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孫瑞雪《愛和自由》讀后感

        時間:2022-03-07 14:29:04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有關孫瑞雪《愛和自由》讀后感通用范文3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孫瑞雪《愛和自由》讀后感通用范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孫瑞雪《愛和自由》讀后感通用范文3篇

        有關孫瑞雪《愛和自由》讀后感通用范文3篇1

          孫瑞雪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學家。也是“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教育精神的創始人!稅叟c自由》就是她幼兒教育的演講錄。

          在翻開書的第一頁,有這樣一段話“千萬個父母因此書而改變,他們‘心靈受到震撼,感動而愧疚’,并從中學會真正的愛,真正的教育。千萬個孩子因此書而健康、愉悅地成長,成為心里有力量,有強大自我,有創造品質的一代新人!”能讓千萬個父母心靈受到震撼,我不禁想,這本書真的有這么大魔力嗎?等慢慢開始了解、閱讀這本書,我才發現心靈的確受到了撼動。

          這本書大多都是圍繞著“愛”而進行的,里面的實例有很多都是貼近我們中國家庭生活的。也有很多是我們經常出現,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如果一個孩子成績優秀,家長就會說:“老師,多謝你對我孩子的辛勤培育,他才會這樣出色!碑斘覀兟犃诉@樣的話心里總是美滋滋的,你看這孩子這么出色是我努力的結果。其實不然,你只是幫助了他,但他真正的心理過程是由他自己完成的,而你給與他最大的幫助是:沒有從根本上打擾過他,卻在關鍵的時刻愛過他、喚醒他,使他找到了內在的感覺,幫助他自己建立了清晰準確的概念。其實,成人還喜歡把孩子的成果歸功于父母,總是喜歡說:“你有今天,可以順利的考上大學都是功勞!”… …實際上這是孩子自身的素質。是孩子自己在訓練過程中體驗、經歷而獲得的成功。

        有關孫瑞雪《愛和自由》讀后感通用范文3篇2

          讀到《愛和自由》第三章,創造力來自哪里,心理學界有一個共識:個性等于創造力,有個性的人對世界的感受是獨特的,思維狀態是獨特的。

          又結合到上周參加的心理學繪畫療法咨詢師培訓,搜集了一些孩子畫的樹,沒有一幅是一樣的,看到有些孩子的畫中規中矩、有些色彩鮮艷、有些富有想象力......每個孩子對樹的感知、印象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的思維和個性也是獨特的。

          反思目前我們“通俗”的育人目標,“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我們不能說,聽話就不好,反過來說,不聽話就一定不好嗎?

          人有四種天生氣質,憂郁型、樂天型、激進型、冷靜型,也許這個孩子天生氣質就是冷靜型,而我們成人卻要求他成為樂天型,孩子就會想盡辦法和你內耗,沒有達到我們要求的樂天型氣質,就被冠上了“不聽話”,或“有問題”的孩子,想想冰山的下面,我們應該找找每一個我們所謂的“問題孩子”形成的原因。

          孩子在強勢的父母或老師的壓力下,努力地向著成人的目標邁進,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有過多的情緒堆積在心里,形成心理問題。

          本來是很有個性和想象力的一個孩子,在被一次一次地“打壓”和“糾正想法”之后,就順著常規的、大眾的思路走下去了,因為那樣,大家才會說他是“好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他改變自己原有的個性特質,他本身的天賦在這個過程中被淹沒了......

          做為老師,做為家長,我們任重道遠......

        有關孫瑞雪《愛和自由》讀后感通用范文3篇3

          做父母的常遇到這種事,你的孩子在某一天突然說句“大人”話,或在某一天突然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出色,這是為什么呢?是不是我們孩子真的在某一刻突然開竅了?不是。兒童的心智發展是自發的和連續不斷的,并直接與兒童的心理潛力有關,而不直接與老師或家長的工作有關。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兒童在某一階段喜歡重復做一件事,一套積木反復搭反復拆,一個故事要反復聽也不煩。這個反復做的過程,其實就是兒童心智發展的過程,兒童的學習是從感覺開始的,當他不斷地觸摸,感知后,他會自己對感知的東西進行組織,分類、歸納,然后產生一個概念。兒童一旦掌握了某個概念,就會使這個概念普遍化,并把所有的概念聯系起來。比如,兒童今天知道了“瓶子”,又知道了“圓”,兒童就會自己把瓶子和圓聯系起來,這種聯系不用人教。

          對于0——6歲的兒童,教師和家長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引導兒童從感覺走向概念表達。這本書叫《愛和自由》,倡導兒童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而這種自由并不是排斥教師和家長的介入,而是要求施教者,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感知過程,并在孩子有感覺的時候把相應的概念給他。并在教學中把握住兩點:一是用一種方法隔離孩子的`內部注意力,把它固定在某一感知上。舉個例子:用教具色板解釋顏色,和指著一個人穿的一件某種顏色的衣服來解釋顏色,哪個更好呢?當然是色板。因為前者孩子看到的是單純的顏色,而后者孩子看到的是人、衣服和顏色。二是教學時說的話必須要簡單,只引起名稱和它代表的物體或抽象概念的聯想,我們拿出一個三角形,就告訴孩子這是三角形,不要再多說什么。

          關于孩子將所學概念一般化的過程,蒙特梭利不主張以教學計劃的方式約束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事實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不可能按著施教者的計劃走,孩子把概念應用在他所處的環境中,需要時間,而且個體差異很大,有的孩子馬上就用,有的孩子則很久以后才用,他們不用并不等于沒掌握。這就是孩子會在某一天突然說出一句“大人”話的原因,其實這句“大人”包含的概念和邏輯,都是孩子已經掌握了的,只是沒有用而已。

          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一定要嚴謹和科學,否則,你可能毀了孩子一輩子。對于我國兒童教育的現狀我很擔憂,擔憂的是兒童的教育環境,這個環境從小處說包括家長、教師,從大處說包括幼兒園、學前教育機構。這個環境或出于愛心,或打著愛的招牌做的卻是違反兒童心智發展規律的事,有的家長逼著孩子學畫畫,學鋼琴,學英語……幼兒園也紛紛打出美術、音樂、英語等特色吸引生源,有的沒有師資力量的幼兒園也不示弱,外請老師辦各種班。家長們盡管很迷茫,大多盲目跟風乖乖掏錢,人家孩子學了,我孩子也得學,再窮不能窮教育,絕不能叫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有誰冷靜下來想一想,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呢?

          兒童的學習應該在他的敏感期到來的時候開始,比如,畫畫,有的孩子4歲到了畫畫的敏感期,有的孩子5歲畫畫的敏感期才到。如果我們在兒童沒有產生畫畫敏感期時強迫兒童學畫畫,將會產生從此扼殺孩子的畫畫天賦的惡果!在這一點上,我是有切身體會的,女兒四歲半開始學鋼琴,跌跌撞撞彈了兩年,除了給我和女兒留下些痛苦記憶,幾乎沒有什么有益的收獲,后來女兒對我說,媽媽,其實你讓我再大點開始學鋼琴就好了,現在,我明白了我做錯了一件事:在女兒的音樂敏感期沒到時強迫她學鋼琴,不但扼殺了女兒音樂的天賦,也影響了女兒在成長過程中自信心的建立。

          總之,0——6歲兒童的心智發展是內在的,自發的和連續的,在這個階段兒童需要一個寬限的環境,無論是家長和老師都不要強制和干預,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有一天孩子定會起飛,而且越飛越高。

        【有關孫瑞雪《愛和自由》讀后感通用范文3篇】相關文章:

        《愛和自由》讀書筆記02-17

        有關瑞雪作文300字四篇02-08

        瑞雪迎新年01-15

        規矩和愛讀后感5篇02-23

        規矩和愛讀后感800字02-23

        黃庭堅和孫過庭的書法哪個好11-02

        張愛玲《愛》讀后感范文09-12

        《規矩和愛》讀書筆記范文01-21

        虎年瑞雪對聯(精選100句)01-05

        英文讀后感-魯賓孫漂流記讀后感01-0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