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民族與文化讀后感

        時間:2022-03-22 14:40:56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民族與文化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族與文化讀后感-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族與文化讀后感

          民族與文化讀后感 篇1

          錢穆先生(1895-1990)出生于中國歷史上備受矚目的傳奇家族——江南錢氏。錢氏家族自宋代以來就是名門望族,近代仍然人才輩出,不但培養出了自然科學“三錢”,即“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中國近代力學之父”錢偉長、“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在文史哲方面亦培養出了錢玄同、錢基博、錢鐘書等著名學者。

          作為這個傳奇家族的一員,錢穆先生更是被尊為"一代宗師",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后一位士大夫。他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家的旗幟,對整個華人地區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是新亞書院(即后來的香港中文大學)的創校校長,一生著述頗豐,專著達80種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等。

          《民族與文化》是九州出版社所引入臺灣錢賓四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整理的《錢穆先生全集》丙編中的一個小冊子。民族與文化是一個宏大的話題,錢穆先生從中華民族之本質、中國社會之形成、歷史的領導精神、中國歷史演進大勢、中國文化本質及其特征以及中國傳統之人文化修養等角度進行了講述,其中許多真知灼見,令人耳目一新。簡略擷取印象深刻之處,分享給大家。

          在錢穆先生一生的治學中,他反對以西方文化為模型來裁剪中國文化,強調應該從中國傳統自身出發來研究中國文化。因此他強調現代人所使用的“文化”一詞是由西方語言轉譯而來的,指的是人類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而中國人自古就有對“文化”的定義,即《易經》中“觀于人文以化成天下”。錢先生認為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由“人”的觀念演進到“天下”的觀念,其中一以貫之的是“求道”,因此可以說中國文化從本質上講是一種“人文主義的道德精神。

          錢穆先生認為“民族”是“文化”的主體,民族創造了文化,但民族亦是由文化融合凝聚而成的。世界上曾經有過許多優秀的民族,創造了各自優秀的文化,但他們很多都夭折了,這是因為他們只完成了“民族創造文化”這一步,而沒有完成“由文化融合凝聚民族”這一步。而中華民族的特質在于不但創造出了一套優秀的文化,又能夠反過頭來用文化融合凝聚民族,使得民族綿延拓展,日久日大。因此,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民族觀是建立在文化基礎上的民族觀,與西方人建立在血統、種族之上的民族觀有著本質的區別。

          《論語》中《論語·八倄》中“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以及《論語·子罕》中的“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便是這種建立在文化基礎上的民族觀的明證。第一句話里的夷狄指的是還沒有接受華夏文化的少數民族,他們雖然有有君王,卻不如華夏沒有君王。為什么呢?因為華夏即使沒有君王,也有文化長存。第二句話的意義就更加明顯了,象孔子這樣的君子居住在野蠻的少數民族之中,也會讓他們得到文化的浸染,所以何陋之有呢?

          在《民族與文化》中,錢穆先生還對“四民社會”進行了詳盡地講解!八拿裆鐣笔清X穆先生飽受爭議的學術觀點,他認為中國社會自春秋戰國以下,可稱之為“四民社會”,四民指士、農、工、商。四民社會乃是以“士”為中心的社會結構,是中國社會所獨有的社會結構!笆俊笔侵袊幕漠a物,亦為中國文化所獨有。凡能志道、明道、行道、善道者,在中國謂之“士”。因此“士”是一個文化概念,換言之,出生世家,不能行“士”之道,就不能稱之為“士”,而出身貧賤,卻能行“士”之道,便可以稱之為“士”。

          《論語·衛靈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薄墩撜Z·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北闶亲C據。第一句強調了道的弘揚需要依賴于人才能發揮,才能光大。第二句的重點則在于強調“士”的精神是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這正是中國文化里最出彩的部分。

          錢穆先生的《民族與文化》成書于上世紀60年代,距離現在已有60年了。時間雖久,其中的精神卻與時下強調“文化自信”的觀念十分契合,值得大家研究。

          民族與文化讀后感 篇2

          錢穆先生是位資深的教職人員,曾在多所大學擔任過教職工作,《民族與文化》一書其實就是錢穆先生在備課所用的講義之上進行延伸的講辭。

          錢穆先生學識博達,一生著述八十多部,代表作《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等,被譽為“一代通儒”,所以對民族與文化兩個方面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錢穆先生認為“民族與文化”這一個題目,該是研究國防中的一個最高最大的題目。因為一個國家的基礎,便是建立在其民族與其傳統文化上。這是二十世紀的新真理。

          當然了,在我們今天的二十一世紀,研究國防問題,最中心最基本的,依舊還是民族與文化的問題。

          世界上既有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但是從歷史的大趨勢來看,不同的民族只能求其共存,不同的'文化也只能求其交流。

          但有一點值得我們特別提出的,即是某個民族曾創造了某種文化,而此民族卻已在歷史上退出了,但其所創的文化還保留在世界,由另一個民族來承接下去。

          世界史上常有這樣的事實,于是就產生了像德國斯賓格勒文化悲觀的論調,認為文化也逃不了生、老、病、死的階段。即在最近,像英國史學家湯恩比,還是逃不了抱持一種文化悲觀的論調,他認為人類文化到達了某個階段,必然會僵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我們今天以東方人的立場,來討論人類文化,可以將文化分為兩種不同的體系。一種是某一個民族創造了某一種文化,而這個民族忽然中途夭亡了。最顯著的,比如希臘,比如羅馬是如此。另一種,像我們中國,不僅由中國人來創造了這一套中國文化,而又由這一套中國文化來繼續創造中國人。所以,即使到了今天,中國人仍占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比數。

          這是由于中國人的民族觀和西方人民族觀并不相同的緣故。

          中國古代人觀念中的民族界線,是在文化上。只要是同文化,便成為同民族。異文化,也就是異民族。

          同中國人的民族觀不同的是,西方人則更注重血統。

          因此西方人寫歷史,一定要詳細指出這一民族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他們共分幾支,一一寫得清清楚楚。

          這也是他們為什么能夠擴大他們的國家,卻始終不能擴大他們的民族的緣由。

          我們都知道英國只有三個島,英格蘭、蘇格蘭還有愛爾蘭。

          為什么大英帝國幾乎可以控制全世界,卻始終不能把自身三島融合為一呢?

          對此,錢穆先生的回答是,從根源上來探討這個問題,你會發現,這依舊還是文化的問題。西方文化可以使他們的民族向外伸展,卻不能使也們的民族向內融凝。而中國文化卻與之截然相反,這也正是中國文化的偉大之處。

          錢穆先生指出,全世界更沒有另一民族、另一文化可以與之相比,這是中國的文化獨有的力量。

          它是我們中華民族之特質,也是我們中華文化之特征。

        【民族與文化讀后感】相關文章:

        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鋼琴教育研究11-13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作文2500字03-31

        重視民族文化作文10-12

        民族傳統文化資料作文12-10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11-26

        議民族文化的價值作文11-02

        點燃民族文化的火種作文10-27

        民族與和諧_750字01-21

        弘揚民族文化春節演講稿03-09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閱讀答案09-2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