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時間:2023-06-29 21:57:06 報告 我要投稿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精選14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研究結題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精選14篇)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1

          內容摘要

          近年來,職業院校學生的數量逐年持續增加,就業競爭日趨激烈,而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不容樂觀,社會對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要求也越來越高,職業院校學生要想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需要迅速適應學校環境向社會領域的轉變,需要在學校期間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因此,研究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現狀與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研究概況

         。ㄒ唬﹩栴}的提出

          有關職業院校學生“就業難”這個問題的探討數不勝數,古人曾以“立業成家”作為人一生當中的兩件大事,可以看到,職業的成敗直接決定著人生的成敗。在現代社會,職業的成功與否與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有著密切的關系。然而隨著近年來職業院校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加,就業競爭日趨激烈,職業院校學生要想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需要迅速適應學校環境向職業領域的轉變。這種轉變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他們是否具備社會所認可的職業素養。同時需要認識到,這種素養的具備絕不是朝夕可獲的,因此,職校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些素養從意識層面包括秩序意識、合作意識和尊重意識,從能力方面包括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通過系統的研究,促進大家從“校園人”向“職業人”的轉變。

         。ǘ┭芯磕繕

          本課題的研究以現代職業教育理論和國家職業教育政策為指導,以現代社會對勞動者職業素養的要求為依據,以培養德技兼備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為目標,根據中職教育的實際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整合教育資源,豐富教育內容,拓展教育形式,優化教育實踐,完善教育評價等活動,探索提升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多種途徑和方法,構建一套切實可行,又高效能的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課程體系與管理模式。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1.課題研究思路

          通過開展對區域經濟發展特點、企業對人才素養的要求等的'調查研究,充分認識提升勞動者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以培養德技兼備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結合本校實際和中職學生的發展需要,通過六項子課題分類研究,探索提升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途徑和方法,以形成科學性與可操作性都較強的基于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中職育人模式。

          2.課題研究原則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客觀性原則;主體性原則;創新性原則。

          3.課題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調查,了解企業中人才素養的現狀和對人才素養的期待,了解當前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和培養方式,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2)行動研究法。通過開展具體的活動,做到在行動中研究。

         。3)個案研究法。以學校各專業為例,把研究點分解到相關班級、學生和相關企業。

         。4)經驗總結法。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成功實例進行系統分析,使研究成果上升為系統、科學的經驗和理論。

          二、研究內容

         。ㄒ唬⿲W生管理與德育工作模式研究

          該模式側重于通過德育活動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寓德育于各學科課堂教學之中,寓德育于規范的常規訓練之中,寓德育于各項實踐活動之中。通過課堂教學(職業指導、職業道德教育等)、常規訓練(3Q7S管理活動、道德實踐周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志愿者活動等),培養學生的職業思想意識、職業道德素質和職業行為習慣。

         。ǘ⿲W生職業素養課程體系的構建,及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根據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落實必須開設的系列課程,如《人文素質系列模塊》《職業生涯規劃》《溝通與表達》《中職生應知應會知識》《禮儀與人生》《藝術欣賞與美育》《健康與養生》《軍旅、草原、校園歌曲演唱》等,并能在教學內容(有用、樂學)、教學方式(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教學環境(創設功能復合齊全、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緊密結合的教學環境)、課時比例(調整文化課和專業課、專業理論課與專業實訓課的比例)、教材應用(開發補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輔資料,研發適應新興產業、新職業和新崗位的校本教材)、教學手段(構建網絡學習平臺,創設生產服務模擬場景)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ㄈ┬@文化訓導模式研究

          該模式側重于通過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需要營造一種特質校園文化,一個深厚的學校文化符號,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包含著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熱愛生活、敬重生命的生活理念,不計回報、生機勃勃、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工作態度,不畏艱苦、勇于探索、奮斗搏擊、果決剛毅的思想精神。通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和行為文化等的建設,營造職業教育和創業創新的文化氛圍,培養學生開闊的心胸,吃苦耐勞和奮發進取的精神,崇敬生命和敢學、敢做的健康情懷。

         。ㄋ模┬睦斫】到逃茝V模式研究

          該模式側重于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它兼有矯治、預防和發展的功能,但預防和發展重于矯治。通過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種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健康陽光、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

         。ㄎ澹┮跃C合考評為導向的學分評價模式研究

          該模式側重于通過評價考核的導向作用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對學生的綜合考評包括學業學分和德育學分的考評,這是融教育內容、教育途徑、教育載體于一體,以學分的形式對學生的品德和行為、知識和技能進行考核的綜合評價體系,考評內容體現了學生要努力的方向,考評結果反映了學生的達成狀況。通過考評,全面了解和衡量學生的思想表現及其發展水平,職業素養和行為規范達標程度,知識水平和技能狀況,促進學生職業思想品質和職業知識技能全面提升。

          三、研究的主要結論

         。ㄒ唬┞殬I素養和能力提升是職業教育的最高命題

          1.職業素養教育是職業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應用型專門人才。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越來越被用人單位注重。以前那種一輩子就指望某個專業或一種職業吃飯的觀念已經不合時宜了。中職院校必須將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一樣重視,全面提高中職生的職業素養,為學生參與社會競爭奠定良好的基礎。就目前的現狀而言,不少中職生存在著集體主義思恕淡薄,責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學習懶惰,紀律松弛,揮霍浪費等不良品質。這些學生的職業素養肯定也會受到影響,最終會被社會所淘汰。目前對中職生的職業素養培養還是一個薄弱環節,一些中職生對加強職業素質教育不以為然,不能夠認真對待職業技能訓練時嚴格要求,職業素養表現令人堪憂。大眾對中職教育的熱情,主要是對學生就業期望比較高。如果學生畢業時很難就業,家長的教育投資得不到回報,人們對中職教育的不滿勢必會增加,這必然不利于中職教育的發展。

          2.職業素養教育是職校生就業和創業的深層次需要

          就業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是我國當前和今后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家長和學生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賦予了很高的期望。通過學習來改變自身命運和家庭的經濟狀況是中職生最重要的人生訴求之一。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面臨著由學生向職業人的轉變,校園往往是他們走向社會的最后訓練基地。雖然各行業都有各自的行為準則,但各個行業對求職者基本職業素養的要求是一致的。

          因此,要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優秀的職業道德品質和高尚的職業理想結合起來。通過教育,培養中職生樹立敬業精神并且養成奉獻意識,使中職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責任感和伎命感。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素養,才能較快地適應各個職業的要求,進而成長為符合要求的專業人才,為自己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一個穩固的平臺。

         。ǘ┈F狀和問題分析和解決思路

          1、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現狀與問題

         。1)職業意識淡薄,職業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

          職業意識是作為職業人所具有的意識,如工作積極認真,有責任感,具有基本的職業道德。

          職業意識既影響個人的就業和擇業方向,又影響整個社會的就業狀況,它包括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協作意識和奉獻意識等方面。職業意識是職業道德、職業操守、職業行為等職業要素的總和。有調查表明,目前大量高校學生對自己將要從事的行業知之甚少,不知道目標公司的選才要求和用人標準,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從未考慮過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些學生入職之后不能很快適應公司環境,組織忠誠度較差,頻繁出現跳槽現象。職業院校學生求職過程還存在缺乏誠信的問題,如:夸學校習成績、偽造各類證書、編造工作經驗等。這些問題反映出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意識比較淡薄、職業價值觀模糊、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狀,職業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

         。2)職業觀念不強

          從《職業》雜志等相關的調查來看,有52%的職校生從沒有考慮過要找的行業是什么樣子;對目標單位的選才要求和用人標準回答“不清楚”的人占23.9%,回答“還行吧,大概能想象”的人占33.9%;同時,有51.4%的人對“你清楚考慮過自己以后的職業發展嗎?”感到茫然。這些問題反映出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觀念不強,大部分學生在學校還是為順利畢業拿到文憑而努力,與社會需求脫節。

         。3)職業心理素質較差

          很多職業院校學生對自己了解不夠,不能夠很好地給自己定位。有時自視過高,當不能達到既定目標時,就認為自己沒用,產生自卑心理。有時又定位太低,目標很輕松就達到了,這使他們又產生了自負心理。工作中遇到問題和挫折是很正常的,但部分職業院校學生不能很好地正視和處理這些問題,抗挫折能力較差,無法承受所遇到的挫折,有些學生甚至會因此走向極端。種種現象,折射出職業院校學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質,它與用人單位所需求的員工心理素質相去甚遠,已經成為職業院校學生就業方面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2、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現狀與問題原因分析

          學生自我效能感低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如今,在學校里面,大多數同學失敗時會認為是自己不具備取得好成績的能力,這就會降低自我效能感。由于一次的失敗可能導致同學失去繼續做某件事情的信心,長期下去大家產生很強的挫敗感,以至于有的人在一新事情的之前就會打起退堂鼓。正是這種自我效能感的低下,不少同學產生了對學習的厭惡感,也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了迷茫。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到社會上必然會影響就業。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2

          我校于xx年3月承擔了全州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一般課題《初中課間操組織形式及內容改革研究》的研究工作。本課題于xx年3月形成方案,實驗時間原計劃從xx年3月——xx年年xx月但是由于研究時間短推遲到20xx年11月,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取得了明顯成果。獲得了7篇省級以上相關論文獎項,2次州級以上公開示范課活動。課題能按計劃進行并達到預定研究目標。

          一、把握目標,加強培訓,保證課題實驗工作順利開展

          本課題是在對進一步落實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基礎上,結合我校為一所農村中學,正規的體育場所和設施缺乏,群眾體育活動較落后。但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的不斷繁榮,學生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往的課間操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已經對學生沒有任何的興趣,學生對課間操產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厭煩的情緒,更有甚者產生了恐懼心理。但這不能說明課間操已經一無是處了,到了該取消的時候,而是提醒我們要轉變對課間操的認識,轉變課間操的組織形式、活動內容,加強對課間操的管理和評價工作,把學生對課間操的興趣重新找回來。xx年3月我校把傳統的課間操進行改革,并申報了州級課題。作為承擔全州的科研課題,既有科研促教,提高“課標”實施效果的目的促進學生自我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使學生在校期間掌握幾項運動技術和球類規則和簡單的裁判規則。又能通過實驗強化教師的科研意識,增強各教研組教研的氛圍。因此我們重視實驗教師的學習、培訓和課題可行性論證等工作。xx年5月舉行了課題開題報告會,由縣教科所領導指導,學校全體教師參加了會議,學校領導對課題的立項表示祝賀和支持,對課題實驗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并表示將在人力、財力和時間等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領導的重視給課題組教師增強了實驗信心,為課題研究工作順利開展的奠定了基礎。在開展研究工作的前期,重點加強對課題組成員的學習和培訓,學習和解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體育教學》、《中國學校體育》等雜志,了解和掌握大課間活動各種項目的技術,通過互聯網查閱有關大課間活動的知識。通過學習、培訓,提高了教師對課題實驗工作的認識,解讀了新課程理念,基本掌握了實驗操作程序,為課題實驗奠定了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整體規劃、逐步實施,推進實驗工作的有效開展

          按照《初中課間操組織形式及內容改革研究實施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內容和實驗的步驟,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科學地擬訂了實驗步驟。在具體操作上主要以一個實驗階段為一周期,遵循整體規劃,分段實驗,全面推進的原則,每階段側重一個方面。

          (一)研究準備階段(xx年2月~xx年3月中旬)

          1、對學生進行課間操態度調查和分析,撰寫并通過課題可行性報告。

          2、加強課題宣傳和課題實施過程的前期準備工作;準備實驗過程中使用的器材等。

          3、組建課題組,及時召開課題開題會,做好實驗人員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4、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使教師了解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方法、研究過程、研究措施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內容。

          5、收集整理資料。

         。ǘ⿲嶒炑芯侩A段(xx年3月中旬~xx年年9月)

          本階段又分為三個小階段:

         。1)適應性階段(xx年3月中旬~xx年xx月)

         。2)整改鞏固提高階段(xx年年3月~20xx年5月)

         。3)研究成果形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xx月)

          1、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驟,落實課題研究方案做好實驗過程的管理,定期召開實驗課題組成員工作會議,實驗有計劃、階段有總結、問題建議改進方案等,把實驗任務落實到位。

          2、加強實驗進程的督導和質量的監控,確保實驗預期達到目標。

          3、不斷完善課題研究方案。

          4、積極開展各種競賽活動,檢驗課題研究效果。

          5、聘請有關專家、教師進行課間操觀摩活動。

          (三)驗收總結階段(20xx年9月~xx年年11月)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完成研究報告。

          2、進行課題研究資料的整理和匯總工作。

          3、實驗教師撰寫論文。

          4、申請專家進行結題鑒定。

          本校學生進行縱向對比分析。把改革后評價的結果與改革前學生參與課間操的態度進行對比分析,完成課題報告和課題總結,形成較完善的材料。每一個階段研究工作都根據計劃要求有重點、有針對性、易從某個方面突破、早出成效等方面來實施;強調各個方面交叉進行,貫串始終,相互聯系,有利于在實驗中不斷研究各個環節的相互關系。從整體上探索和構建在新課程標準下,更科學,更實效地開展大課間活動。

          三、立足實踐,完善調整,逐步推進研究的成效

          各種管理方案的建構和操作模式的完善,成效如何,都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來證明,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觀察記錄,發現和分析,用客觀事實和數據對研究過程進行檢驗和調整。xx年起,我們通過了問卷調查、大課間脈搏抽測、組織各層次的比賽,以及學校、縣、州、省各種教學和論文的評比,初中三年級初考高體育測試成績的實踐驗證,并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座談、師生實驗反思意見等形式反饋評價方案的可行性,此外還想通過縣體育教研活動把實驗成果逐步推出,征求各校同行對這些成果應用的效果意見,在以上做法的基礎上再根據工作實際對原方案的某些細節作必要的修改和調整。不斷充實研究人員和研究的項目和內容。

          體育組把自身建設融入課題研究之中,全員配合,積極投入。兩年來取得了顯效的成績并取得階段性成果,其中有7 篇論文在《中國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學》雜志上發表,2篇論文在《安圖教育》雜志上發表。課題組內的體育教師的業務素質也得到了提升。xx年年在吉林省舉辦的體育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和延邊州教育學院舉辦的基本功競賽中有3人次獲一等獎。因而也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兄弟學校的認同,計劃在下一步推廣使用。

          課題研究不但促進了體育組建設、提高了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專業素質,而且大大推進了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和學?傮w發展。根據學校實際條件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新課程理念,學校重新建構了競技、人文、娛樂為一體的體育運動會,并通過大課間活動展示我校的體育特色。通過大課間活動的開展,實現了校有特色、教有特點、生有特長的目的。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在英語教學改革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合理運用電教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不僅可充分發揮再現性的特點,而且能夠增強英語教學的直觀性,使知識信息通過各種視聽手段,有聲有色、有靜有動地再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一種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藝術感受,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但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同樣不能忽視對教材的深入研究,不能改變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師生關系。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逐漸被英語教師廣泛地應用。勿庸置疑,這種教育技術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它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能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實踐證明,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產生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二.課題的界定與特點

          1.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耍谡n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興趣既易激發但又消失得快的特點,為保持其學習興趣的持續性,在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3《A purse》,我運用課件設計了一段動畫小故事,錢包可以說話,有三個小朋友幫助它找小主人,因為孩子的注意力不宜長時間集中,但卻容易被形象生動的畫面所吸引,使原本生硬的單詞很生動的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學起來倍感親切,興趣盎然。

          2.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只能通過教師自己朗讀或通過磁帶的錄音來培養學生的聽力和口語。這種教學方式較單一,不形象,而且受教師個人素質的影響。運用多媒體教學后,學生通過觀看專門為課程設計的教學情景時,既可接受標準的讀音訓練,又能感知對話情境,通過反復看、聽、讀、說,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口語和聽力能力。

          3.運用多媒體使課堂教學容量相對增大。

          英語對話注重情境,光靠老師設計、動手制作和布置是難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費大量的精力不說,要找到真材實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體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生動直觀,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能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世界各國的風情習俗資料只要上網就可以查閱到,學生在大開眼界的同時,于不知不覺中接受和掌握了信息。而字母、單詞、句子的游戲設計層出不窮,花樣百出,令學生目不暇接,玩的過程也就是學的過程。同時,老師作為指導者也倍覺輕松。

          4. 利用多媒體創設鞏固課堂內容的情景

          在英語教學中,為兼顧語言基本知識的掌握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我們總想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和作業,來鞏固課堂教學的內容。在習題的處理上,多媒體為我們提供了條件。從題型設計花樣上,想達到的目的上,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顯示,這種創造性的、大密度快節奏的課堂結構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教學生動有趣,重點突出,藝術性強,信息量大,同時課堂節奏加快,學生多感官學習,記憶深刻,學習效果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能將學習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如在課文教學中在讓學生讀完文中故事后,利用多媒體出示一篇小短文,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內容,用適當的單詞填空,以鞏固學生的`閱讀能力。隨后又利用多媒體顯示幾幅圖片,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和擴展知識面。由此可見,在鞏固學習這一階段中,電教媒體有效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大大減少寫板書的時間,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和擴展。這樣做,有效地訓練和培養了學生正確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研究對象

          六年級的學生接觸多媒體的機會較多,運用的能力也很強,主要以六年級學生為主。

          四.研究構想

          現在有些教師過多過濫運用多媒體教學,違背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宗旨,使學生在課堂上走馬觀花,無意注意遠遠多過有意注意,而導致課堂教學流于形式,更談不上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我就此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1.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上的師生關系,還應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而不能光為了“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為當屏幕上的內容一幕一幕一閃而過,學生想記筆記恐怕都來不及,那么學生對這堂課的重點、難點又該如何把握呢?更重要的是,對于課堂中產生的突發性問題老師也不能進行啟發誘導,錯失了很好的機會。只能讓學生跟著教師或者說多媒體上的思路走下去,這樣就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再說,教師優美的書寫對學生來說有著教強的感染力,精美的板書設計是教師教學風格和個性的體現。這些都向學生展示著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親和力,它是師生間一種潛移默化的交流。

          2. 不可忽視常規教學媒體和手段,獨尊計算機多媒體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許多傳統的教學媒體不可替代的,但這并不是等于說,計算機多媒體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學媒體。一些教師在嘗到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的甜頭后,便將其奉若神明。殊不知計算機多媒體固然有其它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它媒體和教學手段的許多特色功能是它無法完全取代的,如錄音機、教學掛圖、實物、簡筆畫、幻燈等在課堂教學中的功能不可忽視。所以,教師特別是英語教師不要一味趕時髦,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和手段,讓多媒體與常規媒體和手段有機配合,發揮其應有的長處。

          3.不能一味地追求課堂上多媒體課件的展示

          這是我們平時使用多媒體教學是時常犯的問題。實踐證明,恰當合理地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給英語課堂教學帶來質的飛躍。也就是說,在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教師仍應起主導作用,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的作用是計算機所不可取代的。比如:英語課堂上開頭的導入或課堂中師生的口語交流,是訓練學生聽說的很好方式,而這一點計算機就無法做到。所以,我們不能為了一味地追求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課堂上的展示,把由教師講述的課堂內容全部變為多媒體演示。同時,我們必須明確地認識到,英語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必須通過課堂上大量的師生之間的英語語言交流,學生運用英語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而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一個工具,因為即使是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也只能起到為教師的教學服務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因此,是否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應取決于英語課堂教學的需要。否則的話,教師一節課只是在點擊電腦,如同一個機械的放映。

          4.不能一課多用,應鼓勵學生參與制作

          美學上有個著名的理論:“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是不同的人對同一審美對象有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他們的水平和能力是有差異的,我們對待課件不能用拿來主義,有些老師喜歡直接從網上下載一些課件或外出聽課時帶來的課件直接拿到自己授課的班級使用,這純粹是“以機代人”“以機代教”,由此,由于我們學生的提問、回答與課件設計的程序不同,往往造成課堂教學的中斷,英語課會失去原有的流暢、靈動。這也是不承認與尊重學生的課堂勞動,是不符合教學規律的。為制作課件往往會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避免這種情況,也為給學生創造鍛煉學習的機會,創設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有時我們可以發動學生自己制作課件,或錄制一個場景.用數碼相機拍攝下來并掃描到電腦中并錄制了聲音.在課堂上學生看到了自己的錄像,聽到了自己的聲音,倍感親切、真實,興致很高,很快便學會了,并要求老師下次一定要帶他們也錄一錄,真是開心極了。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4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課題提出

          現代化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它還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著眼點,是一種改善教學、改革教育的新思路。在信息時代的今天,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為當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

          廬陽中學是一所新建學校,作為一所高起點學校,硬件建設較好。大部分教師都具備較高的教育技術能力。在此情況下,因地制宜地開展“有效技能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有利于學校資源設備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有利于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的轉變以及教育質量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教師生命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另外,作為一所新辦學校廬陽中學年輕教師占87。5%以上,他們對傳統教學技能的應用還顯不足,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已成為學校師資培訓的現實需求。同時,考慮到現代教育技術畢竟只是一種教輔手段,由于條件及學科特點限制,現代教育技術不可能運用于每節課,傳統教學技能的提高在“提升教師生命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著服務于教學的指導思想,我們要求教師在立足于傳統教學技能提升的基礎上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能,打造學科教學特色。

          2、概念的界定

          有效技能:達到預期效果謂之“有效”,掌握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謂之“技能”。這里所說的.技能是指運用教育技術的能力。有效技能是指通過研修,能夠將教育技術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同時收到預期的教學教學,提升教育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把現代教育技術有效地融入學科教學之中,優化教育教學結構,提高教育質量。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進教師傳統教育技能的拓展與創新。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豐富以自主學習軟件為載體的學科資源,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

          4.探索促進教師掌握并有效運用教育技能的途徑和方法,初步形成有效技能培訓模式。

          三、研究的思路:

          “實踐——反思——發展”的研究模式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

          為了使研究工作落到實處并為教學服務,我們以校本研究思想為指導,要求教師“研究自己的問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各學科組教師從學科特點入手、從課堂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出發,在校“有效技能研究與實踐”大課題范圍內共申報了六個校級子課題。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5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課題是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教育帶來巨大沖擊和素質教育不斷向縱深發展的形勢下產生的一個教育前沿課題,開展這一課題研究活動是為了探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并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相互融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促進傳統教育方式的根本變革,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

          根據瑤海區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我校于20xx年9月申報了瑤海區教育局與東北師范大學理想信息學院合作研究的課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應用方法的研究” 的子課題,經過瑤海區教育局與東北師范大學理想信息學院的審批,成為瑤海區首批18所“東北師范大學信息化教育實驗校”之一。在瑤海區教育體育局和東北師范大學專家組的領導和指導下,學校領導和老師經過近五年來的摸索和實踐,結合各學科教學內容和特點,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之路,收獲了成功的喜悅,也醞釀了有益的反思,F向各位領導和專家作課題結題工作報告。其具體內容如下:

          一、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

          本課題從課題申請批復后,學校課題組立即組織制定具體實驗方案,本著嚴肅認真積極主動的精神開展課題研究,按照研究計劃,分步實施,研究人員各司其職,力求做到研究工作有條不紊。為此我們開展了以下工作

          1、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領導課題研究工作。

          主要參與人員中有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及一批專業扎實的中青年學科教師與教育技術、信息技術水平精湛的教師,他們大部分在本學科教學領域多次參加各級教學業務大賽并獲獎,同時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都已熟練掌握網絡教學技能和多媒體軟件制作技巧,有理論和技術能力參加本課題實驗研究。

          2、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定研究內容。

         。1)整合模式的研究:具體研究如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優化教學過程,改革學習方式,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術支持。研究各學科各種課程類型可能的教與學模式。發掘、總結并評價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優秀教學案例和經驗,幫助教師在理解、遷移的基礎上提高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教學設計水平,積累相關教學經驗?偨Y并評價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優秀教學案例和經驗,探索常規教學手段存在的困難,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困難的模式,研究各學科教學軟件資源的應用方法。

         。2)學習資源及案例的研究:具體研究基于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庫的教學應用,加強學習資源網站的建設,突出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及形成整合課的教與學模式分析研究。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性評價方法研究:研究學科教學效果定位、評價基本方法、具體項目;研究評價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有效方法。

         。4)信息技術應用于新課程教學的教師培訓研究:根據我校的校情和具體教學需求,開展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教師培訓,研究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教師培訓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管理

          1.組織管理

          設立課題領導小組,負責課題的整體設計和對各類專題、子課題進行指導和管理。

          2.課題活動管理

         。1)課題核心組每月一次例會制度,交流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總結前期研究的經驗,并對下一階段的研究作出決策。

          (2)課題組全體成員每季集中活動一次,匯報、交流課題研究及實驗情況,解決研究中碰到的各種困難,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3)課題組每學年組織2--3次大型探討課活動,推廣階段性研究成果。

         。4)各學科課題組負責人根據研究需要,進行正常的課題研究活動,可不定期交流研究情況,總結研究成果。重點、難點問題可集中力量攻關,課題領導小組做好協調工作。

          3.課題資料管理

         。1)資料管理采取集中與分散結合的方式,課題組定期進行收集、整理。

         。2)各學科課題組應做好課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及時將研究資料和成果提供給課題組。

          (3)實行資料信息網上共享,使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體人員都能夠使用對方的資料。

          4.課題經費的管理

          本課題作為學校的中心課題,從學?蒲薪涃M中支付課題研究的正常開支。 課題研究過程中必然對校園網的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學校將根據需要確保校園網硬件和軟件建設的到位,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對教師的培訓費用應作為教師的繼續教育經費由學校財務部門按規定報銷。 對課題研究經費的使用,應本著厲行節約、嚴格管理的原則使用,執行財務規定,接受審計監督。

          三、課題研究主要流程及相關活動的開展

         。ㄒ唬┭芯繙蕚潆A段

          1、組織教育理論培訓,加強教師理論儲備,提高課題研究能力。

          建立領導小組,深入學習討論,更新觀念,全面發動,造成輿論。設計論證實驗方案,落實到各教研組,培養骨干教師,壯大科研積極分子隊伍,年度第一學期,課題組組織了四次教研活動,先后下發了20多篇理論文章和《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從布魯納的發現學習、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到皮亞杰和維果斯基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從國內課程整合的最新信息到國外的發展情況,大量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論材料都由課

          題組下發到課題組成員手中。校長還集中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三次理論培訓,從研究性學習到課程整合,從新課程理論到“3+x”改革。再到校本課程的開發。

          定期組織課題組成員統一學習課程整合的教學理論和教學設計,觀摩優秀教學案例。進行實驗小結,交流實驗心得體會,撰寫實驗論文和實驗總結及經驗。其中重點學習了《信息素養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與案例》、《多媒體設計與制作》、《信息技術與教學創新》、《課程整合培訓教程》、《校校通工程---應用篇》等著作和相關教學理論。使實驗教師在信息素養和課程整合理論與教學設計等方面有了明確的思維方向和教學實驗目標。為推進實驗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外派出信息技術教師和學科教師參加區教育局、東北師大聯合組織的課題開題會議、在長春組織召開的課題輔導培訓會議、在北京舉辦的全國課程整合學術研討會,同時積極與兄弟學校合肥38中、合肥55中、行知學校、東北師大附中等探討、交流、研究課程整合的實驗工作,同時還邀請東北師大專家解月光教授、東北師大理想信息技術研究院劉曉中教授、劉茂森教授進行理論輔導和具體指導課題工作的開展。

          2、以課題研究為中心,大力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提升教師學生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首先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和技術水平,以適應課程整合教學的開展: 提出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具體目標:教師要掌握常用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如文字處理、數據統計、課件制作、網絡應用,在培訓的同時要求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強化現代教育技術意識轉變觀念。

          優化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內容:整合理論學習、教育教學資源獲取、教學軟件應用、教學素材的處理和開發、網絡應用。

          活化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方式:針對教師的培養目標要求的不同和技術素質的不同,教師的培訓劃分四個層面,制定四項制度、堅持六個結合。四個層面:專業層、提高層、普及層、管理層;四項制度:課題組長負責制、學科課題組研究制度、結對研究制度、獎勵制度等;六個結合:專家講學與外出學習相結合、重點培訓與全體培訓相結合、集體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學校培訓與學科組培訓相結合、典型引入與榜樣示范相結合、培訓、考核、評比、獎勵相結合。

          通過培訓,使教師加深了對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提高了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課程整合的水平;促進了學校管理觀念的轉變,逐步進行網絡化管理,并努力向數字化校園邁進。通過培訓,培養鍛煉了一批骨干教師隊伍,為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創造了條件。

          其次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合理設置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注重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技能基礎,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堅持開足、開好信息技術教育必修課,為開展課程整合,實現信息化教育打下技術基礎。

          3、開展信息技術環境建設,為課程整合實驗搭建研究平臺。

          學校領導高瞻遠矚,提出積極搶占現代教育技術制高點,強化網絡環境建設,探索網絡環境下新型教學模式,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質,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爭創全國百強示范校的學校信息化建設規劃。

          為適應當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研究和信息化教學的發展,學校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組建了校園網絡,加強了硬件環境建設,為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促進學?缭绞桨l展,搭建了高水平的硬件平臺。

          首先建設千兆校園網;通過光纖連接教學樓、綜合樓、藝體館、實驗樓,共計900余個節點,全校每個教師配備1臺聯想P4電腦,形成了覆蓋整個學校的校園網拓撲結構,保證了教學信息100M高速傳輸到桌面的需求;網絡出口通過10兆寬帶連接因特網,通過2兆數字電路連接教育科研網,保證教師高速、準確、快捷獲取教學信息。

          其次組建四個學生微機室和一個電子資料室,全部配備聯想P4電腦,可容納240名學生同時上課;其中包括專門學習微機技術、網絡技術的個體學習式機房;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為主要功能的機房;開展研究型課程學習的機房等三種形式。

          再次為適應網絡教學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學校50個教室全部進行多媒體化改造,安裝電腦、視頻展臺、液晶投影儀、電視機、電動屏幕和音響設備等,全部實現網絡化多媒體教學。使信息技術真正走進了每一個教室,使之成為開放的課堂、廣闊的教育空間。先進的信息技術硬件環境的建設為學校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搭建了堅實的基礎平臺。

          以上僅供參考,請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補充。

          4、多種渠道建設教育教學資源平臺,為課題研究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儲備。 資源庫建設原則:采購+網絡下載+教師自建三結合的原則。

          為確保有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開展網絡教學,我們首先采購了成套教學資源安裝在服務器上供全校老師使用;同時各組教師通過網絡下載大量多媒體教學資源,并且進行分類保存,形成大量教研組教學資源;另外,最主要的是學校教師通過培訓,利用掌握的信息技術根據教研組需要,分工合作,分單元劃類型,自制教學課件和教學網站,組內教師共享使用,共同完善提高。通過以上三中途徑組建了教學資源平臺系統,保證校園網為教師學生開展課程整合研究提供海量教學資源。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6

          一、課題摘要

          年九月我校低年級組向區課題組申請了題為《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實踐》并于年十月份在區級立項。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不但要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應關注語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本文針對傳統作業出現的種種弊端,從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個性化、實踐性、拓展性等方面去反思現狀并根據調查到的幾種弊端分析出相應的對策,對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進行研究,從而探討出優化語文作業設計的措施。從年十月到年七月我們課題組成員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課題總體目標:

          通過該課題的研究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積極性;減輕學習上過重、不適當的心理負擔和恐懼心理;創設一定的條件關注學生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通過改變作業的組織形式和呈現方式,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在豐富多彩的作業內容和形式中獲得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實現完美人格。 并在實踐中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注重學生個性化的作業方式。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是:

          1、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創設利于學生發展的氛圍,注重培養學生的作業興趣。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開展他們喜聞樂見的作業形式,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其作業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創造、發現,促進學生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階段,學會創造性學習。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經過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第二階段:規劃設計階段。第三階段:教學策略的實踐操作階段。第四階段:結題推廣階段。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得出結論:在教學班中實行“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對于推動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不可估量的作業。

          二、問題的提出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該課題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經驗,使教師對新課改視眼下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同時對于學生,好的作業設計對課堂教學的收獲是有益的補充,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做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觀察力,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的好習慣;有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學會創造性地學習。

         。ǘ┱n題的提出及背景分析:

          優化作業設計,實現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既能鞏固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與意識。《新課程標準》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深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領和提升了語文作業設計理念。近年來,全國各地對作業設計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視。但綜觀目前作業設計現狀:傳統作業設計的種種缺陷仍然有目共睹。為此,本課題組通過對大量課堂內外的作業進行調查、反思、分析歸類和思考,發現了以下幾種常見的弊端。

          綜上所述:雖然,傳統的作業設計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它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卻極為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變必將使作業陷入機械重復的誤區。學生終日陷于“題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發展也必將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課題在對目前作業的設計進行充分調查之后,吸取國內外優化作業設計的理論精華,提出相對應的對策形成合理的作業機制,從而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背景2:教師對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困惑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常可見這樣的情景:快下課了,教師在學生的叫喊聲中慌慌張張地進教室布置作業,教師的聲音常常淹沒在下課的鈴聲以及學生的喧囂聲中;上完課后讓小老師將作業抄在教室的小黑板上,滿滿一黑板,學生下課急著抄,中午趴著抄,互相傳著抄……

          為系統了解教師對學生作業情況的了解,本課題組擬定了以下幾個問題,并將結果加以歸納,反饋如下:

          通過對教師的調查分析發現:許多教師都意識到作業是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少弊端。有心致力于作業設計有效性的教師反應:

          1、批改新課程下的作業加大了他們的批改難度:此類作業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文化素養、思辮能力以及新視點的把握等具有很大的挑戰。

          2、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管面對學生的層次如何一刀切的實行只有部分優等生能掌握的作業,卻忽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刻意拔高作業難度。

          3、批改作業所需的`大量時間造成教師無法深入鉆研教材,優化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背景3:學生對優化作業設計的渴望

          我們課題組擬定了一份低年級學生作業調查表(詳見附頁)對全校低年級11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做作業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作業形式單一、沒有選擇的自由,成了壓抑學生成長的工具。他們渴望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和作業內容的開放性,渴望在作業中放飛自己的理想。另外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缺少必要的自覺性再加上教師對作業又缺少必要的指導,使得作業的有效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流于一種形式。

          總之在實踐中,仍然出現大部分教師對優化作業設計的片面理解和低效操作,對學生缺少必要的指導。本課題在分析這些低效作業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對策進行研究和驗證。從優化作業設計的有效角度摸索出可推廣的對策。

          (三)文獻綜述:

          “任務學習”認為:學生是作業的主體,作業的設計與指導應該圍繞學生具體的、個性的學習活動展開,而不應是整齊劃一的。作業的設計必須尊重學生的實際,教學活動開展的需要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特點。它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有效性特指“從一定的標準來看是最好的”,標準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時間,既提高質量,又不增加負擔!坝行А辈坏扔凇袄硐搿,它是特指一定條件下的最優。作業設計有效性是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點,將作業進行最優化設計,讓學生對作業產生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本課題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階段研究。

          調查歸因找準切入點

          作業形式體現多樣性

          作業內容突出趣味性

          作業評價構建人性化

          作業方式力求兼容性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學力差異是頗為復雜且客觀存在的,不同學生感覺作業負擔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作業布置應該“因材而為”,要考慮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不同的思維和認知特點,不同的基礎和潛力后,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內外的學習任務。在考慮適量作業的同時,注意在作業的設計上下功夫。

          另外,國內外教學論研究中對作業問題也相當重視如:早期蘇聯的教學論專家凱洛夫、斯米爾諾夫,他們都將作業與課堂教學視為同等重要,把作業研究視為教學論研究的重要方面;美國學者庫柏在世紀八十年代末,出版了專著《家庭作業》對作業的功能與作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國學者吳也顯在他的著作《教學論新編》中把教材分成三個系統:課題系統、圖象系統和作業系統。

          我們課題組成員吸取了任務學習理論的精髓所在,將它與新課程標準下的作業改革相結合,并以此作為我們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及依據。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揚長避短。針對目前作業設計現狀所出現的種種弊端進行調查,同時結合國內外的理論基礎,對調查的弊端反思出相應對策并進行研究,實現作業的優化設計。

          (四)研究基礎

          我們課題組的區級課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生活化研究》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在結題時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如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與經驗,促進其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學會創造性的學習等。這即是“識字教學生活化”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又是優化作業設計的宗旨,是它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因為優化作業設計的“生命力”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啟發和引導,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作業設計,在趣味性、個性化、實踐性、拓展性的作業中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和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另外,新課程的頒布與實施為優化作業設計創造了重要的契機。學校、家庭、社會已為優化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也將會為此創造更佳的條件。

          三、研究構想

         。ㄒ唬 研究內容

          1.調查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現狀,從學生作業有效性出發,分析學生作業的興奮點,尋找有效地激發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如利用校園文化資源,構建生活化的課堂、設計創造性的生活化作業等。

          2.探尋保持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當學生的作業興趣被激發起以后,為了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也為了獲取他們完成作業效果的反饋信息,可以采用競賽、交流等方法。

          3.挖掘教材特點科學地進行作業設計,科學地布置作業。

         。ǘ┭芯繉ο

          在《作業設計有效性》預試階段和正式實施階段,將年級組的幾個教學班的學生及教師作為研究對象。

         。ㄈ┭芯抗ぞ吆筒牧

          準備階段:本課題以調查分析為主要方法輔以文獻法、問卷調查法等。調查對象以海門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為落腳點,分布到各個班的課內外作業設計中去。

          實施階段: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之以個案跟蹤研究。把研究的重點放在課外的作業設計中。根據兩位對照班教師對同一課文設計的不同作業進行對比比較,結合課題研究,進行分析和對策歸因。保證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個性化讓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一種需要并開展一系列活動,并對幾個典型的好、中、差學生建立個案,跟蹤研究,以觀察此研究的效果。

          總結階段:以經驗總結法為主。這階段教師將以論文,結題報告等形式對這一研究作總結,同時展示學生作業實踐、比賽活動等照片。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7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搜索國內期刊文獻可知,國內79年至20xx年直接以"自制教具"為題發表的論文180多篇,20xx年至20xx年以此為題發表的論文約58篇。從這些文章來看,絕大多數是具體介紹如何去制作和運用特定的教具、學具,少數文章逐漸涉及自制教具的功能和價值問題。另外,一些專家學者也投入到自制教具、學具研究中取得豐碩的成果,出版了一些專著。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朱正元的《物理演示實驗與自制儀器 力學部分》(1978)、胡名章的《中學物理演示實驗與自制教具》(1983) 、劉濟昌與張國成的《自制教具的理論與實踐》(1994)、劉炳升與馮容士編著的《中學物理實驗教學與自制教具》(20xx)等等。

          在國外自制教具進行的實驗一般屬于所謂的"低成本實驗(low cost experiment)"。在日本和歐美等發達國家中,現代教育技術水平較高,但仍熱衷于自制教具的研究。在日本,有一大批熱心物理低成本自創實驗的教師,自創了許多高智慧的低成本物理實驗。在美國,非常重視低成本實驗,電視節目上經常制作一些趣味的低成本實驗指導學生,各學校實驗室都使用大量的自制實驗器具,甚至還占相當大的`比重,一些自制教具還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英國,當教師要接受制作和表演低成本實驗的技能培訓。當今的世界各國物理教學中,都對物理教師自己設計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實驗非常感興趣,提倡利用低成本實驗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創新思維己成為一種共識。

          在新授課或者習題課教學中,會遇到很多學生存在思維障礙的問題,而一般學校實驗室的器材又很難滿足這類實驗探究的需要。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這一現狀,它能夠較大程度的根據教師的教學思想開發實驗器材,甚至能夠讓學生自己也參與到實驗器材的開發制作過程中去。

          目前很多自制教具還存在著取材較為復雜、操作不夠方便等問題,不符合自制教具的應用簡潔、方便、安全易推廣等原則,這也為本課題的確立提供了機遇。通過自制教具進行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同時,學生可以通過自制教具獲得親身的體驗,再結合理性分析,往往就可以有效的突破學生思維中的困難點,切實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由于高中物理知識對學生思維水平的要求與初中相比有很大的提高,這也直接造成了學生學習物理的困難,尤其是對于高一新生而言。因此,本課題將研究對象確定為高一學生。

          本課題主要針對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部分重點難點知識,進行自制教具的開發研究,通過自制教具來幫助學生突破思維的難點,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找到高一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障礙所在、開發相應的"自制教具",并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自制教具的實際教學效果,邊研究邊總結,邊總結邊修正。

          基于本課題的特點,提出以下兩個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1、對于教材中的一些重難點知識,學生的思維障礙究竟在哪里?

          2、如何開發"自制教具"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提高思維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

          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就自己教學中困境與難題,以科學的方法做有組織、有系統的計劃,開展行動探究,收集資料和紀錄,進行反思與改進。由于是教師自我選擇,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又源于自覺的自我反思,所以不但能反映教師的個別性和自主性,更能敦促教師在不斷反省實踐中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目標。

          2、文獻研究法

          收集、整理有關自制教具的資料文獻。

          3、案例研究法

          對典型的自制教具案例進行研究,不斷總結其自制教具在教學中的作用。

          4、經驗總結和理論提煉研究

          通過經驗總結和理論提煉,得到較為全面準確的研究結果。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20xx。11

          確定研究課題,收集相關資料,認真填寫課題研究評審表;

          第二階段:20xx。12—20xx。01

          確定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適合開發的內容;

          第三階段:20xx。02—20xx。04

          完成必修一相關內容的自制教具開發、相關論文及階段總結;

          第四階段:20xx。05—20xx。06

          確定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適合開發的內容;

          第五階段:20xx。07—20xx。08

          完成必修二相關內容的自制教具開發、相關論文及階段總結;

          第六階段:20xx。09—

          撰寫結題報告,準備結題。

          五、課題研究的成果

          1、三篇與自制教具相關的教學研究論文

          2、一定數量的自制教具實物

          3、結題報告

          六、課題反思

          以上是對"自制教具對提高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的初步探索,由于前期已有過初步的研究,所以本課題最終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還存在一些遺憾之處。如:

         。1)目前開發自制教具的數量還很不夠,還遠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需要。

          (2)自制教具的開發研究主要由我本人完成,今后應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作用,讓他們自己來發掘問題,并通過開發自制教具最終解決問題。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8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山區學生的家長絕大多數都外出打工掙錢,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絕大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于是學生作業出現困難無人輔導。久而久之,他們對作業、對學習沒有興趣,甚至產生厭惡心理。怎樣培養學生的作業興趣、學習興趣有待解決。

          本課題與20xx年9月通過評審,被立項為市級教師小課題。自立項后,在校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課題組成成員圍繞課題的研究目標,刻苦鉆研,大膽實踐,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培養小學生作業,(主要是語數作業)興趣的方法和策略。經過課題組成員近一年的研究和實踐,積累了一定經驗,獲得了一些啟示,引發了一些思考,現報告如下:

          一、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校地處較偏遠山區,學生父母絕大多數外出打工,他們都由爺爺奶奶或寄養人監管,而絕大多數監管人沒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較低,沒有能力輔導學生的家庭作業,即使有極少數家長就近打工或在家務農,但由于他們沒有文化或少有文化或沒有時間和精力輔導孩子的作業。所以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們只做簡單的,或干脆不做作業。加之小學生的天性愛貪玩,學習主動性差,久而久之,他們由只做簡單的作業到不愿意寫作業,進而發展到不寫家庭作業。隨著寫作業的興趣和學習的興趣漸漸地淡化,最后導致他們在學校也不愿意做作業。這種現象在我校普遍存在,而且呈日益嚴重的趨勢,所以,開展此課題的研究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的問題。否則將直接影響到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乃至生存大計。面對這一嚴重問題,我們將大膽開展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校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為山區的孩子獻上一片愛心。同時,我們認為,如果此項研究有所成功,那將會為有類似情況的學校解決此類問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因為,據我了解這種現象在我國西部經濟落后地區是普遍存在的,所以開展此課題是勢在必行而且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而作業是教師了解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窗口,也是教師檢查課堂教學成敗的一個重要的反饋手段。由于小學生的貪玩天性,對作業尤其是家庭作業有很大的依賴性,往往拖欠作業,所以完成作業需要靠老師的教育和家長的監督與輔導!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钡d趣是后天培養出來的。要培養學生的作業興趣,首先應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從而端正學習態度,知道為什么要做作業,為誰做作業?其次,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布置具有梯度的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一個樣,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啃得動、吃得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教師在客觀評價學生作業的前提下,盡可能出現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學生在作業中若出現了較以往有進步的地方時,教師應及時表揚,學生在得到老師的表揚,受到鼓勵后,自然就能樹立起寫好作業的信心,讓學生養成自主作業的良好習慣。如果作業出錯,切不可語言過激,挖苦諷刺,而是幫助他們分析眼影,指導糾錯。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漸養成做作業、愛做作業、自主作業的良好習慣。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新課程下的新課程標準》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都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分依賴,過于強調介紹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轉變目前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這一理論,我們在課題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按照學生的自然居住區域、年級高低、學習程度把他們編成不同的語數互幫互學興趣小組,建立組長負責制,作業督查制。課題組定期組織各年級、各學習興趣小組的語數作業展評,執行激勵措施,激發學生自主作業、認真作業、努力探究知識的學習興趣。又依據《教師法》、《教師職業道德》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從不體罰或變相體罰作業出錯的學生!缎W教育學》指出:學生的本質屬性是,學生是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學生是成長中的人。新時代學生的特點是主體意識增強,獲取信息的方式多樣化,多元文化的沖擊比較大,受同等的影響較大。所以,課題全體成員謹記“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時刻注意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增強與學生的親和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進行手拉手幫扶,心與心教流。課題組成員還經常依據《小學生心理學》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方法》中指出的認知改變法、心理訓練法、心理修養法、情境陶冶法、榜樣示范法、心理咨詢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矯正,改變學生的作業態度和學習態度。課題組老師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遺忘規律,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復習,克服遺忘,從而幫助學生降低了作業難度,增強和提高學生自主作業的.興趣。經過一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全校學生的學風明顯好轉全校教師的明顯改觀。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新風尚在我校蔚然成風。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本校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內容是:如何培養和提高本校學生的語數作業興趣。研究的目標是:通過調查研究,找出本校學生語數作業和學習興趣不高,作業態度淡化的主要成因,進而改變教師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學生能夠樂于學習語文和數學。樂于做語文、數學作業,全面改變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教風,全面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對其他具有和我校類似的學校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具體的研究方法是:

          調查問卷法:測試學生收集問題。為課題研究提供依據。與20xx年9月對全校學生進行了語數作業調查問卷。共收回調查問卷92張,結果是78人回家不做語數作業,44人不喜歡語數作業。

          文獻研究法:查閱資料書,找出理論依據和政策依據,進行整理分析。

          行動研究法和觀察法:關注研究對象的變化與發展。

          經驗總結法:對活動中取得經驗體會進行總結。

          此課題大致按3個階段來劃分完成:

          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此階段從20xx年5月份起,到8月份止。這階段小組召開座談會,確立研究課題。然后,小組成員分頭與全校教師進行大交流,大走訪,了解他們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方法和批改方式,收集各位老師反映的學生對作業的完成狀況,并走訪學生及其家長對老師布置作業和批改方式的反饋意見,對全校各班學生通過問卷調查他們完成語數作業的態度和完成情況。()通過召開家長會,了解家長對語數作業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的反饋意見,以及了解家長對學生的作用輔導狀況。通過上述活動,為實施研究提供依據和措施。

          第二階段為實施階段。此階段從20xx年9月份起大致到20xx年5月份止。根據收集到的資料信息,研究小學生作業布置與批改方式優化的方法和途徑,通過研究找出適合本校教情、學情的培養小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和措施,對全校教師起到指導示范作用,使全校學生轉變對語數作業的態度和學習態度,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階段為總結經驗結題階段。此階段從20xx年4月份起,對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進行回顧、反思、總結,找出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撰寫論文,為驗收結題做準備。

          歷時近一年的研究和實踐探索,我們課題組成員共開展各種形式的家長會9次,組織各種形式的語數作業檢查與展評12次,召開研討會16次,上公開課12次,收集各種圖片158張,博客點擊200余次。

          四、研究結果 成效。

          通過研究,我們探索出培養小學生語數作業興趣的路徑和方法:

          1、首先要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學生平等相處。

          2、適當使用激勵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多與監護人溝通。

          4、適時適量給不同學生布置不同梯度的語數作業。近一年時間課題組撰寫論文8篇,教學案例4篇,教學反思5篇,教育敘事,隨筆各5篇。通過研究,端正了全校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全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明顯上升,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在全校蔚然成風。

          五、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

          1、課題自身問題。

          隨著研究的開展,我們發現課題的研究對象空、大。于是我們及時在研究初期調整研究方案,把課題定位在只研究如何培養本校學生的語數作業興趣上。但是當今的教育理念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所以,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接著研究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其他作業興趣。

          2、小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的時間矛盾。

          課題研究必然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功在當今,利在長遠。我們學校教師人員緊張,這就給開展研究帶來了很大壓力。

          3、區域學習小組成員的安全問題。高年級學生的作業困難解決?在區域小組中,有時可能出現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成員之間發生摩擦,輕則影響團結,重則出現人身安全隱患。

          4、個別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現反彈怎么辦?

          解決思路:

          1、加強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網絡,利用外出聽課、校內研討的機會,多學習,多吸取別人的經驗,化解自己的問題。

          2、多召開家長會,多進行家訪,增進與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消除一切不安全隱患

          3、經常與學生交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了解他們在學習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矯正和幫助。

          4、進一步了解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困惑,及時面對面進行輔導。

          5、進一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研究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

          6、繼續深入開展對課題的研究,并拓寬研究領域和內容。

          參考文獻

          《新課程下的新課程標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教師法》、《教師職業道德》、《小學生心理學》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9

          一、課題結題報告的結構及寫作方法

          撰寫課題報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類型的課題報告由于其結構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寫課題報告,首先必須把握各類報告的特征。

          教育技術研究報告是對某種教育現象的調查,經過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題目、引言、正文、討論或建議、結論等幾部分組成。

          教育技術研究報告是教育實驗研究之后,對教育實驗研究全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客觀、概括地反映的書面材料。一般由題目、引言、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結論、分析與討論、參考文獻和附錄等幾部分組成。

          教育經驗總結報告是對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積極探索而積累起來的經驗的系統化、理論化的書面材料。由題目、引言、正文、結尾等幾部分組成。

          至此可見,課題報告的寫作形式是不盡相同的,但可以歸結為前言,正文、結論這種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課題報告。除了上述幾個組成部分外,還應有署名和參考資科兩個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對報告負責并表明對報告的所有權。附錄和參考資料是必須向讀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參考文獻是指在課題報告中參考和引用別人的材料和論述應注明出處、作者、文獻標題、書名或刊名、卷期、頁碼、出版機構及出版時間。

          二、撰寫課題報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

          引言是課題報告的開場白。引言部分必須說明進行這項課題研究工作的緣由和重要性;前人在這一方面的研究進展情況,存在什么問題;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計劃解決什么問題,在學術上有什么意義等。要求簡明扼要,直截了當。應該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對前人的工作隨意否定,或輕易斷言此問題前人沒有研究過,屬于歷史空白,這是不妥當的。怎樣開頭為好,應根據課題報告的'內容、各人的寫作風格等因素全面考慮后確定。但必須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著邊際,文不對題;或一步登天,言盡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

          正文是課題報告的主體,占報告的絕大部分篇幅;是課題報告的關鍵部分,體現著報告的質量和水平。所以,必須重視正文部分的撰寫。各種不同類型的課題報告在正文部分敘述的內容不盡相同。但要寫好正文部分,都必須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整理,經過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過程,最后得出正確的觀點。并以觀點為軸心,貫穿全文,用材料說明觀點。做到材料與觀點的統一,這是基本的要求。對初學者來說。往往易出現兩種毛病:一種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論點,而缺乏科學的論證;只有論點,沒有材料,缺乏說服力。另一種毛病是羅列大量材料,平鋪直敘,看不出其主要論點是什么。出現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沒有能以確鑿的論據來說明論點,做到論點與論據的統一。為了科學、準確、生動形象地表達研究成果,提高說服力和可信性還應減少不必要的文字敘述,而采用圖、表、照片來集中反映數據和關鍵的情節。當然,選用的圖、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準確無誤。

          3.結論

          課題報告的結論部分是作者經過反復研究后形成的總體論點,它是整篇報告的歸宿。結論必須指出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還有什么問題尚待研究。有的報告可以不寫結論,但應作一簡單的總結或對結果開展一番討論;有的報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議;有的報告不專門寫一段結論性的文字,而是把論點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個部分。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科學研究報告。都必須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揭示規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內容的簡單重復,更不是談幾點體會,喊幾個口號。寫結論必須十分謹慎,措詞嚴謹,邏輯嚴密,文字簡明具體,不能模棱兩可,含糊其辭。

          三、撰寫課題報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重點應放在介紹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方面。課題報告的價值是以方法的科學性和可靠性為條件的,而這兩者又有內在的聯系,因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學的,才能保證研究結果是可靠的。人們閱讀或審查課題報告,主要關心的是如何開展研究,在研究中發現了什么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了沒有,是如何解決的。研究結果在現階段達到什么程度,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繼續解決等。因此,寫作課題報告,主要精力應花在方法和結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該項研究在方法上無懈可擊,從而不得不承認結果的可靠性。

          2.理論觀點的闡述要與材料相結合。在課題報告中怎樣使自己的觀點得到有力的論證,是應該關心的重要問題。論點的證實除了必須依靠邏輯的力量外,還需要依靠科學事實的支撐,做到論點與事實相結合。課題報告一定要有具體材料,尊重事實,從事實中列出觀點。首先在論述過程中要處理好論點與事實的關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選好事實。

          除了要注意事實的典型性、科學性以外,還要善于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來說明問題,揭示普遍規律。其次是恰當地配置事實,用事實論證,主要是用來幫助人們理解不熟悉的論點。

          3.分析討論要實事求是,不夸大,不縮小。在下結論時要注意前提和條件,不要絕對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經驗說成是普遍規律。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10

          一、課題的提出

          長時間來,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都不夠重視引導學生讀數學書,其主要表現是:新授結束再讓學生翻開書本,書本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讓學生讀數學有關概念流于形式,概念的過程不予重視;教學中有的教師僅是作業練習時回到數學書上,使之如同練習冊一般;學生對數學讀書不重視,也不感興趣等等。在我們的平時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總認為閱讀是語文的事,培養學生的閱讀本事、提高學生的語言敘述本事為廣大數學教師所忽視。如上公開課不用教材,只用習題紙已成為一種風氣?傉J為一堂“好課”應當是:教學過程順暢,教師起到了“導”的作用,學生“演”得也很投入,但往往忽略了學生的閱讀。

          可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大多會出此刻這樣的情景:在應用題教學中,由教師讀題學生大都能夠理解題意;可是一到讓學生xx完成時,往往錯誤不斷。這也說明了沒有閱讀本事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本事是多么的蒼白無力。為此我們提出了“數學課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的研究”這一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讓學生明確閱讀數學課本的重要性

          自學本事對于人的未來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而閱讀是自學的重要渠道,自學本事的核心就是閱讀本事。

          20xx年版數學課程標準已明確指出,教師必須注意“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課本是數學專家集結過去經驗,在充分研究學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學質量、數學學科的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是任何教輔用書替代不了的。所以,培養學生閱讀本事的根本在于落實數學課本的閱讀。

          2、使學生掌握閱讀課本資料的方法

          閱讀中要根據數學語言的特點和數學知識的類型,運用多種思維方式進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較,確定、推理等。各類數學知識在閱讀中的側重點和思維方式都有所不一樣,教師應指導學生逐步去感悟,構成技能。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思考的習慣。數學是思維的“體操”,閱讀為學生創造了xx思考的機會。邊讀邊思考教師布置的閱讀思考題,邊讀邊思考每個字、詞、符號和圖表的內在意義,邊讀邊建立知識間的聯系,找規律、抓本質,僅有積極、主動地思考,才能弄懂、學會知識,掌握思維方式,提高學習本事。

         。2)手腦并用的習慣

         。╝)劃:劃出概念、術語、公式、法則等,以便查閱和記憶;劃出語句中的重點字詞以便在適當的時候提醒自我;劃出閱讀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質疑。畫出直觀的線段圖、平面圖形等示意圖,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幫忙自我分析題意和數量關系。

         。╞)算:數學知識是以計算為基礎的,所以,閱讀中,邊看、邊想、邊算,在算中比較找規律、在算中嘗試探索、在算中驗證推理的結論等。

         。╟)操作:閱讀中,依據教材供給的信息,親自動手實際操作,能夠使學生借助動作思維獲得鮮明的感知。

          (3)勤問的習慣。學生閱讀中會產生很多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剛開始,有些學生不會提問題,提出來的問題往往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是幼稚的,但這是思維的火花,教師應善待,這樣,學生才敢思、敢問,才會逐漸產生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資料

         。ㄒ唬┱J真設計,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數學課本

          數學課本是教師的教學之本,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依據,尤其是義務教育數學課本,其教學資料和例題的編排都是遵循以舊帶新、由扶到放的原則,要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構成過程,以培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我動腦、動口、動手學習的本事和習慣。

          1、教師示范運用數學課本,激發學生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模仿的特點,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學中多運用數學課本,使學生感受到課本用處大,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益處多,從而使學生產生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愿望。

          2、引導學生構成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教師可采用扶——半扶——扶放結合——放的方法,對學生逐步提出閱讀數學課本的要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讀書,掌握方法。

         。1)通讀教材,初步了解資料概況。

          (2)細讀教材。要求學生能找出知識的關鍵資料,加上著重號或提出自我的問題。

          (3)新授結束后,在學生作業前,教師要留時間讓學生閱讀課本,讓學生整理一節課的資料,消化所學的知識。這一環節不可忽視,學生這時讀書,正是他們自我開展摸索學習方法的契機。

         。ǘ┮龑W生解題時認真閱讀題目,逐步構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教師經常遇到學生第一遍做題錯誤較多的情景,有的教師往往把它歸為粗心。然而細細分析,找找原因,就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是在解題前沒有認真讀題。所以,要提高學生解題正確率,必須培養學生解題前認真閱讀題目的習慣。

          1、概念題的閱讀

          閱讀概念題,要指導學生仔仔細細,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要找出題中的關鍵詞、重點處,對于混淆的題目更要增加閱讀的遍數。

          2、計算題的閱讀

          對計算題的閱讀,學生是最容易忽視的,這也是造成抄錯、算錯的原因。所以,要提高計算正確率,除了計算細心外,還要注意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對運算順序更要做到心中有數。

          3、應用題的閱讀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做應用題時,沒有認真讀題,只大概地看了一下,就開始做題,往往會做錯。因為解答應用題時,閱讀本事比計算本事作用更大,尤其是低、中年級學生尤為重要。所以在解答應用題時,能夠邊讀題邊用符號劃出關鍵的字、詞、句。也能夠邊讀題邊畫出線段圖,然后根據線段圖找出等量關系再列式解答。解答完題后,再把題讀一遍,檢查自我的思路、方法、步驟、算式、計算是否正確、合理。

         。ㄈ┚脑O計讀書方法,使學生愉快地學會讀書,學會學習

          1、充分發揮插圖作用。如我們此刻新教材數學書上圖文并茂,很是吸引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書本上的插圖、圖旁的旁白思路,邊讀邊講,既使學生理解知識,又不覺得乏味。

          2、設計不一樣的讀書方法。

          數學課堂教學中落實素質教學,應突出個體xx學習與小組互助的作用。在按組學習討論時,可采用組長提問導讀,或提綱引讀,也可像語文課那樣分主角讀數學書。對結語較長的概念、法則可分層讀書,如個別讀,小組讀,團體讀。對結語較短的概念、法則、公式、可速讀速記,請學生讀后立即背誦,進行強化記憶。設計不一樣的讀書方法,其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充分地參與數學學習,進而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主要采用比較法進行研究,輔助以調查問卷等輔助方法

          1、調查法:

          (1)以問卷、座談等形式,調查了解學生對閱讀數學課本的情景。

          (2)調查實驗中期與末期學生的一些情景。

          2、比較法:選擇兩個班級,比較班用慣用的數學課本使用模式進行教學,學驗班嚴格按照課題的數學課本使用模式教學,及時總結教學得失。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研究大致分為3個階段,研究時間為一年半,從20xx年3月到20xx年10月。

          (一)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確立研究課題,學習有關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初步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二)實施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

          根據方案有序地開展研究,搜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對方案進行修改、補充,對方案及時調整,使課題研究有效、順利地進行。

          20xx年5月-20xx年8月:根據研究的課題制定詳細的課題實施方案,并學習與研究課題相關的資料。

          20xx年9月-20xx年11月:深入課堂,確定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

          1、啟動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組建課題組,選擇實驗方法,做好各項測試與調查;構成研究方案,申報立項。

          2、實施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9月):課題組進入正常軌道,研究數學課堂中學生閱讀數學課本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研究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及可行性方法。

          3、總結階段(20xx年10月):全面總結課題研究工作,匯總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完成結題鑒定,進行成果展示?偨Y出數學課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的方法,構成一套相對完整的教學策略。

          六、課題實施的具體過程

          我們于20xx年11——20xx年11對《數學課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的研究》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在課題的研究實施過程中,我們注重做了以下工作:

          1、了解數學課本的使用情景,找出問題的突破口

          面向數學教師開展問卷調查,了解教師在數學課上使用課本的情景;面向學生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情景;面向學生家長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在家使用數學課本的情景。我們發現:大部分數學教師只是在新授結束后讓學生翻開書本,讓學生讀數學有關概念也是流于形式,概念的過程不予重視;教學中有的教師僅是在布置作業練習時回到數學書上;學生對數學閱讀不重視,也不感興趣,很少拿出數學書閱讀,在家復習時也不會閱讀數學書等等。

          2、抓住課堂,激發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熱情,幫忙學生養成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1)小學階段的孩子,模仿性最強,我們針對這一特點,教師上課時充分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學中多運用數學課本,使學生感受到課本用處大,從而使學生產生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熱情。

         。2)將閱讀數學課本貫穿于整節課。一節課上課伊始,讓學生通讀相關教材,初步了解資料概況。然后讓學生細讀教材,要求學生能找出知識的關鍵資料,加上著重號或提出自我的問題。新新授時重點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例題。在數學教材的每一節都安排了例題,而這些例子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貼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景,大多都是圖文并茂的。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經過例題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必要的時候對例題進行適當的改編,使例題具有濃濃的數學味兒,又和實際生活相聯系,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帶有感情的解讀圖中和題目中的信息。新授結束后,在學生作業前,教師留時間讓學生閱讀課本,讓學生整理一節課的資料,消化所學的知識。

          (3)在早讀課上沙場練兵。早讀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讀書習慣的最佳時間。教師在早讀上組織學生朗讀數學課本,能夠團體朗讀、小組朗讀、個別朗讀,也能夠多種朗讀形式結合交替進行,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朗讀熱情并逐步構成習慣。

         。4)引導學生解題時認真閱讀題目,逐步構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解答概念題,指導學生一個字一個字仔仔細細地讀,要找出題中的關鍵詞、重點處,對于混淆的題目更要增加閱讀的遍數;遇到計算題要求注意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對運算順序更要做到心中有數;在解答應用題時,讓學生邊讀題邊用符號劃出關鍵的字、詞、句。也能夠邊讀題邊畫出線段圖,然后根據線段圖找出等量關系再列式解答。解答完題后,再把題讀一遍,檢查自我的思路、方法、步驟、算式、計算是否正確、合理。

          3、以數學課堂為主要陣地并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養成數學課外閱讀的習慣

          習慣的養成關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堅持和毅力,也需要校內校外的協調統一。教師主動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教師給每一位學生制定一份檢查表,提出閱讀要求,由家長實施監督。

         。1)合理選用數學課外閱讀讀物

          好的數學讀物會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激發他們去思索、創造。數學課外閱讀資料的選用不能求多,一般選擇一兩套高質量的課外閱讀資料即可。當然還因人而異,一般來講,對學習興趣濃、學習有毅力的孩子,可選擇略高于該孩子水平的課外閱讀,閱讀面也可適當拓寬;對學習興趣不大、學習情緒不太穩定的孩子,能夠選擇略低于該孩子水平的課外閱讀。

         。2)合理選擇數學課外閱讀時間

          家長需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商定閱讀時間,可將時間大部分設在晚上或放學后,還能夠利用雙休日、寒暑假。鼓勵孩子針對自我的學習、生活情景選擇適宜的閱讀時間,不能想讀就讀,不想讀就長時間不讀,要有計劃,貴在持之以恒。

          4、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讓學生感受數學閱讀的樂趣

          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調動學生內在的情感、心智,而對小學生而言,評價更是影響學生的重要行為。合理、恰當的評價方式會促進學生閱讀本事的發展,還能幫忙學生建立積極的學習情感。我們實行多元評價,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1)評價主體多層,即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家長評和教師評相結合。

          (2)評價資料多層。對學生數學閱讀的評價,一般從態度、習慣、數量、效果四個層面進行。能夠定期請家長和學生共同填寫“數學閱讀反饋卡”,對每一天的數學閱讀時間、是否主動閱讀及讀的效果作出評價。

         。3)評價結果多層。要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讓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就要實行分層評價。我們分A、B、C(低、中、高)三個層應對照“數學閱讀反饋卡”,根據閱讀的質、量、效果等作出相應的評價,評出“數學閱讀小博士”、“小書蟲”,“數學閱讀提高之星”,“歡樂閱讀之星”等。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

          1、課題組成員在實踐和研究中受益匪淺

          本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教科研工作,主動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邊實踐邊研究,經過思考、學習和總結,我們的教育思想轉變了,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本事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提高,自身素質獲得了較大提升。此外,我還撰寫了一些有關方面的經驗文章并在國家級教育期刊發表、在新余市征文活動中獲獎,并且有2位教師由于表現突出被評為縣優秀教師。

          2、學驗班學生在課研中愉快學習,學業成績、學習本事得到提升

          經過課題的研究,學驗班學生逐步養成了數學閱讀的習慣,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得到加強。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自覺閱讀數學課本,解題時能仔細閱讀數學題目,我的學驗班考試的及格率和優秀率都提高了。課外,學驗班學生能主動閱讀數學課外讀物,加強了課外閱讀本事和自學本事,養成了課外閱讀的習慣。

          3、經過課研,家長對數學課本的使用和數學閱讀有了正確的意識。家長更關注孩子的數學學習和數學閱讀,能主動配合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也更加配合班級工作。

          八、課題研究的反思

          數學課本是數學教師的教學之本,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依據,重視引導學生學會讀數學書,并在不斷地讀書中構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獲取知識信息的科學方法,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到達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

          當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它需要堅持不懈地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和強化。學生一旦構成良好的讀數學書的習慣,那么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進而具備xx學習的本事才成為可能。

          由于時間及自身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我們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在今后的教學及研究中,我還要多多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本事的環節,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這12個字充分概括了我們教學教研的方向和精髓。在這浩瀚的教海中,我們僅有乘風破浪、勇于開拓,才能在課程改革中不斷前行。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11

          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么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干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為什么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于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采法(直接向有關人員采,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準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里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概準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準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采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

          這屬于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范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復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后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后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匯總和整理。

          七、課題的經費估算

          一個課題要開展,必然需要一些經費來啟動,所以最后還應該概地估算一下本課題所需要的資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資料需要多少錢,實地調查的外出經費,問卷調查的印刷和分發的費用,課題組所要占用的場地費,有些課題還需要購買一些相關的材料,結題報告等資料的印刷費等等。所謂“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作后盾,課題研究勢必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甚至于半途而廢。因此,課題的經費也必須在開題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把本課題的研究做到最好。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12

          美溪中心小學嚴格按照黃山市“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案例研究”課題實驗方案,在縣教研室和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課題按照預定的研究方向順利推進,達到預定目標,現申請結題。

          一、課題的意義

          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有效研究方法。教學案例研究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不僅是案例撰寫者自己改革的記錄、總結和反思,而且為同行間的交流提供了思路和載體,還可為教材的推廣和初次使用教材的教師提供指導和參考。通過案例的撰寫和研究教師將由單純教書型的教師向研究型、創新型的教師轉變。

          案例研究與開發,也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開展小學數學案例研究,能促使教師從自身教學工作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探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的途徑和方法,改變陳舊的課堂教學方式,從而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這對于提高課改的實效性、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以及教師專業化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案例研究是非常適合中小學教師的一種研究方法。教師撰寫自己的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也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領悟相互轉化的過程。因此,我們將以創新教育和課程標準為理論指導,以新課改為依托,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媒介,以人教版教材為載體,立足課堂教學的案例研究,多角度透視、觀察教學行為,改善師生交往的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二、研究的目標

          1.倡導“以行為反思行為”的教學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領會、理解、實踐、充實、升華新的教育理念,開創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新途徑,改進教師的教學和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收集并整理課堂教學實例,剖析影響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因素,探索和總結出適應新課改的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經驗和做法,以指導學校的數學教學工作。

          3.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以專業教研人員和教研骨干為主干的新型教研組織結構形式。

          4.促使廣大數學教師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養成反思習慣,在科研和教改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素養。通過廣泛參與的案例研究方式推動新課程理念進一步貫徹落實,促進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培養一批數學教學、教研骨干。

          5.形成有關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研究與思考的案例專集。

          三、研究的內容

          結合我校實際,本課題采用“說、講、評、思、寫”的五步式研究模式。在研究中通過“說設計、講課、評議、反思、寫案例”等環節的研討,達到既可以培訓師資又提高了研究效果的目的。每位實驗教師每學期都至少上一堂足以反映自身水平的教學展示課,并認真撰寫出一篇成功的教學論文和教學案例。相關內容包括:

         、偃绾巫珜懹袃r值的小學數學教學案例

         、谛W數學情境圖應用與情境創設的案例

         、坌W數學教材新增內容的教學案例研究

         、軅鹘y應用題與解決問題對比的案例研究

         、菪W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應用案例研究

         、扌W數學文化的案例研究

          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嘈W數學課堂案例的個性化分析等。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課題以個案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為主。

          個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從本學科出發,針對某一課例或某一教學片斷的教學進行個案研究,提煉出共性的結論來。

          行動研究法:即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形成有鮮明個性的教學案例。

          2、本課題以文獻分析法為輔。

          文獻分析法:作為學習理論、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資料主要來源于教育理論書籍、報刊雜志以及網絡下載的相關資料等。

          五、研究的過程

          1、建立健全研究工作的領導機構,成立課題實驗小組;篩選出5名骨干教師組成的實驗研究隊伍。并以點帶面,輻射全校的數學教學。

          2、制定課題實驗方案。申報制定課題實驗計劃,確定實驗目標。

          3、以各種形式開展了課題理論學習。

          1.20xx年上半年,我校開展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研究》課題講座。面對現實,學校課題組認為案例研究必須經歷模式化過程。一是案例撰寫模式化。案例的撰寫必須包括主題、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與啟示、案例問題這樣幾個基本要素,以保證反思的深度和廣度及案例研究的實效。二是案例研究系列化。為了便于把教學案例研究與教材縱向梳理相結合,按教學領域把教學案例研究劃分成若干系列,從每個系列中選擇若干典型課例。參與案例研究的教師至少參與其中一個系列的系統研究。三是案例研究專題化。

          2.大力學習了課程標準。我校對數學課程標準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學習討論。每個學期我們都要組織學習數學課程標準。

          3.開展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素質。我們就數學本體知識開展校本培訓。以數學課本新增部分、思考題、“你知道嗎”等內容為專題進行研討與學習,就數學文化、數學思想與方法等專題進行講座。對教材新增內容(如雞兔同籠問題、找次品、合理搭配、數字編碼等)進行了專題研究活動。

          六、研究的成效

          1.收集整理和撰寫了一批優秀的教學案例。

          課題組注意做好科研檔案的整理與管理工作,要求課題實驗老師學期初做好課題研究計劃、實驗中做好實驗過程記錄、每學期圍繞自己的研究上好一節研究課,實驗每個階段完成實驗小結;還鼓勵實驗教師撰寫優質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論文等,并將各種實驗資料分類裝訂、入檔。

          自課題實驗以來,我校數學教師撰寫的教學論文在市教學論文評比中獲獎1篇,縣教學論文評比中獲獎7篇。

          2.建立和完善了各項教學科研管理常規。

          我校進行了系列學科常規管理制度建設:

         、傩1窘萄兄贫。每雙周星期四是數學學科校本教研活動時間。校本教研活動注重“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相結合,注重教師專業發展,以專題講座、“百家講壇”、課堂賞析、評議反思等為活動形式。在這樣的研究過程中,教師并不是孤獨的實踐者和探究者,教師在“同伴互動”和“專業引領”中,尋找到了專業發展的幫助和支持,彼此分享了理論和經驗。

          ②集體備課制度。每單周星期四是數學教研組集體備課活動時間。集體備課制定了規范和實施程序。以教研組為單位,課例研究為載體,集體探討單元關鍵目標能力,設計能力訓練與測評模塊,把能力評價的思想貫穿于教學、觀察、反思的過程中。集體備課重視評估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備課時考慮“教學評估”和“教學反思” 。

          ③以點帶面,共同提高。讓學科專家上引路課、骨干教師上示范課、青年教師上研討課,通過“同課異構”,在同一個課題下,各顯才能,并在備課研究中縱覽名家案例,博采眾長,并與課堂教學實踐對比反思,通過反思提升教學能力,打造“高效”課堂。

          新課程實施策略的研究,把新的課程理念變成可操作的教學行為,加強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及其實施的研究,以促進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芙處煂W習制度。a.自我研讀,做好筆記,每位教師每學期中均要求自學至少1本課改理論書籍,并需做筆記。b.經常開展學術沙龍研討,利用教科研組或每周固定學習時間圍繞專題進行交流與研討。c帶著問題廣泛收集相關資料,不斷解決新問題。交流中許多問題得以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們繼續深入研究,在教學實踐中嘗試解決。d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倡教師網上學習和積極交流。e認真做好“師徒結對”工作,明確師徒職責,通過師傅的導育人、導教學、導科研,促使徒弟教學水平不斷提高。f開展了“學名師”活動。通過對名師的成長歷程、教學風格、教學案例、發表文章等進行研究,寫出學習體會。通過觀看名師教學視頻,開展教學反思,進行全校性的研討活動。

          3.案例研究訓練了教師科研的思維習慣與方法。

         、侔咐芯孔屛覀儗W會發現。案例就在我們的身邊,并不神秘,也不深奧。但沒有發現的眼睛,一切也就像并不存在似的。在教學和思考中,總會有一些美麗和難忘的瞬間在你眼前閃過。如果我們只是沉醉,這些難忘的瞬間就會像流星一樣從眼前飛逝;如果我們及時記錄教學中的點滴感悟,那么這些教學中的精彩與遺憾、困惑與頓悟就能化成文字,凝固在記憶中,成為我們永恒的財富。案例研究讓我們學會了表達的方法,增添了表現的欲望,擦亮了發現的眼睛。

         、诎咐芯看偈刮覀兯伎。有了寫案例的習慣,會促使我們時刻關注身邊的每一個教育細節,無論是預設中的還是經驗外的,我們都能敏銳地發現問題,積極地用心思考,細致地加以提煉和升華。這時,問題意識、思考習慣已不自覺地成為我們的精神之花。

          當寫成為習慣,我們對問題的理解會更加深刻與獨到,分析會更加深入與理性,闡述會更加自信與自如,視野會更加開闊與廣博。當寫成為習慣,我們會自覺地把讀書作為一種需求,為我們的思考積淀深厚的養分,使我們對教材更有思考,對學生的回答更能應變,使我們的教學更加從容。

          5.案例研究培養數學教學科研骨干。

          七、問題與反思

          1、課題研究與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之間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2.案例的寫作還要注重理論積淀。部分教師在案例寫作時,可能會覺得有話說不出、寫不好,沒有深度,好像人云亦云,這是因為缺乏理論積累,還不能從理論高度對手中的素材進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達出自己獨特的視角。

          3、案例研究如何創新也是目前比較突出問題。教學案例要從別人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挖掘出新意來,要跳出僵化、死板的格局看教育,要避免平庸無奇、拾人牙慧。所以案例研究的成果與教師個人的素質密切相關,不同的教師在案例研究和寫作時會有不同的收獲,但怎樣快速有效提高教師個體的專業素養,還存在實踐操作的難度。

          有了困惑就有了前進的方向。我們覺得,即使在課題結題后,也還要繼續深入開展小學數學案例研究。記得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所以我們若能經常性整理我們的課堂,書寫一些教學案例,那么我們即使不能成為名師,也一定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老師。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13

          一、研究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個性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潛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笨梢,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的自改作文潛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葉圣陶老先生也曾說過:“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假如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潛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導地位了嗎”他還說:“改的優先權應屬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改潛力。”

          而現實教學中,老師們“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師最煩惱的事。耗費了超多心血,收效卻不大。學生怕寫作文,總是對作文不感興趣,更寫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轉成了被動理解的容器。這樣做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诖,我確立了《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潛力的研究》這個課題。

          二、概念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有三個概念:

          學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應是批改和評講的主體,學生成了主體地位,他就會有興趣,就會樂學。

          互批互評:作文寫好后,是學生間的互相批改,互相評講,不是老師包辦。

          作文:是學生自己寫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選來的文章。

          三、研究目標

          1.透過互批互評來激發學生寫作的用心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賞析潛力。

          2.培養學生批改作文、評講作文的潛力,使批改成為習慣,以提高寫作的潛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四、研究資料

          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潛力

          本課題系蘇州市中小學“指導學生自學”微型課題,課題編號1009059,組長:朱建榮。主要研究成員:施路平、鄭詠梅、蔡秀蘭、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透過查閱、收集有關學生作文自改潛力培養方面的'科研文獻,獲取相關信息,并進行分析綜合,從中提煉出與本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

          調查研究法:透過訪談、問卷等方法,對學生作文批改現狀以及學生自改作文潛力進行調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綜合,為課題的研究帶給第一手資料。

          實驗研究法:以課題研究計劃為目標,對各個階段的研究不斷地進行計劃、研究、總結、修正,使課題研究科學、規范、合理。

          經驗總結法:透過對課題的研究,不斷地加以總結,把獲得的經驗加以提煉總結,以期從中探索出一些教學規律,來指引今后的教學工作。

          六、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xx年10月:1.學習理論,我們學習了黃大龍、朱治國合編的《生態課堂理論》,學習了《蔡明講語文》和蔡明老師的一系列有關生態課堂的文章。2.醞釀制訂了方案,我們的方案獲得市方案評比二等獎。

          第二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計劃實施,根據實際狀況,搜集整理第一手資料,認真分析研究并小結;及時上傳到網頁。

          第三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們用心做好研究活動,成員們每人圍繞課題開公開課。有幾人多次上了課題公開課,及時資料整理、總結,及時上傳。最后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七、研究過程

          首先,我們學習理論,以提高理性認識。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生態理論,基于蔡明的生態課堂的原則和黃大龍朱志國的生態課堂理論,我們認識到讓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的生態教學活動。他是培育學生發展的有效途徑。

          日常活動

          xx年9月朱建榮對市骨干教師開作文評講課

          20xx年3月11朱建榮老師開校級公開課:關注差生的作文評講——我來幫你寫作文

          xx年3月24鄭永梅老師校級作文評講課——《捕捉特征細致描繪》

          xx年xx年4月7方芳開校級公開課作文評講《你在我心中》

          xx年4月14號施路平老師開作文評講課——怎樣圍繞中心選材

          xx年4月27蔡秀蘭校級公開課——怎樣批改作文

          20xx年5月13市督導室來調研,市學科帶頭人朱志國聽了朱建榮的作文評講課,說值得推廣。

          20xx年9月29朱建榮老師參加袁建忠書記的生態作文結題會

          20xx年10月19朱建榮老師給蘇北宿遷市曹集中學老師交流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號,市教研室書記中聽了朱建榮老師的課后說值得推廣。

          八、研究成效

          本課題研究貼合《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的要求!墩n標》個性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潛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币操N合葉圣陶老先生說的:“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假如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潛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導地位了嗎”

          本課題基于課堂,恰好貼合張家港市生態課堂教學的理念,讓學生互批互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生本性原則、生命性原則、生成性原則、生動性原則、生活性原則、生長性原則得到充分體現。

          1.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鑒賞潛力。學生互批作文,是對同學作文的鑒賞,又是對課文鑒賞的復習應用,能督促他們在閱讀課上作批注,他們的評語越來越準確,證明鑒賞潛力越來越高。

          2.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寫得體批語的潛力,同時也提高了運用規范符號的潛力以及語言表達潛力。學生經過訓練,批語越寫越得體,各種修改符號都能準確運用。在評講同學作文中,能夠用心中肯的發表意見。語言表達潛力明顯得到提高。

          3.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了學生樂學,提高了寫作潛力!皩W生的樂學心理主要來源于自己的創造個性和創造思維所產生的結果能被認可和理解,其價值能被實現!碧K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弊寣W生評講作文,就是肯定學生的潛力,相信他們有鑒賞潛力,是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表現,證明老師重視學生的觀點、意見、推薦。學生得到了老師的信任,課堂的民主和諧度就高,學生心里就簡單了,沒有壓抑了,學生就能用心思考,大膽發現,大膽發表意見。學生的日記能夠證實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和快樂。學生的興趣起來了,他們的作文就越寫越好了。

          4.透過本課題的研究,能促進師生成長。

          學生評講作文是在學生互批的基礎上的評講,既要評講作者所寫文章優劣,又要評講批者的批語是否準確。這是一個鑒賞過程,要檢查作者的寫作水平,又要檢查批改者的賞析潛力,無論是批改還是評講,都要檢查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具體到評講,又要聽力、決定潛力,語言表達潛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評對師生都是一次挑戰,一次提高。它激發了學生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個體意識。這種成長過程包括強化自省、強化自評、強化自控。學生在自省、自評、自控中成長起來。這種課堂也激發了教師的知困意識、探究意識和問題意識。有了知困意識就促使你去多讀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師成長。

          5.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構成了作文教學的特色。20xx年3月11日我們邀請生態語文群老師來我校聽朱建榮老師的作文評講課,并進行評課交流。新生代教師,青年名師梅洪建聽課后的評價“

          a.一向以來,在功利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為了分數早就忽略了對學生潛力的培養。朱建榮的課讓學生不是站在寫的角度來審視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評者”相結合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理想創作潛力和批評鑒賞潛力。這個過程不是對別人作品評論好與壞的問題,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對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對別人的作品的品評中進行自然的升華和再創造。這是對學生潛力培養的途徑。

          b.一向以來,在很多人在闡釋性的語文中,早就剝離了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將課文的美點消解在對知識性記憶和資料性的再現之中,在“意”的強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榮的課堂中,不但到達了“文”“意”的自然統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評改的過程中達成了對課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層次上鍛煉了孩子的審美潛力。

          c.一向以來,孩子們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別人的美,只看到別人的不足。但在朱建榮的作文評改過程中不僅僅僅讓孩子發現了別人的不足,更讓孩子們發現了別人的美。同時在對評語的評價環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再認知以及培養孩子的理解批評的潛力。這種無形中的人格培養,則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對新課改的認識。老師們明白了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關注學生生命的生態作文教學;ヅジ淖魑淖钅芊从成拘栽瓌t,學生評講作文最能顯示生命性原則,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評講課上,生態課堂的生動性原則、生成性原則都得到充分體現。

          7.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教師的指導作文潛力。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14

          自從我校學習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區下發了《關于全面啟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之后,開展了“陽光體育運動”活動,保證了我校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使學生從繁忙而又緊張的室內課堂中解脫出來,參加體育活動,達到真正的育人育體的宗旨?墒,對于一所西陲邊緣經濟條件比較落后的團場學校來說,我校的體育設施資源非常有限,根本滿足不了現有學生的需求。但是,我校的課程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有很大的開發和利用的空間。可見,合理開發體育活動資源尤為重要。為此,我校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具體要求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各種課程資源。我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和課外體育活動正是利用了校內課程資源(包括老師群體、師生關系、班級組織、學生團體、校風校紀、體育場地等),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加強了對課程資源的識別、開發和運用的意識與能力。以下是我對大課間體育活動資源開發與課外體育活動拓展的一些見解:

          一、合理開發教師資源,實現學科資源整合。

          老師不僅決定課程資源的鑒別、開發、積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而且老師自身就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大課間體育活動除了開發與利用《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外,更重要的是實現各學科教育資源的整合。例如,活動期間,學生對于音樂節奏的把握,離不開音樂教師的教導;在編排民族舞蹈的時候,學生對于舞蹈動作的掌握,也離不開舞蹈教師排練;大課間期間,對于班級秩序的管理,離不開班主任老師。可見,開展這些活動光靠體育學科是不夠的。此外,還要積極開發校內場所和設施,如圖書室、實驗室、老師群體、師生關系、班級組織、學生團體、校風校紀、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社團活動等,校內課程資源是實現課程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首先要著眼于校內課程資源。沒有校內課程資源的充分開發與利用,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就成為奢談。

          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熱情參加體育活動。

          新課程強調,學校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興趣等,并按自己的需要設計教育活動。讓學生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有利于學生動手,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很好地利用了學生這一重要資源。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興趣等,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熱愛學校的團隊精神,增強學校凝聚力,增進師生情感,團結奮進,豐富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風,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同時對發展學生體能,增進身體健康,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及心理素質、養成終身體育意識,陶冶學生的情操,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養成學生積極向上和豁達樂觀的`健康生活方式,消除腦力疲勞,減輕緊張的課堂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開拓課外體育活動,創造活動的多樣性。

          培養學生的興趣,注意發展學生的能力,養成鍛煉的習慣,我們安排了長短跑,籃球、羽毛球、踢毽、乒乓球、體育游戲等。通過參加活動學生得到了鍛煉。小型競賽是非常適合少年特色的體育活動形式,深受學生歡迎,不僅推動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而且活躍學生生活,培養學生榮譽感及集體主義精神,我們根據季節變化開展比賽,以單項分散為主,有班級隊列比賽,小足球比賽,跳繩,長跑比賽,廣播操比賽等。

          四、合理安排校園場地,嚴格監督學生安全。

          每班班主任必須到本班活動場地,選擇、設計分散活動內容,組織安排本班學生站隊和活動。分散活動時以推薦內容為主,各班可根據實際情況操作,盡量做到顧全點面,讓每個學生活動起來,并注意安全。體育老師負責本年級班級的場地安排,并對學生的站隊、廣播操、分散活動進行指導與監督;顒颖仨氂砂嘀魅蔚綀鲐撠煿芾,做必要的技術指導。加強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須加強教育,引導學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參加活動。如果遇到小型體育競賽,體育老師必須提前到達比賽場地。各班快速、有序地進入比賽場地進行比賽。遇到陰雨天不能進行正常室外活動時,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進行室內游戲(器材自備)。

          以上所述是我的一些見解。總之,開發校內課程資源,要遵循實效性、因地制宜等原則,盡可能多地用最少的資金和精力因地制宜地開發與利用一切有利于有效達到教育教學目標和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課程資源。只有那些進入課程,與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資源,才是現實的課程資源。學生通過“大課間體育活動”增強體能,促進身體健康;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培養創新精神;學會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03-06

        課題結題報告03-08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集合15篇)08-29

        個人課題結題報告02-21

        《課題結題報告范文》02-04

        課題結題報告范文04-07

        (推薦)課題結題報告09-26

        小課題結題報告03-28

        課題結題報告精選15篇02-05

        課題結題報告(15篇)02-0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