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數(shù)潭廣傳原文及譯文解析
譚廣,字仲宏,丹徒人。洪武初,起卒伍,從征金山,為燕山護衛(wèi)百戶。從成祖起兵,以百騎掠涿州,生得將校三十人。戰(zhàn)白溝、真定、夾河咸有功,屢遷指揮使,留守保定。都督韓觀帥師十二萬來攻。廣以孤軍力拒四十余日,伺間破走之。
永樂九年進大寧都指揮僉事。董建北京。既而領(lǐng)神機營,從北征,充驍騎將軍。十一年練軍山西。為前鋒。賊數(shù)萬憑岸,廣命挽強士射之。萬矢齊發(fā),死者無算。乘勝夾擊,賊大敗。論功,進都督僉事。仁宗嗣位,擢左都督,佩鎮(zhèn)朔將軍印,鎮(zhèn)宣府。宣德三年,請軍衛(wèi)如郡縣例,立風云雷雨山川社稷壇。六年以宣府糧少,請如開平、獨石召商中鹽納粟,以足兵食。俱從之。帝從戶部議,令他衛(wèi)軍戍宣府者,悉遣還屯種。廣上言臣所守邊一千四百余里敵人窺伺竊發(fā)無時脫有警征兵數(shù)百里外勢豈能及屯種之議臣愚未見其可帝以邊卒戍守有余,但命永樂中調(diào)戍者勿遣。
正統(tǒng)初,朝議以脫歡雖款塞,狡謀未可測,命廣及他鎮(zhèn)總兵官陳懷、李謙、王彧圖上方略。廣等各上議,大要謂:“宜間遣精稅巡塞外以偵之,輕兵以躡之,則邊患可少弭!钡奂{其言。六年十一月以御敵功,封永寧伯,祿千二百石,仍鎮(zhèn)宣府。八年乞致仕。優(yōu)詔不許。明年十月召還陛見。帝憫其老,免常朝。是月卒,年八十二。謚襄毅。
廣長身多力,奮跡行伍至大將,大小百余戰(zhàn),未嘗挫衄。在宣府二十年,修屯堡,嚴守備,增驛傳,又請頒給火器于各邊。將校失律,即奏請置罪,而撫士卒有恩。邊徼帖然,稱名將。嘗逞憤杖殺都司經(jīng)歷,又以私憾杖百戶,并為言官所劾。置不問,既卒,吏部言非世券,授其子序指揮使。
選自《數(shù)潭廣傳》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廣上言/臣所,邊/—千四百余里敵人窺伺/竊發(fā)無時/脫有警/征兵數(shù)百里/外勢豈 能及/屯種之議/臣愚未見其可/
B.廣上言/臣所守邊一千四百余里/敵人窺伺/竊發(fā)無時/脫有替/征兵數(shù)百里外/勢豈 、能及種之議/臣愚未見其可/
C.廣上言/臣所守邊/一千四百余里敵人窺詞/竊發(fā)無時/脫有黎/征兵數(shù)百里外/勢岧 能及/屯種之議/臣愚未見其可/
D.廣上言/臣所守邊一千四百余里/敵人窺伺/竊發(fā)無時/脫有警/征兵數(shù)百里/外勢豈 能及/屯種之議/臣愚未見其可/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百戶,明代衛(wèi)所兵制設(shè)百戶所,其長官為百戶,官職六品,世襲軍職,百戶統(tǒng)兵一百二十人。
B.成祖是朱棣的廟號,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大明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后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皇帝等。
C.國古代官署名,長官為戶部尚書。明淸時期掌管土地、戶籍、賦稅、科舉等有關(guān)事宜。
D.驛傳是中國古代由政府設(shè)置,供使臣出巡、官吏往來和傳遞詔令、文書等使用的交通組織系統(tǒng)。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譚廣出身行伍,憑功升遷。早年他以士兵身份跟從朝廷出征;后在涿州、白溝、真定戰(zhàn)役中立功升遷為指揮使,又因以孤軍打敗韓觀軍隊升為都指揮僉事。
B.譚廣積極上言,多被采納。他先請求在軍鎮(zhèn)設(shè)立祭壇,后來又提出用召集商人運送糧食以換取鹽的方法來充實軍隊的糧食的建議,都得到朝廷采納。
C.譚廣加封晉爵,受到優(yōu)待。正統(tǒng)六年,譚廣被封為永寧伯;后請求退休,皇上下達優(yōu)詔將他召回朝廷,由于年老而允許他可以不上朝。
D.潭廣治邊有方,成效顯著。潭廣治軍嚴明、撫兵恩信,做了大量御敵工作,廣修屯堡,增設(shè)驛站等;在鎮(zhèn)守宣府期間,邊境安定,被稱名將。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宜間遣精銳巡塞外,間諜以偵之,輕兵以趿之,則邊患可少弭。
(2)嘗逞憤杖殺都司經(jīng)歷,又以私憾杖百戶,并為言官所劾。
參考答案
4、B
5、C 科舉歸禮部管理
6、C免常朝的意思是免去平常的朝見,并不是不上朝。
7、(1)應當暗中派遣精銳部隊巡視塞外,派間諜偵察他們的動靜,用小部隊跟蹤他們,那么邊境的禍患就可以稍微平息了。
(2)他曾因憤怒而杖殺都司經(jīng)歷,又曾以私怨杖打百戶,都被諫議官所彈劾。
二
、奔狱c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董建北京 董:主持,主管
B.而間遣精稅巡塞外 間:中間
C.朝議以脫歡雖款塞 款塞:叩塞門。謂外族前來通好。
D.八年乞致仕 致仕:辭去官職
、簿渲屑狱c詞用法與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A.伺間破走之/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B.令他衛(wèi)軍戍宣府者,悉遣還屯種/于是沛公乃夜引兵從他道還(《史記·高祖本紀》)
C.帝以邊卒戍守有余/置不問,既卒
D.邊徼帖然/對鏡帖花黃(《木蘭辭》)
、尘渲屑狱c詞用法與含義有不同的一項是()
A.戰(zhàn)白溝、真定、夾河咸有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桃花源記》)
B.廣以孤軍力拒四十余日/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C.脫有警,征兵數(shù)百里外/脫獲回耗,雖死必謝(《柳毅傳》)
D.臣愚未見其可/帝憫其老
、慈际潜憩F(xiàn)譚廣功績的一項是()
①生得將校三十人
、诮浦\未可測
、蹚恼骶琵埧,為前鋒
、艽笮“儆鄳(zhàn),未嘗挫衄
、輫L逞憤杖殺都司經(jīng)歷
、抟运胶墩劝賾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③④D.③④⑥
⒌翻譯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藕槲涑酰鹱湮,從征金山,為燕山護衛(wèi)百戶:
、崎g諜以偵之,輕兵以躡之:
【參考答案】
、盉.秘密,暗中。
、睟.別的,另外的。A.使之走,使之逃跑/逃跑,逃奔。C.士兵/古指大夫死亡,后為死亡的通稱。D.安定,順服/粘。
、矰.(指示代詞,這,這個/人稱代詞,他。A.咸:副詞,皆,都B.以:介詞,憑借。C.脫:連詞,倘若,假使,萬一。
、碈.
⒌⑴洪武初年,從士兵起家,跟隨征伐金山,任燕山護衛(wèi)百戶。
、朴瞄g諜去偵查他們,用小部隊去跟蹤他們。
參考譯文
譚廣,字仲宏,丹徒人。洪武初年,他以一名士卒從征金山,被授予燕山護衛(wèi)百戶。隨從成祖起兵時,他以一百騎兵奪取涿州,生擒將校三十人。戰(zhàn)白溝、真定、夾河時,他都有功,屢升為指揮使,留守保定。都督韓觀率兵十二萬來攻,譚廣以孤軍奮力抵抗了四十多天,后來抓住機會將他們擊退。
永樂九年(1411),他進升為大寧都指揮僉事,主管營建北京。后來掌管神機營,隨從皇上北征,充任驍騎將軍。十一年,他到山西練兵。第二年從征九龍口,擔任前鋒。賊人數(shù)萬憑岸布陣,譚廣命能挽強弓的士卒射擊,萬矢齊發(fā),賊人死亡無數(shù),官軍乘勝夾擊,賊人大敗。論功,譚廣進升都督僉事。
仁宗繼位后,他升為左都督,佩鎮(zhèn)朔將軍印,鎮(zhèn)守宣府。宣德三年(1428),他請軍鎮(zhèn)也照郡縣之例,立風云雷雨山川和社稷壇。六年,因宣府糧少,他請照開平、獨石的辦法,招商人輸運糧食到宣府以獲得銷售食鹽的權(quán)力,以此來充實軍糧;噬隙悸爮牧。第二年,皇上聽從戶部的意見,令戍守宣府的其他衛(wèi)所的軍隊,都遣回屯田種植。譚廣上書說:“臣所防守的邊境有一千四百余里,敵人窺伺,隨時都可能入侵。倘若有警,征兵于數(shù)百里之外,怎能來得及?屯田種植的建議,臣愚以為不可行。”皇上以邊兵戍守有余,只命永樂年間調(diào)戍宣府的不要遣回。
正統(tǒng)初年,朝廷意見認為脫歡雖然已來歸附,但他狡猾的陰謀不可預測,皇上命譚廣以及其他鎮(zhèn)的總兵官陳懷、李謙、王..獻上對策。譚廣等人各自呈上意見,大略是說:“邊寇出沒無常,惟防御為上策。應分兵扼守要害之地,而間或派遣精銳部隊巡視塞外,遇上敵人則量力決定是戰(zhàn)是守。派間諜偵察敵人動靜,以輕兵跟蹤敵人的去向。敵人來則一無所得,去則有所恐懼,這樣邊防之患可以稍得減輕!被噬喜杉{了他的意見。六年(1441)十一月,他以御敵之功,被封為永寧伯,食祿一千二百石,仍鎮(zhèn)守宣府。八年,他請求退休,皇上優(yōu)詔留下他。第二年十月將他召回并接見他;噬峡蓱z他年紀已老,免以常朝。這個月他去世。謚襄毅。
譚廣身高體壯,從行伍奮斗到大將,身經(jīng)大小一百余戰(zhàn),未嘗遭挫敗。在宣府二十年,修建屯堡,嚴整守備,增設(shè)驛傳,又請給各邊鎮(zhèn)頒給火器。將校犯法,他即奏請治罪,但他安撫士卒有恩。邊境安然,他堪稱名將。他曾因憤怒而杖殺都司經(jīng)歷,又曾以私怨杖打百戶,為此而受到言官的彈劾,皇上置之不問。他去世后,吏部說他沒有世襲誥券,便授予他的兒子譚序為指揮使。
【數(shù)潭廣傳原文及譯文解析】相關(guān)文章:
《元史·郭侃傳》原文及譯文解析03-10
《后漢書·蔡邕傳》的原文及譯文解析01-11
《明史王守仁傳》的原文及譯文解析03-22
《明史于慎行傳》原文閱讀答案及譯文解析10-16
河廣原文,譯文,賞析06-11
漢廣原文、譯文及賞析10-30
《明史王守仁傳》原文和譯文解析04-24
《吳越春秋》原文及譯文解析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