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六祖壇經(jīng)讀后感

        時間:2021-01-24 14:51:15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六祖壇經(jīng)讀后感范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祖壇經(jīng)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祖壇經(jīng)讀后感范文

          六祖壇經(jīng)讀后感1

          《六祖壇經(jīng)》,全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略稱《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元代宗寶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冊。本書是禪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據(jù),書中所強調(diào)的"頓悟"等觀念,在我國佛教史與思想史上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六祖慧能不識文字,居嶺南賣柴養(yǎng)母,因聽路人誦《金剛經(jīng)》心即開悟,遂至黃梅謁五祖弘忍。由此可見,六祖有佛緣,其悟性之高,非常人所能及也。慧能初見弘忍,弘忍問他:“你是哪里人?來此求取什么?”惠能答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馀物!焙肴萄裕骸澳闶菐X南人,如何能作佛呢?”慧能對此的回答蘊含著深深的禪思,他說:“人有南北之分,但佛性并無南北之分!背醭雒⿵]便有此驚人之語,弘忍不由對他另眼相看。弘忍此時已感覺到弟子中有人對衣缽的窺覷之心,有意保護剛剛?cè)胨落h芒畢露的慧能,故意讓慧能去做苦工,防止歹人傷害慧能。我想這也是弘忍禪師磨礪他本性的一種考驗。

          八個月之后,弘忍為選擇禪宗下一任繼承人,命弟子每人呈上一首偈語。神秀是眾僧中的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時分,在佛堂的南廊寫下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清晨時,弘忍見到此偈后漠然不語,已知神秀‘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nèi)’。兩日后,慧能聞童子唱誦此偈,遂知神秀未能見性,請童子代書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使惹塵埃。”徒眾無不驚訝,弘忍恐人嫉妒而陷害慧能,故意講偈語擦去,向徒眾說:“亦未見性”。其實弘忍已是中意慧能,打算傳其衣缽與慧能。第二天弘忍到廚房看慧能,問慧能:“米舂好了嗎?”,慧能答:“早就舂好了,只是沒有篩”。弘忍用拐杖在石鼓上敲了三下,慧能隨即會意。夜里三鼓時分入室見弘忍。弘忍為慧能講解《金剛經(jīng)》,這是師徒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心靈的對話,又將達摩衣缽正式傳給慧能。弘忍傳法慧能時說:“?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此時的衣缽已經(jīng)失去原有的意義,成為爭端的目標,慧能亦為此逃避追殺隱居大庾嶺,在獵人隊伍中呆了15年。

          唐高宗年間,慧能來到廣州法勝寺(今光孝寺)。正好風揚起寺廟的旗幡,兩個和尚在爭論到底是“風動”還是“幡動”?慧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标P(guān)于這一點可以理解為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世事皆有心生。若無心你則不會感到什么了,心不動則天下萬物皆靜止;心一動,則無物不動;勰艿恼f法,令眾僧大為驚嘆,引起了住持印宗法師的關(guān)注和尊敬。不久,印宗法師為慧能剃了度,并拜慧能為師,此時慧能才算正式出家。次年,慧能離開法勝寺,北上到南華寺開山傳法。之后慧能并未傳其衣缽與繼任者,壇經(jīng)記載太極二年七月一日,慧能招集諸弟子說:“八月份我將離開人世,有何疑問,盡早相問”。弟子法海問:“師傅圓寂后衣缽將付何人?”,慧能答:“我一生說法盡錄在《法寶壇經(jīng)》,你們依此傳教,不需衣缽。且你們信根淳熟,堪任大事,只傳法,不傳衣。”弘忍也許亦能明白禪宗他日在慧能手中定能綻放出潔白的蓮花,無需著相衣缽。

          事實確是如此,慧能以一盞孤燈照亮后世凡人。禪宗因慧能發(fā)揚光大、開枝散葉,可以說慧能是禪宗的集大成者。慧能與先哲孔子、老子,并稱為“東方三圣人”。六祖慧能被視為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其塑像與孔子像、老子像一并矗立在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中。

          “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边@一思想與《涅盤經(jīng)》“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說一脈相承。眾生生而平等,眾生的本性皆是佛性,佛性是本來清凈的。而佛永遠存在,亙古不變,就如《心經(jīng)》所說:“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一切眾生皆可成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人有等差,性無等差,唯論見性,不論身處滾滾紅塵,還是密林深處,只須心無一物,紅蓮終會綻放。我心安處,即是天堂。

          一切眾生都希望快樂的活著,但為何煩惱卻是接踵而至,我們總會感到人生充滿了煩惱憂愁。壇經(jīng)告訴我們這是因為我們心中有著太多的“無明”,是由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凈而產(chǎn)生的,這六根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和四大(地、水、風、火)假合而成,是虛幻不真實的,而我們眾生則視此假身為真身,視虛幻為真實,本末倒置,心隨物轉(zhuǎn),因而產(chǎn)生諸多煩惱。六根不凈,使我們陷入諸多煩惱之中,心隨境遷,為諸多瑣事所困擾,有時不免會感到生活迷茫、空虛、沒有意義。由于無始劫以來積業(yè)成因,造就了煩惱的果,要想重新找回自己的本心,就要在煩惱中磨練自己,體察自己本身清靜快樂的本心。拋開心靈深處的無明,拋開一切我見、執(zhí)見,智慧之光就會從本心升起,照亮我們的前行之路。

          六祖壇經(jīng)讀后感2

          每次讀完一本書,我都會更理解一點老師為何經(jīng)常提醒我們多讀書、讀各門各類書。讀萬卷書不僅有助于我學習到更多的人生哲學,也有助于我將各家觀點與老師心理咨詢的理念結(jié)合思考。讀完《六祖壇經(jīng)》,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1、六祖強調(diào)人的“自性”,強調(diào)“一切般若智慧,都是從自性中出生”。

          也就是說智慧不是憑借外在力量或條件獲得的,而是人本身具備的,這也是“眾生皆佛”的原因之一——眾生的自性都能生出智慧。能不能生出智慧是一回事,有沒有生出智慧又是另一回事,沒有成佛的人便是能生出卻還沒有生出智慧的人。

          聯(lián)系心理咨詢,所有的來訪者是能生出智慧,但還沒有生出智慧的眾生。咨詢師的工作便是幫助他們生出自性中的智慧。因此,咨詢師決不能“看不起”來訪者,要相信來訪者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很人本主義,看樣子人本主義的思想也不過是我們古代先賢思想的一種形式,我們與其逐“末”,不如究“本”。

          2、六祖說的智慧是,在一切地方,一切時刻,每一心念中都不愚蠢。

          老師提倡的“念念覺察”不就是追求智慧的一種表現(xiàn)嗎?每一念都很重要,不僅是因為我們生命短暫由不得我們?nèi)涡缘卦囌`,更是因為“一念愚蠢,一念智慧;一念凡夫,一念成佛”,每一念都可以讓我們的.生命狀態(tài)瞬間變樣。但這種理念有個前提——我們是可以因為一念而立即改變的。倘若把人生當成一份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答卷,我們的每一念都是這張答卷上的題目,念“錯”得越多,得分越少。如果是這樣,我們一定會像考試時認真對待每一道題目一樣,去對待我們的每一念。再細想,對于每個個體而言,一輩子最重要的答卷不就是自己的人生嗎?可我們好多時候卻沒有按照對待最重要的考試的態(tài)度去對待它、對待里面的每一道試題。

          3、關(guān)于六祖渡化的“有緣人”

          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有一個規(guī)律,即無論他們原來有怎樣的認識或理念,擁有什么樣的地位或榮譽,當六祖指出他們身上的不足時,他們都能立刻接受指正,并且遵循六祖的教導去修行。如果我們在一輩子中,也能如此對待我們生命中的機緣,一定會有更美好的人生。

          相反,生活里,我有太多不愿意承認和接納自己錯壞差的時候,也有太多不愿意改變自己假惡丑一面的時候。如果還是用考試來比喻,那些經(jīng)歷就像被打紅叉的題目,而我就像個考生,總是倔強地用上一次的錯誤答案來回答這次的題目。

          六祖所傳授的佛法智慧博大又精妙,里面蘊含了很多人生的智慧和心理咨詢的理念。愿自己做個人生智慧的“有緣人”。

        【六祖壇經(jīng)讀后感范文】相關(guān)文章:

        六祖壇經(jīng)的讀后感10-11

        《六祖壇經(jīng)》淺析10-29

        《六祖壇經(jīng)》大義10-25

        10-10

        六祖與《壇經(jīng)》思想10-27

        學習《六祖壇經(jīng)》有感10-22

        10-21

        10-17

        《六祖壇經(jīng)》文獻考察10-16

        10-1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