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農村留守婦女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4-03-04 16:52:04 報告 我要投稿

        關于農村留守婦女的調研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農村留守婦女的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農村留守婦女的調研報告

        關于農村留守婦女的調研報告1

          前言: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農村現實生產生活中,千千萬萬的農村留守婦女承受著難以言盡的困苦和責任,主要表現是:一、勞動強度高。男人外出打工,農村只留下“三八”、“六一”、“九九”部隊(分別由“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和“九九”重陽節引申而來),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忙活、閑活幾乎都壓在了“留守婦女”肩上。二、精神負擔重。丈夫長年不在身邊,“留守婦女”們忍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負擔。一整年沒有性生活,過日子像“守活寡”;家里冷冷清清,嗅不到一絲男人味,夜晚只有孤獨寂寞和蟲鳴蛙聲相伴;白天不敢和村里的男人多說話,怕遭人閑言碎語;城里是個花花世界,老公在外干活能不能經受誘惑,萬一拋妻棄子,自己什么都沒有了,提心吊膽也是常態。三、缺乏安全感由于丈夫不在,農村治安狀況又不好,“留守婦女”們普遍沒有安全感。

          生理需求

          從女人生理方面來看,正常的、有規律生理需求可以調和女性體內的各種生理機能,促進激素的正常分泌。壓抑則使女性的身體機能失調,抗病能力下降,影響生理健康。生理上的不適,還影響了女性的心理健康。長期的壓抑容易使人產生抑郁、焦慮、恐懼、懷疑等心理病變,使人對生活失去信心,對事情不負責任,容易沖動。

          中國農業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目前全國有8700萬農村留守人口,其中有4700萬留守婦女。調查中發現,留守婦女隱諱地表達了她們的性壓抑問題,“她們長期處于性壓抑狀態,這也導致了連鎖的負面情緒!69.8%的留守婦女經常感到煩躁,50.6%的留守婦女經常感到焦慮,39.0%的婦女經常感到壓抑。

          丈夫外出打工,與丈夫一同去打工,孩子沒人看管,怕荒廢了孩子未來和前程,在家管教孩子,伺俸公婆,又不能和丈夫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長期的性壓抑,讓她們煩躁而焦慮。她們就是這樣艱難地選擇著這種痛苦的生活,忍受著與分居的孤寂。繁重的體力勞動似乎還不難承受,讓她們更加難以忍受的是長期的性壓抑。

          社會貢獻

          留守婦女家庭頂梁柱

          當前,農村傳統的家庭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青壯年男勞動力外出打工,留守婦女挑起了本應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的孝敬老人、撫養小孩等家庭重擔,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忙活、累活幾乎都壓在她們肩上。留守婦女已經由傳統家庭中的“半邊天”,一變成為現在家庭中的“頂梁柱”。

          留守婦女塑造鄉風文明

          樹立進步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和睦友善的家庭倫理關系和鄉村鄰里關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標志。大量男勞動力的外流,使留守婦女在角色定位上由原來的“主內”轉變為現在的既“主內”又“主外”,成為鄉村良好風氣的主要塑造者。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她們對內要營造家庭的和諧,對外要處理好與鄰里之間的關系。在促進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上,絕大多數留守婦女對等損家敗業的惡習有著本能的抵制,很多地方的留守婦女自發地組織禁賭協會、紅白喜事理事會等,破除舊習俗,倡導新風尚,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子女的撫養和教育上,她們付出更多的汗水、奉獻出更多的愛心,使那些留守兒童得到家庭的.溫暖并受到教育?梢哉f,留守婦女的思想意識、道德觀念以及對鄰里關系和家庭關系的處理,直接影響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效。

          留守婦女帶頭經濟建設

          原來由男勞動力承擔的農活,現在基本上要依靠留守婦女去完成。男勞動力有的僅在糧食收種的時候才回來幫忙,有的甚至一年都難得回一次家。從土地的翻耕到播種、施肥、田間管理、收割等各個環節以及飼養牲畜、種植蔬菜等,都靠留守婦女操勞。有的留守婦女有了一定資本后,開始建住房、買店鋪、辦工廠、做生意。目前,不少留守婦女已成為獨立的生產者和商品經營者,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留守婦女村務管理生力軍

          外出打工的青壯年男勞動力離家遠、工作忙,平時很少回村,對村里的事務了解得越來越少,很難直接參與村務管理。村中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兩委”班子民主選舉等事務,一般都由家里的留守婦女代為表決或投票。這樣,留守婦女就成了參與農村民主管理事務的實際主體。同時,隨著留守婦女逐漸走出家庭、走入社會,她們的視野已不再僅僅局 限于管理小家的層面上,而把目光投向了對村務的參與和管理,對落實村級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目前,農村婦女入黨的人數越來越多,在農村“兩委”選舉中婦女當選為班子成員的比例也越來越高。農村留守婦女正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1]

        關于農村留守婦女的調研報告2

          近年來,隨著大量農民工外出打工,給經濟社會帶來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農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婦女生產生活困難的一系列問題。最近,縣婦聯成立了專題調研組,對我縣留守婦女的生存狀況進行了深入地調研,通過調查,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留守婦女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她們柔弱的雙肩既擔負著贍養老人、照顧小孩的重任,又承擔著家庭生產的艱辛,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和希望,默默地支撐著家庭的負荷。

          一、農村留守婦女的基本情況

          20__年末,全縣總人口36.98萬人,其中:女性人口17.01萬人,農村人口28.96萬人。勞動人口14.42萬人,其中:女勞動力5.66萬人。全縣外出務工人員51328人,留守婦女30836人,占全縣女勞動力54.42%。

          1、在文化程度方面,大部分留守婦女文化偏低。從調查的情況看,85%以上的留守婦女為初中及以下學歷,30歲以下的留守婦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較多,31-40歲的具有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較多,40歲以上的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較多。

          2、從年齡結構上來看,留守婦女主要分布在30歲以上。30歲以下的留守婦女主要是因為生育、照顧幼小子女而暫時沒有出門打工,占總數的15%左右,40歲以上的占到15%,30-40歲組的留守婦女是較為集中的年齡段,這一階段年齡的婦女上有日益年邁的父母,下有正在成長的孩子。

          3、從留守婦女的留守的原因來看,大部分的留守婦女因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愿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們留守家中照顧家庭、撫育孩子、照料農業生產是她們留守的客觀原因,雙重原因使得她們既向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態,這一現象在30歲以下組的留守婦女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二、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的現狀及問題

          1、勞動強度大,身體健康受損。留守婦女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還要照顧年邁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勞動強度很大,嚴重損害身體健康。勞動強度大幅增加,勞動時間明顯變長,留守婦女的體力大幅度透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留守婦女”每人需要獨立承擔將近5畝地左右的農業生產和養3頭生豬,而其中又有半數以上的婦女表示“一個人難以單獨承擔農活”,“希望過上穩定的家庭生活”。而那些身體不好的留守婦女,遇到的困難則更大。如,向壩鄉向壩村的留守婦女諶某,家有6口人,有兩個孩子上學,一個上大學,一個讀高中,有兩位體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照顧,還有5畝責任田的耕種全部由她一人承擔,此外,還喂了3頭豬。由于長期辛勞,積勞成疾,還患上了風濕性心臟病,用她自己的話說“有時累得鞋都不想脫,就想爬上床睡覺”。而問到風濕性心臟病治療的情況時,她說丈夫外出打工掙的錢,連兩個孩子上學用的都不夠,兩個老人藥又沒斷過,自己的病只是支撐不住了,才舍得吃點藥,醫生說可以做手術,可幾十萬的手術費用只能讓她望而卻步。說著說著,已泣不成聲。

          2、精神負擔重,安全感下降。由于丈夫長年在外,留守婦女精神負擔明顯加重,安全感下降。主要表現:一是出現婚姻危機。留守婦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長期分居的留守婦女因為丈夫長期在他鄉打工,夫妻之間缺乏交流溝通,雙方相互猜疑,再加上自我精神生活空虛,自我控制力不強,易受到不良現象和不法分子的誘惑,導致感情危機。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打工婚姻”離婚案呈上升趨勢,盡管留守婦女為家庭作出了許多犧牲,但是對于丈夫出門打工幾年不歸、移情別戀的情況,她們還是“欲語淚先流”。二是財產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男性勞動力外出后,農村只剩下老人、兒童和婦女,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致使農村治安防范力量減弱,使農村社會治安隱患增加,農村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現象增多,留守婦女的安全感大大降低。70%的留守婦女面臨著巨大的生存的壓力和心理壓力,并且無人傾訴,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擔心丈夫,還害怕流言蜚語。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留守婦女告訴我們說,她們養的小雞、小兔、小鴨等家禽,常常被小偷偷走。

          3、婆媳關系難處理,對子女疏于教育。自古以來,婆媳關系都不好處理,尤其現在在丈夫不在家的情況下,處理好婆媳關系更是難上加難。調查中我們發現多例存在婆媳關系沒有處理好導致家庭矛盾激化的現象。不少留守村婦本身文化水平比較低,除了在經濟上、生活上能為子女提供一定的支持外,無力在子女學習上、做人上給予有效教育與監管,只能聽之任之,只是希望子女別做違法的事。由于80 %左右的留守婦女認為對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錢給他(她)們上學,只要他們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就行。有近50%的婦女幾乎從未同子女談過理想與抱負,有近65%的婦女不知道平時孩子在想什么、盼什么,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主要表現在吃飯穿衣上。調查還發現有的由于自身只有小學文化,子女上初中后不能對其進行輔導和監管,導致他們成天逃學迷失在網吧里。

          三、建議

          留守婦女是目前農村最大的勞動力資源,是新農村建設主力軍,關系到家庭的穩定和社會的安定,針對留守婦女面臨的壓力和困難,需要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措施,開展幫扶活動,形成合力,營造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密切配合,共同關愛留守婦女的社會氛圍。

          1、高度重視,創造關愛留守婦女的良好環境。關愛農村留守人群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視,需要社會發揮各方優勢,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配合、共同推進。要提高思想認識,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共同關心的局面。要出臺相應的硬性幫扶政策和措施。如相關部門要深入基層傳授技術、以村為單位建立“農家書屋”、定期或巡回開展“三下鄉”活動、建立“婦女健康之家”、幫助有條件的農村婦女給予信貸扶持和項目扶持等。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婦女的思想道德素質。利用農閑時節或“三八”婦女節等,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豐富留守婦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以“平安__”建設為載體,以評選“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好鄰里”、“守法公民”、“五好文明家庭”等為抓手,大力弘揚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大力宣傳知法、守法、做合法公民的重要意義;引導婦女相信科學,反對迷信,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社會的安定和諧。嚴厲打擊侵害婦女合法權益的犯罪活動,打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加強對留守婦女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大對《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宣傳教育,提高婦女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有志青年回鄉創業。要多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讓青壯年勞動力能實現在本地就業,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大量外出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要拓寬農村致富渠道,制定優惠政策,動員和鼓勵外出務工青年積累經驗,更新觀念,幫扶他們回鄉創業,推動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加強對留守婦女的技能培訓和資金扶持,鼓勵留守婦女自主創業。繼續大力加強婦女技術培訓,舉辦留守婦女技術培訓班,讓留守婦女懂得更多的農業生產技術,科學種田,科技致富,提高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繼續創辦示范家長學校,深入開展“爭當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活動,引導更多的家長特別是留守婦女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勞動、婦聯等部門要繼續堅持積極為留守婦女提供項目信息和致富門路,推廣科技含量高、輻射面廣、投資少見效快的增收致富項目;要大力扶持留守婦女創業項目,在用地、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使其能夠敢創業、會創業、創成業。同時,政府要盡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在農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合理流轉土地,使農村留守婦女從繁重的土地勞務中解脫出來.

          4、積極探索有特色的農村婦女協會組織(互助組織),充分發揮婦女群體自身互幫互助的作用。在“政府支持,婦聯牽頭”的前提下,成立鄉鎮村農村婦女協會或農村婦女合作小組,“生產聯合互助組”以減輕勞動強度;“生活聯合互助組”以互相關心實現情感上的訴求;“文化活動聯合組”以共同分享娛樂等。同時,鼓勵她們利用協會或互助組織功能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親情之旅”、“鵲橋會”等夫妻親情互動活動,組織部分留守婦女與打工丈夫“零距離”相會,加強留守婦女夫妻之間的情感交流。

        關于農村留守婦女的調研報告3

          隨著我國社會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成為農村的主體人群。"留守"使農村實際生活人口結構性失衡,引發了農村家庭的穩定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發展,阻礙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農村留守婦女兒童是一個亟待關注和關愛的社會群體。破解農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近日,鳳城市婦聯對全市21個鄉鎮區的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生存與發展狀況進行調研,并結合市實際情況,通過采取召開鄉鎮婦聯干部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進村入戶與留守婦女兒童面對面談心等方式,開展調研活動,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鳳城市位于遼寧省東南部,總面積為5513平方公里,全市轄有21個鄉鎮區,201個行政村,總人口58萬人,其中婦女28.4萬人,留守婦女16742人,兒童12萬人,留守兒童2911人。

          根據調查情況,目前市留守婦女有以下主要特點:

          一是在年齡特征。參與問卷調查的21個鄉鎮440名婦女中,30歲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顧年幼子女很少外出務工,60歲以上的一般因年齡較大、男性外出較少,留守比例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婦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高中文化程度只占18%。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觀因素是需要在家務農、撫養子女和贍養老人,主觀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務工或家人不支持。

          從此次留守兒童情況調研來看,目前鳳城市共有2911名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東湯、石城等鄉鎮;留守兒童父母在本省務工的占總數60%,在外省務工的占總數40%。留守兒童中有53%由單親監護,有35%由祖輩監護,有12%由其它人監護。留守兒童父母三個月回家一次的僅占46%,半年回家一次的占31%,一年一次的占23%,與兒童溝通經常的家長占66%,偶爾的占19%,不溝通的占到15%,在外務工父母與子女的親子關系維系松散。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占15%;良好的占50%;一般的占35%;

          二、現狀及問題

          (一)留守婦女

          1、農村留守婦女成為家庭生產生活中的頂梁柱,勞動強度大,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留守家庭中男性外出務工后,以前男性承擔的一些責任轉落到留守婦女的肩上,使得婦女在原有社會責任的基礎上新增了一些責任。她們上有老下有小,在家中需要照顧老人和小孩,還要擔負起家中農活,在家庭生產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家中主要的青壯年勞動力和頂梁柱。被調查的留守婦女除農閑季節外,勞動強度大幅增加,勞動時間明顯變長,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留守婦女表示自己身體狀況下降,體力大幅度透支。

          2、大部分農村留守婦女文化水平偏低,參政議政熱情亟待提高

          調查顯示,農村留守婦女當中初中以下文化的約占八成,高中或中專文化的不到兩成。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的大部分只上過小學,少部分小學都未畢業?傮w來說,大部分農村留守婦女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觀念、認知水平低,接受新理念、新技術的能力較差,在處理婆媳關系、鄰里關系以及子女教育問題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一些新的農村生產實用技術接受起來也有一定難度。由于文化水平低,思想僵化,參政議政熱情亟待提高。她們普遍認為參政議政是男人們的事,有的即使認識到了自己的民主權利,也僅僅停留在參與選舉層面上,有的即使因為政策優勢當上了候選人,也是抱著選上選不上無所謂的態度。

          3、大部分農村留守婦女具有與男子平等的經濟地位

          調查顯示,農村留守婦女家庭收入主要來源兩部分,一是丈夫外出務工收入,其次是農村婦女在家務農收入。家庭總收入中,雖然丈夫外出務工能增加一部分收入,但農村婦女在家的務農收入也在家庭收入中占有相當的比例。在經濟支配方面,有80%的家庭收入主要由夫妻雙方共同支配或留守婦女支配。

          4、業余生活單調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留守婦女平時基本沒有娛樂活動,社會交際圈狹窄,精神文化生活單調。勞動之余的文化生活主要是看電視、聊天、串門,而極少讀書看報、補習知識。在有煩惱時,跟丈夫、朋友、父母、公婆及其他人傾訴很少。大多數農村留守婦女由于平時忙于農活和家務活等,沒有時間參加娛樂活動,加上生活范圍較小等因素,造成了農村留守婦女精神壓力大,不能從參加文體活動中讓自己減壓。

          (二)留守兒童

          1、生活水平較低。據調查,在全市2911名留守兒童中,683名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條件困難,占留守兒童總數的23%,所在家庭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留守兒童的每周生活費人均30元,除去吃飯花銷,留守兒童幾乎沒有零花錢。

          2、家庭教育缺失。

          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主要都是母親或祖輩進行隔代撫養,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無法對留守兒童的知識學習進行適當的輔導,無法擔負起撫育兒童健康全面成長的重責。

          3、親情關懷缺失。多數留守兒童每年和父親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屈指可數,打電話成為留守兒童與父母聯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溝通,導致留守兒童與其父親之間的親子關系淡漠,他們無法得到足夠的來自父母的關愛。據學校老師反映,學習不認真的往往是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家長的監管力度不夠,他們的學習就無人過問,很容易成為差等生。

          4、安全問題有待解決。留守兒童由于監護人對兒童監管不利,或顧不過來,或無人照管,而兒童又缺乏應變和自我保護能力,更容易遭受傷害或侵害。

          三、工作開展情況

          市婦聯一直把留守婦女兒童的生存、生活、教育和發展問題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予以高度重視,并充分發揮各級婦聯組織的職能作用,以"關愛留守婦女兒童行動"為重點,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完善服務方式,使留守婦女兒童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一)關愛留守婦女

          1、開展"巾幗信貸幫扶工程"和"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資金問題一直是影響婦女創業發展的瓶頸。市婦聯針對廣大農村婦女特別是留守婦女想致富但缺少啟動資金的實際情況,聯合市農村信用聯社深入開展"巾幗信貸幫扶工程",為留守婦女增收致富提供資金支持。從2019年開始至今,全市共為1萬農村婦女發放小額貸款1.2億元,幫助1000多名留守婦女通過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等脫貧致富,使留守婦女樹立了"四自"精神和新的經營理念,開辟了增收致富的門路。2019年,市婦聯認真貫徹落實省、丹東市婦聯有關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的文件精神,協調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中國人民銀行鳳城市支行,聯合實施婦女創業就業小額貸款工作。兩年來共為全市城鄉婦女及留守婦女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00多萬元。獲貸婦女主要從事暖棚蔬菜、蛋肉雞養殖、花卉等十余種產業,有力助推全市婦女特別是農村婦女的增收致富。

          2、開展以增收致富為目的的科技培訓活動。市婦聯在深入基層調查了解廣大留守婦女所想、所需的基礎上,廣泛開展以增收致富為目的的科技活動。依托農村婦女培訓學校、指導中心、示范基地,采取舉辦講座、現場咨詢、進棚入戶指導等多種形式,開展農林等新技術、實用技術培訓,提高留守婦女的致富能力。

          3、關愛留守婦女身心健康。重點抓好婦女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廣泛動員全市婦女和家庭參與婦女健康行動,增強自我保健意識。今年三八節期間,在全市開展了關愛女性健康活動,為全市近4萬農村婦女發放體檢優惠卡。

          4、加強培訓,促進留守婦女就地就業。市婦聯努力拓展渠道,加大培訓力度,對留守婦女進行技術、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婦女創業就業。充分利用"無圍墻工廠"、就業培訓中心、翰墨培訓學校,入基層、進村鎮,結合農時制定培訓計劃,舉辦手工編織、電腦技術、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班,幫助廣大婦女及農村留守增長生產生活技能,創業就業。

          (二)關愛留守兒童

          我市各級婦聯組織對留守兒童問題都很重視,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組織開展各種活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

          1、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市婦聯利用"六一"國際兒童節、"家庭道德教育宣傳實踐月"等契機,動員各級婦聯組織采取多種形式向全社會宣傳《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等文件、法規;宣傳"以人為本"、"兒童優先"等理念,動員社會力量維護農村留守兒童生存和發展的權利;宣傳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及其監護人的法律職責;宣傳農村留守兒童及家長的先進事跡。通過宣傳形成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引起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廣泛關注。

          2、加強管理,健全檔案。 全市各級婦聯組織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組織機構,利用多方面多渠道的關愛的方式,切實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維權工作。市婦聯還聯合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團市委下發了關于建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的通知,以"留守兒童活動之家"作為農村留守兒童開展活動的主要場所,建立一個家長及托管人家教能力培訓的基地,使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上得到更多的照顧和關愛,幫助留守兒童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保護,培養留守兒童的自尊、自立和自強精神,提高素質,健康成長。完善了全市留守兒童檔案,利用學校、鎮村、家庭留守兒童活動情況反饋表健全留守兒童的監護聯系,及時解決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形成了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和監護體系。

          3、確立示范,強化督導。為了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市婦聯在省婦聯、丹東市婦聯的支持下,2019年,分別在白旗鎮九年一貫制學校、通遠堡鎮營房小學建立了省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示范點、丹東市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示范點,舉行了掛牌儀式,并向"留守兒童之家"贈送了電腦、電視、DVD、圖書等電教設備及文具等。在掛牌當天,網通公司鳳城分公司為白旗鎮留守兒童開通兩部免費"親情一線通"電話。兩處"留守兒童之家"成立之后,鎮婦聯與學校密切配合,建立學校圖書閱覽室,定期向留守兒童開放,并因地制宜的開展留守兒童喜聞樂見的學習、娛樂活動。

          4、創新活動載體,切實實施關愛行動。市婦聯將每年8月作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月",協調社會各界力量,通過開展巾幗志愿者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工作、"代理家長"活動,使留守兒童在巾幗家庭志愿者的關愛下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氣,德智體美勞得到健康發展,一些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和自立能力明顯提高。目前,巾幗家庭志愿者已經成為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生活上、心里上信賴的"媽媽"("爸爸")。

          20xx年,市婦聯、市關工委聯合在全市開展了"共享藍天、共促成長"情感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組織全市關工委系統五老志愿者與鄉鎮(區)800名留守兒童一對一結成隊子,對留守兒童開展經常性、個性化、實事化的情感關愛,解決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健康等方面的情感問題,促進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儀式上市婦聯向留守兒童贈送親情電話卡及學習用品,五老家庭教育志愿者與留守兒童交換愛心聯系卡,家庭教育志愿者曾慶龍就感恩教育、親情溝通作報告。

          20xx年5月份中旬,市婦聯在全市啟動了"愛心媽媽"牽手百名留守兒童活動,面向全社會征集首批愛心媽媽392人與留守兒童結成實名制幫扶對子。5月30日上午,鳳城市"愛心媽媽"牽手百名留守兒童結對儀式在丹東市農村示范留守兒童之家通遠堡鎮營房小學舉行,結對儀式上,來自通遠堡鎮政府機關的20位"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代表現場結對,交換愛心結對卡,并為留守兒童捐贈了書包和文具等學習用品。

          5、開展形式多樣關愛活動,救助貧困留守兒童。我們把救助貧困留守兒童與開展的各種關愛行動結合起來,把解決貧困留守兒童入學問題、生活問題作為救助工作的重點。20xx年以來,在全市開展的"恒愛行動——為孤殘兒童編織愛心毛衣"、"百名女童午餐工程"等活動中,共募集款物價值6萬多元,救助貧困兒童500余名,其中留守兒童有150名。各級婦聯組織在"六一"兒童節、"兩節"等重大節日,深入到貧困留守兒童家中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為他們送上生活和學習用品。

          四、幾點建議

          (一)針對留守婦女

          1、發展本地經濟,扶持本地創業。一是要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多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讓青壯年勞動力能實現在本地就業,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大量外出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二是要動員和鼓勵外出務工青年回鄉創業,推動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三是要大力扶持本地小型創業。勞動、婦聯等部門要積極為留守婦女提供項目信息和致富門路,推廣科技含量高、輻射面廣、投資少見效快的增收致富項目。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鼓勵、扶持農村留守婦女大膽創業,不斷促進家庭收入的增長。

          2、加強技能培訓,提升整體素質。一是相關部門要制定好農村婦女教育培訓計劃,有步驟、分層次、有重點地進行各類知識、技術、技能培訓,利用人口學校、婦女之家等陣地,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培養科技帶頭人。及時建立各鄉鎮留守婦女勞動力創業就業信息網絡,逐步形成"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創業"的新機制。二是各部門要有針對性地組織留守婦女進行技能培訓,使她們掌握一技之長,提高其在非農生產領域就業的能力,幫助她們向非農生產領域轉移。鼓勵農村婦女學文化、學科技,為有條件的婦女提供上農函大、農廣校學習的機會。充分發揮農村圖書室、閱報欄的作用,使有限的報刊進入農村婦女的視野。啟動培訓與提供小額貸款相配套的激勵措施,以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通過培訓,激勵留守婦女自強自立,增強創業意識和開拓精神。三是婦聯、計生等部門要積極組建留守婦女互助小組,為留守婦女搭建傾訴、交流、互助的平臺,使她們共同面對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共同發展建立相互支撐的人際關系網絡,從而增強自信心,提高自助能力。

          3、豐富文化生活,弘揚文明新風。健康豐富的文化體育生活是減輕留守婦女精神負擔的一劑良藥。一是政府部門要加大投入,在村組、社區建立健身場、文化站、閱覽室、活動之家等文體場所,組織留守婦女參加腰鼓隊、健身表演隊等文藝組織,編演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豐富文化生活,為留守婦女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二是各級婦女組織要積極開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評選表彰活動,促進家庭、鄰里生活和睦。三是要積極開展"親情之旅"、"鵲橋會"等親情互動活動,組織留守婦女與打工丈夫"零距離"相會,對留守婦女進行人文關懷。

          4、強化農村治安,營造和諧環境。一是推動村組、社區建立完善的治安制度,推動平安家庭、平安社區(村、組)建設、平安小區建設,創造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增強留守婦女的安全感。二是公、檢、法、司等部門要對留守婦女提供法律咨詢、心理疏導、健康輔導、法律講座、法律援助等服務,切實有效地維護她們的合法權益,形成強大的法律保護屏障,為留守婦女生存發展提供平安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三是根據新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涉及農民工利益的政策、措施、法律,依法制定農民工農忙假、探親假、休假等制度,以增加農民工夫婦團聚和交流的時間。

          (二)針對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既關系到農村人口素質問題,也關系到農村的下一代的成長問題,而家庭教育工作是解決農村兒童留守問題的重中之重。因此,作為婦聯組織,我們把工作的著重點放在進一步加強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上,同時,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市婦聯將結合自身職責,協調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為留守兒童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1、整合資源,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相關部門要發揮職能優勢,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同時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從生活、學習、身心健康成長上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為他們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2、與教育部門聯合,做好留守兒童工作。一是建立留守兒童檔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留守兒童的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學校還要開設心理健康課,定期為學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設"悄悄話信箱",建起"心靈驛站",幫助留守兒童解決無人傾訴、無處傾訴的問題,進行心理輔導。

          3、重視家庭教育,為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在政府和社會幫助下,外出務工人員應該學會家庭教育這門課,提倡留守兒童家長要轉變觀念,通過多種渠道,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父母要與孩子書信往來,更能表達感受和心聲。繼續開展"代理媽媽、愛心媽媽"活動,讓留守兒童感受到關愛,使他們身心健康成長。另外我們開展的"貧困母親"、"春蕾計劃"等活動中,我們都加大對留守、流動兒童家長的關注程度,優先照顧留守、流動女童及經濟情況較差的留守、流動兒童家庭。

        關于農村留守婦女的調研報告4

          隨著農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在農村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即家庭中丈夫外出,留妻子在農村進行生產勞動、撫育子女、贍養老人——“留守婦女”,為了關心她們生存發展、維護其合法權益,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我們通過調查表、訪談、入戶了解進行了調到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留守婦女的總人數53994人,多為中年婦女,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為初中和小學畢業,家庭收入主要靠丈?夫外出打工,農村留守婦女調研報告。留守婦女需要贍養老人的占留守婦女總數的75%,婆媳關系好的占有一席之地16%,從事農業生產和養殖業的占95%,從事加工業、營銷業和其它行業的占5%,留守婦女在生產生活、發展經濟、維系家庭、養育子女、贍養老人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成為“單親化”、“女耕男工”、“體制性寡婦”的留守農村婦女模式,新的三座大山勞動強度大、精神負擔重、缺乏安全感壓在她們的頭上,她們既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卻又身心疲憊。在養老和子女教育行等方面出現了新問題,將會對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帶來一定影響。

          二、農村“留守婦女”面臨的主要問題

          1、生產勞動強度大,普遍感到生活壓力重。

          男女外出打工,作為家中的婦女便成了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和家庭頂?柱,而并不只是半邊天、留守婦女跨了,那么這個家也跨了?沒了女人,天就沒了。除了生產勞動耕田種地外,還要料理家務、照顧老人、養育孩子,里里外外一把手,所有的粗活、重活、忙活、累活,幾乎全壓在“留守婦女”肩上,體力大幅度透支,缺乏勞動,狀況堪憂。

          2、身心健康受損。

          由于勞動強度大,體力透支,農產品價格低,農業收入少,多數人不得不勤儉持家,辛苦勞作,使留守婦女的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留守婦女與同齡的農村婦女相比,付出的更多,長期的、強制性的、超負荷的體力勞動,以及女性生理特征的影響,加上農村婦女衛生保健的落后,導致身體上或多或少患上疾病,再加上經濟上的困窘,她們舍不得到醫院醫治,能拖則拖,身體上的健康加重了她們心理上的負擔,身體健康狀況下的低下為其心進健康埋下了隱患。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界定了科學的定義,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良好和道德健康!笨茖W的健康定義告訴我們,農村的身體地使人產生健康的心理,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培養健康的身體。

          農村留守婦女的心理問題愈來愈嚴重,煩惱、多疑、抑郁、焦慮、狂燥等不良情緒在顯現。沉重的生活負擔,使她們的交往較少,文化素質的不高、法律意識的缺乏,也使她們不會排解苦悶。當他們內心煩惱、痛苦和不?時,無法找一合適情感傾訴對象來傾訴和渲泄,無法調自己的.情緒,對心理問題一無所知,很多農村人不知道隱私權,愛捕風捉影,家長里短,留守婦女很怕流言蜚語。在遇到一些問題時往往會選擇極偏頗、極端的行為,這樣的結果勢必會既毀了自己又害了他人。

          3、沒有善待老人的現象呈現上升趨勢,而子女教育狀況呈現下滑趨勢。

          疲于養家奔波,留守婦女因丈夫外出打工,她們要比當地非留守婦女付出的艱辛更多,沒時間、沒精力,加之總體素質不高,使她們未能較好的善待老人,對孩子的教育、監護力不從心,特別是學齡前兒童,無人看管,在農村,祖輩只要身體還能行動的都要進行勞動,婦女要進行生產勞動,幼小孩子要么鎖在家里,要么隨母親到生產勞動場所,而無法對其很好的教育、監管,在鄉鎮上偶有一個學前班供學齡前兒童就讀,沒有幼兒園,很多離鄉鎮學校辦的學前班較遠的孩子都無法入學就讀,距離學前班較近的孩子,在整個鄉鎮來說并不多,他們也因無幼兒園,無托管之處,而未受到較好的管教或很小就讀學前班,有的4——5歲便讀小學一年級了,子女教育狀況呈現下滑趨勢,還表現在已入學的高年級的孩子中,受單親化的影響,較其他孩子性格更孤僻,行為方式更過激,家庭教育的缺失,影響了良好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的養成。家庭教育對孩子有著直接的、持久的、潛移默化的很難改變的影響。由于受父親外出打工的影響,孩子易產生“讀書無用”的思想,學習缺乏熱情,成績普遍較差,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行為習慣出現偏差。

          4、文化娛樂單調,精神生活匱乏。

          留守婦女多數除了看電視、家長里短聊天便沒有其后娛樂方式了。在農村各種文化娛樂設施嚴重缺乏,常常會由于精神空虛而從事賭博活動、不參與建設活動等。而農村較于城市,農村人的生活是單調的、枯燥的、勞累的,大多數人愛湊在一起談一些家長里短,而談這些家長里短的時候,難免會涉及一些隱私問題,也導致近些年來農村離婚率較原來呈上升趨勢。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