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鴻門宴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鴻門宴讀后感1
前幾日,我們學習了《鴻門宴》這一古文,這篇古文向我們講述了古代“鴻門宴”這一驚心動魄的“天下第一宴”。
學完課文后,難免會引起我們的深思:項羽是因為這鴻門宴上不殺劉邦而失去天下的嗎?
在我看來,答案是否定的,不管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不殺劉邦,他都無法稱霸天下。
為什么這么說呢?從課文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項羽這個人,優(yōu)柔寡斷這樣的人即使殺了劉邦,他還是無法稱霸天下。同時,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項羽不善于采納他人的好的建議,對于范增的忠言置之不理,反而聽取自己的叔父的無稽之談,這也就了他是無法得到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以至于之后發(fā)生陳平反叛,范增也棄他而去。我們常說“得人心者得天下!逼鋵,在這“得人心”之中更重要的是去得到“人才的心”。而項王在這一方面就做得很不好。所以即使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他也會由于自己的一意孤行、任人唯親的性格而使他身敗名裂的。
項羽最終被劉邦所滅,并不是因為項羽沒有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即使他殺了劉邦,時勢造英雄,還是會出現(xiàn)第二個、第三個劉邦來消滅項羽。項羽雖有勇卻無謀,只知道用武力來征服天下,卻不知道智謀要遠遠比武力重要。所以,項羽未能稱霸天下,未殺劉邦只是客觀原因,項羽自己的`種種弊端才是導致他烏江自刎的主要原因。
鴻門宴讀后感2
今天,我讀了《二十五史故事》這本書。其中,《鴻門宴》使我感觸最深。
話說公元前206年,劉邦攻下咸陽。項羽打敗章邯后,也向咸陽進發(fā),但在函谷關被攔了下來。他立刻將其攻破,將軍隊駐扎于此。劉邦的左司曹無傷害怕了,派人告訴項羽,劉邦想在關中稱王。項羽大怒,下令明天犒賞士兵,打敗劉邦!謀臣范增提醒道:切不可錯過殺劉邦的機會。
劉邦聞知,連夜找到項伯,叫項伯在項羽面前說好話,但項伯提出要劉邦一早去向項羽請罪。
第二天,劉邦來到鴻門,項羽出來迎接,劉邦向他謝罪,項羽把他邀進大賬內(nèi)喝酒。
范增多次向他使眼色,可項羽卻置若罔聞。范增便悄悄對項莊說,你去舞劍助興,趁機殺死劉邦,項莊邊舞劍邊等待時機殺劉邦。
一旁的項伯十分著急,張良連忙找樊噲幫忙,樊噲二話不說,怒氣沖沖地沖入營帳把項羽都驚到了,自認為可以收買人才,還給樊噲酒肉。后來,劉邦趁機找借口逃走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做人不可剛愎自用,有時要多多聽取別人的意見,項羽因為太過狂妄自大,自以為是,沒有聽取范增的意見,放虎歸山。其實可以這么說,項羽的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如果他能把握住這次機會,歷史的局面將有可能被改寫!
鴻門宴讀后感3
讀完《鴻門宴》,有人惡劉邦的狡猾奸詐,有人恨項羽的高傲自大。大多數(shù)人都為項羽的失敗而惋惜,認為他若殺了劉邦,便能得到天下,但劉邦的順利逃脫也離不開其自身的優(yōu)勢。
劉邦的“眼”,為他尋取了謀士。劉邦有一雙慧眼,慧眼識英雄,因此他身旁的人,在這場陷阱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張良,為其出謀劃策,拉攏他人,處理遺患;樊噲,請入宴場,怒叱項羽,甘愿“與之同命”。
劉邦的“嘴”,為他搶占了先機。劉邦的巧言,不僅使項羽輕易道出了奸細的名字,讓他擱置除掉自己的想法,而且使敵營的人,“以身翼蔽沛公”,使自己每在危機瞬間,都能驚險地避開傷害,重拾生機。
劉邦的“耳”,為他指明了方向。劉邦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向項王先示弱,便出自于張良之口,這也正掌握了項王高傲的個性。若項羽也有此“耳”,恐怕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劉邦的“腦”,為他抓住了轉(zhuǎn)機。劉邦能順利脫身,最終還是離不開他靈活的大腦。若沒有此,他就不可能用“眼”識別出有用之人,不可能用言語安撫項王,不可能聽取張良的意見,不可能趁機從宴場逃出,安排好所有的事宜,從小道回到軍營。也就不可能有后來的逆襲,建立起延續(xù)數(shù)百年的劉氏天下。
因此在我看來,項羽不僅只是錯失了一場鴻門宴,即使他取得勝利,此后也會有更多的同劉邦一樣的人,會來挑戰(zhàn)他的權(quán)威。
【鴻門宴讀后感】相關文章:
《鴻門宴》的讀后感07-03
鴻門宴的讀后感04-01
鴻門宴讀后感02-20
《鴻門宴》讀后感04-22
鴻門宴讀后感01-04
《鴻門宴》讀后感06-16
關于鴻門宴讀后感03-29
鴻門宴的讀后感范文04-01
關于《鴻門宴》的讀后感06-01
《鴻門宴》小學讀后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