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
想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朋友,讀了把事情做到最好有哪些讀書心得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希望你有所收獲。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篇一
履行崗位職責是每一個員工最基本義務。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如何想干事、會干事、干好事?《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本書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出一套在實際工作中極具針對性、操作性、實用性的做事方法,只要我們深刻領悟本書中的做事理念,熟練掌握并應用本書中的做事方法,就能把本職工作做到最好。以下是我讀本書的一些心得體會:
1、把工作做到最好,就一定要珍惜崗位,履行好崗位職責。克服在工作中的那種惰性。當我們覺得累了時候,不如換一個角度去看世界、看生活、看工作,看看我們周邊企業(yè)的勞動強度、工資收入,他們可能比我們更累、更辛苦,工資反而低。然后再回過頭想想自己,可能你會發(fā)現其實我們那點累根本算不上什么,因此我們要加倍的珍惜崗位,履行好崗位職責,我們給企業(yè)奉獻的越多,企業(yè)給我們回報的經濟效益就會越高。
2、把工作做到最好,就要一定會干事。會干事就要熟練掌握崗位的規(guī)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對待工作高標準、嚴要求、講原則。樹立“第一次將正確的事情做正確”理念,認真剖析、檢查對比過去的工作程序、工作行為是否正確。不斷改進工作作風、講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質量,注重和同事之間的工作協(xié)調和配合,和大家一起團結奮斗、把自己的能力發(fā)揮到極致,每個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整個部門的工作就有了保障。
3、要注重新的技能和知識學習。學習是使我們進步很重要的法寶,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不能只用我們已有的這些知識來面對現在這個千變萬化的社會,我們更多的是要不斷地充實自己。立足本職,給自身加壓,急需什么,學什么;上班學,業(yè)余學,擠時間,帶頭刻苦鉆研和努力實踐,同時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和經驗與同事進行分享,在提升自身崗位素質的同時,使部門整體的崗位素質也得以提升。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才會越來越協(xié)調、越來越順利。
3、事無巨細,從小事做起有時候我們的工作會很零散,一下子會出現很多的事情,這個時候千萬不能落下什么事情,而且事情不分大小,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我們一件一件的去完成。再小的事情我們也要認真對待,不能因為是小事就不重視,但是所有的事情我們也要分清楚輕重緩急,不可盲目的去做。而且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
4、合理安排時間,時刻保持快樂的心情,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沒有人多也沒有人少,只是每個人利用得不同而已,所以我們要學會合理的安排時間,這樣的工作和生活才會更加充實。同時在工作中我們一定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情,因為好的心情決定了我們工作效率,這樣也會把快樂帶給我們身邊的同事。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篇二
《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本書恰好給我們提供了捷徑,成為我們前行路上的良師益友。
先說說這本書給我的總體感受。十個章節(jié)的主題簡明扼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同十把鑰匙,一一幫我們打開如何“會做事、做對事、做成事”等困擾在心頭的“鎖”。敘述的道理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尤其是引用的比爾蓋茨、華盛頓等諸多的名人名言,讓人有頓開茅塞之感。比如書的封面就引用了比爾蓋茨的話:聰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好,精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高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到最好。這些名言像一座座小橋,讓我們在自然行走中,領略不同的風景。書中列舉的案例鮮活貼切,讓人印象深刻。既有出名人士的事例,也有小員工的事例。都像一味味“佐料”,讓人從中品出不同的“滋味”,進而更好地去體味書中蘊含的道理。
讀完這本書,讓人感想很多。我僅就第七章談談自己的感受。這一章的題目是“做對事”。書中告訴我們:不是把事情做完,而是要把事情做對。高層做正確的事,中層正確地做事,基層把事情做正確。由此我想,對于一個團隊,一個系統(tǒng)而言,只有每個崗位都盡力盡心地把事情做好、做對,這個集體才有朝氣、才有活力;才會勇立潮頭,才會處于不敗之地。于是確定了本篇讀后感的題目:在其位盡其職。
一個團隊,一個系統(tǒng),都有三個層面。一個是決策層。就是書中所說的“高層”。一個是執(zhí)行層,就是書中所說的“中層”。還有一個是“操作層”,就是書中所說的“基層”。
高層如何在其位盡其職?如何做正確的事?出主意,用干部。我的理解,“出主意”指的是確定大政方針、發(fā)展方向和規(guī)劃、以及制定行之有效的體系和制度,把握大局。中國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并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實踐相結合,確定了不同于前蘇聯(lián)的“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用干部”就是選賢任能、人盡其才。書中引用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總裁杰克韋爾奇的案例。在一次全球500強經理人員大會上,有人問他通用電氣公司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他的回答是用人的成功。問他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把50%的工作時間花在選人用人上。問他的領導藝術是什么,他的回答是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工作。由此也讓我想起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之所以失了街亭,就是他用人不當,錯誤地使用了馬謖。
中層如何在其位盡其職?如何正確地做事?中層是一個團隊、一個系統(tǒng)的“四梁八柱”,是中堅力量,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就像書中所說:從決策、執(zhí)行到操作的過程中,如何保證正確的決策快速而有效地傳遞?事實上,中層具有致勝性。只有戰(zhàn)略,沒有執(zhí)行,就等于沒有戰(zhàn)略!的確如此,最近看影片《大決戰(zhàn)》,三大戰(zhàn)役之所以取得勝利,除了中革軍委制定的戰(zhàn)略正確外,還離不開各個戰(zhàn)區(qū)的執(zhí)行者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戰(zhàn)略意圖。中層正確地做事,我想要把握三點:第一點就是要吃透“上情”。就是要很好地領會上級精神上級意圖,并把上級意圖很好地傳達給每一名基層人員,讓基層人員理解為什么這樣做,只有理解了為什么這樣做,才會跟著你的“指揮棒”走。第二點就是要身先士卒,有很強的執(zhí)行力。既當指揮員,又當戰(zhàn)斗員,帶頭沖鋒陷陣。電視劇《亮劍》中的李云龍,之所以帶出一幫敢于亮劍的兵,就是他沒有坐山喊,而是沖鋒在前。第三點就是要學會溝通。就像書中所說:在確定要做的事情之后,首先要圍繞具體的方法展開討論。因為他們知道要想真正地做到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他們會自愿地與比他們有經驗的人、他們的領導以及基層的工作人員保持充分的、頻繁的溝通。而讓可行性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基層如何在其位盡其職?如何把事情做正確?書中說:基層人員每天接觸的都是非常具體的事情,更多的是要研究怎樣把事情做正確。的確如此,正如普照大地的陽光是由七色光譜組成。奔涌的河流是由無數個水滴組成。一個團隊、一個系統(tǒng)的每一名員工就是光譜就是水滴。不要感到自己在崗位上做的事情很渺小很平庸,實則很光榮很崇高。因為哲人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上級的每一項決策,每一項要求,都需要基層人員去完成去落實,也更需要基層人員把事情做正確。正如蓋高樓和造汽車,光有設計人員設計得完美、組織施工人員組織到位還不行,還需要各個工種的全力配合,按照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假如建造人員砌歪了一堵墻,安裝人員裝錯了幾個零件,都會導致任務的失敗。這也使我想起了航天器發(fā)射。除了科研人員刻苦鉆研外,在生產和組裝方面,大量的技術工人也花費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尤其在發(fā)射前,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進行上萬次的檢測和檢查,稍有不甚就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前蘇聯(lián)的一艘宇宙飛船的失事,就是由于地面人員的疏忽,算錯了一個小數點兒,進而引起一場悲劇的發(fā)生。所以,作為基層人員要時刻牢記:用正確的方法,去把事情做正確。
這一章中,還有一段非常富有哲理和讓人回味的話:一個絕望的組織,每個人既不抬頭看路,也不埋頭拉車;一個失敗的組織,每個人都爭著抬頭看路,卻沒有人埋頭拉車;一個平庸的組織,只有領導者會抬頭看路,其他人只會埋頭拉車;一個卓越的組織,每個人都會抬頭看路,也會埋頭拉車。看來,無論我們身處一個團隊一個系統(tǒng)的哪一個層面,都要學會“既要抬頭看路,也要埋頭拉車”!疤ь^看路”,我們就不會迷失方向;“低頭拉車”,我們就會用眉尖的汗水換來成功。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篇三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本十分優(yōu)秀的讀物,全書圍繞“把事情做到最好”這一主題,用一個個樸實的案例,向我們闡述如何立足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它像鏡子,照出了我們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它又像一位長者,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講得很透徹。全書深刻細致的分析了要想把事情做好,需要我們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具有哪些素質。通過近段時間對這本書的學習,我覺得要把事情做到最好,離不開以下三種精神:
一、要有“舍我其誰”的主人翁心態(tài)
要把事情做到最好,首先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一個人對待工作的心態(tài),直接影響工作的好壞。工作就像燒水一樣,溫水升到99℃,還不夠;必須再加一把火,使水溫在99℃的基礎上在升高1℃,就會使水沸騰,并產生大量水蒸氣來開動機器,從而獲得巨大的效益。因此,在工作中我們不能說“這事差不多”,不行的是就是不行,可行的事情把它做到最好,說“這事我能做,并且已經做好”。只有實事求是的把每個小事做好落到實處,并把每個細節(jié)考慮到位,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黨政辦是機關的窗口也是一個綜合性辦公室,日常工作十分瑣碎,但工作責任卻很大。作為黨政辦的一員,就必須拿出一種“舍我其誰”的主人翁心態(tài)來,始終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來做,并且盡力把每一件“瑣事”事情做到最好。在來訪接待上,做到熱情接待、耐心傾聽、積極處理。在會務組織上,更是要注重細節(jié)。座位上的一杯清茶,臨行時的一句“好走”,都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添每個人臉上的笑意。
二、要有“朝聞夕死”的求知者精神
古人用“朝聞道,夕死可矣”來形容對知識追求的迫切,而這種孜孜不倦的學習者精神,正是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所需要的,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增強能力強、提升水平,才能做成事、做好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埃德加先生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比绻蜓嘏f,不及時補充新的知識,就不能及時“接軌”時代,等待我們的結果只能是被淘汰了。學習是無止境的,即使有很高學歷的人,也需要不斷地“充電”。因為一個人的知識能量就像電池,總是在不斷地釋放和消耗,因而也必須不斷地補充和儲備。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潮涌,令人眼花繚亂。作為基層工作者,應該審時度勢,做終身學習的典范,應該把不斷學習當作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從不斷的學習中汲取營養(yǎng),充實知識,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與業(yè)務水平,才能勝任工作。否則,我們就會落后于時代,就會難以完成肩負的職責任務,更別說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了。我在一篇關于硅谷文章里看到過一話,“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你很難看到有人在外面閑逛,也很難有人在午夜之前睡覺。這些人堅守‘睡著了,你會失敗’的信條念!惫韫热俗鳛楫斀袷澜缦冗M科技的引領者,他們尚有如此強烈的求知欲望,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抓緊時間學習呢?
三、要有“奮勇向前”的開拓者魄力
在工作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很多難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迎難而上、奮勇向前”的開拓者還是“知難而退、畏縮不前”的弱者呢?或許沒有人愿意被貼上弱者的標簽,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迎難而上?溫家寶曾說過“黨員干部要事不避難,敢于擔當,奮勇向前”。作為黨員干部,不僅要具備勇于擔當的精神,做到應該做的事,頂著壓力也要干,必須負的責,迎著風險也要擔,真正把這份擔當變?yōu)閮刃纳钐幍膬r值追求,在本職崗位上盡職盡責、兢兢業(yè)業(yè),做好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作為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更需要這種敢做事的魄力,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要敢做事,不要害怕犯錯,我們的領導和長輩對于青年人才成長,是有廣博的胸懷和寬闊的度量的。馬克思說過:青年人犯錯誤,上帝都能原諒?戏稿e了說明你肯做事,任何事情不能百分百成功,青年人才同樣如此。戰(zhàn)勝了畏縮退卻的心理,才能在困難面前放手一搏,才會有解決難題的希望,才能將難事做到最好。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相關文章: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01-09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01-05
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11-30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12-29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范例05-13
《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01-14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范文03-14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500字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