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費爾巴哈的題綱》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費爾巴哈的題綱》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費爾巴哈的題綱》讀后感1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寫在1844—1847年筆記里的。整個《提綱》非常精煉,一共十一條,總共不過千余字,但是它所揭示的社會思想和哲學觀點卻豐富而深刻。恩格斯對《提綱》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稱之為包含著新世界觀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
《提綱》強調了實踐的觀點以及人類的本質和真理與感性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在《提綱》的第二條中,馬克思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即是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不能離開實踐的思維去爭論人是否具有現實性!短峋V》的第六條明確說明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否定了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于人的本質的思想。《提綱》帶有鮮明的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思想,馬克思辯證地看待人與環(huán)境和教育的關系,一方面,人的成長是受環(huán)境和教育影響的,另一方面,環(huán)境也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馬克思還指出社會生活的本質也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
概括而言,《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重要意義在于:第一,從總體上批判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直觀性的缺陷,即不是把感性理解為實踐活動的唯物主義,第一次明確提出新唯物主義就是實踐的唯物主義;第二,批判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以及從這種觀點出發(fā)對宗教所作的批判,提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第三,揭露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和歷史是彼此脫離、互相對立的,并深刻分析了費爾巴哈半截子唯物主義的根源;第四,批判費爾巴哈唯物主義消極的直觀反映論,把實踐作為新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馬克思提出的實踐唯物主義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它給出了現實批判的合法性,從理論上解決了改變世界的要求,這一點將唯物主義發(fā)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關于費爾巴哈的題綱》讀后感2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綱領性文件之一,標志著馬克思的哲學的基本思想的形成。馬克思早年曾經深受黑格爾哲學的影響,后來又在費爾巴哈的影響下轉向唯物主義,但又對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唯物主義無視社會實踐,抽象談論人的本質和愛的說教等不滿。該文是為了深入批判費爾巴哈哲學并與其劃清界限而寫的提綱。該提綱簡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稱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主要是為了批判費爾巴哈以及其他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和不徹底性而寫的。馬克思在該提綱中首先指出了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即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客觀的活動。在此馬克思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意義,強調了實踐在檢驗認識真理性中的決定作用,以及實踐對環(huán)境的改造作用、對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礎的改造作用。
在該提綱中,馬克思還進一步批判了費爾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論,特別是其關于人的本質的看法;并給出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經典界說,即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在此強調了人的本質在于其社會性,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的,故人的本質也是具體的、歷史的。他認為應從社會的、實踐的角度來理解人及人的本質;不僅如此,對社會生活本身也應從社會實踐的角度來理解,因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馬克思在該提綱的最后一節(jié)進一步強調了他的哲學與以往的哲學的根本的不同,指出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以往的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重要標志,從中可以看出,社會實踐的觀點和唯物辯證法思想是貫穿其中的主線。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全文只有1400多字,閱讀該提綱對于我們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發(fā)展具有很大的幫助。
《關于費爾巴哈的題綱》讀后感3
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科學共產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
費爾巴哈是馬克思以前德國最杰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主要是為了批判費爾巴哈以及其他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和不徹底性而寫的。
《關于費爾巴哈的題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綱領性文件之一,標志著馬克思的哲學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它被恩格斯稱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可見其內容的深刻價值。
社會實踐的觀點和唯物辯證法思想是貫穿《關于費爾巴哈的題綱》的主線。
馬克思在該提綱中首先指出了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即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一語中的。馬克思用敏銳的眼光和鋒利的刀筆直指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問題所在,為更深一步的解析奠定了基礎。
馬克思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意義,強調了實踐在檢驗認識真理性中的決定作用,以及實踐對環(huán)境的改造作用、對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礎的改造作用。提綱鮮明的提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環(huán)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對于世俗基礎本身首先應當從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後用排除這種矛盾的方法在實踐中使之革命化,‘宗教感情’本身是社會的產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個人,實際上是屬于一定的社會形式的等十分具有針對的觀點。馬克思從每個點入手展現自己的觀點。道理雖大,但卻講得絲絲入扣,極為平實。
但《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終究是高深的,如果沒有一定的社會經歷是很難理解、很難融會貫通的。該提綱沒用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的雕琢,沒用冗長的篇幅,而是簡明扼要、思想深刻。所以作為學生的我的認識是膚淺的,不能詳盡理解其中的真諦。如果幾年后再重讀,肯定會有更清晰的認識,受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