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感士不遇賦原文和翻譯

        時間:2022-09-05 16:24:39 古籍 我要投稿

        感士不遇賦原文和翻譯

          《感士不遇賦》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一篇賦。此賦主旨是抨擊當時社會政治的腐朽與道德風尚的敗壞,控訴了古代社會正直善良而有才華之士不是被埋沒就是遭到毀謗讒害而常陷于進退兩難處境的極大不幸,表達了作者“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己”,決心保持高尚的道德與純樸的節(jié)操而遠離塵俗之網(wǎng)的思想。全賦情理并茂,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感士不遇賦原文和翻譯,一起來看一下吧。

          陶淵明《感士不遇賦》原文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賦》(1),司馬子長又為之(2)。余嘗于三余之日(3),講習之暇,讀其文,慨然惆悵。夫履信思順(4),生人之善行(5),抱樸守靜(6),君子之篤素(7)。自真風告逝(8),大偽斯興(9),閭閻懈廉退之節(jié)(10),市朝驅(qū)易進之心(11)。懷正志道之土(12),或潛玉于當年(13);潔己清操之人,或沒世以徒勤(14)。故夷皓有“安歸”之嘆(15),三閭發(fā)“已矣”之哀。(16)悲夫(17)!寓形百年(18),而瞬息己盡(19),立行之難(20),而一城莫賞(21)。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22),屢伸而不能己者也(23)。夫?qū)н_意氣(24),其惟文乎(25)?撫卷躊躇(26),遂感而賦之(27)。

          咨大塊之受氣,何斯人之獨靈(28)!稟神志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29);驌羧酪宰詺g,或大濟于蒼生(30);靡潛躍之非分,常傲然以稱情(31)。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32)。密網(wǎng)裁而魚駭,宏羅制而鳥驚(33)。彼達人之善覺,乃逃祿而歸耕(34)。山嶷嶷而懷影,川汪汪而藏聲(35)。望軒唐而永嘆,甘貧賤以辭榮(36)。淳源汩以長分,美惡分其異途(37)。原百行之攸貴,莫為善之可娛(38)。奉上天之成命,師圣人之遺書(39)。發(fā)忠孝于君親,生信義于鄉(xiāng)閭(40)。推誠心而獲顯,不矯然而祈譽(41)。嗟乎(42)!雷同毀異,物惡其上(43);妙算者謂迷,直道者云妄(44)。坦至公而無猜,卒蒙恥以受謗(45)。雖懷瓊而握蘭,徒芳潔而誰亮(46)!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47)。獨祗修以自勤,豈三省之或廢(48);庶進德以及時,時既至而不惠(49)。無爰生之晤言,念張季之終蔽(50);愍馮叟于郎署,賴魏守以納計(51)。雖僅然于必知,亦苦心而曠歲(52)。審夫市之無虎,眩三夫之獻說(53)。悼賈傅之秀朗,纖遠轡于促界(54)。悲董相之淵致,屢乘危而幸濟(55)。感哲人之無偶,淚淋浪以灑袂(56)。承前王之清誨,曰天道之無親(57);澄得一以作鑒,恒輔善而佑仁(58)。夷投老以長饑,回早夭而又貧(59);傷請車以備槨,悲茹薇而殞身(60);雖好學與行義,何死生之苦辛(61)!疑報德之若茲,懼斯言之虛陳(62)。何曠世之無才,罕無路之不澀(63)。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64)。廣結(jié)發(fā)以從政,不愧賞于萬邑(65);屈雄志于戚豎,竟尺土之莫及(66);留誠信于身后,動眾人之悲泣(67)。商盡規(guī)以拯弊,言始順而患入(68)。奚良辰之易傾,胡害勝其乃急(69)!蒼昊遐緬,人事無已(70);有感有昧,疇測其理(71)!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己(72)。既軒冕之非榮,豈?袍之為恥(73)?誠謬會以取拙,且欣然而歸止(74)。擁孤襟以畢歲,謝良價于朝市(75)。

          陶淵明《感士不遇賦》注釋

          (1)董仲舒:西漢哲學家,今文經(jīng)學大師,著有《春秋繁露》等書。他所作的《士不遇賦》,收在《古文苑》中。

          (2)司馬子長: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所著《史記》為不朽之作。又為之:又作過一篇《悲士不遇賦》。其殘文見《藝文類聚》卷三十。

          (3)三余之日:指閑暇之時。三國時魏人董遇常教學生利用“三余”的時間讀書,謂“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币姡ㄈ龂疚褐就趺C傳)裴松之注。

          (4)夫:發(fā)語詞。履信:遵守信義。思順:不忘忠孝!蹲髠麟[公三年》:“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薄吨芤紫缔o上》:“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5)生人:猶生民。人,人類。善行:良好的品行,即美德。

          (6)抱樸:胸懷淳樸,不失本真。(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笔仂o: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不為外物所撓。

          (7)篤(dǔ賭)素:猶篤志。志向?qū)R徊蛔儭!度龂緟侵緟蚊蓚鳌放崴芍⒁督韨鳌罚骸懊墒季蛯W,篤志不倦!薄逗鬂h書張衡傳》:“必施厥素爾!弊ⅲ骸八,志也!

          (8)真風:自然淳樸的風尚。告逝:消失。

          (9)大偽斯興:虛偽之風盛行。斯:乃。

          (10)閭閻:里巷的門,借指平民。懈:懈怠。廉退之節(jié):廉潔謙讓的節(jié)操與禮節(jié)。

          (11)市朝:指官場,朝廷。驅(qū):馳驅(qū)競逐。易進:僥幸升官,指靠投機取巧往上爬。

          (12)懷正:胸懷正直。志道:有志于治世之道。

          (13)潛玉:藏玉,指有德才而隱居不仕。當年:正當有力之年,指壯年。

          (14)沒世:終生,一世。徒勤:徒勞,空忙。

          (15)夷皓:指伯夷、叔齊和商山四皓。“安歸”之嘆: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曾作歌曰:“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史記伯夷叔齊列傳》)商山四皓隱居時作歌曰:“唐虞世遠,吾將安歸?”(皇甫謐《高士傳》)安歸:歸往何處。即無歸處。

          (16)三閭:指屈原。屈原曾任三閭大夫之職。“己矣”之哀:屈原《離騷》結(jié)尾說:“已矣哉!國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已矣:算了吧。即無可奈何之意。

          (17)夫(fú扶):表感嘆語氣。

          (8)寓形:寄身。寓:寄,寄托。形:身形,形體。

          (19)瞬息:一轉(zhuǎn)眼一呼吸之間,謂時間短促。盡:指生命結(jié)束。

          (20)立行:指建立功業(yè)。

          (21)一城莫賞:得不到賜爵封地。

          (22)染翰:浸濕毛筆,指寫作。

          (23)伸:伸述,表白。已:止。

          (24)導(dǎo)達意氣:抒發(fā)性情意志。其:語助詞,表示推測,猶“大概”。

          (25)惟:只有。

          (26)卷:書卷。指董仲舒和司馬遷的《士不遇賦》。躊躇:原指猶豫不定,這里指反復(fù)思考。

          (27)遂:于是。感:有所感觸。賦:抒寫,用作動詞。

          (28)咨(zī資):嗟嘆聲。大塊:大自然。受氣:意思是稟承天地自然之氣而萬物生。王充《論衡,自然》:“天地合氣,萬物自生!彼梗捍,這。獨靈:最靈智,最尊貴、杰出!抖Y記禮運篇):“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痹S慎《說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碧諟Y明《形影神形贈影》:“謂人最靈智!边@兩句是說,承天地自然之氣而萬物生,為什么唯獨人最為靈智呢?

          (29)稟:承受。藏照:懷揣光明,即擁有智力。秉:持,具有。三五:三才五常的省略。三才:指天、地、人!吨芤紫缔o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蔽宄#喝、義、禮、智、信,是儒家所說常行不變的五項道德標準。垂名:留名。垂:流傳下去。

          (30)擊壤:古代的一種游戲,這里指隱居。晉代皇甫謐《高士傳》:“壤父者,堯時人也。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壤父年八十余而擊壤于道中。觀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宋代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七引《藝經(jīng)》云:“壤以木為之,前廣后銳,長尺四寸,闊三寸,其形如履。將戲,先側(cè)一壤于地,遠三四十步,以手中壤擊之,中者為上。”濟:救助。蒼生:指黎民,百姓。

          (31)靡:無。潛:潛藏,指隱居。躍:顯達,指出仕做官。非分:不合本分。傲然:高傲自足的樣子。稱情:符合心意。這兩句是說,無論隱居還是做官,都隨順自然,各安本分,人們高傲自足。無拘無束。

          (32)流浪:漂蕩不定,這里指運行變化,猶“流轉(zhuǎn)”。徂(cú):往,過去。物:這里指人。群分:指分為善惡不同的人群。相形:各自區(qū)別,互為對應(yīng)。

          (33)密網(wǎng)裁:捕魚的網(wǎng)織得很密。宏羅制:捕鳥的網(wǎng)羅張得很大。這兩句比喻統(tǒng)治者的專制制度和好佞之徒陷害忠良的陰謀詭計。

          (34)達人:通達有見識的人。善覺:善于觀察形勢,容易覺悟。逃祿:逃避爵祿,指不做官。

          (35)嶷嶷(nì逆):高峻的樣子。影:指隱士的身影。汪汪:水面寬廣的樣子。聲:指隱士的聲音。這兩句是說,達人隱居于山水之間。

          (36)軒唐:指軒轅與唐堯,相傳為上古治世之君。永嘆:長嘆。辭榮:辭去榮華富貴。

          (37)淳源:清澈的水源。這里比喻淳樸的道德風尚。汩(gǔ古):水流動的樣子。長分:指水源流到遠處就分支了。美惡:美善與邪惡。作:出現(xiàn),產(chǎn)生。

          (38)原:探原,推究。百行:各種行為。攸貴:所貴。莫為善:莫若行善。

          (39)奉:遵奉,奉行。成命:既定的命令。這里指命運的安排或自然的規(guī)律。師:師法,效法。

          (40)發(fā):顯現(xiàn),指行為表現(xiàn)。生:這里有“樹立”的意思。鄉(xiāng)閭:鄉(xiāng)里。

          (41)推:以,憑借。顯:顯達。矯然:虛偽做作。祈譽:祈求榮譽。

          (42)嗟乎:感嘆之聲。

          (43)雷同:人云亦云;相同!抖Y記曲禮上》:“毋剿說,毋雷同。”鄭玄注:“雷之發(fā)生,物無不同時應(yīng)者,人之言當各由己,不當然也!薄冻o九辯》:“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毀譽之昧昧!”毀異:誹謗異己,即抵毀不同于己見之人。物惡(wù務(wù))其上:世人憎恨那些才能超過自己的人。物:指人!稌x書袁宏傳》:“物惡其上,世不容哲。”

          (44)妙算者:能預(yù)見先機之人。謂迷:被認為是糊涂。云妄:被說成是狂妄。

          (45)坦:坦誠,坦蕩。至公:最公正無私。無猜:對人沒有猜忌。卒:最終,結(jié)果。以:因。

          (46)瓊(qiong窮):美玉,比喻貞潔。蘭:蘭草,比喻芳香。亮:明白,了解。

          (47)炎帝帝魁之世:指傳說中上古太平的時代。炎帝即神農(nóng)氏,帝魁為黃帝子孫,皆為上古治世之君。張衡《東京賦》:“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

          (48)祗(zhī支):恭敬。三。▁ǐng醒):每天多次自我反省。《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49)庶:希望。進德以及時:修治德行,等待施展抱負的機會。不惠:不順利。

          (50)愛生:指愛盎(《史記》作袁盎,此本《漢書》),字絲。漢文帝時任中郎將。晤言:當面說話。指愛盎向漢文帝當面推薦張釋之。(事見《漢書愛盎列傳》)張季:名釋之,字季。據(jù)《漢書張釋之列傳》載,張釋之擔任騎郎(管理宮廷馬匹的小官),十年不得提升,經(jīng)愛盎向漢文帝當面推薦,文帝任釋之為謁者仆射(當皇帝掌管傳達的長官),后任廷尉,處事多得當。蔽:指被埋沒。

          (51)愍(mìn敏):哀憐,憂病。馮叟:指馮唐。叟是對老者的稱呼。據(jù)《史記馮唐列傳)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漢時地名,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區(qū))太守。他愛惜士卒,優(yōu)待軍吏,匈奴遠避。一度匈奴進犯,魏尚親卒車騎阻擊,大勝。因報功的文書上所載殺敵數(shù)字與實際不符(相差六人)而被削職。一次文帝過郎署,同郎中署長的小官馮唐談起此事,經(jīng)馮唐代為辯白,文帝即派馮唐前往赦免魏尚之罪,仍令擔任云中太守。而馮唐也因此被進封為車騎都尉。賴魏守以納計:是說馮唐憑借魏尚的事,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才得以升遷。

          (52)僅然:幾乎,將近。這里是“勉強”的意思。知:知遇,指受到重用。曠歲:耽擱、荒廢了很長時間。

          (53)審夫:確乎。夫:語中助詞。眩:迷惑。三夫之獻說:意為三人都說有虎!俄n非子內(nèi)儲說上):龐恭“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搜允杏谢,王信之乎?’曰:‘不信!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币庵^人們常被謠言迷惑,信以為真。

          (54)賈傅:指西漢賈誼。曾作長沙王大傅。梁懷王太傅。秀朗:才華出眾。纖:曲。遠轡:代指千里馬。轡:馬韁繩。促界:狹窄的范圍。

          (55)董相:指董仲舒。曾先后任江都王相、膠西王相。淵致:學識淵博。屢乘危而幸濟:多次遇險而幸免于難。《漢書董仲舒?zhèn)鳌份d、江都王、膠西王皆驕縱,董仲舒為人正派,多次上疏諫凈匡正,忤逆王意而險遭死罪,后幸免。雖得重用,后來他怕久后獲罪,稱病辭歸。

          (56)哲人:才智超眾之人。無偶:無雙。淋浪:淚流不止的樣子。袂(mèi妹):衣袖。

          (57)前王:指素王,即古代圣哲!肚f子?天道》:“玄圣素王之首!笔柙唬骸胺蛴衅涞蓝鵁o其爵者,所謂玄圣紊王,自貴者也,即老君、尼父是也。”清海:猶明教!逗鬂h書。趙壹傳》:“冀承清海,以釋遙悚。”曰:同“幸”,乃,語助詞。天道之無親:用“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人》七十二章、《史記伯夷列傳》)之意,是說天道對任何人都無親疏之分,但總將好運賜給行善之人。

          (58)澄:清。一:指天道。《老子》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辫b:鏡,明察。恒:常常。輔善:幫助行善之人。佑仁:保佑為仁之人。

          (59)夷:怕夷。投老:到老;兀侯伝兀肿訙Y,簡稱淵。早夭:見(飲酒二十首)其十一注(3)。

          (60)請車以備諄(guǒ果):《論語?先進》:“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槨。”顏淵死后,家里無錢買棺材,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把車子賣掉以籌辦。意思說雖然對老師不恭敬,卻迫不得己。。和夤,泛指棺。茹蔽而殞(yǔn允)身:《史記伯夷列傳》:“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伯夷。叔齊隱于首陽山,采薇(野萊)而食,最后餓死。茹:吃。殞:死亡。

          (61)好學:指顏回好學!墩撜Z雍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行義:指伯夷、叔齊行義。事見《飲酒二十首》其二注(2)。

          (62)若茲:像這樣。指顏回家貧早夭,伯夷叔齊餓死。斯言:此言。指“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之語。虛陳:空言,徒說。《飲酒二十首》其二:“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善惡茍不應(yīng),何事空立言?”與此處意同。

          (63)曠世:猶曠代。絕代,世所未有。澀:阻滯,艱難。

          (64)伊:語助詞,無意義。。簯n慮。

          (65)廣:指李廣。西漢名將。結(jié)發(fā):猶“束發(fā)”,指年輕的時候。從政:指從軍征伐匈奴!妒酚,李將軍列傳》:“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guān),而廠“以良家子從軍擊胡。”“廣結(jié)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不愧賞于萬邑:是說李廣戰(zhàn)功卓著,封賞萬戶侯也不為過。李廣少時為武騎常侍,文帝曾說:“借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后李廣屢立戰(zhàn)功,匈奴畏避,呼為“飛將軍”。

          (66)戚豎:外戚小人,指衛(wèi)青(漢武帝衛(wèi)皇后之弟)。元狩四年一次出擊匈奴的戰(zhàn)役中,李廣軍因失道誤期,衛(wèi)青乘機責罰他,李廣悲憤自殺。竟尺土之莫及:竟然連尺寸土地也未得封賞。武帝時,征匈奴者多封侯,而李廣不得封。廣弟“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shù)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史記李將軍列傳》)。

          (67)身后:死后。動:感動!妒酚浝顚④娏袀鳌罚骸疤饭唬簜髟唬骸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語,見《論語子路》)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xún旬,通“恂恂”,誠實謹慎的樣子)如鄙人(鄉(xiāng)野之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又:李廣“遂引刀自到。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

          (68)商:指王商,字子威,西漢時人。盡規(guī):盡力謀劃。拯弊:拯救弊端,改革弊政。言:語助詞,無意義。始順而患入:開始順處,而后遭禍患!稘h書王商傳》載,漢成帝時,王商任左將軍,深受皇帝的信任;后任丞相,也很受尊重。然竟被王鳳、張匡等人以讒言相害,被罷相后,發(fā)病吐血而死。

          (69)奚:何。良辰:指施展才能的良好時機。易傾:容易用盡,意謂很快就結(jié)束了。胡:為什么。害勝:陷害才能超過自己的人。

          (70)蒼?(mín民)遐緬:蒼天遙遠。?:天。已:止。

          (7)有感有昧:有些理解明白,有些迷惑不解。昧:暗。疇:通“誰”。《尚書堯典》:“帝曰:疇若予工?”

          (72)濟意:成就意愿,使本心得以滿足。累已:損害自己。

          (73)軒冕:指高官厚祿。軒:達官貴人所乘的輕車。冕:官冕,官吏戴的帽子。《壓子繕性》:“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之謂也!薄稌x書應(yīng)貞傳》:“軒冕相襲,為郡盛族!?(yù運)袍:在亂麻為絮的袍子,窮人所穿!墩撜Z子罕》:“子曰:‘衣敝?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子由也與?”孔子贊美子路,說他穿著破棉袍與穿輕裘的人站在一起而并不以為恥。

          (74)謬會:錯誤的領(lǐng)會。指領(lǐng)會以上四句的內(nèi)容。謬:謙詞。取拙:守拙,指隱而不止。歸止:解職歸鄉(xiāng)。止:語助詞,無意義。

          (75)擁:抱著。孤襟:孤介的情懷。畢歲:終此一生。謝良價于朝市:拒絕以高價在市場上出賣。即不愿應(yīng)詔出仕。《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yùn dú運讀,藏在柜子里)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這里反用其意。謝:辭,拒絕。

          陶淵明《感士不遇賦》翻譯

          昔日董仲舒寫過一篇《士不遇賦》,后來司馬遷也寫了一篇《悲士不遇賦》。我曾經(jīng)利用冬閑、夜晚和陰雨天等閑暇之時,以及在討論學習的`空隙中,閱讀了他們的作品,深為感慨而哀傷不已。遵守信義,不忘忠孝,是人類的美好品德;胸懷淳樸,心地清靜,是君子恪守的素志。自從淳樸的風尚消失,于是虛偽之風盛行,廉潔謙讓的操行在民間漸被淡忘,追逐高官厚祿的僥幸之心在官場上日益泛濫。一些胸懷正直、立志治世之士,正當壯年而隱居不仕;一些潔身自好、節(jié)操清廉之人,卻徒勞終生。所以伯夷、叔齊和商山四皓都有“歸往何處”的悲嘆,三閭大夫屈原發(fā)出“算了吧”的哀怨?杀!人生百年,轉(zhuǎn)眼即逝,建立功業(yè)十分艱難,卻得不到應(yīng)得的賜爵封地。這就是古人慷慨揮筆,一再抒發(fā)而難盡其情的緣故。能夠抒發(fā)性情意志的,大概只有文章吧?撫著古人的書卷反復(fù)思考,于是深有感觸而寫下這篇文章。

          可嘆承天地之氣萬物生育,為何這人類獨為萬物之靈!稟受神情意志而擁有智慧,憑三才五常之道而得留名。或居鄉(xiāng)野擊壤游戲以自樂,或出仕途拯救天下之百姓。無論隱居還是出仕,都合乎本分,各適其情。時光流逝往古之世成為過去,好人壞人漸有分別群體自成。捕魚之網(wǎng)密織而魚恐懼,捕烏之羅大張而鳥心驚。那通達明智之人善覺悟,于是逃避官祿隱居躬耕。高峻的山嶺中有隱士的身影,廣闊的河流上有隱士的歌聲。遙想遠古治世深深嘆息,甘居貧賤辭卻榮華虛名。清澈源頭長流分支,善惡區(qū)分不同路途。椎究各種行為中可貴者,莫若施行善事最可歡娛。遵從上天既定之命,效法圣人留傳之書。忠于君主孝敬雙親,鄉(xiāng)里再把信義建樹。憑真誠之心獲得顯達,不虛偽做作祈求名譽?蓢@哪!人云亦云誹謗異己,憎恨別人在己之上;把聰明之人說成湖涂,將正直之士視為狂妄。坦誠公正無猜忌,最終受辱遭誹謗。雖懷美玉握蘭草,徒然芳潔誰稱揚!悲哀呀!賢才不被重用,那是沒趕上炎帝、帝魁時的太平之世。恭敬修身獨自勤勉,反復(fù)自省哪能廢棄;愿修治德行等待良機,但良機既至卻不順利。若非愛盎向皇帝面薦,想那張季將永被遮蔽;可憐馮唐年老官職卑微,憑諫魏尚之事才把官提。雖勉強可稱終遇知己,卻愁苦煎熬荒廢年歲。明知市上確實無虎,三人說有便受蒙蔽。可哀賈誼才華出眾,委屈駿馬局促狹界?杀偈鎸W識淵博,屢遭危難而幸免一死。感慨哲人孤獨無依,淚流縱橫沾濕我衣。恭承前代圣王明明教誨,說是天道無私善者受恩;天道清澄可以明察,幫助善者保佑仁人。伯夷叔齊到老挨餓,顏回早逝家境甚貧;可傷請求孔子賣車以葬顏回,可悲伯夷叔齊食蔽終喪其身;雖然顏回好學伯夷叔齊行仁義,為何無論生死總是艱難長苦辛!如此報答恩德令人疑心,恐天道無私之說為空論。哪里是世世代代沒有賢才,只是因條條道路皆被阻塞。古人所以感慨悲嘆,憂慮功名不得建立。李廣年少即從軍疆場殺敵,蓋世之功封萬戶侯也不愧;雄心壯心辱于外戚小人,竟然尺寸土地未得賞賜;真誠信義留在身后,感動眾人為之悲泣。王商竭力謀劃拯救弊端,開始順利而后禍患殃及。為何施展才能的良機易盡,為何陷害忠良的邪心焦急!蒼天遙遠,人事不止;有些明白有些迷惑,誰能探究其中道理!寧愿守窮滿足心意,不想委曲損害自己。既然仕途艱險難得榮耀,難道破袍在身就算羞恥?領(lǐng)會實謬采取守拙,姑且欣然隱居避世。懷抱孤介之情安度此生,絕不出賣靈魂損我心志。

          陶淵明《感士不遇賦》賞析

          《感士不遇賦》是詩人陶淵明的作品。這篇賦約作于晉宋易代之后,為陶淵明晚年的作品。士,這里指有才華、有抱負而不被重用的善良正直之人。賦,是一種半文半詩的文學體裁、講究文采與韻節(jié)。 這篇賦的主旨,是抨擊當時社會政治的腐朽與道德風尚的敗壞。正直善良而有才華之士,本懷大濟蒼生之志,但在虛偽、黑暗的社會中,不是被埋沒就是遭到毀謗讒害,往往使他們進退兩難,慷慨悲憤。陶淵明以其豐富的社會閱歷與切身體驗,對世俗社會早已領(lǐng)悟甚深,所以他“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己”,決心保持高尚的道德與純樸的節(jié)操而遠離塵俗之網(wǎng)。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世號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國古代杰出的文學家。

          陶淵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的開國元勛,官至大司馬,封長沙郡公。祖父、父親均作過太守。外祖父孟嘉曾任征西大將軍桓溫的長史,但到陶淵明出生時,家道已衰落。“少而貧病,居無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給。”(顏延之《陶征士大講述誄》)“自余為人,逢運之貧。簞瓢屢罄,希谷冬陳!(《自祭文》)這是他少年時代生活的真實寫照。青年時期,他曾有“大濟于蒼生”的雄心壯志!峨s詩》中說:“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蓖侣冻鼋üαI(yè)的宏愿。但是,他所生活的東晉時代,舉賢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權(quán)貴,門閥制度極其嚴酷,使他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

          陶淵明二十九歲明,為謀出路,開始走上仕途。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職”便辭官而歸。州府召他任主簿,他不肯就職,在家中閑居了六、七年。三十六歲時,作荊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辭歸。四十歲時,出任鎮(zhèn)軍將軍劉裕的參軍,后又作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的參軍。四十一歲辭歸。同年八月,在親友的勸說下,出任彭澤令。任職八十余天,傳來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這時,又正逢郡派督郵來縣巡視,縣吏告訴他“應(yīng)束帶見之”,淵明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小兒!”當天便解綬辭官回鄉(xiāng)。他終于同黑暗官場徹底決裂,拋棄功名利祿,歸隱田園。

          辭官之后直到逝世,詩人一直過著隱居田園的清苦生活。四十四歲后,家中又不幸遭遇大火,生活更加貧苦!跋娜毡чL饑,寒夜無被眠!(《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傾壺絕余瀝,窺灶不見煙!(《詠貧士》)這些詩句,反映了他物質(zhì)生活的貧乏。但是,詩人在精神上卻恬然自適。因為他永遠擺脫了象樊籠一樣的腐敗庸俗的官場,回到了日夜懷念的田園。退隱之后,他曾躬耕隴畝,和父老鄉(xiāng)親的共話桑麻,同農(nóng)民們保持著融洽親切的關(guān)系。盡管他還和農(nóng)民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但他一反地主階級輕視勞動、鄙視勞動人民的偏見,“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卻是難能可貴的。這段時期,是他創(chuàng)作的豐收期,寫出了大量的田園詩,藝術(shù)上也日臻成熟,終至爐火純青。晚年,他寫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記并詩》,闡明社會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會,是沒有君主,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亂,自食其力的社會。這雖然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農(nóng)民的要求,也反襯了現(xiàn)實社會的黑暗。

          陶淵明的思想較為復(fù)雜,但主要的是儒、道兩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思想,使他早昕具有濟世之志,幾次出仕,正是儒家積極用世、兼濟天下的思想的體現(xiàn),退隱后,儒家的安貧樂‘道、君子固窮的思想又成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繼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現(xiàn)實、否定現(xiàn)實的一面,但其中老莊的消極避世、清靜無為、順適自然的思想,又給予他以消極的影響。

          陶淵明是我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詩人。他所處的時代,正是形式主義風盛行之時,詩壇上充斥著談玄悟禪、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綺語浮詞、鋪錦列銹。陶淵明卻以嶄新的內(nèi)容和形式的詩作卓立于詩壇,表現(xiàn)出革新精神。

          陶淵明流傳至今的作品有詩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賦等十余篇。

          田園詩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要成就,也是我國詩歌史上的創(chuàng)舉。著名有田園詩有《歸園田居》、《和郭主簿》、《于西獲早稻》、《懷古田舍》等。由于他以全部身心熱愛著大自然把自己的真切感受注入筆端,所以他筆下的農(nóng)村田園風光和諧自然,別開生面,后代的評論家、詩人曾給以很高的稱譽。

          陶淵明在田園詩中,還歌詠了勞動生活。這些詩感情樸素而真摯,散發(fā)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如《歸園田居》之三中寫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睂懗隽嗽娙说恼鎸嵏惺芎桶藏毧喙(jié)的決心。《于西田獲早稻》中寫道:“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狈从沉俗髡邔趧拥囊饬x和農(nóng)民的勤苦艱辛都有了較深的體會。

          陶淵明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詠懷詩,主要有《飲酒》、《雜詩》、《詠貧士》、《讀山海經(jīng)》等。這些詩中,貫穿著詩人對社會的認識和對人生的體會,表現(xiàn)了他對塵俗的厭惡,對腐朽的統(tǒng)治者的蔑視。在一些詩篇中,他還以松菊、孤云自比,表現(xiàn)了孤芳自賞、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但有些詩篇,也流露出壯志未遂的苦悶無奈和樂天安命的宿命論思想。他還有一些借詠史而詠懷的作品,如《詠荊軻》等,借對古代人物的熱烈歌頌或深摯同情,抒發(fā)自己的滿腔悲憤,寄托自己堅強不屈的意志,被魯迅先生稱為“金剛怒目”式的詩篇。

          陶淵明的文、賦作品雖數(shù)量不多,但幾乎都是歷代傳誦的名篇佳制!稓w去來辭》、《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感士不遇賦》等都一掃晉宋文壇雕章琢句的華靡之風,感情真摯而強烈,風格質(zhì)樸而自然,使人可以洞悉詩人坦露的胸襟,聽見他那誠摯而又激憤的心聲。歐陽修曾度評價他的作品,甚至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辭》而已!”(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卷五引)

          陶詩的藝術(shù)風格以平淡自然著稱。他的詩多采用白描手法,稍加點染勾畫,便呈現(xiàn)出深遠無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如“方宅十余畝、草屋八到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歸園田居》其一)質(zhì)樸無華而又詩意盎然。陶詩的平淡自然有其顯著的特色,即“兇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蘇軾《評韓柳詩》)以樸素的衣著妝裹著豐美的姿容,貌似枯槁而內(nèi)在豐腴,這就使他的詩能寓豐采情味于平淡之中。所以蘇軾說:“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惠洪《冷齋夜話》引蘇軾語)這種平淡自然是耐人咀嚼回味的。

        【感士不遇賦原文和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悲士不遇賦原文及翻譯04-09

        陶淵明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感士不遇賦并序》09-13

        陶淵明集卷之五賦辭《感士不遇賦并序》10-31

        宋玉《風賦》原文和翻譯04-11

        黠鼠賦翻譯和原文02-18

        《閑情賦》的原文,翻譯和賞析11-03

        赤壁賦原文和翻譯10-24

        赤壁賦的原文和翻譯10-24

        陶淵明《感士不遇賦(并序)》繁體字版01-2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