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教案反思范文
漁父教案反思范文
在中學(xué)的語文課本中,偶爾會看到一個形象,神秘出現(xiàn),在你還沒有看清他們的面目時,又迅速退場。他們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好象背負著別人無法完成的使命,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他們,都有一個明確的身份——漁父。
他們,凡人肉身,卻特立獨行,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中所描繪的的主人公,飄飄乎于塵世之外;他們,裝束平常,卻慧眼如炬,總能發(fā)現(xiàn)常人無法發(fā)現(xiàn),象陶淵明自己化身成的“武陵捕魚人”獨自尋找到了桃花源……
現(xiàn)在,他們又出現(xiàn)了:屈原被侫人所陷,行吟澤畔,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我們無法知道他們姓名字號,卻可以感覺到他們身份上確實存在著某些符號意義,那么,他們的身份密碼是什么呢?
漁父這一特定形象究竟起于何時?很難考證,但與姜太公釣魚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后來經(jīng)過不斷的演化,而成了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象征性符號:他們被作者從具體的形象延展開來,并堂而皇之地擔當起了重視心靈追求隱逸者的角色。具體地說,他們超離了煩瑣、喧囂、戰(zhàn)亂、紛爭、名利,以隨意而深刻的詩意態(tài)度面對人生,脫去了仙人的外衣,卻穿上了老莊的道袍。在柳祥《瀟湘錄》的《楚江漁者》一篇中,有一個漁父整日飲酒狂歌,突然有一天看到一只小猴被人牽過,哀號不止,將之領(lǐng)養(yǎng),一年之后,他與其他漁父告別,自言自語道:“南山中有族類”,一躍而成為老猴。這個看似怪誕的故事有什么意思呢?很顯然,這位漁人就是一只猴子,離開族類,隱身于人間,最終被小猴喚醒,恢復(fù)原形。其寓意昭然:漁人真正達到了莊子所說的“齊物”,而這種想象本身就具備也“道”之趣味,人類的生存本義就是回歸自然。
其實,人生于世,身受的困擾,時時在追問自己:“我是誰?”儒、道、釋都想從不同的側(cè)面解答這一難題,而漁父正是道家對這一問題的生動注腳。
【漁父教案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簫》音樂教案反思07-18
《凡卡》教案反思07-07
《晚霞項鏈》教案與反思04-16
麋鹿教案參考范文及反思03-19
《我選我》教案反思03-20
《我家漂亮的尺子》教案與反思范文03-27
《伯牙絕弦》教案和反思03-19
《小蟋蟀找朋友》的教案反思03-28
《地震來了怎么辦》教案及反思05-09
《濟南的冬天》教案及反思(通用10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