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實用文檔>文言詞語和句式

        文言詞語和句式

        時間:2024-08-05 08:43:33

        文言詞語和句式

        文言詞語和句式1

          詞類活用

        文言詞語和句式

          在古代漢語里,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而靈活運用,甲類詞臨時具備了乙類詞的語法特點,并臨時作乙類詞用。文言文中比較常見的是名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名詞活用作狀語,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

          一、名詞活用為動詞

          名詞活用為動詞有以下幾種情況。

          1.[名詞+賓語]例如: 籍吏民,封府庫。(《鴻門宴》)

          2.[副詞作狀語+名詞] 漢水又東。(《水經注江水》)

          3.[能愿動詞+名詞]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4.[名詞+補語] 如:今王鼓樂于此。)《孟子梁惠王下》)

          5.[所+名詞] 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陳涉世家》)

          6.[名詞充當聯(lián)合式或連動式謂語組成部分之一]

          例如:卒中往來,皆指目陳勝。(《陳涉世家》)

          7.[從前后相同結構的比較中確定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赤壁之戰(zhàn)》)

          8.[敘述句謂語部分找不到動詞或其它詞語作謂語的中心詞,事物名詞就活用為動詞]

          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采草藥》)

          9.[兩個名詞連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飾關系,不帶計量意義時,第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己,則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馬諫議書》

          10.[在復句中充當一個敘述性獨詞分句,名詞就活用為動詞]

          例如:權,然后知輕重。(《孟子梁惠王上》)

          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形容詞是不帶賓語的,如果帶了賓語,而又沒有使動,意動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動詞。例如:1.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張良。 (《鴻門宴》)

          2.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屈原列傳》)

          有時,形容詞后面不帶賓語,也活用為一般性動詞。

          如: 遂于蒿萊中側聽徐行,似尋針芥。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促織》)

          三、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動詞活用為名詞,就是這個動詞在句子中,具有明顯的表示人與事物的意義。它一般處在句中主語或賓語的位置,有時前邊有“其”或“之”。例如:

          蓋其又深,則具至又加少矣。(《游褒禪山記》)

          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翻譯時一般要補出中心詞(名詞),而以形容詞作定語。例如:

          1.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陳涉世家》) / 2.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芙蕖》)

          3.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赤壁之戰(zhàn)》

          四、名詞作狀語

          現(xiàn)代漢語里,普通名詞是不能直接修飾謂語動詞作狀語的,而古代漢語普通名詞直接作狀語卻是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

          第一,表示比喻。例如: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陳涉世家》)

          第二,表示對待人的態(tài)度。例如: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第三,表示處所。例如:

          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變,草行露宿,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指南錄〉后序》)

          第四,表示動作使用的工具。例如: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第五,表示動作進行的方式。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賞。

          五、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就是形容詞、名詞帶賓語用如意動,就是“覺得賓語動”,“覺得賓語怎么樣”,是在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動的形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或者成為用如意動的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詞有時也活用為意動。動詞一般不用如意動。用如意動的詞可以譯成“以……為……”或“認為……是……”或“把……當做……”

          A、形容詞意動。 成以其小,劣之。(《促織》)

          B.名詞意動。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在了解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時,應注意其中的固定結構。這些固定結構大致可分為表示疑問、表示反問、表示感嘆、表示揣度和表示選擇五種。

          1.表示疑問

          ①何以……?(根據(jù)什么……?憑什么……?)

          《論浯六則》: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 《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曰:“何以知之?”

          《馮婉貞》:三保瞿然曰:“何以為計?”

         、诤嗡?(所……是什么?)

          《木蘭詩》: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 《賣炭翁》:賣炭得錢何所營?

         、勰魏巍?(……怎么辦?為什么……?)

          《鴻門宴》:未辭也,為之奈何? / 《阿房宮賦》: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苋纭,奈……何?(拿……怎樣呢?)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菔肱c……?(與……比哪個……?)

          《鄒忌諷齊王納諫》:吾孰與徐公美? / 《廉頗藺相如列傳》: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⑥安……乎?(怎么……呢?) 《赤壁之戰(zhàn)》:然劉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

          ⑦獨……耶?(難道……嗎?)

          《信陵君竊符救趙》: 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之姊耶?

          2.表示反問

         、俸巍(也)?(怎么能……呢?)

          《游褒禪山記》:何可勝道也哉?(兼有感嘆) / 《陳涉世家》: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诤巍瓰?(……干什么呢?)

          《鴻門宴》:何辭為? / 《殽之戰(zhàn)》: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酆巍?(有什么……呢?)

          《墨子公輸》:宋何罪之有? / 《左傳僖公三十年》:夫晉何厭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荷蓨丈人》: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葚M(其)……哉(乎,耶),(哪里……呢? ……哪里呢?)

          《捕蛇者說》:豈若我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嘆) / 《采草藥》:豈可一切拘以定時哉?

          《鴻門宴》:沛公不先入關,公豈敢入乎?/《殽之戰(zhàn)》:未報秦施而伐秦師,其為死君乎?

          《廉頗藺相如列傳》: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薨病 (乎)?(哪里……呢?)

          《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兼有感嘆) / 《赤壁之戰(zhàn)》:將軍迎操將安所歸乎?

         、卟灰唷?(不是……嗎?)

          《論語六則》: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察今》: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歟?(……不是……嗎?) 《屈原列傳》:子非三閭大夫歟?

         、釋帯?(哪里……呢?) 《祭妹文》:寧知此為歸骨所耶?(兼有感嘆)

         、忸櫋?(難道……嗎?) 《為學》: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嘆)

         、猹殹?(難道……嗎?)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3.表示感嘆

         、俸纹洹!(怎么那么……啊!)

          《伶官傳序》: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雖有君命,何其速也!

         、谥薄!(只不過……罷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過百步耳!”

          ③惟……耳!(只……罷了!) 《譚嗣同》:吾已無事可辦,惟待死耳!

         、芤缓巍(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菀唷!(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記》:……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蕖稳缭!(……該是怎樣的呢!) 《〈指南錄〉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贌o乃……乎(歟) (恐怕……吧?)(兼表反問)

          《季氏將伐顓臾》:求,無乃爾是過與? /《殽之戰(zhàn)》: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诘脽o(微)……乎?(該不是……吧?)(兼表反問)

          《王忠肅公翱事》:若輩得無苦貧乎? / 《韓非子內儲說下》: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

          ③其……歟?(不是……嗎?)(兼表反問)

          《師說》:其可怪也歟?

         、堋鼛住瓪e?(……或許……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幾無疾病歟?

          5.表示選擇

         、 與其……孰若……?(與其……,哪如……?)

          《馮婉貞》: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凇

          歟(耶),抑……歟(耶)?(是……,還是……呢?)

          《伶官傳序》: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梅花嶺記》: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果死耶,抑未死耶?

         、燮洹?其……也?(還是……呢?還是……呢?)

          《馬說》: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四、理解文句

         、僬_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B級) ②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B級)

          [知識要點]

          把握文句句意,它同考查常見實詞、虛詞的聯(lián)系較為密切,往往是選擇一個含有幾個關鍵性實詞、虛詞的文句,構成對該句句意四種不同解說,讓考生選擇其中一個正確的答案。為此,考生要掌握常見的實詞與虛詞的用法,了解文言的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在答題時要注意語言環(huán)境,決不可從主觀出發(fā)去曲解。

          將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有利于更加深入、更加細致、更加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原文。因此,在高考語文試題中,“古譯今”屬于必考內容。要做好翻譯,必須明確以下三點。

          (一) 譯文的標準是“信”“達”“雅”。對中學生來說,主要是“信”“達”二字。所謂“信”,就是要忠實于原文:不誤解,不漏掉,不增譯。“達”就是無語病,通順明白,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要求和習慣。

          (二)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爸弊g”就是從詞語到結構直接對譯。“意譯”就是著眼于表述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構。需要意譯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將對詞語的“解釋”簡單地“搬進”譯文不夠恰當?shù)牡胤。如“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當解釋為“天地四方”,但直接寫進譯句,很費解,就應根據(jù)這個詞在句中的意思,譯為“整個天下”。又如“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中的“踐”字,原意是“登上”,但在這個句子中,就不能這樣“直譯”,而應該靈活地譯作“憑著”、“依靠”。

          2.運用借喻、借代、委婉、互文、用典等修辭格的語句。這些句子,若拘泥于直譯,本來的意思很可能表達不清甚至錯誤。比如“振長策而御宇內”,只能意譯為“用武力來統(tǒng)治各國”,而不能直譯為“揚起長鞭子來控制天下”。像類似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種“互文”語句,若簡單地按字面對譯,就與原意大相徑庭。

          3.省略句、倒裝句及一些需要濃縮或擴展的句子。這些句子在翻譯時,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必須作必要的補充和改變,使其合乎現(xiàn)代的語法與文理。比如:“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這句話在翻譯時,如果不把省去的兩個介詞“于”補充翻譯出來,就不是通順的句子;“求人可使報秦者”若不把置后的定語“可使報秦”調到“人”的前面,譯出的句子就非常別扭;“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如依次逐一直譯,不加以濃縮,就顯得十分羅嗦重復;“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必須將句中的“先后生于吾”予以擴展,譯為“比我大還是比我小”。

          [知識點解說]

          翻譯的具體方法是:“對”“換”“留”“刪”“補”“調”!皩Α本褪菍ψg,將文言文中的“單音節(jié)”詞譯成以該詞為詞素的現(xiàn)代“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皳Q”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那些沒有共同構詞成分的詞(如“師”替換為“軍隊”)。“留”是保留不譯,文言文中的專名(如:人名、地名、國名、朝代名、官職名、年號、典章制度等)以及和現(xiàn)代漢語中意思完全相同的詞語,就可這樣處理!皠h”是刪略,文言句子中有些詞(如發(fā)語詞、音節(jié)助詞以及某些連詞),今天無對等的詞進行翻澤,而且刪后又不影響表達的準確通順,便可刪略。前面提到的對鋪排的句子進行濃縮,也是“刪”的一個方面!把a”就是補充譯出文言中省略了的而語體文不能省略的成分!罢{”是調換語序,即把文言文的倒裝句“順”過來,以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對”“換”“留”“刪”主要是就詞匯而言的.,“補”“調”主要是就句法而言的。

          、分析

          [知識要點] ①分析的內容(C級) 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C級)

          [知識點解說] 1.分析的內容(C級)

          例: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1997年全國高考題,19小題)

          A.權善才得罪了飛騎,飛騎為了報復,利用高宗奉守孝行的心理,竭力要將善才的過錯釀成死罪,從而

          引發(fā)了高宗和狄仁杰之間是否要處死善才的一場激烈爭論。

          B、由于狄仁杰堅持己見,拒絕執(zhí)行高宗的命令,高宗為此十分惱怒,在這君臣雙方相持不下時,侍中張文罐揮動笏板,要仁杰離去,但仁杰仍然援引古例強行諫勸

          C、狄仁杰在諫勸時,十分講究語言藝術,他稱贊高宗行如堯舜,而堯舜又是以寬厚仁愛為本的君主,這就使得高宗感到十分為難,為此不得不接受仁杰的諫勸。

          D.狄仁杰認為法令既已公之于眾,就不可有徇情枉法而罰非其罪的事情,他主張法令不可無常,使全國上下無所適從,只要法令沒有改變,就不可將善才處以極刑。

          【分析】例題是考查分析內容的能力。A項敘述了狄仁杰和高宗爭論的由來,B項敘述了雙方爭論相持不下的局面,都符合文意。D項更進一步分析了狄仁杰為什么堅持自己的意見,表明了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C項敘述高宗接受仁杰的諫勸,是因為仁杰十分講究語言藝術,用堯舜的寬厚仁愛來激勵高宗,使高宗進退兩難,這一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也歪曲了原文的內容,答案應是C項。

          2.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C級)

          “”是個整體性概念,若加以分析,其中—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在議論文中,的論點就是作者的觀點。但在一些借古喻今的史論中,由中心論點引發(fā)的對現(xiàn)實的觀照和感慨,也是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重要內容。《六國論》就是這樣。在記敘文中,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表現(xiàn)為對人物、事件的是非評價和愛憐憎惡。這種是非評價和感情態(tài)度,常常集中體現(xiàn)于作者所精心錘煉的議論句段中!栋⒎繉m賦》、《岳陽樓記》、《游褒禪山記》、《促織》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自然,在具體的記敘描繪中,也會滲透著作者的觀點和感情,《項脊軒志》在這方面就很突出。

          [高考試題及解析]

          例1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8)題(1995年全國高考題)

          鄭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性賢明,有節(jié)操,博涉書史,通曉治方。每善果出聽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聞其削斷合理,歸則大悅。若行事不允,或妄瞋怒,母乃還堂,蒙被而泣,終日不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謂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為汝家婦,獲奉灑掃。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嘗問私,以身徇國,繼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

          隴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財貨連轂,彌竟川澤,惟備無資,單車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謂曰:“孔君清廉仁賢,舉縣蒙恩,如何今去,不共報德!”遂相賦斂牛、馬、器物千萬以上,追送數(shù)百里。奮謝之而已,一無所受。既至京師,除武都郡丞。

          時,隴西余賊隗茂等夜攻府舍,殘殺郡守,賊畏奮追急,乃執(zhí)其妻子,欲以為質。備 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終不顧望,遂窮力討之。吏民感

          義,莫不倍用命焉?ざ嘭等,便習山谷,其大豪齊鐘留者,為群氐所信向。奮乃率厲鐘留等令要遮抄擊,共為表里。賊窘懼逼急,乃推奮妻子以置軍前,冀當退卻,而擊之愈厲,遂禽滅茂等,奮妻子亦為所殺。世祖下詔褒美,拜為武都太守。

          奮自為府丞,已見敬重,及拜太守,舉郡莫不改操。為政明斷,甄善疾非,見有美德, 愛之如親,其無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稱為清平。 ( 《后漢書孔奮列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盈數(shù)月輒致豐積 盈:滿 B.不以官屬禮之 禮:禮節(jié)

          C.奮謝之而已 謝:拜謝 D.既至京師,除武都郡承 除:授官

          2、下列各組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士多不修節(jié)操,而奮力行節(jié)操 ②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B、①常迎于大門,引入見母 ②樊噲覆其盾于地

          C. ①乃執(zhí)其妻子,欲以為質 ②臣乃敢上璧

          D.①冀當退卻,而擊之愈厲 ②吾從而師之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項是

          A.八年,賜爵關內侯 B.孔君清廉仁賢

          C.乃推奮妻子以置軍前 D.見有美德,愛之如親

          4.以下六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孔奮修節(jié)自守、廉潔如一的品性的一組是

          ①備少從劉歆受《春秋左氏傳》,歆稱之 ②奮在職四年,財產無所增。 ③躬率 妻子,同苦菜茹。 ④治貴仁平,太守梁統(tǒng)深相敬待。 ⑤唯奮無資,單車就路。 ⑥奮謝之而已,一無所受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5、下列各項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奮年輕時跟隨大學者劉歆學習《春秋左氏傳》,得到劉歆的稱贊,并說他已從孔奮那里學到不少道理。

          B.孔奮能保持清明廉潔,在職四年,家財并沒有增加,生活非常節(jié)儉,但卻極力以美食孝敬母親,自己同妻兒一起以普通飯菜為食。

          C.孔奮做高官后也能立節(jié)自守,太守梁統(tǒng)很敬佩他,不把他當作上級看而是像朋友一樣對待,常常引見給自己的母親。

          D.孔奮離任后,百姓們?yōu)楦兄x他的恩德,聚集了好多財物,追送給他,孔奮只是拜謝,一點都沒有接受。

          6、翻譯最后一個自然段( “奮自為府丞……郡中稱為清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 “禮”應為“禮待”) 2、C(A項中兩個“而”字,同為連詞,表轉折,譯為“然而”;B項中兩個“于”字,同為表處所介詞,譯為“在”;C項中兩個“乃”字,第—個為表承接關系的連詞,譯為“于是”,第二個為表限制性副詞,譯為“才” ;D項中兩個“之”字,同為代詞.譯為“他”) 3、B(A項中“關內” 古義指函谷關內,今義指山海關以南地區(qū);B項中“清廉” ,古今同為“清正廉潔” ;c項中“妻子” ,古義為妻子、兒女,今義為妻子;D項中“美德”,此為名詞,有美德之人,今為名詞,美好的品德) 4、D(①言其年輕時學習努力;③言其孝母;④言其治理百姓以仁愛公平為貴,故太守尊重他) 5、C(孔奮當時未做高官,只是梁統(tǒng)的下屬) 6、參看譯文有關部分。

          [參考譯文)

          孔奮,字君魚,是扶風茂陵人。他的曾祖父孔霸,在漢元帝時任侍中?讑^少年時隨從劉歆學習《春秋左氏傳》,劉歆稱贊他,對學生說:“我已從君魚那里學到了大道!

          王莽之亂時,孔奮與老母親和幼弟到河西地區(qū)躲避兵禍。建武五年,河西大將軍竇融邀請孔奮作為自己官署的議曹掾,擔任姑臧長官。八年,元帝賜爵位為關內侯。當時天下紛擾混亂,唯有河西地區(qū)較安定,姑臧被人們稱為富縣。這里與羌胡通商貿易,每天有四次集市。每一任縣官,沒過幾個月便都富裕起來。孔奮任職四年,財產卻一點沒有增加。他侍奉母親非常孝敬謹慎,雖然自己生活儉樸,卻極力以美食孝敬母親,自己帶著妻子兒女—同以普通飯萊為食。當時全國仍未安定,士大大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奮卻盡力以清廉行事,因此被眾人所取笑,有的人說他身處富庶地區(qū),不能使自己富裕起來,只是白白地自討苦吃。孔奮注重節(jié)操,施政以仁義平和為本,太守梁統(tǒng)對他深為敬重,不以官屬的客套禮節(jié)對待他,常在大門口迎接,領入內室引見給自己的母親。

          隴西和蜀地平定后,河西地區(qū)的太守、縣令都被征召人京,官員的財物連車滿載,塞滿了山川。只有孔奮沒有資財,乘一輛車上路。姑臧的官員百姓以及羌胡都說:“孔君清廉仁義賢惠,全縣都蒙受他的恩惠,如今他離去,我們?yōu)槭裁床粓蟠鹚亩鞯履?”于是大家共同湊集收斂了成千上萬的牛馬器物,追了數(shù)百里送給孔奮?讑^只是拜謝而已,—點都不接受?讑^抵達京城后,授職為武都郡丞。

          當時隴西殘余的賊人隗茂等人在深夜攻擊官府,殺害了郡太守。賊人害怕孔奮窮迫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兒女,想作為人質。孔奮當時年已五十,只有—個兒子,但他一心為國,絲毫不被賊人所動,仍盡力征討。官員、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動,都拼命與賊人作戰(zhàn)?ぶ芯幼≈S多氐人,熟悉山川道路,大首領齊鐘留,深為氐人信賴?讑^便率領督勵齊鐘留等 人,命他們在要道阻擊抄掠賊兵,與官軍互相呼應,里應外合,賊人窘迫惶恐,被逼急了,于是把孔奮的妻子兒女推到陣前,威脅孔奮退兵,而孔奮卻攻擊得更加急迫,終于擒獲消滅了隗茂等人,但他的妻子和子女卻被賊人所殺。光武帝因此而下詔褒揚贊賞了孔備,拜他為武都太守。

          孔奮在任府丞時,已深受官民敬重,等到他擔任太守后,全郡的人都以他為榜樣,修行操守。孔奮施政清明有決斷,甄別和表揚善行,痛恨錯誤行為,見到人有美德,愛他如同親人;對不良行為,則疾惡如仇,郡中的人都稱他清廉公平。

          (二)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晏子治東阿

          晏子治東阿三年,景公召而數(shù)之曰:“吾以子為可,而使治東阿,今子治而亂。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將加大誅于子。”晏子對曰:“臣請改道易行而治東阿,三年不治,臣請死之! 景公許之。于是明年上計,景公迎而賀之曰:“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晏子對曰:“前臣之治東阿也,屬托不行,貨賂不至;陂池之魚,以利貧民。當此之時,民無饑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東阿也,屬托行,貨賂至,并會賦斂,倉庫少內。陂池之魚,入于權家,當此之時,饑者過半矣,君乃反迎而賀。臣愚,不能復治東阿,愿乞骸骨,避賢者之路!痹侔。景公乃下席而謝之曰:“子復治東阿。東阿者,子之東阿也。寡人不復與焉! (選自劉向《說苑政理》)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景公召而數(shù)之 數(shù):責備 B.而君反以罪臣 罪:以……為罪

          C.避賢者之路 避:避開、閃開 D.景公乃下席而謝之 謝:感謝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臣請改道易行 B.倉庫少內

          C.陂池之魚 D.屬托不行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景公迎而賀之曰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B.①今臣之治東阿 ②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C,①善矣,子之治東阿也 ②甚矣,汝之不惠

          D.①寡人不復與焉 ②又患無碩師名人與之游

          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與晏子治理東阿正確作法有關的一組是

         、俪颊埜牡酪仔卸螙|阿 ②屬托不行,貨賂不至 ③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 ④并會 賦斂,倉庫少內 ⑤陂池之魚,以利貧民 ⑥當此之時,民無饑者

          A.①③⑥ B.②⑤ C.①④ D.②③⑤

          5、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晏子先前治理東阿,三年恪盡職守、廉潔自律、—心為民,雖然把東阿治理得好好的,但卻遭受到景公的責怪,而且還要大大地責罰他。

          B.晏子第二次治理東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廣征多斂、少向國家交納賦稅的策略,結果盡管沒治理好東阿,百姓饑餓難挨,但景公卻迎接祝賀,并且贊揚他有成績。

          C.晏子治理好東阿時遭責罰,治理不好時卻反而受到贊賞。究其深層原因,不難推斷出是景公偏聽偏信、不做實際凋查研究所致。

          D.面對偏聽偏信,不做實際調查研究就輕下結淪,從而賞罰不明的景公,晏子已經不屑再為他做事,即使景公封為“東阿王”、“無復與焉”,也不能動搖他“乞骸骨”、“避賢者之路”的歸隱決心,晏子再沒有為景公效力。

          6、翻譯“前臣之東阿也,屬托不行,貨賂不至”幾句。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謝:意思應為“道歉”) 2、C(古今都是“水澤池塘”的意思。 A.文中意為:更換行事的方法。今意為:改變行動的趨向或路線。B.文中意為:特指國家的倉庫,即“國庫”。今意為:泛指一般的倉庫。D.文中意為:不接納。今意為: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3、D(兩個“與”分別意為“干涉”和“結交”。A.兩個“而”都是表示承接關系。B.兩 個“而”都是用于主謂之間。不譯。C、兩個“矣”都是語尾助詞,譯為“啊”) 4、B(此題應該注意題干中“正確做法”四個字.①不是晏子的做法,而是請求。 ③是景公稱贊晏子的話。④是晏子第二次治理東阿故意采用的錯誤做法。⑥是晏子治理東阿的業(yè)績。所以只有②和⑤正確) 5、D(景公并沒有封晏子“東阿王”,是否繼續(xù)再為景公做事,也沒有明確交代) 6、以前我治理東阿的時候,不聽從私人請托,不接受財物送禮。

          [參考譯文]

          晏子治理東阿三年,齊景公召他來并責備他說:“我認為你還可以,才讓你去治理東阿;如今(誰知東阿)卻被你治理得混亂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細反省吧,我要對你進行大大地責罰!标套踊卮鹫f:“臣子我請求改變方針和辦法來治理東,如果三年后還治理不好,就讓我為此事而死! 景公答應了他。這樣,到了第二年年終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績(進行表彰)時,景公迎上來祝賀晏子說:“您治理東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說:“臣子我從前治理東阿,不聽從私人請托,不接受財物送禮;水澤池塘的魚,全用來使貧苦百姓受利。在這個時候,百姓沒有挨餓的,可是國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東阿,聽從私人請托,接受財物送禮,加倍征收賦稅,少上交給國庫。水澤池塘的魚,交給權貴人家。在這時候,挨餓的百姓已超過半數(shù)了,國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賀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東阿了,希望能讓我告老還鄉(xiāng),給有才能的人讓路!标套诱f罷,拜了兩拜,景公于是離開座位向晏子道歉說:“您再去治理東阿吧。東阿,是您的東阿,我不再干預了!

        文言詞語和句式2

          棄疾豪爽尚氣節(jié),識拔英俊,所交多海內知名士。嘗跋紹興間詔書曰:“使此詔出于紹興之前,可以無事仇之大恥;使此詔行于隆興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今此詔與仇敵俱存也,悲夫!”人服其警切,嘗謂:“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北方之人,養(yǎng)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無甚富甚貧之家。南方多末作(工商業(yè))以病農,而兼并之患興,貧富斯不侔(音óu,均等)矣。”故以“稼”名軒。為大理卿時,同僚吳交如死,無棺斂。棄疾嘆曰:“身為列卿而貧若此,是廉介之士也!” (選自《宋史辛棄疾傳》)

          ①、下面句子中句式特點不同于其他項的一項是( )

          A 無不當于心稱善也。 B 養(yǎng)生之具不求于人。

          C 使此詔出于紹興之前。 D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下面句子中“是”作判斷動詞的一項是( )

          A 身為列卿而貧若此,是廉介之士也。B 是以無甚富甚貧之家。

          C 原此理,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 D 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

          ③、翻譯“嘗跋紹興間詔書曰”正確的一項是( )

          A 他試著在紹興寫跋文告諭其部屬說。

          B 他曾在一份紹興年間的'詔書后面寫了一段跋文說。

          C 他試著在紹興年間的詔書后面寫了一段跋文說。

          D 他曾在紹興寫跋文告諭其部屬說。

         、、翻譯“故以‘ 稼’名軒”正確的一項是( )

          A 因此,他用“稼軒”自號。 B 因此,他用“稼”字來給自己家中軒堂命名。

          C 他因此而字稼名軒。 D 人們因而稱他辛稼軒。

        【文言詞語和句式】相關文章:

        文言特殊句式(精選12篇)11-09

        文言文特殊句式03-16

        公輸——《墨子》 文言文06-14

        常見的文言固定結構03-19

        《輸入詞語真快捷》優(yōu)秀教學設計05-24

        《狼》蒲松齡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2-16

        《三峽》酈道元文言文鑒賞05-14

        《送董邵南序》韓愈文言文賞析11-23

        教案:多邊形內角和與外角和05-25

        小學二年級課堂詞語的教學思考03-13

        用戶協(xié)議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