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性英語學習評價的實踐和探索
摘要: 在英語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為了更好地實施和推進英語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需要在各方面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英語學習評價,也就是強調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精神,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學習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創(chuàng)新 學習評價 自我教育 合作精神
創(chuàng)新教育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為宗旨的一種新的教學形態(tài),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因而對創(chuàng)新教育進行思考和實踐,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顯得尤為必要。要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教育,我們以為,首先就是學習評價的創(chuàng)新。
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一直將評價視作選拔和甑別的手段,很少注重其在激勵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發(fā)展方面的功能。這種對評價功能理解上的偏執(zhí),是導致我國中小學教學長期不能跳出各種考試和測驗的控制、也是最終發(fā)展成為“應試教育”的根本原因。
現(xiàn)代教學評價認為,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的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不同水平、不同智能、不同個性的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 新課程標準要求評價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更要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與發(fā)展;并用“多把尺子”評價學生,使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fā)展,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
一、學習評價需要創(chuàng)新的根本原因
在以往的中小學教育中,教學和評價是脫節(jié)的。在很多人眼里,評價就是考試或測驗,其目的就是為了選拔“優(yōu)秀”學生,甑別“落后”學生,進而,考試或測驗的結果也成為判斷教師和學校優(yōu)劣的惟一標準。這種評價只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過程,從根本上忽視了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
現(xiàn)在的英語考試基本上是標準化考試,而且選擇題的得分占了總分的三分之二,因此選擇題的答題好壞往往決定了整份考卷的成績。雖然選擇題只要求在四個選項中選出正確的一項,似乎難度不大,但在這些選項中往往有干擾項,這樣學習基礎不是很好或者思維不是很敏捷但是學習態(tài)度較端正的學生往往在選擇題部分失分很多,最后總分就很不理想,久而久之,就會慢慢對學好英語徹底失去信心。相反那些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的學生,他們在考試時基本上放棄文字題的答題,只是靠運氣,隨便猜猜,把選擇題部分都答完,最后批改出來的成績有時還不是太糟糕,偶爾還會比認真做的同學得分還高。這樣那些學習習慣不夠好的學生就不再有學習的動力,而那些學習習慣較好但暫時還跟不上的學生不僅對自己沒有了信心,而且對是否還需要認真學習英語產生了懷疑。
這種教學和評價脫節(jié)的后果是嚴重的,它必將使我們習慣于標準化考試和標準答案,禁錮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同時教師教育激勵的定向性會導致學生定向思維的形成,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對此,袁振國教授在他的《反思科學教育》一文中進行了形象的描述:“中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有問題的學生教育的沒問題,‘全懂了’,所以中國的學生年紀越大,年級越高,問題越少;而美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沒問題的學生教育得有問題,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教師都回答不了的,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國的學生年級越高,越富有創(chuàng)意,越會發(fā)生奇想!
我在上課時允許學生可以不舉手發(fā)言,如果想到問題,直接可以坐在座位上大聲提出來,只要是與課有關的,不妨礙課程進度的都可以。如果對我上課講的內容有異議也可以當場提出來。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每個人都想要有表現(xiàn)的機會,能問倒我是他們最驕傲的事。對他們提出的問題,我先請其他同學來回答,如果有人能答出來,雙方都能得到表揚,如果每人能答,那么我就根據(jù)學生掌握的情況,或簡明扼要或詳細舉例講解。碰到我也不是很清楚的問題,我就老老實實地跟學生講我也要課后去查資料,等下節(jié)課再回答,絕不用“這是一句習慣用法”之類的話來搪塞。
教育要使人的智慧得到發(fā)展,而不能使人的頭腦變成倉庫。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的過程中,評價的目的應由“選拔”轉移到“發(fā)展”上來,評價的過程應由“檢查”轉移到“引導”上來。評價學生的回答要結合其創(chuàng)新性作出合理的帶有指導性的評價,在評價系統(tǒng)中應增加對創(chuàng)新意識肯定的內容,向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都將有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良好的內外部環(huán)境是創(chuàng)新人格發(fā)展的適宜條件。
在明確了必須對學習評價進行創(chuàng)新之后,下面結合本人英語新課程的教學,著重談談自己在創(chuàng)新學習評價方面的實踐和體會。
二、創(chuàng)新性英語學習評價的探索實踐
英語學習的評價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普遍是運用終結性評價手段,即主要是對學生學習的結果進行評價,終結性評價手段由于具有可據(jù)性和可靠性的特點,因此它在“給學生評定成績,或為學生作證明”方面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用終結性評價作為評定學生學習能力與效果的唯一手段,則與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離。
而與之相對應的形成性評價則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著眼于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fā)展。它本著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觀點,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與人合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具備科學的價值觀,這些都是英語學科教學應承擔的責任。因此對學生學習成效的評價應當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有效結果所進行的整體價值判斷。
(一)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強調“評價應有益于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應有助于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語言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對于剛上中學的學生來說,因為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往往對英語缺乏新鮮感和興趣,這首先表現(xiàn)在對老師教的英語書寫規(guī)范不以為然。為此我在新初一開學后沒多久就舉辦了一次英語書法比賽。要求每個同學都把他最得意的作品拿出來,不署名,只編號掛在墻上,每個人都可以投票選自己認為最好的作品,最后請年級里的英語老師來評出優(yōu)勝者。那些榜上有名的,既有學習成績較好的,也有平時成績不突出的,他們因為感受到了老師的贊許和同學的羨慕,都對學習英語表現(xiàn)出了更濃厚的興趣;而那些未獲獎的同學因為自己看到了差距,也就產生了動力,又因為目標并不遙遠,激發(fā)起了他們力爭上游的進取心。至于那些評得跟老師很接近的同學呢,因為自己從被動的被評價者變成了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無形中增強了自信心。同時允許被評價的學生就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評價結果發(fā)表不同意見,比如在黑板上畫四線格,重新書寫字母并進行講解,這樣大家都會一起思考平時不夠注意的小細節(jié),從而對正確的書寫規(guī)范有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書面練習中也會互相督促和指導。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評價,并認同評價結果,把評價看作一個自我反思、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過程,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二)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習策略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側重雙基教學和考試,側重檢測學生“過去” 的學習結果?梢苑Q之為“記憶型”教育,然而縱觀信息社會,會發(fā)現(xiàn)人們越來越不需要去大量記憶各種信息了。人只有一個大腦,精力和時間都十分有限,要把人類迅猛更新的知識都記下來,根本不可能。所以要注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創(chuàng)新信息的三大能力的培養(yǎng)。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認為,除了探究,知識沒有別的意義。形成性評價是科學地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業(yè)績的主要手段之一,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情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價值觀和學習策略的形成和發(fā)展情況,關注學生 “未來” 的語言素質和人文素質的發(fā)展情況,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對學生來說,只有關注過程,他們才能了解和認識自己的學習情況,體驗成功,獲取進步的動力,才能在學習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能、發(fā)展語言能力的過程中發(fā)展對語言學習的積極情感和態(tài)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從而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學習方式及階段性發(fā)展水平是有一定差異的。 在日常教學中,我注意根據(jù)學生的差異采取適當?shù)脑u價方式,設計出不同層次的評價目標,并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以利于學生充分展示自身的優(yōu)勢,讓水平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因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合作交流,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和借鑒老師及同學的思路、進行學習得失反思的能力都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加強,這樣不但可以激勵學生學習,也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我在教學實踐中開發(fā)出下列行之有效的形成性評價工具:學生英語學習自我評價表。評價表共分四個部分: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
1、聽力
(1) 課內泛聽練習
要求學生能聽懂課堂用語,并作出相應的反應,每課統(tǒng)計一次并記錄,這種方法在初一年級起始階段非常有用。小學英語課上雖然也注重口語練習,但老師上課時用英語說課堂用語還是偏少,以至于學生對老師上課用英語講的課堂用語沒什么反應。記得初一開學沒多久,班里開主題班會,學生自編了小品要表演,很認真地向我學基本的課堂用語,我覺得這是應該人人都能掌握的,因此我就從下一堂英語課開始堅持用英語來對學生提出簡單的課堂要求,盡量不講中文,通過打手勢等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同時讓學生不斷重復直到自己也能熟練地運用。然后再讓他們以自評、小組互評的方式檢查自己和同伴對課堂用語的掌握情況。
此外,我還在課堂上開展隨堂檢測和競賽,例如在學了人體各部位的英語名稱后就請一位同學到講臺前當小老師,當 “老師” 用英語發(fā)出 “Touch your nose, please! Put up your hands, please! Close your eyes, please!” 等指令時,座位上的學生都迅速做出相應的動作,由臺上的“老師”檢查,學生自我評價,錯一次扣一分。也可以進行小組競賽,在學了一定的英語名詞后就可以讓學生兩人一組進行競賽,輪流用英語發(fā)出 “Draw an apple, please! Show me your eraser, please!” 等指令,看誰的反應快,正確率高,由全班同學來評價該加多少分。
(2) 課文內容精聽
要求學生能夠聽出語段中的關鍵詞,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夠聽出語調、重音,理解說話者的意圖。我一般在上新課前都準備些簡單的對話理解題或根據(jù)課文內容的判斷對錯題,讓學生在沒學新知識前先進行聽力訓練。例如我在上JEFC BookI Unit28 Lesson110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前先請學生不看書,聽一遍新課第一部分的對話后,提問:“How does Yanglan usually come to school?”讓學生在投影儀打出的圖片中選出正確的一幅。然后聽一段錄音,完成課后練習中的表格:
Questions How do they usually come to school?
Answers by bus by car by bike by train on foot
Han Mei √
Jim √
Li Lei √
Wei Hua √
Lily & Lucy √
在上JEFC BookII Unit17 Lesson68 前,我也先讓學生不看書,仔細聽一遍課文錄音,注意語音語調,然后進行判斷正誤練習。
1.The Smiles had many friends in the new town just after they moved there.( F )
2.Mrs Smile wanted to invite people to her home, because she wanted them to invite her to theirs( F ).
3.Mr. Smile did not want to invite people to his home.( F )
4.Their friends enjoyed themselves at the party.( T )
5.All their friends went home because Mr. Smile quarreled with a policeman.( F )
在做完這些聽力練習后,由全班同學一起討論出正確答案。這些課前聽力訓練既復習鞏固了舊知識,又為學好新課打下了基礎。
(3) 課外聽力練習
每周定期利用錄音材料進行聽力訓練,學生在每次聽力練習后自己記錄練習的時間、內容、正確率等,填寫自己的聽力情況反饋表。通過記錄自己聽力的對、錯題數(shù)量以及重聽的次數(shù),對自己的聽力情況有了更清楚地認識。通過對比前后的數(shù)據(jù),評價自己學習的效果。我定期檢查學生填表的情況,并根據(jù)表上的數(shù)據(jù)與學生討論其聽力進步的情況與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建議。
2、口語
(1) 值日生報告
每天輪一位值日生,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表現(xiàn)自己,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一下日期、天氣以及自己或班級同學的經歷。在座的同學和老師一起從正確度、創(chuàng)新性、邏輯性和參與態(tài)度等方面對值日生同學進行評價。
(2) 口頭作業(yè)
要求學生能復述課文,語音語調正確,并且能根據(jù)學過的對話內容進行情景對話,與他人溝通信息,合作完成表演、討論等。
(3) 每學期進行一次口試
現(xiàn)在的英語考試絕大多數(shù)分數(shù)是在筆試上,聽力只占了六分之一,口語更加體現(xiàn)不出來,因此很多學生畢業(yè)后到社會上發(fā)現(xiàn)自己的英語口語水平實在太差,只能自我解嘲說中學學的是啞巴英語。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我每個學期都要在考試以后安排一次統(tǒng)一的口試,成績也張榜公布,寫在成績單上。形式盡量多種多樣,不重復,有時請同組的老師幫忙,有時事先錄好錄音帶,就是讓學生有個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特別是通過free talk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可以更實際地評價一個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
3、閱讀
(1) 課內朗讀
要求學生每天跟讀磁帶,以家長簽字為依據(jù),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掌握跟讀時間,到能夠連貫、流暢地朗讀課文為止。學生把自己的朗讀內容在家里錄音下來,以磁帶形式交上來,然后抽固定的時間在班里進行展示,由全班同學和老師一起來進行評比,互相督促,共同提高。
(2) 課外泛讀
要求學生記錄課外閱讀英語讀物的時間及內容,是否能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能根據(jù)構詞法理解生詞的含義,能讀懂閱讀材料,理解故事情節(jié),找出文章的主題。同時每周定期進行閱讀理解方面的專項練習,學生可以填寫閱讀報告進行彼此交流檢查。課外泛讀有助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拓寬知識面,也能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主動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我一般鼓勵學生閱讀面越廣越好,不要只為了做題去閱讀,這樣會禁錮了思維,只要能讀懂大概意思就是成功,因為閱讀理解能力有時是靠語感的,而語感是需要慢慢積累起來的。
4、寫作
(1) 造句
每學一課新課,都會有一些生詞要求掌握,學生容易理解生詞的含義,但較難掌握其在句子中的用法。我就要求學生不照抄課文句子,自己用所學過的生詞造句,先在小組內交流評價,然后把組內評出的最佳句和沒有把握的句子交由全班討論或評比。有時我會要求全班分成幾個組進行競賽,各給出幾個單詞,看哪個組聯(lián)的句子或造的句子最好。
(2) 作文
中學英語作文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拼寫單詞,使用標點符號,能注意到英漢語序的區(qū)別,既能用短語或句子描述系列圖片,編寫簡單的故事,又能用正確的形式寫一些簡單的應用文。我每星期要求學生至少寫一篇作文,有時候命題,有時候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每篇作文批改后我都統(tǒng)一講評,并要求學生填寫書面表達評價表, 通過前后數(shù)據(jù)的對比,評價自己學習的效果,以便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后加以改進。同時也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之處,從而對寫好作文充滿信心。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評價,既能夠彼此取長補短,又能夠培養(yǎng)合作精神,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各個小組同學之間也可以在保證自己已經認真寫完一篇的基礎上互相參考,不斷修改,而我對作文的評分也可以分成N次,就是允許學生不斷修改直到最滿意為止。
內容 自評 小組互評 教師評價
單詞拼寫
語法知識
基本格式
寫作內容
綜合評價
三、創(chuàng)新性英語學習評價的反思和發(fā)展
首先,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特別是考試評價強化選擇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無法認識自己的潛能,從而喪失了自我發(fā)展的動力。因此,新課程所需要的英語學習評價應該承認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個性差異,承認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同發(fā)展水平,評價的作用是為了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斷發(fā)展。所以創(chuàng)新性英語學習評價是對學生過去和現(xiàn)在做全面分析,使他們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激勵他們挖掘自己的發(fā)展?jié)撃,但是學生知識、經驗的積累、技能的形成是逐步的,因此教師更要注意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給學生成長發(fā)展的機會。因為評價的意義在于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察,發(fā)現(xiàn)課程與教學存在的不足,找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缺陷,從而提出改進的建議,這樣才能有利于課程與教學的改進和學生學業(yè)成績的不斷提高。
其次,新課程需要的英語學習評價要求評價主體是多元的,評價提倡的是多元化主體,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等等。學生的學習評價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互動的過程,其中評價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自評,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評價活動,發(fā)現(xiàn)和認識自己的進步和不足,促進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但是新的評價觀所采用的一些自我參照的評價,不是為了評價學生在同學中的位置,而是為了促進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進一步發(fā)展,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更關注自己的進步,更明智、理性地進行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感到 “I have never been better than now.”同時教師也要更關注學生個體化的反應,關注學生實際發(fā)展的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讓英語學習評價貫穿于學生語言學習活動過程的始終,充分發(fā)揮其促進學生學習發(fā)展的作用。
最后,英語學習評價要打破單一的量化評價方式,注重質性評價。不要讓量化評價模式在評價實踐中越來越走向極端,把復雜的教育活動簡化為一組組數(shù)據(jù),那么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發(fā)展也會泯滅其中,而且也較難測量出學生的批判思維水平等高層次的認知能力。學習是一種復雜的教育現(xiàn)象,很多因素無法用數(shù)量來衡量,應該對整個評價過程進行解釋、描述和判斷。眾所周知學習的過程比起結果來更重要,評價者不是局外人,而是作為內部人員參與其中,這樣才能達到對教育現(xiàn)象的整體理解。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和對話是評價的過程所具有的價值意義。此外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還應做好指導工作,避免學生出現(xiàn)評價恐懼心理,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提示和幫助,以達到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的目的。
學生英語學習評價是一個長期的、逐漸的過程。用什么樣的標準去評價新時代的英語學習己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睂W生英語學習的評價過程,也是我們老師反思與思考的過程,也就是對教師英語教學的評價過程,因此教師應注重評價的情景性與實效性。尤其是當它遭遇激烈的升學競爭時,更應該堅持,因為新課程的學習評價既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需要,也是課外學生自主學習與運用英語的需要。它的目的在于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具有合作精神。學習評價和學生的語言學習活動是同時進行的,只有對學習評價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語言學習的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鐘啟泉 主編 《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尹世寅 嚴先達 主編 《新課程:怎樣進行中學英語學習評價與測試》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5
4、羅少茜 《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2003
5、熊生貴編著 《新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新視點》 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6、耿向紅主編 《新課程與評價改革》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