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實用文檔>古代詩歌鑒賞

        古代詩歌鑒賞

        時間:2024-08-18 13:45:27

        古代詩歌鑒賞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詩歌吧,詩歌是按照一定的音節(jié)、韻律的要求,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學體裁。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詩歌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代詩歌鑒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代詩歌鑒賞

        古代詩歌鑒賞1

          【考向探究】

          古詩非常講究構(gòu)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gòu)成全詩的線索、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表現(xiàn)出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查對全詩的把握角度。

          詩眼,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析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動詞或形容詞品味,看其在拓深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典例分析引路】

          [例1] (20xx年湖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揚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龍標野宴 王昌齡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龍標:古地名,今屬湖南黔陽。

          題目:兩首詩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詩中的含義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試題分析】

          本題重點考查考生對統(tǒng)攝全詩的字或詞(詩眼)的理解和把握,側(cè)重于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因古詩非常講究構(gòu)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gòu)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字或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查考生對全詩的整體把握程度。對于這類題目,考生要從該字或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及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兩方面結(jié)合考慮。該題旨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與鑒賞能力,考生通過比較閱讀可知李白詩中的“愁”是懷人之愁,而王昌齡詩中的 “愁”是遠謫之愁?忌诖痤}時要找出“詩眼”(一般為動詞、形容詞),并說明“詩眼”在詩句中的運用特點,在說明時要結(jié)合詩句描述詩人營造的意境,要體味這種意境中詩人的情感內(nèi)涵,這樣答案才不枝不蔓,鑒賞才會恰到好處。

          【參考答案】

          李白詩中的“愁”是懷人之愁;它是全詩的“詩眼”,作者以此統(tǒng)攝全詩。王昌齡詩中的 “愁”是遠謫之愁;作者以“愁”襯托自己不以遠謫為念,寄情山水的.曠達之情。

          [例2](20xx年四川卷)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試題: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xiàn)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lián)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lián)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xiāng)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lián)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例3](20xx年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注]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后期詩人。

          試題: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xiàn)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chǎn)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xiàn)得最為強烈和集中。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望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

          【備考錦囊】

          一、常見的提問形式

          1、這首詩的“詩眼”是什么?

          2、某詞是全詩的關(guān)鍵,為什么?

          3、某詞統(tǒng)領全詩的理由是什么?

          4、有人認為某詞是全詩的關(guān)鍵,你同意嗎?請說明理由。

          二、解題技巧

          1、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解釋詩眼句的意思。解釋時用描寫描述的方式,不能用直譯的手法;

          2、因為詩眼是詩中最精煉傳神,最能巧妙表達主旨的詞語。要找到并理解詩眼就必須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和主旨來考慮,結(jié)合句法的分析。

          三、答題步驟

          1、明確指出作為“詩眼”的詞;

          2、結(jié)合詩歌具體內(nèi)容,例舉全詩圍繞該字寫了哪些內(nèi)容;

          3、分析該詞在突出主旨、營造意境和詩歌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指出該字在表達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鞏固練習】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 魏 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試題:有人說詩里的“涼”字詩的詩眼,試作分析

          【參考答案】

          “涼”字寫出了江風夾雜著雨水吹入船中給人的感覺(或?qū)懗隽饲镲L秋雨給人的真實感受);同時也是全詩中凄涼氛圍、情感的反映,該字將情與景融合在一起,所以“涼”是全詩的詩眼。

          【賞析】

          詩作于王昌齡貶龍標尉時。

          (深圳一模)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百嘉村見梅花 龔鼎孳①

          天涯疏影伴黃昏,玉笛高樓自掩門。夢醒忽驚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 ①龔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禎七年進士。清兵入關(guān)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時官至刑部尚書。

          試題: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關(guān)于詩眼,有人認為是“驚”,有人認為是“客”,有人認為是“寒”。你認為呢?為什么?

          【參考答案】 “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樓等意象,表現(xiàn)了自己身為貳臣內(nèi)心的痛苦寂寞,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眼前的月亮著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寫照,寫出了百愁縈繞、無可奈何的凄涼。

          角度三:分析語言風格型

          【考向探究】

          不同詩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詩人的不同的詩歌,往往呈現(xiàn)出不同的語言風格。鑒賞語言特色,也就是對詩歌語言的格調(diào)、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賞析,要記憶一些常用術(shù)語,如沉郁頓挫、綺麗典雅、清新質(zhì)樸、簡潔明快、悲慨沉郁等,以便表達恰當,答題規(guī)范。

          【典例分析引路】

          [例1]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

         。ú襟E一)此詩語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二)“黃鶯兒”是口語化,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三、四句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三)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例2] (20xx年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題目: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

          【試題分析】

          本題重點考查考生對作品語言風格的品評能力。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顯著語言風格。這是一首送別詞,感情真摯,語言淺易,作者以新巧的構(gòu)思和輕快的筆調(diào),表達了送別惜春這一主題,構(gòu)思新穎,比喻巧妙。上闋以眼波和眉峰來比喻水和山,盈盈綠水似少女眼波流動,簇簇青山象少女攢聚的眉峰,“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兩句寫出了山水的清秀與靈動。作者所描繪的景致清新亮麗,作者的筆觸細膩傳神,整首詩的語言風格清新。在回答這種題型時考生首先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詩歌的語言特色,然后用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最后指出該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步驟一)修辭巧妙,用語綺麗,(步驟二)如“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詩人以美人的眉眼來描寫山水的清秀;(步驟一)想象別致,意蘊生動,(步驟二)“眉眼盈盈處”“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詩人又想象送走的美麗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寫得清新秀麗如佳人。(步驟三)“新穎明麗”的語言特色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浙東山水的美好,抒發(fā)作者的送別之意。

          [例3](20xx年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quán)貴斗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后,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

          試題: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征,并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風格特征:沉郁悲愴或深沉凝重。(2)簡要分析:這首詩把深沉的愛國情懷與自己的人生遭際、眼前的具體情景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融鑄為凝練精純的詩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風格。

          【備考錦囊】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shù)。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要求品味整首詩歌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筆調(diào)婉約……

          答題步驟:

          1、敘: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析:用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評: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鞏固練習】

          1、(廣東六校聯(lián)考)閱讀下面這首清詩,然后回答問題。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注] 屈大均,文學家,史學家。早年參加抗清斗爭,后退隱不仕。其地位與顧炎武、吳嘉紀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結(jié)交前明遺民志士抗清,冀求復明。

          試題:本詩的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表現(xiàn)出了怎樣的語言風格?請任選一聯(lián)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含蓄委婉(或:深沉蘊藉)。頷聯(lián):作者用垂淚的“落花”比喻受打擊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鳥”來比喻為清廷賣力幫腔的小人,含蓄地表達了深沉悲愴的情懷;蛭猜(lián):“龍蛇四海歸無所”,比喻反清志士們因為大業(yè)難成而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寒食年年愴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前明遺民志士在每年寒食節(jié)的時候都會產(chǎn)生悲愴之情,反清無望的幽憤之情表達得深沉蘊藉。

          【附錄】

          常見的古詩語言風格

          1.平實質(zhì)樸 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例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全篇毫無難解之處。

          2.含蓄雋永 詩歌最富有靈氣。詩的靈氣在于雋永,在于“字短情長”,字里行間總是留著啟人聯(lián)想、開人悟性的“空白”。例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碧旄饕环降姆蚱揲g掛念問候,其時其境其情,歸家團聚作長夜之談的憧憬,統(tǒng)統(tǒng)顯于言外,隱于空白。

          3.清新雅致 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寫景詩中,一般詩風比較靚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飽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如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給人一種清新美。

          4.形象生動 詩歌的語言往往以其生動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嬌·赤壁懷古》),既是詩又是畫,有形有色地展現(xiàn)了赤壁的壯麗景色,氣勢雄偉,境界開闊。

          5.絢麗飄逸

          說到絢麗飄逸,最典型的詩人當數(shù)李白。李白的詩大都寫得色彩繽紛、景象綺麗、變幻莫測,具有絢麗飄逸之美。例如他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很典型的一例。

          6.其他用來鑒賞古詩語言風格的常用語言還有:

          平淡自然 明快淺顯 辭藻華麗 委婉含蓄 簡潔洗練 沉郁頓挫 渾厚雄壯 多用口語 明白如話 樸實無華 華美絢麗 明白曉暢、筆調(diào)婉約。

        古代詩歌鑒賞2

          (一)

          谷中應響似吾聲,

          呼友賢民華頂行。

          是日惠風吹不斷,

          登山也得趁春晴。

          (二)

          項圈制作也奢華,

          宇室周圍采野花。

          紅萼杜鵑開得好,

          豈能舍子用其他。

          (三)

          余春也有卉妖嬌,

          躍躍層林亮火苗。

          華頂這時霞簇起,

          向天又見杜鵑燒。

          (四)

          吹醒桃林花好開,

          東風朝夕不停來。

          華章俊杰豈輕出,

          為了紅顏拼盡才。

          (五)

          吳詠聲中見彩霞,

          海棠花里隱君家。

          斌斌客至未忙進,

          悄立門前聽嘔呀。

          (六)

          不登曾嶺看花來,

          再好標容錯過哉。

          心動營飛群鳥處,

          已迷華頂杜鵑開。

          (七)

          胡蝶沒飛墻里來,

          建蘭家下怎知開。

          新生豈是無香物,

          忽略鮮妍實不該。

          (八)

          葉黃楊柳嫩天臺,

          竹綠春山又長開。

          詩客芳林該記得,

          層峰曾到踏青來。

          (九)

          張展層枝向遠臨,

          世塵都要被遮陰。

          栓皮櫟也缺疼愛,

          卻在人間還盡心。

          (十)

          杜鵑光范若明霞,

          風里翩仙似浣紗。

          不是采芝華頂?shù)剑?/p>

          哪知天上也開花。

        古代詩歌鑒賞3

          1.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待儲光羲不至 王維

          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

          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

          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

          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經(jīng)明了?諒颓。自多情。

         、 作者根據(jù)什么判斷友人儲光羲不會再來看望自己?請結(jié)合作品作簡要分析。

          (2)全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細節(jié)來表達這種感情的?(4分)

          2.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臺 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釋】韋莊(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

          (1)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

         。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3. 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圩ⅲ葜x將軍:東晉謝尚,官鎮(zhèn)西將煙。鎮(zhèn)守牛渚時曾于秋夜泛舟賞月,遇袁宏誦詩聽后大為贊賞,邀袁過船長談達旦,從此袁宏名聲大著。

          以前兩聯(lián)為例,談談“空”字是怎樣把寫景和抒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雜情感?

          4. 閱讀下面三首關(guān)于項羽的詩,完成①②兩題。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烏 江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這三首詩詠的都是西楚霸王項羽,但對項羽評價的角度并不一樣,他們的角度分別是什么?

          (2)這三首詩借對項羽的評價分別表達了什么觀點?

          5.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鄉(xiāng)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倫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①。

          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②。

          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蟲③。

          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④。

          [注釋] ①城闕:宮城前兩邊的樓觀,這里代指京城。②翻:通“反”。③風枝:風吹動樹枝。④羈旅:客游他鄉(xiāng)。曉鐘:報曉的鐘聲

          (1)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xiàn)故人相逢的環(huán)境的。

         。2)這首詩主要寫的是什么情?如何表現(xiàn)的?

          6.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游賞心亭① 王硅

          六朝遺跡此空存,城壓滄波到海門。

          萬里江山來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樹②悲歌起,當日黃旗王氣昏。

          人事不同風物在,悵然猶得對芳樽。

          [注]①賞心亭:建康(今南京)名勝,北宋丁謂所建。在“下水門之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②玉樹:即《玉樹后庭花》,南朝陳后主所作,公認的亡國之音。

          (1)“城壓滄波到海門”中的“壓”字非常有表現(xiàn)力,請賞析。

          (2) 從全詩看,作者為什么“悵然”?聯(lián)系全詩作簡要分析。

          7.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宿云夢館 歐陽修

          北雁來時歲欲昏,私書歸夢杳難分。

          井桐葉落池荷盡,一夜西窗雨不聞。

          【注】歐陽修曾坐“朋黨”之罪出放外任,這詩是外放時途經(jīng)云夢驛館之作。

         。1)這首詩抒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結(jié)合第一、二句詩做簡要分析。

         。2)這首詩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詩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

          8. 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

          [雙調(diào)]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注】①嘆新豐句:化用馬周困新豐的典故。據(jù)《新唐書?馬周傳》唐初中書令馬周貧賤時,曾住在新豐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備受冷落。

         。1)“落燈花棋未收”一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情境?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2)本曲抒寫秋夜雨中思鄉(xiāng),其結(jié)構(gòu)、層次分明,試作簡要分析。

          9.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夏日西齋書事 司馬光

          榴花映葉未全開,槐影沉沉雨勢來。小院地偏人不到,滿庭鳥跡印蒼苔。

         。圩ⅲ荽嗽娛撬抉R光被迫辭官退居洛陽時所作。

          (1)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物?傳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2)本詩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晉陶淵明在辭官后有詩云:“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逼渲幸嘤小暗刈云保磉_的情感迥異。試簡要分析兩者情感的不同。

          10.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鷓鴣天 夏 竦

          鎮(zhèn)日無心掃黛眉,臨行愁見理征衣。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

          停寶馬,捧瑤卮。相斟相勸忍分離。不如飲待奴先醉,圖得不知郎去時。

         。1)這是一首送別詞,作者假托一個女子的身份、口氣,抒寫她與愛人分別時的離情別緒,清代詞學理論家張廷焯評比此詞:“語不深而情深,千古離別之詞,以此為景。”請問詞的上闋表現(xiàn)了女子怎樣復雜的心情。

         。2) 有人認為詞的最后兩句出語不凡,感人至深,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答案示例:(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細雨。(2)①盼好友到來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之情。 ②清早就已經(jīng)打開層層的屋門;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傾聽有沒有友人車子到來的聲音;以為聽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響聲,正要出門去迎接,哪知卻原來是自己弄錯了。

          2答案示例:①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臺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zhuǎn)瞬即逝作鮮明對比,因此詩人說它“無情”。 ②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運使詩人聯(lián)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

          3答案示例:第一聯(lián)寫詩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這種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謝尚對袁宏的提攜。第二聯(lián)正面寫懷古,一個“空”字使作者知音難覓、懷才不遇之情和上聯(lián)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這首詩既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大志難酬的孤獨和寂寞,也表達了自信、曠達、灑脫、豪放之情。

          4答案示例:(1)第一首是從兵家用兵的角度來評價的 。第二首是從民心向背的角度來評價的 。第三首是從節(jié)操(氣節(jié))角度來評價的 (2)杜牧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勝敗得失、歷史興衰的看法,即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負重、重整旗鼓,定能東山再起。 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zhàn)爭的勝負,歷史的規(guī)律不可違背。 李清照認為人要講求氣節(jié),活著要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死了也要氣壯山河。

          5答案示例:(1)①通過景物描寫表現(xiàn)環(huán)境,故人相逢在秋天的滿月之夜,京城的夜已經(jīng)很深了。②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環(huán)境。秋風驚動枝頭棲息的鳥鵲,露草里躲著唧唧鳴叫的寒蟲。(2)①這首詩描寫了和同鄉(xiāng)偶然聚會的情景,表現(xiàn)了亂世相逢悲喜交集的復雜心理。②頷聯(lián)以“還作”、“翻疑”作流水對,敘江鄉(xiāng)故人偶集,真是難得,反而懷疑是不是在做夢;③頸聯(lián)景中含情。④尾聯(lián)寫歡聚對飲,長夜敘談,并以“畏曉鐘”寫害怕分離時間到來作結(jié),深刻表達出對同鄉(xiāng)聚會的珍惜和友情的深厚。全詩心理描寫真切而傳神。

          6答案示例:(1) ①“壓”字形象地寫出了城之高、城之固,突出了城的險峻。②也寫出了水勢的波濤洶涌。(2) ①前四句是寫作者登高遠眺,感慨江山依舊,物是人非。后四句是說如今的統(tǒng)治者不能吸取前朝教訓,使作者憂慮而“悵然”。

          7答案示例:(1)這首詩抒寫了詩人思念家人,渴望與家人團圓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緒。第一、二句借“北雁“歲欲昏”點出季節(jié)和時令,歲暮正是與家人團圓的時節(jié),妻子的來信更勾起歸家之念,于是詩人渴盼團圓的情感自然就顯現(xiàn)出來了,本當團圓,卻要遠行,無奈的詩人只能在夢中與家人團聚,而秋涼歲昏,則烘托出了難以團聚的愁緒。(2)“一夜西窗雨不聞”化用了李商隱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句,巧妙地表達了思念家人,渴盼歸家的思想情感,既親切自然,又增加了詩的內(nèi)涵。

          8答案示例:(1)描寫了紛紛落下的燈蕊余燼及散亂的棋局,勾畫出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圖景,從而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作者夢前以棋解悶,夢后獨對孤燈時的孤獨與百無聊賴的情懷。(2)此曲抒寫秋夜雨中鄉(xiāng)愁,以歸夢為中線,先寫夢之前所聽到的蕭瑟的秋聲,后寫夢過時所見的燈花殘棋,最后寫夢后難眠的種種心事,層次分明。

          9答案示例:(1)夏日大雨將至,榴花未全開,槐影沉沉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志不得伸、壓抑苦悶的心情。(2)司馬詩“地偏”兩字,明寫住地偏遠,實則儲蓄地表現(xiàn)了不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辭官后朋友同僚盡散的冷落);陶詩“地自偏”,說明居地雖處鬧市,可心情卻因擺脫了官場束縛而愉快和超脫。

          10答案示例:(1)離別之前,女子郁悶難過,整天無心描眉梳妝,見到丈夫打點行裝,她更是無精打采(愁上心頭。表現(xiàn)了女子對愛人強烈的不舍之情。然而,女子在餞行時唯恐丈夫傷心,卻是竭力控制情緒,強忍淚水,表現(xiàn)了女子細心和對丈夫的關(guān)心。(2)最后兩句構(gòu)思奇特,作者運用了曲筆的手法,故作曠達。曲折含蓄地道出了女主人心情深摯哀婉的痛苦別情和不舍的依戀之情。分別是撕心烈肺的痛苦,而愛人又不能不起,在無奈的現(xiàn)實面前,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的情形或許好受些。這兩句,把主人公的內(nèi)心痛苦抒寫得感人肺腑。

        古代詩歌鑒賞4

          欣賞古代詩歌,怎樣才能做到心領神會呢?《考試說明》有明確規(guī)定: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這就提示我們讀詩時須弄清詩中寫了什么、為什么要寫以及怎樣寫,我們閱讀古詩時不妨從三方面入手:咀嚼語言、讀懂原詩;感受形象、領悟意境;琢磨方法、體味藝術(shù)。

          (一).咀嚼語言、讀懂原詩

          葉圣陶先生說過:文藝鑒賞還得從透徹地了解語言文字入手,這件事看起來似乎淺近,但確是最基本的。古人十分注重煉字,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可見古詩的語言常常是凝練含蓄、耐人尋味的,讀詩就得認真地咀嚼把握詩中的關(guān)鍵字眼,比如僧敲月下門中的敲,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它們的妙處早已為人們所稱道。再比如唐代王維《過香積寺》中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孤寂幽靜的景象,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fā)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森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

          此外詩歌中的細節(jié)描寫也不容忽視,趙師秀的《約客》中閑敲棋子落燈花的細節(jié),一個敲字傳神地表達出客人久久不至時焦躁不安的情緒。元稹的《行宮》中白頭宮女們閑坐說玄宗的細節(jié),蘊涵豐富,這些宮女們由紅顏到白發(fā),在冷宮中痛苦煎熬了一生,可謂心中怨悔無重數(shù),她們閑談玄宗昔時的繁華,聊以消磨這難熬的時光,往事的歡樂越發(fā)襯托出此時的宮女們?nèi)f念俱毀、心如死水。

          另外對詩中所用到的修辭,也應細細體會其中的妙處。如李清照《如夢令》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詩人采用了設問和借代的手法,表達出對春光的惜別和留戀。再看秦觀《春日》詩中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兩句,詩人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一夜雷雨過后芍藥和薔薇仿佛多情的少女淚光晶瑩、嬌弱慵懶的神情、形態(tài)。別具情味,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二).感受形象、領悟意境

          常言道詩言志詞言情,而詩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借助具體可感的形象來表達,形象大致可分為景物形象、生活場景和人物形象。

          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常常借助于景物形象,來渲染氣氛,烘托情感。我們通過分析形象,便可感知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請看杜甫的《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江月近人、風燈夜照、沙頭宿鷺、船尾跳魚的恬靜優(yōu)美的畫面,創(chuàng)設了安謐、和平的意境,透露出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向往。

          托物言志的詩,往往在形象的描繪中寄寓詩人的人生理想,詩中所描繪的既是景物形象,更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陸游《卜算子·詠梅》中的梅花就是一個孤高寂寞、備受嫉妒打擊,即使零落成泥也節(jié)操不改的愛國志士的形象。于謙《石灰吟》中的石灰是一位不懼怕各種打擊,不怕粉身碎骨,要留情白在人間的清官形象。

          所謂生活場景就是詩人通過藝術(shù)概括和加工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體生動的生活圖景。讀到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之句,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一幅江邊送別圖,詩人久久不愿離去,目送孤帆遠影漸去漸遠,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處,表達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再看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詩人選取了歌樓聽雨、客舟聽雨、僧廬聽雨三幅生活場景,表現(xiàn)了少年的歡樂、中年的失意和晚年的無奈。抒發(fā)出詩人獨特的人生感悟。

          古詩里不少篇章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進而突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請看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夜深聽到屋外的風雨聲,仿佛自己指揮著千軍萬馬奔赴冰天雪地的北方,同敵人展開英勇的搏斗,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詩人塑造了一位年邁孤獨、身體衰弱、窮且益堅、壯心不已的勇士形象,表達了殺敵報國的急切而壯烈的情懷。

          (三).琢磨方法、體味藝術(shù)。

          詩歌的表達技巧往往表現(xiàn)在三大方面: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

          表達方式是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見的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其中抒情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抒發(fā)了女詞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茍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發(fā)了文天祥精忠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氣概。

          間接抒情常見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場景油然而生感慨。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詩人聽到折柳曲的笛聲,不禁產(chǎn)生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借景抒情顧名思義就是借助景物來抒發(fā)情感,《憶江南》中詩人白居易借助于紅勝火的江花和綠如藍的江水表達出對江南水鄉(xiāng)的魂牽夢繞、久久不忘!度鐗袅睢分欣钋逭諏Υ汗獾牧裟钕e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間已是綠肥紅瘦的景象來抒發(fā)的。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寫的景物之中,同樣是楓葉,在送別人崔鶯鶯的眼中,被理解為由離人的血淚染成;在詩人杜牧的筆下它又成了勝過充滿生機的火紅的二月花。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達到的藝術(shù)效果。

          表現(xiàn)手法又叫藝術(shù)手法,是指詩歌的章法和技巧,有以下八種:

         、黉秩。 渲染就是對環(huán)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繪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強藝術(shù)效果。

          比如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中家家雨、處處蛙就渲染出約客時的環(huán)境氣氛,突出詩人心中的孤寂落寞。再比如杜甫的《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就渲染出深秋江邊的蕭條、冷落的氣氛,與詩人悲涼、傷感的人生感慨相吻合。

         、诤嫱。 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繪別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對象。

          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中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詩人側(cè)面寫了帆、鳥、海、樹,烘托出暮雨的細密和詩人濃濃的離愁別恨。

         、酆睢 含蓄顧名思義,不直說、不明說,委婉曲折地表達主觀感情。

          如朱慶余《閨意獻張水部》中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詩人借新婦向夫君探詢化妝是否入時,巧妙地向張藉詢問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主考官的心意。

         、苡玫。 借用典故可使詩的內(nèi)涵更豐富,意蘊更深遠。

          雍陶《題君山》中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詩人巧用典故,把倒映湖中的君山比作舜的妃子梳洗時青黛色的螺髻,形象生動而又貼切。

         、菹笳。 象征是一種托物寓志的表現(xiàn)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種精神品質(zhì)或抽象事 理,由于長期使用,已被人們普遍接受。

          比如,梅花象征堅貞,蘭花象征高潔,牡丹象征富貴,竹子象征氣節(jié),紅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棄婦,子規(guī)象征悲愁。

         、抟魄。 移情就是將人的情感轉(zhuǎn)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與人同喜同悲。

          比如杜牧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詩人沒有說怎樣惜別,卻把這種感情轉(zhuǎn)移到蠟燭身上,蠟燭無情,尚且替人垂淚,何況人乎?《揚州慢》也有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之句,喬木尚且厭惡戰(zhàn)爭,何況揚州百姓呢?

         、咭謸P。 指欲抑先揚或欲揚先抑。

          比如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詩人采用欲抑先揚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上翠摟,后面才寫她忽見柳色而悔恨不已,形象地刻畫出少婦情緒的微妙變化,表現(xiàn)出她的感傷和哀怨。

          ⑧對比。 對比的目的是為了突出詩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請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上闋寫去年元夜時的幸福歡樂,下闋寫今年元夜時的苦悶傷感,對比鮮明,突出景物依舊而人事已非的悲傷情懷。

          古人十分注重修辭手法的運用。

          采用比喻、比擬、象征、起興等手法使描寫的事物更為形象生動;

          采用夸張、偏語、襯托、對比、婉曲、設問、反問等手法來突出詩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雙關(guān)、疊字、對偶、反復等手法使詩中字句更為精巧。

          需要解釋一下,偏語是指有意偏離實際,看似乖謬,實則情感至真至純,給人以美感。

          比如唐代李益的《江南曲》中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人。閨中少婦故意說偏激的話,從側(cè)面曲折地表露出她那焦急等待而無人相告的苦情。

          婉曲就是婉轉(zhuǎn)曲折,用暗示、烘托的方法來表達意思。唐代宋之問的《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敘述了詩人被貶嶺南逃回故鄉(xiāng)時,擔心家人受到連累,生怕打聽到壞消息時的不安心理,但又不便明說這層意思,只好婉轉(zhuǎn)曲折地說: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他那又喜又懼的矛盾感情以及對親人的無限掛念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深切感人。

          要想全面透徹地了解詩意,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古文修養(yǎng),了解詞類活用、特殊的句式等等;需要關(guān)注作者生平,做到知人論事;還要重視標題和注釋,這對理解詩歌主旨有一定的幫助;對每首詩,應盡量做到熟讀深思。

        古代詩歌鑒賞5

          一、古代詩歌的分類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1.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俟朋w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jīng)》→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诮w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墼~,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字數(shù)不同可分為長調(diào)(91字以上)、中調(diào)(59-90字)、小令(58字以內(nèi))。詞有單調(diào)和雙調(diào)之分,雙調(diào)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shù)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diào)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闕、下片。

          ④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shù)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shù)(套曲)兩種。套數(shù)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diào)。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①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于不滿現(xiàn)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fā)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于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谠佄镅灾驹,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zhì)或理想。

         、奂词赂袘言,因一事由而引發(fā)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xiāng)、念友等。

         、軕压旁伿吩姡詺v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fā)滄桑變化的感慨。

         、葸吶鲬(zhàn)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fā)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宏渾,筆勢豪放。

          二、古代詩歌的發(fā)展歷史

          1.中國古典詩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勞動創(chuàng)造了詩歌!对娊(jīng)》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作品305篇,也被稱為“詩三百”!对娊(jīng)》按內(nèi)容分為風、雅、頌,其中“風”為民歌,是其中的精華部分!对娊(jīng)》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有人將“風、雅、頌、賦、比、興”歸納為《詩經(jīng)》六義!对娊(jīng)》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

          2.在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文人詩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的詩體,這就是屈原和楚辭。因楚辭的代表作是《離騷》,故楚辭也被稱為騷體詩。楚辭的特點:句子長短不一,形式靈活,多用“兮”字!膀}”還常與《詩經(jīng)》中的“風”并稱為“風騷”,常用來代稱文學作品,或代表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

          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的先河!峨x騷》是其代表作!峨x騷》是現(xiàn)存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也是一首浪漫主義的杰作。其作品還有《九歌》(九為虛數(shù),共十一篇)、《天問》、《九章》(九為實指)等。

          3.代表兩漢詩歌的最高成就為樂府詩。樂府,最先是指漢朝的音樂機關(guān),主要任務是搜集歌辭,訓練樂工。魏晉六朝將樂府所唱的詩叫“樂府”,于是樂府由官府名稱演變成一種帶音樂性詩體的名稱。漢樂府最基本的藝術(shù)特色是敘事性。代表作《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現(xiàn)存古代最早最長的一首敘事詩,是漢樂府民歌發(fā)展的最高峰。它與北朝的民歌《木蘭辭》并稱為“樂府雙璧”!犊兹笘|南飛》選自南朝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木蘭辭》選自宋郭茂倩編輯的《樂府詩集》。

          4.魏晉時期,文人五言詩開始興盛。其代表是以三曹為代表的建安詩人及晉朝的陶淵明。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jié)先生,被詩論家稱為“田園詩人”或“隱逸詩人”。《古詩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詩的代表,標志著五言詩由產(chǎn)生發(fā)展到最終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態(tài)度、形象的語言、比興手法形成獨特的含蓄的風格,對后世的抒情詩有直接的影響。

          5.唐詩是我國古代詩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別代表了我國古典詩歌中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最高成就,被譽為唐詩的“雙子星座”。李白有“詩仙”美稱,其詩清新飄逸。杜甫有“詩圣”之稱,其詩沉郁頓挫,有“詩史”之稱,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詩人,號香山居士,其文學主張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唐代的著名詩派有山水田園詩派和邊塞詩派。山水田園詩派以標舉隱逸,寄情山水,歌詠田園生活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維)孟(浩然)。邊塞詩派其作品多描寫塞外奇異風光,抒寫將士樂觀豪邁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復雜矛盾情感。詩風奔放昂揚。代表作家高(適)岑(參)。

          6.詞產(chǎn)生于晚唐,興盛于宋。宋代的詞從風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棄疾)蘇(軾);婉約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7.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是金、元兩代興起、由“詞”蛻化出來的一種歌曲,體式與詞相近,較為自由,可以在字數(shù)定格外加襯字,較多地使用口語。散曲有小令和套數(shù)兩種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數(shù)則合一個曲調(diào)中許多曲子為一套。套數(shù)也叫套曲,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它少則兩曲,多則二十曲,沒有定數(shù)限制。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古代詩歌鑒賞6

          一、從重點字詞處設置

          對詩歌中重點字詞的理解,是詩歌鑒賞的第一步,只有正確理解字詞,才能準確鑒賞詩歌。因此,重點字詞成為題點設置的一個內(nèi)容。

          閱讀唐代嚴維的詩《丹陽送韋參軍》,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丹陽國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A、作者在詩中用一“秋”字,主要是為了交代送別友人的季節(jié)。

          B、“江南”、“江北”在詩中有照應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傳達出思念之神態(tài)。

          C、第四句寫望中所見,給人以寂寞、空虛、孤獨的感覺,“水悠悠”暗含著無限的思想。

          D、作者將對友人的真摯感情滲透在景物描寫之中,言有盡而意無窮。

          [解題導引]這首詩,寫作者送別韋參軍的情景,表現(xiàn)了詩人與參軍之間的真摯情誼。對詩中“秋”的理解,關(guān)系到整首詩的把握和鑒賞。表面上“秋”是寫時令,實際上是表達了當時作者的情緒,作者巧妙地運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說明“愁”,從而表達出作者的千種離情,萬般愁緒。因此,如果認為“秋”字主要是為了交代送別友人的季節(jié),那就錯了。答案應為A。

          二、從關(guān)鍵語句處設置

          讀懂詩句是閱讀鑒賞詩歌的基礎,試題多在關(guān)鍵語句處設置題點。

          閱讀辛棄疾詞《破陣子·為陳同父賦壯語以寄》,選出對這首詞的文句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p>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A、“醉里”二句寫了一個夢境,描寫了詞人在刀光劍影中抗戰(zhàn)殺敵的形象。

          B、“八百里”二句,生動的描寫了將士們在軍旗下分烤熟的牛肉的宴飲場面,“五十弦”指合奏的各種樂器,“塞外聲”指雄壯悲涼的軍歌。

          C、“了卻”二句描寫戰(zhàn)斗獲勝,大功告成時將軍意氣昂揚的神情,道出了詞人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大業(yè),贏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D、末句“可憐白發(fā)生”,抒發(fā)了詞人在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壓抑下,收復祖國河山的壯志無從實現(xiàn)的悲憤。

          [解題導引]首句“醉里挑燈看劍”由三層意思:“看劍”表示雄心,“挑燈”點出時間,整句是寫念念不忘報國!皦艋卮到沁B營”,是寫拂曉醒來時聽見各個軍營接連響起雄壯的號角聲,也不是寫夢境。而且,這兩句也并沒有寫到詞人在刀光劍影中抗戰(zhàn)殺敵的情形。答案是A。

          三、從意象上設置

          意象是寄托詩人情感,構(gòu)成詩歌意境的客觀物象。如果要理解詩中蘊涵的情感,參透詩的意境,那就必須先把握意象。

          對下面這首《菊花》詩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A、第一句寫從秋菊圍著房舍,仿佛是陶淵明的家。

          B、第二句表現(xiàn)了詩人賞菊入迷、留戀忘返的情景。

          C、三、四句由描寫轉(zhuǎn)入議論,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潔氣質(zhì)。

          D、全詩用語平易,沒有刻意求工,卻含義雋永,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

          [解題導引]在人們的思維定勢中,一談到菊花,就想到它的高潔氣質(zhì)。但本詩作者之所以喜愛菊花,是因為菊花在百花之中最后凋謝,“此花開盡更無花”,與菊花高潔的'氣質(zhì)無關(guān)。因此,如果對菊花這一意象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就會導致誤選。答案是C。

          四、從感情的角度設置

          感情之于詩,如血液之于人體,如水分之于花草,它是詩歌的生命。鑒賞詩歌就應當從詩歌的意象出發(fā),仔細體味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詩人的情感。

          對[甲][乙]兩首詞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甲]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乙]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A、從詞中所寫的人物來看,甲詞所寫的一是一位思婦——秦娥;乙詞中沒有人物姓名,沒有人物活動,是一首寫景詞。

          B、從時令上看,兩詞均描繪了秋季景物。

          C、兩詞均以借景抒情之筆收束,均是借對夕陽下景物的描繪來抒發(fā)一種悲壯豪邁之情。

          D、兩詞結(jié)尾均具博大蒼涼之氣,但前者略顯傷感,后者則透露出昂揚豪邁的英雄氣概。

          [解題導引][甲]詞作者傳為李白,從詩中意象看,體現(xiàn)了博大的盛唐氣象,同時也給人一種蒼涼之感,但仔細體味那幽怨的簫聲、秦樓的冷月及西風殘照的漢家陵闕,又無不給人一種惆悵空寂的傷懷之痛。[乙]詞作者是偉人毛澤東,從凜冽的西風、雁叫的長空、如鐵的雄關(guān)、如海的蒼山、如血的殘陽中,分明感到詞中所抒發(fā)的是紅軍戰(zhàn)士那種昂揚、悲壯、豪邁之情。答案為D。另外,[甲]詞是一首敘事詞,寫的是冬景;[乙]詞沒有抒發(fā)豪邁之情。據(jù)此排除前三項。

        古代詩歌鑒賞7

          【原文】

          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

          幾度白衣虛令節(jié),致疑黃菊是孤芳。

          野心一片湖云外,灝氣三秋海日旁。

          山閣若逢閻伯嶼,方君詩思敵王郎。

          【注釋】

         、僭亼丫洌褐^吟詩抒懷不許重陽節(jié)老去。老重陽倒裝句式,應讀為重陽老。霜雪:指斑白頭發(fā)。

         、诎滓拢喊滓率拐撸荽淌吠鹾肱蓙斫o陶淵明送酒的使者。詳見善權(quán)《奉題王性之所藏李伯時畫淵明:采菊》注②。虛令節(jié):言虛度節(jié)日,指重陽節(jié)。致疑句:謂以致懷疑菊花沒有人來欣賞,只好孤芳自賞。按陶淵明賞菊飲酒,引為佳話。此聯(lián)二句乃借用其意,謂幾度的重陽節(jié)沒有這樣歡樂聚會,沒有這樣飲酒賞菊,實在是虛度了時光,實在對不起菊花。

         、垡靶模洪e散之心。灝氣:彌漫于天地之間的大氣。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有“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庇么艘。三秋:此處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nóng)歷九月。唐王勃《滕王閣詩序》有句“時維九月,序?qū)偃。”即用此意?/p>

         、苌介w:指序燈與眾友宴集之吳山上樓閣。閻伯嶼: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任洪州都督時,于重陽節(jié)日在滕王閣上張宴,與僚屬賓朋歡聚。據(jù)考證,其時洪州都督雖姓閻,但非閻伯嶼。此處將吳山閣與滕王閣并稱。方君:與序燈同宴且長于詩的朋友,具體所指未詳。王郎:指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詩人王勃。見前,洪州閻都督在滕王閣上宴集時,正值王勃南下省親,路過洪州,與宴,作《滕王閣詩序》!峨蹰w詩序》是一篇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不朽佳作。此處以方君的詩才與王勃并比,自屬溢美夸贊與鼓勵之辭。

          【鑒賞】

          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稱重九,即重陽節(jié)。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東南,春秋時為吳之南界,故名。又名胥山,以伍子胥而名。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揚言欲立馬吳山,即指此山。這是序燈于重陽佳節(jié)在吳山與眾友聚宴正值下雨時,次友人之韻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中主要描述仲秋季節(jié)秋高氣爽,湖天空闊的清新景色。既慨嘆自己年華漸老,亦稱頌友人詩才高邁。詩中用了不少的歷史典故,但盡皆貼切準確,更增詩情詩味。

        古代詩歌鑒賞8

          ——鑒賞詩歌的語言

          鑒賞古代詩歌作品的語言既是古代詩歌鑒賞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也是一個主要的鑒賞方法。說它是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因為高考就這方面本身會設置題目;說它是一個重要方法,是因為通過鑒賞語言能夠幫助我們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詩歌形象和意境!高考要求的鑒賞作品的語言,與一般的文學鑒賞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高考要求的語言鑒賞主要著眼于一個“懂”字,即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表達作用,并能體會語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評述,這里著重闡述如何理解詩歌的語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評析。

          一、鑒賞詩歌語言的途徑

          主要說以下三點:

         。ㄒ唬w會語言的風格特色

          古代詩歌語言的風格特色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樸。人稱李白的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便是一種清新美。有的詩絢麗多彩,有的詩卻質(zhì)樸無華。有的詩語言明朗,有的卻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詩平易近人,有的卻險怪奇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體會其風格特色,就是要體會語言的美,體會其內(nèi)蘊。

          (二)把握語言風格:清新 絢麗 平淡(質(zhì)樸)

          明快 含蓄 簡潔(洗煉)

          1、清新: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平淡(質(zhì)樸、自然):其語言力求樸素,不追求辭藻的華麗,顯出質(zhì)樸無華的特點,但平淡之中蘊涵著深意。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蘊涵著詩人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評其詩“平淡而思致”。

          3、絢麗 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觀山水圖》“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每句開頭的“紅”“青”顏色詞語構(gòu)成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

          4、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達作者對妻子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寫出,而寫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5、悲慨: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shù)風格: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jié),憤慨不平。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6、雄奇:氣勢雄偉,立意奇特:如李賀《夢天》中的“遙看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就是說九州小的象九個煙點,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7、奔放:直率有氣勢: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詞句,將滾滾長江與歷史長河融為一體,凸現(xiàn)了歷史蕩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勢,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

          8、沉郁: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diào)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ㄈ┌盐赵姼枵Z言的個人風格

          陶淵明的樸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頓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邁飄逸

          王昌齡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隱的朦朧隱晦 王維的詩畫一體

          溫庭筠的綺麗香艷 高適的悲壯蒼涼

          李清照的纏綿悱惻 陸游的悲壯愛國

         。希┙己ㄙZ)島瘦 “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

         。ㄋ模┢肺墩Z言風格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shù)。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diào)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二、母題遷移

          1、《江西樂平縣)人。《錄鬼簿》說他「善卜術(shù),任陰陽學正」。著雜劇《教女兵》、《村學堂》八種,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短驼糇V》稱其曲「如藍田美玉」。

          賞析:本曲以議論作結(jié),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

          燕子春來秋去,寒時搬走,熱時飛回,唧唧喳喳忙個不停.有時落于王府華弟,有時歇于尋常巷陌.看朝代興榮時多,亡時也多。

          北宋亡后,吳激被迫仕金。在一農(nóng)宴喜上.偶遇流落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時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分別稱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樣子。本曲以議論作結(jié),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

          4、《葛溪驛》賞析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注釋:葛溪:今江西省戈陽縣。驛:驛站是古代官方設立的旅店。缺月:不圓的月亮。漏:漏壺,古代計時器。未央:未盡。明滅:忽明忽暗。歲月:時光。起:起來。行人:詩人自指

          賞析:皇祐二年(1050)秋天,詩人從故鄉(xiāng)江西臨川赴杭州,途經(jīng)弋陽,寫下這首詩。這時的詩人正患著病,身體十分虛弱,詩中提到了這一點,所謂“病中最覺風露早”,寫出了病中行役又值晚秋夜寒切膚透骨的感覺。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這兩句是說夢中身體對冷風寒露更加敏感.而夢中回家,不覺得路途實際有多長.

          全詩以客行為線索,從鄉(xiāng)思到憂時,既貫穿一氣,又推轉(zhuǎn)變化。前半寫景,感覺真切,后半抒情,筆力充沛,是王安石七律中的上乘之作。

          5、《寒食 孟云卿》賞析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作者介紹:孟云卿,字升之,平昌(商河縣西北)人。約生于725年(唐開元十三年)。天寶年間赴長安應試未第,30歲后始舉進士。肅宗時為校書郎。存詩17首。其詩以樸實無華語言反映社會現(xiàn)實,為杜甫、元結(jié)所推重。

          孟云卿與杜甫友誼篤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華州司公參軍,行前夜飲話別,并以詩相贈,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們在洛陽相遇,同到劉顥家中暢飲。杜甫又寫了《冬末以事之東郊,城湖東遇孟云卿,復歸劉顥宅宿,飲宴散因為醉歌》一詩,記敘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達了詩友間的誠摯感情。

          元結(jié)極為推重孟云卿的詩。780年(乾元三年),他所編選詩集《篋中集》里,選入當代七位詩人的詩共24首,其中孟云卿詩5首。其詩作如實地描寫了當時民眾在戰(zhàn)亂中的苦難,表達了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以及與親朋故舊的情誼。766年(大慶元年),孟云卿遠往南海,元結(jié)作詩贈別,題為《送孟校書往南!贰T娦蛑性Y(jié)自稱:“平昌孟云卿與元次山同州里,以詞相友,幾二十年。材業(yè),次山不如云卿;詩賦,次山不如云歲,通和,次山不如云卿......云卿少次山六、七歲,孟云卿聲名滿天下,知己在朝廷。及次山之年,云卿何事不可至!备叨仍u價孟云卿的品德與才學,熱情贊揚彼此兄弟般的真誠友誼。

          孟云卿生活在唐帝國由盛轉(zhuǎn)衰的劇變時期,安史之亂中,他家境困頓,飄泊四方。其詩反于聲病,藻繪,語言樸素。其《傷時二首》有“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之句,頗能反映社會現(xiàn)實。其一生坎坷,卒年卒地不詳。

          賞析:孟云卿天寶年間科場失意后,曾流寓荊州一帶,過著極為貧困的生活。就在這樣的飄泊流寓生活中的一個寒食節(jié)前夕,他寫下了這首絕句。

          寒食節(jié)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當春二月。由于江南氣候溫暖,二月已花滿枝頭。詩的首句描寫物候,兼點時令。一個“滿”字,傳達出江南之春給人的繁花競麗的感覺。這樣觸景起情,頗覺自然。與這種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該是賞心樂事,第二句卻出人意外地寫出了“堪悲”。作者乃關(guān)西人,遠游江南,獨在他鄉(xiāng),身為異客;寒食佳節(jié),倍思親人,不由悲從中來。加之,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節(jié)令之外,還暗含少食、無食之意,一語雙關(guān),因此“他鄉(xiāng)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詩中常見的是以哀景寫哀情,即陪襯的藝術(shù)手法。而此詩在寫“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前卻描繪出“二月江南花滿枝”的美麗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對繁花似錦的春色,便與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樓傷客心”,樂景只能倍增其哀。恰當運用反襯的藝術(shù)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聯(lián)承上句“寒食”而寫到斷火。寒食禁火的習俗,相傳為的是紀念春秋時賢者介子推。在這個節(jié)日里,人們多外出游春,吃現(xiàn)成食物。野外無煙,空氣分外清新,景物尤為鮮麗可愛。這種特殊的節(jié)日風物與氣氛會給人以新鮮愉快的感受,而對于古代賢者的追思還會更使詩人墨客逸興遄飛,形于歌詠。歷來詠寒食詩就很不少,而此詩作者卻發(fā)人所未發(fā),由“堪悲”二字,引發(fā)出貧居寒食與眾不同的感受來。寒食“無煙火”是為紀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風俗,而貧居“無煙火”卻是為生活所迫的結(jié)果。對于富人來說,一朝“斷炊”,意味著佳節(jié)的快樂;而對于貧家來說,“往往”斷炊,包含著多少難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以“不獨”二字輕輕一點,就揭示出當時的社會本質(zhì),寄寓著深切的不平。其藝術(shù)構(gòu)思是別致的。將貌似相同而實具本質(zhì)差異的事物對比寫出,這也是一種反襯手法。

          此詩借詠“寒食”寫寒士的辛酸,卻并不在“貧”字上大作。試看晚唐張友正《寒食日獻郡守》:“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里久無煙”,就其從寒食斷火逗起貧居無煙、借題發(fā)揮而言,藝術(shù)構(gòu)思顯有因襲孟詩的痕跡。然而,它言貧之意太切,清點了一番家產(chǎn)不算,剛說“堪笑”、“堪憐”,又道“慚愧”;說罷“斷火”,又說“無煙”。不但詞蕪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遠不如孟云卿此詩,雖寫一種悲痛的現(xiàn)實,語氣卻幽默詼諧。其三、四兩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為明朝寒食準備熄火,以紀念先賢;可象我這樣清貧的寒士,天天過著“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費心呢。這種幽默詼諧,是一種苦笑,似輕描淡寫,卻涉筆成趣,傳達出一種攫住人心的悲哀。這說明詩忌刻露過火,貴含蓄耐味。而此詩也正由于命意新穎,構(gòu)思巧妙,特別是恰當運用反襯手法,亦諧亦莊,耐人咀嚼,才使它成為難以數(shù)計的寒食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6、晚唐《寒食日獻郡守》賞析

          《寒食日獻郡守 晚唐張友正》

          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里久無煙”

          作者介紹:張友正[唐]作草書自云得漢人心法。其用筆過為鋒長而力弱,殆不可持,故使筆常動搖,勢若宛轉(zhuǎn)。其書別構(gòu)一體,自得成就。雖神明潛發(fā)不逮古人,然自然處正自過人!稄V川書跋》

          賞析;就其從寒食斷火逗起貧居無煙、借題發(fā)揮而言,藝術(shù)構(gòu)思顯有因襲孟詩的痕跡。然而,它言貧之意太切,清點了一番家產(chǎn)不算,剛說“堪笑”、“堪憐”,又道“慚愧”;說罷“斷火”,又說“無煙”。不但詞蕪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遠不如孟云卿此詩,雖寫一種悲痛的現(xiàn)實,語氣卻幽默詼諧。其三、四兩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為明朝寒食準備熄火,以紀念先賢;可象我這樣清貧的寒士,天天過著“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費心呢。這種幽默詼諧,是一種苦笑,似輕描淡寫,卻涉筆成趣,傳達出一種攫住人心的悲哀。這說明詩忌刻露過火,貴含蓄耐味。而此詩也正由于命意新穎,構(gòu)思巧妙,特別是恰當運用反襯手法,亦諧亦莊,耐人咀嚼,才使它成為難以數(shù)計的寒食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7、訴衷情 陸游)賞析

          訴衷情 (宋)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①。 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②。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③。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④!

          [題解]作者四十多歲時曾到四川、陜西等地參加過軍隊,很有一番抱負,以殺敵救國為己任,但未能如愿。到老閑居家鄉(xiāng),仍感萬分遺憾。從這首詞中可以看出他晚年的苦悶心情。

          [注釋]①梁州——在今陜西漢中一帶。作者曾在梁州軍中工作過。 ②關(guān)河——關(guān)隘和河防,都是形勢險要的地方。 ③鬢先秋——鬢發(fā)已象秋霜一樣白。 ④天山句——天山,在xq,這里借指南宋的西北邊境。滄州,水邊的地方,通常用來稱隱士居住的地方,這里指作者晚年居住的故鄉(xiāng)山陰(紹興)城外的鑒湖。

         。壅Z譯]

          ⊙想到年輕時為功名萬里從軍,

          跨駿馬,上梁州,保衛(wèi)邊疆。

          舊時的關(guān)河在哪里,已如夢境,

          穿過的貂裘,也變得暗淡無光。

          ⊙敵人未消滅,我的頭發(fā)已白,

          想到這,就要哭,但有何用?

          誰能料這一生竟這樣空過,

          我的心在西北,身卻要老死湖旁!

          賞析: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隱居山陰農(nóng)村以后寫的,具體寫作年代不詳。

          詞中回顧自己當年在梁州參軍,企圖為恢復中原、報效祖國建功立業(yè)的往事,如今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體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憤不已,念念不忘國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兩句是當年作者在梁州參加對敵戰(zhàn)斗心情與生活的概述。他胸懷報國鴻圖,匹馬單槍馳騁于萬里疆場,確實想創(chuàng)立一番不朽的業(yè)績!耙挿夂睢辈荒軉螁卫斫鉃殛懹慰释非蟠蠊俸竦,因為在寫法上作者在這里暗用了《后漢書·班超傳》記載的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班超投筆“以取封侯”,后來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為“定遠侯”。陸游這樣寫,說明當年他在梁州的時候,也曾有過象班超那樣報國的雄心壯志。可是,陸游的愿望并未變成現(xiàn)實,后兩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實寫照:睡夢里仍然出現(xiàn)舊日戰(zhàn)斗生活的情景,說明作者雄心未已,睜眼看看眼前,“關(guān)河”毋庸說已經(jīng)無影無蹤,當年的戰(zhàn)袍卻早就被塵土所封,滿目是凄涼慘淡的景象。

          下片緊承上片,繼續(xù)抒發(fā)自己念念不忘國事,卻又已經(jīng)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悶心情!昂礈纭闭f明敵寇依然囂張;“鬢先秋”慨嘆自己已經(jīng)無力報國;“淚空流”包含作者的滿腔悲憤,也暗含著對被迫退隱的痛心。

          結(jié)尾三句,蒼勁悲涼,寓意深刻。“誰料”二字感嘆自己被迫退隱,流露了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不滿的情緒!靶脑谔焐,身老滄州”是年邁蒼蒼的陸游血與淚的凝聚,它很容易讓讀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熱淚盈眶的《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边@是因為,兩者所表現(xiàn)的愛國主義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摯,絲毫不見半點虛假造作;語言通俗,明白如話;悲壯處見沉郁,憤懣卻不消沉。所有這些,使陸游這首詞感人至深,獨具風格。

          8、《溪居即事崔道融》賞析

          《溪居即事崔道融 》

          籬外誰家不系船, 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門去卻關(guān)。

          作者介紹:崔道融,唐朝荊州人。以征辟為永嘉令,累官右補闕。避地入閩!渡晏圃姟啡,《東浮集》九卷,今編詩一卷。 崔道融的詩作和羅隱一樣,流傳的不多。其風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較多樣。所選的四首詩里前兩首十分活潑生動,后兩首則凄苦悲郁。其中《牧豎》一詩流傳較廣。

          賞析:這首詩寫眼前所見,信手拈來,自然成篇。所寫雖日常生活小事,卻能給人以美的薰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為生產(chǎn)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點不稀奇的。但“籬外誰家不系船”句,卻于平常中又顯出不平常來了。似乎作者于無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這一瑣事,故以此句開首。“誰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為“不系船”,船便被吹進“釣魚灣”。“春風”二字,不僅點時令,也道出了船的動因。春潮上漲,溪水滿溢,小船才會隨著風勢,由遠至近,悠悠蕩蕩地一直飄進釣魚灣來。不系船,可能出于無心,這在春日農(nóng)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經(jīng)作者兩筆勾勒,溪居的那種恬靜、平和的景象便被攝入畫面,再著春風一“吹”,整個畫面都活了起來,生氣盎然,饒有詩意。

          鄉(xiāng)村春日,人們都在田間勞作,村里是很清靜的,除了孩子們在宅前屋后嬉戲之外,少有閑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發(fā)現(xiàn)有船進灣來了,以為是客人來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打開柴門的扣子,打開柴門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兒童那種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tài),描繪得惟妙惟肖,十分傳神。詩人捕捉住這一剎那間極富情趣的小鏡頭,成功地攝取了一個熱情淳樸、天真可愛的農(nóng)村兒童的形象。

          這首詩純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飾,樸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謂洗盡鉛華,得天然之趣,因而詩味濃郁,意境悠遠。詩人給我們勾畫了一幅恬靜、平和的水鄉(xiāng)風景畫:臨水的村莊,掩著的柴門,疏疏落落的籬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蕩的小船,奔走的兒童,靜中寓動,動中見靜,一切都很和諧而富有詩意,使人感受到水鄉(xiāng)寧靜、優(yōu)美的景色,濃郁的鄉(xiāng)村生活氣息。而透過這一切,我們還隱約可見一位翹首拈須、悠然自得的詩人形象,領略到他那積極樂觀的生活情趣和閑適舒坦的心情。

        古代詩歌鑒賞9

          一、答題基本方略

          1.把握標題,參照內(nèi)容,明確類別、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畫面,初步理解形象特點;

          3.審讀題干,明確要求,準確定位(考查對象:內(nèi)容、方法、語言;局部、整體)。

          二、基本考查內(nèi)容及對應答題點

         。ㄒ唬┍憩F(xiàn)手法(抒情言志描寫的手段、技巧、藝術(shù)手法、怎樣表達感情活怎樣描寫的)

          包括內(nèi)容:

          1.抒情言志的方法:

         、僦苯邮闱椋ㄖ笔阈匾埽

         、陂g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憑欄、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襯托、烘托、抑揚、對比昭應、虛實結(jié)合、從對方落筆、比興;卒章顯志。

          2.描寫(寫景)方法——

          比興、渲染、襯托、動靜、對比、擬人、夸張、正側(cè)、虛實。

         。ǘ﹥(nèi)容方面:

          設問方向: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畫面、景物、思想、情懷)

          答題過程:描摹圖景(切忌翻譯原句)——把握景物特點(有景、蕭瑟、凄涼、孤獨、生機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對)

         。ㄈ┱Z言方面:

          設問內(nèi)容:語言特色、語言風格、語言藝術(shù)

          答題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

         。ㄋ模┚C合設問:

          1.就某個詞、某個句子進行鑒賞;某個詞的作用或為什么用這個詞;某個句子好在哪里;

          答題方向:內(nèi)容——這個詞或者句子所描繪的畫面(或者所抒發(fā)的情感、闡述的道理);表達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寫對情感表達所起的作用;如果運用了特定的表現(xiàn)技巧,如比興、擬人化、襯托等,要寫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寫了什么內(nèi)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詩眼(詩中最能表現(xiàn)情感意味、精神內(nèi)涵的詞或字);詩骨(詩中處于核心地位、起統(tǒng)帥作用的句子)

          逐句分析每句詩的內(nèi)容,分析其怎樣圍繞“詩眼”、“詩骨”展開。

          三、各類詩歌的基本特點

         。ㄒ唬⿷压旁

          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

          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xiàn)實扭結(jié)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xiàn)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yè)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xiàn)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詠史懷古詩的鑒賞首先要弄清史實、典故,其次要體會意圖、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

          2.內(nèi)容特點:

          ①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yè)志向,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

         、谑惆l(fā)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蹜n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但由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鼙瘒@年華消逝,壯志難酬。

         。ǘ┰佄镌

          1.詠物詩的特點:內(nèi)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xiàn)手法。①以物象為題;②詠(題、贈、贊)+物象

          2.內(nèi)容特點: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或品質(zhì);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對人事的評價。

          3.分析角度:物與人的相同點(物我合一的結(jié)合點),賞析時要重點把握①寫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寫景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fā)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

          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nóng)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這類詩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寫法上常常是白描、襯托。

          1.內(nèi)容范圍:一般寫景詩和山水田園詩;

          2.寫法特點: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點:景物特征;

          4.山水田園詩得住題:

         、贇w隱田園,鐘情山水;②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

         、蹍挆壒賵龊诎,抒發(fā)閑適情調(diào),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ㄋ模⿷(zhàn)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發(fā)展到唐代,由于戰(zhàn)爭頻仍,統(tǒng)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fā)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1.形式標志:題目中朵出現(xiàn)“塞”、“征”、“軍”等字眼;也有用樂府舊題的,如《涼州詞》、《少年行》、《關(guān)山月》、《從軍行》等;

          2.基本主題:

          建立功業(yè)的渴望;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guān)的鄉(xiāng)愁;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zhàn)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

          3.分析重點:鑒賞邊塞詩要結(jié)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間,體味詩人在詩中寫的是什么,抒發(fā)的哪一類型 的情感,要注意富有邊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戰(zhàn)爭特征的事件、心理。

         。ㄎ澹┬新迷姾烷|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guān),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qū)懥b旅之思,或?qū)懰寄钣H友,或?qū)懻魅怂监l(xiāng),或?qū)戦|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鑒賞這類詩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抓住意象,構(gòu)建圖景;抓住關(guān)鍵詞語,體味藝術(shù)特點。

          行旅詩:主要表現(xiàn)行旅之人旅途的艱辛、寂寞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

          閨怨詩:一是表現(xiàn)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yè)的情懷;二是表達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三是表現(xiàn)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處境的怨恨,表達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蛣e詩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shù)載難以相見 ,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

          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nèi)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

          2.基本主題: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后情境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戀與不舍——低沉哀婉,傷感惆悵;

          安慰與祝愿——曠達剛健,樂觀向上。

          四、常用意象

          1、 樹木類:

          樹的曲直:事業(yè)、人生的坎坷、順利 黃葉:凋零 成熟 美人遲暮 新陳代謝

          綠葉: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氣節(jié) 積極向上

          柳:送別 留戀 傷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漢代惜別的風俗。后寓有惜別懷遠之意。 “楊柳”:傷別情懷 堤柳堆煙:能觸發(fā)往事如煙,常被用來抒發(fā)興亡之感。

          紅葉:代稱傳情之物,后來借指以詩傳情。

          松柏:堅挺 傲岸 堅強 生命力 松:松樹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表f黃裳一向諂媚權(quán)貴,李白寫詩規(guī)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zhì)。

          梧桐:梧桐是凄涼、凄苦、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睂懙氖潜粍儕Z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diào)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币晕嗤┤~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2、 花草類: 花開:希望 青春 人生的燦爛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業(yè)的挫折 惜春 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桃花:象征美人。

          蘭:高潔 牡丹:富貴 美好

          草: 生命力強 生生不息 希望 荒涼 偏僻 離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 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潔的品格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源自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痹娙私枭谀蠂募t豆,抒發(fā)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隱逸 高潔 脫俗 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并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zhì)。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北磉_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古代詩歌鑒賞10

          君不見魏武草創(chuàng)爭天祿,群雄睚眥相馳逐。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都邑繚繞西山陽,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為墟①人改代,但有西園明月在。鄴傍高冢多貴臣,蛾眉曼睩共灰塵。試上銅臺歌舞處,唯有秋風愁殺人。(張說《鄴都引》,選自《全唐詩》)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選自普通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注】虛:廢墟。

         。1)第二段詩句節(jié)選自唐代詩人張若虛的《 》。(2分)

         。2)請賞析兩詩中劃橫線詩句所抒發(fā)的人生感悟的差異。(6分)

          【答案】

         。1)春江花月夜

          (2)第一首詩敘述魏武身后的歷史變遷,流露出詩人哀嘆時光易逝、英雄業(yè)績無繼的感慨。第二首詩寫的是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古代詩歌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古代詩歌鑒賞06-10

        《詩經(jīng)》原文及鑒賞07-28

        李清照詩詞鑒賞12-14

        《詩經(jīng)》鑒賞(精選22篇)10-21

        《雞》的全詩鑒賞總結(jié)01-10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總結(jié)范文02-24

        《三峽》酈道元文言文鑒賞05-14

        用戶協(xié)議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