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和智慧讀后感
學問和智慧讀后感(一)
羅家倫著有《學問與智慧》一文。順便說一句,蘇教版初中九年級(上)把此文編進了教材,讓我有出乎意料的尊敬。
羅文對智慧與學問,智慧與文章有極富啟發(fā)意義的闡述,反襯了曹雪芹之言。
論斷一:有學問不一定有智慧,真正的學問,必然是智慧的結(jié)晶。
孟德爾研究豆子的交配實驗,這是生物學家的最常規(guī)的學問,但孟德爾以前的生物學家,此實驗生物學家們做過千萬遍,但只有孟德爾由此發(fā)現(xiàn)了遺傳學的基本原理。達爾文、愛因斯坦與孟德爾一樣,都有從常規(guī)中發(fā)現(xiàn)非常,能看見別人所看不見的智慧。
論斷二:真正的智慧,必然以學問為基礎(chǔ)。否則只是曇花一現(xiàn)、浮光掠影。智慧不是空穴來風,“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零星的智慧,如火花乍現(xiàn)乍滅,不足為道。
論斷三:文章、書籍分兩種——有智慧的和無智慧的。故而讀書也需智慧,即辨別文章、書籍的價值,要“讀書有間”,不要“勞而無功”。
在一個以網(wǎng)絡(luò)為載體,海量信息蜂擁而來的時代,如何鑒別真學問,如何鑒別有智慧的好書好文,生出了別樣的難題;同時這也是一個自媒體的時代,給寫文章,無成本發(fā)表文章,生出了意外的便捷。
這樣,網(wǎng)絡(luò)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勢在必然。這也是必要的代價,信息匱乏、封閉、壟斷、人為操縱從來都是有害無益的。
我在網(wǎng)絡(luò)上找文章,以羅家倫先生的《學問與智慧》為基礎(chǔ),以“學問須洞明世事,文章要練達人情”為標準。諸位一定會問,“你有判別真假學問的智慧嗎?”。嘿嘿,洞明世事也好,練達人情也罷,關(guān)鍵看有沒有真性情,是不是有慈悲心,化繁為簡,抓住這點,不及其余。
學問和智慧讀后感(二)
今天讀了學者羅家倫的《學問和智慧》一文,讓我收獲很多。一直以來我一直把知識等同于智慧,它讓我懂得了應(yīng)該如何理解知識,如何理解智慧,如何看待知識和智慧之間的關(guān)系。文章的見解獨特,語言也很精煉,優(yōu)美而意蘊深刻的句子俯拾皆是。
“學問是寸積銖累而來的,常是各有疆域獨自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興趣,但是它本身確實人生的工具!薄爸腔凼且环N透視,一種反想,一種遠瞻;它是人生含蘊的一種放射性;它是人生深處發(fā)出來的,同時它可以燭照人生的前途!币徽Z道破了知識智慧的區(qū)別,知識是有領(lǐng)域的,不同領(lǐng)域有不同的'學問,但智慧是“人深處發(fā)出來的”,它是人自身的,而知識是完全通過后天的學習獲得的,而且也永遠是某些疆域的。
一個光有學問沒有智慧的人,是一只徒有一背的貨物的驢,是“兩腳”的“書櫥”。生活中也有一種這樣的人,讀書不太多,但能“洞明世事”,“練達人情”,他雖然沒有很多學問,但他擁有了智慧。大名鼎鼎的和珅,沒有學富五車的知識,但他也成了一代名臣,得益于他在君臣之間的游刃有余,他讀懂了人生這本書,讀懂了君主這本書。
文章說“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的確,沒有一定的智慧,就連獲得知識都成問題,那是“無本求木”。反之,擁有智慧的人,他要獲得知識就如同擁有了一對乘著春風的翅膀,學問在他那里就如同芝麻開花一樣,更易觸類旁通了。在他那里學問和智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無論是春秋時期的孔子、北宋的蘇軾還是當代的季羨林,他們都成了時代的大師,也成就了歷史的大師,受著世人的敬仰。
作者還依此拓展開去,談到了我們離不開的朋友——書籍,書籍亦如人,有一種兼顧學問和智慧的,一種談不上學問更無智慧的。市場上可謂魚龍混雜,為了不浪費我們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讀書前要作精心的選擇。我們要深知“著書固要有智慧,讀書更要有智慧!
【學問和智慧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學問和智慧》 教案07-12
學問和智慧教案01-05
《學問和智慧》的初中讀后感06-29
《學問和智慧》閱讀答案06-14
《學問和智慧》教學教案01-28
《學問和智慧》教案范文07-12
學問和智慧閱讀答案02-08
《學問和智慧》閱讀答案09-07
《學問和智慧》閱讀習題及答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