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傳讀后感范文
楊絳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楊絳傳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幫助到您。
楊絳傳讀后感范文(1)
我認真閱讀了羅銀勝的作品《楊絳傳》,本書通過細膩的文筆敘寫了楊絳的百年人生,包括童年成長、家庭變遷、求學歷程,以及同錢鐘書相濡以沫的愛情。她的傳記值得所有人靜下心來一讀。我十分尊敬楊絳先生,她一生歷盡磨難,但卻從不被生活打敗,堅定事業(yè),維護家庭。每當聽到楊絳先生的故事,聽到她的名字,我心里都有一種堅定的鼓舞,希望像她一樣,做自己能做到的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先生一生處世優(yōu)雅,榮辱不驚,與錢鐘書先生不離不棄!
楊絳先生一生曲折動蕩,飽經歲月打磨,但她不改初心,始終保持著明媚從容、淡定優(yōu)雅。她把她的一生,活成了一個典范。她生命里的那些苦難越發(fā)沉潛為從容平靜的性格。不管世事如何紛擾,外界對她有何等贊譽,她始終都在自己摯愛的文學里書寫著動人的親情、愛情、友情,她從未因外界而變過一分一毫,始終是那個如深谷幽蘭般的女子,在歲月里溫婉如初。如此,讓我一生敬佩,一生學習。
楊絳先生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小小的楊絳在父親的書房里構建起了自己未來的精神家園,更養(yǎng)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在她幼小的靈魂里埋下了愛讀書的種子,他對小女兒的愛都呈現在了無言的教誨里,他身體力行地影響著小楊絳的成長。父親對兒女無私而恰當的愛一直陪伴著兒女的成長,他給了女兒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他教會了女兒思考。在女兒面對問題的時候,楊蔭杭從來不直接給出女兒一個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給她一個方向,讓女兒自己去選擇、去解決,父親的鼓勵給了楊絳最堅定的選擇的動力。在這樣的家庭里,楊絳學會了如何去愛、怎樣去直面困難,這成了楊絳一生的處事生活哲學,也是楊絳一生的財富。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兒時期,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他們最信任的人,并且此時期的孩子熱衷于模仿,他們并不能分辨好壞,只覺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父母的許多言行舉止總會影響著孩子言行的養(yǎng)成。自然而然,很多品行和習性都會從父母的言行舉止中習得,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與嚴格的言傳身教,在斥責孩子不良言行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孩子稚嫩的心,給予孩子關愛。
我有幸成為一名幼兒教師,每天從家到幼兒園,從幼兒園到家,兩點一線,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已有32個年頭了,但我能踏踏實實快快樂樂積極向上的每天和孩子們快樂地在一起,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當聽到崔潤希小朋友用稚嫩的聲音對我說:“彭老師,我喜歡你,我長大了要和你結婚!蔽冶凰袆拥男亩家诨。我愛孩子們,孩子們也愛我,累并快樂著。
讀書,讓我真的不孤單。在文字中暢游,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忘我,學楊先生吧,做深谷幽蘭般的女子。
楊絳傳讀后感范文(2)
前幾日在咖啡館里讀完了《楊絳傳》,不知到底是作者文辭真誠,還是楊先生和錢鐘書的愛情、品德叫人敬仰羨慕,只花了小幾天,加起來不過幾個小時,就看完了。
其實并沒有刻意煽情,現在也不是會被刻意煽情所輕易感動的人。但閱讀過程中,多次被楊先生一家的情、智、德,所感動。同時,這些人內心深處的本質所在的也更加讓我觸及內心最接近真相的問題:
我是要追尋人生的價值,還是金錢帶來的樂趣?
此前小半生,一直在這個問題中糾結,做了很多并不讓人內心快樂且堅定的選擇。若是選擇前者,我應當做的,便是去做自己想做的,若還不是很清楚這事到底是什么,就去探索清楚若是選擇后者,我就該認真擇一份業(yè),十分投入其中,不再自我懷疑,不甚堅定。
而其實一直以來,我所憂心的,都只是讓自己落入了這俗世的俗套。人的一生何其短暫,快樂的方式很多,但能讓你內心強大、堅定、幸福的,一定不多。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也許沒有那么多琳瑯滿目,卻也更容易認清真實,堅定自我。如今我們生活在這個信息爆炸、享樂主義盛行、倡導提前消費的年代,選擇太多,誘惑太多,物欲也太多,更難看清楚真實是什么。楊父說,起居家用,夠用就行。不耽于外物,才能將全部的身心投入自我的修養(yǎng),修身是自我提升的輔助之路。
楊、錢先生在戰(zhàn)亂、流放……這樣兵荒馬亂的生活中,還能學好多門語言,做好學問。而現在,擁有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資源的我們,卻還不能做到自律克己地去學習,真的很羞愧。好在讀書使人明志,既已逐漸清晰自己內心的真實,就當該清晰地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又該如何去做了。
這幾年,我總覺得自己好像學會了、懂得了一些,但仔細想去沉淀,卻發(fā)現沒什么真實的內容。細思起來,太過浮躁,其實學的都很淺顯。粗略地讀寫評論分析,看幾篇文章,幾本書,就以為自己懂了。卻沒有細致地沉下心去學這些文字背后的基礎是什么。前一年一直想要自己形成系統(tǒng)的、邏輯的思維體系,其實就是發(fā)現了一些自己學的膚淺的證據。看過的,無論多少,都是別人的。如果自己沒有潛心去學習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沒有形成邏輯的思考總結,我將永遠不會有自己的東西。
所幸現在清晰了一點,就是發(fā)現自己的物欲其實不會太高。這些年,我有很多時刻常獨自面對自我,勺布斯說,“當身邊的聲音消失之后,內心的聲音會被放得很大。有好,亦有壞。壞的是,再小的欲望,也會因為這樣的安靜,讓你感到刺耳。好的是,當你學會了克制,就會將內心之中,真正的聲音聽得更清楚!痹谂c自己獨處之時,內心最細小的糾結,深剖下來,就是最自我的欲望。能逐漸認清自己,明白內心的真實,明白你想要的是什么,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欲望自然降低,方向更集中,生活亦將更有力量。不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要去自律,因為,這本就是你生活的樣子。
我一直記得大學有個學長說過的一句話:了解自己,進而能對自己有辦法。其實就是格物而致知之格自己。但格物是一生的作業(yè),永遠格不完的。永遠做個心態(tài)上的小學生,保持謙卑和進步。
楊絳傳讀后感范文(3)
最近,我在知乎上搜索了一個問題,讀書到底有什么用?答者五花八門,卻并沒給出我想要的答案。去看看那些真正好讀書的人的一生,我也許能夠找到答案。翻開《楊絳傳》,我看到了楊絳先生令人傾佩的一生,看到了楊絳先生好讀書的一生。至此,我更加明白了讀書對于一個人的影響,對于讀書的意義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楊絳先生自幼在父親的熏陶下養(yǎng)成了好讀書的習慣,后來又遇見了“書癡”錢鐘書,變得更加嗜書如命了。他們讀遍了古今中外的書籍,讀書是他們一生的追求。后來,楊絳先生又將他們夫婦的稿酬版稅捐贈給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基金以幫助更多的讀書人。讀書和治學成了楊絳一生的命題,讀書成就了先生別樣的風骨。楊絳說過,“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發(fā)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得情趣會思考的人!”也許只有真正的讀書人才懂得讀書的意義。她認為讀書是“隱身”的串門——“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對質。”在楊絳看來,讀書正是學習的極佳方式,是完全自由的求索過程。楊絳先生用一生的讀書生活回答了世人關于讀書用處的疑惑。
也許我們做不到像楊絳先生那樣讀書,卻可以如她一般熱愛讀書。對于我們而言,讀書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來,讀書的好處很多。
體育鍛煉塑造的是人的形體,而讀書是鍛造靈魂的方式。人生在世有兩種成長,第一種是形體的成長變化,第二種就是靈魂的改變和升華。形體的變化受到遺傳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大多不容易改變。靈魂的進步與升華就完全取決于個人后天的修煉。讀書正是鍛造靈魂的良好方式。臧克家說:“讀了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痹跁校覀兛梢院凸沤裰型獾拿一蛘咝落J作者交朋友,談論人生智慧。當我們閱覽先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時,就仿佛是兩個靈魂的交流,這種交流產生的效果并不能顯而易見。在書中文化的潛移默化之下,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行事準則,甚至一舉一動都會被改變,被優(yōu)化。我們讀書不應該去懷有功利的目的,讀書可以是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不要僅僅關注到讀書對于一個人的`物質生活的影響。我們更應當關注到讀書對于一個人靈魂的升華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讀書可以提升一個人溝通的能力,美的語言靠讀書而習得。楊絳先生當初為了翻譯《堂吉訶德》,毅然決定要學習西班牙語。她利用書籍自學了西班牙語,并成功翻譯了這部西班牙文小說。讀書是一種學習語言的良好方式。一個人的氣質不僅體現在他的舉手投足之間,更多的是體現在他的言語之中。美的語言可以提升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效果,書讀得多了,一個人對于問題的見解和說出的話語自然會有與眾不同的地方。
讀書可以改善人的思維,由讀書引發(fā)的思考助力人生。為什么有的人讀的書很多,卻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我見過一些人,讀了很多書,能夠隨意引經據典,講話不離詩書禮義。然而,就是這樣的一種人,卻并沒有領會書里蘊含的大智慧。原因是什么?我覺得主要是這種讀書人的格局不夠。他們讀書的體量很大,可是因為格局太小,終究無法容納書中真正的智慧,無法將書里的人生哲學運用到生活實際。一個人的格局之所以小,是因為他思考人生問題不夠徹底。這樣的人往往喜歡標榜自己書讀得多,喜歡摘抄書中的詞句去應用。我覺得這樣讀書是無用的,讀書其實不能以閱讀量作為考量的標準,而應當以思考量為準繩。一個人讀的書有多寡之分,一個人閱讀后的思考也有勤懶之別。讀書之后,應當勤于思考,思考作者的思想,思考書中的理論對于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最終轉化為自己對于生活的體認。我覺得這是比讀書本身更重要的一件事。讀書是一種知識的輸入,而思考是一種轉化能量的輸出。要是你真的想靠多讀書來改變自己,提升氣質,感悟人生,那就千萬不要忘記去思考。一天,一個月,一年的時間里,我們不要去追求讀了多少有意義,高評價的書,我們要去探索因讀書而產生了多少思考,產生了多少感動。有思考,才值得去讀書,否則縱使詩書滿腹也難掩人性迂腐。
讀書的好處太多,不能一一列舉。然而對于我們?yōu)槭裁匆x書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僅僅是因為讀書有諸多的好處,更是因為我們希望借助讀書來認識世界,認識自我。
楊絳傳讀后感范文(4)
大多人羨慕楊絳,能遇到錢鐘書這樣志趣相投的人,可我不羨慕。楊絳曾對不想結婚的女兒說:“將來我們都是要走的,撇下你一個,我們放得下心嗎?”
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恐怕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杰作——女兒,她竟會走在自己甚至是老伴兒前面;貞浵雭,只怕如夢般遙遠。
錢媛去世后第二年,錢鐘書也跟隨而去,落下楊絳一人獨自一人存活于世。在這短短兩年之內,楊絳竟承受了兩次失去至愛之痛。或許是楊絳的命太長,但絕非鐘書的命太短。他已陪她度過了60余年,可惜的是他們的女兒,錢媛。
錢鐘書和楊絳兩位八十多歲的老人眼睜睜看著自己女兒的離去卻無能為力,悲痛欲絕而又無可奈何。更可悲的是,錢鐘書此時也是病倒在床,這意味著,楊絳在悲痛之余還要照顧自己的老伴兒,未來的一切都是不可預料的,或許,或許明天,楊絳就要面臨老伴兒的離世…果不其然。楊絳一人獨自過完了剩下的18年。
我不羨慕楊絳,也許有人要說,60年的曾經擁有已經足矣。如果是我,我不想要這樣的曾經擁有,我不想那么久的美好被最后剩下的18年打破,在最后的日子里還是在回憶,在最后時光留下的是遺憾。而今只能從屋子里的一草一木甚至是微乎其微的空氣中嗅到一絲絲以往的甜蜜…
也許楊絳余后18年存活于世,并非只為愛情,更為她的事業(yè)(楊絳翻譯了《堂吉訶德》);或許,她不是獨活,她在用她余下的光陰替他們一家三口一起看這繁華的世界,待到她死去那天,便能了無遺憾。
但我只是一個平凡又俗氣的人,沒有那么偉大的目標,更沒有那么堅強的內心,所以,如果同樣的事降臨在我身上,我可能只會一蹶不振,既舍不得了解生命,也不愿過此般暗無天日的日子,整天渾渾噩噩…因此,我打心底里佩服楊絳先生。
楊絳傳讀后感范文(5)
6月份開始讀了《楊絳傳》,這本書,了解了這位偉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
讀完,有一種想再讀一遍的沖動。
楊絳先生一百歲時曾說:我今年100歲,已經走到了人生邊緣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
在序言中讀到這段話時,還不能體會其中的感情。在結尾處又看到這段話,好像理解了先生的話:我快回家了!一個百歲老人,把生命的終結看成是回家,并且要洗掉這100年沾染的污穢回家。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
書中印象最深的是錢鐘書和楊絳被下放到農村的段落,那幾天看到他們在農村受苦,感同身受,好似自己的親人正在經歷著這樣的磨難。心疼楊絳,又心疼錢媛。
看到錢鐘書病重,錢媛也住進了醫(yī)院,75歲的楊絳,一個年近八旬的老人,一頭是病重的老伴,一邊去病危的女兒,躺在病床上,渾身插滿管子,那是怎樣一種無助與心痛。錢媛最后一次給楊絳打電話,“媽,以前你有個女兒,現在女兒也不中用了"。看到這里,我一個局外人都忍不住淚流而下,先生當時不知道是怎么面對這樣的局面。
從3月份到現在看了四五本書,寫了四五篇讀后感,看了楊絳傳,第一次為讀后感發(fā)愁。拙劣的文字,怎么能寫出先生的一生呢?
【楊絳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楊絳傳讀后感03-19
讀《楊絳傳》有感01-18
楊絳傳讀后感(精選5篇)04-21
《楊絳傳》讀后感14篇06-02
楊絳傳讀書筆記04-21
《楊絳傳》讀后感(通用14篇)02-22
《楊絳傳》讀書筆記范文04-21
楊絳傳讀書筆記范文04-21
《楊絳傳》讀后感1000字(精選10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