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讀后感(精選13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文觀止》讀后感(精選1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文觀止》讀后感1
我喜歡讀書,尤其喜歡讀有營養(yǎng)、有味道的書。那么,什么書有營養(yǎng),什么書有味道呢?在我看來,書中的營養(yǎng)是指書中所包含的哲理,讓讀者在閱讀后能夠在思想上邁出一大步。書中的味道意味著作者的寫作風格應該是獨特的,而不是大眾化的,可以帶給讀者獨特的感覺。這樣,所謂的“閱讀”就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
即使浩瀚如煙海的書,這樣的'書也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來,《古文觀止》是這樣一本好書。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從縱向來看,它記錄了從戰(zhàn)國時期到清朝每一代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劉禹錫的《陋室銘》,當閱讀時,讓我感覺我正駕駛著一艘小船,在歷史長河蕩漾。
從橫向上看,《古文觀止》文章大都是散文,因為有很多散文,所以兼取了駢文。由此可見,本書的體裁風格是多樣而獨特的,如書、論、碑、記等。這確實是一本很好的縱橫交合的選集。
在閱讀《古文觀止》之前,我和幾個讀過它的朋友討論過。一個朋友告訴我,現在的文壇主要是現代的,而發(fā)展了幾千年的文言文越來越少,所以讀《古文觀止》并不有趣,既不懂也不有趣,只是瀏覽一番。后來,當我看書的時候,我也起了“同理心”,但隨著逐漸深入閱讀,我的心就像一條干涸的河流,涌出了一個小小的甘泉。當泉水逐漸注滿滋養(yǎng)我的靈魂時,我恍然大悟:現代文和中古文都是文章,兩者之間有什么不同?在中華民族的鼎盛時期,有許多原因交錯其中,我們應該致敬,應該學習。
另外,我想提出一個建議。如果你正在讀《古文觀止》,請慢慢讀,慢慢品嘗,就像喝茶一樣,只有這樣你才能嘗到這杯熱茶的香味。
《古文觀止》讀后感2
正所謂濃縮的都是精華,《古文觀止》就是這樣的一本“精華”書籍,它收錄的文章全都是古文中的精華。《古文觀止》讓我飽飽的享受了“文言大餐”,陶醉于文言文的韻味的同時,也讓我對歷史、文化、社會的發(fā)展有了更深的了解。讀完這本書,我相信會它讓你受益終身。
作為中國古文選本之最的《古文觀止》,最大的特點一、選文經典,二、時代性的編排、三、最為津津樂道的評注,我想這就是《古文觀止》一直以來為人們喜愛的'原因吧。我認為它被稱為“歷史上最高水準的文言文”一點都不為過。選文方面,著重選擇漢朝之前的經典篇目,如《公羊傳》、《國語》、《左傳》等,它們總和達到了七十篇,占《古文觀止》選文的三分之一之多。我認為這樣的好處:一是讓我們后人能夠了解到中國散文的發(fā)源,二是讓我們了解到秦漢時代文學的分量。所選的作品極具代表性,有司馬遷的《史記》、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前赤壁賦》等,無一不是大家之作,經典之作。所以收錄的作品都是經濟文化最鼎盛朝代時期的散文,也是最精華的部分。不管你是初學者還是學者,從中都能得到很大收獲。在編目方面,《古文觀止》也很有特色,拋棄傳統(tǒng)的類型分類,而是采用以作者分類,朝代分類,可見編者的思路清晰,想更好呈現文章的想法。我從這樣的編排中,看到的是時代的發(fā)展脈絡,看到的是大氣磅礴的氣勢。最讓我耳目一新還是書中的評注,讓我了解古人對于古書的評價,如《醉翁亭記》中表現其駢散風格的“也”的評注,司馬遷對屈原的“同心憂思”的評注,表現出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嗟嘆。讓我們從這些古文的評注中,了解評注者思想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到古文美。
讀《古文觀止》可以了解歷史、了解哲學、了解理學思想、了解人情世故、了解人文精神……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集合,讀《古文觀止》也是我們了解古文的一種方法。所以我推薦《古文觀止》這本極具影響力的書作為我們的枕邊讀物。
《古文觀止》讀后感3
近段時間,因為小孫女纏著要聽故事,在講了《聊齋志異》里的一些故事后,選擇了《古文觀止》里的26篇文章,首先是文章里的故事講解,然后再錄制古文原文。錄制之前,孫女會給爺爺捧杯茶潤喉。在故事講解的過程中,孫女時不時地會提出一些相應的問題,并且還會前后聯系起來說出自己的觀點。這么小的孩子居然能夠喜歡聽我誦讀古文,既出乎我的.意料,也使我感到無比欣慰和喜悅。
在誦讀并錄制這些古文的日子里,我是受益最大的那個人。好像是面對眾多先賢在交流,聆聽他們對世事人生的理解,越來越強烈的一種感覺油然而生,覺得自己的生命拉長了數千年,視野拓展了幾萬里。就像到華夏最高學府進修一個學年一樣,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哲學、地理知識,歷史興替歷歷在目,秀美山川盡收眼底,人生態(tài)度更加陽光。
在《誡兄子嚴敦書》里更正了對“口無擇言”這個詞的理解,原以為是“口無遮攔”不分場合亂發(fā)議論呢。讀了文章才知道這是對一個人(龍伯高)品德修為高的贊譽,品德好的人說出的任何一句話都是有道德的,根本不用刻意選擇。而人們經常引用的“刻鵠不成尚類鶩”“畫虎不成反類狗”也是出自馬援的這篇文章。
讀蘇軾的《超然臺記》,“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為“心有陽光,處處美景;欣賞美景,心更陽光!边@段話找到了知音。
孫女問我:“怎么都是這么好的故事?”我回答她說“所謂觀止,是幾千年來最好文章的集合!
《古文觀止》滋養(yǎng)了祖孫倆的身心!
《古文觀止》讀后感4
之所以會閱讀《古文觀止》,說來也是機緣巧合。
不久前收到班委的群發(fā)短信,知道了又是一學期一會的讀后感時間,于是從群共享下載了書單直奔圖書館,憑直覺覺得標題不錯,便借了這本1987年版的《古文觀止》。簡樸的封面上散落有緗色的斑斑點點,書頁微微泛黃,這無一不昭示著它存在了好些年頭,還未閱讀,心底里已增添了幾分好感。
《古文觀止》是清康熙年間的吳乘權和吳大職叔侄二人選編的一本古文讀本,從先秦到明末,共12卷,222篇,以散文為主,間或穿插有駢文辭賦。康熙三十四年,二吳將書稿寄給已是兩廣總督的吳乘權的伯父吳興祚,吳興祚“批閱數過”后于當年五月端陽日付梓,這就是《古文觀止》的初刻本。此后,《古文觀止》又經過多次翻刻。87年版《古文觀止》是安平秋點校的,他以1958年中華書局出版本為底本,用映雪堂原刻本復核,再用文富堂本、懷涇堂本、鴻文堂本參校過,甚至還參閱了相關史書、總集、別集所收古文。首頁刊登安秋平的點校說明,此外還附有吳興祚的序,吳乘權、吳大職二人合寫的序和吳乘權的例言。
《古文觀止》里選錄的篇目大多是耳熟能詳瑯瑯上口的名篇佳作,其中有不少在中學和大學階段的課本中出現過,每每讀到,都會油然而生出一種親切感。吳乘權和吳大職二人在篇中注有不少的字音、詞義、典故,部分句子的釋義和自己的評注,用小字與原文隔開。適當的即時注釋,能夠幫人更好地理解原文,又不至于只看釋文而不去思索。由于沒有應試壓力,再加上注釋和已有的古文基礎,閱讀《古文觀止》,不僅能溫習了學過的古文知識,充實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水平,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窺見歷史的片段。先秦時期,諸國混戰(zhàn)、群雄并起,各國國君為開拓疆土,發(fā)起各種正義的非正義的戰(zhàn)爭;能臣干吏或向君主勇諫,停止不義戰(zhàn)爭、拒絕向他國借道,或出使他國,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國之師。兩漢之際,帝王下詔求賢,賢臣上表獻策。魏晉南北朝,朝代更迭頻繁,文人雅士退居一隅,縱情山水。唐宋大家,居廟堂之高則陳書上表憂國憂民,處江湖之遠則歸于自然攜友同游……
87年版的《古文觀止》的最大特色在于二吳的評注,他們會在某些句子后面和全文借書處添加自己的觀點看法,如《曹劌論戰(zhàn)》中就有評論:“‘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罵盡謀國僨事一流人,真千古笑柄”;《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中評論:“一念奢侈,饑寒立至。起手數言,窮極原委。‘奸法與盜盜’一語,透盡千古利弊”,言有盡而意無窮,讀來令人深思。
《古文觀止》作為我國古代散文的入門書,集中展現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
《古文觀止》讀后感5
就拿先秦文來說吧,它主要講了一些古代人說的很有說服力,很有見地,很有哲理的話。有目光長遠的宮之奇,有敢于反駁昏庸襄公的子魚,又不重名利的介之推,有在獄中能說服梁孝王的鄒陽……各種各樣的賢人都在展示自己非凡的口才?戳诉@本書我才知道處以宮刑之后對自己非常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他在《報任安書》里說:“故禍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傷心,行莫丑于辱先,詬莫大于宮刑”,意思是:所以,禍害沒有比貪利更悲慘了,悲哀沒有比傷心更痛苦了,行為沒有比祖先受辱更難堪了,而恥辱沒有比遭受宮刑更巨大了。受過宮刑的人,不能同正常人相提并論。在如此環(huán)境下司馬遷而能著出《史記》,那我們健全的`人更應該發(fā)奮圖強了,不說為社會做出多大的貢獻,至少也要不愧于活在世上的每一天,不讓人生的旅途留下遺憾啊。
我還知道了虔誠遵循“禮“而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曾子臥病于床,病勢已經很沉重了,家童看到曾子在床上的床席,問道:“華而睕,大夫之簀與?”曾子聽到后,吃驚地睜大眼睛說:“然,斯季孫之賜也。”然后要求換掉床席,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士,不能睡在大夫用的床席上死。家人不同意,曾子曰:“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姑息!眻猿忠髶Q掉它,結果換掉沒多久,曾子就死了。人都要死了還堅持不能破禮,要遵循道德。而現在社會的人有些簡直是以無恥為榮,和古代人的堅守禮的思想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獄啊。
從《寺人披見文公》中我領悟到有大做大事的人有大的胸襟,晉文公二次被寺人披追殺,第二次被斬斷一只袖子?墒墙涍^寺人披的一番話,馬上改變態(tài)度,放棄前怨,接受意見,才能免除一場殺身之禍。
讀書能找到心靈的寧靜,讀書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讀書能陶冶情操。古人云:“開卷有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彥如玉”。所以多讀書絕對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所謂: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古文觀止》讀后感6
作為人類精神和靈魂的結晶,書籍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边@一點也不假,《古文觀止》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古文觀止》這本書是由清初山陰人吳楚材和吳調侯倆叔侄編著的。所選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到明末散文發(fā)展的大致輪廓。我讀這本書就如同跨入了中國古籍文化巍峨的殿堂,觸目所見,多篇作品,都煥發(fā)著奇光異彩,閃耀著灼見真知,叫人一讀就難舍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其中最讓我身受感觸的還屬韓愈所著的《師說》一文。感覺字字入理,句句動情。
《師說》中的一段話這樣寫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大意是說古代求學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真理、講習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誰能沒有疑惑呢?有了疑難而不向老師學習、請教,那些疑難就始終無法解決了……最后說到真理和知識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讀完這段文字,我立刻聯想到了自己的平時的學習。我以前偶爾會有一些問題不太懂,而又不敢去問老師或不好意思向同學請教,怕老師會說我上課沒認真聽講而責備我;怕同學們因為我成績好竟然有不明白的問題而取笑我。現在,我終于明白該怎么做了。以后我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去請教別人,正如文中所說“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泵總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我們向別人請教,并沒有什么可以感到羞恥的地方。
讀完《古文觀止》這本書,確實令人受益匪淺啊!希望同學們都去讀讀這部國學經典名著。
《古文觀止》讀后感7
《古文觀止》是本好書,是中華文明智慧的集現。我喜歡讀,它在我心中總是閃爍著異樣的光輝。自我讀起此書時,背過的古文不過就寥寥數文。實在是好文眾多,只得走馬觀花般學習皮毛,而在觀止的選傳中,猶獨鐘情于《戰(zhàn)國策》李斯的諫逐客書與三國的諸葛亮的出師表。李斯敢寫諫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對的,表現其的勇敢與智慧,文章結構緊湊,舉例充分,論理十足,可謂是絕。諸葛孔明寫《出師表》,表現他正直,為理想奮斗的精神品格。下面我就選諫逐客書二段來品析。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2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
李斯寫諫逐客書時,正為秦王因韓國實施「疲秦計畫」,而大怒。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范圍之內,于是李斯將諫章呈給秦王,秦王看之,欣然撤銷逐客令。試問;如果諫章不能打動秦王,那么秦王會不會以叛黨的名義殺了他。答案是肯定的。從中也可看出李斯的膽量,從容,淡定,真學才識。從文中看,亦如此。第一段以“臣聞……”作為起始,一連串的因果實例擺出,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次明了,接著說明為何不贊成,否定秦王的決議。第二段“夫物。”,我猶以為重要,一針見血。突出中心。
這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文,也讓我對作者感到敬佩,也讓我對自己感到愧疚。想想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無法自立,也沒有像作者那樣有主見,遇事懦弱膽小。不能沉著應對,面對一些物質的事物,也不能夠地面對。所以我立志學習作者的這種精神品格。而我也很慶幸讀了這本讓我很愜意,很享受,很有啟發(fā)的書。
沒錯,就是它—《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讀后感8
《古文觀止》,乃古時散文的基礎讀本,學古文者,入門即讀《古文觀止》。其中散文百篇,各有所寓。
《古文觀止》,讀之,不僅學古文,更應學為人處事之道,立身明辨之禮。
初讀《古文觀止》,摘自《左傳》的《鄭伯克段于鄢》眏入眼簾。
這一篇主要講
的是莊公與其母由不和到和好的過程。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边@便是莊公與其母不和的'開始。說來這亦非莊公之過,而驚其母,亦使生惡。而共叔段定不“寤生”。較之于莊公,姜氏故而更愛共叔段,遂欲立之,亟請于武公。
古時有迷信,則莊公寤生,可謂克其母,而其母惡之。
亟請之而公弗許。從這可以看出古代的世理。古時的宗法制規(guī)定嫡長子繼承王位,莊公為嫡長子,位若不傳莊公,武公恐國之將亂,故授其位于莊公。
不過我想此古理有不便之處,若嫡長子不明事理,或驕奢淫逸,或愚不可及,則何如?國之將崩歟?立諸太子,應以才華、人品為重,不一定要立長子,甚則,亙 古時的禪讓制更佳。
莊公于是平安地繼了位。于時,其母武姜為其弟請制!罢埦咕又,謂之京城大叔!庇纱,可見姜氏對共叔段的愛。這母愛是偏袒一方的,由后文“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可知,姜氏亦愛莊公。
莊公亦孝其母。姜氏請制,莊公封其弟于京,祭仲言之害,莊公以“姜氏欲之”而不辟害。此后莊公一讓再讓,亦顯其孝,然失教于其弟。
大叔非是善類,謀國之大叔,先則命西鄙、北鄙貳于己,見莊公未動,其欲益盛,如后世秦收六國之地,而增其欲。
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此大叔之狼子野心。而姜氏將啟之,亦為姜氏偏心之處。雖為己之二子,亦有所偏向,如手心與手背,手心的肉更多。姜氏夫人,定無雨果的《悲慘世界》中冉阿讓、沙威之無私,即使此二者亦有偏心之處。而姜氏之偏心,不免過重了。
后如莊公之所言:“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及:“不義不昵,厚將崩。”之語。大叔襲鄭,然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由此,段亡命天涯,無立足之地。此不悌之害也。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左傳》的解釋是說“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大叔段的這個教訓,我們定要吸取。
首先,成大事者,行義,有德,省己而能服眾,得人心者,得天下。觀大叔段所為,命西鄙、北鄙貳于己,收貳以為己邑,他用的方法,是強迫,是威逼,民心所不服也。何談“人和”?
欲成大事,亦應度德量力,觀之莊公,手下有良臣:祭仲、公子呂、子封等眾;有完備的情報能力、軍事能力:“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再者,莊公的智慧較共叔段為高。
知此,共叔段必無機可乘。
戰(zhàn)爭告一段落,而姜氏與莊公母子的關系也降到了冰點。
“遂置姜氏于城穎,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想是為母所棄,一時之憤,而此言行,隨后而悔。
人,要冷靜,再思而后行,不能為了一時的感情波動而壞了事。著名企業(yè)家余世維先生每次要開除員工時,都會將開除的通告多在柜子里擱一天,思考是否真的應該做這個決定,便是怕自己因一時腦子發(fā)熱誤了事。
而事已做成,生米做成熟飯,莊公后悔也無濟于事。
終于來了救星。
救星者,穎考叔也,是為穎谷封人。一日,公賜之食,食舍肉,遺之其母也。公謂之曰:“爾有母遺,我獨無!”語之故,且告之悔。穎考叔授之法。
后有母子,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曰,公入遂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為母子如初。
如此,這篇文章開拓了我們對“孝”的理解,孝,不僅對于自身父母、長輩,亦可助人為孝悌之事。
君子有言曰:“穎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对姟吩:‘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涫侵^乎!
今世之孝子,自愧弗如耶。
《古文觀止》,讀之,學的不僅是古文,更應學孝悌謹遜之德行,學憂國憂民之冥思,度德而量力,得之人心,終有所成果,為世之福祉。
讀之,而知需行善道,修其德,得其所,而安心立命。
《古文觀止》讀后感9
在我國燦爛豐富的文化遺產中,散文有著同詩歌一樣悠久的歷史。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無數杰出的散文家都以其絢麗多彩的散文著作反映著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些兼具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優(yōu)秀散文,被歷代的許多學者重視、研究乃至最后編撰成冊!豆盼挠^止》歷經三百年的滄桑,從浩如煙海的選本中脫穎而出,其聲譽更是遠播海外。
《古文觀止》共選取從先秦至明末的短小精悍的佳作共二百二十二篇。其得名于《左傳》中《季札觀周樂》,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賞反映虞舜盛德的.舞蹈時,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觀止矣,若有它樂,吾不敢請已。"季札認為這組樂舞已經達到了舞蹈的最高境界,其他的就沒有觀賞的必要了。而吳楚材、吳調侯兩位編者也認為他們所選的古文均為上乘之作,故取名為"觀止"。
回溯到先秦至明朝的歷史時空,從欣賞溫馨祥和的世外桃源"黃發(fā)垂髫,其怡然自樂"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暮秋勝景;從聆聽急雨、密雪敲擊竹瓦所生的清絕之音到"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從感嘆"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到"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的人生體驗……讀《古文觀止》讓我感受古人智慧的力量,體驗穿越時空的對話,步入一段又一段愉快的古典文化之旅。
《陳情表》中的李密,一亡國賤俘,家境清貧,沒有俸祿,生活艱苦。但他敢于逆龍鱗,拒征召,實屬不易。他之所以敢如此行事,就是因為含辛茹苦撫育他成人的祖母,如今臥病在床,無人伺候!俺紵o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正是因為他能夠把親情看得至高無上,以對祖母的孝心來顯示對君王的忠心,因此,他也能夠讓標榜“以孝治天下”的皇帝深深地感動,從而“辭不就職”。
曾經我會為文言文里生僻字詞,復雜語法而困擾著。直到遇到了《古文觀止》,一開始原文晦澀難懂沒有耐心讀下去,但借助翻譯堅持下去。讀完以后,文言文對我似就不那么可怕了。慢慢發(fā)現,文言文不是祖宗留下來的"考試噩夢" ,而是一個寄托著許多文化瑰寶的載體,那些紛繁復雜的語法只是這朵玫瑰莖上的刺。那些文字里有分分合合的朝代更迭,有潔身自好的知識分子情懷,有性情中人對國的一片赤子之心,有春去花下飄落的幾句人生感慨。過去的我,漸漸被語文的魅力折服。原本不擅長語文的我不知不覺間喜歡上語文,其實,不僅僅是語文這門學科,更是它所傳承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古文中的美景佳人,閑情軼事,讀來怎不令人神往。穿越時空去感受另一個時代,理解另一個人的悲歡,怎不令人快哉?
所幸遇到《古文觀止》,讓我青春和語文的交集不再等同于考卷上鮮紅的數字。
讀一本好書,讓我們獲得前人的感受,讓我們來一次跨越千年的旅行,讀一本經典好書吧!
《古文觀止》讀后感10
我本人一生有兩大宏愿:一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是集萬卷書,識萬里路。我距實現這兩個愿望的時間還很遙遠,甚至要延續(xù)至來世才有可能完成。但我并不覺得這兩樣目標是好高鶩遠,他們值得我用畢生去追逐,帶著敬重與苛求,攜手興趣與快樂,正所謂翻一頁紙知三生事,當作者鋪紙?zhí)峁P時,就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用那薄紙漢字堆疊起的世界,埋藏著無數的悲與喜、榮與枯,甚至只言片語,就會被帶去領略穿越千年的時光。
還記得在我總角之年,收到了人生中第一部屬于自己的書籍,那是崇文書局版的《古文觀止》。墜在手中的感覺:樸實、厚重,這是我對“知識”二字的第一次認知,也是對“文化”二字的第一次理解意識,對“歷史”二字的第一次探尋。隨著年齡與學識的增長,逐漸明白了什么是“正蒙養(yǎng)而裨后學,厥功豈淺鮮哉”的好讀物。其選文博征春秋佳策,上起周代,下至明末,風格多種,體裁多樣。所選文廣泛,頗給人以啟發(fā),其以《鄭伯克段于鄢》為首篇,講述了鄭莊公與共叔段之間的糾葛,其弟共叔段多次越禮,大臣多次勸諫莊公早作決斷,然而莊公卻以“多行不義,必自斃”(上句出于此)為理由,終使段野心滋長,起兵奪權,最后造成了兄弟之間的兵戎相見的結果,所以史官以“克”相言,而隱不忍言之事。我想,編者以此開篇,即為申明圣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倫理。
有時,我無比慶幸,自己的啟蒙時期,可以浸潤千年時光之中,與帝王將相打交道。于是,從那時開始,我對久遠的過去,塵封的詞句有了溝通的興趣,也可以說是摸索著讀盡百十篇古文后,它給予我一個寡言的世界,沉默的星空,讓一個毛躁的孩童學會了思考,盡管想的只是古往今來的不同,先賢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再次閱覽《古文觀之》后,于我最深之體會便是:天道輪回,興衰尋常,仁德相輔,宿命可張。如今的人類在很大程度上戰(zhàn)勝了饑餓、災荒后,更重視起了精神世界的'構筑,如何將“現代智愚”過渡到“現代智慧”的需求,就變得極為迫切。那么如何過渡呢?答案即讀書,讀好書,這是一件急不來的事,因而只有潛移默化,慢慢改變,注意:不要太具有功利性,在因上使力,在果上隨緣便是這個道理。于是,我讀過的詩,去過的遠方,在書中徜徉過的美景,都將融入我的靈魂。
曾經有人這樣問我,你讀那么多書是為了什么?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因為我不需要用知識去裝潢自己的閱歷;我不需要用書籍去增添自己的魅力,無他,只一句便可回答,請君莫羨解語花,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真的要尋求一個答案的話,孔子曾對此下過最好的詮釋: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總之,閱讀是我生活的最大樂趣。
當然,讀了這些書并不能馬上改變我們的生活,但可以改變我們的視野。我立志要在少年時期成為孔子口中所定義的“通人”。何為“通人”,即通讀書籍一千卷,吾輩當秉承先賢之意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此,我向大家提出倡議,隨著手指捻過的一年年時光,一點點的智慧,一本本書籍,都將成為繚繞于你靈魂的清香,都將會被回憶渲染為溢彩流光。
《古文觀止》讀后感11
五年前,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上,偶然遇到了一個長者,所謂長者,不是因為他的年齡有多大,而是他的言談話語中,無處不透著智慧、道理,出于對此人的崇拜,問其為何知識如此淵博,他只告訴我要好好讀讀《古文觀止》這本書,于是很快到新華書店購得此書,并認真地讀了此書。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叔侄兩人為當時的學子編選的一部古文教材,它是一部囊括從東周到明末、集百家經典于一身,同時永遠不會落后于時代、絕不會因為政治風云變幻而失去價值的文集。 《古文觀止》,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先秦文、漢文、六朝文、唐文、宋文以及明文其中以散文為主,間有駢儷文辭賦。都是歷朝歷代最富盛名的文章,作者以“觀止”兩字為題,可以看出書中所收錄的文章的盡善盡美,是典范之作。如王勃的《滕王閣序》,李斯的《諫逐客書》,諸葛亮的兩篇《出師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等等都是千古名文。
我讀這本書,如同跨入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絢麗宮殿,觸目所見,多篇作品,都煥發(fā)著奇光異彩,閃耀著灼見真知,叫人一讀就愛不釋手,但它畢竟是文言文,我總是得一點一點慢慢地閱讀,雖然這本書中的每一篇文章內容都不算長,但卻都值得我認真琢磨其中的人生哲理,好在我買的這個版本中既有題解,又有譯文和評析,理解起來容易多了,這也使我越讀越愛讀,雖然年齡大了,記憶力不是很好,不能把其中的篇目都背誦下來,但其中的一些名篇也是我特別鐘愛的,例如,李密的《陳情表》,王勃的《騰王閣序》,劉禹錫的《陋室銘》等等還是背下來了。這讓我能更深領悟到其中的哲理,時常靜坐時想起,時時受益。 就拿《陋室銘》為例,《陋室銘》中劉禹錫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隱逸情趣讓我十分欣賞,雖然文章短小卻寫出了應有的人生態(tài)度。好的居住條件固然是必要的,社會也當給人們以這方面的關懷。但一個人的成就,并不是由居室狀況決定的,而是由其心胸和志向決定的。所以,處陋室就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絕對于事無補,也完全不必。須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边@里的“惟吾德馨”,似有自我標榜之嫌,但從他這里,卻可以讓我們悟到,只要一個人有志向,有追求,有德行,那么不管處于怎樣一種情形,都可以欣然怡然。“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等這些的名句更是讓我熟記于心。
《古文觀止》讀后感12
《古文觀止》一書,是文人吳楚才、吳調侯爺孫兩人在清朝康熙34年間,收集了由先秦到明末兩千多年的優(yōu)秀作品而著成。此書不僅包括了史傳、論說文,還有見聞札記、山水游記、雜文小品和其他的應用文。另外,少量的駢文和韻文也被選入其中。大體上可以反映出中華古文的絢麗多姿以及百讀不厭的文學風采。
這本書不但有收藏的價值,更重要的是有供人們閱讀欣賞的潛質。每篇文章的寓意之深厚,令人讀后回味無窮,耳聰目明,茅塞頓開。它不但教你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可以說篇篇都是做人做事的警示錄,不愧堪稱為“觀止”。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深莫測,讀后給人以寬博的想象空間。這些文章,千百年來流傳至今,依然膾炙人口,可見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
我在通讀時,對其中大家熟知的:《左傳》中的`《曹劌論戰(zhàn)》,《國策》中的《魯仲連不帝秦》,李斯的《諫逐客書》,司馬遷的《報任安書》,賈誼的《過秦論》、《治安策》,諸葛亮的《出師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桃花源記》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人的文章,頗有偏愛。讀后,深有感觸,我認為這些文章,不僅是歷史上公認的佳作,今天看來也是古文中的精華。
《古文觀止》讀后感13
11月份,通過微信讀書,花了總共約30小時的時間,將《古文觀止》較為仔細地通讀了一遍。從我十三四歲買下紙質版開始,到我真正讀完,20年已經過去了,真的是從風華正茂讀到了頭上飛雪(雖然不是頂上xx)。不是說我反復研讀了20年,而是各種原因下始終沒有完成這個工程。
首先是版本的問題。我當時買的紙質版只有注釋而沒有全譯文。沒有全譯文,以我現在的水平都很難理解每一句,更不要說當時十三四歲了。而通過微信讀書APP,幾十個版本任憑我選。我選了一個總字數最多的(一般我都是以此作標準的)帶全譯的版本,所以才能把20年完不成的任務在30小時內“一氣呵成”。
其次是自由時間。我指的是自由時間,不是時間。初中還是有比較多的自由時間的,哪怕是初三,但那時技術條件和個人水平都還不成熟。到了高中就真的沒有自由時間了。高中是非常矛盾的一段時期,這時期內的學習強度可能是人生里最高的(結果視力也是下降得最快的),但同時又什么都沒學到:認認真真地看一本書,在時間上都是奢侈的,因此很多都只能是蜻蜓點水,或是半途而廢。功利化的學習,結果就是除了考試什么都沒學到。本科的自由時間比高中的肯定更多,但是干擾和誘惑也很多。國內的大學生又有多少是能夠靜心地讀讀書的呢?大學宿舍就像網吧,而校園則只是一個有圍墻的江湖。至于到了研究生時期,不僅沒有自由時間,連時間都沒有,同時,我的身體感到明顯的衰退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再也不能像年輕時候看金庸小說那樣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了。
非常諷刺地,學生時代雖然天天在學,學到頭昏腦漲、學到視茫茫發(fā)蒼蒼,卻根本沒時間認真作過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反而是結束了校園時代,進入“放雞時代”后,陸陸續(xù)續(xù)地讀完了很多多年前就想讀一直沒有機會和時間讀的書。
第三是人生閱歷和閱讀技能的原因。有些書缺乏閱讀技巧是讀不深的,有些書沒有人生閱歷是讀不透的。典型如《紅樓夢》,初三暑假時讀只覺得不知所云,現在當然也只是讀懂了些皮毛,但就這些皮毛就已經深感《紅》的博大精深了。好書都能越讀越厚,越品越有味。而對于那些普通的書,更高的閱讀技能則能夠讓你用更少的時間提取到有用成分,從而能夠更加廣泛地涉獵。至于那些根本不值得看第二眼的粗制濫造的讀物,豐富的經驗則能讓你立馬篩掉這些糟粕,從而讓出更多的時間去讀那些真正值得“浪費時間”的書。
我的精力和耐力是大不如前了,生理上也已經過了巔峰,健康要是能夠維持得久一點、衰退得慢一點我就很高興了。但是,我的大腦卻還在高速“進化”,我的理解力隨著閱歷的線性增加而指數地增加,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則未見明顯的衰減。肉體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精神上還在高歌猛進。
最后,時代和技術的發(fā)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前,“師者”是真的知識壟斷,沒有其指引和幫助,你還真的就入不了門。但是,技術發(fā)展是真的抹平了知識獲取的鴻溝,F在的資料,不僅廉價而且量大,相互之間的檢閱也非常方便。我在微信讀書上,輕輕松松能夠找到一本書下的各種版本,閱讀期間有問題也能夠一鍵搜索,想要就某個點進行更深入地研究也是易如反掌,這些都是前人無法想象的。當然,雙刃劍的另外一刃是,充斥其間的大量垃圾信息以及各種干擾和誘惑。因此,在利用技術的同時要防止其所傷,我也是花了不少時間才慢慢適應的。一個人手不釋卷是很難的,手不釋手機卻很容易。跟皮鞭的威逼相比,源自于人自身多巴胺的誘惑更能控制一個人的行為。很少聽說有人讀書讀到吐血(最多只是被錐子刺破的大腿流血,而這例子又恰恰證明人天生不是愛讀書的,苦讀苦讀,讀書是要用意志力來維持的),卻常常聽到有人玩游戲玩到猝死。
現在,我總算是把《古文觀止》這本書讀完了,20年的時間不可謂不長,而30小時的“一氣呵成”對于這種“厚度”的書而言又不可謂不快。20年的積累,30小時的薄發(fā),量變不一定引發(fā)質變,質變則往往蘊于量變。時間均勻地向前流逝,絕大多數的日子過得雷同,而那靈光一瞬,猶如千年一眼,生命在那些短暫的時刻里頓悟與升華,因此睜著朦朧的雙眼、抵著腰頸的酸痛,將此刻之感受記錄下來。
歷代文章特點分析
《古文觀止》按照朝代順序、作者分類收錄,上至《左傳》,下及明代散文,共222篇。書中涉及史、傳、書、序、奏、表、策、論、銘、賦、記等多種文體,有長如《滕王閣序》,有短至《陋室銘》!坝^止”能夠相稱還不好說,古文入門確實極佳。天下麗文是否都已收入?這個肯定是未做到的。所選文章是否皆是佳作?我個人覺得少部分選作談不上太好,至少是遠在222篇的平均水平之下。總的來說,是一個大小適中、制作精良的選集。
以這222篇文章為限,我梳理總結歷代文章各自的主要特點:
先秦史籍
《古文觀止》所選的先秦文章主要是以史傳為主,大部分是《春秋左傳》的選段,還有《國語》、《戰(zhàn)國策》中的名篇,少量選入了《禮記》、《公羊傳》、《谷梁傳》、《楚辭》。先秦的古文,大多言簡意賅,《左傳》、《國語》等還算好讀,若是《尚書》之類,真的是“佶屈聱牙”(韓愈《進學解》語)。一個句子里面基本成分都常常不完整,往往省略主語或賓語;句子間相連接也很松散,甚至常常非常突兀地跳到其他的意思;以前沒有標點符號,讀起來就更加困難了,所以古代“句讀之師”確實非常重要,那就是我前文所說的知識壟斷。至于一些古字詞與今義的不同用法,我覺得還好處理,多積累就行了。
先秦古文之所以簡短,與當時的書寫工具不無關系。最初文字刻于龜甲、青銅器之上,成本很高,后來寫于竹片、獸皮之上,仍然不是一個小工程?鬃印皩W富五車”,五車竹片上的總字數可能都不及今天的一本秀珍版《新華字典》。
而這種由于時代經濟發(fā)展制約而形成的特點,一方面賦予了先秦文章簡潔不臃腫、“微言大義”的優(yōu)點,另一方面也造成其不充分不詳細、“語不詳焉”的短處。這種短處在敘事上還不太影響,但在議論上就要明顯地制約行文的深度和精確度了。所以經常看到,作者以命令式、格言式的語言直接列出論點,而論證過程相當的粗糙,有一些論據跟論點的聯系也不是十分密切,甚至有點牽強。這種“跳躍式“的行文用在詩歌倒合適,用在議論就過于模糊了。先秦諸子中,能夠在議論文上做到論證清晰、嚴密的,首推韓非子,但《古文觀止》里面就沒有選錄?梢姡幷咭彩怯忻黠@的個人偏好的。
由于簡短,也直接導致了“訓詁”之學,就是后人根據史料、自己的個人理解,去注釋、補充和發(fā)揮典籍。據《文心雕龍》說,秦延君光是注析《尚書》的“堯典”二字就用了十萬字。而所謂的“注”“解”,其本質是各門各派各利益集團對話語權的爭奪!豆盼挠^止》所選文章,清一色是儒教底色,這就是它無法做到“觀止”的哪怕不是根本的亦是重要的原因。
漢代賦文
《古文觀止》所選漢文主要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的各序文,也選了賈誼的.論策,選了一些著名的書信(如大名鼎鼎的《報任安書》)。都說漢賦唐詩宋詞,《文心雕龍》說:“賦者,鋪也!睗h賦的特點就是鋪排對仗。漢代文章哪怕不是明說的“賦”,但也類似于賦,大多數采取駢體文的形式。東漢造紙術已經成熟,書寫工具不再是根本性問題,文字也就有了寫長寫細甚至刻意鋪排的物質基礎了。跟先秦古文相比,漢代賦文明顯更加華麗,跟唐宋散文相比,更加注重形式的對偶。這種注重形式美的特點,有時過猶不及,變成了“雕蟲小技”(西漢揚雄語)。其實就是形式喧賓奪主,完全蓋過了內容,典型的如司馬相如的“子虛烏有”。關于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后文我還會詳細談到。簡而言之就是,形式美也是文章美的一種體現,但它必須要跟內容相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做得越高超越完美,文章就越屬佳作。
總的來說,由于文章寫得更長了,它所能蘊含的豐富度、精確度、深度都比之先秦古文有更大的進步。以《文心雕龍》作者為代表的一些人認為孔子及其之前的典籍就是文章最好的楷模,后世的文章都只是部分模仿甚至是走火入魔,這樣的觀點我是不認同的。首先我承認文章必須是有歷史傳承的,但是我不認同文章必定今不如古。漢代文章就是在形式美上對先秦古文的全面超越,哪怕有為了形式而形式的庸品,但亦不乏內容形式相融合統(tǒng)一的名篇。
關于文章的長度,這里再啰嗦幾句。長短不是決定一篇文章好壞的絕對因素,但很多時候,假若你想足夠的深刻和準確,是很難用極短的文字表達清楚的。短篇利于背誦和傳播,給讀者更多的發(fā)揮空間,但也可能導致后世的各種誤讀、曲解以及別有用心的借題發(fā)揮。
魏晉風骨
魏晉時代的文章,形式上比漢賦更加靈活多變,而內容上更偏向于慷慨意氣,這是歷史大環(huán)境所使然。當然,由于《古文觀止》只為儒教代言,魏晉時代大量的佳作都沒有入選到本書,然而所選的幾篇也都是千古名篇,如《出師表》、《陳情表》、《歸去來辭》,它們都是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tǒng)一,而且情真意切。
唐宋散文
唐宋散步部分,基本就是唐宋八大家的天下了,也應該是《古文觀止》的主體部分。這部分的文章大概就是我們所認為的典型的古文。就單個作者而言,韓愈入選的文章數是最多的,其次可能是蘇軾。韓愈的思想非常迂腐,政治主見相當幼稚,文章則確實寫得不錯,但我個人認為還不算是第一。蘇軾的文風更加飄逸超脫,我個人更加欣賞喜歡。唐宋八大家的其他6家,我則還沒品出各自的風格特色,無法評論。唐宋的古文運動下,已經很少見到駢體文的形式了,這自然是給寫文章解脫了枷鎖,但是將反對形式與內容的分離對立等同于反對駢體文,就犯了形而下的錯誤了。結果,唐宋文章讀起來就少了那種朗朗上口、圓轉流暢的妙處。而文章讀起來的音律美,我個人認為是文章美的一種非常重要的體現。從先秦到漢魏再到唐宋,可以看作是一次典型的“否定之否定”,這是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再次強調:說文章今不如古是錯誤的。
最后收錄的幾篇明代散文,除了劉伯溫的那篇《司馬季主論卜》有屈原《卜問》遺風,讓我印象深刻,其余的就沒什么好談的了。
何謂一篇好文章?
我個人評判一篇好文章的標準就是,形式與內容的相統(tǒng)一,情真意切,讀起來有音律美。第一點,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是最根本的。后兩點則是加分項。
所謂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就是內容充實,形式優(yōu)美,形式服務于內容同時還更好地促進和彰顯內容。內容要寫得好,就要求文章主旨清晰、立意高遠,豐富而不凌亂,深刻而不冗雜。形式要寫得美,就要求選擇適當的文體,運用多種的手法,用字遣詞造句準確,行文流暢,有時匠心獨運,有時筆走偏鋒,或氣勢磅礴,或婉轉曲折,不一而足。內容有恒定的原則,形式則無絕對的標準。常犯的錯誤有二:一是為了形式而形式,浮于外而虛于內,如同無本之木,當屬庸作。二是將形式與內容相對立,認為文采不能與風骨相共存,一味復古,不假雕塑。若內容本身不錯,但形式選擇不當,影響了內容的表達,也要減分。最理想的自然就是內容與形式相得益彰。
在滿足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根本原則之后,如果文章還能表現出情真意切,就更加能夠讓讀者產生共鳴。并非所有優(yōu)秀的文章都能做到感人肺腑,而能夠感人肺腑的文章都不能不稱優(yōu)秀。與之相對立的是無病呻吟,或虛情假意。
最后,如果能營造出文章讀起來“抑揚起伏,悉諧宮商”的效果,那就是錦上添花。我個人還是比較看重文章的音律美的。文章不僅是用來看的,也是用來讀的。能夠傳誦千古的名篇,大多余韻悠長;也正是韻律優(yōu)美,才更容易被廣泛傳唱。
那么,按照以上評判標準,就可以給《古文觀止》222篇作品定個名次排座。
點評天下文章
王勃的《滕王閣序》,可謂是形式美和音律美的代表作。稱之為“序”,實則類“賦”,極盡鋪排炫耀之能事。雖鋪排,不顯臃腫;雖有炫技之嫌,但也合情合理。如果加上“酒醉腹稿”的傳說,懷才不遇的命運,離奇早亡的故事,更是讓后世讀者感懷仰慕。然而,《滕王閣序》還不能排到前三。我們對比另外一篇樓閣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先用簡潔數筆描述洞庭煙波浩渺,然后轉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主旨。其實大部分的樓閣文、登高詩都是相似的:先寫景,或略敘事,然后抒發(fā)感情,無非懷才不遇或憂國憂民之類!峨蹰w序》就是懷才不遇的代表,《岳陽樓記》就是憂國憂民的楷模。在寫景方面,兩篇文章可謂各具特色,而在立意方面,明顯后者就要更加高遠了。就在王勃感慨“無路請纓”,為個人的小命運悲歌的時候,范仲淹已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皆忘”,為更大的國家前途而憂心,一對比就高下立判了。
蘇軾的《前赤壁賦》,可謂是游記中的極品,情景交融,筆法純煉,哲理深邃,超越時代而給人普遍的共鳴。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可能也是可遇而不可求,比如《后赤壁賦》就明顯沒有那么高的藝術成就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也是匠心獨運,不過似乎還未及《前赤壁賦》,可能是因為我個人更偏愛蘇軾的文風。
在論說當中,賈誼的《過秦論》上篇是難以逾越的高峰,“仁義不施,則攻守之勢異也”已經成為外交部對抗美國的標準話術。杜牧的《阿房宮賦》其實也算是論說,而且與《過秦論》相類似,雙峰對峙。此兩篇都是形式服務于內容又增益了內容的典型代表,證明反對駢體文本身是沒有意義的,關鍵是看到底能否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
短篇當中,韓愈的《雜說四》、劉禹錫的《陋室銘》(都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了)都讓我印象深刻。前者完全是散句,后者除了最后一句反問嚴格對偶,但都符合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原則,也再次證明了形式無絕對之標準!峨s說四》最傳神的一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極其傳神生動又辛辣諷刺地表現出當權者的無知自大可笑荒唐。韓愈遣詞造句的能力是非常強的,他的文章通篇造成語。不過,韓愈的思想就太過迂腐了(《原道》、《原毀》哪怕是在那個年代都讓人覺得迂腐),中了孔教的毒太深,不能怨仕途不暢,只能怪自身就不是什么治國之才。
李華的《吊古戰(zhàn)場文》是一篇奇文,音律之美不輸《滕王閣序》,而其止戰(zhàn)的思想哪怕放到今天都是不過時的。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無情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不仁,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批判現實的作品,《石壕吏》之余唱,《賣炭翁》之續(xù)韻!端斡駥Τ鯁枴肥且黄钗模c宋玉的另外一篇妙文《登徒子好色賦》,都是我非常欣賞的!秷笕伟矔肥且黄獦O其重要的歷史文獻,也是司馬遷的一份流傳千古的控訴書,在書信中算是寫得很長了(這也說明司馬遷冤屈之深),字字泣血。
先秦古文當中,《曹劌論戰(zhàn)》、《觸龍說趙太后》、《鄒忌諷齊王納諫》最是精彩。
翻案文章中,蘇軾《賈誼論》、《留侯論》我是比較認同其觀點的(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王世貞的《藺相如完璧歸趙論》我就非常不認同了),方孝儒的《深慮論》、《豫讓論》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以上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最后要決出前三了。候選者分別為諸葛亮的《前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陶淵明的《歸去來辭》。首先,三篇文章都符合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大原則,也都以其情真意切著名后世,而且都還非常具有音律美。如果非要我選一個第一,我選李密的《陳情表》!肚俺鰩煴怼吩谝袈擅郎喜蝗绾蠖,《歸去來辭》在情意上沒有前二者感人,而《陳情表》是三個方面都做絕了。因此,如果按照我個人評判好文章的標準,《陳情表》當屬第一。
泣血成文
讀完《古文觀止》,我深感一種穿越了時代的共情,人生終究還是不得意的時候多,快樂的時間短?v觀一部《古文觀止》,十有七八是不平之鳴。推而廣至天下文章詩詞,往往“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不是文人格外容易不得志,是普通人更沒有機會留下足夠的文字遺存。從理論上來說,人類社會是注定了要讓大部分人(絕大部分人)郁悶不遇的。總人口是那么的多,而決策層的交椅就那么幾把;懷才不遇的實在多,更遑論那些自認為有才的人了。小國寡民不相羨慕的理想,大概只存在于我們對元古社會的想象之中(而原初先民是否真的如此無憂無慮還不一定)。
人群中能夠有資格不郁郁不得志的,大概都是位高權重者,而位高權重者哪怕不把時間浪費在維護鞏固特權上,也還是很難寫出好文章。因為好文章似乎不是由人主觀上寫出來的,而是由命途多舛的作者吐出的血自己揮就的。我自己寫文章的時候,就時常有這么一種感覺:當出神之時,手中的筆仿佛有了自己的靈魂,不由作者的控制自己就跳出了靈動的舞步……
司馬遷說:“古之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蔽娜酥械馁脙浅V,肉體雖然早已化灰,精神卻藉由文字留存,真正做到了老子所稱的“死而不亡者壽”。穿越百千年,喚起了一代又一代如我這樣的讀者之無限感慨。
《古文觀止》讀后感14
季札在魯國請觀周樂時曾說過:“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我猜想,在吳楚材、吳調侯叔侄在成書之時一定也暗嘆過“觀止矣!”
《古文觀止》,作為一本從兩個愛好古文的`教書先生平日相互切磋研習、為童子講授古文的講義到一本經歷百年時間沉淀,傳世不衰的文集,并不是偶然。它是一部囊括從東周到明末、集百家經典于一身,同時永遠不會落后于時代、絕不會因為政治風云變幻而失去價值的文集。
《古文觀止》讀后感15
沒有《論語》中的君子與小人的對比與爭議,也沒有《詩經》中的爛漫與自由,也非《離騷》的華麗與哀怨,更無唐詩、宋詞的豪邁與纏綿,更非《莊子》的遙遙與灑脫,有那么一本書,她除卻一切浮華,卻將古人的智慧彰顯,她就是《古文觀止》,初二年級讀后感:讀《古文觀止》有感。
這是一本選摘自周朝到明朝的優(yōu)秀散文的結晶。書中選摘了《左傳》、《史記》、《國語》、《戰(zhàn)國策》、《三國志》中的精華。還收集了唐宋八大家的經典作品。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書籍。從一個教育者的眼光出發(fā),我讀此書的感想如下:
一、忠義篇的鑒賞
讀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我被魏征的忠誠和敢于直諫的精神所感動。其中,“居安思危、載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虛心納下、無因喜以謬賞、無因怒而濫刑、知足”、自謙自制、“慎始而敬終、”三思適度的思想使人受益匪淺。
這些精辟而有警示意義的言論如一面鏡子,使唐太宗從中照出了自身的瑕疵,從而創(chuàng)造了貞觀之治。
我以教育者的眼光來看,也覺得同樣有意義。“無因喜以謬賞、無因怒而濫刑!本局覀冊谂c學生交往中,教師處理任何問題都宜三思慎重、客觀公正。然而,人非神仙,難免不被自身的情緒所影響。因此,教師要學會寬容,海納百川、虛懷若谷。
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們每個教師修身養(yǎng)性的警示牌。知足常樂,學會淡泊。面對眾多行業(yè)的各種福利誘惑,我們的教師仍能堅守崗位,不動搖,不跳槽,仍能樂教,并終身從教。這也是一種品格。所謂“慎始而敬終”不過如此。
魏征是幸運的,他的諫言創(chuàng)造了貞觀之治,為百姓贏得了一個盛世。
另一個憂國憂民的謀臣當推孔明了。他身逢亂世,卻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他憂國憂民,最終積勞成疾,郁郁而終。他所著的《出師表》使人倍感其愛國之心,赤膽之情。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擋天下一統(tǒng)之大勢,雖如螳臂當車,卻忠勇可嘉。
相對而言,范仲淹的,《岳陽摟記》,那種彷徨與愁悶,愛國與國人,更深入人心。那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辈恢欢嗌俟陀靡宰杂。他們或許和范仲淹一樣,未曾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抱負,卻從未忘記自己的職責。
因此,我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
二、孝道似曾走遠
本書記載孝道的較少,但李密的〈〈陳情表〉〉使人感到自己不夠孝順。
李密寫〈〈陳情表〉〉本是推辭、拒絕入朝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話語,使晉武帝明白其心志,不僅不被治罪,還受到皇恩沐浴。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赤誠又另人同情。
這種言論,我將其概括為“感恩”。作為一個教育者,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經常對學生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而觀我自身,實在是做得不夠:父母年邁,卻不在身邊。他們有病痛時,我卻不能侍其湯藥。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是每一個人一生都難以報答的。因此,工作再忙、離家再遠,我們都當;丶铱纯础
三、教育者的困惑
作為教師,要讀的相關內容首當其沖是〈〈師說〉〉!皞鞯、受業(yè)、解惑”是每一個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每日必備的基本工作。然而,“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钡难哉撌谷穗y以接受。其實,我們的知識不斷老化,不加以學習,就會不如弟子。我們該怎樣面對這一尷尬?
“不恥相師”回答了這一難題。當學生出難題“考考你”時,我們要放寬心,即使請教于學生,。也不是什么可恥的事,無知才是我們所要禁忌的.。不要覺得自己是大人,面子上過意不去。要知道:“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只有虛心求學,才能遂心從教。而“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笔俏覀儜涞。
再者,我認為有意義的作品還有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
這篇文章本是作者通過描寫郭橐駝種樹的方法來闡明做官要順乎自然,減少繁雜的政令滋擾的觀點。但從教育者的眼光出發(fā),我認為這篇文章同樣有借鑒意義。
其一:不要抹殺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好動、好玩。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時時要求他們循規(guī)蹈矩,應允許他們犯錯,并給予他們改錯的機會。使他們的個性自由發(fā)展。
作為家長,也要盡量使孩子有自由空間。不要自做主張,就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培訓、輔導班。應問問孩子,你們是否愿意學。
由于老師、家長喜歡聽話的孩子,因此,孩子們在大人面前很聽話,卻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性格。誰也不知道他們性格上有哪些缺陷,需要怎樣引導。正如我們喜歡的盆景,永遠只禁錮在盆中,永遠也離不開園丁的悉心照料。這樣的孩子到社會上,經不起折騰。不能承受打擊和失敗。
《古文觀止》讀后感16
所謂“古文觀止”,就是“盡將古文之精華選編其中”之意。翻開厚厚的一本,時而讀之。難懂的文言文還是讓我望而卻步,但是根據所給的注釋,我還是可以勉強讀下來的。
《古文觀止》中的文章,總共不過兩百余篇。但正是這兩百多篇文章卻洋洋灑灑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我們讀書讀人,就要讀氣動山河的文章,要讀有偉大抱負的英雄。我鐘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癡想和這些偉丈夫走得更近些,想領略他們的胸襟和氣度,想從中探知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當我們讀起這些篇章的時候心弦總是跟著他們的思想而抖動。我讀這本書,如同跨入了中國古籍文化的絕美殿堂,觸目所見,所有作品,都煥發(fā)著奇光異彩,閃耀著真知灼見,叫人愛不釋手,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它們給予我們以啟發(fā),訴說著千古流傳的真理。我特別喜愛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陳情表》,王勃的《滕王閣序》,魏征的《該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慮論》等等。這些名篇中不僅包含了許多哲理,對我們的人生更是有很大的啟發(fā)。
我認為,《古文觀止》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書。書中的哲理,小到修身養(yǎng)性,大到治國平天下,無所不含。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優(yōu)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薄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至理名言,如珍珠一樣光彩奪目,擲地有聲。雖寥寥不過數十字,卻勝似萬卷詩書。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種人生境界,那種曠世情懷,早已被后人奉為立身做事的楷模?傊,我認為讀這本書,能夠使我警醒,使我振奮,使我堅強。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這本書我一定要好好讀下去,而且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讀它,從中學會怎樣做人。學會在任何處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記得以前學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后來又讀了幾次,很有感悟。這篇文章中,在開篇描繪了蘭亭周圍山水之美時寫道:“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這句話描繪了山水相間的美麗景色。特別是其中的“映”字,讓人好像看到了波光粼粼與日光同曜的美景。之后作者生動地記敘了這次集會的盛況,“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痹诹魉咃嬀迫,聽水流之聲,詠人生之感慨抱負,與同道之人暢談古今之事,一時快樂至極,又何必需要絲竹管弦之類相伴呢?文章中寫道“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作者最后就生死大事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既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又嘆息了生命的短促,讓人思緒萬千。“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蔽恼伦詈蟾┭錾,明白了生與死的大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作者不甘虛度歲月的積極進取的思想,這也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的地方。感懷至此,我們怎能“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弊x書的感受,也許會感同身受,也許會恍然大悟,就像在春夜里聽見花開的聲音。步履匆匆之時,讓我們靜享讀書之樂,把愛恨情仇都忘卻。讀書如此,人生亦不如此乎?
人生著實是難以捉摸的,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生命軌跡,但是我相信,真理是存在的,即使它不是永恒的,它也會是長久的,而我們,需要做的則是不斷去尋求真理,在古書籍中去挖掘它們,在實踐當中去運用它們。
繼續(xù)縱觀全書,我對《捕蛇者說》以及《滄浪亭記》印象也十分深刻。初讀《捕蛇者說》時上初三!恫渡哒哒f》究竟就要表達什么,當時并不清楚。四年之后,我對于文章的內容也忘得差不多了,只有“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的“異蛇”還依稀記得。蔣氏自述自家三代居住在永州已“六十歲矣”。這里的“六十歲”是說六十年,即唐玄宗天寶中期至唐憲宗元和初期(746—810)這段時間。在這段歷史時期中,唐王朝局勢動蕩,戰(zhàn)亂頻繁。先后發(fā)生過“安史之亂”,對吐蕃的戰(zhàn)爭等,加之唐中期土地兼并盛行,唐朝的授田法遭到破壞。為了支付各項浩大的開支,朝廷隨意增加稅收,多立名目,使百姓不堪重負。七八零年,唐王朝實行了賦稅改革,頒布了新法令,規(guī)定:國家按支出的需要定出征稅數額,按個人資產、田畝多少應納國稅數額。并明文規(guī)定“敢在兩稅之外加斂一文錢,以枉法論”。新的'法令看似公平,好象從百姓實際出發(fā),事實卻是欺騙百姓的手段。百姓不可能從中受益,反而受到更大的痛苦,真正得到好處的只能是封建國家和地主。他們或是得到隨時擴大稅收的便利,或是任意進行土地兼并的便利。事實如陸贄所言:“大歷中供軍,進奉之類,既收入兩稅,今于兩稅之外,復又并存”, 加稅時還謊稱“詔敕皆謂權宜,悉令事畢停罷”,然則“息兵已久,加稅如初”。新的稅制不但沒有促進社會生產的發(fā)展,反而使農村景象更凋敝,農民生活更窘困。由此可見封建的稅收并非社會主義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是對民脂民膏的搜刮,敲骨吸髓的剝削。難怪柳宗元感嘆:“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由此可以看出在《捕蛇者說》這篇文章中所體現中的是作者對于當時的制度的不滿和憤懣,變成了作者對于百姓痛苦生活的同情。
另外,在《古文觀止》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不為“五斗米”折腰而到終南山采菊東南下的陶淵明。說他是隱士,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他的仕途并不得意。他的不得志,也讓他不得不選擇在終南山上孤獨終老。陶淵明在他的文章中也表現出了他清高的形象,在現在看來,我們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那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吃不到的葡萄說成酸呢?可是,無論是怎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他能留下千古傳揚的名篇則是偉大的,是值得我們尊重的,那是有了生活的深刻體驗后而蘊發(fā)的真實情感,他并無過多的幻想色彩,卻照樣美麗。
還有的是在《古文觀止》中,似乎總是有萬古流芳的言論和思想,文人自有辦法“立德,立言,立志”!立德者,集大成的就是孔子他老人家了。于是,我們現在標榜自己是禮儀之邦,三綱五常。立言,更好理解了,就是著書,要是文化底子實在不行的話,就弄個家訓什么的,以此來訓誡不肖子孫,外人看不到不要緊,至少還有子孫看,要是計劃生育沒有普及的話,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可以流傳千秋了。立志,這事最不靠譜,有的人就想當木匠,卻做了皇帝,有人就想寫詩,也成了皇帝,這不是事與愿違么,說說普通人吧,要是立志當個清潔工,估計這孩子準是沒有家教,別人不說了,你的爸媽,七大姑八大姨都不會原諒你,立志,是有原則的,要有崇高性,要有難度,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這樣好光宗耀祖,干部是首選,次之經商賺鈔票,再次之弄個科學家教授律師什么的,就是不能說自己立志做老百姓!
有能力的人,為了萬古流,也弄一些有形的東西,修個塔,建個廟,弄個兵馬俑。這樣的話,后代子孫,也包括不是子孫的人都可以看見了,并有碑文記載:某年某月某人建。窮人家的孩子就給爹媽找塊墳地,迷信的也可以找二指先生看看風水再埋。曾經流行一時的“XX到此一游”就是深的其精髓!刻到長城上,就與長城共流芳了。
現在人,一般不這么干了,很多的人房子都買不起,更別說建廟,修塔了,買個墓地幾萬起,想死都死不起。雖說不好辦了,但是“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的老傳統(tǒng)不能丟,于是乎,我們發(fā)明了數碼相機,照相機,電影,DV,保管你幾萬年以后還是活蹦亂跳的。
幾個世紀以來,《古文觀止》一直是知名度最高的圖書之一。雖然學人常以普及讀物看待《古文觀止》,但它的內容典雅不俗,所選諸篇語言瑯瑯,佳言警句層出不窮,均為古典散文代表,盡是傳統(tǒng)文明精華!豆盼挠^止》誕生于17世紀末葉,三個世紀以來暢銷不衰。它的名氣深入人心,在文選類圖書之中,普及程度至今尚無出其右者。然而,這部著名的中國古文選集并不是由官方組織或授意選編的,而是由民間兩位默默無聞的讀書人吳楚材和吳調侯編輯成的。兩位小人物編成的古文選集,卻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承認,特別是基層的歡迎。它不僅成為私塾的蒙學教材,士子的參考讀本,民國以后還曾被選用為新式學校的閱讀文選。
雖然長期以來學人大多以普及讀物看待《古文觀止》,但是它的內容卻典雅不俗。其中絕大部分作品,既有思想性又有藝術性,為古代散文的精華,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并非一般普及讀物可比。況且,這些作品的語言優(yōu)美,易于記誦,文中不乏佳言警句,讀后使人終身難忘。即使是學界巨子、文壇大師,也不能漠視它或否定它。因此,進入現代化、數字化的今天,這部宣揚傳統(tǒng)文化的古文選集仍然家喻戶曉。
《古文觀止》讀后感17
在這個充滿意外的寒假里,我接觸了一本古文書,名字叫做《古文觀止》。
剛開始的時候,我是與父親一起看的,有些句子我父親也不懂,我們還是看著譯文才理解文章的意思,到現在我能獨自看懂幾句了,這也是一個小小的進步吧!
《古文觀止》這本書里面有分先秦、秦漢、六朝、唐朝、宋朝和明朝幾個部分。
而我最喜歡唐朝的一篇文章,名叫《雜說四》,他是韓愈寫的,主要說的是這樣的:世界上有伯樂,有了這樣的人之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很常見,但是伯樂卻不常見,而這里是指有伯樂才能認出千里馬,其他人都不行。正因如此,有些千立馬就混在了普通的馬中,而普通人根本就認不出來,所以這些千里馬吃的是普通馬的份量,而千里馬每天都跑很遠,就這樣,千里馬天天吃不飽,天天都要跑很遠,最后他只能死在馬廄中。
本文是采用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出人們對千里馬的無知,正因為人們的無知,千里馬才死在了馬廄中。這便是讀書少、觀察不仔細引發(fā)的悲劇?础豆盼挠^止》這這樣的.書可以明顯感受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qū)別,還可
以看到古代詩人是怎么寫文章的。在這本書里,一個字就可以有許多種意思。
《古文觀止》里有許多個古文小故事,我覺得很有意思,每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別有一番風味,每看一遍就好像是在看一本新書一樣。
我偏愛其中的一些文章,如《三峽》、《馬說》、《陋室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每日熟讀并背誦一段是我的習慣,假期我還會把我喜歡的文章謄寫成作品,既練字又可復習背誦,深刻理解其中含義。當朗朗上口時,倍感自信與自豪。
感謝《古文觀止》這本書給我?guī)淼目鞓放c收獲。
《古文觀止》讀后感18
偶爾聽見老師說《古文觀止》是本不錯的書,我便纏著媽媽買了,但買回之后卻大失所望,那一個個認不得的字,那一句句看不懂的文言古句,讓我不知從何讀起,更是讓這本書一度被我所遺忘,直到某日,無意翻開這本蒙塵已久的書,細細品味一番,雖說依舊看不懂那深奧的文言文字,但那譯文所講述的一個個故事卻是讓我大感興趣,特別是“曹劌論戰(zhàn)”一文。
在“曹劌論戰(zhàn)”中,最吸引我的除了曹劌不費吹灰之力以少勝多戰(zhàn)敗齊國以外,便是他與魯莊公的那番交談,特別是在魯莊公質問他:敵強我弱,兵力懸殊,我們可能勝利嗎?的時候,曹劌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問魯莊公,他所做之事是否會讓百姓愿意為他打仗。他這一問,抓住了任何一個帝王都愛面子的特點,讓魯莊王不得不用各種事件來證明自己愛百姓,以至于百姓會真心誠意隨其作戰(zhàn),而曹劌就是在這時取信于魯莊公,讓其相信自己是為國存亡而來覲見,從而獲得出戰(zhàn)的機會,在戰(zhàn)時大放異彩!安軇フ搼(zhàn)”讓我看到了一個機智而心思縝密的人,讓我在敬佩他的同時也學會了很多。而除了曹劌論戰(zhàn),《古文觀止》上一些我聽聞已久的名篇也吸引著我。
《陋室銘》是唐代名家劉禹錫的傳世大作,也被收錄進了《古文觀止》中。這篇文章僅僅八十一個字,卻寫出了劉禹錫那潔身自好的高尚品質,就如周敦頤的'《愛蓮說》中的那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樣,那《陋室銘》中字句句間都流露著劉禹錫的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懷,特是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好像就是再向那些在他落魄時落井下石的人說著“我劉禹錫就算住在這里破舊的小茅屋
之中,也不會放下尊嚴與你們這群人同流合污!”而這也讓我在對劉禹錫的《陋室銘》大加贊揚時,也對面前抱著的這本我原本不太放在眼里的古文言文,書產生了極大地興趣與好感,對于它的“身世 ”我也有了了解,他是從一對以教書為職的叔侄吳楚材與吳調侯編著的,雖然只是編著,但正因為有了這樣一本書,才讓我對古文產生了興趣。(.)
《古文觀止》中名篇眾多,名句也眾多,但我最愛的還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的“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边@話語中透露著王羲之對世態(tài)炎涼,時間飛逝的感慨,讓我也受益匪淺。
《古文觀止》讀后感19
《古文觀止》沒有《論語》中的君子小人觀的對比,也沒有《詩經》中的爛漫與自由,也非《離騷》的華麗與哀怨,更無唐詩、宋詞的豪邁,更非《莊子》的遙遙與灑脫,有這么一本書,它就是除去一切浮華,彰顯古人智慧的《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這本書的哲理,有小有大。小到修身養(yǎng)性,大到治國平天下,無所不含!稅凵徴f》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薄!对狸枠怯洝返摹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薄粌H學古文,更學為人處事之道,立身明辨之禮。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應該樹立什么樣的`目標;告訴我們在碰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應該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別人;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古老的智慧、做人的道理、雋永的成語。
我偏愛其中的一些文章,如《三峽》、《馬說》、《陋室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每日熟讀并背誦一段是我的習慣,假期我還會把我喜歡的文章謄寫成作品,既練字又可復習背誦,深刻理解其中含義。當朗朗上口時,倍感自信與自豪。
感謝《古文觀止》這本書給我?guī)淼目鞓放c收獲。
《古文觀止》讀后感20
魯迅先生曾說過:“選本所顯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讀的眼光”!豆盼挠^止》便是一部優(yōu)秀的書本。
《古文觀止》的編選目的是“正蒙養(yǎng)而裨后學”,即給青少年的我們提供一個學習文言散文的入門讀物。孫洙在《唐詩三百首》的序言中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如果讀了《古文觀止》中的此文章,一定會受益匪淺!豆盼挠^止》的選文是比較全面而又有重點的。從春秋到明末兩千年之間都有作品入選,且大多數都是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這部書既重視文章的思想內容,又重視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的錘煉,把說理、記敘、抒情、寫景熔為一爐,搜集了許多名篇。
《古文觀止》吸取了前代選家之成果,其作品大都是比較優(yōu)秀的,全書表現出兩個方面的特色,這部書對一部作品與一位作家選擇了可以代表其思想和藝術風格的篇章。它宣揚了當時具有時代進步意義的民主思想,以及反對重神輕民,反對當時一些流治者的荒淫殘暴,昏庸無道。在這部書,它擇取的有唐宋八大家之散文,是具有獨特物思想與藝術風格的.,其中,韓文氣勢磅礴,曲折自如,善于發(fā)不平之嗚,又善于在論說中插入對人情世態(tài)的典型刻畫;柳文能突破儒家的某些思想的禁區(qū),充滿了對黑暗現實的揭露,和對人民的同情,他的山水游記在寫景中寄托著憂憤,意境幽深,語言精粹。歐文善于跌宕唱嘆,一往情深,風神疏淡自然,語言流暢清新:三蘇父子都善于縱橫議論,特別是蘇東坡的散文,思想活躍,立論新奇,境界開曠,前人有“韓潮蘇!钡馁澴u,語言也很清麗,像行云流水,流轉自如,往往在散文中創(chuàng)造出詩意盎然的新界;曾恐之散文,立論平實,筆力沉著,論述如層層剝筍,在明清兩代影響極大;王安石散文則以見解深刻著稱,表現出了一個杰出政治家眼光。在從《古文觀止》收集的《左傳》文章中,描寫出了戰(zhàn)場場面和記敘外交政治家辭會,都是婉轉曲折的文章。則第二特色就是對同一作品的不同體裁或不同作品的同一體裁從不同角度著眼在其書中,選文大多不是應酬之作,而是各具特色,情義并茂的作品。如李斯的《諫逐客書》,路溫舒的《戒兄子嚴敦書》等。
此書影響廣泛。魯迅說:“評選本子,影響于后來文章力量是不小的”。正是這書的作用。
【《古文觀止》讀后感】相關文章:
古文觀止08-27
古文觀止原文及翻譯11-20
古文觀止原文翻譯06-11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02-01
《古文觀止》的讀書筆記03-01
《古文觀止》的讀書筆記08-08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09-16
《古文觀止》的主要內容11-18
《古文觀止》主要內容11-07
《古文觀止》讀后感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