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時間:2023-06-14 19:42:09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通用14篇)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于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通用14篇)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篇1

          那一封封家書,無論長短,字里行間充滿的是對親朋好友的掛念、關心和關懷,字里行間充滿的是中華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透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丛募視,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曾公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忙家人和親朋?吹竭@些,我感動了,而且感動的想流淚。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樣的親情和友情。

          也許是因為此刻的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也許是因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與人之間以前擁有的濃濃親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漸變得淡薄,維系人與人之間感情聯絡的紐帶越來越脆弱,感情的深淺和好壞全維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嚴重失衡,以前濃厚的親情和友情就會變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人間百態,在當今物質極度禮貌的社會上更加凸顯。我們將一切都歸咎于窮和富這兩個字,似乎有點偏薄!对鴩視芬粫校瑥暮芏嗉視镂覀兌寄軌蚩闯鲎鳛闉楣僦说脑畹钠D難,有些時候冬天要靠外官進獻的炭資錢過活。這樣的生活境況也許此刻人覺得不可思議,更不敢相信,但是,當時曾公的生活境況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還時刻不忘盡最大努力接濟家人和親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書,我有點頓悟了,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們學習狀況,從中能夠看出曾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公家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來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積淀。所以說,改變人的素質,真正的.根源還在于教育和文化。這天,現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質的超前發展和教育的相對滯后,物質和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當下的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迫切的問題是發展文化和教育。經濟能夠改變人的生活狀況,而文化和教育能夠改變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素質。民強方可國富,民強首先強的就應是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篇2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此刻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薄K熳x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但是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篇3

          在書店中,這本書往往被附上“成功學”、“人生哲理”等標簽,或者說我們對曾國藩本人也是這種感覺,但這本書的重點更多在于“家書”二字,以日常為主,記錄了曾國藩與父母、兄弟、子女日常點滴,平淡而不平常,既有人生處世之談,又不乏治軍從政之道。透過這些平實而感情真切的文字,曾國藩的人生智慧,他的“忠君”“孝悌”“自省”“勤勉”“公正”“廉潔”一一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就文風而言,曾國藩的筆下沒有半分居高臨下的傲氣,讓人讀起來倍感親切,仿佛不是一位朝廷重臣的話語,而只是一位知識淵博、深諳處事之道的長者的人生體悟。當然其中人生指南的內容并不是直接浮現于文字之上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從中領悟。

          《曾國藩家書》強調勤勞儉樸的生活方式,這是曾氏齊家的價值準則。農耕文明生產力低下,物質財富有限,不能不強調勤儉。曾國藩出身于貧寒農家,即使為官后沒有忘記兒時生活的艱辛和勤儉的必要。咸豐六年九月給兒子紀鴻的信中說:“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睆母苯拥膩碚f,即使曾國藩的官階已經很高,但他仍經;丶腋嬖V家人要勤儉、要養豬養魚等等,只要做好這幾件事情,就算家里沒有人做官,也能過得很好。對于曾國藩的勤儉主張,不僅僅要從物質和經濟層面理解,還要從道德和精神層面領悟。儉以養德,勤儉能調補心態,培養品德,在曾國藩看來,勤儉是君子所為,是孝悌要義,更是保家之道。

          《曾國藩家書》強調持之以恒的“恒”,這是曾國藩約束自己的做事準則。在曾國藩看來,要成其事,非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可,“欲稍有成就,須從恒字著手。”他曾以烹調食物比喻讀書:如果“今日半頁,明日數頁,又明日耽擱間斷,那數年而不能畢一部”,正如烹食物“歇火則冷,小火則不熟,用大柴乃易成之”。家書中,他常常以身作則,叮囑兄弟堅持讀書!坝嘧允鲁跻涣⒅咀孕乱詠恚m懶惰如故,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

          《曾國藩家書》強調靜能生智,這是曾國藩提升自我的上升準則。曾公要求不論軍旅忙碌如何,每天都要靜坐四刻,反省自身。曾國藩一直堅持寫日記反省自己,對于自己的缺點,曾國藩向來都是毫不隱晦直接記錄,并且靜坐以思考做事章法。正因為如此,我們也就有幸看到了曾國藩從一個有著很多缺點的普通人最終成長為一代大儒的心路歷程。這也是我們工作中需要做到但又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很多時候抱怨自己忙忙碌碌又不知道忙了些什么,大抵是因為沒有靜下來,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復盤,“靜坐四刻”,反省自我。

          曾國藩家書不僅是他嚴于治家、治軍、修身養性的真實寫照,其傳承的思想文化精神也澤被后人。物質生活日益豐盈的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人們的雄心壯志,也引發了浮躁之氣,人們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的行為比比皆是,不能腳踏實地。這部家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塑造自己,富有特色的家書也將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精神財富的一部分,對中國家教產生恒久的影響。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篇4

          曾國藩,在中國近代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曾國藩家書》主要是記述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反映其從政、處世、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毛澤東評價曾國藩,“余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讀完所有家書,對我個人觸動的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01、學習其養生之道

          曾國藩重視養身益壽之道,在許多書信中提到“謹守父親保身之訓”,“節勞、節欲、節飲食”,正是由于他對養生之道的重視,才有了強健的體魄,使在身體上能夠保證其南征北戰和幾十年擔當國家棟梁之大任。

          02、學習其讀書方法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讀書要樹立一個目標,通過廣泛讀書、堅持不斷地讀書,才能夠取得成功。

          03、學習其治軍之道

          曾國藩與其弟曾國荃諸多的'書信所談,非政即軍。對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其時曾國荃鎮守南京,已是萬軍之將。曾國藩在信中一條是勸他戒躁,處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多思;另一條是勸他要注意及早選拔替手,說‘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

          04、學習其為人之道

          《曾國藩家書》通篇展現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畢生追求。例如,在寫給弟弟的信件中,多次語重心長的叮囑、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鞍翚饧乳L,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后世曾譽為“千古第一完人”。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篇5

          兒時,粗略翻過幾頁曾國藩家書,因不解其中味又扔回書柜。再讀的緣由很偶然,去了一次曾國藩故居,聽導游講解曾公的平生,心生好奇向往:曾公出生于一個普通耕讀家庭,短短十年時間,就躍升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官居二品,其必有過人之處,于是又拿起細讀。

          《曾國藩家書》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 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諸弟,下及兒輩。在為人處世上,曾國藩終生以“拙誠”、“堅忍”行事,他崇尚堅忍實干,不僅在得意時埋頭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時絕不灰心;在持家教子方面,他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他常對子女說,只要有學問,就不怕沒飯吃。他還說,門第太盛則會出事端,主張不把財產留給子孫,子孫不肖留亦無用,子孫圖強,也不愁沒飯吃,這就是他所謂的盈虛消長的`道理;在治軍用人方面,他主張以禮治軍,為使官兵嚴守紀律,愛護百姓,他更是親做《愛民歌》以勸導官兵;在戰略戰術上,他認為戰爭乃死生大事,應“先求穩當,次求變化”。在用人上,講求“仁孝、血誠”原則,選拔經世致用的人才,選人標準是“崇實黜浮,力杜工巧之風”,曾國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訓基地,李鴻章、左宗棠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深讀《曾國藩家書》,必定會被書中濃厚的親情所感染,曾國藩不負“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盛譽,一封封或長或短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在追名逐利的現代社會,這樣濃厚的親情尤顯可貴。

          有多久沒靜下來寫一封書信了?有多久沒陪父母好好說說話了?有多久沒和兄弟姐妹聚在一起了?繁華浮世,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可通過讀《曾國藩家書》,我從曾公身上學到不少可貴的品質,最可貴的即是孝悌。給父母打個電話,為父母買件衣服,陪父母出去旅旅游……在物質與情感方面盡可能滿足父母,父母事無小事,其實無需太多,若是能做到像他們愛我們一樣愛他們,已是足矣。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篇6

          本學期,有幸讀了《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許多。如:在家書中讓人感覺他是一個對子女的學習教育非常嚴格的父親。他很多家書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練習的字,詩詞等作品寄給他看,然后,他再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加以指導,他指出“讀書宜專,習字宜恒”。同時他也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細詢問有沒有在吃藥,吃了什么藥等等。還建議要想身體健康關鍵是平時要加強鍛煉,不能一味的靠吃藥,“飯后千步走”是個不錯的健身方法。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其后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布海內外。曾國藩的家教或許給出了答案。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與曾氏家教比較,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教育目標發生了偏差,我們過分的重視了“才”的教育,忽視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國藩所說的“君子”呢?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已有定論:“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皆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愚人不足為社會患,小人卻是社會的大患,“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顛覆者多矣!”。振聾發聵,值得我們深省呀。

          我們的小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的“重負”主要來源于學數學、學寫作、學英語、學各式各樣的特長……。與曾氏家教比,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小學教育應當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們明白人與人的`關系,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兄與弟的關系,知道人與人的關系才能把人做好。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身份,應該盡什么義務,應該行什么禮節,這就是教育。舊時代的《弟子規》就在規范孩子們的行為,培養孩子們有修養、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对鴩視分袑Φ茏拥慕逃彩菑纳钚袨槿胧,著眼道德培養。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把這些忽略掉了。有人戲稱我們和孩子是“非常6+1”的關系,6個大人圍繞著1個孩子轉。再窮也要富孩子,致使許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艱辛,追求享樂,攀比虛榮。許多孩子也習慣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為我,我還為我,極度自私。這樣的孩子都不懂也不會去敬愛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敬愛自己的父母,又怎么會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么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

          我建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來讀一下《曾國藩家書》,這些書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篇7

          終于讀完《曾國藩家書》頗有感觸。其實,很喜歡曾國藩這個人,以及他的好家風,甚至對湖湘人也格外敬佩。他們家的家風和我們李家的`家風是很相像的,而且他的家訓,和爸爸對我的諄諄教誨如出一轍。

          關于讀書,關于做人,關于養病、養生,關于軍事,我從中學到了很多。

          我們這些人讀書,只為了兩件事:一是修進德行,講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的辦法,以求不愧此生;一是修行學業,練習記誦詞章的方法,以求能自強自立。

          這幾天對《曾國藩家書》的閱讀,讓我有了謙卑之心。讀書寫字的意志更加堅定,并且,并不是為了考取功名而讀書,讀書沒有那么利益化,寫字也有恒了,但愿我能堅持下來。

          談書法:“真知大源,萬萬不可自暴自棄!薄疤煜碌娜f事萬理都是出于乾、坤二卦。就拿書法來說:純以神行,大氣鼓蕩,脈絡周通,潛心內轉,此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氣言,凡坤以形質言。禮樂本于乾,禮本于坤。作字而優游自得真力彌滿者,即樂之意也;絲入扣轉折合法,即禮之意也!

          曾國藩說,不要過于相信醫藥是對的,怪不得河西很多善良的醫生不肯給我開藥了,我想,堅持吃藥,不如堅持養生;到處旅行,不如在家讀書寫字。守一方寸土,守一寸財情,何必花銷過大,每次花錢大手大腳,仗義疏財后,都會有負罪之感。寒士家風不可缺。

          做人不求盡善盡美,不可求自己完美,守缺也是積福。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篇8

          自從國慶期間拿到《曾國藩家書》這本國學經典到如今,我一直都在陸續翻閱。其中主要讀的是京宦生涯里面的讀書之道這一部分,一方面是想先了解曾國藩的讀書方式,另一方面想弄清楚曾國藩本人職場、家庭及生活環境隨著時間變化而發生的改變,以及想學習他對讀書的深入看法。

          通過閱讀家書,從中深切感受到曾國藩對弟弟們求學讀書的關切之心、急切之心以及嚴格要求,且與此同時可以窺探到曾國藩個人成長過程中的行為做法和思想認識。在京宦生涯這部分家書中提到了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恒、讀書要勤思善問要專一、讀書要虛心有耐性。這些道理是古往今來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我們一讀就懂,也一讀就透,可從古至今真正做到并達到圣賢程度的人也就兩個半,可想而知其難易程度。從曾國藩給弟弟信中附帶的一份課表中我們就能明確了解這件事情。十三門課程,每一門都是約束自己、提高自我修養的好方法,我看到這十三門課程后,當真要把曾國藩嘆為天人,我也在思考曾國藩自己是否能全部做到,但是當我想到他一生的成就以及后人對他的評價——中興名臣、精神偶像、半圣,我捫心自問自己能否堅持,又能堅持幾何?讀書本就是學習前人的方法,總結前人的經驗,以此修正自己的成長道路,盡力走出自己的人生高度。所有讓我深刻感受到讀書魅力的方法,前人均已明確指出,剩下的,全在于我自身。就看自己敢不敢走,能不能堅持。我想,學習一事,最大的障礙在于自我,即懶惰、安逸、自我放縱等。特別是處于當下的社會工作生活環境中,每當有人一提到學習,提到多讀些書,很多人都會找出各種借口來應付了事:沒時間、忙工作、忙家庭、忙于酒桌應酬。正所謂:立志容易,行事難。故家書中所言“立志真”,即做事讀書需要邁出的`第一步,也就是要克服自我障礙、嚴格自我約束。

          家書中明確提到的讀書學習方法和經驗不勝枚舉,我們可以效仿和學習。家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感情也讓我在反復品讀的過程中多有感悟:“余受父教,而余不能教弟成名,此余所深愧者。他人與余交,多有受余益者,而獨諸弟不能受余之益,此又余所深恨者也”。在家庭中,曾國藩作為長子,父親傾盡心血培養他,而他卻因為作為大哥沒能把自己所學教給弟弟們而多有自責,長兄如父的親情與肩頭扛起的擔當體現在每一封家書中。而他對弟弟們的回信批評也是直言不諱,在信中仿佛能切身聽到他對于弟弟們講不完的人生哲學和說不完的擔憂著想。

          除此之外,每次重新讀起家書總能有一些新的收獲。那些貫穿于家書中的簡單信息更能體現出曾國藩的家國情懷——盡心為朝廷效力亦不忘家中父母兄弟,盼弟弟們學之有所成,愿父母之生活可安逸舒適。正所謂常讀常新,總有新感悟。無論是曾國藩自己還是他的弟弟們都在為求學讀書而不斷努力。見識到前人之發奮刻苦,對比我們現在之生活,刨除其他,單論讀書學習、對于自身修養和文化提升方面,我們與其相差甚遠。這也讓我想起之前有人說起的一個現象:現在很多人有知識沒文化。這句話直觀反映出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傳承的缺失,這應該引起我們這代人的高度重視,所以期盼通過本次讀書班的學習,讓我們都能學有所獲,可以養成一個好的讀書習慣。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篇9

          最近無意中在書架發現了一本《曾國藩家書》,好書!目前只看了十幾篇,內心頗為觸動。我覺得曾國藩家書就像是我的公眾號文章一樣,雖說是家書,但是表達了很多曾國藩對事物的看法,我的公眾號表達了我的見解。書里的信件是按時間序列排序,通過他寫給父母、兄弟的信,可以窺到他個人成長進步的軌跡。

          我倒不是因為想在仕途干一番大事,是我認為牛人自有他牛之處,能學習到他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對一個人自我提升有很大幫助。像這種牛人,從入職翰林院當科員,十年內干到一把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肯定有非常人之處。恰好他重視交流與記錄,且裝訂成冊,警示曾家后人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成長的機會。

          從他的書信中,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古人對于孝的重視,像我們寫信頂多加個“尊敬的”或“親愛的”,但是他呈祖父母、父母的,都是“男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我們只有在逢年過節才會出現此類的祝福語,但是他是融入到平時生活點點滴滴的,非常虔誠?赡苡腥藭f形式主義,杠精請繞道而行,生活就是需要儀式感,有時連形式都懶得走,更別提更深層次的了。

          他還提了一點關于婆媳關系的事情,“又聞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事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婦而可得好處者,諸弟必須時勸導之,曉之以大義”,引發了我對于婆媳關系的思考。的確若是以長輩示之,必恭敬之,還是要扭轉一下自己的待人方式?赐赀@句第二天我特意早起煮了一頓早餐,略略表達了心意,就沒有然后了。

          第二就是他對兄弟姊妹的關心,從我看到的第一篇信時他就是已婚狀態,作為長子,他對于兄弟們的課業關心程度趕得上父母了,還時不時寄給弟弟們學費。他認為自己年長,父親傾盡心血培養他,他汗顏不能把父親所教授傳給弟弟們。很有趣的是,在開始幾篇信中,他批評弟弟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當時我也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但是我想作為他的弟弟們估計不會開心。

          果不其然,后面弟弟們回信“月月書信,徒以空言責弟輩,卻又不能實有好消息,令堂上閱兄之書,疑弟輩粗俗庸碌,使弟輩無地自容”。

          曾及時開導“為人子者,若使父母見得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及我,這便是不孝;若使族黨稱道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如我,這便是不悌。何也?蓋使父母心中有賢愚之分,使族黨口中有賢愚之分,則必其平日有討好意思,暗用機計,使自己得好名聲,而使兄弟得壞名聲,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但愿兄弟五人,各各明白這道理,彼此互相原諒。兄以弟得壞名為憂,弟以兄得好名為快......”。

          從他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開明,可以很快接受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人,他們兄弟之間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來來往往的過程,也是對于事情、彼此認識加深的過程,所以說他們家族、他的成功不是說一蹴而就,是有根源的。

          最后一點就是關于健康。他本人有些耳鳴頭疼的毛病,看多書,思慮過度就身體吃不消了,在跟父母、弟弟們寫信時,他時不時提到要“保身謹遵大人手諭:節欲,節勞,節飲食”、“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意思跟我們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一樣的。由于我對于健康非常重視,基本上每一篇他都會提到“保身”,所以無比贊賞他這一點。

          看人信件是不道德的,不過好在他的信也不涉及隱私。家書都是對親朋好友說的掏心窩子的話,他說“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通過他的家書,我覺得這個人很形象具體,就像是我們周圍的人一樣,非常生活化,有血有肉。推薦大家讀一讀,肯定比我更有感觸。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篇10

          古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細讀《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到這句話其中的深意,仿佛是在與一位滿腹經綸的長者對話,書中一行行細膩的文字,一封封深情的信件,讓我感受到了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對于自身,他注重講德,講求誠心、正意、修身、齊家的道理,努力做到不負父母生養之德。他終其一生都在嚴格要求自己,體察人才,一直都心存善念。從他的家書中,不難看出他不斷完善自己的品德,每天都要用小冊子記錄自己的想法和失敗教訓,以便及時克服。他“吾日三省吾身”,在自省中謹言慎行、孝順父母、疼愛兄弟,成為后人學習的典范。我們時常懶散,在一件事情上即使是有了去實現的想法,最終卻做不到知行合一。因此,我們要用高標準要求自己,講德行、講孝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對于工作,他盡心盡力。欲成大事者,一定要有大格局、大氣魄。做一件事情,要心思縝密、注重細節、全神貫注,自始至終不松懈。人沒有恒心,做任何事都不會有成就。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們的工作是神圣的,我們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在工作中遵規守紀、安分守己、踏實做人、干凈干事。對當事人負責到底,心中時刻記得群眾,耐心傾聽群眾的`訴求和心聲,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好各種法律問題。時刻講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做有品位、有品質、有品德的人。

          對于學習,曾國藩在《致諸弟》中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關于讀書與修身養性,他教育兒子和兄弟子侄讀書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學,堅持早起,擁有恒心。他勉勵兄弟自立課程,還為他們設立了課程表,從早到晚,從讀書到寫字再到修身養性,詳細至極。作為青年干警,我們始終要注重增強理論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強化系統性、條理性,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質。在學習書本上知識的同時,更要運用到實踐中,和同事討論學習,互幫互助,努力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用。同時對照標準要求,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剖析,做到從心靈深處查找自己認識上的不足,從工作態度中查找工作落實上的不足,從生活態度中查找在自身要求上的不足。

          《曾國藩家書》中處處洋溢著德行、慎獨、親情、友情,這就是我們所缺失的東西,學習這本書中的內容,我們也會少幾分浮躁和狂熱,多一些寧靜與安逸。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篇11

          一直以來,想認認真真讀一本書,可惜事務繁雜,定不下心來。一日,偶然看到《曾國藩家書》,翻之,字行間話雖短,然語言精練,讀之令人深思。

          曾國藩作為大儒,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洗禮,其學識之博、見識之遠,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家書中體現的“仁”、“禮”、“慎”等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現在來看也十分具有積極的意義。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到:正人先正己,時刻不忘修身養德。曾國藩說修身養德的關鍵是:誠、靜、謹、恒。誠為誠實、誠樸,為人表里一致。靜,指的是心、氣、神、體都處于安靜放松的狀態。謹,主要指言語和行動上的'謹慎,不打誑語,不講無根據之話,不做無勝算之事。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規律,做事有毅力。這些往往是我們現在社會所欠缺的,君不見,部分高官大吏因腐敗深陷囹圄,自身的原因就是不注意修身養德!俺4婢次分,則是載福之道”、“多見自己過,少見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卻防自己貪”,敬畏規矩、修身養德才是我們處事應有的標準,有了這樣的標準,我們才能夠坦坦蕩蕩、堂堂正正地做人,而且能夠做到修而樂之,修而有為。

          我們應該用“入世精神以辦實事,體老莊以寄閑情,由中國文化中培養見地,從傳統道德中汲取力量”。以普通出身,憑自我奮斗,立大志,修煉人格,以大氣度做事,以收斂態做人,認準目標,用“屢敗屢戰”的精神修煉心態,端正心態。

          曾國藩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睆倪@句話我們不難看出曾國藩對讀書的態度。并且他還認為家塾可讀書,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而他自己更是每天必讀書十頁,寫百字,記日記,而且逢三日寫回信,逢八日作詩。雷打不動。并且讀書時“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闭沁@種讀書持之以恒的精神讓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詣連毛澤東主席都說,“吾于近人,獨服曾文正!

          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克己復禮,修身養德,謹小慎微,非要做一大儒,生活會收獲很多快樂。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篇12

          自己接觸《曾國藩家書》這本書是有故事的,在自己初中畢業那年去到自己姑姑家中才了解到姑父是曾國藩的后裔,家中自有《曾國藩家書》,也正是聽姑父的推薦,自己才對于該書有了一定的了解與興趣,當時并未完成閱讀,這個學期上了方老師的課后,不經意見到方老師的書單中有這么一本書,于是在這個學期完成了閱讀。曾國藩的一生正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真實寫照!都視芬话惴譃槠叽笃葱奚、勸學、治家、理財、交友、為政、用人。幾乎涵蓋了一個人的方方面面,對于自己的啟迪也是巨大的。

          修身是曾國藩家書的核心靈魂。古往今來,凡能成大事者,無不在“修身”上有獨到之處。曾子說過:“每日當三省吾身。”在晚清諸位名人之中,曾國藩就是其中一個成功的范例。他在個人修養上最為嚴格,他每日靜坐,反思己過,數十年如一日潛心修為。他立志于圣賢之道,無論是早年治學,還是后來投筆從戎,畢生追求的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在給弟弟曾國荃的信中說:“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事無成!辈⒅t虛地舉例自己在當翰林時、讀理性書時和在外帶兵的“不恒”,結果“坐是垂老而百無一成”。他的“持身敬肅、靜坐養性、早早起床、讀書專一、閱讀史書、說活謹慎、保養真氣、愛護身體、每天都應獲知新學問、每月不可荒廢舊技能、寫字、夜晚不出屋門”的修身十二法影響廣泛,對現代人還很有教益。

          治家則是《曾國藩家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曾國藩十分注重對家人尤其是弟弟們的品行教育,特別是要求弟弟們戒除“傲”氣。我初步估算了一下,在《家書》修身篇中共有37封書信,其中專門提出要弟弟們注意戒除“傲”氣的就有10封書信。在《勸弟勿夜郎自大》一篇中,曾國藩對六弟的虎頭蛇尾的行為頗有微辭,說“大抵第一要除驕傲氣習,中無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壞事。四弟九弟雖不長進,亦不自滿,求大人教六弟,總期不自滿足為要!薄秳竦芮形鹗巡虐廖铩菲,曾國藩生恐弟弟們“平日皆恂恂退讓,第累年小試不售,恐因憤激之久,致生驕惰之氣”,特意來信述說自己如何“力除傲氣,力戒自滿”。在《言兇德有二端》一篇中曾國藩更將“傲”視為敗家之端,認為“凡激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語加人,有以神氣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意思是凡屬傲氣欺凌物事,不必一定是言語傷人,有的是那股子傲氣欺人,有的是臉色難看而欺人。甚至在曾國藩打仗行軍的時候,也不忘記詢問“諸子侄無傲氣否?傲為兇德,惰為衰氣,二者皆敗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轎。望弟留心儆戒,如聞我又傲惰之處,亦寫信來規勸!睆膭竦芙浒吝@一點上,就可以窺見曾國藩對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落實,永遠是先要求到自己做到,然后再要求自己的家人做到,最后才會去要求自己的軍隊做到,這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有用的。單從“傲”這一點,放眼清華,我覺得這正是清華學生的通病,很多學生在心里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帶著這種優越感總覺得自己可以凌駕于別人之上,完全不顧及身邊人的感受,我覺得很多時候如果能夠沉下心來,仔細悟一悟曾國藩家書的道理,看到的不僅是曾國藩的書信表面上的東西,更能看到曾國藩在寫這些書信時的心境,那樣,對于這些道理才會有更深的體會。

          雖然曾國藩在歷史上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但只從《家書》的閱讀方面來看,曾國藩在為人處世上的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至于他的很多人生性的選擇留給大家去評判,畢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讀這本書應該放下他的一些爭議,從書本自身的角度去欣賞它。在今天,經濟發展迅速,激發了現代人的雄心壯志,卻也引發了浮躁之氣。很多事情追求短期的效應,做事情不是在基礎工作上下功夫,而是沉浸在“一飛沖天,一鳴驚人”。這部家書值得每個人好好閱讀,在追求很多東西的時候應該重新認識自己,從修身開始,再去治家,最后才應該去“平天下”,或者說叫去創造一份自己的事業。讀罷,才理解青年毛澤東為什么會說出“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的話語。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篇13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筆者就被書里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隨著閱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里徹底被改變了。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吹墓P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系的時代。

          如今人們,就應說是趕上了好時光。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能夠透過電話、信息、微信、網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代人能夠說已經告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讀著《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己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讀著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電話還是看信息,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篇14

          讀《曾國藩家書》,雋永意深,句句體現文正公獨到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回想起當初決定了解文正公,只因偶然聽到他說的“聰明人都是下了笨功夫的”,覺得很有道理。再去看他的家書時,又受到很大觸動。

          都說文正公是清代理學大儒,但是家書中卻并非句句都是大道理,在教導自己的子女和兄弟姐妹,包括寫給父親的信中,記載的是曾文正公苦悶糾結的一生,毫無隱晦,如實記錄,而這些苦悶和糾結大多也是我們人生中會遇到的,而書中的文正公的心路歷程,給人的不是別的,正式克服苦悶糾結的力量。我在書中感受到最深的是文正公身上的儒學思想,是修身齊家的中華智慧。

          先從對文正公修身智慧的感想說起,他確實是一個中華傳統文化繼承者的代表。他曾給自己訂“日課冊”,在給家人的書信中也有許多自省內容,確實做到了“吾日三省吾身”,他也向師傅學習“靜”功夫,每日靜坐不間斷,但若要我說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文正公每日必讀史十頁,且必讀經典。家書中寫道“為讀書可以變其氣質”,我細細思來,應是指接受書中經典的`傳統文化的熏陶,可以改變人身上的氣質。而更令人感動的是,日日讀經典這件事文正公竟堅持至死,人都說簡單的事重復做便不簡單了,確實如此。文正公寫給四位弟弟的信中也說“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恒為主”,我心中極敬佩。這一“恒”字,不也是中華文化的內涵嗎?

          忽的想起一件事,那日我到舅父舅母家拜訪,卻發現舅舅以前極喜愛的《曾國藩家書》《菜根譚》《大學》等承載著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國學經典都被束之高閣,我感到疑惑,便問舅舅,舅舅卻答“工作忙,表弟也不愛看”,看著表弟書桌上壘起的高高的教輔書籍和舅舅書桌上的筆記本電腦,又想起舅舅以前來我家給我講國學經典當做睡前故事的情景,一瞬間我感到國學之殤。國學經典應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在這些經典里我深切感受到中華文化不同于現代快餐閱讀文化和外國文化的溫潤與柔和。經典不被青年一代接受,經典漸漸被遺忘在步履匆匆的人們的身后,這都是在折射出一個信號:中華傳統文化正面臨邊緣化這樣一個尷尬的處境。我讀《曾國藩家書》,書中寫到曾先生勸勉自己兄弟多讀經典,才能修身,我覺得確實該是如此,并對曾先生日日必作字,雖有事也不間斷讀史的做法感到敬佩,這真真是一個以身傳承中華文化的榜樣。

          再說我對文正公家書中的齊家智慧的感想。家書中曾寫道“今人都將學問看錯了,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文正公齊家一直秉持的是“和”字。在文正公得到了一千兩白銀的時候,寄給父親的信中建議六百兩留給自己家里還債,四百兩分給家族親戚改善生活,在接到兩個弟弟的書信中對于分給親戚四百兩銀子的不滿后,仍堅持分二百兩給家族親戚,后來又寫下“和氣致祥”教育弟弟。這都體現了文正公齊家時“和”的大局觀,我想這也是曾家數代不出一個紈绔子弟的原因之一。雖家風嚴謹,文正公卻也“養活一團春意思”,這又是文正齊家的另一個字“趣”,文正公雖然嚴格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也沒有忘記,讓他們在努力生活的同時,體味生活的樂趣。在家庭教育中,文正公營造了一種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而我們今天的一些家長,可能更關注孩子在學業和事業上的進步,這就不夠文正公高明了。這一“和”一“趣”,體現的也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高明。

          以上都僅是我挖掘《曾國藩家書》的一小部分,我除了感嘆文正公厲害之處,也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厲害之處,這本書一定值得我在人生閱歷不斷豐富中反復閱讀,我相信屆時一定會有更豐富的見解。而繼承與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同樣舉足輕重,迫在眉睫,那必須是從現在做起的。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曾國藩家書08-16

        曾國藩家書名言12-27

        曾國藩家書理財篇譯文09-24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03-02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讀曾國藩家書的心得體會02-27

        曾國藩的家訓家書名言大全08-27

        曾國藩家書勵志名言(通用230句)07-19

        曾國藩家訓家書名言320句11-16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03-07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2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