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讀后感(精選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讀后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讀后感1
讀吳忠豪教授的《從教課文到教語文》,從中收益頗豐,結合自己的一些教學實際,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本書12個研究課例,瞄準的都是當下語文教師最為關心的一個個課堂熱點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由一線優(yōu)秀教師在長期語文從教中最感困惑并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具有相當?shù)钠毡樾。書中把這些問題大致分成了四類:
1、閱讀課如何用課文來教語文。
2、語文課如何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3、如何圍繞目標設計語文教學過程。
4、基于目標的習作教學設計。
“語文課要和課文內容分析說再見!边@個理論對于教師來還是容易接受的,但是在課堂的教學中操作起來卻不容易。而語文課究竟是教課文還是教語文,我們語文教師的認識在理論上是一致的,應該是“用課文來教語文”。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客觀上還是圍繞“教課文”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目標主要是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教學時間主要花費在課文分段解讀討論上;課文上完,學生的主要收獲是加深了些對課文故事情節(jié)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語文”能力方面似乎沒有明顯的長進。這樣的語文課可以認定是“教課文”。反之,如果學生通過課文學習,能夠明確地說出這堂課“學會”了什么語文知識或語文學習方法,在聽說讀寫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訓練,有哪些新的收獲,這樣的語文課大致可以認定教師是在“教語文”。
崔巒老師在第七次閱讀教學研討會上給出了一個十六字方針“吃準目標,夯實基礎,指導學習,鼓勵創(chuàng)新!币蛢热莘治鍪降拈喿x教學說“再見!”在教學中如何有效落實,加以體現(xiàn),需要我們有教學思想的轉變,更需要我們有教學智慧的積累。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找準教學的三個點。一是傳授語文知識的落實點,因為積累語文知識就是為增長語文能力打下基礎。語文知識就是指“字、詞、句、段、篇”的基礎知識。二是訓練語文能力的增長點,因為語文能力是學生發(fā)展之基。語文能力就是指“聽、說、讀、寫、書(寫字)”的能力。三是熏陶感染語文人文的滲透點,因為語文人文是學生發(fā)展之本。語文人文就是指語文學習的興趣、習慣、方法、態(tài)度、品質和情感。為什么說語文精神是熏陶感染而不是訓練呢?因為語文的人文性與語言文字不可割裂。語言文字是人文性的載體,人文性是語言文字的內涵。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中,我了解到了教課文逐步過渡到教語文應該注意要依據(jù)課文合理選擇課程內容,明確這篇課文究竟要教什么。語文課程目標的選擇,要瞄準語言知識、語文方法的教學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體現(xiàn)語文課程特點。要圍繞目標設計教學流程,這就要按照語文知識或方法的學習規(guī)律設計教學流程,按照“領會知識(方法)—實踐運用”的步驟組織教學。這才是“學語文”的教學流程。還要合理設計表達練習,提高語言積累的質量。理解課文語言只是學習語言的第一步,能理解但不會運用,學生積累的只是消極語言;引導學生嘗試運用,才能有效地使學生將消極語言轉化為能運用的積極語言。這樣學生語言積累的質量就能大大提高。
總之,學習是一個過程,永無止境,成長也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只有那些心無旁騖,始終孜孜以求的人;那些意志堅強,一直走在路上的人,才可望收獲成功的快樂。語文教學這座高山,登上高處才會風光無限,語文教學這方深潭,潛到深處才會別有洞天。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讀后感2
聆聽了吳忠豪教授的講座,我陷入了沉思。從“教課文”到“教語文”,是一種理念的更新,方向的轉變,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僅關注“文本”內容,而要將它當成一個“例子”,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回頭看語文課程改革之路,我們的語文教學曾走入的誤區(qū):語文課儼然變成了思品課、科學課、欣賞課。老師通過文本解讀組織教學過程,學生就“課文”學“課文”,收獲的是這一課的思想內容及老師對文本的理解感悟。這樣的語文課只是在“教課文”,關注思想內容的理解,忽略了語文方法技能的習得,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幫助不大。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強調的是方法滲透,技能形成。細讀《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就會發(fā)現(xiàn),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薄斑\用”成為課標中的關鍵詞,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要求。在這樣理念的指引下,我們重新審視語文課,它應是一座平臺,“課文”則是一個例子。學生借助這個“例子”,這座“平臺”進行語言“輸入”與“輸出”的實踐活動,進行“聽說讀寫”訓練。
遵循學生的言語發(fā)展規(guī)律,依據(jù)語文學習理論中的同化理論,我們清楚地了解,學生的語言學習需要經(jīng)歷理解和積累的“內化”與“言語實踐”的外化過程。而傳統(tǒng)的“教課文”往往止步于語言的理解和積累,處于語言的“內化”階段,只是完成了“語言的輸入”。而要實現(xiàn)“語言的輸出”離不開“言語實踐”這一途徑。在“教語文”這個理念的指引下,課文課為學生創(chuàng)設“言語實踐”情境,幫助學生掌握“言語策略”,鍛煉“言語能力”,習得學習方法,形成語文技能。這樣的語文課才能成為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助推器”“練兵場”。
葉圣陶先生說,課文只是“例子”,語文應該是用課文教學生如何閱讀,如何寫作。但是現(xiàn)代白話文教學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沒有把課文當“例子”,而是將學習課文內容當成語文課的主要目標,語文課就是“教課文”。反思我們的語文課是不是在“教課文”,了解了“教課文”與“教語文”的區(qū)別,我們又該何去何從?我想這都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絕不僅僅是文字的變化,它凸顯的是教學觀念的轉變,為我們語文老師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讀后感3
和這本書初次相遇,單看書名便已滿目歡喜,因為知道這不僅僅是本著作,更是吳中豪先生的幾十年來的寶貴經(jīng)驗總結,不僅是理論的闡述,更是一個個精彩案例的鮮活演繹。因此在最初的相遇便已滿心期待,一飽眼福。
翻開這本并不厚重的書籍,便掉進了吳老師清簡的智慧旋渦,一發(fā)不可收拾。我們自古以來都知道大道至簡,但是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卻往往將一篇課文由薄讀到厚,讀到作者可能都沒想到的想法,并將這些讀到的東西一股腦的灌輸給學生,致使語文教學繁瑣枯燥。讀完這本書之后忽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一、教學目標要簡明扼要
在我一邊贊嘆一邊翻閱這本書時,撲心而來的便是他在教學中清簡智慧的運用,尤其是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分清楚教學目標的主次,哪些是學生在課堂上非要達到的目標,哪些是對課堂學習意義不大可有可無的目標。例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以下目標是學習這篇課文必須達到的:
①認識課文的生字,理解課文重點詞語,如“迫不及待”“五湖四!钡仍~語的意思。
、诹私庑畔⒏咚俾飞衿嬷,激發(fā)學生了解網(wǎng)絡的興趣。
一篇課文的學習,要想達到種種理想的效果,其結果是全面撒網(wǎng)并為全面開花,也就不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教學內容要簡單精致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設計上應以減法為主。梳理課文的主線,抓住課文的重點,簡單精致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將之講深講透。這樣既能讓學生迅速理解課文,又能夠讓學生學得輕松。才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做到省時高效。
例如我在教學《和時間賽跑》一課時,雖然這篇文章的篇幅很長,但我主要讓學生緊扣作者和時間賽跑的幾件事展開教學,從而化抽象為具象,從而體會時間的珍貴。這樣把原本內容較長的文章給簡單化,學生很容易領悟文章的內容及其主旨。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這樣一來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簡單精致多了。
當然,讀完這本書有收獲也有不足,例如怎樣在在課堂中設置問題,通過問題設置怎樣讓語文教學更高效。
一本書,一架橋梁,引渡著一次相知,一次從迷茫無措到星光燦爛,北辰而現(xiàn)的喜不自勝的頓悟。言而總之,“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闭Z文教學就應該像鄭板橋詩中描繪的,做一做刪繁就簡的藝術。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讀后感4
提起語文課要“用課文來教語文”相信大部分的語文老師都會表示贊同,課文只是教語文的材料,是“載體”,就像葉圣陶先生說的只是“例子”,語文課就是用課文一“載體”或“例子”來教學生學語文。然而,雖然我們的老師們認可了這一理念,但真的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卻依然是在教“課文”,教學目標主要指向課文思想內容的討論,一堂語文課下來,學生們能總結的最多也是課文的思想內容或人文情感方面的收獲。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和內容分析式的教學模式說再見,對于大部分的語文老師來說還是一件難事。因為我們語文教材所提供的只是一篇篇的課文,至于老師們究竟要教什么,除了課后的生字詞之外,老師們真的是無從把握。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是上海師范大學吳忠豪教授主編,采用專題行動研究,根據(jù)國培班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的研修內容,圍繞著語文課如何實現(xiàn)“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這一當前語文教師普遍關心的熱點話題,結合小學各年級具體課例匯集的12個研究課例。這12個研究課例,瞄準的都是當下語文教師最為關心的一個個課堂的熱點問題,大致分成四類:
①閱讀課如何用課文來教語文。
②語文課如何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③如何圍繞目標設計教學過程。
、芑谀繕说牧曌鹘虒W設計。
實際上,在這四類問題中,如何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或許是當下老師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關于這一方面,吳忠豪教授認為,小學語文課程內容主要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語文基礎知識:拼音、漢字、常用詞語、常用句子,標點符號,簡單的修辭,常用的文體等;
。2)語文學習方法:理解詞語句子,領會文章主要內容和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表達順序,各種文體的閱讀,除了讀的方法,還有寫的方法和聽說的方法等;
。3)學習習慣:預習,使用工具書,積累摘錄詞句,質疑提問,收集資料,細心觀察生活,收聽廣播電視,看書讀報等。
當然語文課程內容還應該包括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人文教育內容,好在現(xiàn)在每篇課文對人文教育內容規(guī)定非常明確,不需要我們進行太多的思考。首先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合理選擇課程內容。吳忠豪教授用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來形象地說明這個問題!白罱l(fā)展區(qū)理論”認為學生的發(fā)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fā)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其應有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
美國的奧蘇貝爾曾說過:如果我不得不將所有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還原為一句話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
在《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中,吳忠豪教授也選擇了一個個前后對比的生動的案例,告訴了我們如何才能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讓我們知道了,教學目標的確定不能僅僅從課文的特點出發(fā),不能局限于教師對文本的主觀解讀,也不能只考慮年段的目標要求,而是要以學生為本,要嚴格按照兒童認識規(guī)律來確定,要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
但實際上我們也清楚地知道,要想讓老師們能夠有效地選擇教學目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直接與老師們的個人水平有關,與老師們的備課深度有關,與老師們的教學態(tài)度有關。在當下的課堂上,老師們的教學還是在跟著感覺走,跟著教參走。如果連我們的教學參考書都無法準確地說出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如何還能要求我們的一線教師從個人的教學經(jīng)驗中來確定出有效的教學目標呢?實際上,不只是我們的一線教師,從《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國培骨干班的骨干老師們也無法做到這一點,雖然每個案例我們都能看到老師們的改進、進步,但要知道的是,這可是在專家的直接指導下才有的'改變,如果沒有了專家的指導,這些骨干教師們又能否做到如此巨大的進步呢?答案可想而知。
在書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教學案例,執(zhí)教者上的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稱贊》一課。教師在按照常規(guī)思路寫好教學設計即將實施時,發(fā)現(xiàn)即將授課的班級已經(jīng)上過這一課了。權衡再三,執(zhí)教老師許曉玲決定仍上這一課,但是推翻原有教學設計,上了一節(jié)單純的語文單項技能訓練課。具體到這節(jié)課,許老師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認識連續(xù)關系句群的內在規(guī)則,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在教學中,老師首先出示課文中的例句,幫助學生認識到例句中的兩句話句序不能調換。然后告訴學生“這些句子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連接在一起,句子的前后順序是不能顛倒的,這樣的一群句子我們把它叫做連續(xù)句群。”之后,老師出示一些課文以外的句子讓學生判斷哪些是連續(xù)句群,又讓學生進行排列句子順序的練習,最后是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學寫句群。
這一教學案例在國培班學員中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贊成,有反對,有疑惑。反對者認為“把語文課上得像數(shù)學課一樣,太機械了,不符合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敝笇<姨祈垊t堅信“讓學生擁有扎實的語文基本功,是對學生最大的人文關懷”。究竟孰是孰非?難以下定論。但值得質疑的是:跟二年級學生教授“連續(xù)句群”這個概念是否合適。關于句群的概念應該說是比較復雜的,如果教師自身概念不清,會不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一些誤導呢?此外,像這樣的語文單項技能訓練課,如果把握不好訓練的度的話,很有可能會把學生拖入“題!敝,讓語文學習變得寡然無味。這節(jié)課基本上脫離了課文教學,甚至可以說課文已經(jīng)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雖然從課堂實錄來看,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很好,但這樣一個特例不足以說明語文單項技能訓練課存在的必要性,客觀地說,這種課型還有待檢驗。
從這一案例中,我們也可以明了,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是何其難!試想,連我們全國的骨干教師們都無法做到的事,又如何能奢望我們的一線教師能做到呢?此時的我也不禁慨然長嘆: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是再遠的道路也需要我們一步步地去探索,而在這探索之路上,只有學習才是指引前行的明燈,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答案才能了然于心。
相信,只要在不斷的學習中,在不斷的更新理念下,我的語文課堂終究會實現(xiàn)美麗的轉身。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讀后感5
站在三尺講臺,我總會和孩子們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交上了一位良師益友。從中學到知識,產(chǎn)生共鳴。在前段時間,有幸獲得名師工作室贈予的書籍《從教課文,到教語文》。
書很厚,捧在手里如獲珍寶。說是珍寶,一點不為過。從畢業(yè)到現(xiàn)在從教四年,自認為在教學中算勤奮,不斷專研教材,總想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里學會知識,培養(yǎng)能力,并能學以致用。通過拜讀吳忠豪教授的《從“教課文”到“教語文”》后,我更明確了自己該努力的方向,同時有了正確的教學理念,也從眾多的教學實例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
語文課要“用課文來教語文”,廣大語文教師對這以觀點在理論上是完全的認同的。課文只是教語文的材料,是“載體”,就如葉老先生說的只是“例子”,語文課就是用課文這一“例子”來教學生學語文。
一、閱讀課如何用課文來教語文。
現(xiàn)在語文課強調“理解”和“運用”并重,語文教學的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語文素養(yǎng)主要包含著語文知識能力與文學人文素養(yǎng)兩大方面。其次是教學論層面的微觀思考。在針對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的選擇時,要依據(jù)它屬于的范疇,有針對性地選擇,要適當?shù)嘏c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實際接軌?傊诮虒W時我們要追求“言”、“意”兼得的語文課堂。
二、語文課如何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首先教學目標的設定直接左右著一節(jié)課的方向。所以教學目標不要過于臃腫,明白“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道理。我們要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目標,其發(fā)揮例子應有的功能。確定目標后要精心選取語言訓練點,抓住了這一點,才算真正地把握了文本。
三、如何圍繞目標設計語文教學過程。
“教課文”主要圍繞課文的思想內容的理解設計教學過程;而“教語文”需要圍繞語文目標的落實來設計教學過程,需要圍繞每一條目標的落實細化指導過程,必須刪去那些看似必要,但實質上與教學目標無關的冗余環(huán)節(jié)。
四、基于目標的習作教學設計。
作文教學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要把握好年齡段,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明確;習作教學要明確指導的重點,要重視習作方法的教學;習作教學中,評價、修改與指導同樣重要,引導學生在完成習作的過程中掌握習作的方法規(guī)律。
語文課應該教什么,怎樣教?只有把握正確的教學理念,才能把語文課上得更像“語文課”。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讀后感(精選5篇)】相關文章:
語文課文《沁園春·雪》教后記11-12
課文《水》教后記12-17
語文課文《白鵝》教后感和反思12-18
語文課文《識字1》的教后記范例12-17
語文課文《“番茄太陽”》的教后記范例12-16
課文《雪兒》教后反思12-18
課文北京教后反思12-18
課文《爬天都峰》教后記12-17
課文《冰花》的教后記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