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時間:2022-09-07 16:23:42 報告 我要投稿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通用15篇)

          在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社會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通用15篇)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1

          今年七月,XX省司法廳和XX省法學會組織開展了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社會調查。XX省是個農業(yè)大省,農業(yè)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0%以上。開展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專題研究,將有助于總結我省“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成果,為“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規(guī)劃的實施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客觀現實,調查中運用了比較的方法,分別在城鄉(xiāng)各選擇了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調查地區(qū)(桐城市新安渡鎮(zhèn)和安慶市大觀區(qū))進行深入調查。通過實地調研,結合我省“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已經取得的經驗,我們提出如下研究報告。

          一、農村的法治環(huán)境與農民的法律意識問題

          隨著三個五年普法規(guī)劃推進式的實施,我省農村法治化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農民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有所增強。在全社會依法治國的大環(huán)境下,農村依法治理的法治環(huán)境大有改觀。

          農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培育和形成,不能脫離他們賴以生存的鄉(xiāng)村的法治環(huán)境。筆者認為,農村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在微觀上是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在宏觀上就是要造就一個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讓農民在良好地法治環(huán)境中形成法制觀念、培養(yǎng)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從“一五”普法到目前正在實施的“四五”普法正是有條不紊地實踐著這個目標。只有形成一個全社會崇尚法治的社會環(huán)境,法治國家的目標才能實現。在我國目前以政府推進為主要方式的法治進程中,這樣的“法治環(huán)境”需要各級政府去營造。“三五”規(guī)劃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是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四五”規(guī)劃的目標是實現由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向提高法律素質的轉變?梢,法律觀念、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相互之間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農村的基層政權和組織應當對法制觀念、法律意識、法律素質有明確的認識,才能夠使其職責有明確的定位、行動有明確的方向。

          通過調查和資料分析,我們發(fā)現,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存在著一些現象:

          1、在職責上缺乏明確的定位。普法和依法治理是各級政府的法定職責,還是具有政策性和臨時性的工作?作為推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基層政權機關和組織,應當充分認識到普法和依法治理是政府的職責。

          2、在方法上往往以法律條文的宣講作為硬性指標。由于對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存在模糊認識,灌輸法律條文幾乎成為培養(yǎng)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主要方法。

          3、在實施過程中未能形成基層組織與農民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捌辗ā彼坪跻苍谙蜣r民“攤派”法律知識,“依法治理”則是以法律為“罰則”治理鄉(xiāng)村。

          4、在評價機制上,注重于形式的普及,有些經驗于文字總結與模仿復制。盡管這些問題是非主流的現象,但是在今后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不能不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存在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點則是認識問題和觀念問題。為此,必須明確什么是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如何“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和“提高法律素質”?

          法律意識是人們關于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法律意識包括法律思想(理論)、法律觀念(法制觀念)和法律心理。法律意識有個體法律意識、群體法律意識和社會法律意識之分,個體(公民)法律意識的形成取決于公民的法律心理,以及法治環(huán)境的影響。群體法律意識具有團體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在我國農村不應忽視傳統(tǒng)性和地域性的沖擊和扭曲。社會法律意識是全體公民普遍的法律心理和觀念,它與傳統(tǒng)的法律文化、主流法律觀念的傳播有著密切關系。社會法律意識和群體法律意識是公民的個體法律意識形成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個體法律意識和群體法律意識對社會法律意識內容與發(fā)展有較大的作用。在通常情況下三者是協(xié)調一致的,但在特定的情況下也可能發(fā)生沖突。

          筆者認為,“一五”普法在于喚醒公民的法律意識;“二五”普法在于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群體法律意識;“三五”普法著眼于營造全體公民共同的社會法律意識!八奈濉币(guī)劃就是在三個五年普法的基礎上,為鞏固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成果,提出了由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轉變?yōu)榉伤刭|的提高,因為法律素質是法律意識的內在本質。由于傳統(tǒng)法律文化和法律觀念的影響,農民的法律意識與依法治國、依法治省提出的目標還存在著差距,今后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工作應當主要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yǎng)農民對法律價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識的追求。法治國家的社會基礎則是公民對法律的尊重和敬仰,因為法律的價值代表著公平、正義和秩序。普法和依法治理的目的是建設一個法治社會,這是各級政府的職責,但是不能因此認為普法和依法治理就是政府的單方行為。作為以行政指導為主要特征的普法和依法治理活動中,各級組織特別是政府部門,不僅應當將法律知識告之于民,而且還要讓農民知道法律的價值是什么?法律是人們安居樂業(yè)的行為規(guī)則,法律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武器,懲罰不是法律的全部。只有讓農民真正認識到法律的功能和價值,法律才能讓農民所接受,對法律的認知和運用才能從自發(fā)到自覺。我省農村基層人民政府推行的“送法下鄉(xiāng)”、“送書到戶”的活動,有其積極的因素,應當予以肯定。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人手一冊法律書,不等于人人都知法和懂法了。

          2、讓農民通過生產和生活實踐,全面、正確地理解法律。長期以來,傳統(tǒng)法制觀念中,“法即是刑”、法就是“懲罰”的觀念影響著人們對法律的正確理解。誠然,對違法者的懲戒是法律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不是法的全部。在普法的法制宣傳中要力戒這種片面的傾向。農村的社會生活受到法律調整的領域十分廣泛,普法和依法治理中應當結合農村的特點,在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給農民予以法律幫助和法律引導。例如,農民負擔問題;打白條問題;糧食收購問題;計劃生育問題等等。讓農民通過法律幫助和指導,認識到保護老百姓也是法律的重要功能。只有這樣,作為農村中主要社會主體的農民才能形成法律觀念、培育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

          3、充分尊重用法律途徑解決糾紛的方式。在農村存在著一種較為普遍的法律觀念和法律心理:解決矛盾和糾紛,總是謀求法律訴訟之外的方式來解決,無論正當與否,一般都把訴訟看作不光彩之事。作為普法推進者的基層組織往往遷就這種現實,解決糾紛與矛盾以息事寧人為原則,有時甚至不惜犧牲法律原則。今后在普法中,首先應當樹立法律的權威,以法律為原則作為解決爭端的依據和方法。各級政府應當正確地引導和評價公民的訴訟活動,尤其是農民訴政府的行政訴訟案件,更應當端正認識。

          二、我省農村普法與依法治理的法律實踐問題

          我省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存在著許多認識問題、觀念問題以及法律實踐中急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現在將這些問題有重點的提出來,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或制定相應的對策,將會大大推動今后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農村基層組織的法律定位與作用。

          在農村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中,實際承擔具體工作的基層政權組織(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它們的工作直接關系到農村實施普法和依法治理規(guī)劃的實際效果。普法和依法治理的長遠性目標是實現法治國家,階段性目標是實現各個時期普法“規(guī)劃”提出的具體任務,基本出發(fā)點和歸宿則是建設一個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肩負著如此重任和職責的基層組織對其法律地位應有正確的定位。

          普法和依法治理是全社會的工作,應當動員社會各階層參與。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是我國基層行政機關,其行政事務千頭萬緒,各項行政工作如計劃生育,農業(yè)稅費、農業(yè)生產等等,很難說哪項工作為主,哪項為次。如果將普法和依法治理僅僅理解為某項工作職責(并且有專人負責貫徹落實),這可能有悖于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本意。筆者認為,普法和依法治理并不是一項單列的工作,它是貫穿于各項工作中的原則精神,在政府工作的各項職責中都要體現與貫徹普及法律和依法治理的原則。換言之,普法和依法治理的主體(推進者)是任何部門與任何人員。任何工作必須以普法和依法治理原則為指導,我們不能把普法與依法治理僅僅理解為是司法行政部門的職責。從這個意義上講,基層組織是普法與依法治理的參與者、倡導者、推廣者與服務者。

          村民委員會是我國農村基層自治性群眾組織。它雖不具有國家機關的性質。但村民委員會的組織形式與法定職能,使其在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中應當發(fā)揮積極和重要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guī)定,村民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

          1、宣傳憲法、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政策,對村民進行守法教育;

          2、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è);

          3、調解民間糾紛,促進村民團結和家庭和睦;

          4、協(xié)助政府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生產秩序、生活秩序;

          5、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村民委員會的職責和任務與普法和依法治理所提出主要任務是相同的,基層群眾性組織組織的各項工作正是亦步亦趨地實踐著普法與依法治理的目標。目前,農村普法工作中,應當充分發(fā)揮村委會的功能和作用,使其從被動地完成工作任務轉向積極地開展普法宣傳。

         。ǘ╆P于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工作方法問題

          調查發(fā)現,農村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在工作方法上存在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首先,在“普法”工作上,主要表現出的特點是放任性和無序性。農民往往把收看電視中的法制節(jié)目,作為自發(fā)的法治思想的啟蒙。誠然,法律的普及可通過多種渠道,在當今電視已作為簡便、快捷、普及的傳媒工具,其在普法工作的功能不可低估。有些工作開展比較好的地方,還利用農村廣播網進行宣傳,利用集市大會進行集中宣傳,利用村民大會請司法人員上法制課。還有的地方采取“知識帶動型”普法,即向在校的中小學生進行有意識的普法教育,再通過學生將法律知識傳播到廣大農戶等等,這些都不失為好方法。筆者認為,凡是有利于普法工作實施的經驗,都應當是值得肯定的好方法。但是針對當前農村普及法律的工作方法存在放任性和無序性的局面,我們應當著手做好以下工作:

          1、在傳媒工具上,開展多渠道、多方式的普法工作?梢岳秒娨曋鞋F有法制節(jié)目,還可以利用農村有線廣播。在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了解法律知識的渠道主要于電視,如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法眼看天下”等都是農民十分喜愛的節(jié)目。因此,筆者建議,能否將現有的電視法制節(jié)目進行整合,開設電視節(jié)目的法律頻道,專門地、系統(tǒng)地、生動地宣傳法律。在依法治國和依法治省的大環(huán)境下,開設法律頻道電視節(jié)目作為推進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實施手段是很有必要的。這對于廣泛地宣傳與普及法律,拓寬普法渠道,改進工作方法都有積極的意義。我省的有關部門可以在這些方面進行嘗試。

          2、在普法的工作方針上,農村普法不能只把農民當作普法的對象。根據普法規(guī)劃的精神,農村普及法律和依法治理是針對農村各級組織和公民。特別是“執(zhí)法者”的法律觀念、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對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筆者認為,農村各級組織在普法和依法治理中首先應當從“自律”開始,將自己作為法律的學習者和接受者,模范地執(zhí)行和遵守法律、法規(guī),然而才是法律的推廣者。對于農民則應采取多種形式,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切實地運用法律去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讓法律的服務功能、保障功能、授益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改變“法就是制裁”的觀念,讓農民從“要我學法律”到“我要學法律”。

          其次,農村“依法治理”工作中化解矛盾的主要方法是民事調解。傳統(tǒng)法律文化與法律觀念,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法制觀念和行為準則。在農村,調解成為“執(zhí)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以息事寧人,止爭息訟為目標的調解,在法律上、在觀念上、在文化上都有很深的社會基礎。因此充分運用調解的方法,對建立我國農村安定的生產、生活、秩序和法律環(huán)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有些地方將調解的范圍已擴大到無所不及的領域,如果把調解作為解決一切矛盾糾紛的必經手段,則可能沖淡了法律的權威性。筆者認為,在肯定調解為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同時,應當樹立法制觀念并且尊重當事人運用訴訟等法律手段的權利與選擇。必要時基層組織應當鼓勵與宣傳訴訟方式的積極意義。如果一味排斥、回避或阻礙“打官司”,甚至將訴訟本身附加許多非法律因素,那么我們通向法治的道路也不會是坦途。畢竟司法是法治的保障。

         。ㄈ╆P于農村普法與依法治理的經費問題。

          實地調查中反映較集中是普法的經費問題(有關文字材料卻沒有提及),經費緊張制約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進行。誠然,普法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財力支持,希望有關部門予以重視。但是,筆者認為,對普法經費也應當澄清一些誤區(qū)。普法和依法治理要求在各項工作中都應當普及法律知識,培養(yǎng)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這些內容是在日常工作中必須得到體現和實施。不能因為在工作職責中增加了“法治”的內涵,就應當相應地增加“經濟”成本。遵守法治規(guī)則和秩序是各級組織與人員應盡的`義務,而且依法治理只會降低和減少耗損,提高執(zhí)法水平。當然,我們應當在重視解決經費問題的同時,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活動,如:法律援助、法律扶貧、法律志愿者等等都是解決資金問題的有效途徑。

         。ㄋ模╆P于農民義務法治化(減輕農民負擔)問題。

          在農村工作中,減輕農民負擔始終是一個重要話題,從中央到地方一般都把“農民負擔”作為專用術語并賦予特定內容予以關注。

          我們在調查中發(fā)現“農民負擔”一詞越來越具有貶義、甚至有“違法”的意味。我們應當認真思考,農民應該不應該有“負擔”?應當負擔哪些義務?“減輕農民負擔”是減輕什么“負擔”?如何減輕農民負擔?這些問題都與法律有直接和間接的聯(lián)系。所謂負擔,主要是指社會主體所承擔的責任、任務或者費用。農民負擔是指農民作為生產者應當依法向國家交納的各種稅費。不可否認,當前我國農民負擔相對于農村經濟發(fā)展水平和農民的收入而言是比較沉重的。這里有政策性問題,但更多是執(zhí)法工作中存在違法、恣意地對農民增加的“負擔”。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人民政府三令五申,嚴禁增加農民負擔,大力減輕農民負擔,但是有些地方收效甚微。筆者認為,解決農民負擔的根本途徑是將農民負擔法治化。讓農民在依法履行法定義務的同時,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各級政府以及有關部門也應當強化這樣的工作職責,就是要切實維護法律保障機制和保證行政救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途徑的暢通。只有將農民負擔問題納入法制軌道,喚醒農民的法律意識,制約行政權力的濫用,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農民負擔問題。在具體作法上,筆者建議:

          1、用“農民負擔法治化”代替“減輕農民負擔”的提法。因為,農民負擔是農民依據法律規(guī)定應當承擔的稅費義務。承擔和履行法定義務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皽p輕”農民負擔是相對于“增加”農民負擔或者農民負擔過重而言的,這里除了政策性因素之外,農民對于不合理,不合法的增加的負擔,完全有權利依法行使法律“抵抗權”,予以拒絕。對此,司法機關應當正確發(fā)揮法制保障功能,成為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堅強后盾。長期以來使用的“減輕農民負擔”一詞,其內涵已經發(fā)生了變化。所減去的額外稅賦既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容易使農民造成負擔就是不合理、不合法的錯覺,難以分清合法與違法的界限,從而形成強烈的對立情緒。使用“農民負擔法治化”用語,不僅明確了農民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關系,而且也寓意著法津同時依法保障農民們合法權益。這種提法的變換,其意義遠遠超過詞語本身的含義。

          2、加強農村和農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立法。將農民法定義務(負擔)及其承擔形式以法律規(guī)范的形式予以公布,通過地方立法,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和規(guī)章,明確權利和義務。對農民的權利和義務進行立法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有法可依,更重要地是強化農民乃至全社會的法律意識,這對于農民義務法治化和推進農村法治化的進程,其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我國是農業(yè)大國,我省是農業(yè)大省,在這個方面實行立法,不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關于農民法定權利義務的立法應當力求詳盡,防止執(zhí)法中由于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使得法律規(guī)范流于形式。

          3、基層組織的執(zhí)法人員應當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農民負擔問題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基層組織及其執(zhí)法人員違反法律和政策,任意增加農民負擔!叭濉逼辗ê鸵婪ㄖ卫硪(guī)劃將執(zhí)法人員作為重點教育對象,要求他們熟練掌握和運用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提高自身法律素質、秉公執(zhí)法,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

          4、疏通農民尋求法律救濟的渠道。農民負擔問題納入法制軌道之后,法律的“雙刃之劍”的功能應當充分體現出來。法律要求農民依法履行法定義務,同時,法律對農民的合法權益予以依法保障。對于任何部門侵犯農民合法權益的行為,農民可以依法尋求法律救濟,對于行政機關的行政侵權行為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或者獲得國家行政賠償。然而,現實的法律實踐并不樂觀。盡管最高人民法院曾經指示,對涉農案件各級人民法院應當提供快捷的法律通道。但是有些地方法院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對農民負擔案件仍然存在不立案或拖延審判的現象。農民在尋求法律救濟的道路上,出現了不會告、不敢告、不能告或者告不贏的不正,F象。法律救濟渠道的不暢,必然導致法律在農民心目中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的下降。有些地方的農民對于“負擔”問題采取抵制、對立和越級上訪等手段,可見,暢通的法律救濟不僅僅是在保護個案中農民的合法權益,對于在我們農業(yè)大國和農業(yè)大省建設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建立法治社會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2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目前,我國城鎮(zhèn)化率逐年大幅度提高,進城務工農民逐年增加。這導致了農村中土地利用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農業(yè)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土地是農業(yè)的基礎,是農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土地利用的問題,直接關系到其他產業(yè)的發(fā)展和國民經濟的提高。

          一、調查名稱:城市化下的xx省農村土地利用現狀

          二、調查目的: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調查農村土地利用現狀,促進農村土地科學、合理利用,探索農村土地利用新模式。

          通過深入、全面地調查,掌握農村土地利用第一手資料,并進行分析總結,向有關部門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

          通過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充分發(fā)揮專業(yè)特長,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調查對象:農民、部分政府人員、學生。

          四、調查方式:問卷調查、訪談、實地考察、資料。

          五、調查時間:20xx.8.15----20xx.8.20

          六、調查內容:部分鄉(xiāng)村土地利用現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以及農民對城市化的`看法,并對現象所反映的問題提出可行性措施,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的知識水平。我們做了兩個調查問卷,各向對象提出了10個問題。

          七、調查結果:

          通過為期一個星期的社會實踐調查,在發(fā)放了一百多份調查問卷后,我們得出了如下結果:目前,xx省部分地區(qū)的土地利用現狀分為兩種情況:

          1、平原地區(qū)農村土地利用現狀

          2、山區(qū)地區(qū)農村土地利用現狀。

          (一)平原地區(qū)農村土地利用現狀及原因分析

          平原地區(qū)農村土地利用率較高,但土地利用方式比較單一,土地撂荒現象存在但比較少,而土地利用不合理現象較為嚴重,如:挖農田里的土賣給磚窯廠,農房規(guī)劃不合理,以及亂占耕地現象。從調查報告中分析得到,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平原地區(qū)土地開闊,便于集約化耕種,機械化水平較高。

          2、國家目前實行的種糧補貼政策,提高了農民的種田積極性。

          3、平原地區(qū)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但季節(jié)性外出務工較多。

          4、城市化不斷推進使大量農田被侵占

          5、部分地區(qū)的村民委員會并沒有實施可行性的便民、利民以及提高農民收入的措施。

          同時在調查的過程中了解到,農民的收入不僅僅局限于對土地的利用,還來自于經商、外出務工、養(yǎng)殖等其他方式。

          (二)山區(qū)地區(qū)農村土地利用現狀及原因分析

          山區(qū)地區(qū)農村土地利用率較低,但土地利用方式比較多元化,撂荒現象比較嚴重,土地利用不盡合理,如毀林造地,農村宅基地利用粗放,浪費、閑置現象嚴重,農村辦的工廠用地較為浪費等。從調查報告中分析得出,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山區(qū)地區(qū)地形起伏大,不利于集約化耕種。

          2、山區(qū)耕地面積少,建筑用地規(guī)劃不合理。

          3、山區(qū)坡度大,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土地較貧瘠,產量不高。

          4、廢棄的房屋得不到及時的拆除,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土地的閑置。

          八、調查體會:

          通過此次調查我切實了解到了農村土地利用的現狀,感受到了農村發(fā)展的滯后,體會到了農民生活的艱辛。作為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我覺得自己身負著推動農村發(fā)展,促進農民增收的使命。此次的經歷加上我個人的薄見,我認為農村的發(fā)展,土地是根本和關鍵,是農民增收的一大優(yōu)勢。但基于目前我們的不合理利用方式,土地并沒有使大部分農民走向富裕,因此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改變當前單一的種植模式,發(fā)展多種經營。

          2、國家加大對農村的政策、財政支持。

          3、改變當前粗放的經營模式,實行規(guī)模化、集約化經營。

          4、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如:“科技下鄉(xiāng)”等。

          5、加強對農村建設用地的合理規(guī)劃。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3

          在學校的統(tǒng)一安排和布置下,我利用暑假時間在xx省xxxx縣進行了一次以陜西貧困農村致貧原因為主題的社會實踐。這次活動從7月15日至8月15日,歷時1個月。在這次為期1個月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調查走訪的形式,對自己所居住的農村基本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增強了自己對社會生活的認識,鍛煉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F將此次社會實踐與調查活動的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調查背景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發(fā)展和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在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同時,我們同樣不能忽視貧富差距擴大,農村發(fā)展相對緩慢的現狀。我國城鄉(xiāng)差距拉大,二元經濟特征明顯,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現在農村發(fā)展地區(qū)之間存在差異,至今仍存在貧困縣及貧困家庭。農業(yè),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全局的重大問題。處理好農村的發(fā)展問題,促進農村發(fā)展,提高農民年生活水平,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調查目的

          通過開展這次對關于貧困農村致貧原因調查的社會實踐,了解農村發(fā)展現狀和農民生活現狀,增強對社會現狀的認識,增強自身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感,鍛煉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在調查中總結農村致貧原因,探求農村脫貧致富的方法與對策。

          三、調查時間與方式

          此次關于貧困農村致貧原因的社會實踐從7月15日至8月15日,歷時一個月。采取入戶調查的形式,向調查對象發(fā)放調查問卷,并以座談的形式向調查對象詢問家庭基本情況及對農村脫貧致富的看法和建議。

          四、農村致貧原因調查結果

         。ㄒ唬┪幕刭|偏低

          由于種種原因,在農村,很多農民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較低,許多貧困人口因貧困而失學,又因失學而成為新一代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貧困農戶的勞動力文化素質狀況較差,觀念保守,由于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發(fā)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接受先進知識的能力和水平較差,不能及時有效的接受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知識,缺乏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ǘ┘膊

          對貧困農戶來說,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托,對不能在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療費用就成了這些農戶的沉重負擔。首先是這個家庭的負擔加重,生活質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其次是家庭成員的心理受到嚴重沖擊,要抽出人手專門伺候。這類貧困戶因為長期積累的醫(yī)療費用和長期生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自身無精力和信心擺脫貧困。

          (三)缺乏勞動力

          現在農村年輕人大多選擇在外打工,很少在家,家庭中壯年勞動力缺乏,加之老人年老體弱,無法從事生產勞動,沒有經濟收入,造成老人生活來源無保障,生活非常困難。對農戶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力的人,不僅對家庭收入沒有貢獻,反而還會增大家庭支出,帶來更大的負擔,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

         。ㄋ模┕B(yǎng)子女讀書

          在農村,許多家庭認為只有讀書才是出路,供養(yǎng)子女上學,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供養(yǎng)子女讀書而致貧的,家中往往收入結構單一,以種植業(yè)為主為主。子女上學時的各項高額費用增加了家庭支出,給這類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生活負擔。這類貧困戶隨著子女的成長,讀書畢業(yè)和就業(yè)后,一般都能擺脫貧困。

         。ㄎ澹┤鄙儋Y金和項目

          農村經濟結構單一,以種植和養(yǎng)殖為主。有些貧困家庭有開展養(yǎng)殖或其他脫貧致富的想法與計劃,但由于家庭貧困,缺乏資金支持,想法或計劃難以實施。另外信息不暢導致農民缺乏科技信息和致富信息,缺乏脫貧致富的項目。缺少脫貧的項目和資金,導致農戶生產生活停留在原來的水平,難以提高。

         。┤狈茖W技術

          當前,部分農村地區(qū)網絡等先進,快捷,信息量大的傳媒方式幾乎沒有,報刊等平面媒體也不普及和發(fā)達,僅有電視等相對傳統(tǒng)的傳播媒體,這就造成了媒體傳播的方式和手段先天不足的問題。信息不暢,農民嚴重缺乏科技信息,加上政府對農民生產技術指導不到位,農民種植,養(yǎng)殖缺乏科學技術的指導,導致難以增產增收。信息的不暢使農民難以把握市場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需要,在選擇農作物品種,種植方法以及調整產品結構等環(huán)節(jié)出現盲目性,出現扎堆現象,導致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出現豐年不豐收的現象。

          (七)自然災害

          藍田縣屬于季風性大陸氣候,季風氣候顯著,時常會發(fā)生旱災和洪澇災害。藍田縣部分地區(qū)農田水利建設不配套,排澇和灌溉功能不全,部分地區(qū)農業(yè)生產處在一種“靠天養(yǎng)”“聽天命”的狀態(tài)。旱災及洪澇災害給農作物帶來了巨大損失。有的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農戶,若遇天災,如種植業(yè)減產減收,養(yǎng)殖業(yè)遇動物疾病等,就可能造成導致收入減少,造成生活困難。

         。ò耍┓鲐氋Y金不足

          現在,多數縣鄉(xiāng)把經濟發(fā)展放在了首要位置上,專注于那些經濟效益好,見效快,能夠給財政帶來收入的項目上。扶貧項目見效較慢,所以投入到扶貧上的資金很少,所占比重不大。有些縣鄉(xiāng)兩級財政比較困難,由于財力不足,扶貧資金投入甚微,甚至根本沒有投入,使脫貧工作進展緩慢,使貧困人口脫貧難度進一步加大。

         。ň牛┪飪r上漲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商品生產和銷售的成本上升,加上一些企業(yè)的不法行為,導致物價不斷上漲。不斷上漲的物價增加了家庭生活支出,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增加了貧困人口的生活成本,帶來了生活的負擔和壓力。

         。ㄊ┴毨糁饔^脫貧意識差

          貧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部分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思想消極保守,沒有發(fā)展動力,安于現狀。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幫扶,黨員干部捐物捐資的情況下,認為政府的幫扶是應該的,在這種情況下便產生了嚴重的懶惰依賴的思想,有困難找政府變成了他們的理所當然,因此,缺乏自力更生的動力和決心。

          五、意見及建議

          (一)通過發(fā)展產業(yè)項目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以發(fā)展農業(yè)產業(yè)化為主要途徑,發(fā)展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農產品為原料,以加工或銷售企業(yè)為為龍頭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產業(yè),通過拳頭產品帶動基地建設,通過基地建設聯(lián)系千家萬戶。根據地方特色和優(yōu)勢發(fā)展以種養(yǎng)林果為主的特色農業(yè)。依靠科技發(fā)展優(yōu)質,高產高效農業(yè)。鄉(xiāng)鎮(zhèn)應根據本地實際需要,通過招商引資,不斷引進新項目,推進地方經濟的發(fā)展,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搭建平臺。

         。ǘ┨岣哓毨丝谒刭|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農民文化水平,教育從小孩子抓起,減少新一代文盲。政府應加大對農業(yè)科技培訓的投入,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使大多數貧困人口掌握一至兩項實用技術及操作技能。農村的信息來源簡單缺乏,在這個方面各個對口部門應主動進入農村農戶進行面對面,手把手理論指導,傳授技巧方法。建立扶貧培訓基地,狠抓勞務輸出培訓,為貧困農民外出務工和尋求就業(yè)門路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培訓基地源源不斷的將他們推薦到省內外企業(yè)務工,增加貧困農民的收入。同時加快農業(yè)實用科技推廣應用步伐,積極發(fā)展多種經營,努力提高糧食產量,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改善農業(yè)基礎設施條件,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防范洪澇及干旱災害的能力。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應加強道路水利等涉及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便利與外界的交流和發(fā)展,加強與外界的.經濟交流,使農產品產的出,同時能運的出,也能夠將本地區(qū)缺少的資源運進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農民脫貧致富創(chuàng)造條件。

          (四)建立長效的社會農村保障體制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面向農村貧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要提高和擴大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圍,增加農村公共衛(wèi)生支出,建立農村醫(yī)療救助制度。三是建立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輟學救助機制,切實解決貧困適齡兒童的輟學問題。如:認真落實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兩免一補”政策;免收在城鎮(zhèn)務工的貧困農民工子女的借讀費;在籌集的扶貧發(fā)展基金中拿出部分資金資助輟學的貧困生復學,幫助貧困家庭子女完成學業(yè)。四是要盡快建立農民養(yǎng)老保險金制度,使外出務工的農民能在為家庭和當地創(chuàng)造財富的同時,解除自己的后顧之憂。

         。ㄎ澹┙⒎鲐毿刨J制度

          當前農村貧困農戶的資金短缺現象十分嚴重,農戶貸款難和信用社放貸難同時存在。對于有勞動力有項目但缺資金的貧困農戶來說,如果能得到政府提供的小額貸款,然后用在養(yǎng)殖或其他項目上,就有可能通過這些經營盡快擺脫貧困,走上致富的道路。所以政府及信貸部門應該制定相關優(yōu)惠便利的政策對部分有發(fā)展能力的貧困戶實施小額信貸,幫助貧困戶解決發(fā)展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無資金的問題,為其自力更生脫貧致富創(chuàng)造條件。

         。┰黾臃鲐殞S觅Y金一是建議縣委,人大,政府在審定財政分配方案時,從財政中劃出適當份額作為全縣扶貧基金使用,建立扶貧發(fā)展基金專戶幫助重點貧困人口脫貧。二是每年從預算外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扶貧發(fā)展基金專戶,作為扶貧資金使用。三是實行非農經濟反哺農業(yè)經濟的辦法,可按非農企業(yè)營業(yè)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扶貧專項資金使用。

          (七)加強衛(wèi)生防預宣傳及建設工作加強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衛(wèi)生所的設立和管理。充分發(fā)揮鄉(xiāng)鎮(zhèn)農村診所作用,向農民加強宣傳,使農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就醫(yī)習慣,宣傳農村合作醫(yī)療的方針和政策,讓積極參加農村合作醫(yī)療。國家相關部門應擴大病種救助范圍,提高救助標準,也可根據醫(yī)療費用的多少進行救助,減少農民看病的費用,減輕負擔。

         。ò耍┛刂莆飪r根據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狀況,政府應采取有效地宏觀調控政策,穩(wěn)定市場,依法打擊查處哄抬物價,私自漲價等違法行為,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及不合理上漲,維護市場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合法權利。使農民不因物價的過快上漲而增加家庭負擔,影響生活水平的提高。

          六、感悟與收獲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收獲很多,一方面通過這次實踐,我走入了社會,走進了農村,了解了社會現實和農村現在的發(fā)展以及農村家庭的生活狀況。貼近了生活,開拓了視野,將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學習,充實了自我。培養(yǎng)鍛煉了自己的才干,同時提高并樹立了服務社會的思想。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有些東西以前沒有嘗試過,有些知識還很匱乏,生活經驗不足,這些都是我以后需要加強學習和改進的地方。

          雖然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時間很短,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使自己接觸了解社會,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讓我明白了學會適應社會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于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經歷在社會上生存的困難,就越能增強自身的危機意識,促使自己不斷學習,促使自己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生存能力,有利于自身今后的發(fā)展。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4

          技術服務合力難成。一項技術可以致富一方百姓,農業(yè)科技應該是農業(yè)結構調整的“發(fā)生器”。接受農業(yè)技術,農民喜歡現場指導和發(fā)放技術資料的方式。在技術推廣上,不是農民不愿接受,而是工作合力存在問題。農業(yè)大縣往往是財政窮縣,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農技、農機、畜牧水產等工作服務部門經費堪虞,在工資無法保障的情況下(20xx年,鄉(xiāng)鎮(zhèn)農技站人平經費只有3700多元,“既無錢養(yǎng)兵,又無錢打仗”,基層推廣機構基本上處于“線斷、網破、人散”的一種狀態(tài)),技術服務日顯窘境,服務方式創(chuàng)新舉步維艱,社會化普及性服務無法開展,服務缺位與農民群眾的要求形成強烈反差,難以適應發(fā)展現代農業(yè)和建設新農村的客觀需要?萍己康偷腵農業(yè)生產必然導致農民從事種養(yǎng)業(yè)收入水平在一定時期內處在一個低水平狀態(tài)。人均年收入在1000―1500元之間的農戶,逼近溫飽線,都很渴望有優(yōu)良種子、種苗和技術指導,幫助其盡快致富。

          信息服務張力有限。農民對農業(yè)信息主要反映有不知道向誰打聽、信息不及時、信息不準確、信息量太少等問題,客觀地反映了農村社會信息的不通暢。農業(yè)信息應該是覆蓋在農村社會之中的一張大網,有自上而下的傳遞,也有自下而上的反饋,良性互動才能形成社會層面的張力,為農業(yè)生產準確定位。泉湖鎮(zhèn)農民胡有樂認為,農業(yè)信息對農民來講,要靠農民主動去找,沒有專業(yè)的服務機構,有時打聽到的信息難以判斷,對自己的農業(yè)生產安排無法進行信息對接,農業(yè)生產品類與市場需求難以融合。

          農資服務動力不足。農民從事農業(yè)生產需要種子、種苗、農藥、化肥等農用生產資料,由于市場放開,經營自由度擴大,購買自主權分散,形成了多元化經營和不同層面需求的農資服務格局。在農資服務中,農民特別看重的是種子、種苗。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經營新的種子、種苗時,農民很希望看到示范樣板才有信心進行變換品種。在選購農資時,農民只能靠經驗辦事,不敢冒然一試,因為農資坑農、害農事件總是存在于農村社會的某個角落。經銷商由于利益驅動、同行業(yè)帶動、競爭性互動,經營農資只求賣出去,售后服務無從談起,沒有服務動力和積極性。特別是個體戶,一旦農資出現小問題,回避矛盾,轉嫁責任。例如泉湖鎮(zhèn)農民胡龍,20xx年養(yǎng)雞近3000只,在購買小雞飼料時,由于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只有13%(正常標準18―21%),200多只小雞引發(fā)球蟲病而死。農民對農資的價格偏高和質量信用度有爭議,糧價漲,農資也漲,農民種養(yǎng)的純收益被農資流通環(huán)節(jié)剝離一部分。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5

          大眾體育的發(fā)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傳統(tǒng)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復雜的,漸進的過程的一項重要內容,體育人口的發(fā)展是社會,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是人類文明,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利用隨機調查提問的方法,整理數據并由此可得知城市人口進行體育鍛煉健身的趨勢。

          對于我們自身來說,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首先是增強體力、增進健康;其次是為了消遣娛樂和精神情緒的修養(yǎng)、改善;再次就是為了增加社交機會,與朋友同伴交流。也有部分人是為了提高運動能力和延續(xù)學生時代形成的體育習慣。

          在遇到健康問題的時候,體育人口首先想到參與體育活動,而非體育人口首先想到的事補充營養(yǎng)保健品、改善生活規(guī)律、加強營養(yǎng)等非體育手段。

          近幾年來,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體育消費額等有所改善,政府為改善群眾健身活動的條件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場地設施及資金短缺問題依然是困擾群眾體育發(fā)展的關鍵問題。

          調查表明,人們的體育意識在不斷加強,參加體育活動的場所也大體不一,有20%的人在馬路上鍛煉,5%在家里,20%在學校,45%在廣場,10%則以其他的方式進行鍛煉。由此可見,在廣場參加活動的'人較多,這是由于廣場的設施比較齊全而且鍛煉的氛圍也好,而還有大部分人在學校,馬路上進行身體活動,這也是現在人們進行體育活動的新趨勢。

          經過這次實際性的調查可知,社會體育在農村居民中已經廣泛的展開,人們對身體鍛煉的興趣也越來越高,而社會體育的方式多樣,種類繁多,人們在何時何地都能進行身體鍛煉,這為農村的體育人口提高,提供了有利得條件,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空余時間也越來越多,而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相信將來會有更多的人投身社會體育,農村的體育人口會日益壯大。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6

          大眾體育的發(fā)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傳統(tǒng)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復雜的,漸進的過程的一項重要內容,體育人口的發(fā)展是社會,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是人類文明,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利用隨機調查提問的方法,整理數據并由此可得知城市人口進行體育鍛煉健身的趨勢。

          對于我們自身來說,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首先是增強體力、增進健康;其次是為了消遣娛樂和精神情緒的修養(yǎng)、改善;再次就是為了增加社交機會,與朋友同伴交流。也有部分人是為了提高運動能力和延續(xù)學生時代形成的體育習慣。

          在遇到健康問題的時候,體育人口首先想到參與體育活動,而非體育人口首先想到的事補充營養(yǎng)保健品、改善生活規(guī)律、加強營養(yǎng)等非體育手段。

          帶著看看農村社會體育人口狀況,問問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內容及效果。我們對廣場進行體育鍛煉的群眾進行了調查。據調查,體育人口的活動項目主要有長走與跑步、羽毛球、體操、舞蹈、跳繩,體育人口在身心方面的鍛煉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其身體和心理的基本狀況明顯優(yōu)于非體育人口。如各種慢性病的發(fā)病率低于非體育人口7.1個百分點。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率只有非體育人口的12%肥胖的發(fā)生率低于非體育人口1.5個百分點。而有身體疲勞、體力衰退感覺的`人,體育人口比非體育人口要少一半。體育人口飲酒、吸煙的比例比非體育人口要低得多。

          在參加群眾體育活動點的人群中,以年長的人員為主體,女性所占比重較大,男性較小,分析其主要原因,應該是男性普遍工作比較繁重,身心比較疲勞,閑暇時間都是抓緊時間休息,很少有人出來鍛煉;顒狱c的活動時間-----晨晚練為主,其中晨練占80.7%,晚練占47.7%,其中有一部分活動點是晨練與晚練都開展活動的;顒狱c穩(wěn)定性較強,常年堅持的占93.4%。64.0%的體育鍛煉者活動點的活動時間不隨四季的變化而變化,活動時間最長的季節(jié)是5—10月份。每天活動時間在2小時以內的占總數的57.8%,在2小時以上的占總數的42.2%。

          據調查,影響居民參加活動的主觀原因,其中缺乏興趣的占45.2%,認為“沒有必要”的占18.2%認為自己“身體較弱,不宜參加體育活動”的占11.4%,學生時代就不喜歡體育活動的占11.0%,認為“體育活動不適合自己的舉止行為”占6.9%,擔心他人譏笑的占7.3%。對于影響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客觀原因,缺少時間的占35.8%,缺少場地設施的占25.5%,精力不足的占20.8%,不懂鍛煉方法和場地遠、不方便的占8.9%,其他占11.0%。據此可見,時間與場地設施的問題依然是影響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體育消費額等有所改善,政府為改善群眾健身活動的條件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場地設施及資金短缺問題依然是困擾群眾體育發(fā)展的關鍵問題。

          調查表明,人們的體育意識在不斷加強,參加體育活動的場所也大體不一,有20%的人在馬路上鍛煉,5%在家里,20%在學校,45%在廣場,10%則以其他的方式進行鍛煉。由此可見,在廣場參加活動的人較多,這是由于廣場的設施比較齊全而且鍛煉的氛圍也好,而還有大部分人在學校,馬路上進行身體活動,這也是現在人們進行體育活動的心趨勢。

          對于人們參加活動的方式,以社區(qū)活動為主的占10%,與家人一起鍛煉的占10%,個人鍛煉的占20%,與朋友一起鍛煉的則占50%,而10%的人則以其他方式進行鍛煉。由此看出,人們鍛煉時大多愿意與朋友在一起,這也更能促進人們的鍛煉樂趣,同時又增加了友誼,另有多數人喜歡個人鍛煉,只與人的興趣愛好有關,還有的是社區(qū)舉行的,這也應該大力提倡,為我們熱愛健身的人提供更好更多的機會。

          經過這次實際性的調查可知,社會體育在農村居民中已經廣泛的展開,人們對身體鍛煉的興趣也越來越高,而社會體育的方式多樣,種類繁多,人們在何時何地都能進行身體鍛煉,這為農村的體育人口提高,提供了有利得條件,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空余時間也越來越多,而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相信將來會有更多的人投身社會體育,農村的體育人口會日益壯大。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7

          一、基本情況

          陜西省勉縣武侯鎮(zhèn)杜家壩村有6個村民小組,142戶共455人,其中黨員21名,村干部四人。該村耕地面積650畝,20xx年人均收入7005元。新農合參保率98%,新農保參保率95%,20xx年勞動力轉移156人,創(chuàng)經濟收入255萬元。自改革開放以來,該村有了很大變化,各項事業(yè)有了顯著發(fā)展,但這個村溝壑縱橫,山地丘陵居多,適宜耕種的土地較少。由于地處漢江河畔,漢江阻隔,交通十分不便,資源匱乏,集體經濟較為落后,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兒童、老人現象比較普遍。

          二、農村社會保障現狀

         。ㄒ唬﹤鹘y(tǒng)的農村社會保障功能削弱。在以前的舊中國,農村的社會保障是完全依賴著個人家庭的!鞍偕菩橄取本褪强恐@個“孝”字,靠著孝道,我們家庭中的老年人才得以有一個比較安穩(wěn)的晚年。家庭成員的生、老、病、死等開支,都是依賴家庭經濟的支持。隨著社會發(fā)展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農村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即一對中年夫婦將要承擔雙方父母四人的“生老病死”和一個或兩個子女的撫養(yǎng)責任,這將使未來家庭不堪重負。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遠離家鄉(xiāng),來到大城市里打工,造成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現象,造成家庭成員精神方面的照顧缺乏,就醫(yī)看病困難,晚年養(yǎng)老負擔加重。

          (二)農村社會保障任務加重。一是農村人口老年化問題日益突出。該村有6個村民小組,142戶共455人,60歲以上人口占10%,其中65歲以上人口占該村總人口的8.5%,農村老齡化問題較為突出。就目前情況來看,人口老齡化問題直接涉及到農村家庭的家庭負擔和家庭和諧。二是疾病問題依然是困擾農民的瓶頸。雖然現在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已經在該村實行了很久,但藥品價格及醫(yī)療費用不斷增高,報銷比例僅為40-65%。特別是一些貧困家庭,農民低薄的收入只能維持養(yǎng)家糊口,遇到疾病只能“小病磨、大病拖”,實在堅持不下去則靠東借西湊,變賣糧食或牲畜來支付醫(yī)藥費,以致債臺高筑,“一人得病,全家返貧”。調查中,一些群眾深有感觸地說:“不怕貧窮,只怕生病,窮可以慢慢致富,病特別是大病,足以傾家蕩產!比峭獬鰟展まr民工社會保障權益亟需保障,F在,越來越多的農民涌入城市,但與城市的人相比,受到種種歧視,不僅就業(yè)機會少,而且就業(yè)后待遇不公,在保險待遇上也與正式工存在很大的差別。在調查中,外出務工農民90%都擔心自己的社會保險關系無法轉移接續(xù),85%很糾結自己到底是在家鄉(xiāng)參保還是在務工地參加社會保險,70%搞不懂自己的個人社保賬戶是干啥的。

         。ㄈ┈F有的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低。對于杜家壩村農民來說,目前社會保障主要有新農合和新農保,農村低保的社會救濟方式還不規(guī)范、不統(tǒng)一,實施中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救濟方式以臨時救濟為主,定期救濟以集體救濟為主,而且只對五保戶和困難人口提供救濟。

          一是新農合群眾享受的報銷范圍和幅度都不大,對于生大病,一花就是幾千上萬元的根本無濟于事,所報銷的一點費用還不夠往返的車費,盡管深知合作醫(yī)療的`好處,一旦知道自己三、五年不生病時,就是不愿掏那份“不必要”的錢。特別是今年個人繳費調整到65元后,更不愿眼看自己出錢別人吃藥。二是新農保從制度上是一次重要突破,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建立農民養(yǎng)老保險依然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部分農民,特別是老年農民的生活仍比較艱難,個人負擔的部分保險資金根本無法支付。農民自身對養(yǎng)老保險缺乏認識,目光短淺,在“新農!闭{查中,85.7%的農民期盼養(yǎng)老金的金額能提高一些。“新農!睂嵤⿻r,年滿60周歲老人不需繳費就可領取每月55元的養(yǎng)老金,60周歲以下的老人通過15年的繳費,若繳費檔次為100元/年,60周歲后大約可以領到76元/月的養(yǎng)老金。無論是55元/月,還是76元/月都是一個低水平的狀態(tài),而且物價處于上漲階段,將來這些養(yǎng)老金肯定不能滿足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ㄋ模┥鐣U象w制太復雜。目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現狀是城鄉(xiāng)分割、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各自為政。條塊之間既無統(tǒng)一的管理機構,也無統(tǒng)一的管理辦法。從管理機構上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農民工外出務服務等主要歸人社部門管理,醫(yī)療保障主要歸衛(wèi)生部門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優(yōu)撫安置、救災救濟、老年人社會福利歸民政部門管理。一些部門、鄉(xiāng)村也制定了社會保障辦法和規(guī)定,如人武部、計生委、組織部、教育局、殘聯(lián)和慈善總會等。對義務兵、獨生子女戶、村組干部、殘疾人、特困戶的社會保障都有相應的指導意見,各自為政,條線分割。部分商業(yè)保險公司也對部分農民搞了商業(yè)保險,形成了“多龍治水”的管理格局。由于這些部門所處地位和利益關系不同,在社會保障的管理和決策上經常發(fā)生矛盾。在調查中大部分農民搞不清有啥問題該找哪個部門。

          三、對策建議

         。ㄒ唬┻M一步加大社會保險宣傳力度。社會保障是關系到子孫后代的大事,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必須要把現有的政策用好,宣傳好,引起各級各部門以及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一是大力提高農民的社會保障意識。要通過電視、報紙等新聞媒介宣傳,組織公益活動宣傳,讓廣大農民知曉如何實現自己的權益。二是強化各級領導對社會保障的責任。各級領導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帶頭參加落實各類社會保障政策,帶頭救助各類困難群體。三是充分利用春節(jié)前后、農閑時期,抓住典型事例進行宣傳,讓受益的農民現身說法,講自己受益后的親身感受,使廣大農民真正認識到參加社會保險的好處。

         。ǘ┎粩嗵岣弑U纤。在中央、省、市、縣逐步提高社保資金補助金額的基礎上,當地鎮(zhèn)、村相應增加農村社會保障資金投入,積極幫助那些依然交不起費的困難群眾,切實解決他們的社會保障需求。逐步提高農民養(yǎng)老、新農合個人繳費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較大幅度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和報銷封頂線,切實降低個人自付金額,減輕農民醫(yī)療負擔。同時,逐步提高新農保基礎養(yǎng)老金標準,讓農村居民切切實實感受到社會養(yǎng)老的優(yōu)越性。

         。ㄈ┣袑嵕S護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政府部門要切實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服好務,在社會保險的參保、接續(xù)、轉移,以及個人賬戶的管理方面,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健全社會保障經辦管理體制,逐步實現“五險合一”,推行社會保障卡制度,為外出務工人員消除后顧之憂。

         。ㄋ模┙∪晟乒芾矸⻊阵w系。整合人力、財力和信息網絡資源,研究在鄉(xiāng)鎮(zhèn)、村建立養(yǎng)老、新農合、低保救助、救災救濟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平臺,配置必要的人力和財力,加強信息溝通和協(xié)調協(xié)作,努力實現資源共享、整體推進。提高行政效率,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真正做到解民憂、解民怨、解民困。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8

          20xx年暑假期間,我在浙江省金華市的廣大農村地區(qū),就農村垃圾處理問題,做了調查。以下是我以金華市金東區(qū)的農村垃圾處理實際情況為調查對象,結合所能查詢的各種資料。

          (1)農村垃圾問題的分類

          首先,隨著現代化農村經濟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日常垃圾的種類和數量都呈現一種不斷增長的態(tài)勢。對于種類繁多的農村垃圾,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兩類:生活垃圾和產業(yè)垃圾。

          其中生活垃圾是指農村生活中直接產生的廢棄物,包括液體廢棄物和固體廢棄物。據調查得知,其中比如生活污水在內的液體廢棄物,在污水處理系統(tǒng)相當不受重視的現當代農村中,仍以直接排放入河或露天處理為主。而固體廢棄物,則包括了廚房廢棄物、日用品廢棄物、家電廢棄物、燃料廢棄物在內,是這次社會調查的重點。

          工業(yè)垃圾,主要是指扎根于廣大農村地區(qū)的工業(yè)產業(yè)在其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垃圾。由于發(fā)展農村工業(yè)產業(yè)具有地租便宜、勞動力廉價、監(jiān)督力度低等特點,導致了中小型企業(yè)向農村靠攏。而中小型企業(yè)著力于企業(yè)快速發(fā)展,往往容易忽視工業(yè)廢棄物等的處理,加之監(jiān)管不到位,是農村垃圾處理的重難點。

          (2)農村垃圾問題的現狀

          本次社會調查主要集中在金華市金東區(qū)的多個行政自然村,以圍繞典型對象的實際情況為依托,以網絡、期刊、學術報告等資料為基礎,所作調查分析。

          1)大部分農村的都建有了集中的垃圾處理處,調查的二十一個行政自然村,有十九個都建有多個露天的垃圾傾倒處,其中多為人數過六百的大型自然村。未有集中垃圾處理設施的兩個自然村,人數都在二百人一下,其中的翁村更是實際人口八十五人,常住人口不足三十。即便如此,據調查可知,這十九個建有垃圾傾倒處的自然村里,以人口過一千五的午塘頭村和小黃村的垃圾處理頻率最大,每天都有專人處理傾倒處的垃圾。隨著自然村的規(guī)模的越來越小,垃圾處理頻率也越來越小。因此在幾個規(guī)模相對較小的自然村的垃圾處理處,垃圾處理狀況極不樂觀。

          2)在液體廢棄物調查方面,二十一個受調查的自然村中,只有五個自然村全部或部分建立的地下排污系統(tǒng)。除已經全部完成新農村改造工作的午塘頭村和小黃村,其余三個自然村只在舊村改造過程中建設了部分污水處理系統(tǒng)。而二十一個受調查自然村中,有十六個自然村直接與寬六米以上河流相接,包括小黃村在內的`十六個自然村全部將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之中。其中有五個自然村村周圍有直徑過十米的露天水塘,有三個自然村有多個大小不等的露天水塘,其中只有極少部分保持良好水質。大部分的農村液體廢棄物直接排入水塘中。

          3)在農村工業(yè)垃圾處理的調查上,二十一個受調查自然村中,工業(yè)八個自然村周圍建有工業(yè)廠,其中尤以小黃村為典型,村周圍大大小小建有十多個工業(yè)廠,有水泥生產,工藝品加工,成品生產等幾個類別。而其村周圍的工業(yè)廠的共同點是勞動力缺口較大,留守村中的三分之一村民都有就職于周圍廠的經歷。而村周圍廠的建廠土地,是從20xx年以來,村民農業(yè)用地規(guī)劃所得。在工業(yè)垃圾處理方面,廠周圍固體垃圾廢棄物隨處可見,其中有生產廢料、建筑垃圾等。其中大多是直接傾倒于廠房周圍,由于廠房周圍沒有大面積農業(yè)用地,因此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當事人,因此農村工業(yè)垃圾問題并未引起大家所重視。

          (3)農村垃圾處理中所存在的問題

          1)農村缺少系統(tǒng)便利的規(guī)范垃圾處理廠。因此,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一般以直接填埋為主。而規(guī)范的垃圾處理廠,往往相隔很遠,造成了垃圾規(guī)范處理成本過大。

          2)大部分農村缺少完整的地下污水排放系統(tǒng),也沒有配套污水處理設施。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地下污水排放系統(tǒng)正在逐步完善,但現有的老舊部分的污水排放問題得不到解決,往往直接露天排放。而配套污水處理設施的短缺,直接后果就是由原來的分散排放轉變?yōu)榧信欧,污水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

          3)村民的環(huán)保意識還不夠,其中尤以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上最為明顯。調查中除少部分規(guī)模較大、資金雄厚的自然村,在村中各處配備了大量垃圾桶等用于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外,更多的受調查自然村的垃圾處理點遠離村民集中居住區(qū)或處理點較少導致一部分村民的處理距離很遠,這就造成了相當一部分村民的不自覺處理垃圾問題。這也反映處理村民的環(huán)保意識不強的問題。

          4)工業(yè)垃圾老大難問題。由于現在農村經濟生活與周圍工業(yè)發(fā)展息息相關,農民直接利益往往和村周圍的工業(yè)廠密不可分,在拉動經濟,改善村民物質生活方面,村周圍工業(yè)廠的作用不可忽視,這也就導致了在工業(yè)垃圾處理的問題上,很多村民沒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反而會站在既得利益者的角度來為止掩蓋錯誤甚至是犯罪事實。因此在農村垃圾處理問題上,工業(yè)垃圾問題往往牽涉多個利益集團,最后導致無人管、無法管的局面存在。

          (4)關于農村垃圾處理問題的思考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步伐的不斷向前,社會發(fā)展,人民生活安康。但在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qū),農民的生活質量往往不能和收入呈相同步伐發(fā)展。其中尤以居住環(huán)境問題特別突出,在很多農村地區(qū)往往追求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卻不注重內在發(fā)展動力挖掘,會以犧牲環(huán)境資源為代價,以粗獷的發(fā)展為主。加之很多農民由于自身水平有限,沒有長遠陽光,忽視了很多問題。農村垃圾處理問題,如廣大農村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也是改善農民生活環(huán)境,追求農村經濟發(fā)展又好又快布局所不容忽視的。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9

          一、實踐報告概述

          近年來,隨著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土地養(yǎng)分逐漸匱乏,農藥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從而引起一系列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及至大氣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業(yè)的發(fā)展、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農產品質量。

          針對這一問題,為了響應中國科學學會的號召,在校園團委以及老師的鼓勵下,我們自發(fā)組織了一個六人的大學生志愿行動小組。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商丘市劉莊村進行了走訪調查,以問卷的形式對農民的環(huán)保知識與環(huán)保意識進行了一次調查。同時,再輔以走訪的形式進一步了解情況,以提高調查的準確性。另外,我們還對農藥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學的耕作方法對村民進行了講解與宣傳。通過這次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整理,我們志愿小組對農村的環(huán)保意識與環(huán)保知識的掌握有了較深層次的了解。

          二、調查準備工作及流程

          1、前期準備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過網絡、圖書館以及相關認識對調查內容有了較全面較為正確的認識。

         。2)7月17日~7月20日小組成員以討論交流的形式設計問卷內容、確定問卷題目,并請教老師以確定問卷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適用性。

          2、開展實習活動

          7月22日~7月28日進行問卷調查。

          3、后期總結工作

          7月30日~8月30日進行資料整理、數據分析,對調查情況進行組內交流、分析并確定調查結論

          三、調查內容及基本情況

          調查問卷共設置25道題目,內容涉及此地區(qū)主要種植的農作物和化肥、農藥的選擇與正確使用,禽畜養(yǎng)殖業(yè)對水源、空氣等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以及農村居民環(huán)保意識情況等內容。旨在了解農村食品安全問題以及農村居民的環(huán)保意識。

          劉莊村位于離民權縣約40公里處,人口約201人,耕地面積6000多畝。

          四、調查結果以及結論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走訪交談,經過分析整理,我們總結當地環(huán)保方面的現狀如下:現狀一:當地村民意識到污染問題,但束手無策。

          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的總結分析,我們發(fā)現當地村民有67.5%的人表示對蔬菜水果有農藥殘留問題處于擔心狀態(tài)。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沒有解決辦法。而對于長期使用農藥等化學殺蟲劑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時在調查中,有近97.5%的人認為使用農藥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污染。可見在當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經意識到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存在,但苦于并沒有明確的方法可以解決,所以也只能任由其發(fā)展。

          現狀二:缺乏科學的農業(yè)知識,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在調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員的下鄉(xiāng)指導。特別是在農業(yè)生產技術方面,有42.5%的人并沒有接受過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與綠色食品方面的.教育。同時,幾乎近99%的村民認為自己需要進行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培訓并認為農村很有必要進行有關環(huán)保工作的宣傳。這表明,現如今農村居民對環(huán)保意識有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關機構的科普宣傳,有關單位的科普宣傳并不十分到位,從而導致農民環(huán)保知識的匱乏。現狀三:村民施用化肥不科學,同時有機化肥與無機化肥比例失調。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有近75%的村民在農業(yè)生產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無機肥,而這些肥料有92.5%用于糧食作物中。在走訪中,我們了解到村民對農藥、化肥施用過程中各種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數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過量的現象。而過量使用農藥、化肥會導致土壤結構被破壞,甚至是地下水污染。

          五、農業(yè)環(huán),F狀的改變策略

          對策一:政府牽頭,帶動村民解決污染治理問題,化束手無策為治理有方。

          對策二:加大農業(yè)環(huán)保知識的宣傳力度,調動農業(yè)人才積極參與全民環(huán)保。

          對策三:統(tǒng)一規(guī)范村民農藥、化肥使用比例引導村民科學施肥。

          六、調查過程中的收獲與反思

          通過這次“千鄉(xiāng)萬村”科普活動,我們小組深入農村,走訪調查,對農業(yè)污染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與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了一些粗淺的意見與建議,其中可能有許多的不足望見諒。

          作為農業(yè)學子,支持國家農業(yè)建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科學文化水平,立志為農業(yè)的發(fā)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10

          按照縣政協(xié)關于“三農”問題調研課題的分工,縣政協(xié)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組織了部分政協(xié)委員和供銷社、農業(yè)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共14人組成調研組,在3月中下旬深入到三合鎮(zhèn)、青杠街道辦事處、福祿鎮(zhèn)實地調查,走訪了6個種養(yǎng)殖大戶或龍頭企業(yè),聽取了縣農業(yè)局、供銷社等相關部門情況介紹,并組織部分委員到銅梁縣學習,調查中召開了各種座談會5次,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現狀

          (一)社會化服務機構健全。目前,農技、畜牧、農機、水產等機構,承擔著對全縣的農村種養(yǎng)殖業(yè)的技術推廣、生產和生活資料的服務和管理工作。

          農技包括縣農技中心和13個街道(鎮(zhèn)鄉(xiāng))農技中心。鄉(xiāng)鎮(zhèn)機構改革后,農經、農技、林業(yè)、水土保持并入農技中心。全縣有農技人員390人,其中街道(鎮(zhèn)鄉(xiāng))在編人員364人,在崗人員259人。在崗人員在年齡結構上,35歲以下的占26,36歲至49歲的占67,50歲以上的占7,結構年輕化;在文化程度上,中專及其以上的占84,中專以下的占16;在技術職稱上,有專業(yè)職稱的僅占17。

          畜牧設有縣畜牧中心和1個畜牧獸醫(yī)聯(lián)站,鄉(xiāng)鎮(zhèn)建制調整前的26個鄉(xiāng)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有職工312人,其中在職251人,在年齡結構上,35歲以下的占31,35歲至45歲的占34,45歲以上的占35,結構趨于合理;在文化程度上,中專及其以上的占66,中專以下的占34;在技術職稱上,有專業(yè)職稱的達83。

          農機體系,截止XX年6月底,鎮(zhèn)鄉(xiāng)農機站尚有在崗招聘干部24人,錄用干部2人,合同制工人5人,提前退休1人,共32人,屬自收自支事業(yè)單位。目前70的農機站成了“牌子站”、“空殼站”,余下的也主要經營油料和承攬零星金加工業(yè)務,承擔新機具推廣、提蓄水灌溉和農業(yè)機械維護工作的很少。

          水產只有縣水產站,在崗人員9人,大專以上學歷的8人,有職稱的8人,但鎮(zhèn)鄉(xiāng)無1名專職水產員。

          (二)社會化服務組織發(fā)展較快。初步建立了縣、街道(鎮(zhèn)鄉(xiāng))、村、社四級農業(yè)科技推廣網絡,成立了農村專業(yè)技術協(xié)會36個,其中縣級8個,鎮(zhèn)鄉(xiāng)級19個,村級9個。組織和引導農民發(fā)展了以健龍藕協(xié)、獅子泰山果協(xié)等為代表的農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延長和加粗了產業(yè)化鏈條,促進了農業(yè)板塊經濟帶的建設。建立了城北蔬菜示范基地、丁家花卉繁育示范基地等13個科普示范基地,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帶頭人和示范戶,帶動了農民依靠科技致富增收。供銷合作社開展農業(yè)生產資料經營服務,建立農資超市10個。積極參與“兩社兩化”建設,發(fā)展綜合服務社33個,興辦正興薯業(yè)、大路蜜柚和璧城養(yǎng)殖等專業(yè)合作社5個,創(chuàng)辦鄉(xiāng)鎮(zhèn)聯(lián)佳超市16個,滿足了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資料的需要。

          (三)社會化服務領域不斷延伸。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領域由產中服務向產前和產后服務兩頭不斷延伸。建立了璧山農業(yè)信息網,并與相關農業(yè)網站實現了鏈接,全縣各鎮(zhèn)鄉(xiāng)和龍頭企業(yè)也設有信息網點;成立了中國農函大璧山分校,舉辦了蔬菜、果樹、畜禽、種植等14個專業(yè),各鎮(zhèn)鄉(xiāng)也相應建立了輔導站,對農村黨員、干部、專業(yè)戶、示范戶進行了培訓,為農業(yè)提供了產前服務。在產后服務上,支持和鼓勵農民,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fā)展”的原則,發(fā)展了農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或者按照“公司+農戶或生產基地+農戶”的形式,形成了一批如原野食用菌產銷合作社、新堰蔬菜營銷合作社、三業(yè)茶葉有限公司、溫氏集團等實體。全縣現有農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12個,會員1818人,帶動了5176農戶,經營總收入達2639萬元,農戶增加純收入達314萬元。

          二、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投入不足。縣級社會化服務機構人員經費仍按工改時人員編制核算,以后按照增人不增資進行預算,經費嚴重不足,造成了由工作經費來支付人員工資現象。調查中了解到,畜牧在從事春秋防疫、疫病普查、仔豬防疫等公益性工作時經費未納入財政預算。鎮(zhèn)鄉(xiāng)(街道)社會化服務機構經費預算標準不統(tǒng)一,有全額、差額撥款或自收自支,經費緊張,工作正常運轉困難,只有安排部分人員進行經營創(chuàng)收,三合、福祿農技中心有近40的人員從事經營創(chuàng)收,削弱了對農業(yè)生產的技術指導和服務。經費的不足,職工待遇低,致使個別中心負責人頻繁更換,調查中了解,在這次鄉(xiāng)鎮(zhèn)建制調整中,二級機構負責人竟爭上崗,有鎮(zhèn)鄉(xiāng)竟無一人參與農技中心主任報名。

          (二)服務隊伍龐大,人才斷層與知識老化嚴重。在鎮(zhèn)鄉(xiāng)農技中心反映尤為突出。一是人員臃腫、混崗現象突出。調查中統(tǒng)計,全縣鎮(zhèn)鄉(xiāng)農技中心有在編人員364人,被安置到其他部門的有105人,占總數的29。二是非專業(yè)技術人員過多。非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比例高達47%,學農業(yè)技術專業(yè)的僅占14,其余39學農經管理的,其中有一部分是黨校經濟管理函授生。三是知識斷層。在職函授進修的119人中,進修農業(yè)專業(yè)的僅1人,進修非農專業(yè)的達99.16,導致了農技推廣隊伍知識斷層及知識老化現象。據統(tǒng)計,全縣有3個鎮(zhèn)鄉(xiāng)農技中心找不出1名專業(yè)農技人員,他們根本無法有效向農民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和推廣最新的農業(yè)技術。

          (三)服務機制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一是服務體制是計劃經濟時期沿襲下來的體制,帶有一定的行政命令,往往以“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方式進行。服務的層面只停留在鎮(zhèn)鄉(xiāng)級上,服務指導的形式絕大多數是以會代訓的方式進行。在調查中發(fā)現,鎮(zhèn)鄉(xiāng)農技人員因經費緊張未駐村下社,真正到田間地頭與農民接觸的很少,農民得不到專業(yè)培訓和技術指導。二是管理體制不規(guī)范。如鎮(zhèn)鄉(xiāng)農技中心與上級業(yè)務主管部門關系不明確,農業(yè)局、林業(yè)局、水利農機局都是主管部門,都可管,但都不便管。加之,服務體系(除畜牧外)“三權”下放到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管理模式不統(tǒng)一,縣、鄉(xiāng)兩級業(yè)務出現斷鏈,如鎮(zhèn)鄉(xiāng)水產、農機業(yè)務無法開展。

          (四)服務市場不規(guī)范。隨著市場經濟發(fā)展,從事肥料、農藥、種子、獸藥等農業(yè)生產資料的經營戶增加,無照個體經營比較嚴重。經營戶進貨渠道混亂,有假貨充斥市場,加上監(jiān)管市場力度不夠,造成體系技物結合收入低,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如畜牧游醫(yī)現象突出,三合鎮(zhèn)就有游醫(yī)30余人,游醫(yī)因缺乏專業(yè)培訓,濫用藥物,使畜牧診治得不到保障,肉品質量下降。

          (五)社會化服務質量不高。政府行為的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存在公益性與經營性職能不分,公益性服務較少,有償經營成為主業(yè),服務功能弱化,服務機構有名無實。加之農民主動接受服務的積極性不高,大多依賴傳統(tǒng)經驗和習慣,致使農業(yè)社會化服務效果不明顯。民辦的各類經濟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數量太少,XX年底全縣434個村民委員會中僅有12個,約占3,遠遠不能滿足農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專業(yè)合作組織在發(fā)展中普遍存在會員綜合素質不高,周轉資金困難,信息來源和傳遞渠道單一,主要依賴當地政府和農業(yè)部門提供,組織化程度較低,帶動力也不強等問題。

          三、加強我縣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議意見

          (一)改革農業(yè)社會化服務機構,強化服務功能。各級農業(yè)部門是開展農業(yè)社會化服務的主力軍,必須有正確的定位,要理順行政、事業(yè)和社會服務組織職能,對服務體系實行“一穩(wěn)一放兩分離”,穩(wěn)定公益性、放開經營性,實現公益性機構與經營性組織徹底分離。根據我縣農業(yè)主導產業(yè)和特色產業(yè)發(fā)展實際,合理設置公益性機構,所需經費(包括工資、工作、項目等)由財政全額撥付,服務人員不再從事任何經營創(chuàng)收活動,只對農技推廣、指導等進行無償服務。經營性服務組織實行企業(yè)化管理,通過創(chuàng)辦科技示范場、開展農資連鎖經營、實行多形式的技術承包等方式,全面推向市場。現有鎮(zhèn)鄉(xiāng)農技推廣機構的經營門市、物資等資產,可以通過變賣、配送分流人員等方式改制成私人經營,保留其為農技推廣服務的性質。農業(yè)主管部門對公益性和經營性組織進行業(yè)務指導,重點對公益性機構實施從業(yè)人員職業(yè)資格準入制度,對經營性組織實行行業(yè)管理,確保經營市場有序竟爭。

          (二)強化服務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能力。社會化服務組織轉變觀念,找準位置,積極主動加強自身機構和隊伍建設。公益性服務人員實行竟爭上崗,雙向選擇,實行職業(yè)資格準入制度,新進人員實行考試聘用制度,保證從業(yè)人員持證上崗,推行全員聘用合同制度,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公益性機構專業(yè)技術人員與職員可按85和15比例配置,逐步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建立服務人員績效掛鉤的考核制度,使收入與實際工作成績掛鉤,做到責、權、利相結合,并適時對從業(yè)人員施行繼續(xù)教育和職業(yè)培訓,實行辭聘、解聘制度,形成以崗定酬、獎優(yōu)罰劣的分配激勵機制,切實為農業(yè)服務。

          (三)更新服務理念,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一是樹立以人為本的農技推廣理念,將服務重點由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指導逐步轉移到提高農民素質上,運用教育、交流、咨詢、提供信息等形式,幫助農民做出農業(yè)生產、經營等方面的科學決策;加強與農業(yè)科研、教育的協(xié)作,引導農民經濟組織健康發(fā)展。二是利用農業(y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tǒng)農技推廣方式,整合現有的信息網絡資源,開通農技110工程,利用廣播電視等通訊系統(tǒng),向廣大農村傳遞生產、技術、管理及市場等信息。三是服務中注重點面結合,突出面上咨詢培訓,點上示范指導,建立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范點,推行“一人一村”農技推廣制度。

          (四)發(fā)展各類經濟組織,實現服務主體多元化。

          一是發(fā)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在擔負管理集體經濟資產的同時,應努力開展村級公共服務工作,如組織農民統(tǒng)一購買良種、化肥、農藥、農膜等生產資料,統(tǒng)一組織澆水、滅蟲和戶間互助,統(tǒng)一銷售農副產品等等,充分發(fā)揮“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中的.統(tǒng)一經營職能。另外,還可通過信息服務、科技服務、設立營銷協(xié)會、農副品代辦及深加工、貨物中轉等形式,興辦社會化服務產業(yè),以突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合作功能,推進農業(yè)社會化服務的發(fā)展。

          二是大力發(fā)展各類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圍繞支柱產業(yè)和主導產品組建各類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要堅持多樣化發(fā)展,合作類型上可以是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也可以是農業(yè)產業(yè)協(xié)會,可提供技術、農資、信息、產品收購等一項或多項服務,也可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可分村、鄉(xiāng)鎮(zhèn)、縣三級興辦,可圍繞一、二、三產業(yè)辦,同類型的專業(yè)合作組織還可組建聯(lián)合組織等,擴大合作領域。農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作為新生事物,要堅持邊發(fā)展、邊規(guī)范的原則,重點對組織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規(guī)范,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的議事規(guī)則。

          三是實行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擴大服務領域。采取“公司+農戶”、“生產基地+農戶”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解決農民生產經營中的“一進一出”問題。龍頭企業(yè)通過產業(yè)化經營帶給農民技術信息,這是“一進”。“一出”就是農產品通過龍頭企業(yè)進入了市場,勞動力走出了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領域。同時引導和壯大龍頭企業(yè),鼓勵工商企業(yè)投資農業(yè),發(fā)展農產品加工、運輸、銷售、儲存、保鮮等產業(yè),引導龍頭企業(yè)主要抓產前和產后服務,把一般的種養(yǎng)環(huán)節(jié)讓給農民,使農民在產業(yè)化進程中得到實惠。

          (五)加大對體系的投資力度,為社會化服務提供保障。政府應繼續(xù)加大投入,但必須調整投資方向,轉變對農業(yè)的投入機制。投資主要用于農業(yè)的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實行普惠制,重點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yè)信息工程、農業(yè)新技術和新品種引進和推廣、成人教育與培訓、環(huán)保工程和自然資源保護等公共服務事業(yè),建立起以職業(yè)培訓、農函大為主體的農業(yè)教育培訓體系,提供先進的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和農業(yè)技術推廣體系,暢通縣、鄉(xiāng)鎮(zhèn)、村、社四級信息網絡支持體系,建立起財政支持信貸體系、農產品品牌扶持體系、農資供銷加工出口體系。

          (六)營造服務外部環(huán)境,提高服務效能。要配套理順財政、計劃、稅務、金融等部門對農業(yè)的服務機制,形成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合力。財政部門要保證農業(yè)技術研究、技術和品種推廣項目的資金投入。計劃部門要對農業(yè)社會化服務建設項目優(yōu)先立項,指導和制定服務發(fā)展規(guī)劃。金融部門特別是農村信用社和農行要面向農業(yè)農村,貸款上給予優(yōu)先照顧,為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信貸服務。稅務部門要對農業(yè)社會化服務組織按農業(yè)企業(yè)和龍頭企業(yè)的稅收優(yōu)惠規(guī)定給予扶持。工商、土地和規(guī)劃等部門也要提供相應的優(yōu)質服務,如登記上給予便利,興辦服務設施、對外開展服務等審批環(huán)節(jié)簡化手續(xù),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供銷合作社也應按有關規(guī)定,深入挖掘潛力,發(fā)揮應有的合作服務作用。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11

          一、實踐報告概述

          近年來,隨著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土地養(yǎng)分逐漸匱乏,農藥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從而引起一系列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及至大氣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業(yè)的發(fā)展、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農產品質量。

          針對這一問題,為了響應中國科學學會的號召,在校園團委以及老師的鼓勵下,我們自發(fā)組織了一個六人的大學生志愿行動小組。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商丘市劉莊村進行了走訪調查,以問卷的形式對農民的環(huán)保知識與環(huán)保意識進行了一次調查。同時,再輔以走訪的形式進一步了解情況,以提高調查的準確性。另外,我們還對農藥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學的耕作方法對村民進行了講解與宣傳。通過這次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整理,我們志愿小組對農村的環(huán)保意識與環(huán)保知識的掌握有了較深層次的了解。

          二、調查準備工作及流程

          1、前期準備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過網絡、圖書館以及相關認識對調查內容有了較全面較為正確的認識。

         。2)7月17日~7月20日小組成員以討論交流的形式設計問卷內容、確定問卷題目,并請教老師以確定問卷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適用性。

          2、開展實習活動

          7月22日~7月28日進行問卷調查。

          3、后期總結工作

          7月30日~8月30日進行資料整理、數據分析,對調查情況進行組內交流、分析并確定調查結論

          三、調查內容及基本情況

          調查問卷共設置25道題目,內容涉及此地區(qū)主要種植的'農作物和化肥、農藥的選擇與正確使用,禽畜養(yǎng)殖業(yè)對水源、空氣等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以及農村居民環(huán)保意識情況等內容。旨在了解農村食品安全問題以及農村居民的環(huán)保意識。

          劉莊村位于離民權縣約40公里處,人口約201人,耕地面積6000多畝。

          四、調查結果以及結論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走訪交談,經過分析整理,我們總結當地環(huán)保方面的現狀如下:現狀一:當地村民意識到污染問題,但束手無策。

          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的總結分析,我們發(fā)現當地村民有67.5%的人表示對蔬菜水果有農藥殘留問題處于擔心狀態(tài)。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沒有解決辦法。而對于長期使用農藥等化學殺蟲劑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時在調查中,有近97.5%的人認為使用農藥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污染?梢娫诋數兀写蟛糠值拇迕褚呀浺庾R到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存在,但苦于并沒有明確的方法可以解決,所以也只能任由其發(fā)展。

          現狀二:缺乏科學的農業(yè)知識,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在調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員的下鄉(xiāng)指導。特別是在農業(yè)生產技術方面,有42.5%的人并沒有接受過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與綠色食品方面的教育。同時,幾乎近99%的村民認為自己需要進行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培訓并認為農村很有必要進行有關環(huán)保工作的宣傳。這表明,現如今農村居民對環(huán)保意識有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關機構的科普宣傳,有關單位的科普宣傳并不十分到位,從而導致農民環(huán)保知識的匱乏,F狀三:村民施用化肥不科學,同時有機化肥與無機化肥比例失調。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有近75%的村民在農業(yè)生產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無機肥,而這些肥料有92.5%用于糧食作物中。在走訪中,我們了解到村民對農藥、化肥施用過程中各種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數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過量的現象。而過量使用農藥、化肥會導致土壤結構被破壞,甚至是地下水污染。

          五、農業(yè)環(huán),F狀的改變策略

          對策一:政府牽頭,帶動村民解決污染治理問題,化束手無策為治理有方。

          對策二:加大農業(yè)環(huán)保知識的宣傳力度,調動農業(yè)人才積極參與全民環(huán)保。

          對策三:統(tǒng)一規(guī)范村民農藥、化肥使用比例引導村民科學施肥。

          六、調查過程中的收獲與反思

          通過這次“千鄉(xiāng)萬村”科普活動,我們小組深入農村,走訪調查,對農業(yè)污染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與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了一些粗淺的意見與建議,其中可能有許多的不足望見諒。

          作為農業(yè)學子,支持國家農業(yè)建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科學文化水平,立志為農業(yè)的發(fā)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12

          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20xx年11月,中共中央發(fā)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再一次引發(fā)人們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關注和思考。為了對寶塔村農村文化建設現狀進行一次調查,我深入寶塔村,采取走訪黨委書記的形式,對寶塔村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情況進行了調研,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完成本篇調研報告。

          一、寶塔村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寶塔村位于皖宣城市貍橋鎮(zhèn),是一個由多個村合并而成的村。調研發(fā)現,調馬村的文化設施相對較為齊全。村里有文化活動室、祠堂、寺廟、廣播等文化設施,另外村里還有好幾個籃球場。

          每到大型節(jié)日,村里都會舉辦劃龍舟、廟會等文化活動,尤其每逢到了春節(jié),都會有舞龍舞獅、唱戲等活動,吸引了許多村民的參賽和觀看。

          二、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分析

         。ㄒ唬⿺盗枯^少。村里文化方面有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村里都沒有專業(yè)的吹、拉、彈、唱等方面的專業(yè)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也很少。在村里開展相關體育比賽時,都沒有專業(yè)的裁判,也沒有專業(yè)的文藝輔導教師,對繁榮農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礙。

         。ǘ┧刭|相對低。村里沒有自己的文化隊伍,文化隊伍建設缺乏引導。村里慶祝重要節(jié)日時,只能花錢請樂團來表演。

         。ㄈ┙洺P圆。村里往往只是在春節(jié)前后,組織開展一些簡單的文化活動,沒有形成規(guī)模;村里搞一些比賽,但也不經常,也不是很正規(guī)。農民在農閑時間文化活動十分單一,集體的文化娛樂活動非常缺乏。除了看電視、錄像,就是打麻將、打牌等,很少從事其他文化活動。

          三、加快我村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的思考與建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經濟建設,也離不開文化建設。文化與經濟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相輔相成。農村文化建設直接關系到農村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與進步,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小康社會目標能否早日實現。加快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步伐,就有了如下的建議和對策:

         。ㄒ唬┘訌妼r村文化人才建設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到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重要意義,要把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訓工作同其他社會經濟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進。

         。ǘ┘訌娹r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盡快完成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的恢復重建工作。以鄉(xiāng)鎮(zhèn)為依據,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文化事業(yè)。逐步構建出縣有文化館、鄉(xiāng)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動戶的四級文化活動網絡。

         。ㄈ┘訌娹r村文化隊伍建設。市、縣文化館等部門要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開展好服務工作,加強對農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戶的免費培訓輔導,充分發(fā)揮出農村文化能人的引帶、輻射作用。

          如充分發(fā)揮農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戶的作用,不斷穩(wěn)定和發(fā)展專、兼職結合的農村文化隊伍,逐步提高農村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

         。ㄋ模┳龊棉r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繁榮和發(fā)展農村文化事業(yè)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本著先點后面,先試點后普及推廣的原則,先在全市確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在試點村,要把文化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全面開展。邊試點邊總結經驗,然后逐步在其他村進行推廣,力求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工作扎實推進,取得實效。

          (五)不斷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h、鄉(xiāng)、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資金用于發(fā)展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分布,為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及室外健身場所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粩嗟貏(chuàng)新載體,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門和農村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組織開展好農民書畫展、農民歌手大賽等常規(guī)性的文化活動,引導和推動農民自演自賞、自娛自樂的文化骨干隊伍的形成,營造祟尚科學、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圍。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改革專業(yè)劇團組建文工團,增強專業(yè)劇團綜合演出功能。文藝工作者要把新農村建設中的新人新事創(chuàng)作編排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深入鄉(xiāng)、村巡回演出,以激發(fā)廣大農民自娛自樂的積極性。要以文化下鄉(xiāng)為載體,改進服務方式,深入農村,流動服務,變文化“下”鄉(xiāng)為文化“留”鄉(xiāng),變“送”文化為“種”文化。抓好鄉(xiāng)村文化、家庭文化、農村校園文化,推進農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農民群眾文化活動質量。

          四、調研總結

          這次的調研得到了村支書的大力支持,得以完滿完成。通過這次調研,我們隊家鄉(xiāng)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親身體會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巨大成就。那原來一棟棟泥磚房的地方鉆出了一棟棟的新房子,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見證。以前那一條條彎彎曲曲的泥路也已經變成了筆直的水泥路,成了引著我們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寶塔村雖然只是我國千百村落中普普通通的一個,但卻有著一般的代表性,是在黨的領導下,一步步走向繁榮的代表。寶塔村還有其缺陷,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走向繁榮,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13

          調查人:

          xx大學x院系x專業(yè)x班李娟呂曉琳

          調查時間:

          xxx

          調查地點:

          蘇州市吳中區(qū)新豐村

          調查方式:

          走訪村民,問卷調查,拍照等

          1、人口

          勞動力

          大量年輕勞動力流向城市,留守老人,婦女,兒童較多。在調查中我們還發(fā)現,該村人口結構也不太協(xié)調,人口老齡化趨勢日趨明顯。

          2、土地

          耕地

          在以前該村經濟也主要是靠農業(yè)及跟農業(yè)相關的副業(yè),但是后來農民的土地都被國家征去了,農民的土地沒了,有的也只是很少的農民的自留地。

          荒地/其它土地

          因為荒地一般都不歸他們私人所有,所以這部分土地的使用權不在村民手中。除了一部分被上面劃為墳墓的集中劃分地。

          其他的一些土地,一般的都用來蓋集中型的商業(yè)廠房,現在的拆遷越來越多,就是這個原因、地理位置不錯的,也會被用來發(fā)展商業(yè),以便提高經濟發(fā)展。

          3、土地制度

          網格化土地督察制度,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的土地是承包制度。

          4、生計(農業(yè)/非農產業(yè)的生產經營狀況)

          <1>農業(yè)

          打工

          打工一般多數是為了供孩子上學,來錢比較快一點、都是家里的頂梁柱,也就是男人出去的'多一些,女人就在家找個能貼補家用的活干干、順便照顧家里。

          經商

          現在農村的經商途徑有:開個個體經營的店面(因為國際教育園建在了本地,學生很多,所以這些商店收益很好)或是招收幾個受手藝人,出外包攬活計,做個小老板;蚴菐准乙黄鸷腺Y承包一些小型公司。有些村民且本村有一些村辦企業(yè),其中吸納了很多本村的村民,使得村里的農民都有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從而充分利用了當地的勞動力資源。使得本村村民收入提高,從而也促進了本村經濟不斷發(fā)展。

          5、村莊的歷史

          一般歷史

          新豐村位于蘇州市吳中區(qū)中北部,坐落于風景秀麗的石湖之畔,該村的西面、北面被著名景點上方山所環(huán)繞;南臨蘇州市國際教育園,風景秀麗,人文氣息渾厚。村內有一村級公路通往外部。該村歷史現已無法考證。但據村里人介紹,他們的祖輩們一直就居住與此;又結合吳中區(qū)具有較長的歷史,故可推斷該村歷史也較為悠久。但具體情況不詳,還請見諒。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14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得到迅速的發(fā)展。農村——中國的主體,所以要想得到真正的發(fā)展,改善農村的經濟結構是發(fā)展的必要前提,為此,今年暑假我進行社會實踐,了解農村的發(fā)展情況。我做了以下社會實踐調查:

          地點:南陽鎮(zhèn)

          時間:20xx-7-01到20xx-7-24

          調查程序:總體觀察——實地考察——調查問卷——整理總結

          主要內容:關于環(huán)境、人文、經濟的發(fā)展情況

          經實地考察,我得知:早在改革開放前,南陽地處山溝,沒有絕對的地理優(yōu)勢,人們的生活十分貧窮,基本只能滿足三餐而沒有剩余的費用。人們的衣著也十分單調,并且款式單一,基本談不上好看。

          由于生活貧困,只能解決溫飽問題,生產水平較低,當時只求飽,根本顧不上營養(yǎng)。有時甚至要吃樹根。

          居住條件也不理想,一般都是多戶一家四合院,住房相對較緊張。房子都由土木建造而成,安全系數低,不美觀。

          出行基本都是步行,要到縣城看病,極其不便。

          然而今非昔比,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上升,基本過上了小康生活,在物質條件滿足的同時精神文化也不斷上攀。

          現今人們告別了單調時代,穿上了豐富多彩的衣服,趕上了時尚的潮流。在食用方面,人們注重的`是營養(yǎng),各餐均衡搭配,基本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更有雙湖二級公路的建設,打通了與外界交流的動脈,迅速帶動南陽經濟的發(fā)展。不少企業(yè)都選擇在南陽投資建設,工廠多了,人們不再失業(yè),做到有勞有得。

          如今,在南陽的建筑面積不斷擴大,一片新氣象,不再是以前的老房子。高高的磚瓦房拔地而起,既美觀又安全。

          在物質得到滿足的同時,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每年春節(jié)都會舉行一系列當地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動。還開了書店,在業(yè)余時間人們都會去看看書。與此同時,互聯(lián)網的開通,使人們獲得信息的速度加快,同時也滿足了精神需求,無論是在學習、娛樂、做生意都改不少,過上了快節(jié)奏的生活。當地人基本都裝上了電腦,跨上了信息時代。

          在發(fā)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負面影響,環(huán)境質量下降。產生的垃圾處理不當、污水未經處理排到河流中、大量的森林被砍伐。為此,我希望政府做一些努力,不斷提高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帶頭先行,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在享受生活的同時還要保護環(huán)境,繼而不斷提高生活質量。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15

          我簡單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群眾調查問卷,查閱了關于新農合的知識,分析了農民對醫(yī)療保障的主要看法?傮w了解如下:

          一,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tǒng)籌為主的農民醫(yī)療互助共濟制度。采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chuàng)造的互助共濟的醫(y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衛(wèi)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范本,不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而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從XX年起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預計到20xx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及省政府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有關精神,農民大病統(tǒng)籌工作改稱為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籌資標準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縣財政補助10元,鄉(xiāng)鎮(zhèn)財政補助5元,農民籌資15元。歸納起來是籌資提高,政府補助多,農民受益面大,為患大病的農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給付額達到XX元。

          二,建設新農合的意義

          因此,農民的醫(yī)療衛(wèi)生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問題本身,解決農民的看病難,不僅僅是尊重農民起碼的生存權的問題,更是建設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如何解決農民的看病難?回顧歷史,我們曾經解決過這一問題,而且是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1993年世界銀行年度發(fā)展報告《投資與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國)一直是低收入國家的一個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醫(yī)療保險幾乎覆蓋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農村人口,這是低收入發(fā)展中國家舉世無雙的成就。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人口還占全國人口80%,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6歲提高到了68歲。專家們承認,這種健康業(yè)績的基礎,是在將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資源配置大格局中,輔之縣鄉(xiāng)村三級公共衛(wèi)生和醫(yī)療服務網絡、遍布每個農村社區(qū)的土生土長的赤腳醫(yī)生隊伍和合作醫(yī)療制度的三大法寶。因此,加強農村衛(wèi)生工作,發(fā)展農村合作醫(yī)療,是新時期建設新農村題中應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三,實施中的一些問題:

          1、社會滿意度低

          社會保險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它強調的不是個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險金的社會滿意度[7]。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作為一種社會保險,受益的農民和政府補助資金來源的納稅人的滿意度對其成功與否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調查中發(fā)現一些農民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主要是基于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的保障水平低,農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變,認為是把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等的考慮。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的農民不滿主要是因為保障水平低,參加和理賠程序繁瑣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導致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的社會滿意度低。

          2、障水平低

          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tǒng)籌兼顧小病理賠為主的農民醫(yī)療互助共濟制度。這個定義顯示出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是救助農民的疾病醫(yī)療費用的而門診、跌打損傷等不在該保險范圍內,這項規(guī)定使得農民實際受益沒有預想的那么大。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1-23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03-28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11-23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模板-調查報告01-05

        農村環(huán)保問題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1-31

        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10-26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精選5篇)03-07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精選10篇)08-31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15篇04-12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通用7篇)03-0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