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課程開發方案

        時間:2022-07-24 10:49:56 方案 我要投稿

        課程開發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程開發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程開發方案

          課程開發方案 篇1

          中國書法是世界上最獨特的“東方藝術”,她的獨特個性、豐富內涵和育人價值是其他藝術(包括美術)所不能比擬,書法教育具有育德、啟智、審美、健體等作用,在提高學生思想素質、智能素質、審美素質以及強化人格力量等方面具有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優勢。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書法教育目標與素質教育目標在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培養個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在網絡時代,鍵盤將逐漸代替筆的現實正在向我國的傳統文化挑戰,書法作為交際工具的的實用價值漸漸淡化、退化,只廣泛存在于學校這樣的教育基地,僅作為一門藝術而獨立存在。繼承發揚普及書法教育,就是喚起全體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繼承優秀民族文化的責任感。

          一、書法教育校本課程提出的背景:

          1、書法教育現狀分析:

          寫字課歸屬語文學科,受到語文教學內容的擠壓和沖擊,其性質總是徘徊在語文和美術學科之間,始終不能成為具有獨立地位的、完整、系統的教學科目確立在課堂上。而作為每個公民最重要的接收普及教育的場所——學校,其書法教學遠遠不如社會培訓力量。 據調查,學生書寫水平低下,表現在:執筆姿勢錯誤、書面字跡潦草、構字間架松散,無章法技巧。針對這一現狀,近年來的語文測

          試卷第一大題都設計為“工整書寫字詞”的“送分題”,以強調書寫的重要。將書法教學系統化、完整化和普及化,這使得學校的書法教育充滿了迫切感和必要性。

          2、書法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面向 21 世紀振興教育行動計劃》、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和教育部基教司編的《寫字教育指導綱要》……20xx年5月,中國書畫等級考試工作會議在杭州召開……從這些文件、通知精神及國家政策的推衍過程看,書法教育屬于國民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對寫字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到中國書畫等級考試的啟動,書法教育越來越具有規范性和實踐性。加強寫字教學,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是所有老師的共同任務。培養全體學生的寫字習慣,基本的寫字技能,應成為教師教學水平、學校辦學水平評價的一個方面。

          3、實施書法教育的必要性。

          實施素質教育,其最終目的是提高每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促使其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寫字水平也正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高低的一個重要方面。加強寫字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和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寫字教師通過講述我國悠久、燦爛的書法文化史,會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此即以字育德;讀貼是分析觀察的過程,臨帖是思維運行的過程,其都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寫字也是實踐的過程,在大腦的指揮

          下,指、腕、肘協調運動,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顒雨P節,使學生精神集中,極有益于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如果能讓學生欣賞一件好的書作或整潔美觀的作業,又能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表現美的能力。劉炳森先生也說道:“從長遠看,(寫字教學)對于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于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及智力的開發與發展,提高他們的全面素質是大有益處的。”

          二、根據實際,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目標:

          1、調查分析,確定課題:

          本著以上指導思想,立足于我校實際,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得出:

          1、教師資源——我校有一支熱衷于書法藝術的教師隊伍。2、學生資源——我校有一批喜歡書法的學生。多年來,一直堅持練習書法,并近三年一直擁有一批熱心參與各級書法大賽的學生。3、擁有家長社會的支持——廣大家長和學生非常支持我校開設書法必修課。我們決定開發書法教育校本課程。

          2、書法教育校本課程的性質和理念:

          “書法教育”校本課程是以開發、普及、提高技藝和書法鑒賞力為主題,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重點,以全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為核心的學校課程。該課程以“書法教育”為特色,實踐活動為手段,臨摹訓練為方法,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情節、創新精神和人文素養。實施以“校本課程——書法教學為載體,打造書香特色校園”的策略,倡導“一筆一劃寫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墨韻飄香助成長”的

          理念,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繼而宏揚書法藝術,提高審美情趣,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3、書法教育課程目標:

         。1)、《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要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進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教育”。通過學習書法,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了解書法不僅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而且還是“世界公認的最高藝術”(沈尹默語),充分認識書法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學習和繼承書法藝術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掌握書寫的基本方法,達到鋼筆書寫“規范、端正、清楚”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學會“生動”,會寫毛筆字,培養學生書寫漢字的能力,鞏固語文教學。

          (3)、通過書法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養審美能力;養成認真細心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評述力等;書法練習講究姿勢,使人身體各種器官都得到了相應的鍛煉,促使學生身心健康?傊龅健皶囉拢瑵撘颇;書藝育智,健全人格;書藝育健,全面發展;書藝激情,張揚個性”。

          (4)、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書法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三、書法教育課程的設計:

          1、課程以自主開發的硬筆和毛筆書法教學為主。以三至六年級為主要實施對象,每周安排每班一課時的硬筆書法課程,以課外興趣小組的形式開設毛筆書法課程。將教學內容分為書法技巧、書法知識和實踐活動三大塊。

          2、教材特點:

          (1)、前期,我們采用《楷書入門》為校本教材,逐步過渡到自主編寫教材,盡量做到由易到難,循序推進,不追求急功近利,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書法的積極性。充分遵循規律,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聯系學生的實際,給予正確恰當地引導,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及時給予鼓勵。

          (2)、提供范例觸類旁通、設計新穎省時高效。初中生因課業負擔重、時間緊,學習書法不能像小學一樣從一筆一劃寫起,編寫教材抓住“字的間架結構” 作為練字關鍵,對入選教材的范字進行了精選,做到歸類貼切、要訣提示強化記憶。通過對范字的練習指導,達到對同類字的觸類旁通,使學生對練習的同一類字有較強的記憶痕跡,便于學生自學鞏固,起到無師自通之目的,達到事半功倍的練習效應。

         。3)、描仿入體發展個性。①、鋼筆教材自楷書入手,采用楷書手寫體,在完成一定量的基礎訓練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特點,由教師作參謀,指導學生練習某一書體,以達到發展學生不同個性之目的。②、毛筆教材以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專用教材《顏真卿多寶塔》為范本,使課程規范有效。③、從已有經驗積累出發,硬筆書法與軟

          課程開發方案 篇2

          一、《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課程目標定位。

          詩詞是心的靈動,情之迸發,智的體現,德的化身,美的象征,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具有超越時空的生命力。豐義初中具有濃厚的詩詞文化底蘊,閱讀、欣賞、創作詩詞的氛圍濃厚。十多年來,我校持之以恒地開展了“讓詩詞走進校園”的活動,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成為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之一。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充分肯定了中華詩詞在母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小學階段對學生提出近200首的詩詞讀背要求。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研究性學習更要求師生在共同探討研究的過程中去學習,去提高。我們認為《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校辦課程的開設不僅要滿足新課標對所有學生基本的人文素質詩詞教育的要求,又要為部分詩詞愛好者的個性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和廣闊的通道。而詩詞教育對人才的科學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養成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和作用,對推動和強化素質教育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詩教是我國古代教育的重要內容。歷朝歷代都重視詩教工作,F在,在我國部分學校也已開展了詩教工作,但詩詞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還是一個空白。我校編有《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教材、開設校本課程,邁出了詩詞校本課程實踐研究的第一步。開展詩教工作,讓詩詞真正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生活,以繼承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情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詩詞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詩詞,熱愛詩詞,更要研究如何讓詩詞走進學生生活,研究詩詞對學生人格情感、知識積累、審美情趣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以及與各學科之間的互補和促進作用。

          二、《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校本課程實施策略。

          1、健全組織,加強領導。1999年10月,由學校領導、詩教骨干教師組成課程開發領導小組,領導學校詩教工作,把詩教工作推廣到各個年級、各個班級,并在此基礎上成立學!鞍俨輬@”詩社,為師生提供了固定的活動場所。

          2、營造氛圍,形成共識。開發詩詞校本課程,關鍵在于提高廣大師生的思想認識。為此,學校廣播站增設了詩詞賞析節目,班級黑板報開辟詩詞學習專欄,學校布置了校園詩詞創作宣傳欄和校園詩詞創作黑板報。語文閱讀課增加詩歌賞析吟誦,音樂課練唱古典詩詞歌曲。20xx年8月,學校又布置了詩詞長廊,定期介紹中華傳統詩詞,宣傳師生詩作。校園各樓層墻壁上布置了師生詩詞作品。校園的每一處花壇、每一片草地、每一條走廊、甬路,每一間教室、辦公室的布置都體現詩詞教學的特色。這些作品或從大處著手,或從小處落筆,以景取詩,以詩寫景,詩化校園,學生徜徉其中,其景融融,其詩融融,其樂融融,長期接受著詩詞的熏陶,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都能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詩化校園環境,營造詩詞氛圍,進一步使全校師生形成了共識。師生認識到詩教工作的重要性,愛詩、讀詩、寫詩的興趣漸漸濃厚起來。

          3、課程保證,活動推進。學校每周開設一節“詩歌”研究性學習課程,要求教師指導性和創造性地用好《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校本教材,在不增加學生學業負擔的前提下認真上好“詩歌”課。每個學生備有一本《詩詞誦讀袖珍集》隨身攜帶,學生把已經學會的詩歌摘抄在《詩詞誦讀袖珍集》上,內容和格式由學生自由設計,可以給詩歌配上插圖或者寫上自己的讀詩體會,這本集子最大的優點就是攜帶方便,便于學生隨時背誦復習鞏固。袖珍集還可以收藏在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內長期保存。通過豐富多彩的詩歌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師生素養。各班或年級段組織的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誦詩會、詩歌接龍、詩文表演、詩歌主題活動、詩詞知識知多少、詩詞名人會、詩詞典故趣聞、詩詞創作大賽等。活動的內容與時令、傳統節日、重大時聞相結合,如四月份學習革命先烈,組織學生朗讀烈士詩選,了解烈士事跡,詩寫學習感受;顒忧,精心策劃,活動中認真組織,活動后注重成果評價和資料收集。

          4、注重考核,建全制度。實施詩詞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我校堅持讓學生創作與欣賞古典詩詞并注重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還在不斷地實踐過程中總結考核經驗,設計《詩歌素養發展手冊》使定期考核制度化?己朔謱W期考核、年段考核、畢業考核三種形式。由學校組織相關人員對學生進行等級考核,學期考核由詩歌任課教師負責進行,每首必背。年段考核、畢業考核由學校指派專人負責。學期考核、年段考核、畢業考核等級均記載在《詩歌素養發展手冊》之中。年段考核為優秀的學生學校給予張榜表揚,授予“校園詩人”稱號,發給證書。在強化詩詞積累的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引導、激勵和幫助的作用,努力保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愿意、樂意創作。

          5、出版詩刊,鼓勵創作。讀詩是體味,創作是內化。在強化詩詞背誦積累的同時,我們提倡并鼓勵部分對詩詞有濃厚興趣的師生嘗試進行詩歌創作活動。教師做好指導工作,創設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創作氛圍,采用如“讀后抒懷”、“賞畫題詩”、“觀景聯句”、“生活采風”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創作詩歌的興趣。為了鼓勵學生的創作活動,我們組織詩教輔導員對學生的詩作進行認真修改,集輯出版,并擇優推薦到上級詩刊發表。自1999年秋學期組建“百草園”詩社以來,學校一直堅持把“中華詩詞進校園”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學!拌T品牌,創特色”的重頭戲。積極組織和開展形式多樣的詩教活動。袁德林同志曾以“百草園植中華根,千家詩鑄民族魂”寄予百草園詩社。至目前,全校已有千余名師生接受過程度不同古典詩詞的培訓,創作詩詞6000多首。其中被《跨世紀中學生詩詞選》、《廣州詩詞》、《中州詩詞》等省級以上詩報刊物錄用100多首,被縣級詩刊錄用500余首,被?嬂、墻報錄用的超過3000首,并已自編出刊《百草園》詩刊9集。我們每學期在期中考試后還要進行一次全校性的詩詞吟誦會。平時,還主動搜尋信息,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詩詞創作比賽,到目前為至已有數十人次、四十多篇作品獲獎。近期又有6篇學生詩作被省級刊物《中華詩詞》錄用。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健康,或寫景,或詠物,或抒情。如熱愛祖國、盼臺統一、保護環境、綠化家園、豐義新貌、道德風尚等。學生的詩作能在《百草園》詩刊和其他刊物上發表,使他們心里面充滿了成功創造的愉悅,促使他們在樂于讀詩、寫詩的同時,更主動更認真地學習語文,提高了他們多方面的素質。

          6、編撰教材,形成特色。隨著校園詩教工作不斷深入開展,師生的文化底蘊深厚了,教師學生的詩詞修養大幅度提高了,學生們學詩、寫詩的熱情高漲。同時我們也深深地感到沒有一套自己的教材的確存在諸多不便:教師對學生詩歌誦讀的指導缺乏憑借,學生學習詩歌也缺乏依托,詩教活動的時間也得不到保障。20xx年暑假,我校成立教材編寫小組,首先通過問卷的方式在學生中進行學習需求調查,在教師和家長中進行校本教材開發可行性調查。廣泛調查之后撰寫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初步擬訂教材開發方案,并召開家長、教師、學生代表座談會,對方案進行進一步討論。最關鍵的是請有關專家對方案進行論證,提出修改意見,最后在專家參與,教材編寫小組成員集體策劃共同努力下《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校本教材應運而生。

          7、課程融合,學科互補。多年的探索之后,在我校詩教已不單單是一門課程,而是已經融合在所有教學活動之中,滲透在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扎根在師生的心靈深處。單純的詩歌教學也許比較生硬,甚至乏味。通過長時間的實踐研究我們已經讓詩詞這一文化瑰寶走進了學生的課堂,讓詩詞與學科知識相融合,與各科教學相融合,通過詩詞配樂,配畫,配新解,將詩詞的吟誦、品味、聆聽、體悟融入語文、音樂、品德與社會、美術、體育等學科教學中,讓學生從傳統文化詩詞中汲取養料,塑造良好的品德,弘揚民族精神。學校文娛活動或重大表演必有詩詞吟誦,節目的主持必有詩化的語言,匠心獨運,詩詞的滲透融合達到了一種勝境。我們還根據學校實際對提升學生詩詞素養制定了總體目標。培養和發展學生詩詞素養的總體目標如下:

          1、認識中華傳統詩詞的博大精深,吸取中華傳統詩詞文化的營養,逐步養成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的意識和責任感。

          2、在詩詞誦讀、品味、創作過程中,提高審美能力:①提高對詩詞反映的客觀世界美好事物的接受能力(欣賞能力);②提高對詩詞反映的客觀美的主觀解釋能力(理解力);③能逐漸在頭腦中構建出每首詩所描繪的畫面,能主觀解釋色彩的物象(構象力),積累構象化程度的審美經驗,凈化心靈,受到詩詞藝術美的熏陶。

          3、在詩詞誦讀、品味、創作過程中,增強認知能力:能由淺入深地分辨詩的感情類型,通過詩詞感知詩人豐富的精神世界體驗詩人的人生觀、道德觀;積累詩詞文學知識,知道詩歌起源于勞動,起源于生活的道理,知道詩詞與政治、經濟等社會要素之間的關系,能通過詩歌了解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了解歷史上各個朝代的社會、生活、自然方面的狀況,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4、在詩詞誦讀、品味、創作過程中,了解詩詞超凡的想象力和奇妙的構思力,啟迪智慧、開拓思維,習得創作技巧,培養創新精神。

          5、在詩詞誦讀、品味、創作過程中,懂得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等道理,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學會關愛他人,熱愛生活,克服和抑制不良的意志行為習慣,自尊、自重、自強、自信,養成高雅、純潔、健康的品格、情調、趣味,樹立遠大志向。

          6、喜愛、閱讀、吟誦、積累中華詩詞漸成一種自覺的心理需求和文化需求,讓名篇佳句伴隨身心健康發展,用詩詞為自己的生活添得一種樂趣,并在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的發展中日益顯示其作用。

          7、能在平時的說話和習作中引用一些名言佳句,嘗試用詩歌形式表達一剎那間觸動的情感和生活。

          8、關心學校詩歌特色教育,積極參加詩詞綜合實踐活動。

          三、《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校本課程》校本課程實施成效。

          1、通過《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教學,提升了學生素養。通過古詩詞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著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認識到中華語言的改革發展興衰史,就是中華民族尋求進步、探索文明的歷史;認識到熱愛祖國,離不開祖國語言文字的傳承和依托。所有這些,對學生的人格塑造、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對學生良好道德觀的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激發了學生對中華詩詞的熱愛,提升了學生人文素養。在祖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浸潤和影響下,我遵紀守法,刻苦學習,關愛別人,助人為樂,在學生中已蔚然成風;拾金不昧、寬容誠信、敬老愛幼、言行文明,已成為學校的亮麗風景。通過古詩詞教學,不僅傳承了祖國的優秀文化,而且直接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長期的古詩詞誦讀,使學生記誦能力不斷增強,大段大段的名篇名段,學生很快就能背出來,這對靠積累來提高的語文學習來說,無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學生能將平日積累、背誦過的古詩文中的名句,恰當地運用到自己的言談和習作中去,或說明事理,或抒情,為言談和習作增添了不少光彩。幾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報刊發表作品300余篇。

          2、通過詩教校本課程開發,促進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詩教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落實都是靠教師完成的。教師的詩文素養決定了校本課程實施的效果。所以教師學生必須同步發展。在學校內部,我們不僅要求教師帶頭誦詩,同時倡導教師寫詩。近年來,我校師生的詩詞作品不斷出現在《江海詩詞》、《鹽都詩詞》等詩刊詩書中。

          3、通過學校詩教活動,促進了家長詩文素養的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詩文,必然會引起家長的關注,也需要家長的參與和輔導,天長日久,在學生的帶動下,家長也參與到活動中來。有不少家長與自己的孩子一塊背詩、聯句,共同作詩配畫,辦小報,部分家長還幫學生將有關古詩文進行藝術創作,編成表演短劇或相聲演出,借助藝術的形式表現詩意,使抽象化的東西變形象了,增強了學生對原作的理解和把握。同時也在無形中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播、滲透到眾多家庭之中,熏陶和影響了廣大的家長,“書畫盈室,遍地詩聲”的文化家庭越來越多,這對整個社會的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構建和諧社會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4、通過校本課程開發,促進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我校積極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與修養,豐富了學生的思想與知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又有力地推動了我校教育科研的開展、一流師資隊伍的形成、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學校先后被評為江蘇省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平安校園、鹽城市文明學單位,江蘇省詩教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四、《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校本課程》實施經驗與反思。

          十多年的實踐,我們不僅在探索校本課程新的發展之路上付出了努力,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斷回望自己走過的路,哪些步子邁得太大了,哪些地方走了彎路,哪些腳步還不夠踏實,我們應該怎樣走得更穩更自信。我們發現了校本課程實施中的很多不足,并思考著改進的方法。《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教材急待再度開發,我們已經醞釀了比較成熟的開發方案,把教材開發成學生更容易接受更愿意學習,更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操作的教材。我們要把詩詞教學活動搞得更深入人心更具有感染力,讓學生在輕松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課程改革的路還很長,我們也深深地認識到肩上責任的重大,但我們相信只要堅持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我們必將走進改革的成功之門,為優質均衡、促進公平,塑創學校特色作出我們的努力。

          課程開發方案 篇3

          一、開發背景

          校本課程是近幾年伴隨素質教育的推行而出現的一種新型課程,是改變教學觀念、改革課程、改造課堂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改善教學內容的重要舉措。英語校本課程是以英語知識為載體,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特長為目的。以學生為活動主體,使學生熱愛英語學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語素質的一門課程。英語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英語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校本課程的開展無疑給英語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并在英語教學改革中,為學生創建了一個五彩濱紛的英語學習平臺。

          二、開發目的

          開設了英語校木課程,目的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便于學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培養學生欣賞英語國家文化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國際參與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他們的基本素質。

          三、開發原則

          以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綜合能力運用為基本宗旨,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思與創新精神。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則。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面臨著不斷更新的知識體系,我們在開發校本課程時,在選擇課程內容的過程中,經過英語教師的精選,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2)趣味性和可學性的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這是開發的出發點。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易于學生消化學習的內容。同時,在編制校本課程的過程中,課程的內容要選擇學生能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識范圍,而且內容要健康。

          (3)現實性和應用性的原則。現實性就是要求校本課程的內容必須符合當今社會的現實需求。在選擇課程內容時,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橫向思維能力。應用性就是要求在課程開發中選擇最有助于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課程內容,選擇具有應用價值的知識。

          四、課程內容

          (1)由于初一年級的學生在年齡上較小,在英語方面的知識較少,又有好動、愛表現、膽子大的心理特點,所以就初一年級的學生中開發難度小可以激發興趣的課本劇表演、背誦詩歌、講小故事等課程。首先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一些簡單、生動活潑的視聽材料,如:錄像,DVD等作為教材。首先在課堂上介紹影像資料中會出現的生詞并幫助學生借助圖片等理解單詞;用簡單英語解釋生詞。然后向學生展示教材內容指導學生理解故事或是詩歌,確定朗讀基調、把握主題線索、掌握輕重快慢,反復實踐。教師示范朗讀某一類作品,進一步體會和理解朗誦技巧。最后由學生通過移動多媒體圖片或表演的方式模仿故事中某些關鍵句的節奏和語調,以各種單人或集體的方法復述故事或詩歌。要求口齒清楚,聲音洪亮,情緒飽滿,儀表端莊,儀態大方,有感染力。定期開展比賽檢查課程開展的效果。

          (2)初二的學生不僅在知識上有了一定的積累,心理上較初一成熟,而且還需要培養閱讀的能力為初三打基礎,所以在初二學生中開展以經典和時尚熱點相結合為教材的閱讀課程。首先教師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文章,無論是報刊雜志還是課文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并把這些材料按不同內容編排成冊。然后以沒課時一個單元的方式給學生授課,并注重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對學生進行泛讀和精讀的方法指導,尤其是技巧上的指導。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理解這些方法技巧,并掌握它們。每月進行一次閱讀理解的摸底調查,以便更好地進行評價。

          (3)初三學生在英語的知識方面已經有了兩年的積累,對中西習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細化,了解中西習俗差異,要求我們學生要根據不同場合、對象、話題、身份等使用恰當得體的語言。

          另外,對英語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培養愛國注意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養。并且還有非常重要的學業考試要準備,所以結合以上的特點,在初三學生中開發以寫作為主的課程。教師就以下方面指導學生。

         、僬J真審題,確定體裁;根據題目要求,理解要表達的要點。

         、谠O計好文章的層次段落,考慮所用時態、人稱等,把要點串聯起來,構成文章框架;

         、墼谝c、層次明確的情況下,選用自己最熟悉的單詞、句式進行造句,如果不會用復雜句就用簡單句表達要點,注意主謂語一致、人稱、數量、大小寫、標點;

          ④仔細閱讀全文,查找是否有錯,注意時態、單詞拼寫、字母大小寫、標點是否有誤,句式是否正確,邏輯是否一致。

          初一學年:快樂英語:

          學唱英文歌曲,學習英文諺語。

          負責人:初一英語組全體教師。

          初二學年:趣味英語:

          趣味朗讀與對話,趣味英語閱讀。

          負責人:初二英語組全體教師。

          初三學年:了解習俗,提升能力

          中西習俗差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負責人:初三英語組全體教師。

          語音室:欣賞英語:

          欣賞英文原聲歌曲和電影。

          負責人:語音室王老師。

          內容教師根據課程內容,搜集資料,形成教材。

          五、課程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音、語調、語感。

          2、通過聽、說、讀、寫、唱、演、背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提高英語綜合素質。

          3、加強學習策略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為學生參與社會生活打好基礎: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思想道德品質;學會共同生活,促進情感和態度的發展,塑造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有廣泛的興趣愛好。

          5、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開發多層次、多類型多規格的校本課程,以實現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

          六、開發步驟

          1、組內開會,研討確定課程內容。

          2、各組教師通力合作,做到資源共享。

          3、搜集資料,編寫教材。

          4、課時安排,每兩周一課時。

          七、課程評價措施

          1、課前教師布置話題,學生查找、整理、組織資料的能力。

          2、課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熱情,以及參與積極性。

          3、組內成員合作能力。

          4、學生考勤情況。

          本評價不采用考試形式,根據以上情況分為優秀、良好、加油、需努力。

          八、完成本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領導重視:學校一貫鼓勵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并允諾,課題一經立項,馬上撥給研究經費及其他輔助條件。

          2、成員素質較高。

          3、學校教研組成員團結協作,平時互相探討的風氣較好。

          課程開發方案 篇4

          一、需要評估:

          1.評估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教學效率低,這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學生正處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來事物的刺激,便于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的最佳時期。

          為了能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對他們加強藝術素養的培養,應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于1995年在區內開設鋼琴實驗班教學班,通過鋼琴教學,對學生進行藝術的熏陶。幾年來的實踐證明,孩子們不僅有了一技之長,而且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高,渾身上下散發著藝術的氣息,令人倍感欣慰。

          2.評估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使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成為課程的設計者、課程標準的制定者、教材的編制者,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努力,認識課程、探索課程。研究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專業的學科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還要有融會貫通的綜合能力。校本課程的研發權給予了一線的教師,那就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舞臺,令人欣慰同時也感到機遇與挑戰是并有的。正如我們的老師所想的那樣:這是一種壓力、一種挑戰、一種責任、一種渴望、一種成功。我們將和它一起成長。

          3.評估學校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紹成小學建校以來,一直努力構建“全面+特色”辦學模式,作為寧波市首批藝術特色項目學校。“辦一所有個性的特色學!,這是全體師生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對紹成小學的殷切期待。近幾年來,北侖作為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發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育需求旺盛,特別是對藝術教育的愿望顯得更為迫切,希望通過學校的藝術教育來提高子女的藝術素養、審美能力,從而熏陶情憬,豐富內心世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我校藝術校本課程,正是在這種形式下開設的,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4.分析學校優越的課程資源。

          作為北侖區唯一藝術學校、市藝術教育特色項目學校,我校有著較為豐富的課程資源:1995年,一座造型別致的典雅的鋼琴教學廳落成,內有40多架120型立式鋼琴;一臺斯特勞斯三角鋼琴放于廳中央。4位專職的鋼琴教師,95年在全區開設了鋼琴教學實驗班,將近十年的風雨兼程奮力拼博,不斷積累寶貴的經驗。不斷茁壯成長,如今鋼琴教學已初見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績,在市內已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鋼琴藝術特色。同時在鋼琴教學的帶動下,我校又先后開設了美術、書法實驗教學班,通過幾年的探索,被寧波市書法協會命名為“市書法實驗學校”,一種濃濃的藝術氛圍正在校園內悄然形成,藝術之花正在競相開放,難怪乎幾年前國家教育司副司長楊銳敏來我校視察時,欣賞著孩子們的現場演奏,激動地說:“真想不到,北侖也有個鼓浪嶼”!以上的這些條件,為實施藝術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校本課程開發總體目標:

          根據需要評估及結合校自身優勢,經校課程開發小組共同討論,初步確定我,F階段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為:

          1.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尤其是藝術方面)素養和能力,積累藝術文化深厚的底蘊,激發學生對藝術的熱愛之情。

          2.讓每個孩子都學有所長,通過藝術教育,努力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為他們今后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

          3.通過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三、校本課程的設置

          鋼琴演奏

          鼓號吹奏

          笛子普及

          電子琴演奏

          口琴吹奏

          合唱表演

          形體與舞蹈

          毛筆書法入門教程

          毛筆書法提高教程

          硬筆書法教程

          兒童連環畫與卡通繪畫

          中國畫入門

          吳丹芳

          四、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1.課程的實施

          (1)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工作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是決策者,對校本課程開發進行全面負責。教導主任任副組長,具體負責課程開發實施評價等工作,由各類課程的負責人擔任,具體落實好各門課程實施工作。

         。2)制定紹成小學各門校本課程的實施計劃,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工作,小組本著“以校為本,以人為本”的原則,起草校本課程開發總體方案。經學校審議通過后,各課程的專任老師根據些方案制定具體的、操作性強的課程實施計劃,目標明確。以鋼琴課程為例:我們制定了鋼琴教學的發展目標;不僅有量化的指標,比如,每個鋼琴班的孩子經過6年的培養至少要達到全國鋼琴考級六級以上水平,優秀的孩子盡量達到更高級別如九級、十級。但“九級、十級”不是我們終級指標,我們正在走出這樣的誤區,為了考級而去學鋼琴,我們更注重的是這批孩子“人格的健全、個性的完善”。其次是課程內容的安排,要求重點明確,按從易到難,及學生的實際,課程資源的情況來安排。涉及到選擇什么樣的內容來自編或選編校本課程的教材;怎樣組織這些內容,準備哪些教學用具或教學資源;在課程上如何設置等問題,然后是課程實施預設:涉及課程實施方法、如何組織教學,一周的課時安排,場地的安排、人數的要求等內容,最后是課程評價建議:如何對教師自身和學生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涉及評價方式、評價內容等。

         。3)加強校本課程的培訓。

          學校從校本課程實施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對教師進行各種模式的培訓,從而來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

          ①“師徒制”模式。學校長期聘請有名望的學者,專家來校授課、帶徒。如鋼琴教學聘請寧波市鋼琴學會會長林元寧老師擔任名譽校長,每月一次來校授課,林老師在課堂上精湛的演技和春風化雨般的教學風格,不僅贏得孩子們的心,親切稱其“林奶奶”,更讓年青教師收益非淺。而書法方面,經多方聯系,特聘寧波市書法家協會會長德高望重的陳啟元老先生每周五來校一次授課,老人不僅講授如何寫好字,更是注重孩子人格的發展、文化的修養。按老人的話說是“字如其人,練字修心養性”,而我校的周友甫老師也有幸成為陳啟元老師的關門弟子。

         、趯嵺`性培養模式。

          學校定期選送相關學科的骨干教師進行系統的專業的業務脫產培訓,邀請有名專家對藝術學科教師進行培訓、專題講座,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壅n題研究模式。

          即學校將新課程實施的校本課程開發作為課題來研究。如今,我校的鋼琴教學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作為北侖區藝術學校,寧波市首批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我們在歷史的夾縫中找到了適合自己走的,能凸顯學校個性的路子,于是確立了《藝術教育“校本化”與學生個性化發展研究》這一市級立項課題。關于這個課題的深遠意義有這樣一段描述:“藝術教育校本化”猶如一顆晶瑩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溫情,附著到每一個發展主體上,延著主體的個性特長潤濕、蔓延,甚至深入到主體的骨髓中去,使主體在寬松和自由的環境中不斷完善自我……整個課題研究跨時三年,為了將研究細化求得實效,我們把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編寫教材,付諸實施。參與的教師立足學校特色課程特點,合作編寫校本教材,把對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要達到的要求與基本途徑羅列于上,各課教師再根據本年級本學科學生的個體差異,細化基本途徑,選擇合適的教材來充實校本教材,并付諸實施。如鋼琴教學我們采用課程教材選編的方式,根據學生不同程度,編排了校本課程教材,內容包括:《車爾尼練習曲》、《貝多分》、《莫扎特》、《海頓》不同風格的奏鳴曲;中外優有歌曲等。而書法教學則采用教材自編方式,我們結合語文識字教學,精心編制了寫字教材。(舉例)利用每天上午第三節課后15分鐘的寫字小課練筆,不僅讓學生提高書寫能力,同時也彌補了語文教學中的不足。

          第二階段:積累材料鼓勵創新,及時交流經驗,鑒定經驗的可取可行性,鼓勵學生在接受藝術教育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第三階段:完善校本化體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藝術教育校本化體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出版研究論著。匯報觀摩課展示,學生才藝展示及各類研究成果展示。召開驗收鑒定會,對課題研究進行評審驗收。

          2.建立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

          為了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合理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張揚學生個性,形成學校特色,我們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

          (1)對教師的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包括:教學準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評價,這樣有利于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評價以教師自我評價為主,同時重視學生、家長、教師同行,校長對教師評價、方法有調查問卷、課堂記錄、案例評析。

          (2)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評價。我們建立了紹成小學專職教師(尤其是藝術學科教師)業務考核制度。如鋼琴教師必須在兩年內達到全國鋼琴考級十級,還要擅長另一種樂器的演奏。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的藝術修養,通過調查問卷、談話等形式每學期評選出孩子們心目中“最喜歡的藝術老師”。目前,我們正在著手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檔案袋”。

         。3)對學生成長的評價。

          評價時,我們特別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系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內容。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建立了學生興趣特長發展的“成長記錄袋”,允許孩子們把自己認為優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書法作品、一盒錄音帶、一個小制作……)放到記錄袋中,可以想象幾年之后,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現自己又長大了,或許這作品陪伴他們以后的人生道路。

          五、保障措施

          1.構建校本課程三級管理體系

          管理體系是建立各項工作順利實施的保障!靶1菊n程”在學校中主體地位的確定和完善也需要相應的制度保障。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初步建立了校本課程的管理網絡即:校級領導管理,教導處管理,教科室協管,教研組管理。

         。1)校級領導管理:

         、傩iL是第一責任人,是身體力行者。也是校本課程開發的總設計師。策劃制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總方案》。并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督促和評價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

         、谛iL按計劃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研究經費到位,供購實資材,派教師外出學習培訓,請專家講課及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研討活動,保證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

         。2)教導處管理:

          學校教導處具體負責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評估等工作。

          ①教導處根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總原則和總方案》對各教研組申報的校本課程進行綜合評估和論證,確定開設的科目和開設的時間。

         、诮M織各教研組制定切實可行的校本課程實施計劃、方案,并由教導處審核備案。

         、圬撠熀萌5男1菊n程開發教研等流程管理工作,加強對開設的校本課程進行具體的指導和落實,及時對校本課程開展日常的考核和評估工作,并進行檔案式的管理,主要包括的內容有:

          a.紹成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總方案;

          b.開發的課程名稱,參與的人員以及起始的時間;

          c.各成員的一段背景,承擔的工作;

          d.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要事件;

          e.教師在校本課程研發的過程中的記錄隨感,心得,故事,體會等;

          f.校本開發的課程產品如自編的教材,活頁資材集,有創意的課程教學設計,教案運籌等;

          g.學生學習成果展示:如一學期一度的鋼琴音樂會;藝術周活動:學生參加的各級各類獲獎名單,先進事跡,榮譽稱號等等。

         。3)教研組管理:

          教研組是學校落實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組織之一,它在校級教導處的領導下負責組織開展校本課程開發的全部工作。

         、俳M織好成員教師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知識,明確本課程開發的目的、任務,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或課程實施計劃并嚴格執行。

         、诜e極開展本課程的研發活動,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該課程的特點,制定教學大綱進行自編或改編校本教材,加強集體備課,制作教學用具,達到資源優化和共享。

         、劢M織好本課程開發的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市級、校級的課程研究,尤其對市級課題《藝術教育校本化與學生的素質發展研究》,實驗教師更應加強中期的研究,把子課題貫徹落實到每一堂課、每一次課程研討活動中,及時記錄課后反思,教學案例、體會等第一手原始資料。

          2.校園文化的營造。

          任何一門藝術都是高雅的,不僅陶冶著學生的情操,而且還會彌漫在校園的每個腳落里,因此,在校園里創設一種文化藝術的氛圍與之相適應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是校園設施,環境的布置,早在93年,在海外僑胞王紹成先生慷慨捐助下,在北侖中河畔一所美麗的學!B成小學誕生,它通體潔白,配以翠綠的琉璃瓦,陽光下顯得典雅大方,而那,臨池而建的圓頂圓形的乳白色鋼琴廳更為引人注目。而在廳外,有一條連接教學大樓的通道,地面上雕以五線譜及鑲上黑白琴鍵,因走廊上栽有濃密的紫藤蘿,開著紫色小花,美其名曰:“紫藤走廊”。廳的左側,在綠樹草坪的映襯下,一座造型別致的雕塑悄然而立,再加上不時地從鋼琴廳傳出那陣陣悅耳的琴聲,孩子們置身于其中,久而久之,身上也將散發出這談談的藝術氣息。

          其次是墻面文化的建設!叭胫ヌm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都說一個人在幽雅芬芳的環境中浸濡已久,全身不自覺的會沾染香氣,因此,墻面文化建設對藝術課程教學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教學樓墻壁都是堅實冰冷的水泥磚墻,為使墻壁生動起來,我們對墻面進行創意: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琴、棋、書、畫”,是相通的,開拓他們的視野,我們把書法、美術實驗班學生的優秀作品和著名書畫家的作品表裱起來,掛在教學樓走廊、墻壁上;為了讓學生走近一些藝術大師,則在墻報上專門開辟“走近大師”小欄目等,而在窗臺或是某一個角落放著一兩盆綠色植物,蘭花、水仙、文竹……這些都無不在細微之處,體現著濃濃人文情懷。

          課程開發方案 篇5

          一、課程定位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由學生自愿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它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開發目標

          1、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復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2、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多給學生想象、創造空間。

          2.自愿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愿,自選組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差異性。

          四、校本課程的開發內容

          1、愛我家鄉,美我家鄉

          2、遠離腐敗

          3、情商教育

          4、生活中的數學

          5、英語口語擴展

          五、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

          1、自編教材;

          2、選編教材;

          3、選用優秀教材;

          4、拓寬現有教材。

          六、校本課程的開發步驟

          ㈠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黃撫民

          成員:趙戈、曲秀英、李明文、文羽萍、孫穎、祝春菊、吳雅麗、王喜順

         、媲捌谡撟C

          1.利用現有資源,征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

          2、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征求意見,看所開課程學生、家長是

          否意愿。

         、缗嘤枎熧Y

          1.校本課程理論。內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培訓方式:講座、研討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枳珜懻n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課程目標:(全面、恰當、清晰地闡述課程涉及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2.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

          3、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組規模等)

          4、課程評價:(主要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成績來源等

          ㈤教師正式開題,學生自主選擇。

          開課之初,教師給15分鐘時間向全體學生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學生根據教師的介紹自主選擇。

         、晷1菊n程實施。

          教導室做好監按、測評。參與聽、評課的指導,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

          結經驗,解決問題。

          ㈦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周1課時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

          教導室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并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

          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

          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

          校本課程不采用書面方式的考試或考查,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

          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

          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三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內。

          八、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室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課程開發方案 篇6

          為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家長自身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結親子共成長”工程,我校成立家長學校。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充分認識這些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

         。1)我校學生來自五個村莊,不少家長在外打工,代理家長或隔代家長所占比例大。

         。2)有些學生離家較遠,在家時間短,家長與子女溝通機會相對減少。

          (3)一些家長缺乏科學的育人方法,教育孩子的方法簡單粗暴,有時甚至不知所措。為此,辦好家長學校,促進家庭、學校、社會和諧發展勢在必行,也是我校“育人之上、和諧發展”全新辦學理念的內在要求。

          2、必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一項偉大而系統的工程,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是教育的基礎細胞,是學校社會教育無法取代的。家長學校是學校協助、指導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社會教育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之上的!

          二、成立家長機構,

          1、成立家長學校校務委員會。校長張美芳任組長,李順中任副組長、各年級班主任、學生家長代表任委員,專門負責家長學校工作。

          2、打造一流師資。由學校領導掛帥,班主任、骨干教師、優秀學生家長代表全程參與、聘請校外家教專家講學指導、師資隊伍力求多元化,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3、成立年級家長委員會。根據我校管理特點,成立年級家長委員會,委員會由家長成員代表組成,專門負責家長意見收集、整理、反饋,并監督家長學校工作,實現家校交流、溝同、互動。

          三、加強家長學校課程的教學與研究

          家長課程的教學內容仍主要從《牽手兩代親子課程》相應年級段的教材中選取。本學期兩次開課,教師要結合專家講課光盤選學相應年級的有關專題,在根據實際情況,穿插校本教材的同時,確保學完相應年級教材中的主要內容。在每次開課前切實組織好本校的家長課程教研活動,統一本次開課所講的內容、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和家長作業等。

          四、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規范常規管理

          1、制定學期家長課程實施方案、計劃,并做到時間、內容、輔導教師、保障措施“四落實”。

          2、制度建設。學校制定家長課程教學常規制度,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設置及批閱等教學主要環節提出具體規定和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保證常規的實施。

          3、及時總結,按時上報。每次授課后,教師都要寫出體會總結,學校有哦總結報告,并及時上報鄉鎮街道教管辦。

          4、充分準備,認真備課。要做到“二有三熱”!岸小奔疤锰糜袀湔n,有家長沙龍活動方案;“三熱”既熟悉教材、熟悉光盤內容、熟悉學生及家長。

          5、上課。嚴格按上報計劃中的時間上課,課堂教學結構合理,方法靈活多樣,教學內容是和家長要求,課堂氣氛活躍,家長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程度較高。

          6、作業設置及批改、每節課認真設置針對性、時效性和選則性強的作業,作業完成率高;所有作業均有批語和建議,批語要著重鼓勵,建議要中肯,有利于家長接受并提高教育素質,建立作業批閱記錄。

          課程開發方案 篇7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實施意見》、《浙江省義務教育學校課程開發與管理實施意見(試行)》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也是自教育產生以來、歷代教育家、教師、關心教育的人們一直苦心求解的方程。進入20世紀80年代、由于時代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競爭綜合化的步伐加快、人類對教育探索的努力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其主要表現是、舉國家之力進行教育改革、如:

          1983年美國發布了《國家處于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以及《發揮美國高等教育潛力》兩個文件、拉開了美國迎接21世紀的教育改革的序幕。1991年4月18日、布什總統簽發了全美教育綱領性文件——《美國20xx年:教育戰略》(America20xx:AnEducationStrategy);1993年4月21日、克林頓總統宣布全美教改法案——《20xx年目標:美國教育法》(Goals20xx:EducationAmericaAct)。

          1985年、英國議會公布了《把學校辦得更好》的白皮書以及《20世紀90年代英國高教發展》的綠皮書;1988年英國頒布了《教育改革法案》。

          1983年至1985年法國公布了5個教改文件:《為民主的初中而斗爭》、《21世紀前夕的高中及其教育》、《提高青年人的職業水平和社會地位》、《高等教育法》、《對未來教育的建議》;之后、19xxx公布了《法國教育指導法》。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的直屬教育咨詢機構——"臨時教育審議會"(簡稱"臨教審")、從1984年9月至1987年8月、先后發表了4次教改報告、在此基礎上日本政府于1987年公布了《推進教育改革大綱》及《關于教育改革當前實施方針》。

          1993年2月、中國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頒發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1993年7月俄羅斯正式公布了《俄羅斯聯邦教育法》。

          各國的教育改革的目標和措施、有宏觀的、微觀的、有基礎教育的、高等教育的、有普通教育的、職業教育的、有教育內容的、教育手段的、有教育制度的、教育管理的、但最后的落腳點都是:如何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使本國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符合未來社會的需要、從而促進國家的強盛和發展。

          在這場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我國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廣大教師、沒有袖手旁觀或消極應付、而是積極應對、全力參與。他們本著對國家民族和學生未來負責任的精神、認真學習、借鑒現代教育理論、創造性地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和實驗、提出了許多富有智慧的觀點和主張、如:1990–1993年間哈爾濱安靜小學的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整體改革、1983——19xxx的杭州天長小學的小學最優發展綜合實驗、1981開始的上海實驗學校的中小學教育體系整體改革實驗、這些改革和實驗以促進學生充分發展、探索整體育人規律為目標、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等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改革、產生了顯著的效果。也就是這個時候、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相繼被提出來了、它們針對當時我國中小學普遍存在的"應試教育"的弊端和學生中彌漫的怕學、厭學、死學的情緒、從各自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見解并進行了開創性的實踐、為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頒布和實施做了建設性的鋪墊、受到廣泛的關注。

          這個時候、也是我國社會全面發展和進步的時候。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日益體現出來、國家作出了"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把教育置于先導性、全局性、基礎性的知識產業和關鍵的基礎設施來優先發展;人民群眾不再滿足于"有學校上"而是要"上好學校"、教育消費成為吃、住問題解決以后最大的支出。龍小人注意到同行和兄弟學校為優化學校教育所作的努力、感受到了歷史賦予他們的機遇和挑戰、看到了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方向。在消化、吸收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優秀成果、整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基礎上、龍小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追求——家園教育、開展了小學環境教育的研究、在幾年的探索實踐中、我們堅持將它貫穿于教育的始終、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被評為市"綠色學校"、課題《小學環境教育的研究》榮獲了市一等獎、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隨著課題研究的結束、家園的理念如何繼續二期課改的春風吹進了學校、我們期望通過以"家園教育"為主導理念的校本課程開發、來培養學生的家園素質。

          二、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開發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學習過程中的方法選擇和內容選擇、體現教育內容的多元性和選擇性。我校的校本課程開發堅持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結合我校整體建設與發展的目標、探索基于家園教育理念的校本課程開發的新途徑、反思自身實踐、外部經驗、堅持在改革中不斷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發展、以校本課程《關愛家園》的開發為突破口、逐步把本校建成辦學上的高標準、教學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長上的高質量、社會上的高信譽為標志的特色學校、使教師參加課程的開發、贏得繼續教育的良機、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素質、更大程度地滿足社會家長和學生的需要、盡可能地培養出有個性、有特色、學業有所長的未來人才。

          三、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礎:

          1、助于我校辦學目標的實現。

          校本課程的背后一定要有本校的教育哲學或辦學宗旨、培養目標作為依據。我校辦學目標是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培養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強的有責任家園人、創建新時期一流學校。而開展"關愛家園"教育、學生學習范圍遠遠超越了狹窄的課堂、學生在活動中主體地位突出的顯形狀態、與自己周圍的自然、社會、人、物的實際接觸、以獲得最鮮活的體驗、有助于我校辦學目標的實現。

          2、于學生的興趣。

          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基于學生的興趣。在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制訂以前、我們對學生的需要、興趣與愛好進行了調查發現:學生喜歡環;顒、在班級的墻壁上、都有學生喜歡的環保手抄報、環保作文;在自由活動的時間、學生經常經常進行環保小課題研究。通過隨訪家長、座談會和發放問卷調查等形式、得出這樣的結論:家長一致認為、學生喜歡這些環;顒、對電視中出現的這類節目也十分關注。

          四、課程目標:

          1、基于家園教育理念、整合學校、社區、家鄉和家庭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使學校形成辦學特色。探索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校本課程的教學模式、評價體系。體現"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課程改革方針、落實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提升學生的家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2、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實現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培養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強的有責任家園人、創建新時期一流學校辦學目標。

          3、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完善和發展家園教育理念。

          五、理論依據:

          (一)、STS理論。

          STS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STS是近年來世界各國科學教育的一種新構想、以強調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和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發展中的應用為指導思想、其宗旨是培養具有科學素質的公民。

          STS教育強調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的關系;重視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人們生活中的應用;重視科學的價值取向、要求人們在從事任何科學發現、技術革新發明創造時、都要考慮社會效果、并能為科技發展帶來的不良后果承擔社會責任。

          在校本課程中、STS教育活動的基本出發點是強調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及科學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宗旨是培養學生科學素質并促進其全面發展、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學技術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學生對周圍環境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幫助學生獲取廣泛的科學經驗、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學習解決問題、使用產品、運用技術等技能、培養學生對待科學的積極的情感和態度。

          STS教育在教育內容方面、著眼于從人與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發展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學習。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拓寬教學廣度和深度。

          STS教育在教育方法和指導方面、更加突現以學生為主體、使教育過程靈活而富有創造性。

          (二)、"持續發展"理論:

          "持續發展"是人類學、社會學、環境學等使用的關鍵術語、并非教育領域的專用名詞、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戰略、一種思想、泛指人類一切活動必須從"聯系""整體""和諧"等觀點出發、追求長遠的整體利益。如今、有關持續發展的研究成果從堅持"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發展"的發展觀、進一步發展到強調"協調當代人之間關系的重要性、尤其揭示人與自我的關系的首要地位"。這就是說、人類活動在縱向上要處理好"前""后"關系、在橫向上要協調好"你""我"關系、先前需要的滿足或先前行動不能對后繼需要滿足或后繼行動產生損害、或者先前需要與行動的實現不能以損害后繼需要和行動的利益為前提。同時、"我"的需要滿足或行動不能建立在損害"你"的需要滿足和行動的基礎之上。從此意義理解校本課程開發評價持續發展觀、大致包括三層意義。

          1、學生發展為本的發展。校本課程開發需要處理好學生發展與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的關系。"生本"是"校本""師本"的前提、條件和根本目的校本課程開發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學校本身、也不是為了教師本身、而是為了學生本身、為了學生的未來。學校課程開發的根本在于學生發展、"學校"雖然是課程開發的理想平臺和重要基石、但為學校而開發課程卻不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根本。新課程開發本身而論、無論教師開發還是學校開發的課程、均不能停留在"半開發"或1/3開發狀態、只滿足于"校本課程"設置或"校本教材"編寫、必須進入學生學習層面、讓學生與課程、教材產生互動和對話。實際上、沒有進入學生學習層面的課程開發都只能是零開發、不可能對學生發展產生效益。

          2、共同發展。首先是全體學生的發展。并非是教師為少數學生開發課程傾注精力、相應地減少為大多數學生提供有效課程教學的精力;其次是全體教師的發展、并非是學校為少數骨干教師提供資源開發體現少數教師特長/利益的特長課程、而是所有教師都有參與課程開發的機會;再次是整體課程的發展、不是學校為了特色而特色、開發少數"精品"課程、這種課程只是為學校短期需要而存在、甚至為了滿足學校功利目的而存在。無論是學生的發展、或者教師的發展、還是學校課程的發展、都是整體的、共同的發展。學生/教師團體發展為學生/教師個體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和提供強大的動力、課程整體發展有助于"特色"課程的形成和發展。只注重少數學生、教師、課程發展的校本課程開發活動最終使他們/它陷于孤立境地、失去廣闊的發展土壤、即使是鮮花綻放、必定枯萎!

          3、持續發展。今天的發展不能以犧牲明天的發展為代價。校本課程開發需要開發者建立"系統思維"、長遠規劃、謹慎設計、長效利用一切可用的資源。如果學校只圖眼前利益、將大量人力、物力資源用于短期開發、或者受他校校本課程開發熱情的影響、為跟上步伐而盲目開發、沒有使課程開發上升到"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校本課程開發最終只能失效、更難長效。尤其在機械搬用市場機制淡忘教育規律的學區、"校長輪換制"盛行、校長行政時間短暫、長效規劃機制難以建立、校長只能考慮在位期間的課程開發、至于所開發的課程對學校下一階段發展有多大價值、或如何起到連續作用、則很難思考。即使有校長費盡心力、長遠規劃校本課程開發事宜、其行政權利一旦移交、下任校長也不一定能夠有效地延續課程開發的連續性。就教師而論、個別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目的甚是模糊、花大量時間開發課程、卻對教師自己專業成長沒有多少幫助、甚至因為開發對學生價值不大的課程花費較多時間、減少教師認真備課、研究和反思教學的時間。就學生而論、如果接受學校所開發的脫離學生實際需要的過多的"校本課程"、相應地減少了學生學習國家/地方課程的時間、學生持續發展必然受到影響。最后、校本課程開發活動自身就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過程、評價的重要功能就是要促進"反思"、不斷"改進"課程、維持課程持續生成。

          (三)、"人本自然主義"。

          "人本自然主義"與"科學實證主義"分別代表課程評價的兩大陣營。②校本課程開發評價取向于人本自然主義、其原因主要有下述四個方面。

          1、校本課程開發評價是圍繞"人"的發展展開的活動、人的發展是世界上最為復雜的、難以分離、難以以量求知。整體性的系統的方法、較之科學實證主義方法更能體現評價使"人"成為人的教育特性。

          2、校本課程開發評價不是追求一個論證的"可知"的結論、而是注重"改進"、追求"發展"。通過課程開發活動連續性的動態改進、謀求學生、教師、學校的整體發展。進入課程開發活動中的事件、背景復雜多樣、很難量化、因而需要采用多元的個性化措施。

          3、校本課程開發評價主體與評價對象之間是互動的、建構的、一元的、對話的關系、很難用分離的、二元論的觀點去審視、去判斷。因此、體驗性、欣賞性、展示性、系統性方法等多元的方法可能成為校本課程開發評價適宜的重要方法。

          4、課程是關聯的、豐富的、整體的和連續的用單一的測量統計分析方法、很難體現課程開發與評價的豐富內在特性。

          六、校本課程開發的策略與課程結構:

          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策略是基于家園教育主導理念、實行"一體兩翼"的開發方案:以必修課程為體、以隱性課程和選修課程為兩翼、統籌開發。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學校(家園)、家庭(家園)、社區(家園)、家鄉(家園)、地球(家園)為載體、進行家園素質培養、并整合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平衡學生與自然、他人和社會、自我三種關系、真正促進學生發展。

          課程結構是指在學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過程中將所有的課程類型或具體科目組織在一起所形成的課程體系的結構形態。龍水一小從創建學校特色和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強的有責任家園人的目標出發、聯系學校實際、重點開發校本課程、初步建立了由必修課與選修課、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組成的家園教育的課程體系。(如下圖所示)

         。1)、隱性課程。

          隱性課程是學生在學習環境(包括物質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體系)中所學到的非預期或非計劃性的知識、價值觀念、規范和態度。隱性課程的內容既可能是學術性的、也可能是非學術性的;其影響具有彌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其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龍水一小為發揮隱性課程的正效應、根據現代課程理論、對隱性課程進行了較為科學、有效的開發和控制、現已產生兩種隱性校本課程:一為校園文化環境、二是教師的課程擴張。課程擴張是指教師在實施國家或地方課程中、滲進自己的主觀因素、從而擴大了國家或地方課程的目標和內涵、使國家或地方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龍水一小家園教育的載體。這種隱性校本課程被稱為"口袋課程"。它具有隨意性、偶然性、獨家性、如同某位教師口袋里的小玩意兒、不僅可以隨時隨地拿出來或放進去、而且屬于教師獨家擁有、不同于其他教師口袋里的小玩意兒。三是校外育人環境、校外育人環境是龍水一小隱性校本課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列寧曾經說過:"教育問題決不是只限于學校問題、教育決不是只限于學校"龍水一小依據系統論和終身教育的原理、為協調學校、家庭和社會散方面的力量、優化校外育人環境作出了長期、不懈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學校主導、家庭參與、社會配合的一體化的育人格局。

         。2)、選修課程

          選修課程是與必修課程相對、是依據不同學生的興趣、特長、志向等、在教師指導下允許個人選擇學習的課程。選修課注重文化遺產和現成科學技術知識、特征是:內容比較先進而靈活、授課往往打破原教學班、目標層次一般只需了解知識體系與學習方法、考核與評價不必很精確。

          (3)、關愛家園為必修課程、包括認識家園和走進家園兩部分、走進家園為綜合實踐活動。。

          七、實施措施:

          1、成立領導機構。在學校黨政領導下、成立了以校長鄭學勤為組長、科研處主任王成福為副組長、各科室、教研組長為成員的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領導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2、抓好教師研訓、采用舉辦講座、研討、專項學習、外出考察學習等形式、開展校本研訓、加強對實驗教師的培訓工作、幫助教師掌握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懂得實施校本課程、搞好校本課程評價。

          3、根據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擔任校本課程任務的教師寫出課程計劃、并做好課案收集。學校做好開發、實施的協調、檢查工作。

          八、校本課程的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上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盡量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以盡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

          自愿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報名后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九、課程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⑴、評價內容多元化;⑵、評價過程動態化;⑶、評價個體主動化;⑷、評價方式質性化;⑸、評價行為日;;⑹、評價結果效益化。

          十、開發保障:

          1、組織保障:學校把校本課程的開發列入學校工作議事日程來抓、成立了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及評價小組。

          2、制度保障:制定相關的校本開發實施制度。

          3、經費保障:從學校的經費中拿出一筆資金專門用于校本課程的開發。

          4、建立激勵措施:與教師的年度考核和評選先進結合起來、發揮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十一、具體規劃:

          1、(xxxx年7月——xxxx年9月)準備階段、學習有關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確定校本課程開發內容。

          2、(xxxx年9月——xxxx年2月)制定校本課程方案、計劃、初步擬定校本課程教材的初步編寫工作。

          3、(xxxx年2月——xxxx年6月)實施階段、根據校本課程的教材認真實施。

          4、(xxxx年6月——xxxx年8月)繼續實施并完善校本課程、總結、完成實驗報告。

          課程開發方案 篇8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所以我校要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課程實施計劃,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F有的教學特色及西安豐鎮豐富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通過感知、感悟和體驗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強調體驗性活動等社會實踐,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密切學生與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聯系,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根據校本課程的意義和本鎮、本校實際,制定本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目標如下: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了解家鄉的鄉土文化,吸收鄉土文化的營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3)能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4)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5)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學習單元分別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具體目標,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為了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促進學生動作技能、人文情懷的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針對本校實際的以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中介的學生主體活動內容和形式。根據本土實際,我校校本課程建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課程內容的鄉土性。教材植根于現實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使用過程中,以本地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為學習研究對象。因為學生生活在進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便于學習操作。

          2)教學方法的活動性。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我們的目的并不僅僅是學習鄉土知識,而是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得到鍛煉培養實踐能力。

          3)課程本身的開放性。課程的開發實施富有活力。課程的開發吸收廣大教師、學生參與,課程由教師去實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在積極互動中,共同發展。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完善,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充、調整。

          四、校本課程編制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沒有教師積極主動的工作,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十分困難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校在編制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優化校本課程。

          2)開放性原則: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選擇具有自主權。教材本身在實施中,教師要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斷反思出現的各種問題,對教材隨時予以補充、調整。

          3)量力而行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考慮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4)個性化原則課題組從實際出發,挖掘、發揮地域文化優勢,并以此打造學校特色。

          五、校本課程的內容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進行評估與選擇,根據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拓展的原則,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特點和需要。在充分根據學校課程資源和地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化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1)開發學校教師資源。我校有一批有志于從事校本課程研究的教師,他們有較高的積極性和潛在素質。據此,可開設聲樂、器樂、美術、舞蹈、書法等藝術類課程;朗誦、演講、寫作等文學類課程;籃球、乒乓球、象棋等體育類課程。

          2)西安豐鎮校外教育資源豐富,根據本鎮實際,以家鄉地理——家鄉歷史——家鄉經濟——家鄉人物——家鄉旅游——家鄉文化——家鄉特產為體系,介紹家鄉的地貌風情,激發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

          西安豐鎮是個千年古鎮,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經古文化調查發掘了一大批文物古跡和歷史史料,有500年以上古建筑22座,古橋梁3座等,有諸葛亮后裔、劉備后裔、李頻后裔等家普和珍貴史料計10姓、12套,2000余萬字,有國家級旅游風景區——西安豐“江南懸空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新葉古民居、里葉十里荷花等景點。利用這些資源,組織學生參觀訪問,了解古文化,讓學生通過參觀欣賞、考察等方式,更深地了解家長的歷史,指導學生進行寫作,進行美的熏陶,以及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教育。

          西安豐鎮地理環境優越,土壤肥沃。蓮子產業已成為我鎮的支柱產業,先后建成了杭州市蓮子產業化生產基地和浙江省蓮子出口創匯示范基地,里葉白蓮獲浙江省名牌、省農博會金獎。還有西瓜、紅花菜、柑桔等農特產品也有一定的規模和特色。利用這些資源可以讓學生了解種植蓮子的方法、蓮子生長的過程、蓮子的功用等常識類課程,了解家長的特產。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各年級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結合教師個人素質、學生年齡特點等逐步實施,并在實施中完善,總結經驗。一般以班或年級為單位安排在興趣活動課進行,具體教學時間一般是每周一節課,也可以進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活動)。學校教導處負責課表安排,由具體課任教師組織教學。而大型的活動,則由學校統一安排,如春游、秋游等由少先隊大隊部負責組織。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兼),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學業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1)評價內容多元化;(2)評價過程動態化;(3)評價個體主動化;(4)評價方式的質性化;(5)評價行為日;;(6)評價結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課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根據教師所申報課程,對學生興趣、特長、需求進行調查,確定開發項目。

         。4)校本課程領導工作小組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5)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6)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并給予適當獎勵。

          (7)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8)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課程研究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

          課程開發方案 篇9

          一、基本理念

          明德興華中學在“文化立校,特色辦學”思想的指引下,貫徹實行“全面+特長”的培養模式,追求高品質教育,致力于培養“全面發展,張揚個性”的學生,爭取讓每一個孩子帶著一門特長走出校門,為孩子的終身發展與幸福奠基。

          二、課程目標

          1、增進學生對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會和文化的認識,增進學生對祖國、對湖南、對學校的認識和了解,為國家、為社會、為家鄉的建設勤奮學習、立志成才。

          2、進一步拓展學生知識領域,提高綜合素質,增強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引領學生關注自我生活方式,關注身邊的社會現象,關注學校的發展,增強社會、集體生活能力,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促進其良好學習習慣和優秀心理品質的養成。

          4、增強教師的校本課程意識,全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5、加強學校教學文化建設,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三、課程開發原則

          1、時代性和先進性原則。校本課程的教育內容應及時反映當前的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和時代文化趨向,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深造和工作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2、地域性和個性化原則。校本課程開發要以具體地區、具體學校和具體學生的獨特性與差異性為出發點,充分利用當地或學校教育資源,反映地方或學校文化特色,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

          3、選擇性和靈活性原則。校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有可選擇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學習內容,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4、簡約性和通俗性原則。校本課程在課程內容組織或教材編寫中,應注意精選內容,合理編排,符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內容呈現形式應該活潑多樣,通俗易學。

          5、主體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必須把培養師生的主體精神、實踐能力、創造精神放在首位,教師和學生共同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必須重視發揮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雙主體平等互動的積極作用,使課程開發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突出趣味性、科學性和實踐性。

          四、課程設置

          1、校本活動課程在初一年級開設,每個學期約12-14次課,爭取實現為學生培養一門特長的目的。

          2、校本活動課程固定在每周二下午第八節課開展,課時60分鐘。為保證校本活動課程質量,周二下午不安排音、體、美等專業課程。

          五、校本課程開發內容

          1、科普類:如機器人創新與設計、動畫制作、玩轉科學、信息學奧賽等。

          2、人文類:如翰墨飄香書法的魅力、英語角、中國象棋、趣味英美文化、希臘羅馬神話欣賞、興華話劇社、生活學習在美國、漫話美國總統、仰望星空—走進天文、旅游地理、經典誦讀、英文經典歌曲欣賞等。

          3、運動類:如競技足球、男子籃球、女子籃球、羽毛球、跆拳道、健身健美操、武術等。

          4、生活類:如生物與生活、手工鉤編、自救與互救、心理學與生活、我是女生、生活中的趣味物理、趣味數學、團體心理輔導、創意手工、烘焙等。

          5、藝術類:如舞蹈、基礎素描、小合唱等。

          六、課堂教學

          1、教師對整個學期的教學工作有詳細的教學工作計劃,對培養學生特長有整體的規劃與安排。

          2、教師應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教師應提前了解學情,熟悉學生興趣愛好,充分利用課程資源,深入挖掘學生潛能。

          3、教師應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按計劃高質量完成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個性特長和教學實際,調整課程進度,實現教學目標。

          七、課程評價

          1、學生對校本活動課程進行評價。學生通過自主管理模式提交課程評價反饋表,由教科室根據反饋情況對教師授課情況進行客觀評價。

          2、校本活動課教學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體現平臺。教科室綜合教師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成績,學生作品,學生參加課程的表現,對教師承擔校本活動課程的能力水準進行綜合評價,以此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標準。

          3、學校把校本活動課作為年度考核評估的重要依據。教科室對教師授課情況、課程效果及備課作業等情況進行檢查,其結果作為本年度考核評估優秀的重要依據。

          4、校本課程的評價結果將以優勞優酬的形成在經濟方面有所體現。所有承擔校本活動課程老師的酬金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固定報酬,每節課60元;第二部分為浮動報酬,實行平均每節40元的浮動獎勵,對前3項考核評價先進的個人,實行優勞優酬的鼓勵政策,并另外對精品課程進行獎勵。

          八、師資培訓

          1、走出去—組織老師參加省(市)內外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師資,豐富校本課程體系。

          3、老帶新—通過老教師帶教,提升青年教師教學水平。

          4、自學—為老師提供各類書籍和學習資料,由老師自學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課程開發方案 篇10

          一、課程開發背景及意義

          中國書法,不是繪畫,卻有繪畫的形象感;不是詩,卻有詩的意境;不是音樂,卻有音樂的神韻;不是舞蹈,卻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卻有生命般的形質和神采。正因如此,書法藝術千古流芳,成為中華民族的瑰寶。

          書法又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具有很強的美學意義,書法教育的功能不僅對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對美的感悟力、鑒賞力、創造力有巨大的作用。還可以通過教育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磨練學生的堅強意志有很大的意義和作用。我校把書發教育作為校本課程主要基于一下幾方面的考慮。

          1. 是繼承和發揚祖國傳統藝術的需要

          在我國以書法作為教育手段已有相當長的歷史。隋唐以后是書法發展過程的鼎盛時期,人們更是以書法作為取仕的條件之一,不僅提高了書法的地位,也增強了人們對書法技藝的追求熱情。唐代楷書的鐫美,被人們譽為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在書法的發展過程中,人們也是以一種審美的眼光看待書法的。如:橫若千里之陣云,點如高峰之墜石,等等。人們都是以審美的眼光來衡量其藝術價值的。

          改革開放,吸收外來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先進文化確實給中國社會帶來了發展,給中國人帶來了實惠,但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泱泱華夏,幾千年的文化沉淀,幾千年的傳統精髓也應繼承與發揚,民族性的東西,屬于世界性的。有人說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筆之中,一支毛筆書寫了中華幾千年的文明,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學生不知道毛筆為何物,現代社會似乎一味的泊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離人們越來越遠,本來中國人的閃光點似乎喪失殆盡。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書寫、繪畫很多被計算機所取代,但是寫字是小學生應具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書法有幾千年的藝術沉淀需要我們繼承、弘揚。抓住民族性的東西,走有中國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認可。

          2.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書法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近年來,到中國高等院校進修或考書法學位的韓、日、新加坡等國的書家日益增多。這也促使我們要更加重視書法教育,否則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將祖國燦爛的文化與外國學者交流。目前,國家科委定書法為二級學科,書法學科也形成了專科、本科到碩士、博士的完整體系。隨著我國的基礎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書法教育

          更應有連續性與系統性,這也是時代的要求。新一論全國課程改革,在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經驗的同時,應結合我國的國情走中國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學生應繼承我過傳統文化精華,對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養是有裨益的。

          3、是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需要。

          我校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決定把書法作為校本課程來開發,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平臺,為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提供舞臺,不斷提升學校的內涵發展。

          二. 課程目標

          1. 通過正確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良好坐姿與正確執筆方法。

          2.通過書法的基礎知識學習、掌握書法的基本技能,發展學生的基本智力,即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

          3. 通過書法史的學習了解博大精深的書法內涵。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對美的感悟力、鑒賞力、創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磨練學生的堅強意志有很大的意義和作用。

          4. 通過對優秀書家的學習使學生懂得好的書品要有好的人品。

          5. 通過學習寫字學會做人做事。通過書法教學,讓學生認識筆畫的彈性、節奏、力感,能用中鋒、藏鋒、回鋒等筆法寫出具有美感的筆畫方法,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有獨立的學習能力。在教學中,通過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形象、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通過指導學生臨摹書法名碑法帖,從中可以汲取文學素養,提高文字修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6、通過學習書法,使學生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并自覺地承擔起繼承發揚的責任,從寫字的進步中得到學習的動力。

          7、在一筆一畫的訓練中培養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精神和耐心穩妥、善于體貼人的良好品質,克服馬虎草率、不負責任的不良習慣。在書法練習中,學生通過自身刻苦努力獲得藝術上的提高使學生認識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須有耐心、有意志才能獲得成功。

          三. 課程內容

          1. 了解中國書法的歷史發展。

          秦書法(甲骨文、金文)——秦漢書法(篆書)——三國兩晉南北朝書法(篆、楷、隸)——隋、唐、五代書法(草書)——宋(金)代書法——元代書法——明代書法——清代書法

          2.書法各體的藝術欣賞。

          小篆:小篆是篆書發展至高峰期的標準體,它用筆純凈、圓潤、穩健、 流暢;筆畫均勻,結體規范,轉多折少,主筆次筆不明顯;向上或向下引長的線條成為其強調縱勢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書寫時當留意表現剛挺的基本特征,與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強烈的縱勢感。

          隸書:由粗細輕重之分,用筆又提頓,起筆有方圓,最重要的是有了明顯的主筆次筆之分。

          楷書:字形極為方整,尤其典型的標志是在點畫形態上。

          行書: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a.二王行 b.顏行 c.魏行

          草書:用簡化的點畫符號或引帶來替代文字的結構和部首。用連筆的方法加快書寫的速度。一般分為章草、今草、狂草三種。

          落款:落款也是書法作品的一個組成部分,應與正文相映襯,但不能喧賓奪主。

          3.書法筆畫訓練。

          執筆、用筆、墨法

          四、課程的組織實施

          1、組織機構

          組長:葉新安

          成員:各語文教師

          2、開課年級

          一至六年級

          3、課時安排

          每班每周一節課

          五、評價方式

          以小組活動的模式進行課堂練習、課余練習、實際活動評價,教師評價,學生之間評價,自我對比評價,書法作品評價,比賽成績評定等等。

          1. 自評和他評相結合

          2.成果展示

          3.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4. 教師評價

          5.比賽成績評定。

          課程開發方案 篇11


          一、課題的提出

          1、電影課程的開設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

          當前社會對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但目前學校教育還是以學科教學一統天下,因而軟化學科邊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積極、主動、全面發展越來越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觀看影視,是學生業余生活的主色調,學生從電影電視中獲得的知識、觀念要比其它渠道得到的多得多。優秀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融戲劇、文學、繪畫、音樂、舞蹈、建筑等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審美題材,是一門不具學科分類,獨具知識性、審美性、思想性、教育性的綜合課程,能與各項育人目標有機整合,通過優秀電影能提高育人實效,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開發電影課程是切實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需要。

          審美能力的強弱,影響人的方方面面,包括對藝術的欣賞與創造,對自然的熱愛與保護,對人的同情與理解,對現實生活真善美、假惡丑的辨別與揚棄,對自己的認知與調控,對未來的向往與追求等等,它決定了一個人對人、對事、對社會、對自然的態度和行為,因而審美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基點。優秀影片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內涵,充分發揮電影的美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3、電影課程的開設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需要。

          各地學校在貫徹落實九年義務教育的同時,如何根據本校學生特點、因地制宜地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地發展?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如何使學校有特色,教師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開發切合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不失為明智之舉。而數以百計的中外電影名片則可提供給各校足夠的選擇,各校完全有可能從中選出符合本校實際的電影組合,使之成為校本課程。電影課將教材從單一文字載體變為集“形、聲、光、色”于一體的生動、直觀的多載體形式,由單純的學科形式變為綜合藝術形式,必將以其獨有的特性引起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的重大變革,如何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個性特點,把呆板、乏味、說教的方法轉變為生動、直觀、形象、綜合的方法,把約束式、封閉式、灌輸式的教育模式轉為開放式、參與式、自我教育式的教學模式,使電影有效地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目前還沒有形成明確可行的常規和操作體系,能進入課堂教學廣泛使用的電影教案、教輔活動設計仍然匱乏。鑒于上述情況,我們選定《電影課程開發》子課題進行研究,以探索出一條小學電影課教學的良好途徑。

          二、研究目標

          1、形成電影課開課教材。要使電影課成為一門課程,必須要有一套符合學生特點的、科學的教材。電影課程開發的研究,就要從數以百計的影片中挑選出每個年級學生適合觀賞的影片,科學地安排好這些影片的觀看順序,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電影課程教材。

          2、研制出以美育為首,促進學生全面、主動、持續和諧發展的各年級教案、教輔活動設計。

          3、形成組織安排學生按年級觀片的可行性常規,如課時安排、教材處理的基本方法、教學基本程序、教學策略、評價體系等,規范電影課程操作體系。

          4、進行電影必修課、選修課、自助餐的研究,研究電影必修課、選修課、自助餐的內容、比例和組織管理方法等。

          三、研究方法

          1、采用座談、問卷調查、統計等方法挑選出每個年級適合觀看的影片,科學地安排影片的觀看順序,形成各年級電影課開課的教材。

          2、采用經驗總結法編寫電影課程教案及教輔活動設計。先由各個班級語數教師討論、設計出初稿,然后全年級其他班級教師試按照該方案進行教學,并認真寫好教后感,提出自己對初稿的修改意見,最后由全年級教師再討論,由初稿執筆者定稿。

          3、運用行動研究法,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通過“實踐——總結——再實踐”,展開對電影必修課、選修課、自助餐的內容、比例的研究。

          四、教案設計要求

          教案的設計是電影課程開發的重點,電影課教案的設計,既要遵循一般的規律,又要充分發揮電影課的優勢,突出實現以下兩個轉變:

          1、轉變教師角色,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觀世界然后形成世界觀”,學生的審美能力、思想情操和對知識的真正理解是在其目不轉睛地、全身心投入地觀看影片和回味影片的過程中形成的,這是誰也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師應該摒棄以教材為中心,以自己為中心的做法,使自己成為一位學習的指導者,一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把教案編寫的重點放在“導”和“促”上,而不是“填鴨”、“牽牛”或“放羊”,這樣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獲得全面、主動、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

          2、轉變學生角色,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人的主體性是素質發展、提高的關鍵因素,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必然禁錮學生發展的能動性,阻礙學生的發展。電影課是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美感熏陶,不能靠告訴、講解,也不能靠灌輸、命令,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看、去聽、去想、去感受、去體驗,才能實現與影片的共鳴,使電影課充分發揮具有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充滿情感、知識和教育性的特點,真正提高學生的審美品味,促進學生辨別影視片中、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個性品質的發展。所以電影課應該摒棄填鴨式的“灌”或“喂”,最大限度的為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感知、體驗、鑒賞、質疑、爭辯、聯想、求異、進行知識再創造等,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的境地,主動去“覓”得可口的“食物”,建立動態的、自主探究的、自我建構的學習方式,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

          同時,在教案設計中要把握三個環節:

          1、觀影前:教師在觀影前應將影片仔細看一遍,掌握影片時代背景、中心內容,明確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情知狀態,找準放映中需要給學生點拔之處或激發學生想象、思維、體驗、討論之處,以便觀影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了解影片背景,或便于觀影前教師向學生介紹影片情況,

          2、觀影中:要把握情感激發點、想象激發點、審美關鍵點、知識關鍵點和心理作用點,適當點拔、激發,恰當地提出審美、思維或想象要求,引導學生感悟、品味、體驗、討論,使學生受到豐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體驗或潛在智慧的啟迪。

          3、觀影后:引導學生回味影片精彩情節和印象深刻之處,進行表演、復述或交流觀后體會等,進一步陶冶性情、美化行為、凈化心靈。

          五、教輔活動設計原則

          1、自主性原則:電影課以其色彩、聲音、影像集于一體特點,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和擴展學生的想象、思維,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處于積極發展的狀態之中,因此電影課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在活動設計中,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狀態、思維境況,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使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還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選擇活動,積極參與活動組織過程和評價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發展的主人。

          2、實踐性原則:教輔活動的設計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動手動腦,通過情境式、表演式、訓練式、辯析式、討論式等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乃至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獲得直接體驗,發展各項潛能。

          3、綜合性原則:設計的活動著眼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和多種能力解決問題;對學生的活動應進行綜合性考察和評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避免僅從單一學科角度評價學生活動中的表現。

          4、開放性原則: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建立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有比較充分的思想、行為自由;活動空間可不受課堂場地的限制,應根據確定的活動主題來選擇;活動設計要有利于開放學生的心理空間,開放教材的育人空間,開放學生的經驗空間和課外生活的空間。

          六、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學習電影課開發的目的、意義、方法、內容,觀看《<家潔公司>導看紀實》等錄像,學習怎樣導看、怎樣編寫電影課的教案,教學的原則、方法等。

          2、檢查各班VCD、彩電等設備的情況,有故障的及時修理。

          3、檢查教師運用VCD定格、回放、選時播放等技術操作情況,對新教師進行這方面的補課,強化教師上電影課的技能技巧、熟練程度。

          4、打印出500部影片的目錄、簡介,印發給每一位教師,由各年級老師通過調查、討論確定20xx—20xx學年下學期(即20xx年4月至6月這十四周內)選看哪七部片子。由下列教師負責登計、協調:

          一年級:賴浩二年級:吳小紅

          三年級:劉小明四年級:劉小玲

          五年級:劉躍輝

          5、把每部影片落實到每個班的老師,由搭班的兩位老師于4月1日前合作編寫好第一次觀看的影片教案和教輔活動設計。影片和教案、教輔活動設計年級內各班交流使用,其他班的老師在使用的過程中提出修改意見或另一教法、活動方案,修改、增刪、完善,最后返回初撰者手中,再次斟酌并定版。

         。ǘ⿲嵤╇A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1、逢單周星期二下午第二、第三節課開設電影課,組織觀影。以后每學年選二十部影片組織學生觀看。

          2、逢雙周結合所看影片,設計并開展階段性活動。

          3、認真檢查教案,深入聽課,開展研討活動,推出典型教案、課例和活動,提高教案、教輔活動設計的質量。

          4、及時對電影課教學、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建立電影課評價體系。

          5、定期回顧、總結實驗經驗,根據實驗情況,對觀影次數、活動安排、教學方式、評價方法等常規做出相應調整。

          6、下學期初多媒體綜合校園網建成后,立即進行電影必修課、選修課和自助餐的研究。

          7、開展教案設計比賽、優秀教輔活動評選等評比,進行成果交流,推動實驗工作的深入開展。

         。ㄈ┛偨Y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

          1、全面總結,明確電影課開課的次數、活動安排、教學基本程序、教材處理的基本方法、評價體系等常規性做法。

          2、對各年級觀看的影片進行全面分析、整理,形成各年級電影課開課的教材,并提出運用該教材的指導意見。

          3、收集、整理并完善各年級觀影的教案、教輔活動設計,按教材順序薈集成冊,形成各年級電影課教案和教輔活動設計。

          4、對實驗結果進行全面評價,做出實驗研究報告。

          七、預期研究成果

          1、20xx年4月至20xx年9月,撰寫組織安排學生按年級每周觀片常規化的研究論文及課程安排表。

          2、20xx年4月至20xx年1月遴選出100部優秀的、適合不同年齡學生觀看的電影片,進行科學、合理地分配、組合,使之成為各年級電影課程教材。

          3、20xx年4月至20xx年1月編輯好100部電影片的觀映指導(教案及教輔活動設計),形成《觀影指導》專集。

          4、20xx年4月至20xx年1月將電影教學示范課拍成錄像。

          5、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撰寫電影課程的課型比例、結構研究報告。

          八、領導機構及分工

          1、領導機構:

          組長:伍世馮

          副組長:王萬輝劉躍輝

          成員:劉小明、吳小紅、劉小玲、賴浩、張玉勝

          2、具體分工:

          伍世馮校長負責本課題研究規劃,課題實施的安排、評價、調整等,指導實驗順利實施。

          張玉勝負責課件制作、收集與處理各項圖表、數據等材料,進行結果分析、經驗總結、推廣應用等。

          賴浩、吳小紅、劉小明、劉小玲、劉躍輝分別負責一、二、三、四、五年級課題研究的具體工作,如教案、教輔活動設計的指導,活動的組織等。

          課程開發方案 篇12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不僅設置了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國家基礎教育課程計劃的框架,而且強調學校和教師要創造性的實施新課程,形成具有良好適應性的豐富的教學模式。這些課程改革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資源的狀況。對于學校教師而言,不僅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大量課程資源的支持,而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也離不開廣泛的課程資源的支持。特別是校本課程具體實施的內容和形式則完全由學校來決定,是在實踐過程中動態生成的,這就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有充分的認識和便捷的獲取途徑。

          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觀念與認識

          盡管校本課程開發在實踐中已轟轟烈烈地展開,但是校本課程的內涵與本質到底是什么?校本課程能給學生帶來什么?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間是什么關系?——這都需要我們解決。

          2、教師的素質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那么校本課程開發要求教師具備怎樣的素質?要求教師擁有怎樣的課程能力?教師如何寫課程綱要?教師該擁有怎樣的學生觀、知識觀、教學觀、評價觀?這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3、條件與資源

          在不同教育環境下的課程資源狀況可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別。課程資源的分布情況特別是在需要較大經濟投入的課程資源方面,往往很不平衡,從我們學校當前的情況來看,在需要較大經濟投入的課程資源方面雖沒有優勢,但作為課程要素來源的校本課程,課程資源是比較豐富多彩的,缺乏的是對于課程資源的識別,開發和運用的意識與能力,因為我們要運用這些校本課程資源并充分開發,使之得以合理的利用。

          4、評價與改善

          評價機制的建立是校本課程開發有效運行的保障。那么如何對校本課程開發進行評價?校本課程的評價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評價有什么區別?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ㄒ唬├碚撘罁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要“改變課程管理過程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边@就意味著校本課程的開發具有了法律依據,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期。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含義是寬泛的。處于不同位置的人對課程是什么有不同的理解,但課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有計劃的安排學生學習機會的過程,也是使學生獲得知識、參與活動、增加機會的過程。實踐中的校本課程有兩種形態:一種是“校本課程”的開發,一種是“校本的”課程開發。我們屬前一種,即國家在課程計劃中預留10---15%的余地,學校自主地進行新的課程開發。在這里“校本課程”是相對于“國家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板塊。

         。ㄈ┬1菊n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1、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最能夠尊重和滿足學校師生差異性和獨特性需要的課程開發模式。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種以學校為基礎的課程開發模式。由于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課程專家和社區人士廣泛參與課程決策,所以它具有時效性強、開發周期短的特點,它能夠充分關注并滿足學校師生及社區的獨特性及其發展需要。因此,校本課程開發模式的是一種最具民主性、群眾性和個性張力的課程開發模式。

          2、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是校內外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開發,是一種相對封閉式集權式的開發模式。由于它固有的弱點造成了學校和社區教育資源的大量閑置。而校本課程的開發則能夠有效地實現國家、地方、學校和社區教育資源的重組,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共享,使各種教育資源實現“1+1>2”的增值效應。

          3、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教育管理體制創新的過程。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是課程決策權的重新分配過程,因為校本課程開發的本質是一種課程決定,因此校本課程發展涉及到課程決策權利的分配。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對傳統的自上而下的課程開發模式擁有的金字塔式權力霸權的革命性行動,這一過程不僅能夠開發出校本課程,同時它還能夠有效地打破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打破學校內部復制的集中化和權力霸權,構建一種寬容、平等、民主的分權管理體制。

          4、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種學校文化構建的過程。任何一種新的課程的開發,必然會產生具體的課程產品。也必然伴隨著相應的文化建構。校本課程的開發必然會對已有校園文化產生強烈的沖擊與破壞,同時,它必然會建構一種新的校園文化,這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客觀需要。

         。ㄋ模┬1菊n程開發的目標

          人的行為總要受到一定的理念或觀念的支配,因此要確保校本課程高效而優質地開發,首先必須樹立先進的開發理念,具體目標如下:

          1、多元目標觀

          從校本課程來看,作為國家課程開發系統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與國家和地方課程的開發目標有一定的相關性,同時它的終極目標是尊重并滿足學校師生的多樣性、差異性和獨特性,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應樹立多元目標觀。學校目標包括兩部分,一方面是指學校發展及其特色建構對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滿足學生的興趣、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差異對課程開發的特殊要求,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發展。社區目標包括:(1)社區的個性化開發及其資源優勢對學校教育的期望。(2)是指家長對子女的期望。

          2、多元的課程觀

          所謂多元的課程理念是指根據不同的教育理論和學校、社區對課程的不同需求可以發出不同種類的校本課程。

          3、多元主體觀

          多元主體理念是指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多元的,既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由個體組成的群體。

          4、分享、開發、創新的過程觀

          校本課程開發既重視課程開發的結果,也重視課程開發的課程。

          5、自主選擇、樂觀參與的教學觀

          6、多元、平等和個性張揚的文化觀

          7、分權化的管理觀

          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應樹立權變理念。所謂權變理念,是指在校本課程的開發環境和條件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情況下,因人因地同時因事權宜應變,采取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觀念。

          8、多元評價觀

          多元評價理念是指對校本課程的開發進行多緯度、多層次的評價,包括:多元評價標準、多元評價對象、多元評價者、多眼評價方式和多元評價方法。

         。ㄎ澹、校本課程開發原則

          1、滿足學生實際發展需要的原則。

          2、考慮學生實際能力的原則。

          3、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原則。

          4、形成和體現辦學特色的原則。

          5、繼承、學習和創新的原則。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方法、途徑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一項具有持續性的專業活動,它需要有一種理性決策的過程、民主決策的過程、科學決策的過程。

          1、采用經驗性研究優化組合的一系列方法,采用“理論——實踐——理論”的定性與定量分析優化組合的系列方法。

          2、相信教師、幫助教師專業發展。

          3、遵循一定的程序。

          4、充分挖掘課程資源。

          五、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步驟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對學生的需求進行調查。

          3、對學校的資源進行調查。

          4、由校本課程領導小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內容。

          5、培訓校本課程開發教師。

          6、制定、審查校本課程綱要。

          7、組織實施。

          8、跟蹤評價、動態調整、總結整合。

          六、校本課程開發的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機構,由校長任監控人,負責資金投入、設備配備,保障物資供應,教導主任負責校本課程開發的具體實施工作。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2、成立開發小組組織課程開發師資培訓并制定開發課程計劃,組織授課。

          3、形成校本課程開發管理制度。

          七、校本課程開設安排

          1、內容

          七年級:基礎健康知識

          八年級:面對侵害、傷害青少年如何“自衛、自護、自救”

          2、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長:朱寶兵

          副組長:徐萍

          組員:王志豐、孫遠明、郭秀芳、呂秀芝

          3、時間安排

          本方案從本學期開始逐步組織實施,制定實施計劃安排表并在20xx年6月份前完成。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教導室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并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校本課程不采用書面方式的考試或考查,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三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內。

          九、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室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課程開發方案 篇13

          一、課程名稱:

          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

          二、課程開發的目的與背景

          xxx早在1995年全國科技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耙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俚卣f明了創新人才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茖W的本質就是創新,要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知識經濟的來臨,國家綜合國力日趨激烈的竟爭,堅持創新,勇于創新,提倡創新意識,發揚創新精神,已成為全國人民的普遍共識,同時人們也意識到人才的創新素質教育至關重要,而其中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更為重要。這里所說的素質和能力,已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知識的積累,還包含著知識的應用,知識的加工和創新思維,創新實踐等方面的能力。我作為無錫市市北高級中學——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的一名科技教育輔導老師,從事青少年科技輔導工作已有20多年頭,其間輔導學生的創造發明獲得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各層次獎項,有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二等獎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回顧多年的科技輔導工作和經歷,有許多感慨。在中學基礎教育中沒有這樣的課程,也沒有操作性強的教材,現在高中即將進入課程改革實施階段,校本課程在高中課程改革中有了一席之地,所以我感到“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是高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

          人才素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能力,必須在長期的潛移默化過程中培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和積累一定的基礎知識,培養創新意識,鍛煉動手能力,學會觀察事物,善于發現問題,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些方面的學習和培養,才能造就出符合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這是我開發這本校本課程教材的目的和背景。我校在這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實踐基礎,但對于開發一個系統的校本教材來說,還存在著局限性,有待在教育實踐中得到完善和充實。

          三、內容框架

          創新教育的內容有許多,涉及到各個領域。創新是一個古老而寬泛的概念。早在15世紀人們就運用到了“創新”這一術語,其原意是引進新東西,新概念。所謂創新是指人們在認識、利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完善自身的過程中,為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首次產生嶄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質成果的思維和行為。

          作為校本教材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創造發明就在我們身邊,創造發明并不神秘,只要大家都做有心人,創造發明的課題會很多,同時了解和掌握創造發明的基本技法,通過科技小制作鍛煉動手能力,并且在小制作的過程中體會改革創新的樂趣,只要努力人人都能成為發明家。

          本青少年科技創新教材主要有以下章節所組成。

          第一章  創造發明就在我們身邊

          第一章利用創造發明的事例,讓學生走進創造發明的世界,認識創造發明的本質。我們社會的組成,我們所處的環境即是一個創造發明成果堆積成的世界。讓學生感到創造發明并不神秘,通過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學習創新技法,將自已融入社會中,做一個有心人,我們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發明家。

          第一節 點評創新事例(一)(2課時)

          這一節由淺入深介紹小學生的創造發明成果,明白小學生一樣能搞創造發明。用具體的事例說明創造發明就在我們身邊。

          教育目的:

         、倭私鈩撛彀l明就在我們身邊。

          ②要做有心人,人人都能成為發明家

          1.粉筆變蠟筆

          2.防蛀衣架

          3.多用途帽子

          笫二節 點評創新事例(二)(2課時)

          這一節通過創新事例的點評,進一步認識到創造發明所必須具備的條件。⑴新穎性,⑵科學性,⑶先進性,⑷實用性。

          教育目的:

         、倭私鈩撛彀l明必須具備四性。⑴新穎性,⑵科學性,⑶先進性,⑷實用性。

         、诹私鈩撛彀l明有相對性和絕對性之分。從相對發明逐步發展成為絕對創新。

          1.不用拆輪子就能換的內胎

          2.折疊式太陽灶

          3.套筒式旅行桌

          第三節 點評創新事例(三)(2課時)

          這一節通過創新事例的點評,知道創造發明由二大部分組成。第一要通過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獲得創新課題和創新設計。笫二還必須要有創新實踐,將創新設想進行物化,制成一件實物或作品或模型。物化的過程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問題,通過進一步的改進就能創造出一個新的發明成果。

          教育目的:

         、賱撛彀l明由二大部分組成,a.創新的思維,體現在創新的課題和創新的設計上。b.創新實踐,一個完整的創新成果必須物化,通過物化檢驗創新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趧撛彀l明不是一帆風順的,必須培養自身良好的素質。具有百折不撓的毅力,細微的觀察能力,善于發現問題和不斷提高自已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1.磁帶復新機

          2.定壓式打氣筒

          3.具有點拍功能的數碼相機

          第二章  科技小制作

          心靈手巧是創新人才的基本素質。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創造了一切。一個從不貼近生活,從不參加任何勞動的人,他決不會產生創造發明的欲望、創造發明的動機和創新思維。所以這一章讓學生進行科技小制作。不光鍛煉了雙手,并且體驗到從設計到實踐到成功的過程。體驗到精確性,細心對實驗成功的重要性。這一章也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素質的重要環節。本章列出了6只作品,供各學校根據各自的條件選做。

          第一節 紙飛機的制作(2課時)

          教學目的和內容:

          1.進行研究性學習。了解飛機滑翔的原理,學會調整飛機的飛行重心,使紙飛機的留空時間最長。

          2.鍛煉和培養自己的耐心和信心,通過不斷改進使飛機的飛行獲得最佳效果。

          第二節 七巧板的制作(2課時)

          教學目的和內容:

          1.七巧板采用木板制作,學習加工小木板的工藝和方法。

          2.七巧板的加工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通過制作,理解精確度對作品的重要性。

          第三節 風鈴的制作(4課時)

          教學目的和內容:

          1.風鈴采用鋁鎂合金管材制作,學習金屬管材的加工方法,學會采用夾具對管材的加工。

          2.知道管材的長度對發音頻率的影響。

          第四節 電子鐘的制作(2課時)

          教學目的和內容:

          1.拆裝電子鐘,了解電子鐘的機械結構,了解齒輪傳動和變速的原理。

          2.設計電子鐘的外形,對電子鐘進行美化,突出個性設計。

          第五節 眨眼電子貓的制作(4課時)

          教學目的和內容:

          1.學習電子焊接技術。

          2.學會看電子線路圖和印制板安裝圖。

          3.正確安裝眨眼電子貓,并能自行設計外形和結構。

          第六節 調頻無線話筒的制作(6課時)

          教學目的和內容:

          1.進一步訓練焊接技術。

          2.了解調頻、調幅和調制的概念。

          3.正確安裝調頻無線話筒,學會調整發射和接收的配合。

          第三章  創造技法

          創造技法是許多人在創造發明過程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的成果。讓學生學習后為創新思維提供最直接的幫助。創造技法有許多種,這里挑選最基本的,最容易理解,最容易學習的提供給學生學習。其它的一些方法同學們在創新過程中自然會發現和應用。

          第一節 缺點列舉法(2課時)

          教學目的和內容:

          1.了解缺點列舉法的內容。

          2.應用缺點列舉法進行創新設計。

          3.對創新設計課題進行優化設計。

          第二節 希望列舉法(2課時)

          教學目的和內容:

          1.了解希望列舉法的內容。

          2.應用希望列舉法進行創新設計。

          3.對創新設計課題進行優化設計。

          第三節 組合增減法(2課時)

          教學目的和內容

          1.了解組合增減法的內容。

          2.應用組合增減法進行創新設計。

          3.優化設計內容,論證方案的可行性。

          第四章  創新實踐

          通過前面幾章的學習,對創造發明已有了一定的基礎,這一章同學們可以把前面所學習的各種知識融為貫通,綜合應用,進行創新設計和創新實踐。

          第一節 創新課題方案設計(4課時)

          教學目的和內容:

          1.把前面所產生的創新設想,根據四性原則優選出1-2個。

          2.將1-2個創新設想,進行論證,選出其中一個設想,并把它改進、完善設計成可操作的創新方案。

          第二節 創新實踐(4課時-8課時)

          教學目的和內容:

          1.把創新方案進行物化,制作成作品或模型。

          2.在物化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通過不斷修正,改進解決問題,制作成作品或模型。

          四、評價

          學生對于創新教育學習的評價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根據制作作品的精細程度、外觀形狀等進行打分,該成績占總分的30%;第二部分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的創新方案設計,根據四性的要求,看作品是不是達到四性的要求,該成績占總分的30%;第三部分,最終成果,因最終成果是綜合各種知識、技能、技術、思維,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學生創新作品,點總分的40%。

        【課程開發方案】相關文章: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范文01-02

        小學社科課程開發方案策劃12-08

        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07-21

        培訓課程開發實施方案(精選7篇)07-05

        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范文(精選7篇)11-17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范文01-24

        課程開發實施方案范文(精選6篇)03-17

        開發與整合課程資源12-06

        新課程開發論文04-1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