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蒲松齡博采原文加翻譯
蒲松齡博采原文是怎么樣的呢,如何翻譯成現(xiàn)代文?下面小編為你分享一下蒲松齡博采原文加翻譯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原文
(據(jù)《三借廬筆談》改寫)
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于諸子,非僅抗于左史、龍門也。相傳先生居鄉(xiāng)里,落拓?zé)o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于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于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qiáng)執(zhí)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余年,此書方告蕆。故筆法超絕。 (鄒弢《三借廬筆談》)
注釋
1 志:記述
2 苦茗:濃茶。
3 陳:鋪設(shè)。
4 粉飾:指文字上的加工潤色。
5 具:準(zhǔn)備,備辦。
6 方:才。
7 置:放置。
8 畔(pàn):邊,旁邊
9臨:到。
10罌(yīng):口小腹大的盛器。
11蕆(chǎn):完成。
12已:停止,止。
13飾:修改,修治。
譯文
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用筆精確簡約,他寓意的地方不著痕跡,他的筆法脫胎于諸子百家的文章,不是僅僅來自于左史、龍門的文章。傳說蒲松齡先生住在鄉(xiāng)下,景遇落魄沒有伴偶,性格特別怪僻,當(dāng)村中孩子的老師(就是私塾老師),家中貧窮自給自足,不求于人。創(chuàng)作這本書時,每到清晨就拿一個大磁罌,里面裝苦茶,而且還拿一包淡巴菰(一種煙),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墊著蘆襯,坐在上面,煙和茶放到身邊。見行人經(jīng)過,一定強(qiáng)留他們和自己談話,搜羅奇妙的故事說一些奇異的傳說,和人聊天的時候知道了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給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煙,一定讓(那些行人)暢談才可以。每聽說一件好玩的事,回去用文筆修改而記錄下來。就這樣二十多年,這本書才完成。所以他的筆法非常絕妙。
人物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人,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xiàn)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洪山鎮(zhèn)蒲家莊人,漢族。
經(jīng)歷
出生于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yīng)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bǔ)博士弟子員。以后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yīng)同邑人寶應(yīng)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shù)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6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chuàng)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代表作有畫皮……。(據(jù)《三借廬筆談》改寫)
人物名字由來
《蒲氏族譜》記載,相傳蒲姓為元世勛,寧、順間曾遭“夷族之禍”。邢戮之余,只遺“藐孤”,時方六七歲,匿于外祖楊家,改隨母姓,元亡后,始復(fù)姓蒲,名璋(即其始祖)。其后子孫日繁,所居滿井莊因而易名蒲家莊。至明萬歷間,全縣諸生八名補(bǔ)廩者中,其族竟占六人。嗣后科甲相繼,稱為望族。自蒲璋至蒲松齡歷十一世,其世系為:
璋—子忠—整—海—臻—永祥—世廣—繼芳—生汭—盤—松齡
中國古代認(rèn)為松樹和仙鶴是長壽的象征,民間有松鶴延年之說,蒲松齡的名字是其長輩所起,含有望其如松柏一樣長壽、得享遐齡之意。
【蒲松齡博采原文加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蒲松齡《聊齋志異》原文加翻譯07-20
蒲松齡《狼》原文及翻譯07-20
口技蒲松齡原文及翻譯11-19
《狼》蒲松齡原文及翻譯07-18
蒲松齡《狼》原文翻譯10-18
蒲松齡的狼原文翻譯11-26
畫皮蒲松齡原文翻譯08-18
狼蒲松齡原文翻譯解析09-23
狼蒲松齡的原文和翻譯07-26
《狼 》蒲松齡原文及翻譯鑒賞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