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時間:2023-05-29 14:55:15 賽賽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通用19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通用1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通用19篇)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1

          做教師這些年,可能性格所致,一直以一種淡然對待這份工作,不為利益、榮譽所動,但心中始終有一份責任,那就是讓我的學生在經歷初中階段的人生成長中沒有遺憾。

          翻開《做卓越的教師》一書,從目錄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卓越教師的"全兵法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六項修煉"、"做幸福的教師"、"做會育人的教師"、"做會上課的教師"、"做會寫作的教師"、"做會當家長的教師"…每一個題目都讓我想盡快了解里面的內容,于是靜下心來,慢慢翻閱、品味。

          教育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永無止境,這是我讀《做卓越的教師》一書最大的收獲。翻開首頁,一段段文字讓我對教育,對教師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教育是打造卓越靈魂的事業(yè)"中,作者說"讓每一個學生都渴望事業(yè)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輝煌,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這才是吧國家和民族引向騰飛和強盛的教育!"高瞻遠矚看教育,如果作為教師沒有這樣的思想和意識,就不能培養(yǎng)出雄心壯志的學生,就不能引領學生向更高層次發(fā)展努力!

          "什么是最糟糕的傷殘?了無生氣、不負責任、欠缺野心和渴求,這才是真正的傷殘!""如果我們不停的朝前走,就會不斷的滿足,就會快樂幸福,"人生的樂趣就在于前面永遠有夢想和希望在等待我們去收獲!教書育人自古以來經久不衰,她的魅力就在于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不僅僅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同樣也是培養(yǎng)人思想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對人的本質的弘揚和價值的升華!

          "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融。"愛與教育形影不離,有了愛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一種藝術,更不是一種教育策略和技巧,而是從心地散發(fā)出來的人性芬芳。"讀到作者的這個觀點,我感觸很多,愛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但愛需要通過教育藝術、教育技巧和教育策略來實現(xiàn)。我們經常聽到很多家長和老師抱怨說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強,總是跟家長或老師對著干。在抱怨之后,我們應該反思一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對他付出的愛打折扣了嗎?沒有!家長和老師的愛永遠是博大的愛、無私的愛。但孩子理解了你的愛嗎?懂的了你的愛嗎?接受了你愛的方式了嗎?

          ……讀《做卓越的教師》,像這樣的收獲還有很多很多。

          在《做卓越的教師》中,引用了一個個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給人很多啟迪、啟示、引導、督促。

          讀《做卓越的教師》,如同聽一位富有思想又極其有演講水平的朋友的演講,一會兒激情澎湃,一會兒娓娓細語,一會兒諄諄教誨,。

          當輕輕扣上這本書時,突然有種感覺:文字是如此的奇妙,當有序的排列后,它就會變成一種思想,產生無窮的力量,成為一種動力,催人努力、催人奮發(fā)!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2

          在學校買教育專著的號召下,我選擇了一本《捧著心來不帶草去》,起初拿到書之后發(fā)現(xiàn)有些失誤,這本書原來不是介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而是像畫書一樣,只是對陶行知的生平,經歷等進行了介紹,于是我又選擇了南懷瑾老先生的《論語別裁》,其實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本書還挺有用的。于是這兩本書都成了我本學期的重點閱讀對象,尤其是《論語別裁》這本書更是讓我愛不釋手,收獲頗多。這本書其實是在認識了于丹,看了她的論語感悟后無意間發(fā)現(xiàn)的,讀了這本書之后才真正認識到了大家的風范,南老先生對論語的理解讓人如沐春風,感覺自然、生動,下面我就談一談對這兩本的學習和感受。

          《捧著心來不帶草去》猛一看,實在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可是仔細一翻一讀,還挺有收獲的,雖然里面沒有我們最需要的教育思想的具體介紹,尤其是沒有生動的事例能夠供我們參考,可是它讓我對陶行知先生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因為沒有把這本書拿回家去看,所以到現(xiàn)在還有一部分沒有看完,不過我已經被他深深地打動了,他所擁有的才干完全可以使自己過上富裕的生活,可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使他放棄了這些物質條件,他選擇了辦平民學校,給流浪兒辦學校,為此他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累,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環(huán)境下,我們好多老師都迷失了方向,是的,物價的飛速上漲下我們需要提高工資待遇,我們也是人,也要首先有能力生活下去才能講做出貢獻,可是想想我的有些所作所為,尤其是近年來對工作失去了原有的興趣,老是感覺有些應付,這實在是有些對不起老師這個稱號,也對不起國家每月發(fā)給我那為數不多工資。

          要我像陶行知先生那樣不計得失去貢獻我還沒有達到這種境界,可是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還是能做到的,我要以陶先生為榜樣,好好地為我的學生服務。這本書中雖然沒有具體講述陶先生的什么教育思想,但是也提到了陶先生的一條重點思想,那就是"生活即教育",陶先生更注重學生們的親身體驗,給學生提供了許多親自體驗的機會,這樣一來學生的理解、記憶肯定更深刻,這一點給了我一些啟示,雖然我不能像陶先生那樣給學生提供那些親身體驗的機會,但我可以盡可能的提供,還有就是在實在不能提供親自體驗的情況下,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自己生活的體驗來理解掌握知識,另外就是重視課外閱讀,讓學生借助閱讀別人的文章來增進各方面的體驗。

          《論語》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著作影響了一代一代的中國人,而做了十年語文教師的我居然到現(xiàn)在才開始去閱讀它是不是太晚了些呢,不,"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到什么時候學習都不晚,只要我醒悟了就好了。《論語》的版本太多了,前一段時間百家講壇推出的于丹講《論語》,掀起了一股國學熱,我也正是在這股國學熱中才開始行動的,經過精挑細選我選擇了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這套書,拿到這套書之后感覺的確如評論中所說,南老先生的講解給人一種輕松的感覺,他結合自己對國學的研究寫出了自己對《論語》的理解,另辟蹊徑,在很多方面多次為孔子平反,把原來被肢解,被片面理解的論語進行了系統(tǒng)的理解,讓人收獲頗豐!

          孔子是個大教育家,可是這套書的二十個篇章中并沒有單純的教育思想篇章,更多的是在告訴我們該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要說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哪些教育思想,我想應該就是某些小篇章某些對話中所透露出來的吧!首先,它告訴了我們學問的目的,不是文學、不是知識,是做人做事。這讓我想起了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的`一句話——你們來學校,學知識雖然重要,但是還有比學知識更重要的,那就是學習做人。我一直都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這句話不知是什么時候自己總結出來的,反正從總結出來之后我就經常給學生說這句話,今天我終于給自己的這句話找到了依據。是呀,如果我們的學生知識都掌握的不錯,可是卻沒有什么能力,更沒有善良、愛心等這些重要的東西,那他的知識不如沒有,一個有知識高智商的人,犯起罪來會更可怕,所以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教學生做人,在本學期的教育中我更加注意了這一點,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看得多,聽得多,懂得多,這可不是在夸他們啊,真正有用的他們沒有去看,去聽,去懂,相反卻在不該操心的地方學得快,學得多,早熟得很,而這個班上有個孩子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更突出,而且還帶出了一撥好事者,盡管這個孩子腦子挺聰明,但是在我這里卻幾乎得不到表揚,因為她做人太失敗,還自己感覺良好,帶壞了班里一些腦子比較夠用的孩子,像這樣的孩子即便在脾氣很好的,很注重啟發(fā)學生的孔子面前,我想得到的打擊也會不少,因為實在是太不討人喜歡了。

          說到啟發(fā)學生了,這里就要引用孔子的為數不多的教育之句了,那就是"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里孔子告訴我們教育學校要啟發(fā),啟發(fā)之前要讓他發(fā)憤,而后再啟發(fā),然后還要引起他的懷疑,才能會去研究,才能取得成績。而這一方面正是我平時做得不好的地方,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多去研究如何使學生發(fā)憤,如何更好的啟發(fā)學生,并引起他們的懷疑,而不是讓他們信服我所說的一切。

          本書中還有一處講教育方法的句子,就是"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意思是說:諸位,你們以為我講學問,還會保留秘密,不傳給你們?我絕對沒有絲毫隱瞞,所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你們做學問,為什么都不懂呢?孔子的意思是說,我不會像有些老是那樣留一手,我的學問很簡單,本身就是教材,表現(xiàn)在平時做人、處世、言行間。這一部分讀完后,我可真有些后怕,其實這個道理我也懂,只是有時會忽略掉,看到那句"表現(xiàn)在平時做人、處世、言行間",我不由自主就想到了自己經常在學生面前大發(fā)雷霆,這種行為不正是給了學生一個反面影響,讓他們慢慢地變成容易發(fā)脾氣的人嘛?好可怕,有時發(fā)脾氣是難免的,也是應該的,可是經常這樣粗暴地處理一些事情不但效果不好,而且還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這可是今后要加以改正的地方呀!

          關于《論語別裁》還有不少收獲,還有下冊沒有來得及看,以后再交流吧!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3

          朋友向我推薦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近段時間借著學校讀書活動的開展,我從頭到尾細細看了一遍,看后感觸頗深。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證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在今日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幾乎天天都在制造著很多的“學習殘疾人”,只可是是我們中國人給他們貼上了“差生”這個標簽而已。他們帶著這個標簽在學習生涯中艱難跋涉,永遠走不出失敗的陰影。這樣看來,我們教師豈不是變成了千古罪人。

          書中講到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了解一些新鮮事物,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景并非如此。她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教師冗長復雜的說解,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教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教師就提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理解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xiàn)實生活中又何嘗不多呢

          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yè)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她成功的教育改變了這些所謂“差生”的人生。在這位教師身邊曾有過這樣一個女孩子。她從小就被教師當作“傻孩子”“瘋孩子”,是不可救藥的學生,是木頭腦袋,被誤送過精神病院。鋼琴教師無情的將她淘汰,學校教師把它看作傻子不讓她參加團體游戲,因為怕她給班級丟分,教師不允許她參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后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邊常響起教師同學諷刺的話語,幾乎所有的人都拋棄了她,她的心陷入了無邊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殺,兩只手上布滿了自己用刀片劃的傷疤。就這樣一個在教師家長眼里注定要失敗的孩子,可在這位優(yōu)秀教師的關懷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點大學,還在著名報刊雜志上發(fā)表了許多作品。是什么力量是這樣一個瀕臨崩潰的孩子變得如此優(yōu)秀呢這位教師是用什么魔力拯救的這個孩子呢是自信,培養(yǎng)自信。

          看到那里,我也真有點愧疚感。雖然從沒有歧視過成績差、紀律不好的同學,并且加倍關懷,可是在幾次活動中,為了不影響班級,我也有過不讓余偉坤同學參加比賽。真沒想到,這樣竟然會給孩子帶來這么大的傷害。昨日我聽余偉坤媽媽講,余偉坤叫他媽媽去買些小禮物,他要送同學,這樣同學會對他好一點。聽了此話,我心頭一震,可憐的孩子多么需要大家庭的溫暖。看來對這些孩子來說,教師的愛遠遠不夠,更需要同學的幫忙,他們才會感到幸福,才會樹立自信。

          我們教師的職責應當是鼓勵每個學生樹立自己的奮斗目標,而不是狹隘的追求超過別人,以提升自己的聲譽,使考試和學習成為每個學生自己提高的途徑,而不是個別本事較強的學生獲得獎勵的本事競賽,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讓每個學生都樹立必勝的信念,讓每個學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成功的人,讓他們表現(xiàn)的堅強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4

          對于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說,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致力于教育事業(yè)服務是我們的宗旨。今天,有幸閱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這本書,受益匪淺。

          “生命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好處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內含教育的好處。”所謂“生活怎么樣就受到什么樣的教育;好的生活受到好的教育,壞的生活受到壞的教育。

          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人同生,同進棺材才算畢業(yè)!鄙罱逃龔娬{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是以書本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脫離傳統(tǒng)教育的基礎上產生的!吧罱逃笨梢哉业浆F(xiàn)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所需要的教育。

          在對學生教學情況的年度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與現(xiàn)實生活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學生喜歡能夠用生活事件解釋科學知識。

          陶行知先生將生活教育提升到了一個高度,讓我感震撼,震撼他的精辟和深刻。與此同時,感嘆他對教育事業(yè)的遠見卓識。這不是我們現(xiàn)在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嗎?老師傳授知識來解決學生的疑惑,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工作,學會學習,這是陶行知的著名教育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就是教育的目的。

          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這一思想最初就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教育來源于人的生活,隨著人的生活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是與人類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種種相對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教育是在各種生活中進行的!吧罴唇逃笔且环N終身教育,是與生活相一致的。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的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

          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教育,打開學生對生活、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是活的教科書,孩子可以從“活的”書中感受生活,感受生活。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計算,學會學習。

          教師就應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一邊燃燒一邊重獲新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才能擁有更高的燃燒值和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yè),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xù)前進、感悟和探索……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5

          本學期,為了更加完善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我利用課余時間完整地通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這部己經打動過無數人的教育著作《愛心與教育》,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尤其是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生動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著我。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

          在“手記一”里,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高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范,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獲!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么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獲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師就是這樣的幸福者!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zhèn)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對于工作多年的我來說,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當我讀到李老師的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后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給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艷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xiàn)自己的勃勃生機。”他把學生比作“容器”,要向這個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么廣闊的胸懷,多么博大的愛!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講的萬同的故事。萬同是書中的一個典型的后進生的形象,在李老師對他所寫的近五十頁的教育手記中,我深深地感到轉化一名后進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與耐心。教育不是神話,它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漸變的,甚至會經常周而復始地回到原點。在我看來,我們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是有愛心的,然而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稀缺的就是耐心與恒心了。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不斷反思自己:假如萬同是我的學生,我能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復?羞愧無比!我想我做不到,我會傷心、憤恨、絕望、無奈,會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來寬慰自己,理直氣壯地把萬同清除出我的心靈之外,因為教育不是萬能的……一個老師創(chuàng)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并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zhèn)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后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xiàn)的反復,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chuàng)造這樣的奇跡。

          李鎮(zhèn)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是的,“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愛心與教育》讓我受益匪淺,不僅知道了怎樣跟學生怎樣相處,怎樣教育學生,同時,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具備的“三心二意”。三心——指愛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誠意。

          我讀了這本書后,一定會好好反思,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不忘李老師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認認真真的做好!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6

          本學期,我讀了《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一書。讀完后,我撫摸著書本不由自主再次回味書中介紹的八位小學數學名師精湛的教學藝術,深深的感到這本書對我的教學工作太受啟發(fā)了,對我的教學工作太有幫助了。一些在平時教學中遇到的疑惑也在讀書的過程中得到了解決。讀了這本書,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欠缺的東西太多太多,太需要學習了。

          書中介紹了劉可欽、潘小明、華應龍、徐斌、林良富、錢守旺、夏青峰、田立莉等八位小學數學名師的教學藝術和所具有的教學特色,并列舉了一些經典課例和教學片斷,以及每位老師的教學感悟等等,這些都給我以很大的啟發(fā)。

          書中介紹的.每一位名師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課堂教學風格。如劉可欽老師的課堂樸素而不乏機智,用樸實而充滿人文情懷的語言讓學生在課堂上能自由的發(fā)揮,讓每一個站起來的孩子都能夠體面的坐下來,老師在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礎上,充分讓學生表達,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潘小明老師的“抬起頭,往下看”的說法形象的說明了潘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風格。抬起頭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往下看要透過數學知識的表面去發(fā)現(xiàn)并抓住支撐著數學知識的數學情感,讓學生親歷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不僅獲得扎實的知識技能,而且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科學態(tài)度、探索精神,“往下”教數學,才能上出有深度的數學課。還有華應龍老師的“和諧”的教育教學藝術,徐斌老師的追尋真實有效與互動生成的課堂,林良富老師的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課堂魅力,錢守旺老師提出的在新課程背景下一節(jié)好課的五個特點:“新”、“趣”、“活”、“實”、“美”,夏青峰老師的一切服務于學生的學習的課堂追求,田立莉老師的為學生所需而教,所有這些都對我深受啟發(fā),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的八位名師,也許他們有著不同的教學風格,但是他們都有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對學生發(fā)自內心的關懷,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這正是他們獲得成功的前提。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這些老師之所以能夠成為名師,是因為他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都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堅持,也只有保持對教育事業(yè)的這份熱情和執(zhí)著,做到了這份堅持和追求,在課堂上使學生能夠真正的獲得發(fā)展,使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提高,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學崗位上開辟出一些屬于自己的天地,從而體現(xiàn)出自己的人生價值。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7

          大學期間讀過很多教育學著作,也知曉眾多教學專家,但未曾了解孫維剛,這是一個遺憾,但也是幸運。今天通過領導贈予的《中國教學的奇跡》深入了解了孫維剛老師及他的“教學五部曲”,感受頗多。

          “一個人來到世界上是為了使別人生活得更美好”。這是孫維剛最喜歡的名言。這樣一個追求內心愉悅的人,不難看出為什么他那樣熱愛講臺,他想讓孩子們幸福的學習。這樣的人付出的必定更多,不為自己。記得大學時,老師問我們什么是幸福。同學們依次回答,有人說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人說嘗盡世間美食,有人說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我當時卻說“內心的愉悅”。而今,我明白了幸福是為了使別人生活得更美好,這必將是我今后的追求和目標。哲學命題有一句“我思故我在”,作為教師的我則是我思考教學、想著學生才是我的存在。從簡單的我到豐富的我,從個人到集體,從小家到大家,這正是成長的蛻變。

          研究生期間我主要研究語文課堂有效提問,從搜集資料到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積累,通過梳理文獻綜述來了解有效提問的進展,從而根據研究現(xiàn)狀進行探索,挖掘創(chuàng)新點,進而確定自己的研究視角,完善并豐富已有的理論。學習了孫維剛的教學經驗,我知道原來的研究方向是宏觀的,有它的優(yōu)勢但也存在著弊端。實踐是認識的'起點,也是認識的歸宿,F(xiàn)在的我是一名一線中學語文教師,我要做的不僅是理論,而且更是實踐到理論的升華。實現(xiàn)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必須在實踐的基礎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量的積累并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只有踏實本職工作,積極探索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需要靈活處理問題的方法,才能做到量的積累,并要進行理論學習,進而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方法,這樣的過程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才能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

          孫老師的高效教學深深地吸引著我,對課堂有效提問的理論實踐積累是高效教學的基礎。我認為如何才能做到高效教學,首先要完成有效提問。當然,孫老師對高效教學有自己的理解和經驗。正如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我與孫老師對高效教學切入點不同源于我們研究視角的差異,但我們有著共同的終點,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挖掘無限的潛力。這個過程任重而道遠,我將博采各家之長補己之短,學習孫老師教學思想的精華,完善日常教學工作,逐步縮短與高效教學的差距。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8

          靜下心來,細細品讀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使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有了深刻的認識。

          一、概念內涵

          素養(yǎng),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fā)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作者用了9內容詳細闡述了素養(yǎng)與素質、教養(yǎng)、修養(yǎng)、涵養(yǎng)之間的關系,這幾者之間有共通之處,涵養(yǎng)與修養(yǎng)可以說是素養(yǎng)的一個體現(xiàn),素養(yǎng)是積淀下來的東西,素養(yǎng)跟人的關采最密切,和人的生命融為一體,素養(yǎng)可以說是一種習慣一種氣質、一種性格。

          核心素養(yǎng)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二字,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边@里很明確也指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兩個重要表現(xiàn)方面: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

          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每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采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對此,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每門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fā)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把課堂教學轉化為學生課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fā)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光趣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

          德才兼?zhèn)洳拍芊Q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人,德即指品格,才即指能力,我把品格理解為習慣,例如:在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與發(fā)言,放學排隊不喧嘩,能和同學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等等,都是一種品格。能力就是學習之后剩下的東西,“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就是只關注了知識,而忽視了能力,用知識教識才培養(yǎng)出了“書呆子”,我們儒要在教學中把課內與課、知識與生活、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起來,學生能靈活、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知識發(fā)展能力,只要有了能力,就隨時能生長出知識。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9

          課程改革推進至今,在經過課改初期課堂形式多種多樣,課堂熱熱鬧鬧,探究有形無實,預設過度等現(xiàn)象之后,現(xiàn)在的課堂越來越追求課堂教學的"實"與"活",真正關注學生的收獲,思考學生的發(fā)展,即關注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讀后感張建設。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呢?本學期數學科組織全體數學老師學習了劉加霞老師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一書,這本書采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學的方法,向我們深刻地詮釋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真諦。通過學習,收獲頗多,感受良多。

          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是有效教學的保障。

          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的發(fā)展。數學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水平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真實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對學習的態(tài)度,直接關系到有效教學實施的成效。因此,教師進行深入了解學生,從學生個體的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在課堂上講什么當然是重要的,然而學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重要。有時自己辛辛苦苦地備了課,教案寫得詳,課講得細,可學生聽了感煩生怨。這是怎么回事呢?一了解,是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如果講授的內容在詳略取舍方面與學生的心理、基礎、要求相吻合,討論的問題與他們的興趣、意愿相通,方法運用恰當,學生聽得有滋有味,教學效果就好。教師要上好課既鉆研教材,又必須去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學生。否則,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態(tài)度、需要等情況若明若暗,一無所知。即使教材備得滾瓜爛熟,也容易因為脫離學生實際,而造成教學的失敗。即備學生。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心理、動機、情緒,以及適當的教學模式,提高有效教學。有效的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有效的備課,有效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效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激勵評價,使學生體驗成功,建立信心。有效的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生活,使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10

          暑假里一邊陪著孩子寫作業(yè),一邊讀了魏書生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使自己對于教師的認識和教學工作的認識又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教學工作漫談》一書,語言風格樸實,以大量生動感人的實例,全面闡述了魏老師自己的教學工作經驗,內容豐富、具體,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蘊含深刻的哲理,閃耀智慧的光芒,令人心悅誠服。雖然其中記錄的故事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但是現(xiàn)在看來其教育思想和理念依舊很先進,讀一遍就會有一遍的收獲。

          魏書生老師說教師要有享受教育,快樂地教書的思想。但有時一想自己的教學工作,卻發(fā)現(xiàn)充滿了煩惱。有時會為了一道講了許多遍的題目學生仍然會答錯而苦惱;有時會為了學生犯的錯而情緒不好,有時更會為了許多瑣碎的事情而煩惱。但魏老師卻對享受教育有著獨到的見解。教書是享受,工作是享受,生活是享受。只要經常強化享受這根神經,就能經常尋找享受的理由,體會享受的快樂。他總是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做某一件事情,直至取得成功,再去享受其中的快樂。他的許多法寶為我們點亮了一盞明燈: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huán)境;多做實事;積極樂觀地面對教學工作,善于尋找歡樂。平時我卻很難做到,這種思想看來我真該學一學了。

          人人都知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用愛去感染學生,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師必須時刻牢記在心,但實踐起來卻是很難。讀魏老師處理這類事情的態(tài)度,當學生犯錯誤后,他不是責罵、體罰,而是寫說明書,寫心理病歷。魏老師在書中也談道:“光強調教師要愛學生是不全面的',還應具體研究怎樣去愛,想愛還要會愛。如果不會愛,原來想愛,后來也變得不愛了!彼f懲罰學生的時候,以愛為前提,并讓學生感受到,學生是不會恨老師的。

          不但魏書生老師自己能夠快樂地教書,他的學生也能快樂地學習。他之所以被那么多的學生喜歡,被那么多的老師贊賞,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讓學生喜歡學習,快樂學習,甚至可以說是享受學習。他可以讓犯錯誤的學生寫說明書,來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并盡快糾正。這些說明書要求學生使用心理描寫的表達方法,寫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同時他也讓犯錯誤的學生唱歌、做好事,來彌補自己做過的壞事。當然,書中還介紹了許多其他方法,讀過讓我受益匪淺。

          在我看來,魏老師的語言雖樸實無華,卻處處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的理念、方法值得我細細地體味、學習和模仿。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11

          作為一個新教師,踏入講臺的時間也不長,在很多方面都缺乏經驗。所以看了很多教育方面的書籍,其中《教學藝術》,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從書中我知道了一些教學發(fā)方面的知識。

          這本書比較系統(tǒng)的介紹了教學的結構,教師備課的重要性,怎樣組織課堂教學,如何創(chuàng)造教學環(huán)境,教學語言的藝術等等……對于我來說,這些都是比較陌生的,但踏上了講臺,作為一個老師,我應該對學生和學校負責,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將自己業(yè)務提上去。

          書中說到備課是老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保證全面完成教學任務必須做好的一項綜合性工作。作為一個新老師,備課也是至關重要的,備課備好可以說。課就成功了一小半, 作為我們新教師,備課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應該對課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同時對自身的強項都要了解,這樣就可以從你的側重去系統(tǒng)備課,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更好的建立你和學生的關系,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

          同時書中還提到,教學情感的重要性,人類的情感是社會實踐的.歷史過程中發(fā)展恰里的一種特殊心理活動,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主管態(tài)度及其體驗。老師與學生情感的建立可以說是不難的,在教學過程中,和平時的接觸中都會產生情感。老師經常被比做蠟燭,他們經常用自己的光芒去照亮別人,在老師的奉獻過程中,學生都是看見的,他們會和老師產生共鳴。知道老師是在為自己好。知道應該怎么樣去回報老師,對于我們老師來說,這是非常欣慰的。在很多時候,我們也應該去幫助他們更好的掌握兩好的學習方法,象我們音樂課上,可以經;ǔ鰩追昼姇r間,讓他們來唱唱跳跳,緩解一下平常的緊張,讓他們放松一下。

          教師的語言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與學生溝通最直接的手段。同樣是一句話,用不同的語氣,不同的方式說出來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書中對教師語言有幾個要求,教學語言要以傳授知識,開發(fā)智力為宗旨;必須有教育性,能對學生起正面的積極的影響。在我剛來學校的那會,有時會被學生惡劣的行為激怒,控制不住自己,會對學生發(fā)脾氣,但我后來也慢慢覺得,發(fā)火是沒有用的,可能當時或接下來一兩節(jié)課是有用的,但過幾次以后,會變本加厲。所以象書中所說的,應該運用方法,用教師特有的語言藝術去引導他們。

          看了這本書以后,很多教學方面的問題,我都找到答案了。希望可以把一些方法運用的更加好,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12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這段時間我認真閱讀了王林波老師的《指向“語用”的閱讀教學實踐》一書的上編“我的語用教學探索”。感覺受益匪淺,收獲頗多。

          在上編中,王林波老師為我們呈現(xiàn)的是一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語文教學世界。說熟悉,是因為他的課堂與我們的課堂一樣也有讀書、對話、思考等;說陌生,是因為這些讀書、對話和思考并沒有把學生導向理解本位、感悟至上的泥沼,而是將他們引向語言應用、言語提升的學習之途。王老師在自序中寫道:“語用教學,扎實展現(xiàn)魅力;情感熏陶,無痕彰顯智慧!彼鲝埥虒W中情感的激發(fā),態(tài)度的.指引等都應該力求無痕,在語言文字的習得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如隨風潛入夜的春雨一般潤物無聲。

          《指向“語用”的閱讀教學實踐》中王老師提到“基于“語用”,讓思辨走向深入”,強調引發(fā)認知沖突,讓學生的思考走向深入。列舉了《晏子使楚》一課的教學實例!蛾套邮钩肥侨私陶n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改編自《史記》,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傳統(tǒng)名篇。文中的晏子以精煉得當、機智巧妙的語言讓原本想侮辱他的楚王尷尬至極,這一刻無疑是訓練學生是辨別能力很好憑借。青年名師何捷老師在執(zhí)教這一課時巧妙設計,將學生引入認知沖突的漩渦之中,讓學生的思考不斷走向深入。

          王老師在談到“聚焦語言文字,讓工具性與人文性同生共長”這一觀點。舉例《搭石》一位老師教學中緊扣“伏”這個字進行教學,凸顯了工具性,但在這個字的教學過程中,又有著濃濃的人文情懷,這就是兩者的同生共長。我細細地品讀著這個教學片段,感受到了濃濃的語文味,心頭有暖暖的感受,甚至被這淳樸的民風所打動。讀后我思考著作為老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學習新理念,鉆研教材,博學善思。讓學生們愛上 語文,學到語文真本領,能用語言文字高效解決問題,讓語文增值,令生命舒展。

          學生最美的樣子是讀書時的專注,老師最美的樣子亦是讀書時的沉思。龍應臺說:“文字是一粒種子,應該落在廣袤的大地里!闭Z文是一隅方塘,應當映照出萬千世界的豐富。不辜負語文教育的本意和初衷,在教學中秉承信念,才會讓孩子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真正的成長!我們將繼續(xù)跋涉語文之路,追尋語文教學的夢想!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13

          我用了整整兩周的時間認真拜讀了《有效的教學理念與實踐》一書,真是受益匪淺。編者站在新世紀角度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高度,基于新課程所蘊含的先進的教育理念,讓我們廣大教師從接受新的課程理念,到理念變成人的素質,并對這種理念進一步的感悟這一全過程的體驗。讀完全書,我才真正弄明白有效地的理念是什么,該怎樣把理念轉化為行為,怎樣在轉化中進一步認識并進一步實踐,怎樣在轉化中感受理論的魅力,品味理論指導教學帶來的甘甜。

          細細品讀著書中三大部分的內容,每一小部分的標題就給人一種清新、自然、又似曾相識之感。如:“和諧師生關系”、’有效實施教學“、有效評價中的真善美”等,這不正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追求的嗎?讀了本書,讓我感受頗深的是:

          首先,我感到書中的課例都是來自一線的特級教師、優(yōu)秀教師,每個課例都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新課程的某一理念或理論某個方面;每個課例都是那么的鮮活而富有內涵;每個課例中又鮮明地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生命的互動,洋溢著生命的靈性,展示了孩子們成長發(fā)展的軌跡,向我們昭示了這些優(yōu)秀教師是如何把新課程理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教學行為的`。這些課例,讓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新課程的理念的魅力和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智慧。課例給我們最深刻的啟示就是要真正懂得新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理念就必須深入研究鮮活的課堂教學,在實踐中去感悟新理念。

          其實,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也有許多鮮活的課例。例如,本人參加省級研究課題:“體驗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蔽乙舱沓鲈S多課堂教學的案例,但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沒能上升到一定的新課程的新的教學理念,只是記錄了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精彩片段。學習了本書后,才真正懂得了新課程理念該如何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教學行為,并把這種教學行為中所出現(xiàn)的課例及時總結、提煉,在實踐中去感悟新理念。

          其次,書中展示給我們的行動策略具體詳盡,可操作性強。書中課例不僅為我們揭示了新的理念,而且還為我們提供了把這些理念轉化為實踐的行動策略。

          這幾年,有效地教學成了課堂教學研究者和實踐者共同關注的重點和焦點,將有效教學置于理想課堂的背景,增加了研究與實踐有效教學的更多自覺。讀了本書,我對下一階段的課題研究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把新課程中的新理念更進一步滲透到我們的課題研究中去,并借鑒書中課堂教學行動策略,使得我們的課題研究向更深、更透的方向發(fā)展。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14

          最近讀了《教學勇氣》一書,里面提到一個醫(yī)學院的教學改革:將原來用尸體做標本,改為用真實的病人做標本。這樣的改革使原本機械化程式化的學生變得人性化,感性化,他們能夠感受到病人的痛苦,從而充滿感情地對待病人,認真對待病號,盡可能地在救治的過程中減輕病人的痛苦。帶著對病人的同情和憐憫去醫(yī)治他們,這才是醫(yī)學的初衷。

          這使我想起了我們的教育,教育的初衷是什么?細細想來也不過是四個字:教書育人。所謂教書就是教給孩子們知識,目的是讓孩子們學會知識。所謂育人就是教育孩子好好做人,目的是讓孩子做一個品德高尚,與國家、社會、他人有用的人。再來看看我們現(xiàn)在在做什么:上課,完成作業(yè),能夠應付考試,每次考試要考到前幾名,畢業(yè)班升學率要高……孩子學會知識了么?會用學到的知識來指導實踐么?孩子們是人格健全的人么?老師您了解了么?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要不,我們的大學生畢業(yè)了還找不著工作?我們的學生動輒自殺,動輒殘害室友?所以,我們的教育早已違背了初衷,我們的老師也更多地是在追求現(xiàn)實的利益。

          教育要改革,必須改革。

          怎么改?我想不如借鑒一下醫(yī)學教育改革,朔本逐原,回歸到教育的初衷上去。我們教師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人,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我們要用我們內心的人性去面對學生的人性,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去處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用人對人的態(tài)度去處理老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用人與人之間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去做好老師對學生知識的教育。用人與人之間人格魅力的感染去感染我們的孩子,讓他做一個品格端正的人。

          我今年仍然帶三年級的孩子,他們只有八九歲大,但是我知道我們也是有感情的。前幾天我講公開課,我把同學們教師節(jié)送給我的花當做獎品,在講課的過程中把花送給表現(xiàn)好的同學,當我將第一束花送出去之后,課堂氣氛空前熱烈,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這節(jié)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感到比較慚愧的是由于我的花不夠,有很多表現(xiàn)很好的同學沒有得到獎勵,.于是下課后,我要買了一些棒棒糖分給孩子們,他們拿著我給的棒棒糖高興極了。從那以后,同學們更聽話了,上課紀律更好了,老師不在的時候自主管理的能力更強了,我由衷的開心,也用更多的語言去夸獎他們。我知道,我對他們的關心和鼓勵正在一點一點地在他們心中播下種子。

          我想,教育就該如此,返璞歸真,回歸初衷,踏踏實實地教給學生知識,認認真真得教他們做人。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15

          假期我讀了一本有關課堂教學的書籍,書名是《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數圍繞核心素養(yǎng)展開。剛開始對核心素養(yǎng)這個名詞只有一些模糊的理解,書的作者余文森老師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式,幫我理清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诹⒌聵淙说慕虒W是教育方向,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老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教人。

          書中的第二章提到:“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的。”由此我想到了我所教的音樂學科,每首歌曲不光是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情緒、速度等各種音樂要素,更重要的是理解歌曲想讓我們理解的背景、價值觀,更是通過歌曲對學生進行感性教育。比如:《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它讓學生了解烏鴉反哺的`故事,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道理。讓我感受到教人要比教書難。

          除了閱讀了教育書籍,在假期中,我還聆聽了三場音樂講座,也是讓我受益匪淺。首先是朱曉老師的《評價促成長,學生穩(wěn)步前進》,她提出課堂評價的目的在于幫助師生在課堂上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加強學生學習的動機。但需要注意的是,進行評價時要遵循學生年齡的特點,注重評價的內外全面融合,適合主體發(fā)展。然后是繆海云老師帶來的《“浸”入其中,方得“真味”》,這堂課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新鮮的名詞——沉浸式教學,簡單來說是一種追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投入的教學方式,學生“沉浸”在教學環(huán)境中,達到積極、高效的學習體驗,并能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把握教材,充分制定課堂的學習目標,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給學生審美上的沉浸。最后是高誼老師提出的《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從中我了解到教學的前提是教師預設,而生成基于預設,是預設的提高和創(chuàng)造過程,預設是根本,生成是靈魂,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學生成長。這就對我們老師要有較高的要求,要深入鉆研音樂教材,才能具有生成的深度和勇氣,還要確立“為學習而設計”“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預設觀,當然,老師的綜合素養(yǎng)也要過硬,基本功更是不能落下。

          這次假期我受益良多,開學之后我要繼續(xù)珍惜悅讀會的寶貴機會,從書中學到更多有用的東西,不斷的充實自己,夯實基礎。最后引用繆老師說的一段話:“教師自己認知和體驗的提升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不斷學習,自己把自己浸泡在音樂中去體驗,這是教師的辛苦,也是教師的幸運!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16

          這幾天,我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對此頗有一些感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是組織者,又是引導者。那么,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即是有效教學得以實現(xiàn)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新課程背景下,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的一點看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輔以生動的教學手段。

          原則上講,針對每節(jié)課,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但生動的教學手段必不可少。比如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不時地配以幽默、打趣,或者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適當且適度地把內容引申到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以外的區(qū)域,只要是有利于目標的完成,都是應當被允許的。否則,均應予以否定。

          二、教學重點突出,不要糾纏枝節(jié)瑣碎。

          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要求學生課下自行學習。而對那些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大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三、教學內容正確,治學態(tài)度要嚴謹。

          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符合邏輯的,并且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正確,否則,就是教學錯誤。不要以為教師對某些問題都比學生懂得多,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如果沒有把握,教師可以說:這個問題提得好,有哪位同學能回答?我對這個問題沒有研究,我們可以請教某某老師!我想和你們共同學習,好不好?。

          四、教學方法得當,表達手段清晰。

          教師要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于選擇方法,創(chuàng)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除了方法得當,教師的普通話教學和書寫能力也非常重要,畢竟流暢的語言結合規(guī)范工整的`板書,能夠更好地促使師生間的思想和情感的互動。

          教學是一門無止境的藝術,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創(chuàng)造精品的過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必須做到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17

          第一次聽課后,梁校長給了我一份《小學數學教學研究》。,雖然我只讀了一遍,但其中提到的一些說法和提供的實際案例,確實讓我有所感悟。

          數學概念不是靠老師講出來的,而是靠學生自己去學懂的。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親身體驗中學習數學。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同樣需要學生親歷和體驗。老師講出來的概念大多會成為學生的短暫記憶或學生做題時硬記的方法,而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真正掌握,不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只有學生親身經歷概念的形成,不斷積累、漸進,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才會轉化為學生內部的認識。同時,也需要學生在不斷的運用中進行鞏固,在鞏固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這樣才可能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才能把已學知識進行遷移,達到知識的延伸。

          有效地提高計算能力,必須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和計算能力的形成同步發(fā)展。

          很多知識在我們看來是簡單的、容易的,但是如何把這些我們一看就懂的知識、方法通過教學轉變?yōu)閷W生的思想、思維方法正是作為一名教師所要深入思考的。教導學生就需要老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就要我們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情感態(tài)度,心理特征等等。例如: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但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仍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教學中就要通過演示、操作等方式直觀地進行教學,逐步培養(yǎng)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在計算的教學中,同樣也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就像課件中提出的小學生計算錯誤的`歸因,也是我們需要了解和總結的。小學生在計算中出現(xiàn)的錯誤跟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也是有很大關系的。知道出錯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內容、重難點等等。

          現(xiàn)在,對數學教學還處以十分表面的理解,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經驗的積累,對數學教學有越來越深入的認識。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18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吳亞萍老師的《小學數學教學新視野》這本書,感受頗深。

          從書中我知道了,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而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則依賴科學的教學理論,這種教學理論必須以研究學生的學習活動為基礎。首先在教學中不僅要了解數學知識內容的體系,更要了解每一個學習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只有了解了學生具體某一階段的認知特點之后,才能針對這些認知特點來合理地設計教學過程和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抓住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需要;也使教學方法易于被學生接受,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也只有在了解了學生具體某一階段的認知特點之后,才能把握好拓展知識難度、挖掘知識深度的這個度。

          其次,我認識到作者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相信學生的無窮潛力”,“關注每一個學生個體”,“正視差異性,正視個性”,“關注生命,關注課堂” 在教學上,讓課堂生成精彩的有效互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問難能力和思維的主動活躍,形成了課堂教學新追求。把學生學習數學的活動置于問題情境中,把解決問題貫穿于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中,在問題解決的情境中使學生學會獲取知識和進行解題的一般策略,并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向非數學能力遷移。她的這些觀點是把數學學習的目的向更深層次挖掘,揭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學會知識內容本身就可以了,也不是學會解決現(xiàn)在的數學問題就可以了,而是要學會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和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

          所以,在閱讀了此書之后我更為迫切地感受到了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掌握一般數學思考方法的必要性。這也是我在之前的教學中較為忽視的方面,今后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記住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包括備課、教學和教學評價)我都要有意識地從教學內容中發(fā)現(xiàn)、提煉數學思想和問題解決的一般策略,并且有意識地傳授給學生,同時也要讓學生認識到這一學習目的的重要性。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 19

          暑假有幸拜讀了毛杰局長主編的《推進有靈魂的教學》一書,這本書主要面向中小學教師,展示了來自一線教學的經驗和課堂的智慧,是一本極具價值的教師讀物。這本書分為上下篇,分別是“教之道”和“課之法”。上篇“教之道”,主要是教學思悟和技巧,既有高屋建瓴的學科思想的分析強調、對當前一些教學現(xiàn)象的深思,又有簡單易行的課堂妙招。下篇“課之法”,分學科詳細展示了頗具亮點的課堂經驗和教學思路,對課堂教學具有非常實用的.示范意義。

          讀完這本書,我有收獲、有思慮,也有許多的迷茫。人文精神是教育的靈魂,所謂的人文精神就是以人為本,也就是要將人放在第一位,要尊重人的價值,教育的根本就是實現(xiàn)人之為人的價值。教育需要放手,讓每一個孩子自由發(fā)展,允許差異的存在,不唯分數論好壞,讓孩子做他們愿意做的事情。另外這本書還涉及到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十分細致入微,例如表揚的智慧、課堂上的意外事件,作業(yè)的四問和作業(yè)的靈活性等等,

          學習知識不是教學的終極目標,讓學生通過學習知識,領悟并獲得學科思想,掌握學科方法,提升學科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才是教學的真正使命。但是如何在教學中推進有靈魂的教學落實到課堂中實際應用,落實到細微之處,實際應用操作性到底有多大,到底多長的周期才能顯示出來推進有靈魂的教學的效果。這些都是我們無法預測和評估的。并且靈魂教學在教學和學生身上的外顯性不容易觀察和發(fā)現(xiàn),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評估評價手段界定有靈魂的教學在學生身上的外顯性。這個方面事情我比較困惑的。

          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策略。針對現(xiàn)在的教育狀況和教學條件,一個老師幾乎不可能陪伴學生度過小學六年的時光。而推進有靈魂的教學我相信每個教師理解和貫徹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涉及的方面也有不同,這樣對于循序漸進的推進有靈魂的教學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影響。

          評價一本書的價值,不僅僅是看完這本書我們收獲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使我們有一定的思考和困惑。因為思考可以讓我們的教學更加進步,而困惑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支點。

        【教育教學專著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教育教學專著心得(精選9篇)02-19

        幼兒教育專著書08-18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01-17

        讀教育專著心得匯報05-15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02-24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01-10

        教育教學專著讀書心得05-16

        教育教學專著讀書心得12-31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心得04-21

        教育教學專著讀書心得(實用)05-1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