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之石原文及賞析
原文:
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山川悠遠,維其勞矣。武人東征,不皇朝矣。
漸漸之石,維其卒矣。山川悠遠,曷其沒矣?武人東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武人東征,不皇他矣。
譯文山峰險峻層巖峭,高高上聳入云霄。山重重來水迢迢,日夜行軍多辛勞。將帥士兵去東征,趕路不論夕或朝。
山峰險峻層巖險,高峻陡峭難登攀。山川逶迤又遙遠,不知何時到終點。將帥士兵去東征,一直向前不顧險。
白蹄子的大小豬,成群涉水踏波過。月亮靠近天畢星,大雨滂沱匯成河。將帥士兵去東征,其他事情無暇做。
注釋⑴漸(chán)漸:借為“巉(chán)巉”,險峭的樣子。
、凭S其:猶“何其”。
、莿冢簞诳。一說讀為“遼”,指遼遠。
、任淙耍褐笘|征將士。
⑸皇:同“遑”,閑暇。朝(zhāo):早上。
、首洌╟uì):借為“崒”,高峻而危險貌。
、岁拢╤é)其沒:言何時是個盡頭。曷,何。沒,盡。
、坛觯撼鲭U。朱熹《詩集傳):“謂但知深入不暇謀出也!
、哇棧╠í):蹄子。
、螣A(zhēng):眾多。一說“進”。
⑾離:借作“麗”,依附,此指靠近。畢: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叫“天畢”。
、匈拢╞ǐ):使。滂(pāng)沱(tuó):大雨貌。
、巡换仕簾o暇顧及其他。
賞析
這首詩的情調(diào)酷似《詩經(jīng)》中的“國風”,重在敘述行軍艱難而緊張,并沒有《毛詩序》所說“役久”的意思。全詩三章,以賦敘事抒情,頭兩章疊唱,意思相仿,詩人在急行軍途中,迎面映入眼的是陡崖峭壁,擋住隊伍的去路,忍不住驚呼道“維其高矣”、“維其卒矣”。頭兩句寫所見,中間兩句寫所感,嘆惋山川遙遠,跋涉攀援,步步維艱,疲勞不堪,十分盼望抵達目的地。然而“山川悠遠”,不知道何日才能走到。最后兩句點題,交代急行軍!拔淙藮|征”一句貫穿全詩,三章都有,點明抒情主體與事件。首章“不皇朝矣”句,說明行軍緊急,起早摸黑,天不亮就上路。第二段“不皇出矣”句蘊藏著更多難言的痛苦,行軍緊迫,不斷深入,無暇顧及以后能否脫險。也就是說至此生命已全置之度外。
第三章詩人筆鋒一轉(zhuǎn),突然伸向天空,描寫星空氣象,與首章“朝矣”句相應,暗示是夜晚行軍。朱熹說前四句“豕涉波,月離畢,將雨之驗也”(《詩集傳》)。這可能是詩人引用已有的氣象民諺。近人聞一多指出:“豕涉波與月離畢并舉,似涉波之豕亦屬天象,《述異記》曰:‘夜半天漢中有黑氣相連,俗謂之黑豬渡河,雨候也!队[》引黃子發(fā)《相雨書》曰:‘四方北斗中無云,惟河中有云,三枚相連,如浴豬狶,三日大雨!c《詩》之傳說吻合,是其證驗!妒酚洝ぬ旃贂吩唬骸鼮榉怩,為溝瀆!墩x》曰:‘奎……一日天豕,亦曰封豕,主溝瀆……熒惑星守之,則有水之憂,連以三年!兑琢帧ぢ闹ァ吩娫唬骸怩箿蠟^,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涂至腹!伺c《詩》所言亦極相似,是《詩》所謂豕白蹢者,即星中之天豕,明矣!保ā吨芤琢x證類纂》)依聞一多的說法,天豕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奎由十六顆星組成,所以說“烝涉波”。楊慎《古今諺》中“諺語有文理”條也說:“天河中有黑云,謂之黑豬渡河,主雨。”可與此相參證!霸码x畢”說的是月亮靠近畢宿,古人同樣視為下雨的征兆,《尚書·洪范》說:“月之從星,則以風雨!贝诵羌粗府呅恰俊讹L俗通義》說:“雨師者,畢星也!逼湎录匆么嗽姟霸码x”兩句為證!稌x書·天文志》也說“月行入畢多雨”。所以這首詩前四句是引氣象民諺,預兆將有滂沱大雨。“俾”字點明尚未發(fā)生,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引姚炳的說法“將雨、既雨,諸說紛如”,實際上詩中原本是說“將雨”,而不是“既雨”,這個意思已經(jīng)很明顯了。正因為詩人擔心遭遇滂沱大雨,行軍難上加難,一心一意只想加速行進,無暇顧及其他,所以才說“不皇他矣”。三個段落的末句意思遞進,旅途的苦情、憂慮一層深過一層。
【漸漸之石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jīng)小雅漸漸之石12-11
詩經(jīng)·小雅《漸漸之石》12-10
河中石獸原文及賞析08-26
河中石獸原文、注釋及賞析11-19
河中石獸原文賞析及翻譯10-15
河中石獸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河中石獸原文翻譯及賞析12-03
麟之趾原文及賞析12-16
東門之池原文及賞析01-18
祭石曼卿文原文及賞析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