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數(shù)學《認識厘米》評課稿

        時間:2022-08-20 17:40:53 稿件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認識厘米》評課稿(精選10篇)

          "沒有學生就沒有課堂,課堂以學生為本,天經地義;教師引領課堂是為了成就學生成為課堂資源的消費主體。"聽了鮑老師的《認識厘米》一課,我覺的對這段話又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小學數(shù)學《認識厘米》評課稿(精選10篇)

          這堂課教師旨在通過教學,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初步學會用工具量物體的長度。

          聽了這堂課后,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一、注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課的教學讓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個難點,厘米是個抽象的概念,小學生的形象思維還未成熟,抽象思維還未形成,來看看鮑老師是怎么做到讓學生認識1厘米的。教學中,鮑老師出示1厘米長的小棒,告訴學生,這根小棒的長度是1厘米,再讓學生用食指和拇指"握"小棒,讓學生說一說,兩指間的距離是多長。接著鮑老師讓學生輕輕地抽出小棒,再讓學生觀察兩指間的距離,并相互說一說這是長1厘米。這個充滿創(chuàng)意的設計讓厘米這個抽象的概念先是很形象地讓學生初步感知1厘米有多長,抽出小棒后,學生對1厘米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1厘米這一表象在學生腦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鮑老師沒有就此止步,而是讓學生動手,用1厘米長的小棒擺出2厘米、3厘米有多長,通過這樣一個動手操作的過程,學生對厘米的認識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豐富了學生對厘米的認識。尤為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學生所有對厘米的認識都是在學生親自參與的過程中學習到的。這樣習得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不容易忘記的。

          二、注意呈現(xiàn)知識的現(xiàn)成過程

          鮑老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了給照片配相框的情境,由此學生很自然地想到要先量一量照片的'邊有多長。學生用老師提供的幾種不同的學具量過后發(fā)現(xiàn),他們量同一長度的邊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由此引發(fā)認知沖突,最后得出要量長度,必須有一個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教師順勢介紹了長度單位厘米。短短的幾分鐘,讓學生體會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建立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在學生認識厘米后,老師讓學生用擺小棒的方法量照片的邊,學生體會到量的過程中不容易掌握小棒,小棒會亂動。這時老師利用學生這一認識,很自然地出示了彩條紙這一工具,再讓學生用彩條紙去量照片的邊,發(fā)現(xiàn)方便多了。接著老師讓學生用彩條紙去量書本長長的邊,學生發(fā)現(xiàn)量過后要數(shù)幾厘米很不方便,教師讓學生想一個好方法一看就知道多少厘米。于是就有學生在彩條紙上標上數(shù)字,復雜的數(shù)數(shù)一下就變的簡單多了。一把尺子的雛形也就形成了。這樣有血有肉的教學方法,學生怎么會不喜歡呢?

          三、關注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的培養(yǎng)

          教學中,老師提出給照片配一個像框后,后面所有的測量都有學生親自完成。在尺子雛形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學生也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最后老師讓學生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工具去測量身邊的物體。這種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后獲得的成功體驗對學生建立積極的學習情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難怪最后老師問這堂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時,學生有的說認識了1厘米,有的說學會了測量,這不是我們老師最想聽到的嗎?

        【小學數(shù)學《認識厘米》評課稿】相關文章:

        數(shù)學《厘米認識》評課稿02-25

        認識厘米評課稿11-13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的評課稿11-14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的評課稿11-22

        認識厘米評課稿范文11-05

        認識厘米評課稿6篇02-11

        認識厘米評課稿(6篇)02-11

        小學數(shù)學《認識比》評課稿07-24

        米分米和厘米的認識評課稿11-0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