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親評課稿
第一次抱母親評課稿1
“名師是大樹,能改善一方環(huán)境,且在枝葉間閃動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師啟發(fā)了我們,課堂原來可以是個有魅力的地方!边@是一套叫《聽名師講課》的新書序言中的話。以前一直對與名師沒有很深的印象,今天看了于老師執(zhí)教的《第一次抱母親》后就一直被課堂上那種博大與溫暖感動著,情不自禁地想和大家分享:
1、于老師的范讀充滿人文情懷,扣人心弦。
教學中于老師沒有馬上解讀文本,而是聲情并茂地讀了一遍課文,對于有感情范讀課文,其實我在上次學校組織觀看的錄象里就已經(jīng)領(lǐng)略到于老師朗讀的風采了。于老師說:“我備課時也讀了好多遍,但我讀得不一定有你們讀得好,我也不一定讀得正確,但我想讀一遍給你們聽聽,好嗎?請把書打開。非常感謝你們,都坐得這么好!边@時臺上臺下鴉雀無聲,大家都靜靜地聽著于老師朗讀。盡管于老師的普通話不夠純正,但有著一種撥動心弦的力量。當讀到最后一段時,一段舒緩的音樂漸漸響起,所有人都被于老師動情的朗讀感動著,都被課文中的母子情感動著,直到于老師讀完許久,才回味過來,報以熱烈的掌聲。
于老師的的范讀不是為抒發(fā),而是用自己的真誠與作者進行著心靈的對話,分明是用自己的真情引發(fā)孩子的共鳴。孩子們聽著聽著,漸漸來到了課文中,來到了作者所在病房里。就像于老師自己說的“我的普通話不好,但是大家都為我鼓掌。”的確,常常聽于老師讀課文,常常會感動。也許源于他對于生活獨到的理解,也許是他對文本獨特的感受力吧!
2、于老師的課堂緊抓字詞,講求個性。
師:母親肩上挑的重擔僅僅是那一百多斤的東西嗎?你對這個“重擔”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的理解是,母親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擔子,還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養(yǎng)大。
師:辛辛苦苦養(yǎng)大,不僅是養(yǎng)育兒女啊,還有什么?
生:還有各種各樣復雜的家務(wù)勞動。
師:是啊,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
生:我們長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師: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生:就是我們長大了,已經(jīng)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務(wù)勞動,或者是背重的東西,母親還是叫我們放下,她自己來干。
師:(轉(zhuǎn)向另一名同學)你呢?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生:母親很關(guān)心我們,雖然我們可以干活了,但是母親還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師:說得多好啊!這就是“重擔”的含意。同學們,“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闭f的是母親養(yǎng)育兒女的艱辛,“兒病恨不將身替,調(diào)理湯藥不離身!闭f的是母親在兒女生病的時候的焦慮和對兒女的照料!拔裘夏,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闭f的是母親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按饶甘种芯,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闭f的是母親對遠行的兒女的體貼和牽掛。同學們,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大半個天!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了“重擔”的意思之后,再回過頭來看前面這句話,“翻山越嶺”,母親僅僅是翻過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這個“翻山越嶺”你現(xiàn)在是怎么體會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養(yǎng)育自己的兒女。
師: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親為了家庭,為了生活,為了子女,所走過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親付出多少啊,當我們這樣理解“翻山越嶺”的時候,當我們這樣理解“重擔”的時候,我相信你們能把第二段讀得更好,讀得更有情。把書立起來,一起輕聲地把第二段讀一讀!澳赣H竟然這么輕……”開始。
生:(小聲讀第二段)
《第一次抱母親》篇幅不長也不短,要想用兩課時的時間讓學生讀的到位,理解的深透,實在不容易。于老師卻巧妙地抓住了幾對詞語,牽一詞而動全文。我抱母親的“第一次”和母親抱我的“無數(shù)次”去比較,母親最重“89斤”與母親要挑起的“重擔”去比較;母親“笑一笑”與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眼里流出來比較。
而于老師在教學“重擔”這個詞時,先問學生對于“重擔”的理解,注重學生的體驗。當學生表達對“重擔”的理解后,于老師聲情并茂地說了這樣一段話:“同學們,‘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說的是母親養(yǎng)兒育女的艱辛,‘兒病恨不將身替,調(diào)理湯藥不離身’說的是母親在兒女生病時的焦慮和對兒女的照料!裘夏福瑩襦徧,子不學,斷機杼’說的是母親為了教育子女所做的巨大貢獻。同學們,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大半個天!
我不禁感嘆到,于老師真是知識淵博,字字珠璣。從孟子到歌德、再到雨果,從《三字經(jīng)》到《游子吟》、再到《大同篇》,出口成章。他是一位長者,一位良師,更是孩子們的益友和知己!巧妙的通過一些學生熟知的詩句幫助孩子們很好的理解并積累。
這節(jié)課,于老師從引導學生讀正確到讀流利,再到讀出感情;從自己的深情范讀到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母親去讀,一直把孩子們讀出淚水,讀出哭泣。正如于老師課上講的那樣,讀書就是“煮書”,閱讀不是閱讀教學,讀課文不是讀字符,是讀意義,朗讀需要停頓,停頓就是思考,就是想象,就是用心去讀。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韻味;讀得有層次,讀得有變化,讀得有發(fā)展;該激昂處激昂,該委婉處委婉,該流淚時流淚,該動情時動情,這就是語文教學的“以讀為本”,“以生為本”。
第一次抱母親評課稿2
今天,我們市小語高研班在運河中心小學進行研討活動。我們聽的第一節(jié)課是蔣老師執(zhí)教的《第一次抱母親》第一課時。
這堂課上,教師把目標定位于“讀通,讀順課文”,思路清晰,教態(tài)沉著。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個教學過程圍繞課題展開,教師側(cè)重于學習方法的指導。
第一步是讀題。教師讓學生用不同的讀法表達自己不同理解!暗谝淮伪赣H”“第一次抱母親”“第一次抱母親”。朗讀重音的不同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讓學生就題置疑,抓住文章的“眼睛”,敲開文本的大門。學生提出了這些問題:母親是個怎樣的人?我為什么抱母親?我怎樣抱母親?我抱母親有怎樣的感受。
第二步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學生自由讀課文,形成了課文的整體印象。不僅如此,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條理也有了初步的認識。
第三步是指導朗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的指導也是有梯度的。先是讓學生學習詞語,指導讀出詞語的味兒來。無論是“瘦小”的點撥,還是“翻山越嶺”的情境渲染朗讀,學生都從中學會了讀的方法,那就是結(jié)合詞語的意義,想象畫面。然后指導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抓提示語”體現(xiàn)了對話的朗讀引導,“扣關(guān)鍵詞”突出了人物描寫的朗讀。這些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更好地觸摸了語文學習的本質(zhì)。
最后,是概括的訓練。在指導朗讀后,教師讓學生用三個字的詞說說文章的三個內(nèi)容點“換床單”“憶往事”“報母恩”,并由此引導學生展開敘述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這種通過歸并自然段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是高年段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的。
當然,沒有完美的課堂。這堂課的缺憾之處在于“學趣”這一方面。教師應更好地關(guān)注學生,關(guān)注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用恰當?shù)男问教岣邔W生讀書的積極性,讓更多學生主動地參與讀書體驗中。
【第一次抱母親評課稿】相關(guān)文章:
長城評課稿01-23
將心比心評課稿01-20
梯形評課稿01-20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tǒng)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