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方案

        時間:2024-03-19 10:53:35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方案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方案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方案1

          教學內容:

          P10例6、做一做,P13練習二第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會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題目要求與實際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過程:

         一、激發:

          1、口算。

          1.2x0.3 、0.7x0.5 、0.21x0.8 、1.8x0.5 、1—0.82 、1.3+0.74、 1.25x8 、0.25x0.4、 0.4x0.4 、0.89x1 、0.11x0.6、 80x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個小數的近似數。(投影出示)

          保留整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兩位小數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填空)

         。1)怎樣用“四舍五人法”將這些小數保留整數、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們的`近似值各應是多少?

          3、揭題談話: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以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板書課題:積的近似值)

          二、嘗試:

          談話引出例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的嗅覺最靈敏嗎?(生回答)所以人們常用狗來幫助偵探、看家。那狗的嗅覺到底有多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據:

          1、出示例6:人的嗅覺細胞約有0.049億個,狗的嗅覺細胞個數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聞出壞蛋身上的氣味。狗約有多少個嗅覺細胞?

          2、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書:0.049x45

          4、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指名板演并集體訂正,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5、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1)積的小數位數這么多!可以根據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學生獨立探究,指名說說取近似值的過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數,看哪一位?根據什么保留?

         。3)橫式中的結果應該怎樣寫?強調橫式中應當用約等號,而不能用等號。

          6、專項練習(根據下面算式填空)

          3.4x0.91=3.094積保留一位小數是(),保留兩位小數是()。

          7、嘗試后練習:

          ▲P10頁做一做1。計算下面各題。

          0.8x0.9(得數保留一位小數)1.7x0.45(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判斷,并改錯。

          10.286x0.32=3.29(保留兩位小數)

          3.27x1.5=4.95、 1.78x0.45≈0.80(保留兩位小數)

          三、運用

          1、一千克白菜的價錢是6.78元,媽媽買了0.8千克,應付多少題?

          雖然此題沒要求保留兩位小數,但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比分更小的錢幣,所以應保留兩位小數。

          2、兩個因數的積保留兩位小數的近似值是3.58。準確值可能是下面的哪個數?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體驗:誰來小結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方案2

        一、教材分析:

          在學生第一學段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特點的基礎上,在本冊教材的第二單元,又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及他們的展開圖,理解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含義及其計算方法。雖然學生也有分辨物體大小的生活經驗,但對于體積與容積這樣比較抽象的概念,顯然是相對陌生的,更莫談對體積的計算了。五年級下冊小學數學公開課《長方體的體積》優秀說課稿

          本節教學內容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首先安排了長方體體積和長方形面積的類比,由此啟發學生猜測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長、寬、高有關,然后變化長方體的長、寬、高中的一個量,比較體積的變化,使學生體會到“長、寬相等時,越高體積越大”,“長、高相等時,越寬體積越大”,“寬高相等時,越長體積越大”。究竟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呢?教材接著安排了操作活動,引導學生用小正方體擺不同的長方體,并記下長、寬、高等有關數據,通過觀察,分析這些數據,發現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逐步歸納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ㄒ唬┙虒W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2、過程與方法目標: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使學生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ǘ┙虒W重難點:

          重點是理解長方體體積的推導過程,并能正確計算長方體的體積。難點是借助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探索的'活動,對學生數學思維加以有效引導,進而發展他們的思維及空間觀念。

          一、教法:

          本節課教師要借助課件的輔助功能,采用直觀形象的教法,讓學生腦手并用,組織學生進行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等實際的操作活動,采用直觀、演示、猜想、操作、練習、討論等多種教法交叉進行,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動眼多種感覺參與學習,在探索知識本質規律處適當給予啟發、指導、點拔,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及空間觀念

          二、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采用猜測—實驗—驗證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活動,進而發現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并能正確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四、(一)教學設計理念

          1、遵循“事物相互聯系,發展變化”及“實踐第一”的觀點,以學生自學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為主要活動形式,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動感知,體驗,領悟,不僅使學生掌握知識,而且又培養他們的興趣與能力。集中體現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體性、廣泛性、積極性。

          2、要在教學中營造一個民主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體現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功能,體現教學活動的有序和高效。

          3、課件設計要獨具匠心,制作要科學合理,真正起到很好的教學輔助作用。

         。ǘ┙虒W過程設計:

          本節教學共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1、 創設問題情境,激活經驗。

          2、 操作實踐探索,主動構建。

          3、 解決實際問題,拓展提升。

          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層次:

          1、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呈現一個鼓鼓的書包和一個文具盒,讓學生比較他們體積的大小。學生憑借已有生活經驗隨口可答。緊接著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各一個,讓學生比較它們的大小。此時,就會難以分辨,就會讓學生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帶者對問題的探索欲望進入本課。

          2、讓學生猜測長方體的體積與什么有關?學生嘗試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猜一猜,給予學生猜測的機會,體現“大膽猜測,小心求證”的理念。

          3、利用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變化長方體長、寬、高。通過讓學生觀察、比較,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都有關系。

          4、教師追問“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有關系,那么如何計算長方體體積呢?”讓學生再次猜想,學生在后面的操作中不盲目進行。本環節設計用時分鐘。

          第二層次:

          1、嘗試操作,初步感知,師首先布置小組合作的任務:要求4人一組,用24個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來拼擺不同的長方體,并在表格中記錄數據,完成表格,從而發現計算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驗證探索,抽象概括。這一次的活動,讓學生任意拿一些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一些長方體驗證上面的結論是否正確。

          3、遷移應用,拓展延伸。首先計算長方體的體積,然后歸納計算方法,再交流討論如何計算正方體的體積,并與長方體計算公式加以區別。

          本環節的設計,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讓學生觀察、分析、發現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歸納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突破重難點。另外,在組織活動前,引導學生合理分工,活動中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活動后指導學生匯報交流,從而體現了“實踐第一”的觀點,達到操作活動的預定目的,最后又在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通過交流、討論,發現長方體與正方體在計算體積上的聯系與區別。學生自主的探索,能有效的發展學生操作的能力。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交流,碰撞思維,拓展認識,更大程度的發展空間觀念。

          第三層次:解決實際問題,拓展提升:

          1、設計基礎練習,深化學生對計算方法的掌握情況,又讓學生體會長方體、正方體之間的聯系,在填表的最后一列填出學生自己心里所想的長方體,給學生提供了想象機會,從而發展了形象思維能力。

          2、設計練習“我會擺”,再次訓練學生的操作技能,拓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圓柱、圓錐的體積作了鋪墊。

          3、進行全課小結,通過讓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促使學生有信心、有能力,在今后的學生中,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17:33:20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方案3

          教學要求

          1、根據正方體特征,推導出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問題。

          3、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用具

          教師準備:一個正方體紙盒和例3的實物模型、投影儀;學生準備:一個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看圖并回答。(投影顯示)

         。1)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2)怎樣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2.看看各自準備的正方體回答問題。

         。1)什么是正方體的表面積?

         。2)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怎樣?

         。3)如果給你正方體一條棱的長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嗎?

          師: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

          1.小組合作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兕}中的棱長就是每個面的什么?

         、谀隳芩愠鲞@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嗎?

         、坌〗M合作,尋找計算方法。

          3x3x6或者32x6

          =9x6=9x6

          =54(平方厘米)=54(平方厘米)

          說明:上面兩種做法都對,32表示2個3相乘。

          2.教學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

          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時還要根據實際需要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中某幾個面的面積,如:投影顯示例3,拿出實物模型。

         。1)幫助學生分析題意。

         、偈勖椎哪鞠涫鞘裁大w?

          ②“上面沒蓋”就是沒有哪一個面?

          ③要求的`問題,實際上是算哪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2)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解答方法,只列式不計算。

         。3)學生講所列出的算式的含義,確定正確后算出結果,集體訂正。

          三、課堂實踐

          做第27頁的“做一做”,先讓學生列出解答的算式,并講一講自已是怎樣想的,確定正確后算出結果。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五、課堂實踐

          做練習六的第5、6、7題。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方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94~9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處理收集到的數據,設計合理的秋游方案。

          2.經歷設計秋游方案的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提高收集數據、處理數據的能力。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分小組收集和處理相關資料和數據。

          教學難點:怎樣設計既合理又經濟。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一、情境導入

          談話引入:秋游的日子快到了,這學期秋游我們計劃去故宮和北海公園參觀,老師想邀請大家一起來設計一個合理的秋游方案。設計秋游方案前要做哪些方面的準備?

          引導學生說出:要了解秋游過程中的各類事項,例如景點的門票每張多少錢?每個景點需要游覽多長時間?坐什么交通工具去?車費多少?路上需要多長時間?景點開放時間是幾點?什么時候出發,什么時候返回?了解北京的交通狀況(避開上下班高峰)。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提出活動任務:學校要組織61名學生到故宮和北海公園參觀,需要多少門票錢?游玩的時間怎么安排?請你設計一個合理的秋游方案。

          2.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設計方案,5人一組。

          (1)按照表格中的項目把各小組成員分工。

          (2)分小組收集相關材料和數據,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引導學生收集數據,景點信息:門票(成人和兒童的單價)、各種旅游車的信息。

          景點信息:

          旅游車信息:

          路線圖:(在紙上自行設計)

          (3)各小組將數據收集整理,并設計出合理的秋游方案。全班交流設計的秋游方案,選出最合理的方案。

          (4)集體設計方案。

          秋游方案

         、儆斡[景點:

         、诔霭l時間:

         、鄄檎屹Y料,畫出旅游路線示意圖。

          ④估計費用。

          3.總結設計秋游方案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老師小結:

          旅游是一項愉悅身心的`活動,在旅游的同時要注意個人安全,確保旅途愉快。

          4.全班交流設計方案,什么樣的方案最合理?

          5.選擇其中一個小組的設計方案,組織全班一起討論方案的可行性,并對方案進行補充和修改。

          四、鞏固練習

          旅游設計師。342名同學和18名老師去游樂園。

          (1)怎樣租車最合算?

          (2)成人票每張50元,兒童票每張30元,買門票需要花多少元錢?

          先獨立完成,再和同桌一起說一說是怎么計算的?

          五、拓展提升

          在一個停車場停車一次至少要交費10元。如果停車超過3時,每多停1時要多交5元,不足1時按1時計算。一輛汽車停了6.5時,在離開時應交費多少元?

          六、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

          七、作業布置

          為全家人設計一個出游方案。

          激活生活經驗,為解決實際問題做好準備。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收集整理數據,并設計出合理的秋游方案。

          板書設計

          設計秋游方案

          1.準備工作

          2.合理分工

          3.設計方案

          4.修改方案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課屬于綜合實踐活動,根據所學知識設計秋游方案,積累活動經驗,逐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秋游對于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不足之處:不能夠對所有小組的方案一一評價、完善,是一種遺憾。

          教學建議:經歷“設計秋游方案”的活動,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收集數據、處理數據的能力,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方案5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教學重點:

          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P.145頁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x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x0.2 0.99+1.8 2.56-0.37

          500x0.001 3.2÷1.6 3.9+2.03 7.5x2.5x4

          0.36÷12 0.75x4 4.9÷3.5 1.2x0.4+1.3x0.4

          2.14-0.9 6.25x0.8

          二、復習指導

          1.實際測量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應先測定一條直線。怎樣做才能測定這條直線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P.86頁的插圖及怎樣做的步驟。

          (2)在進行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怎樣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P.87頁怎樣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長度。

          (3)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第7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二十第5題。

          (1)明確各是什么圖形?再動手量出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數據,并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

          (2)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現了什么?

          (3)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說明,這四個圖形的形狀雖然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都等于2厘米,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而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擴大了2倍,但按照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還要除以2,所以它們的面積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9題。

          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再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它們的面積就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們的面積就不會相等。

          四、作業

          1.練習二十第8題。

          2.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第11題及思考題。

          教學內容:

          根據測量的有關內容,自行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學會步測、目測等測量方法,了解光側、影測、繩測等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2、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發展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4、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卷尺、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們大概的長度,那么今天我們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實際測量。在進行測量前,我們要了解哪些測量知識呢?例如:測量工具、測量單位、測量對象、測量方法等等。

          (學生提到了進行測量的時候,要使用尺子,記錄測量結果的時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

          二、活動程序

          1、準備活動:展示人們測量一些建筑物的課件。

          2、布置活動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測量的相關知識,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實際生活,選擇一個你想測量的對象,選用適當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測量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測量。

          (2)每小組要在活動卡片上做好記錄。

          3、提供給學生“實際測量活動”卡片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頁例1、22頁做一做及練習五1-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掌握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復習米和厘米,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

          2、估計數學書的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動手測量驗證。

          3、組織交流測量結果,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

          4、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設疑:關于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谠趯W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指,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匯報、交流。

          揭示: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然后,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鬯伎迹含F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1厘米=10毫米

         、苷垖W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教師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菀龑W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拚f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單位。(學生舉例,教師提供一些資料)

         、邔W生填寫數學書的厚和寬并反饋。

          2、畫線段。(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提問:用直尺畫線段時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畫出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畫法

          A、利用刻度尺先畫出3厘米的線段,再接著畫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輸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畫線段。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引導,注意線段從“0”刻度開始畫和不從“0”刻度開始畫的畫法區別。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學生根據本課的新內容完成“做一做”第1、2、題。

          第1題讓學生根據圖示讀出刻度尺所測量的物體長度。明確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滿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數,這樣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學生讀數,再指名匯報。

          第2題讓學生先估算,再測量,然后集體訂正,指名說說理由。

          2、完成“練習五”第2題。

          以毫米為單位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請你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米不是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方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能應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解決相應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領會割補的實驗方法;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自制長方形框架、方格紙、課件、平行四邊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鋪墊導入

          1、(出示教具)這是一個長方形框架,它的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它所圍成的長方形面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ò鍟洪L方形的面積=長x寬)

          2、如果捏住這個長方形的一組對角,向外這樣拉,(教師演示)同學們看看,現在變成了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

          3、你還知道關于平行四邊形的哪些知識?(出示課件平行四邊形)

          4、這樣一拉,形狀變了,面積變了嗎?

          5、(對認為面積不變的同學質疑)你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相鄰兩條邊的乘積)

          6、究竟這個猜想是否正確,下面我們一齊來驗證一下就知道了。

          請同學們用數方格的方法來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師把長方形及拉成的平行四邊形框架放在方格紙上,數一數它們的面積)數的時候要注意,每個小方格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不滿一格的當半格計算。(通過學生數一數,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使學生明確拉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變少了,相鄰兩條邊的乘積不能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7、看起來,用相鄰的兩條邊相乘不能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平行四邊的面積計算。(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合作探索,遷移創造

          1、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1)、出示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相等的一個長方形。提問:數一數,這個長方形和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同嗎?

          (2)、小組討論,觀察比較兩個圖形的關系,提問完成表格。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分別相等,它們的面積也相等。

         。3)根據你的發現你能想到什么?

          2、圖形轉換

          (1)、不數方格能不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教師展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卡片)這是一個平行四邊形,我們不知道它的面積如何計算,能不能把這個平行四邊形轉換成一個與它面積相等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呢?(能)可以轉換成什么圖形?(長方形)怎樣將平行四邊形轉換成與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

          (2)四人小組合作,用課前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卡片和剪刀,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匯報上臺演示剪拼過程)邊剪拼邊觀察思考: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相比,面積變了沒有?拼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板書:平行四邊形 底 高)

          (3)(教師演示說明)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板書連接符號)

          3、推導公式

          師:我們知道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

         。ò鍟浩叫兴倪呅蔚拿娣e=底x高)

          師: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a表示底,h表示高,怎樣用字母來表示這個公式?(引導學生說出用字母表示公式)(教師板書:S=ah)

          4、出示例1(課件),例1給出我們什么數學信息呢?我們根據什么公式來列式計算,學生試做,并說說解題方法,指名板書。

          5、提問質疑

          師:剛才同學們的表現都不錯,下面請大家閱讀課本80—81頁,還有什么疑問,請提出來。(學生閱讀課本和質疑)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三、層層遞進,拓展深化

          1、算一算,填空,(課件出示)指名回答。

         。1)、一個長方形的長是5厘米,高是3厘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

          (2)、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8米,高是5米,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平方米。

         。3)、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高是6分米,底是9分米,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平方分米。

          2、用手勢判斷對錯(課件出示),先讀題后再判斷,并說說錯誤的原因。

         。1)、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割補成長方形,它們的面積相等。( )

         。2)、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7分米,高是4分米,面積是28分。( )

         。3)、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5米,高是4分米,面積是20平方米。( )

          3、想一想 :(課件出示在一組平行線之間有兩個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圖。)

          師: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引導學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四、總結全課,提高認識

          反思一下剛才我們的學習過程,你有什么收獲?

          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方案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5-6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圖形旋轉的牲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度。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4人或6人小組,一個風車實物模型。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引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生活中的軸對稱變換,其實,圖形的變換還有許多種,比如:平移,旋轉等等。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旋轉變換。

          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牲與性質。

          1、認識線段的旋轉,理解旋轉含義。

          (1)觀察,描述旋轉現象。

         、俣嗝襟w課件出示鐘表,播放動畫(指針從“12”指向“1”。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誰能說一說是怎樣旋轉的?

          引導學生敘述:指針繞○順時針旋轉到30度到“1”。

          板書:指針從“12”繞點○順時針旋轉30度到“1”。

          師:想一想,為什么指針從12指向1就旋轉了30度?指針走1個字旋轉了多少度?2個字呢?你覺得怎樣的旋轉是順時針?怎樣的旋轉是逆時針?

         、诙嗝襟w課件出示鐘表,播放動畫。(指針從“1”指向“3”)

          師:這次指針是如何旋轉的?

          引導學生敘述:指針從“1”繞○順時針旋轉60度到“3”。

          ③如果指針從“3”繼續繞○順時針旋轉90度會指向幾呢?

          學生回答后多媒體課件示鐘表,播放動畫給予驗證。

         、苋绻羔槒摹6”繼續繞點○順時針旋轉180度會指向幾呢?

          學生回答后多媒體課件出示鐘晴,播放動畫給予驗證。

          (2)小結

          小結: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2、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究旋轉的牲和性質。

          (1)觀察風車的旋轉過程。

         、賻煟哼@是什么圖形?風車的旋轉你見過嗎?看!在風的吹動下,風車就要旋轉起來了。

          多媒體課件出示風車,播放動畫。(風車旋轉起來了)

         、趲煟赫堊⒁庥^察風車是怎樣旋轉的?

          多媒體課件出示風車,播放動畫。

          師:從圖1到圖2,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③師:風車從圖1繞點○逆時針旋轉多少度到圖2呢?怎樣才能知道風車旋轉的角度呢?

         、芙涣鞯贸觯猴L車從圖1繞點○逆時旋轉90度到圖2。(板書)怎樣才能知道風車旋轉的角度呢?

          (2)繼續觀察風車的旋轉。

          師:如果我們將風車在圖2的基礎上,繼續繞點○逆時針旋轉到圖3,風車旋轉了多少度?

          (3)揭示旋轉后,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化呢?

          得出結論:三角形的位置變了,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點○的位置,對應線段的長度,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

          三、繪制圖形,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一個圖形旋轉的全過程,想不想自己試著畫一畫呢?

          1、出示例4方格圖,與學生一起明確畫圖要求;

          2、學生在方格紙上自主完成;

          3、作品展示,交流畫法;

          4、小結畫法。

          根據旋轉的性質,旋轉圖形對應線段的長度不變,對應線段的夾角不變,我們在畫一個旋轉圖形時,可以首先確定對應線段,然后連線。

          四、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感受旋轉創造出的美。

          1、師:生活中,有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一些簡單的圖形旋轉而來的,請欣賞第5頁第1題,這些圖形分別是由哪個圖形旋轉而來的呢?

          多媒體課件出示動畫,演示圖形的旋轉。

          2、利用旋轉畫一條小花。

          學生自主畫,然后交流,你是怎樣畫的?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呢?

          布置作業:第9頁第4、5題。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方案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做,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會用三角板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在方格紙上能畫出指定邊和這條邊上高的長度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重點難點

          重點: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難點:在方格紙上畫指定條件的圖形。

          三、教學準備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剪刀、三角板

          四、教學設計

         。ㄒ唬┣榫吃O計,導入課題

          1、同學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

          2、現在老師有一個平行四邊形,我想把它剪成一個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應怎么剪呢?同學們動手試試。

          3、出示課題《動手做》

         。ǘ┳灾魈骄浚瑢W習新知

          1、小組內探討剪切的方法。

          2、師巡視。

          3、小組匯報。

          4、課堂內總結:

         。ㄈ┱J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高

          1、回憶剛才你們是怎樣剪平行四邊形的,你們剪得邊都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2、總結:

         。1)平行四邊形:從一組平行邊的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對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

          (2)三角形:從一個頂點到對應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梯形:從上底的一點到對邊(下底)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梯形的高。

         。ㄋ模╈柟叹毩

          1、P21試一試第一題。

          學生依次標出各個圖形中的高是哪條線段,再找出它所對應的.底。

          2、P21練一練第一題、第二題。

          畫出給定底的高。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繼續從設計上講,仍然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先讓學生大膽猜測、推導,從自己的演示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但在畫高時,學生們做的不是很好,主要表現在不會用三角板去畫高。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方案】相關文章: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方案08-22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方案08-22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06-10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4-22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1-26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總結05-19

        小學五年級的數學下冊教學計劃03-31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4-22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總結06-0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