng)民們毫無辦法,只能收回一束豆桿,不能當(dāng)飯吃,只能當(dāng)柴燒,則又要忍饑挨餓。

          全詩緊湊自然,先寫種豆,再寫受災(zāi),顆粒無收,最后寫無飯可吃,悲慘之極。詩人用同情的口吻寫出全過程,從而喚起人們的共鳴。

          名家點評

          當(dāng)代作家馬天牧《古詩行旅》:“全詩都是敘述,平白自然!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10

          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古詩簡介

          《觀田家》是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所寫的一首描寫農(nóng)家生活的五言律詩。該詩語言平實,絕少雕飾,是詩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場上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與抨擊,客觀真實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凄楚與悲哀。

          翻譯/譯文

          春雨過后,所有的花卉都煥然一新。一聲春雷,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都被驚醒了。

          農(nóng)民沒過幾天悠閑的日子,春耕就開始了。自驚蟄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農(nóng)活了。

          健壯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門口的菜園子收拾收拾,準(zhǔn)備種菜了。

          他們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經(jīng)很晚了,還得把牛牽到村子西邊的溪溝里讓它飲水。

          這樣又累又餓,他們自己卻不覺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潤過的禾苗心里就覺得很是歡喜。

          可是即使他們整日這樣忙碌,家里也沒有隔夜的糧食,而勞役卻是沒完沒了。

          看著這些,我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xiāng)里,心中深感慚愧。

          注釋

         、盘锛遥恨r(nóng)民。

         、苹埽╤uì):草的總稱。

         、求@蟄(zh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雀N(gēngzhòng):泛指種田的事。

         、蓤銎裕╬ǔ):春天用來種菜,秋天打場的地方。

         、示埃喝展狻

         、岁蹋▂àn):晚。

         、虪伲╠ú):小牛。

          ⑼劬(qú):過分勞苦。

         、胃啵╣āo)澤:謂貴如油的春雨。

         、戏A(lǐn):儲存谷物的屋舍。

         、兴迌Γ╯ùchǔ):隔夜之糧。

         、厌嬉郏▂áoyì):古時官府向人民攤派的無償勞動。

         、覒M(cán):羞愧。

         、硬桓╣ēng)者:做官的人。

          ⒃祿食(lùshí):俸祿。

         、臻偅╨ǘ)里:鄉(xiāng)里,泛指民間。

          創(chuàng)作背景

          德宗興元元年(784年),詩人任滁州刺史期間,看到春耕時節(jié)田家辛勤勞苦的場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田園詩。

          賞析/鑒賞

          這首《觀田家》通過對農(nóng)民終歲辛勞而不得溫飽的具體描述,深刻揭示了當(dāng)時賦稅徭役妁繁重和社會制度的不合理。自驚蟄之日起,農(nóng)民就沒有“幾日閑”,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農(nóng)活,結(jié)果卻家無隔夜糧,勞役沒個完。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xiāng)里,心中深感慚愧。身為封建官吏能夠這樣自責(zé),確實是難得的。這種思想感情和杜甫等人是相同的,這是唐代田園詩中的一個特點,也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扣住詩題“田家”,從春雨春雷寫起,點出春耕!拔⒂辍倍謱懘河辏冒酌枋址,沒有細密的描繪“微雨”,而將重點放在“眾卉新”三字上,既寫出萬木逢春雨的欣欣向榮,又表達了詩人的欣喜之情!耙焕左@蟄始”以民間傳說“驚蟄”這天雷鳴,而萬蟲驚動,來寫春耕之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總寫農(nóng)家耕作。“幾日閑”更是用反問句式道出了農(nóng)民勞作的艱辛。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本唧w寫農(nóng)夫終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寫農(nóng)忙,既是一年到頭,又是從早到晚,可見時間之長;從空間來講,也是十分廣闊的,既有田地、場院、又有菜圃、澗水。另外“俱”字將農(nóng)夫忙碌無一人輕閑點出,“就理”又寫出農(nóng)夫雖忙,但有條不紊,忙而不亂。這四句是白描手法,語言簡明而無雕飾,自然平淡,極煉如不煉。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這二句寫出了農(nóng)民的勤勞樸實。

          “侖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在前面鋪敘農(nóng)忙之后,突然轉(zhuǎn)筆寫到農(nóng)夫的無糧與徭役之苦,筆墨雖樸實,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間,此二句可使讀者縱觀封建社會農(nóng)夫被壓迫之慘狀。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是詩人以觀感作結(jié)。講食祿不耕者對衣食父母的農(nóng)夫們的艱辛勞作而又饑寒的情況慚然生愧。“方慚”二字既是對不勞者的譴責(zé),也是詩人對自己宦游食祿生活的自責(zé)。

          詩人在此詩中用通俗易懂的詩句描寫了田家的勞碌和辛苦,表達了對其的同情,慚愧官吏的不勞而食。筆法樸實自然,不加渲染夸飾。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11

          田家原文

          雞鳴人當(dāng)行,犬鳴人當(dāng)歸。

          秋來公事急,出處不待時。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樂,爾苦人得知。

          翻譯

          凌晨雞嗚時人當(dāng)出行,日落犬吠時人當(dāng)回歸。

          秋來官家勞役逼得急,不分白天黑夜不定時。

          昨夜大雨積水達三尺,鍋灶底下淤積一層泥

          人們常說田家生活樂,田家苦難你們哪得知。

          注釋

          公事:指為公家(官府)服徭役。

          不待時:不按時。

          爾:你,你們,指田家。

          賞析

          在封建社會里,賦稅和徭役是地主階級政權(quán)殘酷剝削農(nóng)民的兩種基本形式。詩人作首詩揭露繁重的勞役給農(nóng)民帶來的痛苦。

          這首詩在主題上沒有逸出元、白“新樂府詩”范圍,也是為農(nóng)民的悲慘生活狀況呼吁。由于陳師道的生活比較接近人民,他對于農(nóng)民生活的描寫更具有震撼力。“雞鳴人當(dāng)行,犬鳴人當(dāng)歸”看似寫農(nóng)村習(xí)俗。農(nóng)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雞嗚動身;歸來驚動村里的看家狗。這似乎是一幅農(nóng)村風(fēng)俗畫。然而兩個“當(dāng)”字點題了:本當(dāng)應(yīng)當(dāng)這樣,可是由于最近“公事”催促太急,農(nóng)民已經(jīng)不能按時出入了。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中的“三尺”是夸張,形容雨特別大。農(nóng)民種莊稼有兩怕,一怕干旱,二怕洪澇。“三尺雨”屬于特大暴雨,足以引發(fā)一場洪水。詩中沒有寫洪水肆虐,卻抓住生活的一個細節(jié):燒飯用的灶,下面聚集著淤泥一一完全損壞了。屋漏沖倒了灶臺,洪水卷來了泥沙。詩人沒有說明,但已經(jīng)暗示災(zāi)害十分嚴(yán)重。這一家人不能夠?qū)Ω稙?zāi)荒。他們家的糧食可能沒有剩余,他們無法修復(fù)被雨水毀壞的房子!叭搜蕴锛覙。爾苦人得知。”詩人用這兩句作了回答。不了解農(nóng)民疾苦的官員眼中總有一幅“田家樂”的幻象,而農(nóng)家的重重苦難卻沒人知道。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

          宋代:周邦彥

          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天寒山色有無中。野外一聲鐘起、送孤蓬。

          添衣策馬尋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鴨占陂塘?v被行人驚散、又成雙。

          譯文:

          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天寒山色有無中。野外一聲鐘起、送孤蓬。

          稀疏的籬笆,曲折迂回的小路,小小的田舍農(nóng)家。清晨,籠罩在樹林上的云霧漸漸散開。寒氣逼人,山巒在晨霧中若隱若現(xiàn),似有還無,四野一片寂靜,遠處傳來一句山寺的鐘聲,目送一葉孤蓬起帆遠行。

          添衣策馬尋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鴨占陂塘。縱被行人驚散、又成雙。

          添了一件衣服,策馬揚鞭去尋找驛站,愁緒滿懷,唯有買些酒來驅(qū)寒解愁。池塘里,鴨子正熟睡于茭白和蒲草叢中,即使被匆匆行路之人驚起,很快又成雙成對地聚在一起。

          注釋:

          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天寒山色有無中。野外一聲鐘起、送孤蓬。

          疏籬:稀疏的籬笆。曲徑:曲折迂回的小路。蓬:船。

          添衣策馬尋亭堠(hòu)。愁抱惟宜酒。菰(gū)蒲睡鴨占陂(bēi)塘?v被行人驚散、又成雙。

          亭堠:有頂無墻,供休息用的建筑物。菰蒲:菰和蒲;借指湖澤。陂塘:狹窄的池塘。

          賞析:

          這是一首敘寫送行惜別的詞作。詞人為心上人送行,首二句所描繪的農(nóng)家景致是他們臨分手之處:“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疏籬”、“曲徑”是典型的農(nóng)家景致,也是詞人于清晨所見近處之景,再往遠處看,籠罩在樹林上的云霧漸漸地散開,時間到了清晨,分手的時分已在即!扒鷱健保圃娙顺=ā额}破山寺后禪院》詩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贝送,“云樹開清曉”句,似化用秦觀《滿庭芳》詞中“曉色云開”句,但周詞的詞序顛倒,所以這里的“開”字似更為精煉。“天寒山色有無中,野外一聲鐘起、送孤篷”,三、四兩句承上而來,詞人的目光依舊停留在遠處,但見晨霧迷漫,帶著寒氣的山巒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分別的時刻終于到了,四野一片寂靜,只見遠處山寺鐘聲傳來,這給凄清的送別場面又增添了一層感傷色彩!疤旌本,化用王維《漢江臨泛》中的詩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痹~作上片以“疏籬”、“曲徑”、“田家”、“云樹”、“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繪一幅素淡畫面,畫面極為清靜淡雅,再襯以鐘聲,使得畫面富有動感,在這種環(huán)境中送別,心境自然是凄涼而憂郁的。

          詞作下片轉(zhuǎn)而敘寫自己的心情。但詞人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來表達,而是以一個個動作和畫面來達到表述之目的!疤硪虏唏R尋亭堠,愁抱惟宜酒”。這是說送走心上人后,感到寒意襲人和愁意纏繞心間,于是便添加衣服,策馬揚鞭去找驛站,買些酒來驅(qū)寒解愁!巴ぼ,亦作亭堡,原為偵察、瞭望的崗?fù)ぁ!逗鬂h書·光武紀(jì)》載:“筑亭堠修烽燧!边@里當(dāng)是指古代廢置之亭堠,已改為置酒供行人休息場所。因前文已交代“天寒”,故此遂有“添衣”,但實質(zhì)上是寫詞人之心寒愁濃。詞人又寫自己急急忙忙地尋找亭堠,說明其離愁之濃重!俺畋А币痪涫侨~中唯一的直抒其情,“惟宜”二字,強調(diào)了一種無可奈何之情,亦可理解為本詞的主旨。歇拍二句,詞人又忽地轉(zhuǎn)入寫景,“菰蒲睡鴨占陂塘,縱被行人驚散、又成雙”,詞人飲罷解愁之酒,又匆匆上路,馬蹄聲聲,驚散了池塘旁水草中尚在熟睡的鴨子,但很快它們又成雙地聚在一起睡著了。宋詩人黃庭堅《睡鴨》詩有:“天下真成長會合,兩鳧相依睡秋江!边@本是鄉(xiāng)野常見之景,然實是詞人有感而發(fā),借此以襯托自己的孤單,寄托自己的“愁抱”。正如江淹《別賦》中所寫:“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風(fēng)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滯于水濱,車逶遲于山側(cè)!痹~作下片以“添衣”、“策馬”、“尋亭堠”一系列行動,及鴨睡陂塘之景,側(cè)面寫出了詞人送別心上人之后無法抒發(fā)的“愁抱”,也暗示出詞人是位羈旅在外的行人。他似要極力在詞作中淡化自己的愁緒,然仍抑止不住地流露出來。

          全詞煉字度句,精煉含蓄,疏密相間,勾勒微妙,語言深沉,格調(diào)超然。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13

          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古詩簡介

          《田家》是唐代詩人聶夷中所作的一首諷喻詩。描寫了農(nóng)家希望豐收的焦灼如焚,但官家收租的追不及待、統(tǒng)治者的不恤民情的種種事實。在中晚唐為數(shù)眾多的憫農(nóng)詩中,此詩為短小精悍之作,拋開正面描寫 ,只選取收租的題前之景。詩人的寫作目的就在于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剝削底層農(nóng)民的黑暗現(xiàn)實,此詩在民間廣為流傳。

          翻譯/譯文

          父親在山上耕田,兒子在山下開荒。

          六月的季節(jié),田中稻谷還沒有抽穗,而官家收稅倉庫早已修好等待征斂。

          注釋

         、艛幔▃hú):一作“鋤”,大鋤,名詞用作動詞,挖掘。

         、坪蹋汉堂,特指稻苗。秀:谷物吐穗揚花。

         、枪偌遥号f時對官吏、尊貴者及有權(quán)勢者的尊稱,又指對皇帝的稱呼。

          創(chuàng)作背景

          唐朝后期,戰(zhàn)爭不斷,經(jīng)濟政治衰退,廣大農(nóng)村農(nóng)民破產(chǎn),遭受剝削更加慘重,至于顛沛流離,無以生存。在唐末的亂世,封建國家開支甚巨而資用缺乏,必然加重對農(nóng)民的榨取,而農(nóng)民遭受剝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在這樣的嚴(yán)酷背景上產(chǎn)生了聶夷中的《田家》一詩,其目的就在于揭露這樣的黑暗現(xiàn)實。

          賞析/鑒賞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僅僅是寫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萬萬個農(nóng)民的家庭,所謂“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正是農(nóng)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墾的荒地,從耕田寫到開荒,簡潔有力地刻劃出農(nóng)家一年到頭的辛苦,幾乎沒有空閑可言。十個字具有高度的涵蓋力,增加了詩意的典型性,幾乎成為封建社會農(nóng)村生活的一個縮影。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币痪湓诮衣吨S刺的時候,不發(fā)議論而重在擺事實,發(fā)人深省!傲潞涛葱恪辈粏沃盖f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況,四五月麥苗就該揚花(“秀”),“六月”應(yīng)已收割而“禾未秀”,當(dāng)是遇到了旱情,暗示著歉收。而按唐時兩稅法,六月正是應(yīng)該交納夏稅的時節(jié),所以“官家已修倉”本身就暗示著對農(nóng)民勞動成果的窺伺和即將予以剝奪,而這種窺伺出現(xiàn)在“六月禾未秀”之際,更覺意味深長!昂涛葱恪倍鴤}“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應(yīng)。

          題前攝景,洗煉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種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簡意長的效果。而此詩恰當(dāng)?shù)赝瑫r運用這三種手法,藝術(shù)效果也就更加顯著。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14

          田家·晝出耘田夜織麻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古詩簡介

          《田家》是宋代詩人范成大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以樸素淺進的語言,熱情地贊頌了農(nóng)村少年兒童熱愛勞動的美好品質(zhì)。

          翻譯/譯文

          白天去田里辛勤耕種,晚上回來還要織麻布,村里的年輕人各自都得擔(dān)負起家庭的重擔(dān);

          天真還未懂事的小孩還沒學(xué)會如何去幫助耕種和織布,但也會在桑樹下面學(xué)起了種瓜。

          注釋

          耘田:田間除草;

          績麻:搓麻線;

          賞析/鑒賞

          上半首寫"村莊兒女"晝耕夜績的勞動生活,贊揚他們年紀(jì)雖輕,卻早已"當(dāng)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dān),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泥土氣息。后半首通過細節(jié)描繪,把從小熱愛勞動而又天真爛漫的農(nóng)村兒童形象刻劃了出來,既生動又富有生活情趣,給全詩增添了活潑輕松的氣氛。

          上半首寫"村莊兒女"晝耕夜績的勞動生活,贊揚他們年紀(jì)雖輕,卻早已"當(dāng)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dān)。后半首通過細節(jié)描繪,把從小熱愛勞動而又天真爛漫的農(nóng)村兒童形象刻劃了出來,既生動又富有生活情趣。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譯文

          爸爸在山上耕田,兒子在山下開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還沒有抽穗,而官家收稅的倉庫已經(jīng)修好了等待征斂。

          注釋

          ①斸:大鋤,這里用作動詞。有掘的意思。

         、诤蹋汉堂,特指稻苗。

         、坌悖汗任锿滤霌P花。

          賞析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僅僅是寫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萬萬個農(nóng)民的家庭,所謂“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正是農(nóng)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墾的荒地,從耕田寫到開荒,簡潔有力地刻劃出農(nóng)家一年到頭的辛苦,幾乎沒有空閑可言。十個字具有高度的涵蓋力,增加了詩意的典型性,幾乎成為封建社會農(nóng)村生活的一個縮影。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币痪湓诮衣吨S刺的時候,不發(fā)議論而重在擺事實,發(fā)人深省!傲潞涛葱恪辈粏沃盖f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況,四五月麥苗就該揚花(“秀”),“六月”應(yīng)已收割而“禾未秀”,當(dāng)是遇到了旱情,暗示著歉收。而按唐時兩稅法,六月正是應(yīng)該交納夏稅的時節(jié),所以“官家已修倉”本身就暗示著對農(nóng)民勞動成果的窺伺和即將予以剝奪,而這種窺伺出現(xiàn)在“六月禾未秀”之際,更覺意味深長!昂涛葱恪倍鴤}“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應(yīng)。

          題前攝景,洗煉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種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簡意長的效果。而此詩恰當(dāng)?shù)赝瑫r運用這三種手法,藝術(shù)效果也就更加顯著。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相關(guān)文章:

        田家原文及賞析08-16

        寄宿田家原文及賞析01-11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出塞原文翻譯及賞析12-16

        公輸原文翻譯及賞析12-15

        《東郊》原文、翻譯及賞析12-10

        深院原文翻譯及賞析12-07

        閨怨原文翻譯及賞析12-06

        式微原文翻譯及賞析12-06

        月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2-0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