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實用文檔>出土《算數(shù)書》校釋論文

        出土《算數(shù)書》校釋論文

        時間:2022-07-27 14:15:27

        出土《算數(shù)書》校釋一則論文

        出土《算數(shù)書》校釋一則論文

        出土《算數(shù)書》校釋一則論文

          提要:出土《算數(shù)書》“舂粟”一條,前人已經(jīng)努力但尚未得到正確?。本文分析了前人校釋的得失,利用《算數(shù)書》內(nèi)的其他材料、秦簡、《說文解字》等文獻,從客觀實際、算理和致誤規(guī)律等方面進行多方位考察,對該條進行了新的恰當?shù)男a尅?/p>

          關(guān)鍵詞:《算數(shù)書》,舂粟,校釋

          《算數(shù)書》是1983、1984年之交出土于湖北江陵張家山247號墓一部抄寫于竹簡上的數(shù)學著作。該書的抄寫下限為公元前186年,其著作年代自然會更早些,比傳世最早的中國數(shù)學經(jīng)典《周髀算經(jīng)》和《九章算術(shù)》的編定至少還要早一個世紀左右。由于內(nèi)容非常豐富,自2年前公布它的釋文以來[[1]],《算數(shù)書》已引起海內(nèi)外很多學者的注意,除原整理者陸續(xù)發(fā)表的兩個校釋本外,還有一批學者從事校釋研究。由于該書出土時已散亂,保存狀態(tài)不理想,原簡的抄寫工作也較粗疏,因此我們不能期望在短時間內(nèi)發(fā)現(xiàn)和解決它的所有問題。本文主要針對《算數(shù)書》中前人已經(jīng)努力但尚未真正弄清的“舂粟”條提出新的校釋意見。

          整理小組為該條所作的釋文如下:

          舂粟稟粟一石舂之為八斗八升,當益秏粟幾何?曰:二斗三升十一分升八。術(shù)曰:直所得米升數(shù)以為法,又值一石米粟升數(shù)而以秏米升數(shù)乘之,如法得一升。[[2]]

          “稟”的意思是賜予、給予或接受、承受,這里可理解為領(lǐng)取。“益”是增加、增補之義!爸薄焙汀爸怠笔恰爸谩钡募俳枳郑硇〗M已經(jīng)指出[1]。“置”是中國傳統(tǒng)數(shù)學常用術(shù)語,由于古代用竹制或木制算籌計算,所以用“置”字,即放置之義。中國古代數(shù)學把除數(shù)稱為“法”,被除數(shù)稱為“實”,用除數(shù)去除被除數(shù)稱為“實如法而一”或類似的說法,本義是實中有一個法就得到一,言下之意即實有多少個法就有多少個一!棒┧凇睏l沒有出現(xiàn)“實”字,但容易看出術(shù)文中涉及乘法和除法。“秏”既可以是一種稻,也可以通“耗”,表示消耗、損耗。經(jīng)過這樣的疏解后,我們不難理解此條的字面意思。但是,這距離把文字和題設(shè)、算法等讀通,還差得遠。蘇意雯、蘇俊鴻、蘇惠玉等即說“本題因無法了解其題目意含,故不予解讀”[[3]]。

          彭浩、郭書春、郭世榮、吳任哲等先生為解讀“舂粟”條做出了貢獻,但還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結(jié)果。不過,大家都承認在問句“當益秏粟幾何”前原文脫落了一個已知條件,這是當然是毫無疑問的。

          彭浩先生在問句前補已知條件“今舂粟一石八斗八升”,這種校補也許是把脫文的部分原因歸結(jié)為脫落了重文號。原文沒有出現(xiàn)“實”字,彭以為有脫文,乃于“乘之”后又補“以為實”三字。他把第一句理解為10斗粟舂為米8斗8升,粟和米之差1斗2升為相應(yīng)的秏粟,認為“舂粟一石八斗八升”的秏粟為:12升×188÷88=25升=2斗5升。于是他把答數(shù)的“三”和“八”分別校改為“五”和“七”。[[4]]

          整理小組基本上沿用了彭先生的?保ㄅ硐壬恰端銛(shù)書》的主要整理者),只是把已知條件補為“舂粟一石八斗八升”,少補一“今”字[2]。

          按上述?,粟的出米率達88%,這實在是太高了。據(jù)《算數(shù)書》的“程禾”條,由粟舂出的米,以糲為最粗,其出米率亦只有60%(詳下文),該書的其他地方也是用這個比率。所以,把第一句理解為10斗粟舂為米8斗8升,是很可疑的事。另外,彭先生所補是已知被舂的粟為“一石八斗八升”,而他解釋古人的計算時卻是把它作為舂出的米來看待,這就不能自洽,而且這與原術(shù)文“一石米粟升數(shù)”也對不上號。此外,他將答數(shù)改動兩字,在致誤原因上只能理解為偶然致誤,因為“五”和“三”、“七”和“八”的音與形都不能說相近。

          郭世榮先生在“八斗八升”前補“米”字,又由答案返推而補已知條件為“今秏米二斗廿五分升廿二”[[5]]。這從算法上能講得通,但題目的含義尚不清楚。郭書春先生的?痹谒惴ㄉ吓c之相近,但在已知條件中“今”字后多補“有”字;從“舂粟”后的“銅秏”條的行文看,這更可能。同時郭書春先生亦努力闡釋題目的含義,他明確認為這條的“秏”不通“耗”,而是一種精稻,又謂術(shù)文“一石米粟升數(shù)”中的“米”字為衍文,當刪[[6]]。這種校勘,是把問題理解為已知10斗粟對應(yīng)8斗8升秏米,求2斗升秏米對應(yīng)的粟的多少。

          粟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脫殼后為小米的糧食,又稱為“禾”,和稻本是兩種糧食;另一種是指未脫殼的谷子(粟或稻的都可)。照郭書春先生的理解,如按前一種,古代要把粟舂出稻米來(“稟粟一石舂為秏米八斗八升”)是難以想像的;如按第二種,以本條的粟指一種叫做秏的稻谷,“秏粟”或“粟”自然是可以舂為秏米的,其出米率88%遠高于秦簡和《算數(shù)書》“程禾”條規(guī)定的稻出米之率50%,這當然是很蹊蹺的。但考慮到郭先生把“秏米”解釋為精稻,我們也不必馬上就斷言這完全不可能。不過,本條問句原文是“當益秏粟幾何”而不是“當秏粟幾何”,如按郭先生的解釋,則“益”字應(yīng)為衍文,可郭校并沒有把它刪去。

          吳任哲先生認為題意為“稟粟一石舂之為八斗八升。欲舂得一石,當益秏粟幾何?”并按術(shù)文計算答案:=13(升),認為本條的答案應(yīng)改為“一斗三升十一分升七”[[7]]。這種理解也同樣導致88%的高出米率,而且需要改動的原文也嫌多。

          上述各家?钡男?,都出現(xiàn)了高達88%的出米率,這是由于把第一句的“一石”按體積理解為10斗而引起的。事實上,“一石”也可以指重量!墩f文解字》“粲”字條和“糲”字條(“”通“石”)分別說:

          粲:稻重一為粟二十斗,為米十斗曰毇,為米六斗太半斗曰粲。

          糲:粟重一為十六斗太半斗,舂為米一斛曰糲。[[8]]

          《算數(shù)書》“程禾”條說:

          程曰:禾黍一石為粟十六斗泰半斗,舂之為糲米一石,糲米一石為糳米九斗,糳米九斗為毇米八斗。程曰:稻禾一石為粟廿斗,舂之為米十斗為毇,粲米六斗泰半斗。[[9]]

          這里“糲”、“毇”原文分別作“米萬”、“毀”,屬通假字,今徑改為通行字(下引睡虎地秦簡同此)。后“糳米九斗”的“九”系從彭浩據(jù)睡虎地秦簡補[[10]]!盀闅痹谡碚叩尼屛闹羞B下讀,今據(jù)文義及《說文》“粲”字條改為連上讀。

          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倉律》說:

          [禾黍一]石六斗大半斗,舂之為糲米一石;糲米一石為糳米九斗;九斗為毇米八斗。稻禾一石,為粟廿斗,舂為米十斗;十斗毇,粲米六斗大半斗。[[11]]

          這里“禾黍一”據(jù)《算數(shù)書》“程禾”條補,“糳”原作“鑿”,屬通假字,今改為通行字!笆窔,粲米”的“毇”、“粲”二字原簡誤倒,據(jù)“程禾”條和《說文》“粲”字條移正。

          上引三種文獻的校讀將另文詳論。文中“泰半”或“太半”、“大半”指三分之二。三種文獻都規(guī)定粟重一石體積為16斗,稻重一石體積為20斗。這時,“舂粟”條中一石重的粟舂為米8斗8升,其出米率為88:=52.8%,低于標準的粟出糲米率60%和出糳米率54%,而高于粟出毇米率48%。《算數(shù)書》中有一標題為“秏”的條目,“秏”字是損耗之義,討論稟粟得米的問題時,先把所稟的粟減去損耗的粟后,再按標準的出米率計算得米之數(shù)!棒┟住睏l的“當益秏粟”也應(yīng)該理解為應(yīng)當增加所損耗的粟。由于糲米有時省略為米,故可假設(shè)舂出的米為糲米。粟出糲米的標準率為,8斗8升米按此標準率所需要的粟為88升×5÷3=升,因此一石重的粟舂為糲的耗粟量為(-)升=20升。根據(jù)術(shù)文“一石米粟”的啟示(吳任哲已注意及此),我推測脫落的已知條件為已知舂出的米為100升,這樣可以算出應(yīng)增加的耗粟升數(shù)為20×100÷88=,即2斗2升或者說“二斗二升十一分升八”。這與問題的答案“二斗三升十一分升八”只有一字之差,顯然“三”與“二”是容易互誤的。從原簡的照片看,答案中的“三”字并不清楚,第三橫已漫滅[[12]],難以確認它一定是“三”字。因此不管原簡上它是“三”還是“二”,把釋文的“三”校正為“二”,都是合理的。這說明上面推測脫落的已知條件,以及把首句的“粟一石”理解為粟重一石(體積為16斗),是合理的。基于上述分析,我將已知條件補作“今有米一石”,將答案的“三升”校改為“二升”,刪去術(shù)中“米粟”中的“粟”字,改“秏米”為“秏粟”,得到本條最后的校正結(jié)果如下:

          舂粟稟粟一石舂之為八斗八升。今有米一石,當益秏粟幾何?曰:二斗二升十一分升八。術(shù)曰:直所得米升數(shù)以為法,又值一石米升數(shù)而以秏粟升數(shù)乘之,如法得一升。

          由于原簡脫文太徹底,我所補已知條件“今有米一石”,只能說是數(shù)量上應(yīng)如此,具體文字上也可以有別的可能,如“今舂為米一石”、“舂為米一石”之類。另外,我同兩位郭先生一樣不在“乘之”后補“以為實”三字,因為據(jù)上下文容易想見“如法得一升”的主語是“乘之”后得到的結(jié)果。另一方面,《算數(shù)書》中的“銅秏”條、“取程”條等都沒點明“實”,說明當時省略“以為實”或“為實”是正常的。

          最后,把本條翻譯如下:

          領(lǐng)取一石重的粟,能舂出8斗8升的米,F(xiàn)有一石米,問應(yīng)當增補多少損耗的粟?答案是:2斗2升11分之8升。計算方法為:用(一石重的粟)所得到的米(8斗8升)的升數(shù)作為除數(shù),又用一石米的升數(shù)乘以(舂一石重的粟時)所損秏的粟的升數(shù)(作為被除數(shù)),被除數(shù)除以除數(shù)就得到(答案)。

          這樣,本條的含義就很清楚了。參考文獻

          [[1]]江陵張家山漢簡整理小組:《江陵張家山漢簡〈算數(shù)書〉釋文》,《文物》2000年第9期,第78-84頁。

          [[2]]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夺屛淖⑨尅凡糠值255頁。

          [[3]]蘇意雯、蘇俊鴻、蘇惠玉、陳鳳珠、林倉憶、黃清陽、葉吉海:《〈算數(shù)書〉?薄罚禜PM通訊》第3卷第10期(2000年11月)第2-20頁。

          [[4]]彭浩:《張家山漢簡〈算數(shù)書〉注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年。第61-62頁。

          [[5]]郭世榮:《〈算數(shù)書〉勘誤》,《內(nèi)蒙古師大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第30卷第3期(2001年9月)276-285頁。

          [[6]]郭書春:《〈筭數(shù)書〉?薄罚吨袊萍际妨稀返22卷第3期(2001年9月)第202-219頁。

          [[7]]吳任哲:《張家山漢簡〈算數(shù)書〉注釋》讀后有感》,《HPM通訊》第5卷第2、3合期第27-29頁。

          [[8]]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147頁。

          [[9]]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夺屛淖⑨尅凡糠值260頁。

          [[10]]彭浩:《中國最早的數(shù)學著作〈算數(shù)書〉》,《文物》2000年第9期第85-90頁。

          [[11]]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29-30頁。

          [[12]]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圖版》部分第87頁第48號簡。

        【出土《算數(shù)書》校釋論文】相關(guān)文章:

        校宿管會工作計劃書范文05-04

        校宿管會工作計劃書范文05-04

        校宿管會工作計劃書范文05-04

        校宿管會工作計劃書范文05-04

        校宿管會工作計劃書范文05-04

        校宿管會工作計劃書范文05-04

        校宿管會工作計劃書范文05-04

        校宿管會工作計劃書范文05-04

        校宿管會工作計劃書范文05-04

        校宿管會工作計劃書范文05-04

        用戶協(xié)議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