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 推薦度:
-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 推薦度:
-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品)《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
65歲的退休老人哈羅德收到朋友奎妮病重的一封信,因加油站女孩的一句話,他開啟了87天627英里路的朝圣之旅。在每個人看來,走路如此簡單,只不過重復把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難得在于堅持,希望讓朋友活得更久的信念支撐著他走下去。一路上有人冷嘲熱諷,有人支持鼓勵,他會因別人饋贈的幫助或充滿力量的笑容而走更多的路。當然他也會遇上各種困難,比如腳起泡發(fā)膿腫到無法塞進鞋里,餓得兩眼昏花,累暈倒在滂沱大雨中,當無數(shù)次想放棄的時候,他總會在回憶中找到方向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
書中在描寫哈羅德心理活動的時候,我覺得他不僅在靠信念徒步救朋友,更是在一個人的旅途中救贖了自己以及他的婚姻。他的一生像極了茫茫人海中的你或我,我們?nèi)绱似椒,每天麻木地上班、下班,在匆忙的日子里,錯過了藍天里游動的一朵白云,錯過了花兒盛開的春天,你更不會停下腳步在路邊的樹叢發(fā)現(xiàn)鳥窩里那嗷嗷待哺的生命……當哈羅德身處一條沒有盡頭的路,綿綿群山,他會孤單害怕嗎?他應該也會害怕的,但我覺得他一點都不孤單,他的回憶像滿天星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里閃閃發(fā)光。當途經(jīng)鬧市,耳邊送來人聲喧嘩,眼里填滿色彩斑斕,他是多么懷念無垠大地、日月星辰陪伴的日子,只有在那樣的地方,他才能聽到自己心里的聲音。
一路的回憶,一路的`思考,一路的頓悟,從哈羅德邁開腳步?jīng)Q定從南向北去看望患癌的朋友奎妮起,他再也不是以前的哈羅德了。他在擦肩而過的陌生人身上看到了許多自己曾經(jīng)的影子,當他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tài)重新審視自己作為父親與兒子、丈夫與妻子的關(guān)系時,他在自責與愧疚中漸漸理解了妻兒。他們彼此深愛,卻因兒子的自殺身亡從此形同陌路,不再有任何交流。得感謝這樣一次朝圣,讓哈羅德和莫琳再次找回了初戀時的笑聲和快樂。原來愛一直在,只不被生活的塵埃埋藏的太深太深。
一個人的朝圣,讓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獨自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朝圣呢?我們有信念亦犯錯,不僅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陌路人,還會遇到千奇百怪的事,更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坑。正因為相信未來可期,我們不能在坑里沉淪,止步不前,而要學哈羅德那樣,無論多艱難,都要咬牙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太陽也好,月亮也罷,只要有目標,就可日夜兼程。
最后快到目的地時,哈羅德幾乎要放棄了,他開始懷疑自己,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能有什么意義,他是奎妮的誰,他怎么可能救她?看到這里的時候,我的眼睛濕潤了。那些心路歷程曾經(jīng)也在自己心里停留,當我們懷疑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毫無意義之時,那種絕望的感覺就如同坐過山車失重的瞬間,你覺得自己真的會變成虛無,所以拼了命地喊叫以證明自己的存在。但是當你理解了付出的意義,也就不會再糾結(jié)回報了。一句話,一個舉動,一個笑容都能溫暖一顆冰冷的心,而付出又怎可能沒意義呢?往前走,往前看,付出的意義便在一程山、一程水中慢慢鋪展開來。倘若在付出與回報里轉(zhuǎn)圈圈,又怎有空間容納那些看似渺小卻可暖人心的價值呢?
這是一本值得人人讀一讀的書,它不僅僅關(guān)乎哈羅德一個人的朝圣之路,書中回憶的生活瑣事,情感變遷以及為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些都是你我生活的日常,也是我們一生無法逃避的問題。與其說本書讓讀者走進了哈羅德的生活,不如說是哈羅德帶我們每一個人走進了各自的內(nèi)心世界,在萬籟俱寂的天地之間,在澄明的歲月長河里看到了本真的自己以及還原真相的每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看同一件事,你便有了不一樣的理解與看法。當你要生氣的時候緩一緩,當你要抱怨的時候歇一歇,當你要質(zhì)疑的時候想一想,或許所有的事情都不至于想象的那么糟糕,只因沖動、悲觀蒙蔽了雙眼而把自己置身于暗無天日的深淵不可自拔。
一個人的朝圣,一個人的救贖,當我們將自己的灰色世界調(diào)成彩色之時,你會發(fā)現(xiàn)讓空氣發(fā)霉的綿綿細雨也變得可愛起來。生命就是這樣,迂回曲折卻能無所畏懼、勇往直前,重新養(yǎng)育一些東西的感覺是真好!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2
寒假在家翻了翻家里的書柜,找到了這本《一個人的朝圣》,之前在kindle上看到了許多推薦,我對他的感覺好像就像是我們聽說的虔誠的教徒在禱告這樣的印象,但當我打開這本書,卻不是我認為的那樣。
這本書的作者是蕾秋·喬伊斯(Rachel Joyce),英國資深劇作家。寫了二十年的廣播劇本,也曾活躍于舞臺劇界,拿過無數(shù)劇本獎!兑粋人的朝圣》是她的處女作,已暢銷三四十個國家,入圍20xx年“布克獎”。
作為一名作家的處女作,就榮獲布克獎,真的是對一名作家最好的鼓勵。
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從1969年開始頒發(fā),每年頒發(fā)一次。最初只有英國、愛爾蘭,以及英聯(lián)邦國家的`英文原創(chuàng)作家有資格入圍參評,20xx年起,全世界所有用英語寫作的作家都可以參評布克獎。榮獲布克獎幾乎已經(jīng)成為"最好看的英文小說"代名詞,是廣受世界矚目和討論的小說獎。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銷售代表的六十歲退休老人,名叫哈羅德·弗萊,他這一生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生活平靜,與妻子的關(guān)系也漸行漸遠,日復一日。一天他收到一封告別信,來自患了癌癥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在哈羅德年輕時,是奎妮幫了他,因此他一直記得這件事,震驚、悲痛之下,哈羅德寫了回信,在寄信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自己已經(jīng)60多歲了,但是自己的生活過得是一團亂麻,經(jīng)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他想著,走下去,我總能到達終點,最后,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這六百多英里的旅程也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會活下去。之歌信念使他堅持了下來,并且在一路上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超越了自己。在別人不理解的時候,如何堅持自己的意見。
這本書承認人的脆弱與不堪,但卻依然有著感動人心的救贖的力量存在,而不說我們應該怎樣克服自己的弱點、逃避自己的局限,不用所謂的“勇敢”、“光明”、“討人喜歡”的一面來武裝自己,壓抑下不安來博得他人的認可、關(guān)注與崇拜。弱點也可以帶來光明,陰影也并沒有那么不堪。就像我們這些平凡的人一樣,并沒有什么非凡的成就,只是如塵埃一樣,低落到地里。我們中也許有人為了生活,獲得很卑微,很可憐,但是人一生中總要有一個點事可以釋放自己的光芒的。也許只是一封信、一個決定、不再逃避以及路上的堅持,就有了一場救贖和這個感人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是我們感動,有時候會懷疑自己,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哪什么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大多數(shù)人說的就一定對嗎?烏合之眾這個詞是有一定的來源的。那么對于我們平凡的人來說,追求人生,追求優(yōu)秀,追尋人生的意義。感受愛與快樂,溫暖我們的人生。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3
那一年,我們都需要他安靜而勇敢的陪伴——讀《一個人的朝圣》有感
所謂書,必須是砍向我們內(nèi)心冰封大海的斧頭。是!這句話說的太對了,當我讀了這本書后,我感動不已!幾次鼻頭一酸,眼睛紅紅的!或許有人說:“什么書啊?有那么感人嗎?太夸張了吧!”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那你可大錯特錯了!
這本書是英國作家雷秋·喬伊斯所著,久久打動英、德、中、法,挪威、瑞典、西班牙等38國讀者的心!這本書講述了一位65歲的老人名叫哈羅德·弗萊,在啤酒廠干了40年銷售代表后默默退休了,他和妻子住在英國鄉(xiāng)間,日復一日,夫妻感情漸漸淡了,因為妻子指責哈羅德在兒子生前對兒子那么冷淡,導致兒子叛逆直至死去。突然一天早晨,哈羅德收到一封信,是來自20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她得了癌癥,寫信是來告別的。在寄回信的路上,聽一位在加油站工作的女孩講述了自己的經(jīng)歷后,便深受啟發(fā),一直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走了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會活下去!在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人們都很敬佩他,他由此登上報紙。也有敬佩他的人和他一起走,但最后都沒有跟哈羅德的腳步。最后只有他一個人到了目的地,看望了奎妮。
多么感人,仔細想一下,六十五歲走了627英里,相當于1009公里,如果沒有很大的決心,那可能一公里都走不了,我很敬佩這位老人,他為了友情、為了朋友能活下去、為了彌補過錯而選擇了步行,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平常人都能做的事,要有很大的決心。所以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最后文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話:“你還以為走路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呢,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有多難!彼^續(xù)說,“而吃,吃也是一樣的。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4
讀《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很長時間了,今天借著整理電腦的時間翻到了之前的寫下的讀后感,閱讀一番又簡單潤色了一下放到公眾號上來,曾幾何時,這本書已經(jīng)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筆者。
小說故事梗概
小說的主人公哈羅德于星期二早晨接到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妮·軒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說奎尼得了癌癥,在貝里克郡的一個療養(yǎng)院內(nèi),貝里克郡位于英國北部蘇格蘭,而哈羅德此時住在英國南部英格蘭的金斯布里奇。這位老友奎妮原本是他在釀酒廠工作時的一個同事,后來因為替哈羅德頂罪被解雇之后再也沒有了聯(lián)系。多年未聯(lián)系,突然收到來信竟然是告別信。這封信一下子打破了哈羅德退休后這種索然無味平淡無奇的生活,他開始給奎妮回信,但是想來想去始終還是覺得不管怎么寫,在一個多年未蒙面的老友、在一個即將離世的人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最后他決定親自帶上這封回信去看她,走著去,不是開車,也不是乘火車、乘飛機,仿佛只有這樣,才最能顯示出他的關(guān)心和誠意,仿佛只有這樣,奎妮就會好起來,等著他的到來。因為這樣一個信念,哈羅德從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貝里克,歷時87天,途行627英里。
一路上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和酗酒的父親,十六歲時父親丟給他一件大衣讓他離開家,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離世、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致后來的分居。這些回憶都深深地折磨著哈羅德,都是主人公不愿面對的過去。在哈羅德離開的這段日子,他的妻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這樣的地步?莫琳將戴維的離世怪罪到哈羅德頭上,說他不是一個好父親,從來沒有給過戴維關(guān)愛,后來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冊,看到哈羅德和戴維的合影,感覺到他們父子以前是嘗試過好好溝通的。莫琳也進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羅德行走的時間內(nèi),他們都直面了這二十年來不愿面對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深愛著對方,最終得以化解隔閡。他們想起了剛認識時的場景,想起當時認識時的玩笑,想起了二十多年來一起經(jīng)歷過的一切,最后莫琳決定開車去接丈夫回家,而她也見到了老朋友的安詳離世。
朝圣是救贖的升華,救贖是朝圣的本質(zhì)
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最簡單的莫過于步行,它不需要任何的工具,只需要一個堅定的信仰。步行之所以簡單,是因為我們也都經(jīng)常習慣在夏日的晚風中散步消食,享受夏夜帶給我們的寧靜;而信仰之所以堅定,是因為步行尤其是一個人步行的寧靜讓我們不斷進行內(nèi)心斗爭和思考救贖。
提及信仰,人各有異,但我們都應該相信一點:當一個人擁有了堅定的信仰,他將會充滿無窮的力量,主人公哈羅德便是這樣。
但說到他的信仰,也是讓人哭笑不得。他心里想,“只要他在走,奎尼就一定會活著”,這聽上去的確有些荒唐。我們也不難想起兒時的自己,也是像他一樣可愛地“自欺欺人”,幻想著只要自己能單腿連跳十步,期末考試就可以順利拿到100分;要是一下子能把籃球拋進球框,自己會很快長高10厘米……而現(xiàn)在看來,這豈止是兒時的天真,即使到了成年,這種幻想還是某種程度存在的。
哈一生平庸,沒有敵人,沒有朋友,沒有做過任何大起大落的事情,反而還做出了很多的蠢事。
在兒子溺水的`時候,他卻不慌不忙地解鞋帶,給兒子留下了童年的陰影,直到兒子抑郁自殺也沒把他當成一個真正的父親,而兒子的死,又讓妻子莫琳對哈產(chǎn)生了巨大的鄙視,哈也因此開始酗酒,不好好工作,甚至砸了老板的店,到頭來卻是自己老朋友奎尼為他背了黑鍋。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無論是家庭還是事業(yè),哈羅德都是那么的不幸。
但不幸中的萬幸是奎尼的來信喚醒了麻木不仁的哈羅德,這封信給了哈重生的機會,多年來,“默默無聞”的哈突然發(fā)現(xiàn)還有老朋友的惦記,這讓他倍感欣慰。至此,他終于踏上了朝圣的征途。
哈羅德帶著回信錯過一個又一個的郵箱,87天,627英里。所謂的朝圣不僅考驗著他的忍耐力,而且考驗著他復雜的內(nèi)心。朝圣途中,哈回憶起往事而自我救贖,妻子莫琳同時也在進行著內(nèi)心的思索,她開始慢慢地原諒丈夫,甚至到了最后的16公里,還成為支持哈羅德的精神后盾。
到了文章的末尾,哈終于和老朋友奎尼見了面。結(jié)尾并沒有像其它大部分文章那樣有多么轟烈的場面描述,反而是十分平靜的刻畫。就好比一個人總是為了某種目的而不斷努力、不斷掙扎,在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迎來成功的時候,內(nèi)心是十分平靜的,我想這就是一種自我的升華,救贖即升華。
經(jīng)歷了朝圣的一波三折,哈終于見到了奎尼。他拾起了那段逝去的友情;“兩個身影就這樣拉著對方的手,站在海邊,在笑聲中,搖晃!
所謂救贖是朝圣的本質(zhì),朝圣是救贖的升華,最后留給的讀者不只是一個和諧的畫面,還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心境。一個兒童般天真的信仰,哈完成了朝圣的救贖,造就了夕陽的幸福。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5
三天時間斷斷續(xù)續(xù)的讀了《一個人的朝圣》前40%的內(nèi)容,三個小時,看完了剩余的60%。這本書越讀到后面,越想快快把它讀完,從讀到差不多一半開始,好幾次想,要不要翻到最后看男主倒底有沒有見到奎妮,再翻回來讀,無奈過程的描述太精彩,也不愿放棄,生生的按捺住這種渴望,一頁一頁地讀到結(jié)局。
作者把兩條線的謎底放在了最后一章,兒子戴維的去處和最終男主是否見到奎妮,一死一生,一悲一喜。盡管在書本的前半部分,我就猜測戴維早已過世,當看到男主描寫戴維死時的慘狀,妻子的怨懟,不禁為男人傷心疾首,他承受太多不可名狀的痛苦,但人生在世,誰又何嘗不是。
總有一些痛苦似乎沒辦法組織成語言,就算你組織好語言,往往又不知與誰去說,那就安放到心中一個潮濕、陰暗的角落,這些痛苦兀自生長,直到某天,它長大到你無法不去直視時,是不被他的枝藤纏繞得越來越緊,行動受阻意志脆弱,要不你狠下心,連根撥起,把它扔至烈日40度高溫下暴曬,待它枯萎之時,便是你重生之日。生長時日已久的痛苦,根深深的扎進身體,嬰兒在母體生長十月,臨盆已是十級痛苦指數(shù)最高級。痛苦在身體生長了幾十年,把它連根撥起時有多痛,自不必言說。
這是一本發(fā)人深思、余味無窮的書,作者文筆流暢細膩、讓人身臨其境,看到、聽到、聞到、嘗到、感覺到,閱讀的過程,跟著男主人哈羅德臨時意起,義無反顧地開始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來一段說走就走的旅程,對于世俗常人,這是嘴動、心動但不行動的念頭,當哈羅德在決定自己步行,跨過n座城市,親自把那封信送到奎妮手上時,一個籍籍無名的平凡人在這段行程中有了不平凡的光環(huán)。
歷時87天,途行627英里,一把老骨頭,兩條腳,一個時而堅定時而退縮的信念,這樣說,有些矛盾,但在面對一個目標的時候,常常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當全世界反對時,很堅持,當全世界信任時,反倒表現(xiàn)得坦怯。
哈羅德的離家,說是去見一個瀕死的故人,更像是一種對現(xiàn)實真相的逃避。自從退休在家,他不得不整日面對和太太表面溫馨和睦,實則分崩離析的相處關(guān)系,太太的言行舉止,也時刻提醒著他,20年前獨子在家中前院上吊自殺身亡的過去、他自小被父母遺棄,被上司嫌棄,被兒子辱罵。哈羅德是一個徹頭徹底的失敗者,他記憶中母親就對他笑過一次,還不是善意的,16歲,父親給了他一件破舊的大衣,便把他趕出了家門,他見過父親眾多不一的女朋友,他最后一次去看父親,父親把勺子扔了一地,對護士大叫:我沒有兒子、我沒有兒子。終于,他有了一個溫馨甜美麗的家,兒子聰明得讓人嫉妒,考上了劍橋,好日子沒有持續(xù)太久,不知道在什么時候,兒子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吸毒、酗酒,最終上吊自盡。父母的家,自己的家,都成為他痛苦的發(fā)源地。他沒有幾個朋友,奎妮是唯一一個見證他從幸福走向悲慘、從整潔變成糟糕的人,選擇與多年未聯(lián)系的`奎妮的再次鏈接,真正的是在探索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變成今天自己都無法忍受的自己。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遭遇諸多不順:工作受阻、家庭分裂、家人不理解、孩子溝通不暢,當這些不順交織成一團無頭無尾地亂麻時,無處下手?吹缴磉叺娜擞懈蟮姆孔印⒏廊A的車子、更多的票子,攀比心更是讓人焦慮抓狂。哈羅德也曾為財追逐過,年輕時為結(jié)婚打三份工,就算上司把他貶到一個虛職,他也忍氣吞聲堅持到退休,和太太關(guān)系名存實死,他始終沒有解決的辦法,摸著太太房間的門把走,但沒有勇氣走進去。在他的前半生,我們看到了我們自己的委屈、猶豫、膽怯、不安……
男主踏上去見奎妮的路上,剛開始想著是否要把帆布鞋換成行走鞋、是否要換套衣服、是否要住好一些的賓館、吃好些的食物,在經(jīng)歷一次次身體的劇痛,他開始有意的送走一些隨身物品,手電筒、洗衣粉、牙膏….,把錢包寄回家,后來,他無意的遺失一些物品,剃須刀、指南針。他學會從大自然得到免費的食物、免費的住處,他需要的物質(zhì)越來越少,對他人的期待越來越小,精疲力盡、一無所有,他想到的還是不要麻煩別人,自己還有什么能給別人,一步一步走的越遠,他人性中善良、真我、無私、奉獻的光芒一點一點的放大。
從一個人走,到一群人和一只小狗的跟隨,然后那群人消失了,最后狗也消失了,又只剩下他一個人走。在家庭中,有妻兒為伴,他是孤獨的,在工作中,有奎妮為同事,他是孤獨的,在路途中,他見過很多人,聽過很多故事,他還是孤獨的,他孤獨的來到臨終關(guān)懷院,見到了同樣孤獨的奎妮。此時,他已經(jīng)不再孤獨。
哈羅德像《西游記》的唐僧師徒取經(jīng)一樣,歷盡九九八十一難,見到了瘦到脫相、做了手術(shù)割去舌頭、因腫瘤過大像長了兩個頭、被癌癥折磨到只剩下一口氣的奎妮,他們已經(jīng)不能有任何語言交流,但此處無聲勝有聲,在眼神對視中,他們懂得了對方,一生無憾。一個生命或一件物品出現(xiàn)在你生命中是偶爾,你們這段關(guān)系消失卻是必然,只是次序不一,不是他先離開,就是你先離開,我們總要學會接納各種無常。
設(shè)想,哈羅德沒有收到那封信,他會持續(xù)過一種怎樣的生活?太太活在與兒子交流的世界里,這個世界容不下他。他活在被埋怨、自責中,孤獨終老,兩人共處一室,熟視無睹,待一方過世,另一方麻木不仁地直至離世。這種生活聽起來像一瓶過濾掉的所有礦物質(zhì)地純凈水一般寡淡無味。但這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有幾人能像男主一樣,斬斷內(nèi)心的桎梏,毫無顧忌地走出去,獨自面對狂風、暴雨、病痛、諸多未知的危險。
一位平凡的普通老人,在65歲時,他做了恣意妄為的決定,最終,他和太太重新找回了初戀的那份默契與甜蜜。失去到無可失去時,便是得到的開始。一個好的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6
其實同一本書,每個人都會寫出不同的書評,我們不過是在每一本書里搜索自己的期許與共鳴罷了,或是歡喜,或是悲哀。一個人的朝圣,一直很想讀的,現(xiàn)在可能是最適合的時機。很欽佩哈德羅的朝圣,其實,不止欽佩……一條沒有人相信的路,一個滿是質(zhì)疑的決定,無助,逃離,那痛苦像是平坦公路上的一個大坑,每一次,他總是忽略它在那兒,狠狠地摔進去,像是皮膚一層一層被撕下,獨自承受所有的恐懼和痛苦。再后來,所有的承受變成了生活的一分部,他不是不痛了,而是已經(jīng)知道它在那兒,繞開就好。
他不再需要別人相信,一個人便是一個世界,心中有光便不再害怕,習慣了孤獨便不再孤獨……難得的朝圣,孤獨的'朝圣,令人敬仰卻又好遙遠的朝圣……?不過沒錯的是,有一天當我們醒來,依舊會是晴空,就像戴維還在一樣……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7
20xx年5月,特別感謝劉老師的推薦,讓我遇見了英國作家蕾秋.喬瑞斯的《一個人的朝圣》。懷著對四月的愧疚之情,我決定早早地讀完五月的書,于是在月初早早地買來了這本書,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讀完,在剩下的20多天里我還忘不掉這本書對我的震撼。讀著哈羅德就像讀著我們自己,那些彷徨后的咬牙堅持,失落時的自我否定,無助時的痛苦掙扎,人群中的孤獨,喧囂中的渴望寧靜,骨子里的不甘平庸……這所有的場景中的哈羅德多像是浸在生活中每個普通人。讀到哈羅德在回憶和妻子和孩子關(guān)系時的無助時,我多想擁抱一下這個孤獨的老人,就像想擁抱自己一樣。
這是一個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的故事,由一封好友的來信引發(fā)哈羅德決定徒步去看望好友奎妮,在哈羅德的整個行程中,遇見過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人生百態(tài),回憶痛苦掙扎在親密關(guān)系中的自己,整個前半生的痛苦無助在路上得到釋放,哈羅德與妻子多年來疏離的關(guān)系也在行程中得到緩和修復,最后哈羅德到達貝里克,看到了好友被病痛折磨的變形的臉,那一刻無論哈羅德還是讀者都會頓悟到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好好珍惜身邊的人。我一直期待有一個神奇美好的結(jié)局,但是在內(nèi)心我知道信念只是讓我們覺得生活有意義,而不能改變一些現(xiàn)實,但是即使改變不了,仍然要堅信,因為在生命的末期能有人堅定地想挽留你,生命就有了意義,有愛的人間才是溫暖的。
這本書里來來往往穿梭著很多人物,就像我們每天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時開頭美好,結(jié)局令人失望,這個時代充滿快餐式的友誼,快餐式的朋友,但是只有真正的精神契合,靈魂才能相依。其中印象深刻的是陪伴他很久的一只小狗,有這個小家伙的路上,哈羅德不再孤單,但是這只小狗也在后邊被別的人吸引走了。生命有許多不確定和意想不到,雖然痛苦,不舍、依戀但是我們只能學著接受,這是對自己和身邊一切事物的慈悲、成全。在這一本書里,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哈羅德、莫林、雷克斯、戴維、奎妮還有路上的行人,只是孤獨的形式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仿佛每個人身上都住著一個自己。也許這就所謂的共鳴吧。
這本書里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我們更容易接納、寬恕別人,但是有時候卻不能放過自己和親密關(guān)系里的人。如哈羅德對待那個著名的演員、那個銀發(fā)的紳士,聽到他們不為人知的甚至是不堪的.經(jīng)歷時,哈羅德是理解的,不排斥的,可是面對自己在與孩子的關(guān)系中的無助時,哈羅德整個一生都在自責,自我否定。
陌生人給的安全感。隱私可以對陌生人說,卻不能對熟悉的人說。當你身處痛苦時,人們往往喜歡傾訴,希望得到救贖,但是最終往往會發(fā)現(xiàn)痛苦只在被別人消費。這就是人們都渴望被理解卻怕被看透。
讀完這本書我一直在想能不能有一個更好的結(jié)局,但在時間、理性的沉淀里我知道這就是最好的結(jié)局,我們每個人最終都要面對生命的終結(jié)。所以好好對待生命中出現(xiàn)的每一個人,真誠歡迎他們的到來,坦然地接受他們的離去,不強求,不后悔,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8
一開始非常困惑,他們的孩子戴維到底怎么了,一會兒覺得戴維好像去世了,一會兒戴維又跟他們對話,覺得自己想多了。但是隨著哈羅德“朝圣”的路上,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做了各種各樣的不可思議的.事情,也看淡了許多。直到快要結(jié)局的時候,在哈羅德給加油站女孩的那封信里,我才知道,哈羅德和莫琳的孩子戴維因抑郁癥自殺了。只是莫琳無法接受,所以前期我看到的那些對話,都是莫琳的自我安慰與想象。
雖然哈羅德與莫琳他們的故事我沒經(jīng)歷過,但就是有一種莫名的感同身受,有些心酸,可能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吧。剛開始我還在想,就是去個貝克特,為什么說是“朝圣”呢?但當我讀完這本書后,我心服口服的承認:這就是朝圣。有信仰不一定就是去信仰某種宗教,其實自己的內(nèi)心本身就是一種信仰。戰(zhàn)勝自己,看清人生,珍惜眼前,何嘗不是一種成功!
這樣的朝圣是我向往的,我希望自己也能走出那個自己所謂的熟悉的世界,走進另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可以盡情地讓自己的思想碰撞。我敬佩哈羅德!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9
《一個人的朝圣》是英國劇作家喬伊斯?蕾秋的作品。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沒覺得有什么特別之處,隨著閱讀的深入,越發(fā)覺得精彩,發(fā)人深;很久沒有這樣的書吸引我一口氣讀完,感慨萬千,希望與大家分享。
全書從60多歲的退休老人哈羅德收到一份昔日好友奎妮的來信開始講述?菖c哈倫德已經(jīng)有20年沒有聯(lián)系,信上奎妮告訴哈羅德自己患上了癌癥,將不久于人世,這封信是專門來和他道別的?吹叫诺哪且豢蹋_德非常吃驚,往事也隨之涌上心頭,他覺得應該為奎妮做點什么,為了讓奎妮恢復健康或活得更久,他決定從所住的金斯布里奇徒步走到貝里克郡,全程600多公里。哈羅德沒有告知妻子莫琳,沒有攜帶生活必需品和徒步所需裝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裸走”,因為哈羅德堅信只有這樣才能對奎妮的健康有所幫助。在沒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情況下,哈羅德耗時87天,成功走到了奎妮的療養(yǎng)院,見到了奎妮最后一面。
剛開始上路,哈羅德非常介意自己的外表和別人的眼光,中間也經(jīng)歷了幾次動搖,但因為沿途陌生人、家人的鼓勵、肯定而得以堅持,突然有一天,他似乎想明白了,開始享受以地為床以天為被的愜意,并樂意接受別人有限的食物和幫助,同時吸引了大批的追隨者。徒步的過程,是哈羅德包括他的妻子莫琳的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是他們關(guān)系的修復過程,更是他們彼此心靈重建的過程。
哈羅德帶著傷痛出發(fā),卻選擇了走向愛。與其說他徒步走了600多公里,不如說他經(jīng)歷一個87天的心歷路程。在一個人行走的路上,他更真切地看見了自己,承認自己的恐懼與軟弱。他接納了自己,原諒了所有人,這是他真正成長的開始。而妻子莫琳在這個過程中也同樣看見了自己,看見了丈夫。他們彼此重新敞開心扉,敞開懷抱。
旅途中的哈羅德不僅漸漸讀懂了人生,學到了要追求最珍貴的親情、愛情、友誼,懂得舍棄一些其他身外物,更學會了接納自己,從而感悟到“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吳高貞)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
讀完《一個人的朝圣》,我想談談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問題。
小說吸引我的地方是男主人公哈羅德的性格,沉默寡言,恐懼自卑,笨拙木訥,懦弱膽怯。這導致了作為父親的哈羅德,是不合格的。這吸引著我去探究哈羅德人生悲劇發(fā)生的原因,我認為哈羅德并不討人喜歡的性格是由他的原生家庭影響而形成的。
對于懷里的嬰兒,哈羅德的母親瓊完全不知所措,視他為負擔;父親自戰(zhàn)后歸來就日益消沉,稱他是“骯臟的小乞丐”。母親念叨著周游世界,自由自在;父親沉迷于醉生夢死,酒不離手。這就是哈羅德的父母親。父母對于哈羅德的到來抱有怨恨,在哈羅德的童年沒有給予其足夠的`關(guān)懷。也因此,哈羅德“小小年紀,保持低調(diào),做一個隱形人”。哈羅德的沉默寡言、恐懼自卑、笨拙木訥、懦弱膽怯的性格就在徹底地缺失了父愛母愛后形成了。
哈羅德后來遇上了他美麗富有才華的妻子莫琳,迎來了幸福,生下了兒子戴維。卻沒有料到幸福后面還藏著悲難,原生家庭的恐懼籠罩著哈羅德。哈羅德不愿意抱兒子,兒子要溺死了卻蹲下來解鞋帶,圣誕節(jié)與兒子發(fā)生沖突,以及發(fā)現(xiàn)兒子吸食大麻卻保持沉默。雖然哈羅德深深地愛著兒子,但是原生家庭的恐懼阻止了他表現(xiàn)出來,最終釀成了兒子自殺的家庭悲劇,可悲可嘆。
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一個人的童年經(jīng)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并且會產(chǎn)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決定一生的命運。因此,我覺得哈羅德在兒子成長的關(guān)鍵階段里,他既沒能做到正確的指引,也沒給予溫暖和庇護。他是一位不合格的父親。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董卿說,“你希望孩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彼官e塞說,“野蠻產(chǎn)生野蠻,仁愛產(chǎn)生仁愛!蹦哉f,“孩子的優(yōu)秀,滲透著父母的上千汗水!痹彝⒆拥挠绊懛浅>薮螅恳晃患议L都應該對自己的孩子負責。教會他待人處事、獨立自主、擁有健全的人格。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0
米黃背景,兩排柵欄勾勒出田野的輪廓,一條空曠的鄉(xiāng)間大道延伸向遠方,幾朵并不明麗的云點綴暗調(diào)的天空,一個行走中的渺小的背影,被帽子、大衣、鞋子裹成人形,只露出一根指向地平線的拐杖。這是這本書的封面圖,一個心靈雞湯顏色——我不太喜歡的封面。
外貌協(xié)會的我以為自己也不會喜歡這個劇作家編造的、開頭不符合常理的故事。一個平常周二的清晨,一位六十歲剛退休的清閑老人,一封二十年未見的老友的來信,一個簡短的因癌癥晚期臨終前的告別。哈羅德寫下回信后跟妻子說:“我去一趟郵局,很快回來。”然而目的地郵局,先是變成了一個又一個下一街區(qū)的郵筒,到了晚上竟變成了六百多里外英格蘭最北端的貝里克,老友奎妮的療養(yǎng)院;“很快”最終成了歷時近三個月的漫長旅程。他只是單純地想再走走,卻在加油站被陌生女孩善意的謊言啟發(fā),一位不信宗教的老人決定為了“信仰”走去看望老友,認定自己走下去對方就一定能活下去。哈羅德的出走沒有任何準備,他已年老到有些老年癡呆的征兆,平日走過的最長的路是取車,卻妄想從英格蘭南端徒步到北端;也沒有考慮妻子的感受,就孤身去看望一個多年不見的女性朋友,這不得不讓人揣測他的動機。在長途的孤獨中,在與陌生人的心靈碰撞中,這位老人六十年來的生活片段清晰再現(xiàn),這些拼湊出了一個平凡卻又特別的人生。
童年家庭的陰影讓哈羅德難以把握父親、丈夫這兩個角色,本應更加美滿的家庭反而因孩子的誕生開始出現(xiàn)裂痕。妻子莫琳是個幾乎完美的母親,兒子戴維是個聰明能干的孩子,而他——對父親責任充滿恐懼感的哈羅德,在選擇沉默和逃避中與這個家庭漸漸疏遠。他在釀酒廠里工作,一如既往的平淡。只是某次下班無意間撞見因被排擠躲在文具柜里啜泣的新同事奎妮,一個矮矮胖胖卻能干精明的女人。面對這個不太熟悉的女人,他沒有匆匆離開再次逃避,而是嘗試著安慰她。在后來的工作中,他們成了搭檔,他也漸漸對奎妮袒露心聲,講述自己的.一切。擁有朋友本給生活帶來一絲慰藉,然而兒子意外的自殺再次打擊了哈羅德,他甚至沒有在殯儀館與兒子告別。面對妻子的悲痛、埋怨,他再次沉默,任由空酒瓶堆砌成頹廢的日子。他最終在酒精作用下失去了理智,甚至闖入釀酒廠打壞了苛刻老板的珍藏品。酒精導致的興奮還是敗給了軟弱,善良的奎妮替哈羅德頂罪,被解雇后離開;而他,連道別未曾有過。和妻子成日的吵架最終演變?yōu)槎甑睦淠嗵,直到哈羅德收到了那封意外的信。
讀完小說合上書再次看到封面,這真是一個不合適的封面,書中的哈羅德沒有帽子,沒有大衣,沒有拐杖,只有一件臟又臭的T恤,一雙破舊的帆布鞋,一顆曾經(jīng)迷茫卻堅定下來的心。無意間打開了外包裝頁,里面呈現(xiàn)出單調(diào)的綠色,一雙手繪帆布鞋,沒有標題,鞋下一行小字:“那么,我是誰?”
這個色調(diào)的內(nèi)封面和那行字讓我想起另一本書,《蘇菲的世界》。然而蘇菲是在哲學中尋找自我,而這位老人顯然不是。他并不需要尋找,一直以來他都知道自己的怯懦和失敗。只是妻子承擔了太多他在生活中的責任,讓他不明白自己所扮演的是何角色。經(jīng)歷過這段旅程,盡管在野地中風餐露宿,他也并未感受到解放天性,找到自我的另一面,哈羅德還是哈羅德。這段旅程不是外界傳聞的一段過往羅曼史的浪漫延續(xù),也不是媒體捏造的與命運對抗的壯舉。
那么,這627里的“21世紀朝圣”對他來說意味著什么呢?哈羅德所謂的信仰?但是他到達療養(yǎng)院不久奎妮就離世了,不是有信仰就能有奇跡的。救贖?他并不是教徒,又何來贖罪?而且與奎妮最后面對面的告別,哈羅德沒有道歉,沒有道謝,也還是沒有道別。走了這么多路他卻沒準備好最后的見面,看到虛弱的奎妮不知道該說些什么,默默離開。但在小說結(jié)尾,奎妮的葬禮后,莫琳和哈羅德解開了心結(jié)重新牽起手。顯然,因為這次“朝圣”帶給了他們一些改變。莫琳在哈羅德離開家后發(fā)現(xiàn)了自己曾忽視了他為家庭做過的努力,但這并不代表他不軟弱,經(jīng)過二十年的隔閡能再次與他相愛,或許只是因為哈羅德回顧人生后多了份坦然吧。堅持這次不可能的朝圣之旅,不是頑固想讓他向莫琳證明自己的堅強,而是過去終于給了他一次重新審視自我的機會,最終他做到了面對自我的弱點,接受自己的軟弱。
或許對于曾經(jīng)的哈羅德來說,安慰文具柜里失落的奎妮而沒有逃避是他做過的最勇敢的事,后來他愿意對奎妮敞開心扉其實是因為面對一個能干優(yōu)秀的人,平庸的他卻看到過對方的軟弱一面,覺得愛逃避的自己能被理解、寬容吧。而他無法與妻子、兒子好好溝通,恰恰是因為了解、熟悉讓家人深知并習慣了他的軟弱,而他也習慣了顯露出自己的軟弱,但逃避也讓他還未接受這樣的自己。二十年后再次回憶往事,在即將到達終點時哈羅德反而因周圍人態(tài)度的多次轉(zhuǎn)變、回憶的逐漸深入而近乎崩潰、找不到方向,他在心里積壓多年的情緒終于爆發(fā)。行走在貝里克郡的街區(qū)里,冷靜過后整理好自己,曾經(jīng)未知的生活讓他恐懼到不愿面對,而現(xiàn)在他走向療養(yǎng)院去追尋一個未知的結(jié)局——看看奎妮是否依舊活著。面對病床上曾經(jīng)傾聽他心靈的老友,哈羅德終于接納了軟弱的自我,這也是一種勇敢。接納自己的缺點,往往比妄圖改變更難。
朝圣之旅結(jié)束,他仍不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軟弱的平凡人,只是多了些釋然,多了些自我包容,但這已足矣。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1
哈羅德上路了。
從他收到來自老友奎妮的信,到他決定出發(fā),一個人走路去看望千里之外,正在病榻上喘息將死的老友,這兩者之間——不到四個小時。
庸庸碌碌,平凡安靜孤獨又莫名的執(zhí)拗,哈羅德如此這般地過了大半輩子。他明白家里擺設(shè)的每一個小細節(jié),卻不明白活著的好處如何;他明白街頭拐彎一家家小店的排列順序,卻不明白自己的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他了解隔壁鄰居每日的作息時間,但是卻不了解妻子心中喪子的悲痛和冷漠。
當生活平鋪在他面前但是是一張一眼望盡的白紙時,哈羅德打算給它上點色彩。
于是,一個看似借口的理由,一個傳說中真正“說走就走”的旅途就此展開。
在他打電話給奎妮說,要她等著,他要過去救她的時候,或許他心里根本還沒有做好要獨自一個人上路的準備吧?是這樣的吧,難得生活中會有這樣一個機會,慫恿著他,生平第一次任性地,不顧一切地,大步向前。
只穿著他的帆布鞋,帶著一點零錢和一份堅定的信念,甚至都沒有折回家拿行李和做好路線規(guī)劃。就在去寄信的路途中,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錯過一個又一個郵筒,就這樣自然而然隨心地前進。“簡單到,只是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
鞋子破了就補,腳受傷了就休息,飄過每一站購買的小禮物,遇見的人,受到的幫忙,得到的無視和質(zhì)疑,突然成名之后的無奈……所有這些伴隨著哈羅德一同上路。他的堅韌能夠說,簡單得近乎執(zhí)拗,他不懂人情世故不明白前路漫漫也不聽他人的好生相勸,帶著那只一路陪伴的小狗,只顧低頭——“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
在看到哈羅德抵住內(nèi)心掙扎懷疑苦悶脆弱失望之后,歷經(jīng)長路漫漫翻越千山萬水,跨越627公里,徒步行走87天,最后,最后,最后見到了他電話那頭,以前對其承諾過的奎妮。然而,他見到的是——“奎妮像破了的洋娃娃一樣任她(注:護士)擺布,這就是哈羅德記憶中她最后的樣貌——一再忍受著,當別人將她提起來放在枕頭上,開著他十分反感的玩笑。”
看到那里,故事將近結(jié)尾,我積蓄已久的情緒最后爆發(fā),兩行淚水忍不住下落。我一路看著哈羅德前進,和他一齊期盼盼望,想象著他能夠趕在奎妮失去意識之前、在她死去之前到達,和這位改變了他一生,影響了他一生的朋友好好做最后的告別,好好傾訴一番。然而,當他到達的時候,才明白,許久之前因為手術(shù),奎妮的舌頭被摘除了。
好吧好吧,是不是現(xiàn)實都要這樣打擊人?哈羅德或許跟我想的是一樣的。他做在河邊的長椅上,一動不動。他似乎不想記起這一路以來自己的種種期望,他期望見到奎妮的笑顏聽到她的聲音和歡笑聲。但他似乎忘記了,這一路的救贖,不僅僅僅是為了奎妮,更是為了他自己!許久的思索之后,他最后寫出一封信,給那位當初無意間促使他急迫上路的加油站小姑娘,把他心里最黑暗,最深處的那個秘密一紙告知。啊,他最后愿意應對那段關(guān)于兒子的悲傷過往,他也最后明白如何去承受大悲大痛,如何再次,和自己的妻子牽起手擁抱并親吻彼此。我感受到他真正地快樂起來了。
故事最終結(jié)束在,他們夫妻討論著兩個人第一次見面的舞會,哈羅德說了一句逗趣的話惹得妻子笑得前翻后仰。這句話是什么?其實這句話是什么真的重要嗎?
重要的是,哈羅德最后明白,他需要珍惜的是什么了。
去年。當朋友給我介紹一本“適合你這種喜歡一個人去旅行的人看的”書時,我剛從云南四川兜一圈回來。
一個人去旅行,搭順風車坐火車,遇搭訕遇騙人遇好人,遇地震遇坍塌遇大雪,五味雜陳,能夠說什么都體驗過了。去年那時,那是一段人生的迷惘期,剛大學畢業(yè),在陌生的城市上班倍受打擊,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明白未來究竟在哪里。說這話矯情了,可當時確實是這樣想的。那時心里有一個聲音說,“不如出去走走吧!
其實我不明白自己到底能去多久,能去哪里。但是,重要的是,我出發(fā)了,并且一路向前。
我從廣州出發(fā),我來到形色匆匆黝黑面容各帶笑顏的昆明,我感受過大理和雙廊的恬靜舒適,我看過香格里拉的藏族情懷,我在納帕海草原上起舞,我踏上海拔4000多米的亞丁,我走過慢節(jié)奏的成都,我飄過火車城市株洲,我回到自己的廣州。22天一路前行,我甚至忘記了,當初決定出發(fā)的時候,是為了找到所謂的“真我”。那些散落在旅途中點滴的記憶,那些和陌生驢友的談笑風生,那些我納入眼里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美景,或許都已然成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于是我最后明白,在我“尋找真我”的路途上,我又在“創(chuàng)造真我”,這個雞和雞蛋的輪回,讓我豁然開朗。
原先我不是沒有真我,只是,完整的我,還在路上,等著我去尋找。
真實地應對自己,理解自己的不完整,在每一個日子里努力著,整裝待發(fā),隨時遇見一個路口,隨時轉(zhuǎn)彎,只為了拾掇一路的零星碎片,拼湊完整的自己。
小說里有這樣一句話:“這世上有許多人每一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边@看似再簡單但是的事情,然而卻有那么多人困頓自己的世界,無法真正邁開腳步。旅途,不僅僅僅是真正地邁開腳步前進,還有,真正往自己內(nèi)心深處前進,更加看清自己。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2
書,不厭百回品讀。獨捧一杯香茗,鼻尖縈繞著清茶的馨香與書間文字的獨有墨香,是人生之中最愜意幽香的時光。從遇見哈羅德的那一刻起,我再也不想離開他。
一個人,行走在朝圣的路上,堅持著、堅信著。也許哈羅德僅僅只是我們茫茫人海,蕓蕓眾生之中的一個平凡之人,卻做著不平常的事,走著不平凡的路。老友奎妮患了癌癥,這使他一度悲傷;但當他受到一位加油站女孩無意間的啟發(fā),有一種名為信仰的光芒綻放于心間:他堅信,只要他一直走下去,奎妮就一定會痊愈。
1個人,87天,627英里,橫跨整個英格蘭。
這條路不僅飽含著信仰,更凝聚著意志。也許在某種意義上,這條路并不是真正的朝圣,它的初衷只是為了救愈奎妮;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卻從一個簡單的信念,匯聚成神圣的信仰,人生的高度得到了體現(xiàn)。這里的“走路”,已不是一般意義上兩只腳一步一步地前行,而是信念的驅(qū)使。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走在朝圣之路上,心懷信念,堅定向前。
也許我們在人生之旅上也曾迷惘無助,也曾茫然彷徨,不妨停下匆忙的腳步,掠過浮世的繁華,回顧過往,靜靜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初衷是什么?自己的夢想是什么?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信念,或真或幻,卻是一個能支撐人生的點,心懷夢想,堅信自己,堅定地走下去。畢淑敏言:人生本沒有意義,每個人必須為自己的人生確定意義。也許目標可以實現(xiàn),也許目標形同虛設(shè),但在為其奮斗,為其努力的過程之中,你的心靈卻受到了洗滌。結(jié)果也許并不重要,但人生路上奮斗的過程卻是難能可貴的。我想,這應該是朝圣最淺顯的真諦。
作者運用獨到的筆觸,細膩地描寫了哈羅德的朝圣之旅。畫面的描繪,簡單的落筆,卻刻畫了真實的生活,深刻的情景,使我們恍若身臨其境。書中人物的任何一個心理活動,都如此牽動著我們的心靈,使我們久久無法忘懷。潛移默化之中,我們仿若閱讀了一生的漫長。
生活之中,總有一些事情會觸動人的心靈,有時一個契機,或許會改變?nèi)说囊簧R粋人的朝圣,或許就是那個改變我們的契機,它真正觸動了我們的內(nèi)心,使我們與哈羅德情感融匯在一起,思想迸發(fā)出燦爛的火花。
結(jié)局的塑造是悲傷的,卻又是圓滿的,就如我們的人生。這樣一本自然純粹,不加修飾的書籍,如何不教人讀之深切,讀之入迷?
再一次沐浴在朝圣的光輝之中,凝神靜想,我們每個人都走在朝圣之路上……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3
我非常討厭寫讀后感,因為第一:不同的經(jīng)歷促使每個人對同樣的事物有不同的感知能力,讓我心潮澎拜思潮起伏的句子在別人看來可能是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第二:我沒有勇氣對作者行云流水的文筆和構(gòu)思縝密的情節(jié)妄加評論。如果說之前讀的那些對我有各種啟發(fā)的小說像是博物館里的精品文物,讓人在贊嘆之余也敬而遠之,《一個人的朝圣》則像外婆手上戴著的上了些年頭銀鐲子,在經(jīng)歷歲月的沉淀后顯得是那么平易近人和親切可愛。沒有我偏愛的戰(zhàn)爭背景和宗教爭端,故事也不是以少數(shù)族裔為主角,但是它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通透。因為我能從每一個角色上找到了一部分自己,驕傲的,純真的,上進的我;自私的,懦弱的,平庸的我。這些美好與不美好融合在一起,組成了獨一無二的,不以你的意志而轉(zhuǎn)移的我。
最初注意到這本書純粹是被它很網(wǎng)紅的名字所吸引,在朝圣與去西藏被畫等號的現(xiàn)在,我想這不過講的是一個職場白領(lǐng)不堪重壓跑到布達拉宮感悟生活意義的故事。自認為在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參透了生活認清了自己,實際收獲的只有高強度紫外線帶來的曬傷和稀薄空氣引發(fā)的高原反應。然而我的預想與書不能相差得再遠!兑粋人的朝圣》沒有濫俗的故事和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裝腔作勢,就像倏然綻放的茉莉花,你不會在意小小的,青色的花骨朵什么時候綻放,但是滿屋的香氣告訴著你,花的確是開了。
并不只是心血來潮:
哈羅德弗萊是一個釀酒廠的退休工人。他資質(zhì)平平,相貌平平,家境平平,總之什么都平平。在釀酒廠兢兢業(yè)業(yè)地干了四十年,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退休后和妻子莫琳住在英格蘭南部的金斯布里奇村。表面上哈羅德和妻子風平浪靜,實際上他們兩個之間存在了二十年的隔閡像一道深淵一樣將兩個人遠遠地分開。一天哈羅德收到了一封來自前同事奎妮的信,信中奎妮說自己得了癌癥,醫(yī)生也已經(jīng)束手無策。雖然已經(jīng)二十年沒有任何往來,哈羅德還是想為這位昔日的同事做一些什么。在去郵局給奎妮寄回信的路上,他突然決定要走到奎妮所在的貝里克去,盡管這樣并不能延緩奎妮的死亡,但是他覺得自己虧欠奎妮的實在是太多,如果僅僅以一句“聽到這樣的消息我很抱歉,祝好”來回應的話未免太無力。他不能允許自己在奎妮生命的盡頭讓二十年前發(fā)生的.那件事悄無聲息地溜走。就這樣,70歲的哈羅德在沒有任何準備和徒步經(jīng)歷的情況下,朝著英格蘭最北的小鎮(zhèn)貝里克行進了。
“等我。H.”哈羅德扔掉了先寫好的那封信,將這一封鄭重其事地塞進了郵筒。
加油站女孩/從醫(yī)學院畢業(yè)的清潔工:
盡管哈羅開始了自己的徒步,他最初的信念卻被右腿的疼痛和肚子里翻滾的饑餓一點點地消磨著。“我做的這一切其實毫無意義,奎妮還是會死!惫_德想。在加油站他結(jié)識了一個在那里工作的女孩子,女孩子聽完哈羅德徒步的原因告訴他自己之前有一個得了癌癥的阿姨,但是因為自己堅信阿姨不會死,她最終真的就沒有死。“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女孩子眨了眨眼睛。女孩子的話給了哈羅德莫大的鼓舞,他更加相信如果自己能走到貝里克,奎妮就一定不會死。他謝過了女孩子,給奎妮所在的療養(yǎng)院打了電話,就繼續(xù)上路了。
但是他畢竟七十歲了。長時間的行走給他的雙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雙腳也因為鞋子的不合適長滿了水泡。一個好心腸的清潔工看到了在路邊痛苦萬分的哈羅德,她把哈羅德帶到自己家并處理了傷口!澳阍趺磿@些?”哈羅德問!拔以谒孤宸タ俗x了醫(yī)學院,但是在英國我能找到的最好工作是清潔工!鼻鍧嵐ふf。臨走時她還給了哈羅德一些徒步的裝備。
“這是我男朋友的,他永遠不會回到我身邊來了!
哈羅德想到了十三歲時母親離開自己的那天,沒有擁抱沒有親吻,只有母親的一句“我看起來是不是很丑?”和自己十六歲時被父親喊叫著趕出家門的那天。
世界上有太多潦草的離別,潦草到對不起相遇時的小心翼翼和滿心歡喜。最初我們都有向?qū)Ψ街v不完的故事和羅列不清的美好暢想。過去見到的每一次彩虹,每一次引我們捧腹大笑的小事,每一家美味的小吃店都想拿出來分享,以此來彌補這個人當時不在場的遺憾。我們會一起計劃未來的旅行,會想著要一起躺在草地上曬太陽,承諾給彼此寫長長的信。但是這樣的暢想最后都變成了深秋干枯的葉子,在空中不舍地打了幾個轉(zhuǎn)兒落到了地上,這時一輛鳴笛的出租車呼嘯而過,將葉子更深地碾進了泥土里。
為什么人們不能好好告別?
新聞效應和朝圣者們:
哈羅德在一路上遇還到了很多人,不知從哪一天起他就開始出現(xiàn)在電視上,到處都是關(guān)于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徒步去貝里克的報道。人們對于他徒步的目的猜測紛紛,有人說這是朝圣,有人說這是偉大的愛情,更多人叫囂著自己被哈羅德啟發(fā),紛紛加入他的徒步。讀書筆記.哈羅德和他的跟隨者們不論走到哪里都會受到貴賓般的接待,但是他自己卻并不喜歡這樣。有時為了決定路線大家會經(jīng)常爭吵,不斷地出席宴席讓整體行進的速度越來越慢,跟隨者內(nèi)部也是矛盾重重。哈羅德覺得自己離出發(fā)時的目標越來越遠了,他并不想將這場徒步搞得這樣隆重。他只是想和奎妮好好道別。
矛盾終于在哈羅德想繞遠路去看望一個路上認識的朋友時被激化了。大部分人認為以目前的速度來看,奎妮很有可能撐不到他們到達的那天,因此大家覺得離開哈羅德,自行去貝里克。這群人后來在貝里克受到了隆重的歡迎,但是這又有什么意義?他們不是為了奎妮去貝里克的,他們說哈羅德啟發(fā)了他們但是又拋棄了他。哈羅德又恢復了一個人上路的自由。
讀到這里的時候我覺得很好笑。梵高有這么一句話,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團火,而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追隨者們以自己的眼光給哈羅德貼了一個又一個標簽,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思考過他的出發(fā)點到底在哪里。他們的確更早地走到了貝里克,得到了更多的報道,可是在這一次的徒步之后他們的生活并不會有太多的變化,因為他們將這場徒步僅僅當作一個任務來進行。對于哈羅德來說,這場徒步是他對自己的救贖,是逼迫他直視自己弱點的利劍。除了肉體上的痛苦,他更大的痛苦來自于內(nèi)心對直視自己弱點與缺陷的抗拒。
那些不明就里就聲稱自己被激勵被感動的人,多么可笑呀。
第八十七天:
627英里,87天,70歲的哈羅德終于走到了貝里克。他到達療養(yǎng)院的那天,沒有新聞記者,沒有歡呼簇擁的人群,只有和他一直在路上聯(lián)系的護工和一句“弗萊先生,你來了”。哈羅德反而感到無比的平靜,似乎這就是他預想里和奎妮相見的場景。在一間病房,他見到了奎妮。沒有喜極而泣,沒有執(zhí)手相望,奎妮的右臉已經(jīng)長出了一個巨大的腫瘤,就像一個腦袋長到了另一個腦袋上一樣,她已經(jīng)聽不到哈羅德的說話了。哈羅德看著病床上躺著的,與自己記憶中大相徑庭的奎妮,突然感到無比的泄氣:自己最終還是沒救的了她。哈羅德妻子莫琳在他離開的87天里,深切地意識到了即使他們夫妻都不愿意去正視二十年前的那件事,最終她還是愛哈羅德的。她可能還沒辦法原諒他,但最終釋懷,理解了。故事的結(jié)尾兩個人站在貝里克的海邊回想起了第一次相遇的場景,她是舞會上羞澀的女孩子,他是風趣幽默的男孩子,他們已經(jīng)不記得當時都說了些什么,只記得彼此都很開心。
二十年前的那件事就像一道巨大無比的,丑陋的傷口,在任由它發(fā)膿潰爛二十年后,哈羅德和莫琳終于決定給傷口割掉腐肉涂上碘酒。這個過程自然是痛苦萬分,但是哪一個愈合的開始不是呢?
我們將一個人身上不符合普世價值觀的地方叫缺點,這些改不掉的缺點我們稱之為弱點。因為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jīng)歷,哈羅德就是一個有些懦弱不擅表達的人。但是他不是個壞人。這些弱點就像沉積在河床上的泥沙一樣,時間久了河床就會被抬高,在暴雨的侵蝕下釀成洪水,淹沒房屋和農(nóng)田。好在哈羅德在最后為自己的弱點做出了彌補,盡管他晚了二十年。
我從哈羅德和莫琳的身上看到對弱點的逃避,在加油站女孩身上看到樂觀,在朝圣者的身上看到可悲的盲目性,在奎妮身上看到美好的善良。所謂人生百態(tài),每個人都走在自己朝圣的路上,只是一些人最終沒有走到罷了。
哈羅德沒能救得了奎妮,但是他救了自己,救了莫琳,救了自己和莫琳在兒子戴維自殺后岌岌可危的婚姻。在七十歲的年紀,哈羅德的生活有了第二次開始。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4
一封遠方來信,如同一縷微弱的亮光,點燃哈羅德內(nèi)心最深處的自我,奎尼的存在打開了他他塵封多年的記憶,年輕、往事、朋友、愛情、友情,他的生活似乎又蘇醒了,他想緊緊地抓住,當他繞過一個又一個郵筒時,他潛意識里并不想寄出回信,一旦投到郵箱里,他與這些過往的聯(lián)系就又結(jié)束了,于是他最終走上了尋找奎尼的路上,開始了一次朝圣之旅。
對任何人而講,遠方都是一個極其神圣的存在,我們把眼前歸屬為茍且,把遠方話念為詩,在一個人普通而又沉悶的生活里,遠方是內(nèi)心追尋自我的唯一去處。從哪里出發(fā),去找尋什么,最終能走到哪里?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心靈比腳步走的很更快,遇見的比找到的可能更多。就像哈羅德,他的初衷是奎尼,他的.行程里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在他的心里種了一顆希望的種子,而最終,他找到的是自己。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5
故事的主人公是生活在英國南部一個小鄉(xiāng)村名為哈羅德·弗萊的65歲老人,他剛從工作了40年的小酒廠推銷員的職位上默默無聞地退休不久。沒有親人,沒有朋友,與太太莫琳也是情感疏離,生活死一般的沉寂。直到收到一封20多年前同事的來信,打破了這一切。寄信人叫奎妮,得了癌癥,已經(jīng)到了晚期,她在英國北部的一個療養(yǎng)院給他寫信告別。哈羅德很受觸動,覺得要給她寫封回信,安慰安慰她。但計劃好的簡單的寄信,陰差陽錯地臨時變成了他徒步去看望奎妮。他堅信他在路上奎妮就會一直活著,并相信只要有“信念”就能把事情做成。這個一時的沖動最終變成了一個人,87天,627英里的徒步,他臨時上路,沒有任何徒步的經(jīng)驗和裝備,沒帶手機,沒有指南針和地圖,甚至半途把銀行卡和錢包都寄回了家,他風餐露宿,卻在途中通過思考和與陌生人的交談中梳理自己的過去,生活、工作、情感、妻子、兒子、同事……。
哈羅德的父親戰(zhàn)后歸來,脾氣變得乖戾,母親終于在他13歲時忍受不了這一切拋下他們離家出走并從此再無音訊,16歲又被父親趕出了家門。他的童年一直缺乏愛的支持和滋養(yǎng)。與太太莫琳一見鐘情,家庭也曾充滿了溫暖,但他發(fā)現(xiàn)與兒子戴維之間建立不起來良好的父子關(guān)系(可能是因為他沒有得到過真正的父愛,不知如何給予)。他很驚奇莫琳天生就知道怎么做母親。兒子曾經(jīng)學業(yè)優(yōu)異,考上了劍橋大學,但畢業(yè)后卻不知如何融入社會,于是抑郁、酗酒、吸毒,最終自殺。莫琳把這一切歸咎于哈羅德對兒子沒有盡心和負責(其實他試圖與兒子彼此接近,但沒有成功),于是夫妻更加疏離,逐漸變成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哈羅德因此酗酒,并一次在酒后犯了大錯,奎妮挺身而出代他受過被辭退,從此兩人再無交往。直到這封信的到來……一路上,他努力地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前面,而心里卻在不斷的梳理和調(diào)整各種情感和關(guān)系,在家里無時無刻不再關(guān)注他行程的莫琳也是這樣。
他不僅是身體的旅行,步伐的行進,更是心靈的前進與升華。困擾他的各種關(guān)系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抽絲剝繭、條分縷析。
首先是夫妻關(guān)系,和許多中國的老年夫妻一樣,感情越來越淡,隔閡越來越大。是什么讓他們彼此疏離呢?是時間嗎?是兒子戴維的死激起的愧疚和埋怨嗎?長期缺乏語言和情感的交流,彼此誤解的進一步加深,也許才是夫妻關(guān)系最大的破壞。莫琳總是以“我不這么認為”開始對話,哈羅德也沒有解釋他的做法和動機。夫妻分房而居,沒有了任何身體的接觸,變成了在一個屋檐下分工合作的責任制家庭。而這個徒步,改變了一切,哈羅德每天都給家里打電話,說說他的行程,他的見聞。莫琳也越來越關(guān)心他,距離反而使兩個人的心越來越近。最令人感動的是在一個接近目的地的夜晚,狂風暴雨中的哈羅德迷路了,這也是他最消沉的時候,旅伴都棄他而去(包括曾經(jīng)忠實陪伴他的狗),他還受著饑餓和傷病的困擾,他打電話回家求救,已經(jīng)要放棄了,但這時,曾經(jīng)竭力勸他回家的莫琳卻含著熱淚鼓勵他,通過對他路線的一路追蹤幫他定位,并為身無分文的他預定了賓館讓他休息和恢復。在這種隔空的思念、交流中,夫妻關(guān)系的裂痕得到了修復,感情得到了升華。
其次是親子關(guān)系,因為原生家庭的問題。哈羅德的父親對他簡單粗暴,母親又曾在他少年時遺棄了他。所以哈羅德在成長期內(nèi)并沒有得到足夠的愛的滋養(yǎng),也不知道如何去愛。所以在有了自己孩子戴維之后,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戴維遇到求職等成長問題時,不知如何提供幫助。戴維的自殺,更讓他失去了所有做一個好父親的機會,莫琳的抱怨加重了他的愧疚,更加重了心靈的創(chuàng)傷。在路途上他與想象中的.戴維對話,對孩子般的跟隨者給予最大的愛和附助,這些也慢慢幫助他走了陰影。
莫琳同樣面臨親子問題,她的問題是在抱怨哈羅德愛不夠的同時又太多的溺愛和母子粘連。這似乎是許多偉大母性天然的表現(xiàn),覺得父愛不夠就要用更多的母愛進行補償,其實這根本不可能相互替代。尤其是在戴維死后,莫琳永遠保持戴維臥室的樣子,并每天和想象中的戴維對話,而疏遠生活中真正的伴侶。因哈羅德的突然出走,她才徹底驚醒。
再次是同事的關(guān)系,哈羅德幾乎沒有同事中可以交流的朋友,因為工作的安排,他和奎妮經(jīng)常一起外出,在車上慢慢聊開了,也多了彼此間的信任。在哈羅德醉酒闖禍之后,奎妮怕他失業(yè)造成家庭生活的困難,而主動替他承擔責任,F(xiàn)代人的生活中,除了家人接觸最多的就是周圍的同事(可能每天清醒的時候和同事相處的時間還長于家人),協(xié)調(diào)互助的同事關(guān)系不僅帶來心情的紓解,也最可能是遇到緊急情況時第一個救助者。雖然此后再無聯(lián)系,哈羅德一直覺得欠了奎妮一個巨大的人情,所以在奎妮來信告別時,他覺得一封輕飄飄的回信實在不夠,感恩促使了他的朝圣之旅,也在這次徒步中解決了許多困擾他一生的問題。
最后可能是與陌生人的關(guān)系。有時候一句話點醒夢中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如哈羅德去寄信時碰到的加油站女孩提到的“信念”,讓哈羅德突然決定要走去看望奎琳。如哈羅德路遇的眾人,有的陪伴,有的支持,是善良的鼓勵讓他一步步堅定地向前!耙荒畛煞稹,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在工作中、生活中,給陌生人一些鼓勵和支持呢?幾句積極、貼心的話語對我們來說毫發(fā)未損,對他們也許是堅定他們?nèi)松闹匾x擇。
書名是《一個人的朝圣》,其實遠方等待他的并不是上帝或者神靈,這個“圣”在自己被層層硬殼封閉的心中。遠足是一種肉體的自我折磨,更是心靈的抽絲剝繭,把層層閉鎖的溶解和釋放。這種修行,哈羅德是等到了垂垂老矣讓一封信來觸發(fā),當然,并不晚,他在有生之年有了回歸和徹悟。但我們不一定要等,不一定要一個故事,也許一本書,幾段話就是一個激勵我們向心靈的圣地進發(fā)的理由。無需走過627英里,也不需要走壞那雙帆船牌的平底鞋,打開心靈的防御,你就是在開始朝圣的旅程。讓愛與行動來拯救一切。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03-12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08-09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精選】07-28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1-17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03-23
【優(yōu)】《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08-01
【精華】《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08-01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熱門]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