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關愛弱勢學生的工作計劃
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大規(guī)模向城市轉移,大量農(nóng)民工涌入城市或南下沿海打工賺錢,這種流動極大的帶動了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二郎作為一個勞務輸出較多的鄉(xiāng)鎮(zhèn),常年在外務工人數(shù)達5000人以上,由此引發(fā)的外出民工維權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空巢老人的贍養(yǎng)問題也日益突出。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中,如何緊密聯(lián)系工作實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二郎鄉(xiāng)黨委、政府根據(jù)地方實際,率先在全縣開展“三關”工程(即:關心外出民工、關愛留守兒童、關懷空巢老人),為解決因外出民工引發(fā)的各種問題找到了很好的辦法。其中關愛留守兒童的實施,成效顯著,達到了留守兒童心理有依賴、學習有進步、成長有關注、生命有陽光,為教育和引導好留守兒童提供了極其有價值的經(jīng)驗。
一、基本情況
二郎鄉(xiāng)轄區(qū)面積71.5平方公里,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99個村民組,共有人口24573人。二郎氣候炎熱,交通不便,山多田少,人均耕地面積約0.4畝,農(nóng)民通過種植獲得的收入十分有限,人均年收入僅XX元,很多農(nóng)民不得不外出打工養(yǎng)家糊口,跨省務工成為二郎鄉(xiāng)農(nóng)村富余勞動力謀生就業(yè)的重要途徑,調查發(fā)現(xiàn),常年在外務工人員達5000—6000人,占全鄉(xiāng)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夫妻雙雙在外務工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由于絕大部分農(nóng)民工沒有能力將孩子帶到城市讀書,因而形成了相當數(shù)量的留守兒童。全鄉(xiāng)1—15周歲留守兒童2074人,其中1—6周歲572人,7—15周歲1502人。
調查問卷顯示,“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79%,由叔伯姑舅姨等親戚照料的占14%,寄養(yǎng)在鄰居家的占5%,獨自生活的占2%。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務工后,一般一年以上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長一年回家一次,有38%的家長兩年以上沒有回過家!傲羰貎和敝饕峭ㄟ^書信、電話與父母進行聯(lián)系,但次數(shù)很少,一般至少要一個月才聯(lián)系一次,半年以上聯(lián)系一次的占37%,有的一年到頭幾乎沒有聯(lián)系。在問及對父母外出務工的態(tài)度時,有68%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務工,渴望和他們生活在一起,15%的孩子表示“無所謂”。在生活上,“留守兒童”與監(jiān)護人有矛盾的占26%,其中經(jīng)常發(fā)生矛盾的占13%。在學習上,47%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遇到困難有無助感。在與同學的關系上,36%的“留守兒童”表示曾經(jīng)受到過同學的欺負。在回答“平時父母不在身邊,你最盼望什么、最擔心什么、最大的困擾是什么”時,有87%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們的關愛;有71%的孩子表示最擔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臨的最大困擾是遇到困難時不知該怎么辦。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1、現(xiàn)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學習輔導過少導致的學習問題
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往往不能給予幫助;另一方面,父母其中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親或母親由于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勞動,也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因而,從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來看,如果學習上有了問題,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很低。這同時也說明了另外一個問題,父母對孩子學習上的輔導相對少了很多。
2、缺乏親情撫慰導致的生活問題
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影響較為復雜。由于家長在外打工,經(jīng)濟較為寬裕,對留守兒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較強,所以留守兒童在生活(主要是物質生活)的滿意程度上較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得到的關愛減少,所以,絕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從年齡維度看,隨著年齡的增長,留守兒童逐漸意識到家庭完整和父母關懷的重要性,因此,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少數(shù)學生甚至對父母不理解,產(chǎn)生怨恨心理。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導致的心理問題
在此次調研中,一個重要的事實是留守兒童有了煩惱向家人傾訴的比例最低。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與此相關的也帶來了一些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有傾訴的對象,也需要有人能夠告訴他們怎樣正確對待這些問題。家人在這方面應該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現(xiàn)監(jiān)護人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使得留守兒童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這種情緒的長期積累,對于心理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另外,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表現(xiàn)出對家庭經(jīng)濟、父母健康、安全的憂慮,反映了留守兒童內心較大的壓力。
三、在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上的成功經(jīng)驗
1、完善機制,為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提供政策保證
二郎鄉(xiāng)在實施“三關”工程過程中,關愛留守兒童這一塊工作主要由學校負責,為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鄉(xiāng)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在全鄉(xiāng)建立健全了“三納入、四統(tǒng)一”的關愛工作管理機制,即將這項工作納入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范疇,納入干部、職工的年終考核;實行統(tǒng)一計劃,統(tǒng)一部署,統(tǒng)一檢查,統(tǒng)一獎懲。在鄉(xiāng)中學設立關愛留守兒童辦公室,抽調教師負責辦公,對鄉(xiāng)屬各校和全鄉(xiāng)278名代理家長的工作進行指導、督檢和考核,雖然代理家長中除172名教師外,還有黨政干部74人,村干部32人,但在關留守兒童這項工作上,所有的代理家長都無條件接受留守辦的領導。健全的機制,完善的制度,確保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有條不紊開展。
2、整合教育資源,為在校留守兒童營造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1)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搭建愛的平臺
一是開設“師生悄悄話室”。通過師生悄悄話室的開設,使留守兒童與心理輔導員的談話變得單獨化、經(jīng);W校悄悄話室每周一至周五全天開放,學生遇到問題隨時都可以到師生悄悄話室,心理輔導教師圍繞“說句心里話”的主題進行交流,主要解決學生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引導他們走出困惑。通過交流,使師生之間距離拉得更近了。二是設置“校長信箱”學校通過開設校長信箱,讓學生和校長直接交流,讓學生對學校管理提建議,同時也成為留守兒童與校長交流的一個通道,針對部分留守兒童提出的困難和困惑,校長將情況反饋給代理家長,對于代理家長無法解決的問題,由學校出面解決。三是成立“留守兒童互助組”。通過成立以班為單位留守兒童互助組,有效地把留守兒童組織在一起。以開展各種留守兒童內部的爭先、評優(yōu)活動為載體,形成你追我趕、互幫互學的良好氛圍。四是設立留守兒童活動室。利用活動室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各種活動,將周末不回家的留守兒童組織在一起共同學習、看電視、開展實踐活動等。
。2)讓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與各項工作有機結合
一是留守兒童教育管理與學校管理工作理有機結合。學校將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作為學校德育和班級管理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來抓,以此來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將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和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前途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聯(lián)系起來,以創(chuàng)建“平安校園”、整臟治亂、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和活動作為依托,規(guī)范學生言行,健全學生人格,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最終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二是留守兒童教育管理與關心外出民工和關懷空巢老人有機結合。關愛留守兒童是“三關”工程的一個部分,也是“三關”工程的重點。只有把留守兒童管理好了,才能解除外出民工的后顧之憂,讓他們能在外面安心工作;只有把留守兒童教育好了,讓他們懂得尊敬長輩、孝敬公婆,才能使關懷空巢老人工作取得成效。同樣,也只有借助外出民工(留守兒童的父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學校、社會幾者的力量,才能教育管理好留守兒童。這幾者之間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分割,正是有了鄉(xiāng)黨委政府的統(tǒng)一安排部署,“三關”工程整體推進,學校在抓留守兒童管理的同時也利用村校結合、開展“小手牽大手”等活動,以此來推動“三關”工程的開展,才使得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效果顯著。三是留守兒童教育管理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有機結合。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社會的教育功能是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我鄉(xiāng)利用“四在農(nóng)家”和“平安村寨”的創(chuàng)建作為載體,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得到了歷練。
。3)以創(chuàng)新的工作機制凸現(xiàn)管理特色
一是開展“幫扶、領養(yǎng)、結對”活動(幫扶:將班級留守兒童分配給任課教師,由科任教師對所幫扶的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上進行幫助;領養(yǎng):要求全校教職工對部分留守兒童進行領養(yǎng),在經(jīng)濟上予以幫助,利用雙休日、節(jié)假日將留守兒童領回家,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結對:讓班干部、團員、優(yōu)秀學生、村支干部、街坊鄰居與留守兒童結成“對子”,使留守兒童在學校管不到、家長管不好的真空時段有人照管,并隨時反饋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情況,便于監(jiān)護人、父母能及時矯正其不良習慣)。二是實施代理家長制。代理家長按照“三管”(管思想,管學習,管生活)、“一強化”(強化監(jiān)護人的法律責任和道德意識)、“十個一”(一張聯(lián)系卡、一月一次交流溝通、一月一次談心活動、一月一次學習輔導、一月一次親情活動、一月一次家訪、一封親密家書、一月一次家長會、一至二門實用技術、一個工作記錄本)開展工作,真正擔當起了孩子們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三是成立“留守兒童輔導員隊伍”。成立一支由學校行政、班主任、心理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組成的留守兒童輔導員隊伍,通過定期輔導員研討會,針對留守兒童教育中的難點、疑點、熱點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落實對策,填補了留守兒童家教缺位和親情缺失等問題。
(4)加強管理確保工作成效
一是加強組織管理。在各學校建立關愛留守兒童的領導機構,制訂工作方案,安排專人狠抓落實。二是加強資料建設管理。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內容包括學生姓名、班級、性別、年齡、父母姓名、打工地點、聯(lián)系電話、學生監(jiān)護人、學習成績、行為道德、思想品質等。逐校逐班逐生登記造冊,學校做到“七有”(有常規(guī)制度,有工作計劃,有活動,有記錄,有總結,有檔案,有專人負責)。三是加強團隊活動管理。各學校團支部、少先隊積極組織團員、隊員和留守兒童結對子;組織開展各類文藝活動、聯(lián)誼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四是加強家長班級和家長學校的管理。以此為載體進一步完善留守兒童的管理機制,搞好村校共建,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調研,召開好家長會,傳授留守兒童的教育方式、方法。要求家長做到“五個一”(即:一周給孩子打一次電話,一月給孩子寫一封信,一月在班主任處了解一次孩子的學習及表現(xiàn),一學期至少在科任老師處了解一次孩子的學習情況,一年回來召開一次家長會)。五是加強關工委和退協(xié)的管理。充分發(fā)揮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離退休教師協(xié)會的工作職能,利用老同志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配合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管理。六是加強制度管理。為了確保關愛留守兒童工程取得成效,鄉(xiāng)中學制定了《二郎鄉(xiāng)教育系統(tǒng)關于對留守兒童實行“代理家長制”的綜合量化考核辦法》,實行領導、教師周問責制,建立公正、合理的激勵評價機制,獎罰分明,對代理家長的工作實行周統(tǒng)計、月量化、定期通報制度。
3、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為學前留守兒童筑就愛心家園
二郎鄉(xiāng)學前留守兒童在整個留守兒童群體中占了28%,何如抓好對這部分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也是一個亟需探討的話題。隨著二郎鄉(xiāng)“留守兒童之家”的成功建設,二郎鄉(xiāng)對學前留守兒童進行集中托管的模式正在形成,“留守兒童之家”按照“黨政主導、家庭主體、群團運作、社會支持、適當收費”的原則開辦,由各校負責人任園長,學校派教師負責學生的日常生活(吃、注穿、洗、學習、娛樂)、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在抓好常規(guī)關愛工作的同時,二郎鄉(xiāng)按照“開展一項研究”、“建設兩支隊伍”、“抓好三個結對”、“落實五個一”開展“留守兒童之家”的各項工作,讓留守兒童感受到老師可親、可敬,學校、班級溫暖如家:
(1)開展一項研究。為了對前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成果進行總結、整理、反思、論證,同時探索有效的針對學前留守兒童的管理辦法和模式,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二郎鄉(xiāng)中學設立了專項資金,配備研究人員,在通過前期醞釀后確立了課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報縣教育局審批并于XX年1月3日通過專家組的開題論證。目前,課題研究已進入實施階段,各項工作已在全鄉(xiāng)展開。
(2)建好兩支隊伍。一是代理家長制的實施延申到學前留守兒童群體,抓好代理家長隊伍的培訓和管理工作。二是組建“愛心媽媽”服務隊伍。將具有愛心、愿意關愛留守兒童、具有一定家庭教育經(jīng)驗的女性吸納到“愛心媽媽”隊伍中來,輪流到學校和留守兒童家中獻愛心。
(3)開展“三個結對”活動。一是讓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結對,開展“雛鷹比翼,結伴雙飛”結對幫護活動。二是讓留守兒童與其街坊鄰居結對,使留守兒童在學校管不到、家長管不好的真空時段有人照管,在生活、學習上給予幫助,并隨時反饋留守兒童生活、學習情況,便于監(jiān)護人、父母能及時矯正其不良習慣。三是讓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結對,開展老少共建活動,在讓留守兒童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的同時,也讓空巢老人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4)實施“五個一”。一是購置一臺電腦并開通寬帶,向社會公布親情qq號碼,讓留守兒童也能與遠在異地的父母零距離溝通。二是組建一支留守兒童志愿服務隊,利用“四在農(nóng)家”和“平安村寨”的創(chuàng)建作為載體,組織留守兒童做一些有意義的公益勞動,讓他們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歷練和教育。三是每期開展一次以衛(wèi)生、安全、疾病防治、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為主題的“小手牽大手活動”,通過學生這條紐帶,達到教育學生,影響家長,帶動社會的目的。四是每人參加一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以豐富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五是每人過一個快樂的生日聚會,通過贈一張生日賀卡、送一句生日祝福等簡便易行、溫馨祥和的活動,讓每位留守兒童過一個快樂的生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四、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建議
二郎鄉(xiāng)通過兩年多來關愛工作的開展,實現(xiàn)了“四個好轉”。一是“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明顯好轉,生活自理能力增強,長時間不洗澡,不理發(fā),不換衣服等不良生活習慣明顯好轉。二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明顯好轉,由于集體生活,加上集體活動增多,一些“留守兒童”孤僻、任性、暴躁、自控能力差等不良性格明顯好轉,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厭學心理得到有效控制,逆反心理得到緩解。三是“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觀念明顯好轉。通過舉辦家長班級和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培訓,提高了“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教育、保護的認識和水平,明確了職責,增強了監(jiān)護能力,實現(xiàn)了“三增”、“三減”(即:找錢又管孩子的人增多了,只顧找錢忽失孩子教育的人減少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增加了,誤解對方淡化親情的人減少了;常回家看看或就近務工的人增多了,常年在外務工的人員減少了)。四是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意識明顯好轉。通過黨委政府的宣傳和呼吁,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給予了更多的關愛,更多的單位、部門和個人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為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出心出力。
然而,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利用一切有利因系,幫助他們健康、快樂成長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在此,提出以下建議:
1、請上級有關部門對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給予高度重視,給基層以財力支持,盡快完善托管的社會化機制,盡量讓留守兒童集中到學校吃祝一是可以解決家中無人照顧的問題,二是方便學生向老師請教問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三是有利于同學間的交流,發(fā)展積極向上、開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可以排除留守兒童上學往返途中的安全隱患。
2、學校應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發(fā)揮主導作用。農(nóng)村中小學應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從生活上和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心和關愛;二是針對留守兒童特點,強化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訓練,在教學中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三是通過書信、熱線電話等形式,加強與留守兒童家長的溝通,為增進孩子與父母的聯(lián)系創(chuàng)造條件。
3、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引導留守兒童家長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社會各方面應針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宣傳普及家教知識,教育進城務工的農(nóng)村家長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確教育子女的職責。在留守兒童父母回鄉(xiāng)探親時,組織他們參加家長會或家長學校學習,引導他們經(jīng)常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同時教育臨時監(jiān)護人真正負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4、發(fā)揮基層組織作用,構建社會關愛網(wǎng)絡。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有關情況,針對各類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實際地解決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問題。對于那些生活較困難和問題突出的留守兒童要特別關注,切實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實際問題。要加強農(nóng)村基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習水縣二郎鄉(xiāng)副鄉(xiāng)長丁衛(wèi)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