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實用文檔>《蜀相》杜甫

        《蜀相》杜甫

        時間:2024-09-08 09:59:25

        《蜀相》杜甫

        《蜀相》杜甫1

          《蜀相》

        《蜀相》杜甫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注解】:

          1、蜀相:三國時蜀國丞相,指諸葛亮。

         。病㈠\官城:現(xiàn)四川省城都市。

         。、自:空。

         。础⑷櫍褐竸淙櫭⿵]。

         。、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開濟(jì):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

          【韻譯】: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呈現(xiàn)自然的春色,

          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

          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yè)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

          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評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游覽武侯祠,稱頌丞相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tǒng)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詩的前半首寫祠堂的景色。首聯(lián)自問自答,寫祠堂的所在。頷聯(lián)“草自春色”、“鳥空好音”,寫祠堂的荒涼,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后半首寫丞相的為人。頸聯(lián)寫他雄才大略(“天下計”)忠心報國(“老臣心”)。末聯(lián)嘆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結(jié)局,引得千載英雄,事業(yè)未竟者的共鳴。

        《蜀相》杜甫2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寫的,寫作時間大約是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短短的八句當(dāng)中,有敘事,有寫景,有議論,有抒情,筆墨淋漓,感情深摯,充分體現(xiàn)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fēng)格。

          游成都武侯祠,卻為什么要題作《蜀相》?寫蜀相的“兩朝開濟(jì)”,為什么要先提到劉備的“三顧茅廬”?

          古人云:“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我們不妨尋蹤覓跡,來探尋一下“詩圣”的心跡。

          為什么要題作《蜀相》?

          一種解釋是:因為詩的主旨是歌頌諸葛亮的才智和功業(yè),同時惋惜他的壯志未酬(見人教版《教師用書》)。這似乎有些道理。但游記也可以涉及到有關(guān)的人物,游武侯祠歌頌諸葛亮的才智和功業(yè),也是順理成章,這種解釋當(dāng)然有些牽強。所以,這其中,應(yīng)該還有些其他原因。

          大唐自“貞觀之治”,中間經(jīng)過高宗、武后朝,至玄宗當(dāng)政迎來了“開元盛世”,人口至“安史之亂”前增至五千余萬,國力空前強盛。但是,隨著玄宗的老邁,李林甫、楊國忠兩位奸相先后把持朝政,將一個好端端的“開元盛世”葬送了。隨著安祿山起兵,各種矛盾突然如決堤泄洪,奔涌狂突,形勢急轉(zhuǎn)直下。兵連禍結(jié),哀鴻遍野。杜甫舍妻棄子,親歷了戰(zhàn)亂,其間耳聞目睹了國家的動蕩、人民的痛苦,能不憂心如焚嗎?痛定思痛,他對治國賢相倍加思念,渴望能有一位諸葛亮式的人物橫空出世,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救黎民于水火。于是,在成都剛剛安定下來,他就尋來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聯(lián)寫專程尋訪武侯祠,這是“起”。開篇一問一答,一個“尋”字,迫不及待之情畢現(xiàn)。而“柏森森”三字,一言祠堂清冷寂寞,一言諸葛亮沒世已久。五百多年過去了,諸葛武侯已經(jīng)托體山阿,到哪里去找這能安邦定國的奇才大賢呢?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頷聯(lián)直承上文,寫祠堂內(nèi)的春色,這是“承”。杜甫參謁武侯祠,一不寫殿宇,二不寫塑像,卻寫什么碧草和黃鸝,雖然一植物一動物,一碧一黃,一靜一動,一視覺一聽覺,對仗極是工穩(wěn),但這未免有些偏題——撿芝麻漏西瓜了。前四句,以一半的`篇幅,寫老柏,寫碧草,寫黃鸝,是何道理?

          我們不妨臆測一下:

          老柏森森,終歲不凋,成為武侯祠的忠實守望者;碧草無情,年年逐春風(fēng)而綠;黃鸝無心,日日隱深林而自得其樂。它們寄身在武侯祠,知道武侯何許人也?一個綠得滿階滿院,一個唱得婉轉(zhuǎn)悠揚。但這些在滿腹心事的少陵野老眼里,都是些無知無心的東西。只有我杜甫才可以和武侯談一談!扒锶f代名,寂寞身后事”老杜也是知道的。但武侯祠的荒涼、落寞還是令他驚心。

          諸葛亮不但忠心耿耿,而且多智多謀,未出茅廬已定天下三分,聯(lián)吳拒曹,入川建國,之后,把個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但是,只有賢相,就能成就大業(yè)嗎?想那諸葛亮,結(jié)廬于隆中,躬耕于壟畝,是誰三顧草廬之中,請他出山?諸葛亮當(dāng)時不過二十余歲的小青年,白面書生,乳臭未干,是誰力排眾議,給他施展才能的空間?又是誰,給了他無限信任,使他敢于盡心竭力?歷代歷朝,缺過能臣良將嗎?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玄宗一朝可謂人才濟(jì)濟(jì),但一個李林甫,口蜜腹劍,取得玄宗信任后,弄權(quán)使詐,閉塞言路,同時的張九齡、裴耀卿、李適之等皆被他排擠罷相。從而使得玄宗與賢臣阻隔,其后楊氏姐妹,權(quán)傾朝野,楊國忠胡作非為,搞得天昏地暗。縱使諸葛亮再世,又能有何作為呢?所以杜甫接下來說: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

          頸聯(lián)推開一層,寫對諸葛武侯評價,這是“轉(zhuǎn)”。一般認(rèn)為上句看起來是說劉備,其實是從側(cè)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和抱負(fù)。(見人教版《教師用書》)。但筆者認(rèn)為,杜甫的意思是:必先有君王的“三顧頻煩”,后才能有老臣的“兩朝開濟(jì)”。這種觀點的背后,流露出一絲委屈和對肅宗的失望。

          想當(dāng)初,杜甫舍身棄家,追隨肅宗,可謂忠矣。杜甫至鳳翔后,于至德二載(757)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拜為左拾遺。對肅宗感激涕零,立志要庶竭駑鈍,盡忠報國。但不久就因為上疏救房琯,深深地惹惱了肅宗。當(dāng)年閏八月初一日,杜甫便被放還鄜州省家。此后便被肅宗逐漸冷淡,可謂報國無門矣。而當(dāng)時的一些賢才,又有多少機會?所以杜甫來到武侯祠,一則以哭,一則以告。諸葛大名垂宇宙,固然與才高智廣有很大關(guān)系,但與其他人相比,得遇先主,士能為知己者死,又何其幸也!

          肅宗對杜甫有知遇之恩,而且君為臣綱,杜甫當(dāng)然只能喻之于心,而不能宣之于口。但,有些東西是掩飾不住的,特別是在他倍加推崇的武侯祠前。

          肅宗啊,你能體諒一位老臣的拳拳之心嗎?

          直到大歷三年(768),杜甫已五十六歲,還在《江漢》中哀怨地吟道: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真是癡心不改。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尾聯(lián)收束全詩,寫對諸葛武侯的悼念,這是“合”。

          以諸葛之偉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聽計從,本可以一統(tǒng)河山,建千秋偉業(yè)。無奈天不從人愿,諸葛亮正當(dāng)盛年之時,即在五丈原病逝軍中,苦心經(jīng)營的興復(fù)大業(yè)也付之東流。確實讓人痛惜不已。但杜甫此刻的淚滿襟,卻又多了一層含義:大唐多難,賢相何在?縱有賢相,圣主何在?這淚水背后,千言萬語,能向誰訴?這淚水,不灑在武侯祠,又能灑落在何處呢?

          《蜀相》一詩,前四句由思人而謁祠,后四句由謁祠而及人。第五句寫先主,第六句寫諸葛,第七句寫出師未捷,第八句寫淚滿襟。正是因先主三顧,而為蜀相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由蜀相的出師未捷引出杜甫的淚滿襟,環(huán)環(huán)相扣,思路清晰,正與前四句相呼應(yīng)。祠長存而人已逝,怎不令人唏噓?而此時淚滿襟的杜甫,卻有千言萬語,永遠(yuǎn)無法對人說出。長安十年“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悲辛;肅宗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上疏救房琯時的滿腔忠誠;肅宗“荃不察余之衷情兮”的冷酷決絕;朝廷的危機四伏和自己的報國無門……都化作汩汩的淚,灑啊,灑啊。

          國難當(dāng)頭,人心動搖,亂世“思”英雄,亂世“思”良相。杜甫對國家的憂患,對時局的牽掛,是那么深切。而由于自己的親身感受,他痛切地認(rèn)識到:只有良相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因為在那個以皇帝為中心的高度集權(quán)的體制下,良相離開了明君的信任、支持,毫無作為。這正是“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呼告,正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哭訴。

        《蜀相》杜甫3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賞析】:

          題曰“蜀相”,而不曰“諸葛祠”,可知老杜此詩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詩又分明自祠寫起。何也?蓋人物千古,莫可親承;廟貌數(shù)楹,臨風(fēng)結(jié)想。因武侯祠廟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學(xué)詩者,虛實賓主之間,詩筆文情之妙,人則祠乎?祠豈人耶?看他如何著墨,于此玩索,宜有會心。

          開頭一句,以問引起。祠堂何處?錦官城外,數(shù)里之遙,遠(yuǎn)遠(yuǎn)望去,早見翠柏成林,好一片蔥蔥郁郁,氣象不凡那就是諸葛武侯祠所在了。這首一聯(lián),開門見山,灑灑落落,而兩句又一問一答,自開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寫到映階草碧,隔葉禽鳴。

          有人說:“那首聯(lián)是起,此頷聯(lián)是承,章法井然。”不錯。又有人說:“從城外森森,到階前碧色,迤迤邐邐,自遠(yuǎn)望而及近觀,由尋途遂至入廟,筆路最清。”也不錯。不過,倘若僅僅如此,誰個不能?老杜又在何處呢?

          有人說:既然你說詩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為何八句中為碧草黃鸝、映階隔葉就費去了兩句?此豈不是正寫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說法不確。

          又有人說:杜意在人在祠,無須多論,只是律詩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題下,竟然設(shè)此二句,既無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寫“走”了,豈不是老杜的一處敗筆?

          我說:哪里,哪里。莫拿八股時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要是句句“切題”,或是寫成“不啻一篇孔明傳”,諒他又有何難。如今他并不如彼。道理定然有在。

          須看他,上句一個“自”字,下句一個“空”字。此二字適為拗格,即“自”本應(yīng)平聲,今故作仄:“空”本應(yīng)仄聲,今故作平。彼此互易,聲調(diào)上的一種變換美。吾輩學(xué)詩之人,斷不能于此等處失去心眼。

          且說老杜風(fēng)塵澒洞,流落西南,在錦城定居之后,大約頭一件事就是走謁武侯祠廟!柏┫囔籼煤翁帉ぁ?從寫法說,是開門見山,更不紆曲;從心情說,祠堂何處,向往久矣!當(dāng)日這位老詩人,懷著一腔崇仰欽慕之情,問路尋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一不觀賞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凜凜,他“首先”注意的卻是階前的碧草,葉外的黃鸝!這是什么情理?

          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游”,入祠以后,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凜凜,他和普通人一樣,自然也是看過了的。不過到他寫詩之時(不一定即是初謁祠堂的當(dāng)時),他感情上要寫的絕不是這些形跡的外觀。他要寫的是內(nèi)心的感受。寫景云云,已是活句死參;更何況他本未真寫祠堂之景?

          換言之,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凜凜,使得他百感中來,萬端交集,然后才越發(fā)覺察到滿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難言;才越發(fā)感受到數(shù)聲嚦嚦黃鸝,荒涼之境無限。

          在這里,你才看到一位老詩人,獨自一個,滿懷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廟之間。

          沒有這一聯(lián)兩句,詩人何往?詩心安在?只因有了這一聯(lián)兩句,才讀得出下面的腹聯(lián)所說的三顧頻煩(即屢屢、幾次,不是頻頻煩請),兩朝開濟(jì)(啟沃匡助),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終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圖報之誠:這一切,老杜不知想過了幾千百回,只是到面對著古廟荒庭,這才寫出了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鈞之重。莫說古人只講一個“士為知己者死”,難道詩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計,果真是指“劉氏子孫萬世皇基”不成?老臣之心,豈不也懷著華夏河山,蒼生水火?一生志業(yè),六出祁山,五丈原頭,秋風(fēng)瑟瑟,大星遽隕,百姓失聲……想到此間,那階前林下徘徊的詩人老杜,不禁汍瀾被面,老淚縱橫了。

          庭草自春,何關(guān)人事;新鶯空囀,祗益?zhèn)。老杜一片詩心,全在此處凝結(jié),如何卻說他是“敗筆”?就是“過渡”云云(意思是說,杜詩此處頷聯(lián)所以如此寫,不過是為自然無跡地過渡到下一聯(lián)正文),我看也還是只知正筆是文的錯覺。

          有人問:長使英雄淚滿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為國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躍馬橫槍”“拿刀動斧”之類的簡單解釋。老杜一生,許身稷契,志在匡國,亦英雄之人也。說此句實包詩人自身而言,方得其實。

          然而,老杜又絕不是單指個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當(dāng)世的良相之材。他之所懷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后世,凡讀他此篇的,無不流涕,豈偶然哉!

        《蜀相》杜甫4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注釋:

         。薄⑹裣啵喝龂鴷r蜀國丞相,指諸葛亮。

         。、錦官城:現(xiàn)四川省城都市。

         。、自:空。

         。、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怠沙簞、劉禪父子兩朝。

          6、開濟(jì):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

          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游覽武侯祠,懷著對三國時蜀丞相諸葛亮的'深深敬意,稱頌丞相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tǒng)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抒發(fā)詩人因不見古賢的惆悵心情。結(jié)尾處熔古往今來歷史悲劇于一爐,深沉悲壯,讓歷代豪杰有淚如傾。

        《蜀相》杜甫5

          一、教學(xué)目的

          1.學(xué)習(xí)詩歌通過意象、意境來表現(xiàn)情感的寫法,蜀相教案。

          2.通過錘煉字句,提高學(xué)生的詩歌欣賞能力。

          二、教學(xué)重點、難點:

          1.重點:學(xué)習(xí)杜甫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

          2.難點:"自"和"空"的理解。

          三、教學(xué)步驟:

          1、導(dǎo)入

          三國中的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的智和忠歷來為后人稱道,那么,當(dāng)一代詩圣杜甫路過諸葛亮祠的時候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杜甫的《蜀相》。

          2、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生于河南鞏縣,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yán)武薦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有《杜工部集》傳世。杜甫創(chuàng)作的詩很多,流傳下來有一千四百多首。

          "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教案《蜀相教案》。

          三、背景知識

          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抱負(fù),自比為舜的輔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亂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肅宗,不久就被放還,從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便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發(fā)自己的情懷。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大約是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六年后即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瞻仰那里的武侯祠,寫下了又一首紀(jì)念諸葛亮的詩《詠懷古跡.其五》。

          四、詩歌鑒賞

          1.師問:詩歌寫景的有哪幾句?

          生答:首聯(lián)、頷聯(lián):"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師問:都寫到哪些意象(景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生答:祠堂、翠柏、碧草、黃鸝,營造了寂寞、悲涼的意境。

          師問:"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句歷來被認(rèn)為名句,這里的"自"和"空"能不能換成"盡"和"皆",為什么?

          生答:用"盡"和"皆"寫出的是春意盎然、賞心悅目的景色,顯露的是欣喜愉悅的情感。

          生答:"自"和"空"卻使詩意陡然逆轉(zhuǎn),在賞心悅目的`春色上抹上了一層濃濃的寂寞和悲涼。正所謂是見滿院萋萋碧草,卻覺寂寞之心難言;聞數(shù)聲嚦嚦黃鸝,倍感荒涼之境無限。

          2.師問:詩歌敘事或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生答:頸聯(lián)、尾聯(lián):"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師問:這兩聯(lián)中寫了諸葛亮的哪些事?

          生答:三顧茅廬,定天下計,東和孫權(quán),北拒曹操,西取四川,開創(chuàng)蜀漢,濟(jì)助后主,平定叛亂,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師問:該怎樣來理解這兩聯(lián)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

          生答: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天下計"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兩朝開濟(jì)"寫出了諸葛亮的宏偉業(yè)績,"老臣心"寫出了諸葛亮的忠心報國。)

          生答: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我們讀出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讀出了詩人深沉、嘆惋、感傷的思想感情。

          3.歸納詩歌主旨

          明確:這是一首憑吊古跡、頌揚諸葛亮的詠史詩。詩人借諸葛亮的過人才智和豐功偉績,惋惜諸葛亮的壯志未酬,抒發(fā)了自己功業(yè)未就的深沉感慨

        《蜀相》杜甫6

          《蜀相》是杜甫為諸葛亮寫的,贊揚了蜀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愛國精神和赫赫業(yè)績,《蜀相》對于未酬者既是頌詞又是挽歌,提供了杜甫《蜀相》的原文及翻譯,歡迎欣賞。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自當(dāng)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zhuǎn)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yè)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創(chuàng)作背景

          《蜀相》一詩,依照仇兆鰲注,斷為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時作”。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結(jié)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當(dāng)年蜀漢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諸葛亮廟,稱武侯祠。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漢國的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fù)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目睹國勢艱危,生靈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chuàng)基業(yè)、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蜀相》賞析

          這首七律《蜀相》,抒發(fā)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yè)未遂的感慨。全詩熔情、景、議于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xiàn)實的寓托,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這首詩的首聯(lián)也是如此!柏┫囔籼煤翁帉ぃ垮\官城外柏森森。”一問一答,一開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昂翁帉ぁ保灰啥鴨,加強語勢,并非到哪里去尋找的意思。諸葛亮在歷史上頗受人民愛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廟宇很容易找到!皩ぁ弊种钤谟谒坍嫵鲈娙四亲纺较荣t的執(zhí)著感情和虔誠造謁的悠悠我思。下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詩人憑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這里柏樹成蔭,高大茂密,呈現(xiàn)出一派靜謐肅穆的氣氛。柏樹生命長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義,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觀賞樹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這一景物,展現(xiàn)出柏樹那偉岸、蔥郁、蒼勁、樸質(zhì)的形象特征,使人聯(lián)想到諸葛亮的精神,不禁肅然起敬。接著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鋪展到石階之下,映現(xiàn)出一片綠色;只只黃鶯,在林葉之間穿行,發(fā)出宛轉(zhuǎn)清脆的叫聲。

          第二聯(lián)“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所描繪的這些景物,色彩鮮明,音韻瀏亮,靜動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xiàn)出武侯祠內(nèi)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來了,祖國中興的希望卻非常渺茫。想到這里,詩人不免又產(chǎn)生了一種哀愁惆悵的感覺,因此說是“自春色”、“空好音”!白浴焙汀翱铡被ノ,刻畫出一種靜態(tài)和靜境。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jìn)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nèi)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dá)出來,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透過這種愛國思想的折射,詩人眼中的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钡谌(lián)濃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上句寫出山之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指出諸葛亮在當(dāng)時就能預(yù)見魏蜀吳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勢,并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統(tǒng)一國家之策,足見其濟(jì)世雄才。下句寫出山之后,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chuàng)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兩句十四個字,將人們帶到戰(zhàn)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劃出一位忠君愛國、濟(jì)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為了傷今。此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使詩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整頓乾坤,恢復(fù)國家的和平統(tǒng)一。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詩人寄托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詩的最后一聯(lián)“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詠嘆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yè)未成的歷史不幸。諸葛亮赍志以歿的悲劇性結(jié)局無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贊歌,他以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進(jìn)一步的升華,產(chǎn)生使人奮發(fā)興起的力量。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xiàn)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后四句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全詩蘊藉深厚,寄托遙深,造成深沉悲涼的意境。概言之,這首七律話語奇簡,但容量頗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訴盡諸葛亮生平,將名垂千古的諸葛亮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后代的愛國志士及普通讀者一吟誦這首詩時,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一讀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二句時,不禁黯然淚下。

          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設(shè)問自答,以實寫虛,情景交融,敘議結(jié)合,結(jié)構(gòu)起承轉(zhuǎn)合、層次波瀾,又有煉字琢句、音調(diào)和諧的語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嘆,余味不絕。人稱杜詩“沉郁頓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詩借游覽古跡,表達(dá)了對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報國的贊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蜀相》杜甫7

          杜甫的《蜀相》與楊慎的《武侯廟》的對比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呈現(xiàn)自然的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zhuǎn)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yè)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武侯廟

          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日又曛。

          舊業(yè)未能歸后主,大星先已落前軍。

          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guān)山隔暮云。

          正統(tǒng)不慚傳千古,莫將成敗論三分。

          譯文

          諸葛北伐必經(jīng)的劍江的水流湍急,他殞亡之地域五丈原的日頭昏暗。

          他意圖統(tǒng)一中原未竟地不歸劉襌,他死前有對應(yīng)的大星已隕落軍中。

          南陽臥龍岡武候廟徒然生出秋草,四川西部關(guān)塞和山脈有霧靄阻隔。

          不要因為正統(tǒng)不傳萬古而生慚愧,談理三國歷史不能以成敗論英雄。

          比較異同

          1.蜀相:自比的成分較多;武侯廟:詩中幾乎沒有涉及到自比。

          2.蜀相:表達(dá)惋惜,遺憾的情感;武侯廟:不能以成敗論英雄,表達(dá)對武侯的崇拜之情。

          3.蜀相: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反襯);武侯廟:大部分為描述,正襯成分多。

          4.蜀相中“自”,“空”描寫樂景;武侯廟中“空”,“隔”描寫凄清之景。

          5.均表達(dá)了哀傷之情……

        【《蜀相》杜甫】相關(guān)文章:

        《登高》語文杜甫10-17

        《月夜》杜甫賞析09-27

        《閣夜》杜甫12-09

        《惠子相梁》教學(xué)設(shè)計08-28

        《石壕吏》杜甫賞析03-21

        《房兵曹胡馬》杜甫03-07

        用戶協(xié)議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